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火锅

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火上锅(台),味游心窝(港),多丹·布法内的欲望,The Taste of Things,Le Pot-au-feu de Dodin Bouffant,Pot Au Feu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伯努瓦·马吉梅尔,埃马努埃尔·萨兰热,帕特里克·德阿萨姆曹,加拉泰亚·贝露琪,扬·哈梅内克,弗雷德里克·菲斯巴赫,邦妮·夏诺-拉瓦尔,让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23

《法式火锅》剧照

法式火锅 剧照 NO.1法式火锅 剧照 NO.2法式火锅 剧照 NO.3法式火锅 剧照 NO.4法式火锅 剧照 NO.5法式火锅 剧照 NO.6法式火锅 剧照 NO.13法式火锅 剧照 NO.14法式火锅 剧照 NO.15法式火锅 剧照 NO.16法式火锅 剧照 NO.17法式火锅 剧照 NO.18法式火锅 剧照 NO.19法式火锅 剧照 NO.20

《法式火锅》剧情介绍

法式火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欧仁妮是一位手艺出色的厨师,她在过去20年里一直为美食家多丹工作。他们的感情日渐深厚,最终发展成一段恋情,两人做出了令世界上最杰出的厨师都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当欧仁妮拒绝多丹的求婚后,多丹决定开始为她烹饪。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手到擒来龙棺古墓蔷薇少女奔跑吧爱人蜜谋逃杀佐州自救兄弟2小角色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切莫回复如意厨房亡情朱古力疯狂原始人消失在远空中一九四四不存在的瑞秋因性而别干将莫邪暖暖的微笑高度潜力第一季无效邮件连环杀手之家消消气第四季别让爱情走弯路他的三个女儿瑞喜爱小白天啦千金驾到1998F调的宝石蓝冤枉啊!西西里谋杀疑案长路简史

《法式火锅》长篇影评

 1 ) 短評寫不下的台詞

:「Marriage is a dinner that begins with dessert. The first couple Adam and Eva, started with dessert. 」前有人之大慾食色性也的飲食男女 這裡直接把性慾比作餐後甜點還蠻有趣的。

:「Let’s wed in autumn and welcome winter’s pleasures together. 」綠蔭下河邊的草坪聚餐那段太美了 在朋友們的見證下宣佈與愛人將在人生之秋的暮年在收穫美食的季節走進婚姻並許下浪漫的誓言。

:「The first cool drops of rain, the first snowflakes, the first chimney fires, the first buds. These first things that come back every year delight me. 」這段台詞第一次出現在聚餐後的日落時分 白日時還綠油油的草坪被夕陽灑成黃綠松綠至金黃的過渡色 與愛人漫步回家的路上聊著四季的美好。

第二次是在電影的最後 一個時空倒流的搖鏡頭 整個畫面同樣沐浴在柔和溫暖的橙黃余暉和光影中。

因為所有都太美好 連死亡都變得沒那麼沈重和憂傷了(。

 2 ) 返法的陈英雄,新造的人

在去年,跟《坠落的审判》《完美的日子》《利益区域》《怪物》《枯草》等等瞩目电影竞逐金棕榈的,有一部《法式火锅》,光听名字似乎没有多少深刻内涵或张扬锋芒的电影。

实际上也没有。

不过这里说「没有」,还是得结合两个方向来看。

第一个方向关乎内容,《法式火锅》并没有太大的叙述野心。

在最明显的脉络上,它更愿意聚焦美食家多丹和厨师欧仁妮相伴二十多年后的生活,尤其是那种爱而不婚的微妙状态,甚或愿意花最多的笔墨,包括开篇三十分钟的关键篇幅,引领观众在欣赏一道又一道美妙佳肴在城堡厨房里被炮制,然后被品尝,被赞赏。

以美食为名的电影,也算是点了题。

如此细腻、优雅地呈现一顿高规格家宴私厨的制作,任色香味齐全的食物对视觉、嗅觉、味觉实现全面诱惑,它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电影极其重要的内容组成。

如此这般的电影,可以非常粗暴地说没有在内涵上过多钻研,或者经营。

这时候就要谈到第二个方向,即电影是否一定要有所谓的深刻内涵,尤其是在戛纳主竞赛单元这么一个舞台上。

答案自然不是。

而且,陈英雄这部新作非要分析的话,也不是没有任何涵养与指涉。

这里更想要强调的,是《法式火锅》并非一部多么刁钻、多么「高级」的电影,但它是一部让人愉悦的电影,而愉悦这种自打电影诞生就被津津乐道的体验,如今在很多时候,已经被充斥所谓批判思维的我们所忽略甚至贬损,导致观看电影成了捉虫找茬的挑剔经历,充满不耐烦的苦痛。

客观上,《法式火锅》想让人从这种煎熬里解脱。

谈谈情,做做饭,十九世纪末不疾不徐的节奏,城堡充满阳光的暖热,外头虫鸣鸟叫的闲适,演员气质对镜头的滋养,陈英雄游刃有余的美术品味,都构成了愉悦的表达和审美的价值。

简而言之,愉悦是美赋予的。

食物、人物、景致、天气都在镜头下表现得非常漂亮,几乎到了让人屏息凝视的地步。

曾经在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学院修习金牌学科摄影技术的陈英雄,对于构图、光线、色彩等方面,确实造诣很深。

1993年让他声名大噪的首作《青木瓜之味》,捕捉美感的超绝能力率先惊艳影坛。

《青木瓜之味》这位法籍越南裔导演直到八年前,才头一次拍法国故事。

《爱是永恒》跳出此前频繁触及底层叙述的亚洲路数,对准了优渥阶层,莹润、饱满地表现非常法国、非常贵族的生活图景。

尽管故事不够精彩,哪怕跨越三代女性百年的悲欢,都难免显出空泛,但是至少还有个足够难忘的富丽壳子,传递观众一种宫廷画师般的代入视角。

《爱是永恒》蛰伏许久后才推出《法式火锅》,陈英雄很大程度上是在衔接并超越《爱是永恒》,也许还带有一点修正的构想。

他在法国的趣味是对有闲一族相对古典的观照,他们更富有大众印象中的法式风情,那种可以无限放大却不让当代人生厌的雅致风韵,无论男女,都可以干干净净地呈递出来。

甚至是城堡里的女佣,以及女佣务农的家人,包括他们所处的场景,都至少有素雅、简约的美学凝聚。

总而言之,这是一幅幅抽离了脏污与繁琐的生活图景,虽然涉及到做饭、种田,但是不会有洗碗或者施肥那种脏污的具体劳务。

年过半百后的陈英雄确保观众在他开辟不久的法国近代历史领地,有取之不竭的美学享用,非常纯粹的,不带负担的。

作为一个十分强调「电影语言」的导演,他觉得当今九成电影都只有描绘,而没有电影语言,这就是他一以贯之的其中一部分独到语言,毫不含糊地捍卫精细的漂亮,再在这个基础上舒展、表达。

《法式火锅》通过极具表现力与感染力的做饭过程,稳固树立起相当专业的美食家多丹和厨师欧仁妮,这种专业性确保了美食通达人心的可能,也在无间合作里,表现出他们共同的专注、热爱,以及由此滋生的默契和火花。

不需要过多言语的交代,观众都可以顺水推舟地认定他们之间的浪漫关系,这是电影相对幽微而又美妙的地方。

实际上,除了角色设定,主演伯努瓦·马吉梅尔和朱丽叶·比诺什在1998年至2003年,确实是一对神仙眷侣,并且生了一个女儿。

马吉梅尔说过,有时在片场会感到恍惚。

这恍惚糅合了戏里与戏外、过往与当下,既符合,又加持了角色亲密交心又保有疏离的关系。

而随着剧情发展,故事开始出现一些相对现代的转折。

欧仁妮在跟多丹相伴的二十多年,原来多次拒绝了对方的求婚,唯独是总给他在夜里留门。

她说起人生中两次极大的欢喜,是想着他要推门进来的时候,他正好这么做了。

我们在法式浪漫里看了很多爱情关系中的势均力敌,也看到了很多女性特别光芒四射的独立与清醒,这让婚恋一如电影竭力营造的风情,过滤了许多功利算计,更让人在信服的逻辑里期许故事的后续。

二人细水长流的相处,既有这种法式浪漫,又有东方趋于普遍的含蓄,这对上了陈英雄独特地域背景杂糅的特质。

他们似有还无的爱百般浓烈,靠的是厨房里的横肉、浓酱、猛火、热气来传递,菜单的编排,配方的设计,各种谜题都只为对方设置和揭晓,交锋就成了不言而喻的调情。

陈英雄的电影,从不避讳日常物事与情欲的纠缠。

像是多丹照顾生病的欧仁妮时,给她做菜求婚,牡蛎与籽,软果与花,都有许多悱恻的心思。

一如早年果籽繁多、汁液饱满的木瓜,在《青木瓜之味》《三轮车夫》等电影里,跟青蛙、蝌蚪与沾露的花朵等各种意象一起,充满性的指涉,还有由此联结的欢喜。

所以又很容易想到两个宛如名画的场景,一是欧仁妮在恰到好处的暗光里背着身子舀水洗澡,二是她面向里屋侧躺裸睡,除却多丹同样安静的靠近与触碰,还有清洁时欧仁妮回眸的一笑。

中年人多丹在求婚成功后歌颂秋实的美好,期待开花结果后共同过冬,而欧仁妮哪怕病入膏肓,也笑言自己身处盛夏,活力无限。

于是他们共同谱写的美食宣言依然充满美的热度与广度,这是让人心悦诚服的。

也于是一旦欧仁妮消失于镜头里,电影的看头就要消散许多。

等到生离死别的遗憾关头,「法式火锅」作为他们未能真切联手拆解的巨大难题,凝聚了电影哀而不伤的表达。

细想他们至关重要的一次对话,她问他,自己是妻子还是厨师,他含情脉脉地回答「厨师」,电影许多散落但丰沛的情感,会迅速聚拢起来,冲击观众情绪的阀门。

话说到这份上,我们可以理解电影的内涵,明面上,大体上,都止步于此。

不是不能深挖下去,譬如十九世纪末的法国背景,阶级分化的生活,男性群体习惯性的高谈阔论,女性哪怕处于职业需要的幕后环境,情爱游戏里的让步与顺服,男人在失去控制后的失控等等,完全可以放大来观看与反思。

但在这部电影里,这些动作都难免有些捕风捉影的无趣,像是在一个艺术品里极力寻找裂痕,最终波动更大的,反而是自己的内心。

而它比《爱是永恒》要好很多的地方,在于观众没有这种必要,甚至没有这种心思,后者是忍不住要去理解意图,剖析深意的,奈何这些举动之后,只觉得更加空泛得无趣,甚至陈腐得乏味。

可以说,非同凡响的美又予以电影一块免死金牌,哪怕故事厚度与深度不足,也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毕竟有些电影天生就是为了让人愉悦的,而这与剧情的悲喜走向并无紧密关联,颇为「超脱」。

但是,免死金牌很大程度上是由陈英雄的前两部享誉国际的佳作赢来的。

最终《青木瓜之味》和《三轮车夫》就像是某种黄金锁,给了初出茅庐的长片导演天才级别的瞩目度,却也在他日后漫长的职业生涯带来各种反衬的苦闷。

《三轮车夫》导演当然可以,甚至理应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跳出舒适区,发挥自己更大的可能,但当我们看着陈英雄从越南,到亚洲其他地方,再到法国,除了美轮美奂的镜头语言愈发精进,已经不剩多少意气和锐度的时候,有时也会觉得遗憾。

当年以西方视角插入藕断丝连的东方土壤,他可以在破落的环境里充满灵气地体现经济上、情感上的贵气,哪怕暴力滋生,贫穷蔓延,悲剧鼓荡,个中蓬勃的生命力,谷底反弹的诗意,都能随着燥热与潮湿的气候把观众紧紧包裹。

但当欧仁妮隔空颂扬的《夏天的滋味》成为历史,陈英雄有点趋于分隔哀伤表达与美学追求,接下来的《伴雨行》《挪威的森林》,偏向于伤情的耸立,再之后的《爱是永恒》《法式火锅》,则侧重于美学的构建,很难再见到两者大师级别的交融。

《夏天的滋味》对于导演而言,电影里曾经流露出的疏离、怅惘、挣扎,能够在生活中烟消云散,即便是要牺牲掉电影的深邃表达,大抵也还是值得庆贺。

反正这么美的电影,也实在没有多少人能够拍出。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3 ) 他比任何一个中国导演都懂东方美学

这部电影跟我看的陈英雄的第一部电影《青木瓜之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比起《青木瓜之味》这部《法式火锅》(我是真不理解这个好劝退人的名字,如果不是陈英雄,我看着名字我就放弃观影了)叙事性更弱一些,光影更精致一些。

这部片子的人物调度 镜头调度都让人觉得特别舒服,画卷式的镜头调度现在很多中国导演都不做了,或者说,做的没那么好。

上一个让我影响深刻的是贾樟柯《三峡好人》里那个镜头。

其实这样的镜头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但是现在的导演不会用,也用不好。

光线打的非常舒服,连发丝都好美好美。

整部电影不仅声,光,画面让人沉醉,你甚至可以感受到“气味”欧仁妮和多丹两个人的感情也非常符合东方的含蓄,细腻,内敛的特点,虽然拍摄的是一个欧洲社会的故事,但是内核和《青木瓜之味》一样是极其东方的。

 4 ) 舌尖上的法国,唯美的法餐宣传片;有钱有闲阶层的叛经离道不费吹灰之力,他们的女性独立也尽显从容松弛,而缺乏张力

这是舌尖上的法国,对匠人精神的礼赞;这是唯美的法餐宣传片,一曲美食的赞歌。

无论是烛光中的陈设,自然光下的花木,油画般的画面,还是详实的食物细节,严谨的烹饪步骤,厨房里调度,都非常优秀。

优秀得,影片里面的爱情主题与女性主题显得相当单薄。

有钱有闲阶层的叛经离道不费吹灰之力,他们的女性独立也尽显从容松弛,而缺乏张力。

有意无意缺失的历史性与社会性,使得美食家的厨房如同一个世外桃源。

美食世界里的热爱与抗争,纯粹浪漫,却也略显苍白无力。

如果仅将此片当美食记录片或者美食家Dodin Bouffant的传记,可以给到4星。

美食家与厨师合作无间,二十有年,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生活伴侣。

美食家希望厨师成为他的妻子,厨师说,一旦结婚了,我就再不能选择把门关上了。

美食家喜欢所有的季节,第一滴冰凉的雨,第一片雪花,第一次燃起的炉火,和第一朵初春的嫩芽。

厨师独独喜欢夏天,盛夏的太阳,阳光在身体上的灼烧感,就像每天处理的炉火余烬。

她说,我正处人生盛夏,当我离开时,也依然是盛夏。

一语成谶。

她终究没有等到那个硕果累累、汁水丰盈的金秋,而是永远地留在了盛夏的骄阳下,蝉鸣中。

 5 ) 法式火锅

去年HIIFF观影后。

朱丽叶·比诺时饰演的欧仁妮是一个法国庄园的厨师,二十年来她一直与庄园主人、同时也是美食家的多丹一同研究美食、享受美食,两人保持着暧昧的关系。

电影如同潺潺涓流沁人心脾,轻盈明亮,又带着法式料理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电影中段的时候,多丹决定设计一个由法式火锅为主菜的菜单,宴请一位王子。

我的胃口被吊起来,从此处开始期待这个菜谱的研究和制作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

多丹做了一道牛骨髓的料理给学徒女孩波丽娜品尝,女孩表示不太能接受。

多丹说,这很正常,你还太年轻。

高雅的品味需要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记忆力。

影片最后,洒满阳光的餐桌前——欧仁妮:我要问你一个问题,这对我很重要。

在你眼里,我是一个厨子,还是一个妻子?

多丹想了想:一个厨子。

欧仁妮如释重负:谢谢你。

致最终也没能奉上的法式火锅。

 6 ) 《法式火锅》拍的什么东西

叙事松散没有重点就算了,看一帮女人辛辛苦苦做饭,一群脑肥肠满老白男吃得满嘴流油还咂巴着嘴评头论足真是恶心的我一点胃口都没有。

女人不能上桌吃饭——很难不怀疑陈英雄没学过沙东礼教。

对女人的想象也极其贫瘠:不是粗笨只能用来使唤的女佣,就是有才有颜但只对一个丑肥男痴情专一的超优女人(导演心里是不是在暗爽:看吧这么优秀的女人都拜倒在我的大肚腩下)。

好不容易来个天真烂漫的天才小女孩,居然一心也只想跟着老男人当学徒,还满眼崇拜地聆听“爹”作为“过来人”的教诲:“哦亲爱的小女孩,牛骨髓是需要文化和底蕴才能理解的美味。

”(此处非原文,适当夸张)我他爹的笑死。

吃个脂肪还给您吃出优越感来了。

求婚更是看得不适。

看到男主把腌梨捧在手里把玩的镜头我心中就暗叫不妙不会要拿这个比喻女体吧果然!!!

你自己意淫就好了别污染食物啊啊啊啊!!!!

食物是无辜的!!!!!

紧接着抱住比诺什屁股(与腌梨的形状和色泽都无比相似)又亲又摸的镜头也是直接令我生理不适到倒吐一顿饭的程度……这爱情线没有也罢。

更别提2小时15分钟几乎纯纯在做饭,没有任何实际剧情。

最多就是男女主感情线、女主病逝……导演你想浪费生命不要紧,但不要耽误别人的时间好吗?

好的。

还有这个含蓄的调调,我不是说法国不能含蓄,就是这种情调吧,这种欲拒还迎,总觉得还是东亚文化适配度更高一些。

当然你要说这是导演审美或者什么东西文化大融合,我也没意见。

总之,这是一部除了美一无是处的电影。

美泛滥成灾,空乏无比,像给骚猪焯水时表面漂着的一层血沫。

整部电影的内容甚至不如一集美食纪录片丰富。

我很喜欢电影中出现劳作的场面,而当这种劳作美得失真时,就很难不让人怀疑创作者的立场是否带着“何不食肉糜”的高傲与天真。

一个处处像桃花源的美好之地,只会让我看到一个随时都可能破裂的泡沫乌托邦。

 7 ) 戛纳最浪漫的电影,一个关于法餐的爱情故事|陈英雄访谈

暌违七年,越南裔法国导演陈英雄(Anh Hung Tran)的最新作品在今年戛纳电影节首映后引爆了话题。

《法式火锅》(Pot Au Feu, 2023)的美食题材、非常规电影语言、以及法兰西文艺女神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与演技派演员伯努瓦·马吉梅尔(Benoîte Magimel)的浪漫演绎,都使影迷们难以将视线移开这部趣味性十足的作品。

对陈英雄来说,这部电影的拍摄也充满了挑战与趣味。

《法式火锅》剧照本采访于2023年5月27日发布于Variety原作者:Elsa Keslassy法国越南裔导演陈英雄的《法式火锅》可能是今年戛纳电影节角逐金棕榈奖的电影中最激进的一部。

这部充满了感官愉悦的影片设定在19世纪末的法国,以一场令人垂涎欲滴的烹饪戏开篇,这场戏持了近40分钟,以极简的情节刻画出了男女主角间爱意渐浓的浪漫氛围。

虽然陈英雄以戛纳金摄影机奖获奖作品《青木瓜之味》(The Scent of Green Papaya, 1993)和威尼斯金狮奖获奖作品《三轮车夫》(Cyclo, 1995)而闻名,但是他告诉《综艺》(Variety)杂志,他相信《法式火锅》不仅能打动美食爱好者,也可以打动其他普通观众,而电影的映后反响也证实了这一点。

《综艺》杂志的影评人称赞这部电影带给观众“美的愉悦、感官的沉溺以及蕴含在烹饪艺术中的人文关怀”。

《法式火锅》剧照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885年的法国美食界,它的梗概基于马歇尔·鲁夫(Marcel Rouff)于1924年创作的小说《激情美食家》(The Passionate Epicure)。

小说讲述了虚构人物:享乐主义的多丹·布凡(Dodin Bouffant)的故事,这一人物的灵感来自于著名的法国美食家尚·安特姆·布里亚-萨瓦兰(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

电影则是关于尤金妮,一位备受尊敬的厨师,和她已经为之工作了二十年的美食家多丹之间的关系。

随着彼此越来越亲近,他们的纽带逐渐演变成了一段浪漫的感情,也催生出了令世界上最杰出的厨师都刮目相看的美味佳肴。

当面对尤金妮对承诺的犹豫时,多丹决定开始为她烹饪。

这部电影标志着法兰西女神朱丽叶·比诺什和演技派演员伯努瓦·马吉梅尔的重聚,他们在1999年主演迪亚娜·库里(Diane Kurys)的电影《恋恋红尘》(The Children of the Century, 1999)时相爱,并育有一名女儿。

在《法式火锅》中,二人的对手戏十分动人。

在接受《综艺》杂志的采访时,陈英雄提及了拍摄精致烹饪场景时的挑战、看到比诺什和马吉梅尔重聚的喜悦,以及十八世纪法国美食在影片中的地位,还谈到了他的梦想——拍摄一部有关佛陀的电影。

《法式火锅》剧照以下是采访正文,记者-Q;陈英雄-TQ:您是否预料到《法式火锅》会在戛纳赢得影评人如此高度的赞誉?

T:请原谅我的坦白,但每次我拍一部电影,我总确信它会大获成功!

我坚信人们会喜欢它。

Q:您为什么想拍一部关于美食的电影?

T:对我来说,重点不是电影的主题,而是在呈现美食的过程中,电影拍摄所遇到的种种挑战。

我首先遇上的挑战就是要拍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

一开始的构想是将美食融入一段爱情故事中,看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对烹饪艺术有着相同的激情,一起生活逾25年,如何形成一种精神纽带。

Q:您为什么想改编马歇尔·鲁夫的小说?

T:当我阅读这本小说时,有几页是关于食物的,它触动了我,激发了我的灵感。

电影从小说开篇展开,就像是一部前传。

这个虚构的多丹角色一直备受人们喜爱,他促成了一个美食家俱乐部的建立。

在巴黎甚至有一家餐厅,这是前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的最爱。

直到今天,南法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晚宴,特别提供了小说中王子给多丹的菜单。

我实际上是通过读吉姆·哈里森(Jim Harrison)(注:美国诗人、小说家)的一本书了解到这个晚宴的,他曾参加过其中一次盛宴。

《法式火锅》剧照Q:您的电影还表明,美食在法国历史和外交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T:是的,美食在外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所有那些伟大的厨师都受命于王子和国王。

当大革命爆发,贵族开始掉脑袋了,厨师们就发现自己失业了。

这使得皇宫周围兴起了餐馆和妓院,人们会去那里享受美食和肉体带来的感官愉悦。

这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景点。

法国人以他们的生活礼仪(savoir-vivre)而闻名,并创造了一个观念,即为了达到和谐,一顿饭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上桌。

就算是拿破仑,他本人并不在意吃食,也深知餐饮在外交谈判中充当润滑剂的重要性。

这就是为什么他会把一座城堡赠送给查尔斯-莫里斯·德·塔莱朗-佩里戈尔(他的外交部长),并让他雇一位厨师,安托万·卡雷姆(Antonin Carême),作为他的耳目。

而在卡雷姆去世十三年后出生的奧古斯特·埃斯科菲耶(Auguste Escoffier)(注:法国媒体称他为西餐之父),则将法国美食带入了现代,并推动了餐饮的工业化。

Q:《法式火锅》以一段长达40分钟的烹饪戏开始,描绘了一顿餐食的精心准备。

即使在烹饪节目中,我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

T: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在银幕上展现一些观众前所未见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却是十分质朴的,没有多余的华丽元素。

我当时觉得,如果我们以电影化的方式拍摄下这一烹饪场景,它必定会美妙绝伦,就像一场芭蕾舞。

《法式火锅》海报Q:片场要处理如此多的食物,你们怎么应付的?

T:对于皮埃尔·加尼耶(Pierre Gagnaire)(注:知名法餐厨师)和我们的现场顾问米歇尔·纳夫(Michel Naves)来说,情况相当复杂,令人困扰。

因为他们看到我们先拍摄已经烹饪好的食物,然后再拍摄生食材。

我们用了大量的食物来拍摄!

比如,制作法式火锅时,我们用了40公斤的肉!

Q:你们怎么处理那么多食物的?

T:我们把那些食物全吃掉了!

剧组很庞大。

我们应该是伙食最好的片场。

每天早晨我来到拍摄现场,没人注意到我;但是当米歇尔到来时,所有人都会为他鼓掌。

我有点嫉妒他,他把我在片场的导演光环偷走了。

Q:在这么多年后,将朱丽叶·比诺什和伯努瓦·马吉梅尔重新聚在一起,您感觉如何?

T:他们都是很优秀的演员,非常专业。

他们很快就进入了各自的角色状态。

了解他们二人在现实中的故事,并看到他们在银幕上演绎这个故事,对我来说非常感人。

在拍摄过程中,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时刻,比如朱丽叶给了多丹一个吻,尽管这个动作没有被写进剧本,伯努瓦便感到不知所措,问我:“这不是在剧本里的吧?

”或者有时,伯努瓦会忘记台词,告诉我:“抱歉,我迷失在她的目光中了”。

Q:您有没有梦想要拍的电影项目?

T:我的梦想是拍一部关于佛陀的电影。

人们对他的了解太少了。

他不像耶稣基督那样吸引人,但我认为拍一部关于他的电影会非常有趣,因为他的精神遗产非凡卓越,并且跨越了二十五个世纪。

他在这个世界上治愈了如此多的人,他的教义应该被人了解。

我还想在越南拍一部全部由女性演员出演的电影。

译者:chan©《法式火锅》(Pot Au Feu, 2023)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版权方

 8 ) “对于你来说我到底是厨师还是妻子”

法式火锅到底想说个什么……我也很想问男主到底是在找厨师还是在找妻子,还是那会法国的习俗就是必须要找女厨师,怎么面试的全是女性,但最后又找到了新的能够创造出合他口味的女厨师,最后还一个闪回以你是我的厨师为结尾,那你们当初结什么婚啊……好困惑啊这到底想说个什么,又用女主的死来渲染某种悲情,塑造成某种白月光,但事实上却是总有能代替她的?

爱意和美食相互融合相互成就?

还有那群朋友在替男主愁没新厨师的时候,突然有个人来一句“有句话我们讲的还是不够多,欧仁妮真是个美丽的女人”……这是在干嘛,毫无重点,也毫无深意,更毫无新趣,老实讲全篇看下来依旧时不时被那种特别陈词滥调的女凝给恶心到,包装以绅士和长情也依旧难掩把女性客体化的臭味,这种男的自我陶醉的爱情故事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又要点名我非常唾弃的《对她说》。

前段时间看完爱的曝光也是这么觉得,女性连爱都是被动的,女主最终实现这份爱的形式依旧选择妥协向了男主那套婚姻,她本来还想守着哪份至少可以不开门的权力,虽然这份权力似乎在婚后以他们在女主的房间睡做了变形,但这在我看来很别扭,还有就是无意义的女性裸体,想表达其实无论什么关系女主都将自己的一切交给了男主、属于了男主?

无论是厨艺还是身体?

怎么看都是男的又在自己梦想的爱情神话里神游了,作为一个现代女性无法被打动一点。

 9 ) 法式火锅——由男与女共同烹饪

美食评论家和厨师相伴走过了二十多年,漫长的时间在做菜、吃饭之间过去,他们是同事、知己、恋人,唯独没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夫妇。

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夫妇”关系,也许就是导演陈英雄想要打破的吧,他正在东方男权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之间寻找平衡。

即便是在拍摄一部法国电影,他也永远是怀望故乡的,那些宁静的、禅意的、含蓄的镜头描述了一个东方式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关系,男性抛头露面、大声评论、百无禁忌,女性生性腼腆、不喜交际、埋头苦干,在一蔬一饭中平淡度日、默默爱着。

又是充满个人主义思想的碰撞,即便他们是这样的相处方式,仍然充满了自由、平等与尊重,彼此之间的欣赏和认可,工作之中的互相配合,拒绝婚姻的独立行走,让他们的关系——在美食评论家多丹与厨师欧仁妮的势均力敌下得以并肩而行,而不必让妻子的身份依附于丈夫的存在而绑定。

高光是在最后一刻,当欧仁妮问多丹:- 我是你的厨师还是…你的妻子?

- 我的厨师

也许这是陈英雄终其一生在自己出身和所获得后天教育之间找到的和解,毕竟在《青木瓜之味》(1993)里面的男女关系,答案是以男性钢琴家主人教育女佣梅读书写字、怀孕结婚而结局。

当然了,英文译名the taste of things确实更接近陈英雄的风格和在六十岁之际的心境吧,things涵盖了无限表达,有了一点世事无常,顺其自然的意味。

我常常觉得男人对浪漫过敏,但我始终愿意去捕捉那些台词里的小小浪漫:- 但是夏天的太阳…我喜欢它在我身体上的灼烧感,就像我每天处理的炉火余烬- 我明白的

- 我们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二十多年,你是如何保持对我的恒心和毅力?

- 圣奥古斯丁说过,幸福,就是继续渴望我们已经拥有的事物

 10 ) 是美食,更是激情

《法式火锅》可能是2023年出炉的各类文艺电影中最慢热的一部,一方面,导演陈英雄还是以他一贯的方式在拍电影,持守着他一贯的风格;另一方面,这部作品看上去也比较难以满足那些对艺术思想性有特别追求的观众,特别对中国观众而言,《法式火锅》这个中译名更倾向于把电影定位成一部美食片,从而淡化了它的法语原名《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多丹·布法特的激情》)中形而上的倾向。

当然从影像的内容本身来看,确实很有些美食片的意味,不过,与其说它是在拍摄美食,倒不如说是在持续地展现制作美食的过程以及与之关联的环境。

美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元素,而是一个入口。

电影的开始,天色微亮,女主角欧仁妮穿着家常衣裙缓步来到田埂间,采摘当天烹饪需要的蔬菜。

镜头一转,男主角多丹起床,询问女仆是否准备好洗澡水,女仆回答:“再烧一桶水就够了。

”一天的生活由此拉开帷幕。

然后,就是那个著名的长达20分钟的烹饪场景。

依据传统烹饪节目或美食剧集的拍摄手法,比如前些年大火的日剧《深夜食堂》,一般情况下,烹饪的镜头都不会超过五分钟,大略地展示一下剧中角色处理食材的过程就结束了。

而陈英雄却如此有耐心地去展现一个几近完整的做饭全过程,这考验的其实是观众的耐心,为的是让观看者自己意识到他们正在进入的是一部反出此类影片一贯表现形式的独特作品。

研究叙事学的理论家通常会认为,叙事是一种时间行为,故而主流影视作品的叙事进程,它何时开始进入,何时达到高潮,何时走向尾声,决定了它的时间长度,也同时被时间长度所决定。

面对一部预计时间长达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如何叙事是导演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但显然,陈英雄并不愿意以主流电影对叙事时间的要求来规定自己的电影,他要在作品中重塑叙事时间,并将一种特别的时间观念传达给观众。

那么,这种别具一格的时间观念到底指向什么,意味着什么呢?

镜头慢慢略过屋外的阳光,厨房的布置,料理台上的器皿,转向欧仁妮和多丹处理食材的动作,女仆走来走去,皮鞋踩地的声音咔咔作响,烧水、制冰、点火、翻炒、尝味、沉思……各种细微的声响,包括锅具碰撞发出的声音,伴随着最具体的料理动作在观众的眼前缓缓流淌,给人留下足够的机会去捕捉哪怕最不起眼的细枝末节。

这种对最日常化的生活细节长时间的反复表现,表面上看是在精细模拟日常本来的面目,但导演真正的意图是,引导观众去适应一种由各类细节,包括动作,光线和声音所共同构成的节奏。

这是一种生活的韵律,或者说,是一种对节奏化的生活的捕捉和重塑。

当生活以劳作作为最具体的形式,它是具有音乐性的,而这种音乐性又与画面合而为一,构成深刻的形式意义。

类似的表现手法,无论是在近期另一部优秀的电影,维姆·文德斯的《完美的日子》中,还是在陈英雄自己早年的处女作《青木瓜的滋味》中,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此类风格近似的电影又被称为“生活流电影”,它的重点其实不在“生活”,而在“流”,即生活的形式。

文德斯在《完美的日子》中聚焦清洁工平山每天的生活,他的拍摄方式就是赋予他的一切活动一种平稳和持续的节奏感,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从具象化的日常表层细节中抽离出来,去感受那种节奏,去理解那种时间。

故而,在导演看来特别的时间观念指的并不是刻意炮制出一种生活的仪式感,而是揭示生活本身已经拥有的形式,并且这种形式并不仅仅来自于生活的细节本身,更来自于人对生活的体验,或者说,“激情”。

当然,对美食的激情只是多丹诸多欲望中的一部分,女性,也就是欧仁妮,看上去更是他激情的源头。

欧仁妮是他多年的厨师,负责将他对美食的构想和体会变成一道道具体的菜肴。

她是他最亲密的合作者,也是最能了解他各种意图的人,甚至在身体上他们也有极其亲密的关系。

但多丹并不因此满足,他渴望着欧仁妮能成为他的妻子,被他完全拥有。

众所周知陈英雄擅长塑造女性形象,此次更是将女主角朱丽叶·比诺什那沉静而松弛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同期在法国上映的另一部突显女性形象的作品《坠落的审判》不同,如果说后者理解女性的方式是将一个女性个体从一段关系(夫妻关系)中剥离出来去推敲审视,那么《法式火锅》则是让这个个体回到一段关系中去。

因此,导演茹斯汀·特里耶要面对的是关系中破裂、冲突、不和谐的那一面;而陈英雄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要在一段看似已经非常和谐的关系中去探寻欲望的本质。

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多丹向欧仁妮求婚的场景,是在一个月夜的花园里,他们相处的状态看上去完全就是多年的夫妇了,然而,欧仁妮还是再次拒绝了多丹。

相似的拒绝,还出现在多丹的美食家伙伴们邀请她与他们共进午餐的那个场景里。

她站在灶台边,有些不知所措地对他们说:“我是属于这间厨房的,并且你们吃的每一道菜我都已经尝过。

”言下之意是,我与你们最深刻的交流已经借着我亲手烹制的菜肴完成了,这在我看来,就是最合宜的“关系”,不需要再推进。

我不愿离开我的厨房,而你们,则是属于餐厅的。

有人可能会认为欧仁妮作为一名女性缺乏进攻性,过于传统,但拒绝本身其实是一种非常主动的态度,欧仁妮借此表达了她的观点,她认为最好的关系是在它已经自然呈现出来的气息与特质中被把握并享受的。

于是,烹饪的过程成了她理解一切的支点,包括她的灵魂伴侣多丹,既然在烹饪中两人已经有了这般程度的契合,那么就没有必要再进一步了。

欧仁妮并没有成为多丹欲望投射的对象,在拒绝求婚的背后,其实是她对成为“女神”的反抗,这种反女神的本色,通过比诺什游刃有余的表演显得很有说服力。

不过,当欧仁妮知道自己身患重病之后,就决定答应多丹,这是一个充满了奇妙韵味的“反转”,如果称得上反转的话。

他们都知道她已身处死亡边缘,因此她完全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再求婚,而他也知道这次她会有所回应。

他们彼此配合,不是为了迎接未知,而是为了留住已知。

欧仁妮心中最神圣的时刻是关于“邂逅”的,在最后一次谈话中,她向多丹袒露了自己对此的憧憬和满足。

然而这“邂逅”并非源自于意外,而是基于足够笃定的预判和足够耐心的期待。

带着对这样一种对“邂逅”的执念,她固守女厨的身份,直到生命尽头。

欧仁妮的主体性,或者说在她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中,有一种隐匿的“我执”,只是不表现为进攻,而是表现为隐忍和坚守。

很多评论提到这体现了一种东方式的“女性美学”,不过导演陈英雄12岁就因战争逃离出生地越南,跟随父母来到法国,故而仅使用地域的概念来辨识其电影美学的特征,虽然不见得无效,却也未免简单了些。

就如多丹这个不言而喻的“欲望主体”,身上就有着与欧仁妮非常不同,却又能构成微妙呼应的特质。

电影中最美的一处外景,拍摄的是订婚宴结束后两人漫步丛林的场面,仿若回到伊甸园。

他们随意表达着自己对季节的感受。

多丹说,所有的季节都为他所爱,第一滴雨水,第一片雪花,壁炉里第一捧火,树梢上第一株嫩芽,这些周而复始的季节变化,都让人欣喜不已。

欧仁妮却回应说,她只喜欢夏天的炽热,这会让她回想起自己每天处理的炉火,她认为自己只属于夏天,也会留在夏天。

除了暗示自己的死亡,欧仁妮对季节的感受其实很符合自己性格中“我执”的那一面,夏天,或也可理解为“激情”的自然式表达。

多丹就不同了,他的身份是美食家,被朋友们称为19世纪法国美食界的“拿破仑”,影片中多次出现他用丰富而精准的语言体会和品鉴美食的场景。

对食物丰富的感受力和评价能力意味着拥有一种可以在事物中捕捉价值和美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又必须建立在与评价对象保持适当距离的基础之上。

所以多丹亲自下厨制馔的能力非常有限,在这个意义上,他依赖欧仁妮,但不仅是欧仁妮,他更需要依赖他的激情,这激情将他引向任何一种美好的事物,却又不至于长久地占有它。

对于一个美食家来说,好奇心,必须在终极的意义上胜过占有欲,这既塑造了多丹,也成就了欧仁妮的选择。

在影片的最后,导演用类似于“番外篇”的方式将多丹与欧仁妮进行了对调。

此刻,那个总是淡定自若的欧仁妮变成了提问者,她问多丹,是如何做到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对她的包容与恒心?

多丹答:“圣奥古斯丁说过,幸福,就是继续渴望已经拥有的事物。

”欧仁妮接着问他,她究竟是他的妻子,还是厨师?

多丹沉吟片刻,说:“我的厨师。

”这个始终对欧仁妮抱有热望的男人,虽然常常陷于无法拥有挚爱的失落心境,但在根本上,他守住了“继续渴望”与“已经拥有” 之间微妙的平衡。

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有形的美食还是事实上的婚姻都已不再是影片最终的表达,Passion,无论是译成“激情”还是“欲望”,将其作为存在的一种本质状态来展现,构成了这部作品真正的思想根基。

陈英雄的电影其实是高度观念化的,这或许和他本科期间主修哲学有关。

然而,他的思考虽然极为抽象,他的镜头表达却又如此具体,显然并不愿依靠影像本身直接抛出那些观念,这是对电影作为视觉艺术的极大尊重。

但也因此,影像和观念二者才能始终保有朝向彼此,但又不完全占有彼此的状态,就像多丹与欧仁妮的关系那样,带着无限的阐释可能性抵达观众的内心。

艺术作品的最高价值不在于它是完美的,而在于它的流动性,在创作者、作品、欣赏者和现实语境之间,它始终被理解着,诠释着,却无法完全地确定下来。

思想虽然是任何艺术作品的灵魂,却不能以结论的形式出现在作品中,而应该以可能的方式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包括观赏者的精神世界中。

在这方面,陈英雄或许不是最好的哲学家,但一定是优秀的艺术家。

作者按:此文刊于《北京青年报·北青艺评》2024-6-5

《法式火锅》短评

我是你的什么?你是我的厨娘啊!原来我是厨子啊?这样我就可以使唤你不让你上桌了。爱她,当然要让她做饭。

8分钟前
  • 较差

男主的台词be like:起承转欧仁妮

11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还行

据享受做饭的人说看得很欢乐,但我只是全程在怀疑导演只是想拍一部美食主题的 ASMR 长片(美食音效的部分很喜欢,但对鸟声的执迷感觉有点过于密集了)。喜欢一些 subtle 的细节比如食客对女主的尊重,比如结尾出门面试理所应当地等小学徒一起出门等等。结尾对话我是你的什么?Cook 还是 Wife?的那段蛮浪漫的,但其它时间我都在摸不着头脑。咦原来不是夫妻吗?咦原来是个不婚主义者浪漫故事吗?咦其实是要讲要培养小学徒吗?当然看到最后能明白是想讲个淡淡的故事并没有上面问题的主线,但观影过程中还是觉得有点过散了。中文名(豆瓣叫《法式火锅》?)和法文原名(多丹·布法内的欲望???)都有点过于接地气了吧,英文名《The Taste of Things》正常多了…… neodb 有人评法式小森林我笑死,太贴切了

12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还行

里面的菜和爱情都看得我没有任何兴趣

14分钟前
  • 迷失东京
  • 还行

知道吗,在美食美景中突然出现个鳄梨般裸体大屁股是非常倒胃口的!

18分钟前
  • 盛夏里
  • 较差

灯光很美 摄影很美 布景很美 环境音也很好 但是剧情像狗屎 一直在胡说八道 为了说而说 通篇非常男凝 我称为狗屁不通的男性“创作”

23分钟前
  • 斋藤文太
  • 较差

感动鸭。不過細想一下有點不對勁,這男主和比諾什的關係怎麼那麼像法國和越南的關係呢?(一秒跳到後殖民主義批評LOL)

28分钟前
  • 扎学家施耐庵
  • 力荐

万万没想到是个纯爱故事 电影全程没有bgm 都是锅碗瓢盆和穿鞋踢踢踏踏的声音 烟火气十足 奈何法国菜看了实在没食欲 故事那么简单 拍的又有点冗长 最后看的昏昏欲睡 朱丽叶比诺什演的倒是很出彩

30分钟前
  • 冰镇西瓜橘子水
  • 还行

2.5 / 有一个颇为瑰丽的开头。当多重味觉的辨识与回忆,和烹饪的动作相交织时,我们明白了蒙太奇为何可以与美食的制作相嵌合。烹饪因而是一种味觉的蒙太奇装配。然而之后整整两个小时陈英雄都在向观众展示:“我除了会拍美食纪录片和维持油画般的自然光摄影之外啥都不会哦”。

34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较差

真的很好吃。两位厨子共同工作二十年,因热爱彼此的菜肴而爱彼此,在做菜的行云流水中,生命的逝去不是终点,她的味道还留存着。没有必要过分地重视结构,而且本身做菜吃饭和感情戏并不是割裂的,因为美食和味道就是情感寄托,无论是自我价值,还是对彼此的情感,原名直译是《多丹的欲望》,食欲,只展现肉体而不拍床戏的那种门开或不开的吊着的渴望,都是融合在一起的。

37分钟前
  • 焱返
  • 推荐

#SIFF 我的天呐,观影体验奇差;我也看了小九百部电影,去了不少电影节和各国电影院了,今天被上影节沪北电影院震惊了。开免提打电话的;高声打哈欠的;手机短信和铃声响了一整场繁忙程度堪比世界首富的(世界首富应该不需要亲自接那么多电话);吵架的……长见识了,2024年了,中国第一都市的电影节观众。电影本身:美术绝佳,美食精彩,故事简单,但有我很不喜欢的implication:越南导演拍了一部法国19世纪资产阶级利用殖民地食材贯彻一种生活方式的电影。

39分钟前
  • 白浩墨叫清扬
  • 还行

一个来自前殖民地的导演拍这个片子多半有点对不起祖先…

41分钟前
  • toska
  • 较差

最后那个环绕着整个厨房的摇镜头,好像是欧仁妮的灵魂视角。终于决定离去,和工作了这么久的厨房说再见👋🏽

43分钟前
  • 我想下班
  • 还行

【D+】即便是尚且值得称赞的美食部分也全不如「饮食男女」来的利落有力,何况它基本是本片不可或缺的主体。

47分钟前
  • Cardinal
  • 较差

非常规整的爱情片,是现阶段的我非常不感冒的叙事方式。而且个人觉得剧本不是很经得起推敲。此外这里面的大菜不是过程繁琐,就是难度太高,很难搬上普通人的餐桌。再者可能还是口味差异,任何creamy的酱汁出现,我已经因为胃部预判了其heavy程度而丧失兴趣。比起食物,这片里的法式厨房更令人心向往之。

50分钟前
  • 白昼白
  • 还行

说好的火锅那

53分钟前
  • 九個9
  • 较差

腐烂体系中无病呻吟,菜一点也不诱人。

54分钟前
  • 木皆
  • 很差

#2024.118#百老汇映后# 电影男女主和映后导演与艺术指导的惺惺相惜,都极大地诠释了什么叫作灵魂伴侣。互相欣赏的眼神马上就要溢出来了,尊重聆听分享,真是友情和爱情之典范。没吃晚饭看的饿死了,太美了,电影结尾高赞,映后环节高赞,除了那段年龄稍长者强行切入的领导似感言,不如不说。好了,赶快去觅食。

58分钟前
  • Jayong
  • 推荐

确实看的时候一直在想起《巴贝特之宴》

1小时前
  • 叶梓开
  • 推荐

《舌尖上的法国》第一季之心传:法兰西三味,在食材之富,在情意之浓,在菜谱之外。欧亚飞鸣禽,南来北往;勃艮第酒庄,历久弥新。山肴野蔌,杂然前陈。爝火薪燃,烤炖皆宜。爱侣掌勺,继生母前贤之遗美;电力发功,现农业近代化曙光。女子才兼,不以舌巧为忌;男士情深,甘以庖厨为业。王子盛邀,拿破仑重现今世;沉舟侧畔,大革命已过百年。二十载羹汤之谊,岂料一朝倾覆;阴阳间追忆之憾,尽付晚辈天才。道是法兰西名庖,心传究竟如何;看罢友人传佳音,且听下回分解。

1小时前
  • 饭桌mom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