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动物。
不论是从字面上看,还是从生物学上看。
尽管我们「人类」这个物种一直试图将自己与其他造物区分开来,并凌驾于那些缺乏理性思维的低等生物之上,其实智人与马、鱼或狗之间的区别终究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得多。
然而,从最初的部落村庄到边界严格的民族国家时代,人类对外界征服和改造的本能几乎与我们直立行走的能力一样决定了世间万物的命运。
我们习惯于认为人类才是最完美的生物形态,还致力于始终证明人类对世界统治的合理性——以一种对其他物种的灭亡无动于衷的态度——这使得有些人甚至无法在地球上其他同胞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是一种系统性的设计,任何敢于挑战这种态势的物种要么被杀死,要么被放逐,要么被关进笼子。
在这一原则性问题面前,人类和其他动物都一视同仁。
但如果人类与动物的界限突然模糊到抽象的地步,又会发生什么呢?
结果不言而喻,恐惧和暴力将是我们的第一反应,但如果文明失去了否认其本质的能力,它又将如何看待自己?
换句话说,如果人们开始纷纷变成巨鸟时,究竟哪边才是我们的归宿呢?
这是托马斯·卡耶(Thomas Cailley)《动物王国》的核心问题,它是一部轻巧但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影片在身体恐怖的形象和宫崎骏式的野外幻想之间穿针引线,创造了一个现代寓言,唤起了各种可识别的紧急事件——森林砍伐、流行疾病、全球移民危机及其随之而来的仇外心理等等——来为故事服务,但又拒绝被简化为其中任何一个事件的明确隐喻。
归根结底,卡耶的这部影片对修复社会的兴趣远远小于对社会不愿被修复的兴趣。
从这个意义上说,《动物世界》可以被看作是一部类似于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电影,而影片的开头正值一场所有人都假装没有注意到的人体变异大流行,这也为影片的解读提供了佐证。
对于影片的主角焦头烂额的厨师弗朗索瓦(罗曼·杜里斯Romain Duris饰)和他十几岁的儿子埃米尔(保罗·基尔舍Paul Kircher饰)来说,这又是普通的新的一天。
他们坐在巴黎街头堵车的私家车里,争论着垃圾食品的优劣。
但是,停在他们前面的救护车内却发生了一些意外——一个巨大而强壮的鸟人正试图逃离。
最终,随着一声预示着本片与恐惧之间复杂关系的巨响,一只单翼鸟人从救护车里冲了出来,尖叫着冲向街道,飞离了现场。
结束围观后,两人坐在车内惊魂未定,可旁边的路人却投来冷静的目光,还视而不见的说,「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时代。
」其实父子俩人非常理解他的意思。
他们正在前往医院的路上,他们的妻子和母亲自从开始某种缓慢的动物变异过程之后,就一直在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绝症,但托马斯·卡耶小心翼翼地避免让我们认为这种不知名的变异疾病等同于慢性死亡。
当埃米尔不可避免地发现自己的指甲里也长出一些尖爪时,我们认为他身为人类的时日无多了。
他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因为这一发现造就了影片中最温馨也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埃米尔狂躁地脱掉衣服,试图在浴缸里洗去身上的毛发,这时家里的宠物狗也跳进浴缸,用亲吻来安慰受伤的他。
这几乎就像是它在向埃米尔保证,变成动物并没有那么糟糕,它这不也活得好好的。
为了让这种冲突升级,故事的舞台转到了法国南部的乡下,医院的转运救护车突遇事故,埃米尔的母亲也失踪不见了。
父子俩人过上了一边正常工作上学,一边在深夜的森林里寻找家人的日子。
不过故事的主要视角始终集中在埃米尔的身份认同之上。
导演卡耶能够在一部更多时候保持着生物惊悚片的电影里,短暂地绕道进入《阳光小美女》的家庭温馨故事领域,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电影画面色调上的对比,也有效地反映了埃米尔内心的冲突,即他究竟属于这个世界的哪一部分。
不用说,《动物王国》中发生了很多事情,而卡耶不愿让这些事情变成牺牲另一件事的代价,他没有对观众关心的很多问题给出具体明确的答案,因为他清楚现实就是如此不明确,人类并没有现在所有问题的最佳答案。
影片对个体混合身份的追求常常使其面临失去自我意识的风险,但是,随着《动物王国》逐渐淡化其异类特征,影片的不确定性逐渐凝结成一种压倒一切的真理。
它足够美丽和开放,足以将所有的想法凝聚在一起。
正如埃米尔无需选择自己属于哪个世界,因为只有一个世界可供选择,而他一生都生活在这个世界里。
公众号:DUETS杂志
多么生动的万象图,明明这个世界是所有生物的,却被分成三六九等,高不高级。
可是划分是否高级的标准却是单方面制定的。
百分之九十九的生物是没有话语权的。
电影的开头对话是关于优越感的,清醒的,克制的,爸爸不让吃薯片,代表着被体制化,被说服,代表他注重个性,注重话语权,也觉得能够掌控。
而儿子则是代表着自由与选择,却没有什么关于平等的体会。
关于妈妈的回忆只停留在给自己的伤害。
在他发现了自己身体也开始变化的时候,心态也变了,飞斯飞起来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了自由与掌控,让我也误以为事情会向乐观的方向发展,至少“挪威”已经是共存的措施了啊!
突然的一个意外,因为嫉妒也好,害怕也罢,同学男孩的一个挑衅,让他暴露了,飞斯为了他而死,也被动地导致其他人的暴露。
但是这些,都是以警察用烟雾弹“围剿”的结果。
那个画面,像极了现在的自然界,动物们被圈禁在所谓的保护区里,绝望地面对着周围单一的农作物,和无力抵抗的农药围攻。
与妈妈的抵头相认,彻底地转化,也让爸爸意识到,最爱的,不应该拘在身边,而是给与自由,放手才是爱。
这个电影不是个科幻片,这是赤裸裸的现实,是人,也是动物,我们从来都是一样的。
话语权,从来都是相对的。
该部戛纳提名电影的具体内容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每一处情节的铺垫在片尾都一一得到了呼应!
6对“怪物”最温柔最了解最包容的或许只会有“怪物”的家人及少数会共情的人(比如女警盆)醇看完全片 再回头品味影片开头的几处 很讽刺 很无力6还有弗朗索瓦对艾米尔说吃东西和说话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然就会很被动 像艾伯特1一样而最后剑弗朗索瓦真的好伟大BTW.. 托马•卡耶也太会拍眼神了!
一下就被惊艳到!
联想到现实生活 其实现在还有很多未能攻破的基因疾病等 观看呢些患者的采访视频 艰难生活日常不禁会揪心及感叹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如此在绝境中仍抱有希望活着的人 他们作为极少数“不一样”的存在 体会着我们不曾感同身受的人间冷暖!
法国电影《动物王国》("Le Règne animal")是一部充满幻想与现实交织的作品,由托马斯·凯耶导演,释放出独特的视觉魅力和深刻的人性探讨。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科幻作品,更是一场对人类本质与社会结构的深度反思。
影片的故事设定在一个与我们现实世界相似但又有明显差异的世界中,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一部分人类开始出现动物特征,逐渐向动物形态转变。
这种设定不仅为影片增添了奇幻色彩,也为探讨人类身份与异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
影片的主线围绕着一对父子展开。
父亲弗朗索瓦(演技出色的角色演员)试图保护他的儿子埃米尔,他们在一个充满危险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生存。
儿子逐渐表现出动物的特征,这不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引发了关于身份认同和家庭纽带的深刻思考。
《动物王国》的视觉效果值得特别称赞。
影片在特效方面的处理非常精致,动物特征的变形过程和最终形态都表现得非常逼真且充满艺术感。
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也使得观众更容易沉浸在这个奇幻的世界中。
然而,《动物王国》并不仅仅依靠其视觉效果。
影片通过紧凑而富有张力的叙事,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悬念与情感纠葛的故事中。
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影片的情感核心,弗朗索瓦对儿子的爱与保护,以及面对未知时的无助与恐惧,都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深刻的剧本得到了充分展现。
影片也对人类社会进行了隐喻性的批判。
那些开始变异的人被社会排斥和恐惧,他们的境遇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对“异类”的排斥和歧视。
通过这些隐喻,影片引导观众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性,以及在面对未知和不同的时候,人类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此外,影片的配乐也为其增色不少。
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影片的氛围,无论是紧张的追逐场面还是温情的亲子对话,都通过音乐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然而,《动物王国》也并非没有瑕疵。
影片在某些情节发展上显得有些突兀,部分角色的动机和行为缺乏足够的铺垫和解释,导致观众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影片的节奏在中段稍显拖沓,可能会削弱部分观众的观影体验。
总体而言,《动物王国》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它不仅在视觉和特效上达到了高水准,更通过一个富有深意的故事,引发了观众对人性、社会和身份的思考。
影片通过父子情深的主线,探讨了家庭纽带在面对困境时的力量,以及在人类异化背景下,保持人性的光辉的重要性。
对于喜欢科幻和奇幻题材的观众,《动物王国》无疑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作品。
而对于那些关注人性与社会问题的观众,这部影片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
它通过一个独特的故事和精湛的制作,成功地将幻想与现实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引人入胜且发人深省的世界。
无论是从娱乐性还是思想性上,《动物王国》都堪称一部佳作。
文/几何乡
三星半。
Cailley100%野外生存+寂静岭爱好者,第二部了还在搞这个梗,尤其钟爱无人的大街。
不如前作《初恋战士》有锐气,前半小时和最后四十分钟好看,后Covid时代讲如何面对“非我族类”,最触及核心的军方在山上搜捕有小震撼可惜匆匆带过。
可能因为这次学美国类型片拍法,却又要装入法片传统的细腻情感,造成剧作虽然按照节奏来却开枝散叶,不够抓人,情感部分又蜻蜓点水没有回味性,整体观感特别X战警前传。
优点是几场情感纠结的戏依然见水准,感染力超强。
Tom Mercier的鸟人,一个无疑是用心雕琢的角色,观众上一次对他有印象应该是拉皮德《同义词》里不愿意用母语希伯来语拼命背法语单词的以色列移民。
怀疑导演是故意这么反着用这个演员的。
电影里他一开始还能讲话,终于有一天失去讲话能力,却终于掌握了飞翔技能。
看来抛弃某种Identity比如语言并不代表失去自我,而是重生。
他飞起来的那一刻,如果在电影院里看是虽然cliché但依然让观众心情好的桥段,法国人有自己的《封神》。
Paul Kircher饰演的儿子,和他的“变异”相关的剧情都格外好看。
不过他和ADHD女朋友的内容也许可以拿掉?
除了做了个很有人文关怀的对比(变异人-病人)外对剧情推进无甚作用。
最后从警局到森林一气呵成的“Cours Émile”段落,情感细密导演水准扎实,贡献了本片另一大高潮。
当然看起来还是会觉得写得太顺拐,因为没有太深入塑造François这个爹,如果只是个还不赖的好爸爸从不想儿子被抓走的老母鸡心态到最后醒悟还儿子一个自由这种弧光,那这段父子情也属实太健康了。
本片延续导演的主题:对成人世界失望的青少年和嘲讽暴力机关所代表的男子气概,这次接力剖到了未成年的恶(比如校园霸凌)和父母对子女的爱到底如何才健康。
原声BO好听,法国DP拍森林确实没人能拍得过David Cailley.2.6M的预算,大部分都是实景+特效化妆拍的,Tom Mercier的翅膀是MPC家特效做的。
多一星是鼓励,也希望Thomas Cailley不要忘记用自己的方式讲青少年:他是一个能把当代巨量信息流成长下的年轻一代拍出来的人,同时能逐渐弱化这些信息使其成为情感建立的背景板。
小清新,大爆炸。
看采访导演自己说本片是讲“在这巨变的时代如何定位自己”的故事。
不禁让我联想起23年年初《无名》里黄磊那句“我是个软弱的人,无法适应这巨变的年代。
”从这个角度第二部长片确实比前作在讨论如何适应变化的时代(或者说正在抛弃“人”的时代)上更进一步了,可惜塞的内容要素过多整部片表达倒略浅了。
导演还说“变化是由内向外的”,这倒是在片子里表现出来了……戛纳首映后评论家Yal Sadat说Thomas Cailley用九年时间走了700米,从双周单元的Croisette剧院到一种关注单元的德彪西厅。
他没有陷入任何世代寓言,并远远超出了一幅伪装成康复中的新世纪的画像。
看了两部电影,三天的休假,动物王国,感觉这两个电影好像有一点点像,都是关于爱,了解接纳,和解,这种东西。
但是三天的休假 就是人跟人之间的那种特别朴素的情感,动物万国会延伸出很多,包括人跟动物,人跟自然,人之于人类本身,如何与未知新生的事物去相处。
里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男主角变异了之后,感官都被放大,一个晚上在一片旷野里给女朋友打电话,他们在相隔很远的两个地方互相呼喊,后来他举起手机,让这个女孩儿听一听夜晚旷野之息,这些虫鸣啊,空气的流动啊。
相对那种视觉来说,或许听觉和嗅觉这种非具象的感官可能是动物或者说生命更为原始的本能吧,这是电影里让我觉得很美妙的一个场景。
开场第一幕遇到堵车
当今社会,勇气在于敢于违抗。
父亲: 不要给小狗喂薯片,这东西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很高。
你自己也别吃,吃东西和说话一样,能定义你是什么样的人,甚至可以说说它定义了你如何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儿子:(轻松)我不觉得我吃个薯片就不容于世了。
父亲: (平静灌输观点) 你现在是在被动的接受一切,就像小狗一样,别人给你什么你就吃什么。
当今社会,勇气在于敢于违抗。
儿子:(轻松反讥)那为什么我要听你的呢?
父亲:(平静defend)没有可比性,我又不是体制。
来,穿上这个T恤。
儿子: 不要,有味道,我不穿。
父亲: 你听着,你要努力一下,你好不容易来一次 ... 你看看我们迟到啦儿子: 我都和你说了我有事儿父亲:(稍微生气)什么事儿?
和你的蠢朋友一起玩儿游戏吗?
儿子: (平静反抗) 是你说我可以不来的。
如果不等我,你就会准时到,所以这都是你的错。
父亲:(声音提高,开始生气) 你开什么玩笑?
(开始说教)你知道我们今天有个医院的约会很重要...儿子:(直接开车门下车 结束沟通)这段对话相当有意思,也奠定了整个影片的基调:对异端的包容,敢于挑战反抗。
父亲说你要有勇气say no 勇于反抗,儿子便说,问题来了那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父亲说 我又不是体制(潜台词是你需要顺从我)。
那父权制 家长制难道不是体制的最末一环吗?
后面,儿子边界清晰,平静回复,不把迟到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和父亲交涉过程中,很清楚的说:你说过我不必来,也没要你等我,你如果不等我就不用迟到,所以迟到你也不要怨我 是你的错。
可见这个父亲的平时教育很成功,家庭里面很讲究边界,责任也明确,家庭成员间平等沟通。
而且父亲给予儿子很大的成长空间,可以进行critical thinking,这个品质在家庭内部甚至是很被鼓励的。
第二幕在医院
医生用很正式官方的口吻说你母亲的病虽然没有最终解决方案,但是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blabla。
儿子不相信,转而对父亲说你常说医生都是庸医,你现在又都自欺欺人相信他们如此笼统的,站不住脚的官方表述...父亲在医生面前也挂不住: 我也没完全这么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最终总能找到解决方法,狂犬病鼠疫等儿子接着举例子反驳: 是吗 埃博拉和糖尿病呢?
就连感冒都没解决方法 拜托 不要来拿这些企图来说教我...父亲进一步想劝服儿子:你也听到医生说了,确实有很大的进步了医生接上一起来说服儿子:你妈妈现在很平静,和当初你爸爸带她来的时候完全不同。
父亲反而转向医生立刻坚定地说:这点我必须明确,是你把她强行带走的 不是我,我没把任何人带到这里。
医生 稍不耐烦:我已经和你解释了100多次了,把她留在身边不是最好的选择...儿子立刻维护父亲就事论事平静的对医生: 你为什么和他讲话的语气 像是他啥都不懂 很白痴的样子医生: 没有啊...儿子: 你有,你们所有医生都是这样,好像我爸爸什么都不懂,他有很用心的学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医生: 我没把他当白痴 我只是提醒他当时情况很危险...此时父亲说出了这句话:那些来到世界上不做出任何改变世界行为的人,及不值得被同等与耐心地对待。
“Ce qui vient au monde pour ne rien troubler ne mérite ni égards ni patience.”-- René Char这句话片中反复出现,讲人存在于世,一定要做点什么来震一下这个世界。
作为导演的座右铭,他认为艺术也应该达到震撼效果,否则便无存在意义。
此处更多是一个法国左派父亲对儿子价值观灌输: 不要放弃对于现存秩序的抵抗,对于异类不要封闭自己。
即使是权力不平等的情况下,面对各种体制(此处为医院代表的一套建立起来收治异形的机构) ,也可以存在疑问,提出疑问。
先讲一下电影手艺,十分简单的点子,但之前竟然没有人拍过电影。
完成度实在是太高太棒,在这个科幻设定之下,无论是动物的造型还是声效,各种细节都很丰富而且严谨。
拍摄和配乐也很怡人。
电影里出现了各种人物,每一个都对于主题的展现都很关键,父亲,母亲,妮娜,老板,那两个男同学,警官,还有鸟人felix,小变色龙,甚至那条狗。
从主题上讲,第一个核心就是,地球上的每个生物真正的自由与快乐都在按照自己的天性去活着。
第二个主题,就是强大的人类的自我为中心与前面那个主题的冲突。
把电影看成是环保电影就太肤浅了,科幻的魅力也在于此。
一个小小的idea,就可以迫使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当下的自己。
那些变异的人类最终就是变成动物,我们为什么要把它们和其他动物区别对待呢?
让它们去做自己就好了啊。
可是不,它们是亲人是人类,宁愿去强行扭曲和矫正它们没有问题的身体,削足适履。
我们自以为是的关心就是对它们最大的伤害,放手就行,忽略它们就行,可是我们做不到,我们自诩有感情有科技有武器,为什么不用呢,医院,护理中心,军队。
可它们只是想要一个森林。
当我们无法去理解它们的时候,然后因为伤害它们而被它们伤害的时候,我们又开始自卫,狩猎就开始了,它们异于常人,所以它们就是怪物,它们有强大的力量,而且是陌生的,那就会对人类产生威胁,所以要看护起来。
这就是站在外部的人类的视角。
可是当我们从主角身上,得到一个逐渐改变的内部视角时,一切都变了,它们的和谐相处,对于释放天性的渴望,释放天性之后的满足和自由,还有对于人类的恐惧。
这是个文明的社会,没有恶人,可是文明不代表正确,人类的无知和自负依然会带来伤害。
充满友善和耐心的医疗中心就是伤害。
里面也没有恶人,除了一个无知的孩子。
父亲多么爱妻子,多么爱儿子,可这其实是伤害。
承认它们已经变了,现在自己的关心已经无法和它们的利益一致了。
抛弃自己的情绪,而去从它们的角度思考才是真正应该做的。
父亲最后终于看开了,做到了,它给了儿子自由。
希望是有的,有一股社会的声音在慢慢成长,要求给予它们一片森林,让它们自己生长。
还有社会里那些悄悄把变形的亲人藏起来的人,他们不承认它们是怪物,他们看到了和谐相处的可能性。
还有那些身体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的正常人,他们的观点也在改变,也在影响其他人。
它们在人类之中被同类吸引,小心翼翼的相识,获得慰藉。
假日时日,一个“动物王国”必然会被建立起来,不仅是王国,而是乐园。
嗯,这是科幻,可是把”变形动物的人“,换成“同性恋”,换成“自闭症”,“精神病”,上面的所有文字几乎不需要任何改动,同样成立。
如果不是在电影节看,我可能中间就睡着了。
这本电影好像想说的很多,但是每个细节都又有点不够意思,也可能是我没看懂。
我甚至一开始以为这个变异是人作为个体的个性化觉醒的体现,接受变异是对于独立自我的身份认同。
后来发现我想多了。
男主对于变异身份的认同来得很突然,我开始还以为影片会仔细描写他对于变异这件事的心路转变,结果一个抱摔就结束了。
他最终能和爸爸一起开车找妈妈,也是等到他自己发生变异,才能去理解妈妈的处境和爸爸的爱。
果然人是没有同理心的,不经历他人苦,不懂他人事。
他脸上的那道疤,是不是也和同学欺负他一样,伤害过他妈妈而产生的?
另外,他走路真的蛮像大鹅的,呆不拉几。
关于菲克斯鸟人最后会飞的原因很迷。
最后能飞的时候,他已经不能说话了,那么他会飞是自己的努力得来,还是因为变异到一定程度就肯定会飞?
电影前期好像想要表达努力会成功,但最后看到的结果好似又不是; 医学中心体现了一部分不能接受变异的人群,人发生变异后去医院,采取各种手段使其变回“正常人” 。
通过电影描述看来,变异的人大概是不能送进医学中心的,但爸爸和医生的话来看,里面的科研人员也还是很努力的呀,医学治疗技术是有进步的,就是需要时间;还有一部分人想用爱继续保护自己变异的亲人,但是最后仍然无可奈何,只能用武力、用链子锁住亲人,继而在某一时刻,被迫接受他们的逃离。
能感受到爸爸对家人变异这件事的态度转变,爸爸前期一直在找妈妈,其实是不能接受他老婆的变异。
但结尾,他让儿子去森林的行为,是不是代表共存是不太能实现的?
如果变异到兽性都不能控制,那要怎么和平相处;但如果都逃到森林里,不去医治,又怎么控制兽性和变异达到共存平衡的点?
影片里体现adhd是为了展现法国自由 接受度高吗?
最后,突变成啥动物是自己能决定的吗?
《动物王国》是一部挑战传统叙事框架的影片,它摒弃了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陈词滥调,转而以一种更为深刻和细腻的方式探讨了变异人类的境遇。
在这部法国电影的独特视角下,变种人不再是超凡脱俗的英雄,而是成为了社会边缘的象征,被迫在恐惧和排斥中挣扎求存。
影片中最温暖的画面之一是父亲播放爱人最爱的情歌,而男主角由衷地大声呼唤着‘妈妈’。
这一幕不仅揭示了角色复杂的情感纠葛,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异类时的渴望理解和接纳。
当‘鸟人’最终冲破束缚,自由飞翔时,男主角也领悟到了自我接纳的重要性。
这一刻,他意识到,只有拥抱真实的自我,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电影以其精湛的制作和细腻的画面,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多元而真实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影片呼吁我们不应盲目地排斥和扼杀差异,而应寻求和平共处。
环绕音效的运用,更是让这种呼吁深入人心,使观众在震撼的视听体验中,感受到影片所传递的深刻信息。
《动物王国》不仅是一部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现代社会对待异类方式的深刻批判。
它挑战我们重新审视道德和伦理的边界,启发我们思考在一个多元和变化的世界中,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不同的存在。
在这个动物王国中,人类和变异者共同探索着共存的可能,也映射了现实世界中我们对于差异的恐惧和偏见。
这智障儿子让人恶心,以及这个设定可真法国。都有变异人了,人都成那样了,一个个的还浑不觉的上课开趴,还在进行稀松平常的对话,是不是即使全变成丧尸你们也要继续上课捏
有点不知道要表达什么,爱与接纳,恐惧与包容……
【3.0】
看的时候一直想到周杰伦的「半兽人」,来一起唱~看完心疼老爸两秒,妈妈跑了儿子也变兽了。话说法国人真的爱自由,不管是鸟人学会飞翔还是最后儿子变狼人。不过妈妈变成啥动物了?没看出来。还有超市躲起来那个有好看的像羽毛又像鳞甲的动物是什么?
正在看……实在看不下去~好无聊的题材……我退场了~不要说什么基因🧬变异,人类是万物之炅,这种人退化成动物的故事,不喜欢。还有,法国人拍电影真的是好便宜的,片子就像是手持摄影机拍出来的东西……就,嗯嗯很不合我的口味吧~
76届一种关注入围。文艺奇幻片,一个关于接纳的故事,接纳自己,接纳他人。节奏缓慢,镜头几乎全程处于动态,大量的人物小景别,时而感到情绪有些许不连贯,几场不错的戏全处在情绪的顶点,结尾真的很顶。
真棒!
看法国人如何拍奇幻非常享受,虽然很多视觉冲击,居然看出了岁月静好。让人想起去年的Bones and all。(一直在等狗子到底是不是人变的…)
好看、好听,从此还对森林多了一种想象。
许多许多年以后,我们会不会又重新变回动物?
人类异化为动物后遭受人类驱逐。结尾不错。
实在是太无聊了,看了39min坚持不下去了
跑吧艾米。父亲说,我不知道我是想要找到她还是害怕找到她。夫妻之间的异化的爱,父与子的控制,母与子的对视,人们相互敌视形成间隔,而鹰少年与狼少年一个拥抱就可以传递爱与关怀。所以当我们的语言不能进行对话,你还会去倾听和理解吗?当我们不再同属一个族群,我们还会选择去爱吗?本infp真的看到男孩回归自然睡在落雨森林的图景直接代入,后半段哭成碱中毒。
電影大部分場景都在森林中奔跑和追逐,導演巧妙的運用了手持攝像帶來的畫面震撼力,瑰麗的影像配以流動的音樂,還有演員情緒飽滿的表現,都讓這部電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影片以父子之情為核心,探討了關於接納自我、接納他人的可能性。影片中還有一個變成了鳥類的人,小男主與他建立起的友誼和信任充分證實了這種共生、接納的可能性,可惜鳥人後來被警方獵殺,人類在圍剿殺死這些不再具有人性的動物的時候,殺死的也是自己的人性。小男主保羅·基爾舍的表演可圈可點,對剛剛開始出現動物化的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反應拿捏的非常精準。
2.5,中间一度感觉可以有抽象化的可能,最后的落脚就是大费周折做了一个很简易的叙事。
每一个眼神都充满爱意的爸爸
主要是因为太不满男主了。野兽脸和白痴脸高度统一,我常常烦躁到闭上眼睛。从对白可以看出的导演的青涩和倔强,这么多的钱,不应该这样浪费。明星演员太过跑龙套,前前后后的都不过是工具人设置。然而,法语电影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调动感情,渲染情绪,片中几个情绪调动都还算出色,这就是拉赞助的本钱。如果把一切看成是隐喻这电影值得三星,可,并不是。学美国人不容易,加油!!!
看不出优点在哪里,整部电影感觉都很松散,无意义,描写变异人的场景很恶心,科幻和奇幻都沾不了边。
打碎你的骨头,也无法阻止双臂长出羽翼。拔掉我的爪刺,依然能听到自由发出怒嚎。分享垃圾薯片,见证无理而伟大的解放。什么正常的基因教导人举起屠刀,哪种可怕的病毒让我们学会遮蔽躲藏,那首俗气的歌曲诞生不渝的浪漫,一对怪人的病症发酵美好的味道。透过遍体毛发,他还记得彼此最初的模样;隔着山野丛林,我心安处便是归家的方向。
家庭方面挺有情感的,还是有点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