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恐怖片还是很宽容的,对于中式恐怖更宽容也有更多期待。
有中式恐怖元素的电影,除了一些粗制滥造的网大电影,以及林正英老师的僵尸系列,在当代能扛起大旗的应该就属《回魂夜》了。
回魂夜cast的背景,有很多纸人、花瓶、米饭等意象,但实际去看其实非常港式。
近些年的中式恐怖元素电影,如《咒》、《李碧华鬼魅系列》、《僵尸》,虽然也有不俗表现,但依然是港台的地域文化表达。
而本片则是大陆本土的中式恐怖,而且给小成本制作影片很多启示。
当然略显冗长的开篇是一个缺憾,即便是伪纪录片式的恐怖片,也最好遵循类型片19分钟必须进入事件的定律,才能符合观众对于类型片的观影习惯。
情节节奏一直到40分钟才逐渐紧凑能够调动观众情绪。
在此前的情节铺垫中,也并没有对于灵异氛围和事件的铺垫展现,只有逐渐变化的影调去调节氛围。
在片尾的树林戏中,相比于《昆池岩》当中结尾的树林戏更有恐怖色彩。
《昆池岩》采用自拍视角和单纯突脸的方式营造恐怖氛围,且妆造比较陈式。
而本片则是POV视角,策略也并不是突脸,而是“还魂”和“夺舍”。
片中探讨的也不单纯是恐怖事件的本身,而是蒙昧-传统-实用性的唯心世界和科学-现代-原理性的唯物世界的争端。
当然作者给予传统的是负面观点,也是主流的观点。
就像电影的结尾,原本应该是一部比较优秀的电影,但是被某种不可抗的机制拉回唯物现实之后,成为一部三流电影。
希望有朝一日,机制改变,让电影人可以将恐怖进行到底。
看《中邪》的时候,一边害怕一边乐:哇这得多省钱!
两台手持摄像机一台针孔摄像机,衣服显然都是演员自己的,什么灯光师剧务化妆师肯定都没,还有这鬼都不愿意住的棚,不用谁搞也开不了的车。
正应了郭德纲一个段子:什么钱不钱的,一人抗两袋儿面咱们凑够这几天饭就开始拍啦。
玩笑归玩笑,人家还真拿七万块捣鼓出好片子了呢。
清明延期,也没能拦住影迷们中了一把国产恐怖片的邪。
这部小成本电影说不上大爆,也算在国产恐怖片的坟地里点了鬼火。
很好七万块,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般来说拍一部恐怖电影,不,拍任何题材的电影,都需要大量的镜头技巧,通过变换视角、捕捉细节、光线的巧妙设置才能让观众产生共情的效果,才能让观众跟着镜头和主角走。
嗯,举个例子,想想鬼屋中鬼和人追逃的镜头,一般怎么拍?两主角在交流,要用正反打,远景里鬼一闪而过;或者鬼一路杀来,和正在逃的人分别拍摄并剪辑,需要很多的机位变化。
我想起《万能钥匙》,镜头在不同的角度拍,既从楼梯向上、房间门口向下,又从锁孔向外,给人强烈的诡异感。
但是《中邪》无法做到。
因为剪辑会破坏真实感,不能反复切换镜头机位。
它必须看起来合理,而且能达到导演的拍摄要求。
甚至不能刻意打光,导演干脆把白天的画面调成灰蒙蒙的。
它看起来真的很“糙”。
它通过跟拍的方式一下子把你拉进来。
为什么摇晃的镜头能带给人逼真的感觉?因为人在走动的时候视野就是不稳的,不是在三脚架上、可以随意放缩、捕捉细微动作的,或是随意切换视角的。
跟着左上角的preview,你很容易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状似随意放在桌子上的摄像机,也不去特意捕捉,全是全景,好像你就坐在那里看着这一切发生。
可明明不是随意的。
明明是刻意找的角度位置,有台词和走位,却不能有摆拍的痕迹。
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其他方面下大量功夫。
举个例子,梦梦和王婆被追杀时相遇,此时摄像机的设定作用是照明,如果梦梦像之前的拍摄一样把镜头对准王婆的头,就不符合人在危机时刻的反应。
因此她把摄像机提在胸前照王婆,这样也使观众只能看到暗光下王婆一半的惨白的脸,王婆说“你身后有人”,观众才有一种脖子发凉的感觉。
更不用说梦梦转身又转回去,镜头转得又慢又抖,把观众恐惧的弦一点一点崩到最紧。
以及后面王叔杀王婆,姐姐杀王叔。
一个机位选在了车顶,一个放在副驾驶仰角向上。
这样既合情理,又对行凶进行了适当遮挡,观众看不到杀人的情形,只是看着两个杀人者的动作表情来感受恐怖,很巧妙。
再比如布景。
晚上的光源除了惨白的灯光,就是屋外的红灯笼。
女生的相机对着门口,整个画面里是大片的黑色,只有灯笼能照出来一小块暗红,还有姐姐灰色的影子。
屋内的其他设置也很巧妙。
老式楼梯的两侧非常高,造成一块很大的盲区;楼梯本身也不短,要走一段足以让人恐惧的距离才能走到;空旷的卧室也让人很没安全感。
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刻意的,但是看上去都是自然的。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演员面前,这种拍摄方式对演员演技要求很高。
不能有拍摄痕迹,就意味着不能有表演痕迹,台词可以糙,但是必须真。
你看王婆坐下来采访那一段,人在和镜头面对面时往往无处遁逃,她说一段就客套地哈哈大笑,眼睛却又犀利地盯着你;还有王叔这个角色,一个被压迫的妻管严,欺软怕硬爱算计的小老头,演技一路硬到尾。
另值得一提姐姐。
姐姐暴起杀人这个镜头不好拍,这时候观众还以为她是鬼,看的是她惨白的脸色和森白的牙。
但是你仔细看她,与其说她是单纯想杀人的鬼,不如说她是很痛苦的人。
当然《中邪》也有缺点。
故事情节简单甚至可称简陋。
一般恐怖片都有点悬疑的意味,而此片根据前面的种种迹象却能推测出结果。
否则怎么那么巧要走的时候车坏了,要打电话没信号,找人修车老也不来,买个轮胎都要一天功夫。
还有姐姐劝梦梦离开,大庆看着那么老实,一定有问题。
难得的是,这是真的中国式鬼片,还真的挺恐怖的。
想想我们小时候听到的鬼故事,往往关于狐魅精怪,和尚道士。
而仙家道术离中国人之近,婚丧嫁娶往往都有鬼神之事的影子。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亦然。
举个例子,不知道其他省份的风俗,在华北地区小孩子因为被「吓着了」而去「叫魂」是常事,且往往有效。
《中邪》为什么可怕?因为从「大仙」到「叫魂」,从道教、佛教到萨满教,从召唤死者亡魂和家人见最后一面,到为丢了魂的人招魂,由南到北,中国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这些鬼神的事,它离我们不远不近,正好是有所耳闻,又不甚了解的状态。
非常适合加工。
在恐怖片导演沉迷对笔仙、碟仙、僵尸以及贞子伽椰子的各种炮制和杂烩,国产恐怖片几乎成为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恐怖片市场已经疲软的时候,难得有导演如此老实,就拍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只是老老实实地恐怖。
七万块,还不够某些导演的表带钱。
难得没有钱,还有人愿意把不好拍、拍烂了的东西拿来拍,还拍得不错。
为导演和演员们打call。
为有想法的电影人打call。
老板,再来一份七万块的鬼片。
听说是参加青年影展的年轻导演小成本独立制作恐怖片就特别期待,演技业余制作粗糙神马的都在意料之中,我反而不会太挑剔这个。
因为我一直觉得恐怖感觉的营造靠剧情上悬疑的设计和节奏的烘托。
鬼不一定要实体化出来,演员惊吓尖叫或表情都不一定用特写之类的刻意展现,真正的毛骨悚然是要唤醒每个人心里阴暗和不安的本能。
之前《闯入者》的前半部分,大部分时间在平铺直叙地展示丧偶独居老太太的每日日常生活,买菜做饭睡午觉泡脚看电视什么的。
大部分镜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很多在嘈杂的闹市街道上。
但导演的拍摄方法是让镜头诡异地追踪着老太太的背影,随走而走、随停而停;在老太太午睡的时候让镜头漫无目的又似有目的地在屋内盘旋游走,在一些陈设品或者老照片上停留;有时突然特写墙上老伴的遗像;从奇怪、让人不舒服的角度拍老太太吃饭;故意重复不厌其烦地拍老太太锁门、开门、锁窗、拔插销的安全生活细节。。。
并且时不时突然剪进去一个显然不在老太太居住地点附近,甚至都不像是老太太现在所处时代的废弃居民楼前空荡荡的秋千的画面。
这一切都让观众在冲突还没发生之前就足以在大白天出一身冷汗,感觉到这不是普通的温馨晚年生活画面,而是一定有事情藏在背后就要发生。
这部片用伪纪录片拍摄方法,有很多偷拍和第一视角的镜头。
偷拍和偷窥本身就能带来恐怖气氛,但导演没有好好利用。
放在王婆夫妇房间里的摄像机顺理成章、恰到好处地拍摄到王婆夫妇讨论自己的秘密、商讨开溜,晚上又接连拍到姐姐“中邪”,拿着菜刀,抱着小孩出来吓人……连偷拍摄像机的角度每次都乔得恰到好处,永远都能让情节重点入画……这些摄像机除了扩大主角的视野,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外没别的作用、也没有更多互动……让人看来看去觉得这就和直接用第三人称旁观视角拍摄整个事件没什么差别……再说剧情,恐怖片一定要有悬疑感的。
这部片在情侣拍客组、王婆夫妇、中邪姐弟三对人物全部登场以后观众一眼就看出这六人就是故事主角了(演员表演和选角的关系),然后随着情侣和王婆夫妇驱车闯入位置偏僻、景色荒凉、环境封闭的中邪山庄,观众就知道最终就是要在这里大混战 —— 标准作死小队探险闹鬼小屋的万年不变恐怖片套路。
其实套路没关系,具体实现的过程还是有看点的。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主创想要营造那种“王婆夫妇说姐弟俩鬼上身中了邪,姐姐又给拍客妹纸说不要信他们,他们害惨了村里好多人其实他们自己才是邪,拍客情侣二人组夹在中间不知该信谁又逃不出去,要么跟王婆走要么留在山庄”那种恐怖感。
不然导演为什么安排中邪姐姐私下找拍客小妹吐露心声??
不过看到王婆作法和对中邪的解释那么随意小儿科,而且没过多久,被人家掐着脖子大喊大叫转身回去就自曝(“快逃吧~老娘的秘密要被揭穿了”),而且还被情侣组看到了,我立刻就没了想法。
接下来拍了好几次中邪姐姐半夜拿着菜刀抱着小孩出来吓人,最后还把自己吊死……说实话一点也不吓人,因为观众一开始就被告知这人中邪或者精神有问题,做出这种事简直顺理成章。
同样的戏码导演还重复了那么多遍,越来越无感……回想起《惊魂记》,女主浴室被杀紧接侦探也被杀之后,也是女主姐姐和男友组成作死二人组非要去motel探险。
观众在此时也预感到二人凶多吉少、大战就要在Motel发生。
但观众会突然记起motel还有个从未露面的阴森老太婆 —— 未知是最令人恐惧不安的。
希区柯克还生怕同样的被杀情节重复两遍观众会失去惊吓,故意在此之前透露出“听说阴森老太婆已经死了好多年”这个信息。
如果静下心来把已知信息都摆出来分析,观众是可以推理到结果的,但影片没有给观众冷静的时间,在观众还处在前一个人被杀的惊吓、紧接又有人要送死、未知的恐惧萦绕心头…就在这时突然被塞了这么一个矛盾的信息。
人在应激状态接受大量信息短时间是懵逼的。
这部恐怖片,剧情上缺乏有技巧的悬念设计,剧本和剪辑节奏也很乱很拖沓。
很多明明几个镜头就交代的剧情非要一五一十地展现出来。
男孩把烟盒偷拍摄像头藏在女孩屋里,女孩看到大骂,回来和男孩吵架,还吵了很多句,这还没完,第二天起来出发前还吵,男孩说别忘了充电,女孩说知道。。。
这一大段过程毫无删减婆婆妈妈地被平铺出来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
这种冗长、不加处理的剧情展示在这部片比比皆是:情侣组在电脑前看放在王婆房间的摄像头偷拍下王婆夫妇讨论秘密,王婆说不行得赶紧溜。
这时候从偷拍视频画面已经看到王婆起身向门口走去,完全可以接男生啪得慌张合上电脑,王婆已经在门口敲着他们的门说收拾东西,我们得走。
结果是男生说“哎呀他们过来了”,然后合上电脑,然后对女生说你表现得自然点儿,别被他们发现,女生害怕地说嗯,然后王婆过来敲门,他们说谁呀怎么啦。。。
如果是为了表现两人性格特点非要展现这些,拜托你也要有点技巧,你这是恐怖片,紧张气氛是要如影随形的。
前面男生在女生房间放烟盒摄像头的时候可以制造一个小的恐怖高潮,让男生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偷拍画面,用节奏烘托让观众误以为会看到什么奇怪的可怕东西,结果是女生突然钻出来发现了摄像头,或是砸门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总之恐怖片最怕陷入婆婆妈妈的催眠节奏,让观众看到恐怖的镜头也倦了没有感觉。
还有最后中邪姐姐在看守所自述那段“如果是你的母亲被杀了blablabla。。。
”,拜托观众已经从她弟弟的叙述中知道了杀人动机(当然这种重要情节全靠最后一股脑说出来的方法也不高明),我还要看他姐姐那段干什么呢?
况且明知又不是找的什么巩俐章子怡,还要那么长一段特写人物倾诉内心挣扎情绪戏,这不是把演员本来就蹩脚的演技浓墨重彩地凸出来增加违和感吗?
观众真的是一点同理心都带入不进去。
总之我觉得恐怖片其实是适合小成本独立制作的方式来拍的,器材简陋和演技业余都可以有剧本和剪辑的方面去弥补。
比如演技不行就少拍点表情多拍中景全景、或是台词上多琢磨一下写的自然些。
器材简陋可以像这部片一样设计成偷拍、偷窥、手持。。。
大家夸赞导演“朴素”,一方面是夸对了,导演找了一条很好的路。
但另一方面导演的技法不能也朴素粗糙,要更有想法更在设计上花心思才行。
评价很高,但是我却觉得是抄袭。
从具体手法上,其实有一部外国的烂恐怖片就是这样的拍摄手法,都是低成本运作,为了求真,故意把镜头拍得粗糙还到处乱晃,甚至连最后摄像机碎裂开来的情节都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那是几个朋友,遇到不明生物的攻击,一个个死去。
从情节设计上,那种看起来是鬼故事,其实是“复仇”故事,最后才揭开真相(一对神棍夫妻,利用毒药和解药,装神弄鬼敛财。
造成一个女医生母亲的去世,女医生发现真相后,故意装中邪,装死,想报仇。
最终虽然成功复仇,但是让无辜的弟弟受到牵连,两姐弟丧失前程。
甚至让拍纪录片的一对男女学生也受到影响)。
这种形式,其实主旨上与《聊斋志异》那种妖魔鬼怪比人还要更可爱,人心险恶并无二致;与西方恐怖片那种最后揭开真相,让观众释怀的方式也一致。
18.5.10 n6a����A
他姐上吊那里,被女主那尖的跟猴一样的叫声带入进去了,然后就是大庆找他姐尸体在最后一个房间一下看到他姐的时候,还是叫声,本来画面都还没看清楚,尼玛又是女主叫的最大声,这部片子的恐怖气氛全是女主营造的!
,然后就是女主跑到林子里边,遇到大庆,大庆一下提着菜刀出来追她那段也吓到了、还是叫声,太有感染力了!
《中邪》!
一部朴素大方耐人寻味的低成本恐怖国产电影。
伪纪录片的形式赶了时髦,全片110分钟,29分钟出片头(国产最近这个几分钟出片头的梗啊),第44分钟全片开始进入正片……真正的恐怖从85分钟才开始…虽然从隐蔽拍摄王婆王叔谈话开始就猜到了结尾,但恐怖镜头密集的的二十分钟看完整个还是比较过瘾的,挂起来的玩偶,黑洞的房间,尸体的失踪,偶尔的黑幕,女主的尖叫,晃动的镜头,破裂的屏幕,突然出现的人影,大庆的步步逼近,疯姐的突然出现,王叔的车前“中邪”,甚至那一排惊悚的灯笼,导演真的蛮用心了,虽然整个片子称不上精致细腻但绝对超过了半数以上的国产恐怖片… 演员貌似都是横漂,演的很卖力,男主女主演技尴尬可爱。
全片演技担当是王婆老公,摸猫唱歌儿那段戏真是顺溜极了,还有杀妻那段,真棒!
大庆是个亮点,就是觉得普通话都说的太好了,应该带点儿方言更有代入感!
怎么说呢,期待了这么久的中邪还是没让我失望的,就是前戏过长了,铺垫其实短点儿整个片子会看起来更精炼完整!
要为国产恐怖片的希望叫个好!
好想加入振兴国产鬼片儿的阵营!
嗯,对农家乐和大红灯笼有点儿阴影了…
谈吐电影:没有鬼的电影,却仍然让人毛骨悚然文 | 执麦者2018年4月1日众所周知中国电影因为审查制度在那里,电影剧情,肯定是不能拍摄“鬼”元素的。
所以,《中邪》要怎么拍,才能够让大家吓到。
可以定论一个事情,那就是中国近十年的“鬼片”,多数情况下,既没有鬼,更吓不到任何人。
2011年,一部成本32万(我觉得3万2都多了),号称中国版本的《女巫布莱尔》的恐怖电影,拿到了8000万的票房,产出比惊人,但是电影的品质,烂出天际。
可以说,这部电影不仅毫无丁点惊悚的剧情,甚至,你可以当它是一部烂到渣的喜剧电影。
乌尔善说,审查不应该是电影平庸的借口。
这一点,《中邪》证明得相当好。
《中邪》拍摄成本7万块钱,实际上,还有两万块钱是给与其中一位演员受伤的医药费。
实际成本五万块钱。
但是,这部电影的氛围营造,节奏把控,悬疑设置,甚至是伏笔的架设,都是一部极其用心,诚意,完成度极高的作品。
和所有的手持伪纪录片电影类似,《中邪》在电影的前20分钟,也在循序渐进的交待上,略微枯燥,这种不可避免的剧情升温,在“中邪”两个字的剧名出现后,陡转之上,不断翻腾。
可以这么说,这部极为草台班子完成的恐怖片,足够打败中国百分之80到90的同类型电影。
而豆瓣恐怖标签7分的得分,也可以比肩欧美《潜伏》,《鬼影实录》系列的得分。
我个人建议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务必关灯,女生最好是有一人陪伴。
如果你有乡村和郊区留宿的经验,你一定会被吓炸。
而且,更可贵的是,这部电影,没有任何配乐,没有借助任何一惊一乍的元素,折腾你。
它就是几个非常简单的悬疑元素,从主角进入山区驱邪开始,直接结尾解开谜题,你都会体验那种恐惧又渴望答疑的好奇中。
事实上,《中邪》的剧情设计尽管已经达到了国产恐怖片很高手的水准。
但是因为类型电影的积累,和审查制度的沟壑,电影行进在中段,大致就可以猜出剧情走向。
所以,更难得的是,即便在这样的歉意下,电影的惊悚氛围半点不少。
而且,这部电影手持营造的晃动,近乎自然光的采光,在完全违背电影工业拍摄需求的前提下,基本就是极为真实。
演员虽然都不为知名,但是在开场龙套演员略有跳戏的过程后,几位演员也越来越适应这类伪纪录片形式的拍摄,各种表现,可谓各有亮点。
也得益于群戏的真实感参与,才使得剧情的体验感,更具代入感。
原本定于2018年4月4日期间上映的《中邪》,因为一些原因,目前又被撤档。
这部2015年拍摄完毕的小成本佳作,兜兜转转2年多,至今也难得和观众见面。
这部电影,也得到了业内诸多优秀的导演,演员的称赞。
并获得诸多品质奖项。
我个人还是希望大家走到院线去支持上映,同时我个人承诺,电影上映,我会以赠票等形式,弥补我先睹为快的遗憾。
另外想说,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永远是人心。
相信有鬼的人看完这部电影后觉得十分恐怖,无数个细节让人不寒而栗,部分情节细思极恐...而不相信有鬼的人,看完后可能会觉得他和其他低成本烂片一样,故弄玄虚,无聊至极。
最深刻映象的是,刘梦回去找丁鑫的时候,那部苹果电脑自己在播放“梦梦,终于找到你了....” 每每回想到这一幕我就相信了,电影其实想告诉我们---“真的有鬼”,如果只是普通谋杀,王叔的QQ不会爆胎,该走的时候也不会打不着火。
(当然你也可以勉强解析是大庆扎了他的胎然后又弄坏了他的车)其实在最后一幕丁鑫逃亡后,电影本该伴随着渐渐走近的身影和刘梦绝望无助的哭声落下帷幕。
但是恐怖的究竟是鬼怪还是人心?
也许是为了通过广电局,加插了一个传统的“鬼片没有鬼”结局,可怕的是这对淳朴善良的姐弟,精心规划出这么大的一个局,一步一步的把四个角色带进绝望,让王家夫妻在绝望中成了亡魂。
虽然在这个结局之下很多情节变得无法解释,也引起了很多疑问,但是电影吓到了我,只是我不肯定吓到我的是什么。
我们畏惧的究竟是鬼怪,还是那条挂满红灯笼的走廊,还是那个放满杂物的楼梯口,还是午夜在走廊徘徊的姐姐,还是那两颗充满着仇恨精心设局的人心,究竟什么才是最恐怖的?
-
加一幅图片 会不会觉得文章没这么枯燥ps:其实本来想写长一点影评的,但是发现有64篇,怕我写的太长大家会看得累(或者根本不会有人看到我的),毕竟我文采又不是很好...单纯觉得电影看得太爽不写点东西我会睡不着。
大家能不能可怜一下我随便回复点什么或者介绍个女朋友给我也行 科科!
故事算不上多精彩,但伪纪录片的形式还是挺有意思的。
环境选得也不错,那走廊一看就适合追逐战,而且窄窄的,行人每次都得从红灯笼的正下方走,无形就给人一种怪异不适的感觉。
而且我觉得到底还是本土背景能代入进去,即使我也没住过农村这个代入感也还是比外国背景强多了。
别的类型我都不太重视代入感的,但恐怖类还是要重视,因为代不进去就怕不起来。
“还人”这个习俗我以前不了解,现在算又知道一个,但感觉它在片中作用不大,只起到一个单纯的烘托氛围的作用,主线还是常见的符水那些。
其实我觉得和中式恐怖最搭的还是规则怪谈,那些神神叨叨似是而非的“祖宗规矩”……希望以后有片子能围绕这个来拍。
顺便一说,如果说我对这个剧情有什么感想,那就是鬼不可怕,还是男人和性缘脑比较可怕。
虽然王婆也不是好饼,但显然王叔的劣迹更多,男主那一坨狗屎女主还老想要依靠他也是离谱,哪靠得住啊。。
最后姐弟进监狱我还以为单纯是👮🏻♀️破案了,但有人说是因为他们手软没灭口女主导致女主告发。。
我希望事情不是这样,从朴素的正义感出发我觉得不该告发他们,程序上略有缺陷的正义并不值得两名执行人付出那么大代价。
两个罪犯呢?
在外面无法无天那么久,让正义迟到那么久,那找谁说理,光是一份舒舒服服的注射剂就足以平民愤吗?
女主最后“你复仇爽了,想没想过你弟弟”这个指责我觉得也非常无理,她弟也是成年人,大学都快毕业了,加入姐姐的计划当然是因为他愿意啊。
枉死的难道就是他姐的妈不是他妈?
他不想报复?
当然我知道能过审的电影必须弘扬“有事找jc,不能行私刑”的思想,但是这个处理真的不太舒服。
从《中邪》中我们能获取什么?
看完《中邪》,在紧张情绪舒缓中,默默点了个赞。
过后细思,这毕竟不是一部供消遣的低成本电影。
《中邪》是第十届first影展与豆瓣合作,豆瓣评审团评出的黑马最佳。
确实,《中邪》是一部近年来难有的恐怖佳作,无论是叙事风格上对传统恐怖影片叙事的突破,还是剧情上的巧妙设置以及对独立电影类型的突破,都表现出这匹黑马漂亮的毛色。
但在这华丽的外衣之下,我们能获取的是什么呢?
上世纪90年代是国产电影的黄金期,而在这期间同样生产了一部引人注目的恐怖片——米家山的《圣保罗医院之谜》。
《圣保罗医院之谜》书写了国产恐怖片的高潮,在于它的悬疑剧情,在于它的风格表现,在于它的类型——这些都是新的!
当然还有它的主题,以及对人性的鞭策。
而这些,似乎我们在《中邪》中一一得到了相同印证。
这,并不是巧合。
随着电影的发展与电影史的不断构建,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道理:主题恒永久,方式千万般。
而国产电影抬头的姿势是,模仿好莱坞。
我不能说这对与错,但分析一下也许会有助于判断一部国产影片的优劣——更小范围来说,来判断《中邪》的优劣。
西方电影无论从风格还是技术上,都有个趋于“真”的趋势。
从早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开始,到最近的3D、120帧……目的都在于把人推向于一个“真”字。
这和西方文化传统有关,他们和东方不一样,无论是哲学上还是艺术上,他们追求的都是“真”。
从哲学的柏拉图,到艺术的印象派,都是这样。
这个“真”意味着存在的本质,意味着宇宙的道理,意味着宗教的神……这是他们追求的终点,也是理性之源。
而东方则是趋向于“善”,主要是受了儒家、佛教等的影响,于是在艺术上产生了与西方明显不同的作品。
虽然后来出现了毕加索、海德格尔这样的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巨人,但总体上现在的轨迹基本还没有变,除了我们在一味学习西方的“真”之外……那么从这点上看,对于剧情片的纪录化我们有了初步的概念,就是“真”的影响。
这也就说明,《中邪》西化了,所以不好?
当然不是!
《中邪》是学习了“真”,然而他把“真”本土化了,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善”。
全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非常接地气的画面与剧情,甚至可以说是乡村的土气,若不是末尾的反转,我们或许会真以为这就是大学生的糙作吧。
但有一点让我们不得不深思的是,“剧情片纪录化,纪录片剧情化”,为了有趣吸引观众而硬把纪录片故事化,把剧情片纪录化,而不是为了艺术追求,这是当今的一种现象。
我们去学习,永远学习的是方式而不是方法,只有这样,国产影片才能有所突破。
《中邪》的突破有三点:从风格上看,《中邪》作为一部剧情片却完全采用了纪录片的方法来摄制。
无论是画质,画面风格,都有一种即拍感。
而在整体叙述上,“算命”作为我们本土化的东西,也是神秘的容易带人走进去一探究竟的东西,影片由此引进,到揭发到变故,一气呵成,设置却毫无做作。
以大学生拍摄毕业作品开始到拍完结束,由俩大学生手持着摄像机轮番出现于画面之中,片刻不离。
摄制有隐藏摄像机一说,而在《中邪》中,摄像机却明目张胆的出现于镜头当中,这无疑也增加了“纪录”的纪实感。
说影片是一部纪录片一点也不为过。
所以才说,《中邪》书写了新国产恐怖片,拓展了独立电影类型。
从剧情上看,还是挺老套的:一个封闭的地方,几个捉死的人,出现状况却走不了,“鬼”是假的……但是,戏剧性是由悬疑堆砌出来的,对恐怖片来说尤其如此。
《中邪》凭借一个偷录摄像头,把一切信息透露给观众,让观众和俩大学生陷入“知道王婆作假”与“犯病姐姐如何走出锁着的门”、“中邪是真是假”等悬疑中去。
影片就这样先让观众产生“算命是真”的假象,随后一步步加强假象,最后才揭发它,把观众心理紧紧扣住。
这是恐怖片难能做到的,看看近来的那些恐怖片,要么抄,要么一惊一乍,毫无新意和诚意。
从主题上看,《中邪》秉承了探讨人性的传统。
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对传统迷信的批判,然而明显不是。
王婆夫妇的丑恶嘴脸、姐弟二人的复仇、大学生的爱情……这三组人物起了烘托对比的作用,展现了人性的不同面。
王婆与其丈夫的关系和俩大学生的关系形成对比,王婆对“鬼”前后态度的对比,王婆丈夫对王婆前后态度的对比——最后竟亲手杀了王婆。
刘梦或许是完美的化身,她不但在落难的时候放下恐惧回来救丁鑫,而丁鑫却在面对“鬼”时放弃了刘梦。
人性的转折,形成了横向与纵向对比,何其讽刺。
整部影片下来,像看了场世界大战。
这就区别于别的恐怖片了。
我们能从《中邪》中获取什么?
剥开美丽的外衣,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努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电影的新希望。
我感到欣慰,因为中国电影还有一批导演在坚持自己,影片看完后一直很兴奋,但也稍稍惋惜。
兴奋的是,当老一批作者逐渐老去,在电影新市场中,在国产影片导演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样勇于尝试与不羁的新人。
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作者导演还会越来越多!
但惋惜的是,年轻人容易被所谓的“主义”给祸害,为了投电影展所好而故意为之,拍一些所谓批判电影,毫无新处。
而更多的年轻人在拍片之途尚未走远,就急着给自己挂上各种“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暴力美学”等等的主义称号。
以前我们是害怕被人戴帽子,而现在的人浮躁得抢帽子戴。
这些现象在影评中也是常见的,但影评毕竟不同于导演。
青年人应该摒除这些主义的遗害,才能有所创造。
电影的规则,未必是你想的那么牢不可破!
总之,可以举起旗帜去实验,但切记不要戴上帽子沾沾自喜。
也许在观感上,《中邪》让我首先想到了贾法帕纳西的《出租车》,同样的明显设置的镜头,以及设计的真实的剧情,纪录式的风格……但不同的是,结局的不同,也是我想说的《中邪》的缺陷之处。
虽然《中邪》身上有许多我们国产影片以及导演该学习的东西,但作为影片来讲,还是有缺陷。
就拿结尾来讲吧,永远抛不开的主旋律结尾,要是在丁鑫逃跑后直接结束呢?
《出租车》的结尾恰到好处,被人盗走摄像机后戛然而止,伪纪录到头。
而《中邪》最后却告诉了我们这就是伪纪录,或许因为如此,离“作者电影”还需要有一段路需要走。
艺术创造可能,无非在于追问存在,而在国产审核中,我们已然形成了惯性。
还是那句话,走不了天上走地下,如果你真是想拍电影的话。
天才导演?国产恐怖良心?大家都不看恐怖片的吗……女巫布莱尔最早开启这个模式,科洛弗档案、死亡录像等后来者早都玩儿腻了。又一个被想票房想疯了的宣传发行方瞎吹牛比,过度高估的导演,呵呵哒。两星给穷山恶水、山郊野外的选址。
记住一件事,他就花了4万块钱拍这个…
确实是颠覆了我对内地恐怖片的认识。 自始至终都是纪录片即视感,很真实。 而且电影三观很正,应该能出现在电影院。
观影全程面无婊情。
恐怖程度正好,大银幕上不需要剪了
这部电影唯一的亮点就是在于观众对于熟悉的人文环境上的天然优势,除此以外毫无是处,刻意的粗糙真实感也分高明跟低级,这显然属于后者。
开头一小时想打一星(本人生平最恨伪纪录片)。好在后面有几场戏找回一种“小时候在乡下过夜时晚上出去上厕所”的感觉,算了鼓励一下吧。
中国乡村版《探访惊魂》+《鬼影实录》,5万块拍成这样真厉害了,也正是低成本的粗糙感加强了恐怖氛围,针孔视角相当好,提前透底却让故事更引人入胜,其实在电审限制下这个底透不透都猜得到,桎梏下最恐怖的一定不是神神鬼鬼,而是人心。吐个槽,要是这大费周章的复仇计划没了见证人,会显得很傻吧?
广电总局操你妈的还让不让上映了,操你们妈的广电一群大傻逼
值得鼓励,但也别捧杀。真实水平还得看公映版的补拍。粗糙不是问题,但经常出现的迷之机位真是毁灭性存在。故事弱,细节糙。导演太低估观众理解能力,重点全都要单独解说一下,丝毫不知细思恐极的魅力。伪纪录片通病全都有,亮点还是本土处理。演员表演灾难级,所有人都跟真中邪一样,尤其男女主角。
针孔夜视走近科学飞棍实力抢镜。苹果电脑在山东荒村。王婆念咒从普通话渐变到方言。配合哭声和鬼影实录。本片的拍摄背景有加成功效。和基友去鬼屋的时候发现,只要身边有熟人就不会太怕了。另外讲真,小时候就觉得娃娃玩具太可怕了=͟͟͞͞(꒪ᗜ꒪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仿《女巫布莱尔》前奏+《鬼影实录》叙事+《最后一次驱魔》暴力成份。整体很一般也很老梗!由于大家在国内恐怖领域找不到可以愤慨之言。所以给本片鼓励分打得虚高!
在贫瘠的大陆恐怖片环境中能出现这样一部低成本制作的本土化恐怖片尝试是一件好事,但从文本内容和表演来看,粗糙的地方是真的粗糙,最后的处理也算是大陆特色了。
70/100 手提摄像纪录片+中国农村+迷信活动 三个元素决定了这部惊悚电影的脱俗之处,整个故事对迷信行为的偷窥和讽刺更是设计的相当巧妙,很有现实意义的一部惊悚电影。
十二分真实的伪纪录片,要是主角几个人说方言会更好。很多恐怖的点是根植于本土文化和环境的,特别有共鸣,比如那个破QQ车,原生态,还有不敢去厕所,一下子就沉入那个氛围了。可惜的是正能量结尾,感觉吃了苍蝇。刘梦的演技很好,每次被吓到反应十分到位,陈丽选的太城市人了
它的新意我都见过,但他的粗糙我闻所未闻
很乡土啊.......另外,谁能告诉我,刘梦是怎么逃出来的。别告诉我,姐弟两仁慈的放了她......
16年撤档前看过点映的观众真是捡到宝。可能是数十年内都绝无仅有的院线体验。快七年过去了,连流媒都没上,心疼导演和剧组。导演今年要出新作,希望顺顺利利。
110min初始完整版。有2处明显的bug,为了不剧透就不说了,所谓伪纪录片就应该拍摄每个镜头的摄影机都是不可或缺的道具,光这点就能挑出很多问题。小成本国产恐怖片,能有这样一部诚意的制作已属不易。不管什么时候正式上,都会再去支持。3星鼓励。
真的中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