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改编自十年前的一部同名韩国电影,讲述一段有缘无份的爱情悲剧:男主角张哲凯因患绝症,为心爱的女孩宋媛媛精心安排了一段恋情,结婚后剧情直转而下,原来宋媛媛早已知道内情,为了不让张哲凯担心才选择与人结婚,最后又在张哲凯病危时回到他身边,并在他死后殉情。
仅仅看剧情,狗血程度喷涌而出,什么绝症啊、什么殉情啊。
不过试问一下,韩国爱情电影哪有不狗血的?
恐怕很少吧。
但能把所谓“韩剧三件套”的“车祸、癌症、还治不好”全在一部电影里给你配齐了,还是有点厉害的。
张哲凯在16岁时父亲因白血病去世,母亲知道他也有白血病便离开了他(这算哪门子母亲,我想象不出中国母亲会做出这种事情),张哲凯一个人孤独生活,后来遇到了同样年龄的宋媛媛。
宋媛媛也有悲催往事,父母和妹妹也在她16岁时(时间上这么凑巧吗?
)因为车祸全都身亡了。
张哲凯有癌症还治不好,宋媛媛父母车祸双亡,可真把“韩剧三件套”给整齐了。
这还算好,更加狗血的是剧情之后的发展逻辑。
张哲凯眼看自己就要挂了,为了让宋媛媛有幸福的未来,刻意不向宋媛媛表露自己的爱意,唆使宋媛媛找个好男人嫁了,女主一“赌气”之下竟然真找了一个已经订婚的医生,要挖墙脚、当小三。
张哲凯知道后,开心得不得了,专门偷拍女二的婚外情,以匿名信的方式寄给医生,还屁颠颠跑去找女二,给她钱让他和医生结束关系(???
),甚至拿自己的绝症要挟对方。
最后医生和女二关系成功破裂,和女主步入婚姻殿堂。
此时剧情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原来女主早就知道男主得了绝症,但像男主一样为对方考虑一直隐瞒着。
为了让男主最后能安心离开,她假装喜欢上别人,抢人家的老公,还顺利上位。
最后见男主真的不行了,又情感发现,跑回来陪他一起殉情。
整个故事就在狗血到不能再狗血的泥潭里挣扎。
试问,那位温顺纯良的男二到底犯了什么错,要被你们两个作天作地的妖孽这样整?
你们两个作死的人相互折磨就好了,干嘛还要硬生生拆散人家鸳鸯情侣!
整个故事建立在爱是为对方考虑这个奇怪逻辑上:为了让对方幸福,甘愿自我牺牲。
真是腐朽落后的价值观,两个人既然相爱了,到底有什么不能说的,一定要藏着掖着,还美其名曰为对方考虑,实际上不正是懦弱和自私吗?
都快死了的人还要假装纯洁,不就简单表个白嘛,闭了眼睛都没说出口不会留下遗憾吗?
想过没有你死了后给对方留下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尽的伤痛。
而且从人之常情来说,活了三十年都没打上一炮就离世,不会很可惜吗?
剧情不可信也就算了,细节也经不起推敲。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张哲凯和宋媛媛在16岁相识后开始同居,不是作为恋人、而是朋友睡一张床,结果一睡就是十几年,然后只接过一次吻,从没发生肉体关系。
你唬谁呢?
人可是情感动物,同床共眠十几年不会发生关系?
哪个男人能抗拒肉体的诱惑,除非生下来生理就有问题,要么就是兄妹喽,不然实在无法让人相信男女关系能纯洁到这种地步。
还有男主查出白血病后又生活了十几年,没有家人,只靠唱片制作人的职业养活自己。
请问他靠什么治病?
白血病不是小病吧,花费可不浅呢,就他一个人能承担得起吗?
仅从居家环境来看,那可是相当优渥的。
整部电影简直是为了构造遗憾而遗憾,目的就是让观众硬生生憋出眼泪。
作为常人,我实在无法理解支撑电影剧情的逻辑,无法对狗血从头洒到尾的情节产生共情,若不是人畜无害的陈意涵演得实在太好了,结尾又着实太惹人怜爱了,我才不会哭呢。
作为堂堂五尺男儿,难道会为小情小调落泪,不可能的,决绝如此。
倒是电影中不少不合逻辑的地方,让人看了只想愉快地发笑,笑着笑着泪水就出来了,因为实在太让人无法理解了。
所以不是看哭啊,是笑哭的。
最后贴条网友的犀利评论——“回应海报的观影提示:不用带纸巾,带手机就行。
”不过我想评论者肯定是男网友,女观众们还是需要事先准备一些纸巾,保不准你到时会哭。
男观众们也希望贴心点,提前为女朋友准备好纸巾。
既然海报都给出提示了,电影院难道不应该给每位观众准备纸巾吗?
实在太说不过去了吧。
电影院不贴心就算了,男同胞们也能不贴心吗?
女朋友哭了,你一个人在旁傻愣着,不是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吗?
所以,聪明点,别像张哲凯那样把爱情拱手让人,把握住机会。
昨天看完本来不准备写感受的,今天重新回味剧情,心境有些不同了。
我无法体会到很深的悲伤或许是因为没办法感同身受吧。
因为我家庭幸福,不曾遭遇抛弃;身体健康,不曾直面死亡。
比起男女主,我实在要幸福很多倍。
电影起初是男主视角,前一个小时看得人很生气也很压抑。
我不太能接受男主这样看着很无私实则自私的行为,以为替女主安排好生活和恋情就能让她幸福,太想当然了。
甚至为了她的幸福,不惜拆散别人,这样的爱情我并没有觉得很伟大。
后半个小时的女主视角可能是高潮吧,有一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感觉。
一起看电影的很多人都哭了,旁边的朋友也扭头一脸泪水。
有那么一瞬间我也觉得难过。
唯一能让我在看这个电影时感到悲伤的不是电影,而是它让我想起了自己生命中的那些错过和遗憾。
电影本身悲情渲染的意味还是有的,从开始就感觉到了。
前面男主就有说到:“孤独,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所以我也能理解结尾女主陪男主死的情节了。
她说:她的爱情从16岁遇到他就开始了。
可直到他死,她们都没有好好在一起过。
这个电影的悲伤只能说是男女主两个人的悲伤,这样的爱是很难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对于21岁的我来说,只觉得这样的爱情太沉重了。
但我想那些在影院里哭过的人一定都有伤心事吧,很多时候无关于电影,仅仅想发泄一下。
我相信总有一个人他温柔善良如男主一般,但是他身体健康能护你周全。
看完以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庆幸自己所拥有的,懂得珍惜,所以还是打个三星吧。
随便写写,慎看勿喷。
电影里面的女人没有一个正常的1. 女一自以为伟大,然后拿着爱情的名义四处伤害周遭的人2. 女二理直气壮地送帽,还说自己问心无愧3. 男主角妈妈接受不了儿子也有遗传病,丢下银两就一走了之4. 价值观与大部分人接近的是那个长期发疯的喵喵喵男主角因为有病而不吐露真情也尚能理解,但女主角明知男主角有病,也不说出真正感受,反而去配合他那个找饭票行动不知是什么一回事然后到最后那女的他妈的去殉情了,帽男就不知干了什么,白白花了钱结婚,原来老婆只是耍我这个婆娘既然早就打算他妈的自杀,那就应该早跟男主角说自己的想法啊这样殉情令人感动吗?
好浪漫吗?
这是挑战观众极限,这是他妈的智障奈何现在猫眼预计总票房是13亿,现在吐多少糟也没用
不喜欢这样的爱情,至少这种爱情不值得被歌颂,记得以前看泰坦尼克号,清楚里面的杰克与露丝跨越了阶级的恋爱。
梁祝里面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婚姻自由双双殉情。
这种打着真爱的幌子去利用和伤害别人,不值得。
为了所谓的真爱让男二先被绿,又丧偶。
可曾考虑过男二的感受?
爱情可以自私,但请不要以伤害为前提去实现你们自私的爱。
再说女二,我知道她很洒脱,敢爱敢恨,可是她的洒脱背后又有多少男人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可悲的不是两个人为爱情殉情,是一个人喜欢着另一个人,最后那个人总于和你结婚了却告诉你我放不下前任。。
婚姻岂是儿戏,不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
既然没有一起白头到老的意愿,为何不一开始说得明明白白,演个戏就行。
所以两个人在一起,不管怎么去爱,都不要去影响其它人的辛福,这样的爱情是扭曲变形的。
感情中最痛苦的就是付出的那一方,你用了浑身解数去打动另一个人,可是那个人却说我喜欢前任,我忘不了他,因为爱情是没有原因的。
然后你得收起悲伤,装着大度的样子说你去吧,祝你辛福。
可是,这个人真的不痛苦吗?
他得接受不能喜欢你的事实,然后慢慢的忘掉那个人。
这个过程痛苦不?
如果早点说出来,长痛不如短痛。
最后却落得个两败俱伤,所以说现如今有很多人利用着这种爱情,发展着备胎,这样受伤的人会越来越多,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爱情!
看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部电影。
我只想说,比《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是这部电影还在票房榜名列首位。
这个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男主因为患白血病,母亲抛弃了他(父亲之前已因白血病而死);女主因为家里人出车祸,成为了孤儿。
他们彼此喜欢,住在了一起,但十几年中,男主的病一直瞒着女主。
在还有不到一年生命的时候,男主帮助女主找了个牙医老公,想让她逐渐忘掉自己。
女主其实已经知道了男主因为生病不和他在一起,但是为了满足男主想让女主幸福的设计,而假装不知道,和牙医结了婚。
后来女主又反悔了,离开了牙医,在男主死了后,服毒自杀了。
为了把男主塑造成一个孤儿,把男主的母亲描绘成一个抛弃未成年儿子的女人,这个设定还是有些勉强,不过与其他的不合情理比起来,这个还算凑合。
两个人彼此相爱的少男少女,在同一个床上睡了十几年,却没有发生任何关系。
他们成功的定义了“同居但不交往”这种新型恋爱关系。
最悲惨的其实是男二号,就是那个牙医。
人家招谁惹谁了,凭啥被你们俩玩来玩去的?
男主把人家的女朋友弄没了,女主又把人家弄成了离婚的男人。
你俩是主角了不起吗?
配角的爱情不是爱情吗?
还是说患严重疾病的人就可以为所欲为?
再说说这个剧情设定,真是太狗血了。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却不能坦诚相见,还要猜来猜去,你猜我的心思,我再猜你猜我的心思后的心思,然后美其名曰“我这可是为你好”“我这可是为了满足你、不让你担心”。
其实,如果你真的爱她,你就应该知道她真正想要的是啥,不是吗?
如果说,伟大的爱就是要为对方去牺牲。
那你也应该知道对方真正想要的是啥之后,再去牺牲吧?
你难道不知道你的设计,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吗?
你觉得你的爱伟大,你就能剥夺对方也同样深爱你、想为你付出的权利吗?
对我来说,全剧最大的亮点可能是女一号和女二号都还比较好看。
这个电影实在不推荐,大家别花冤枉钱了,否则就该成为比“比《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了。
台湾省的导演水平有待提高呀,建议多向我们山西省的导演贾樟柯取取经。
剧情,台词,一模一样,关键词都是一样的,这其实没什么毕竟是翻拍,但是韩国人拍的时候考虑到有些会让电影看起来很蠢的东西,林孝谦都加进去了,完美触到大批雷点。
我承认我哭了,是一种叫“刻意的台词音乐和陈意涵的少女哭”的东西硬把泪水从我眼睛里逼出来。
韩版里精心设计的很自然的情节氛围和权相佑精湛的演技是会让你不自觉的进入故事。
高低立判。
不是批评,只是期待已久的翻拍不但没超越原作,反而显得很蠢让我很生气。
还有,陈意涵的演技是不是就到这里了,能让人哭,但一点都不精彩。
李宝英版本精彩之处就在于,前期无知少女的形象和后期知道真相后装作无意其实一切都是为了让K安心离去的用心形成巨大差别。
最后一点,知道你林导想拍出自己的东西,但请别前面无差别复制,最后让他们死在一起,这种处理真的,好讨巧。
讨巧没理由责怪,只是会让人叹气。
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浪费生命。
影院里坐满了人,晚了还买不到票。
不知道受众群体是哪一类。
本想看《过春天》,一天就一场,被迫看了这一部强奸我眼睛,侮辱智商的电影。
痛苦。
居然有人看完哭得稀里哗啦,不敢苟同。
毫无逻辑,毫无美感,毫无水平。
我为看了这样的片子感到羞耻。
一个字,烂。
比前任三还要不如,至少前任三有烂大街的歌。
矫情。
电影看得又笑又哭,同时被两拨观众鄙视,所以认真反思、confess…Shame…前半段的剧情…实在绷不住笑出来,被其他观众怒视;为什么觉得好笑应该不用细说了,其他回答里已经吐槽得够多了。
忍到K为了让Cream和杨佑贤在一起去找Cindy那段,都想及时止损了。
直到Cream让K去帮忙选婚纱…【泪点1】于是被朋友鄙视…伴随着后续的剧情槽点——比如:杨佑贤和Cindy说分手和Cream没关系;K隐瞒病情,Cream假装不知道#¥$&…等等等。
到了婚礼现场,当Cream挽着K步入殿堂,K把Cream交给牙医…【泪点2】接着又一大段槽点时间…比如:牙医都爱上Cream了,也负责任的娶了Cream;结果刚结完婚Cream就去殉情,和牙医告白对K的爱;临死的K头发浓密#%$&…直到Cream把濒死的K带回当年一起住的小屋,两个人一起合照,K幸福的离开。
【泪点3】所以带着又笑又哭的Shame,认真想了下为什么在这几段会哭。
(电影院里大部分人都在哭,有的全程哭,还有号啕大哭)原因1:在社会大众婚姻观当中,基本到了28还没结婚的就算“剩男”“剩女”了。
而在年龄问题上女性还带着生育年龄等问题,压力会更大一些,大多也就抓紧结了。
而大多家长也通常喜欢干涉年轻人的生活,像工作、婚姻…导致大量的鸳鸯谱被乱打、乱搭…那已经步入婚姻的人们(这里指那些被乱搭的鸳鸯谱),由于孩子啊,责任啊,法律啊…这些原因没办法再追求自己的爱情。
也就有了遗憾。
原因2: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讲,出于本能会对婚姻有向往。
那么在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时,在婚礼仪式之前那一刻变得无比重要,一定会想办法让喜欢的人参与进来。
所以,婚纱那段就显得真实许多。
原因3:即使抛开社会原因,大部分三十几岁的人都有过失败的感情经历。
感情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通常不会是单方面的问题。
但是人啊,有过失败经历总会想去“完成它”“修复它”,有始有终。
所以,得不到的永远是女/男神。
那么,当看到这么“真挚”“纯粹”(mei shui cheng)的爱情时,都会绷不住的吧。
总之,受过伤不可耻,不管什么电影都有可能打动大部分人的本能情感。
Confess以上。
编辑于 19:10・著作权归作者所有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888050/answer/636191612
今天上午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放映厅里有两对小情侣,一对老情侣(目测近50),还有一个穿着黑裙,脚蹬细高跟的姑娘,她在进放映厅前走在我前面。
很庆幸,今天不是包场。
电影刚开始我觉得很烂,男主的爸爸生病死了,妈妈抛弃他跑了。
现实生活中不会有这样狠心的妈啊,狠心的爸倒是有,女人死了不久就会找新人结婚。
女主也倒霉,父母跟妹妹全部出了车祸,怎么这么倒霉呢!
而且两个倒霉蛋还能凑一起,这剧编得太low了!
可是看着看着我还是留下了眼泪,好几次,因为人少所以也不怕被人看见。
我给他发信息说我在看一部很烂的电影,男主角死了,女主角也死了,两个人都死了。
所以,与电影相比,即使不能在一起,都活着是不是值得庆幸的事呢?
他回信息了,说:在,刚起床。
很烦啊,上次船滞留,公司让写假报告骗保,这是犯法的事情,不能做。
我也顾不上煽情了,跟他说不能写,钱早晚都能赚回来,万一查出来,公司让他一个人背锅怎么办?
他说是啊,很烦。
我骑车回家,想起很多年前,也有过想死的时刻,那时很少人有手机,我只有一个很丑的中文数字机,我打别人的电话,告诉别人我要去找他,我到了,然后等他回信息。
如果他不回复,我就在陌生的城市找不到这个人。
后来他来见我了,在一个有8张单人床的房间里有了人生的第一次,然后早晨他接到另一个女孩的电话,说他不回去她就自杀。
是的,那时很多人没有手机,可是他有。
然后我就跟那女孩在电话里可怜巴巴地说:他要了我的第一次了。
可是电话里的女孩根本就不理我,只是很大声地咆哮:你不回来我就去死。
没办法啊,我才刚毕业,我的父母为我上学花了很多钱,我不能死,他们会伤心。
我就笑着跟他说:你回去吧!
我回家了。
我坐了一天的火车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和喜欢的人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在站台分手。
再次见面的时候是5年之后了。
事后我很多次在想,要是他狠狠心,不来见我,我这一生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要是我很酷,对劈腿的男人不屑一顾,而不是傻乎乎地去问个明白,也不会有后来的我。
现实生活中哪有一个人爱你胜过爱生命呢?
他们先喜欢上了白百合,接着又爱上红玫瑰,得到了红玫瑰后,又会念念不忘白百合,就是这样纠葛。
前天为了钱被挨揍了,告诉他听,他说可惜我没有多余的钱养你。
我说我知道啊,我也没要你养,你不是我男人,怎么能养我呢?
他说是啊,我要养家,养小孩,我要有家庭的责任。
你找个有责任感的男人嫁了吧!
我笑了:我不会再嫁了,这世上哪还有有责任感的男人?
以前他这么说我会难过:我所有给了第一次的男人,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接吻,第一次给予全部的男人,怎么就不是我的男人呢?
反而是那个初中毕业就去广州打工,期间不知道谈了几个男朋友的女孩子,最后还婚内出轨,离婚后很快交男朋友,为了钱和自由离婚时两个孩子都不肯要的女人,却是他要负责任的女人。
这世上有爱情的,说到底都是你情我愿。
电影里说:人为什么要结婚呢?
就是老的时候能够可以理直气壮地照顾你。
我说这辈子就这样了,他说不会啊,也许老了就可以在一起了。
我说为什么?
他说她身体不太好。
那一刻我觉得他很陌生,他的她如果听到了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后来想真是咸操萝卜淡操心,他的她现在住高楼,开豪车,潇洒肆意地生活着,哪是我这个每月生活费都不知道在哪的人可怜的?
昨天去工地,看到那个孤零零的小屋,它还在那里,没有拆。
有个老人居然在放风筝,虽然风筝很大,可惜只是一张薄纸,没有葫芦哨子。
爱情复杂吗?
她觉得自己很好啊,对每一段感情都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全部,只是她得到的回应是什么呢?
他们说和你在一起感觉真好,可是我不是你男人。
这世上,究竟有没有一个人,会因为爱你胜过爱自己的生命?
答案是有的,只是她的爱并没有得到对等的回应,所以她死了。
一个死了的人,怎么活都无所谓了。
悲伤不是两个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对于即将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比悲伤更悲伤的不是他的隐瞒,而是你明明已经知道了却要陪他演戏,是两个人都不能坦白。
四个月前在金马影展看了台版《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全球首映,虽然只给了本片2颗星的鼓励,但仍然预言它会拿下台湾院线的高票房,这也是看片后最大的感觉。
上映9天票房破亿,蝉联多日全台票房冠军,台湾年度最卖座电影,虽然档期并不占优势,但片子本身的类型和题材确实会很吸引人,尤其是女性观众。
“年度最催泪爱情片”“唯一观影提示请带足纸巾”台北首映场的放映,现场女性观众确实哭倒一片,后半程抽纸巾、吸鼻子的声音此起彼伏。
催泪戏份也确实能惹人一哭,我也不例外。
不过“带足纸巾”只是噱头,对于看过韩国原版的人来讲,真不至于,对泪点高的人来说,也不至于。
感人,催泪,很大程度上只能归功于原版剧本,我记得当年看韩国版《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时候几乎是痛哭流涕,撕心裂肺。
相比之下这版翻拍也就是把韩国式的催泪变成了台湾式的小清新,力度上还是差了一大截。
是合格的翻拍,但绝不是高质量的电影。
这其中还是有翻拍电影的通病,在已知剧本的情况下,能带给观众全新的试听体验以及全新一轮的感动是比较困难的。
更何况翻拍的作品,只求创新也未必是件好事,因为无论怎么改,基本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观感。
台湾版《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几乎没有进步和突破,和原版的差距还是很大。
故事背景和人物设置偏离现实,很唯美,也很不切实际,很狗血,很空洞,很矫情。
好多没有意义的角色强行植入,太多戏份都过于生硬刻板,对白也不够自然,情感的转变亦是很突兀。
导演对剧本的解构和叙事的方式都过于稚嫩,表演也无亮点可寻。
台湾院线的高票房是在预料之中的,从首映现场主创除了陈意涵全员出席的阵仗,导演诚意满满的说辞,影片宣传,还有观众反应就能看出端倪,似乎在香港和韩国的放映反响也都不错,不过内地就不太好说了。
豆瓣目前5.3分,好友评分3.7……所以,你会买票去看吗?
遇见你,谢谢你。能让人感动的电影肯定已经触及人心,如果爱情能够解释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为此而难过了
哭点太低,从知道男主有癌症开始就想哭,后面好几个场景都触发了我的泪点,我也不知道那些说搞笑的人怎么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不要要求别人跟自己有一样的想法好吧
比悲伤更悲伤的是陈意涵太胖了。
陈意涵年轻又美腻 演技真的好~绝症为什么就不能说是好题材呢!赚人泪腺为什么就不能是好故事呢!
真的是虐恋啊!叙事小技巧让我们先从男主的视角看他是如何自私地想给女主安排后路。然后我们又从女主的视角看到她对他的爱有多么得深沉,顺着他演戏,给他一个圆满的结局。到最后摊牌,之前的折腾也无意再去指责他们的矫情,只会有种“累了”,不想再追究了的无力感。这部片让我认识到了女性可以如此彻底毫无保留地爱,实属新经历。
什么时候三观成为评价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了?这片不算好,但问题也不是什么三观不三观的,现在道德帝真的是有点多。 耀莱慈云寺
我们走出电影院绝对没人想到我们看的是一个悲情片,我和小陈全程对陈意涵的段位比出了6666,影片结束三个人一直爆笑
我觉得很感动,女主就是最后不该自杀。
狗屎。我居然买票看这个片我也是脑子有屎
故事是好故事,就是拍的太俗套了
太悲了
总之是被戳中。还有很多人在哭。这部片在香港地区的得分很高。
具体剧情忘了,就记得挺狗血的…是被抖音营销骗进电影院的,结果竟然连抖音上那首歌都没有……倒是再看到快要忘了的陈庭妮,不再是傻白甜,成了酷酷的女人。鬼鬼吴映洁也挺可爱的。
如果还能与你见面,说说话
这种电影拍出来干嘛?鼓励殉情吗?
1.人为什么要结婚?2.致毫无痕迹的死去。3.爱情如果需要解释的话,就不会有人那么痛苦。4.K和Cream,牙医和摄影师,两种爱情,恰如《胭脂扣》里楚楚和如花的比照,没有优劣,没有对错。5.爱是偏执,爱也是恒久忍耐。
不懂有人为什么哭。
我为什么要委屈自己来看这样的电影啊 烂的要死 全程我都想笑 但是旁边很多小姐姐都在哭 我也不敢大声笑。唉 脑残的剧情 拍摄手法也不细腻 完全不能让人有代入感 男二全场最佳绿帽子王 服了 两星不能再多
分明故事有够矫情 分明演技有够尴尬 就偏偏还是被感动的(ಥ_ಥ)。。。。诶*罒▽罒*
不错啊。明朗轻快。 豆友们观影水平真高。对了,什么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