导演:罗伯托·米勒维尼
主演:Jeremiah Knupp,René W. Solomon,Noah Carlson,Cuyler Ballenger,克里斯·霍弗特,Timothy Carlson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比利时,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军队向西部地区派遣了一支志愿兵连队。随着任务方向的逐步改变,他们参与行动的初衷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影片获2024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导演奖。详细 >
2024.5.17Cineum iMax
好好讲故事不好, 非得玩弄镜头摄影
24平遥国际影展# 真美国内战,但美帝没有崩裂。本以为前方的蓄积会在枪响之时最后释放(这个结尾也不错)两星半
#PYIFF 8-后半段拉了
3.5
隐约感觉到他想拍什么,《自己去看》式迫近至残忍的真实?或是莱卡特式的反英雄新西部片?但观感实在沉闷,台词对我是无效的呓语,是否是语境相差太远,这样的批评未免显得不太公平。
像是一起战斗了一样
请不要再拍男人与马了。
it’s quiet.太困了。感觉到导演的表达,但是真的好散啊,好难抓住。但战争永远让人颤栗,个体为什么要被无端卷入这些纷争?
2024.09.29,第八届平遥电影展导演并不知道电影还可以讲故事吧,观众们也睡得太香了吧。
3.5,言语与情景的错位,人物状态犹如从环境中真空而出,起到一个造型的作用。形式本身具备制造强情境的能力,但没有填充物,空洞之作。
5.5。米勒维尼的電影都是單一場景的同義反復。
电影风格淡雅,竟然让我想起了散文剧“我的阿勒泰”,但气质是有了,剧情和人物都显得无趣。
好烂啊 观众只要是参加个电影节 是坨屎也会鼓掌……
讨厌说教。这种剧作模式可以套到任何的战争之中,每次用白给的方式战争的残酷很无聊。
2024了,反思战争荒诞虚无的电影还能拍这么无聊🥱
我始终觉得这类影片是自我矛盾的最好诠释:一方面不去拍摄那些我们心目中认为的大场面战争戏,而是更多地聚焦于战争中人的日常生活与心理状态,从而传递出一种人与战争的互文性。而要做到这点,毫无疑问是对导演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最终从效果来看这点的确是能够被捕捉到,给出最佳导演的结果让人觉得是合理甚至于必要的;但是另一方面又会让人觉得导演根本没有“以人为本”,所有那些充满哲学性的与大道理的话语笨拙而机械地从角色的嘴里毫无感情地说出,完全成为了环境的工具而已,而并非是那种自然而然从故事中慢慢拧出的真切动人的内容,显出一股欧洲文艺片式的绝对功利与讨好性,而将其安放在美国南北战争的语境下无疑生出了一种诡异的滑稽感,充满了令人捧腹的不和谐。
这才是我的菜。。。
2.5,介于手持影像、日常对话构成的唯物现实主义以及通过特写,姿势触发的心理主义之间,导演尝试还原历史之中的日常时间,但它又是一部宗教电影,即对于“美国”例外的宗教特征的本质进行探索,但这两方面都是幼稚且浅显的,没有触及到任何杜蒙和马利克的精髓,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都没有思考,也不是ecocinema。
感觉自然主义的战争片都是这种拍法,这一部显得有些空洞与平常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2024.5.17Cineum iMax
好好讲故事不好, 非得玩弄镜头摄影
24平遥国际影展# 真美国内战,但美帝没有崩裂。本以为前方的蓄积会在枪响之时最后释放(这个结尾也不错)两星半
#PYIFF 8-后半段拉了
3.5
隐约感觉到他想拍什么,《自己去看》式迫近至残忍的真实?或是莱卡特式的反英雄新西部片?但观感实在沉闷,台词对我是无效的呓语,是否是语境相差太远,这样的批评未免显得不太公平。
像是一起战斗了一样
请不要再拍男人与马了。
it’s quiet.太困了。感觉到导演的表达,但是真的好散啊,好难抓住。但战争永远让人颤栗,个体为什么要被无端卷入这些纷争?
2024.09.29,第八届平遥电影展导演并不知道电影还可以讲故事吧,观众们也睡得太香了吧。
3.5,言语与情景的错位,人物状态犹如从环境中真空而出,起到一个造型的作用。形式本身具备制造强情境的能力,但没有填充物,空洞之作。
5.5。米勒维尼的電影都是單一場景的同義反復。
电影风格淡雅,竟然让我想起了散文剧“我的阿勒泰”,但气质是有了,剧情和人物都显得无趣。
好烂啊 观众只要是参加个电影节 是坨屎也会鼓掌……
讨厌说教。这种剧作模式可以套到任何的战争之中,每次用白给的方式战争的残酷很无聊。
2024了,反思战争荒诞虚无的电影还能拍这么无聊🥱
我始终觉得这类影片是自我矛盾的最好诠释:一方面不去拍摄那些我们心目中认为的大场面战争戏,而是更多地聚焦于战争中人的日常生活与心理状态,从而传递出一种人与战争的互文性。而要做到这点,毫无疑问是对导演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最终从效果来看这点的确是能够被捕捉到,给出最佳导演的结果让人觉得是合理甚至于必要的;但是另一方面又会让人觉得导演根本没有“以人为本”,所有那些充满哲学性的与大道理的话语笨拙而机械地从角色的嘴里毫无感情地说出,完全成为了环境的工具而已,而并非是那种自然而然从故事中慢慢拧出的真切动人的内容,显出一股欧洲文艺片式的绝对功利与讨好性,而将其安放在美国南北战争的语境下无疑生出了一种诡异的滑稽感,充满了令人捧腹的不和谐。
这才是我的菜。。。
2.5,介于手持影像、日常对话构成的唯物现实主义以及通过特写,姿势触发的心理主义之间,导演尝试还原历史之中的日常时间,但它又是一部宗教电影,即对于“美国”例外的宗教特征的本质进行探索,但这两方面都是幼稚且浅显的,没有触及到任何杜蒙和马利克的精髓,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都没有思考,也不是ecocinema。
感觉自然主义的战争片都是这种拍法,这一部显得有些空洞与平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