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丸子一看到《纳尼亚传奇》就欢呼雀跃,这是她盼望以久的电影了。
什么电影让幼儿园的小孩子这么期待呢?
带着好奇,小丸子妈妈决定陪小丸子一起看。
琴练完了就八点半了,没想到一看就看到11点了,居然小丸子妈妈也被吸引了,欲罢不能啊,也就不管明天早晨起不起得来了。
一、 伦敦的乡下竟如此美丽为逃避战争而躲到乡下,是不是有点桃源人“避秦世乱”的味道?
迎接孩子的是一个雅致的乡间别墅,服饰考究的女管家,白帽黑裙的女仆,还有个学问渊博、和蔼可爱的教授。
初夏的花园,细雨飘洒的窗外,整洁、幽雅,又有浓郁的异国情调,伦敦的乡下竟如此美丽。
二、 魔衣橱为你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我们有多少人可以如露西一样的幸运,打开衣橱就能进入一个神奇的新世界,无知者无畏?
或者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露西走到路灯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反正我还能跑回来。
谁说过好奇会毁坏一个人的心?
好奇不也是生命的一个特征吗?
当然外面世界的诱惑确实能迷乱人心,跨过去能从容回头,回头之后能毫发无伤的人想来是稀少的。
三、 信任是冬天里的暖手的咖啡露西遭遇了牧神,可怜而可爱的牧神战战兢兢地询问、接近,露西的不设访让她自然地接受了牧神的邀请。
温暖的炉火,沁人心肺的茶,还有牧神如绅士般的优雅热情,让露西非常的享受这次奇特的旅行。
露西的可爱纯真和信任打动了牧神,短暂的邂逅所建立的友情是如此珍贵,让本性善良的牧神战胜了死亡的威胁,战胜了对于白女巫的恐惧。
四、 是什么促使背叛的发生?
宇宙的至尊法则是背叛者必须接受女巫的开膛破肚,这一法则让亚当斯陷入两难的困境。
是什么促使了爱德蒙的背叛?
是女巫的诱惑吗?
是女巫许诺给他的果冻软糖和王子的地位?
还是伙伴的指责?
我想最大的推动力是爱德蒙由于同伴的指责而产生的疏离感。
孤寂之岛的女王当然对孤单的灵魂特别有吸引力,人是最怕孤单的动物,能与孤单想抗衡的是什么?
是同伴的认可,是爱的人的陪伴。
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么背叛如果能带来心灵的平衡,背叛就可以理解了。
在孤寂之中能保有内心纯真的人便尤其可贵了。
五、 牺牲真的能带来拯救吗?
亚当斯的牺牲用来对抗宇宙的至尊法则,以拯救背叛者能幸免于难,这是不有点耶酥救世的感觉?
女巫嘲笑这种牺牲的荒谬,讥笑亚当斯为傻瓜:你以为你的牺牲能拯救世界吗?
我同样抱着怀疑。
也许因为我们是凡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圣人之所以是圣人,也许就是因为他们能做凡人不能做到的事吧?
六、 小丸子哭了两次小丸子看的时候一直抓着妈妈的手,她说妈妈我的心跳的好快,尽管害怕,她还是决定把电影看完,她说我看完了,明天可以借给灿灿。
女巫的声音在妈妈听来是夸张而搞笑的,在小丸子听来却是恐怖的化身。
当女巫把正在庆祝圣诞的动物们化为石像的时候,亚当斯任凭宰割的时候,小丸子伤心地哭了起来。
妈妈只好不断地安慰她:没事的,女巫一定会死的,他们会得救的。
我们不是先知怎能预测灾难何时过去,但是灾难一定会过去的,这是支撑我们走过黑暗和恐惧的唯一信念。
看纳尼亚的感觉居然跟看金庸剧的感觉一样,是不是挺奇怪的。
然则当你看熟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下一句台词是什么,你知道会有什么样的角色蹦出来,而这个角色跟你又有心理落差的时候,往往效果可以统称为“金庸剧效应”。
这两个小时过得还算愉快,挺不错的片子。
白女巫的冷艳有余,然则霸气差些;Peter很像我想象中的孩子,但是Lucy太幼齿了!
Aslan则有脸有点长……总之还是满可爱的。
对于纳尼亚的所有印象来自那套《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看电影就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在寻找自己的记忆中影像和眼前影像的差距。
这个感觉很好玩。
年初买了整套翻译本,读完了整个故事,反而觉得后面几部过重的宗教阐述不及第一部的轻松加愉快。
当然还是有些好莱坞的贯常模式在里面,比如把Susan塑造的更加软弱,给Peter的动力是“为了保护弟弟妹妹”,Peter的心理斗争也加了一些内容,这是必要的修改,否则从小男孩到至尊王的变化会特别突然。
其他的还好。
不敢想象后面六本拍出来是什么样子。
好在Lewis爷爷还算笔墨俭省,要真像J.k.罗林阿姨那么能写,吼吼……另外就是很愉快的镜头分析经历。
多规矩的镜头啊,规矩的令人发指,镜头剪接方式和过渡的方式都是我意料之中的。
战争场面真是无比的像《Alexander》,无论是音乐还是调度,像得一塌糊涂。
某些个场景我还想起了《Brave Heart》,比如Peter得盔甲,还有那个长枪骑兵。
然则一翻笔记发现我曾经论述过这两部电影得相似调度,无语……此外发现了各种像魔兽争霸的东西,尤其是白女巫军团的扮相和配音……有些地方还有《Kingkong》的影子,比如那只奔跑的大犀牛……看到Peter骑着那匹白马的时候还是心里震动了一下,真好的感觉,阳光草原和骏马,满足一切小孩子YY的理想。
谢谢迪斯尼的造梦工程师,这个梦跟我的梦符合度高达90%以上。
就当它是83版射雕或者古版神雕吧~
影片的年代背景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二战期间,以彼得为首的四兄妹在其母的嘱托下来到位于乡间老教授的别墅内躲避战祸。
四兄妹在百无聊赖之下误打误撞地打开了进入纳尼亚王国的魔幻通道,从而卷入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正邪大对决中……英国文学家C·S·刘易斯的系列小说《魔幻王国》创作于1950年代,故事里的四位小主人虽然从炮火纷飞的现实世界里挣脱出来,却又一次陷入了童话国度里的激烈对抗中。
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生犹如战场,逃避和退让是没有用的;不如携起手来,击退强敌。
影片的编导亦聪明地将此主旨发扬光大,并辅以大量电脑特效,具有相当的警世意义。
影片中展现的纳尼亚王国之战,好比现代企业间的强强对话,替观众们创造了一次难得的思辨与借鉴的机会。
以德服人的狮子王亚纳斯与生人勿近的冰女巫代表了两大豪门企业,这两位CEO(首席执行官)之间的对决演变为各自手下精兵强将之间的终极大PK。
纳尼亚王国的两大阵营在四兄妹未介入前已对峙了相当长的时间,两者既相互抗衡又相互制约。
以狮王为代表的正方我们姑且称之为绿队,而由女巫为首的反方就命名为白队吧。
绿队行使着让纳尼亚王国臣民安居乐业的崇高使命,而白队则为满足私欲,怀揣不可告人的秘密图谋将纳尼亚王国冰封三尺,让人不寒而栗。
两队为实现各自的目标,均不约而同地打响了人才争夺战。
于是误入此地的四兄妹便成了他们的首选目标。
其中的爱德蒙人小鬼大,他早就暗暗建立了通过成为发号施令的管理者来体现自我价值的野心。
小王子的心计不幸被老奸巨滑的女巫看穿,在后者的唆使下,爱德蒙竟为了一块糖果出卖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让人深感痛惜。
好在深明大义的狮子王亚纳斯不计前嫌,他以生命的代价唤醒了小爱德蒙迷途知返。
在随后的绿、白军团颠峰之战中,小王子充分发挥了超出常人的智慧与勇气,奋勇杀敌并光荣负伤,他的优异表现赢得了兄弟姐妹们的尊重。
影片将狮子王亚纳斯塑造为成功的管理者,通过这一形象的言行举止,观众朋友们会陆续发现人物身上的闪光点。
首先,亚纳斯对彼得等四位职场新人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练习射箭、骑马、剑术等掌握了生存的基本技能,从而在克敌制胜中占得了先机。
其次,亚纳斯知人善任,对资历尚浅的彼得委以重任;后者也不负重望,牢牢地钳制住了敌军的主力部队,为援兵的及时赶到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再者,亚纳斯对曾经犯过错的爱德蒙亦没有严加惩戒,反而用“一对一”的沟通方式打消了年轻人心中的顾虑,也令小王子顺利地回归到正义的大本营之中。
本片为了突出狮子王的高尚品行,特意请出扮演《辛德勒名单》中慈悲企业家的莱姆·尼森幕后配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比之下,独断专行的女巫通过不择手段的方式取得了暂时的领先,最终失了民心,必然地吞下了失败的苦果。
在欣赏了《纳尼亚传奇》这部引人入胜的影片之后,笔者也仿佛上了一堂历时两小时的现代企业管理公开课,当中值得回味与总结的地方可真不少。
去年纳尼亚上映的时候,也想着去电影院看的,不知道因什么事担搁了,再想去的时候已经落画了。
down了个HDTV的版本来看,效果也不错,呵呵。
小Lucy真可爱,每次看到她眼睛有泪光闪动,俺也忍不住眼睛湿湿的。
那些动物也顶可爱的,真想摸摸它们。
当然最帅还是打仗那会,正义这方咋每个形象都这么威武而又帅气逼人呢?!
当然邪恶的女巫婆也是很有型的,尤其是耍起双剑的时候,很可惜打得太少了点就被狮子搞掂了,俺还没看够啊。
不过这四个小孩似乎除了傍着那个所谓的预言和宝物有点用处,实际上是很菜的嘛,当然勇气是可嘉的,但是下次导演编剧什么的能不能把他们整得再武艺高强点,可看性再强点嘛。
最后BS一下封王封后的无聊做法,人类的征服欲,无论到哪都非得搞得自己最大似的,呵呵。
童年时期就读过这部童话,那是我最喜欢的童话之一。
从此捉迷藏就只藏在衣柜里,希望有一天能找到这样一个王国。
比起魔戒,我甚至更喜欢纳尼亚传奇。
不仅因为它是我童年的一个梦想,更是因为它是一部纯净的童话。
它并不是什么魔幻巨片,它只是童话而已,它是迪士尼的作品,为什么要用魔戒来苛求呢?
但它又不是一部纯粹的儿童片吧。
也许大家忽略的是,作者是一个经历了二战的英国人,而且是在创伤还没有消退的五十年代写下的。
这里面是有很多对二战的隐喻的。
开始时孩子们都不愿意去对抗女巫,即使是狼走到面前时苏珊还幻想着带着艾蒙德一起回去。
事实上这就是说的二战前期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
整个故事可以看做英国最终走上战场的象征。
而狮子正好是英国的标志,阿斯兰的死亡就是伦敦被轰炸,那之后英国真正走向了重生。
最后当然要对女巫咬下那一口,二战后的英国人是不可能宽容纳粹的。
而那个最初出现的鹿人汤姆生,是罗马神话中农牧神的形象。
所吹奏的曲子正是农牧神的黄昏。
很好听~~唯一的遗憾是白女巫的形象生硬了点……印象中的她是很冷艳的……
爱上纳尼亚,是从Lucy走近被白布掩盖的大衣柜开始,女孩双手一拉,白布倾泻而下,一个大衣柜屹立在我们眼前。
尽管早就知道衣柜后面通向一个神奇的世界,但是还是忍不住轻叫出来。
不是因为那块叫纳尼亚的大陆,而是因为我的童年里面也有这样一个柜子——古色古香,不知道是几百年前被谁打造出来,又被谁放在这里;很大,足足能装下两三个我;神秘,沉重的门后不知道有着怎样的世界。
当然,我家并不曾有过这样一个柜子,小时家里的衣柜都是简陋的三合板,既不大也不重更不旧,可是我知道它就在那里,即使看不见,它通往我意想不到的世界,装满我一世的珍宝。
通往纳尼亚的衣柜,也是这样一个柜子。
平心而论,《狮王、女巫和衣柜》并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情节发展过于按部就班、缺乏信服力,人物性格鲜明但略失丰满,赶发展进度的痕迹也比较重,造成节奏把握不当。
可是,去掉这些东西看内里,那确实是一个我们熟悉的童话:一切都是这么简单而鲜明,正义必将胜利,邪恶必将失败,贤者从不会真的逝去,勇者的剑也会永放光芒——就算是拿在一个十几岁孩童的手上。
在现在长大的人们看来,这些确实是幼稚天真的安排,可是,我真的就曾经相信世界是这么简单,相信邪不胜正,相信王子吻醒的一定是公主,而里面的眷属一定是live happily ever after。
我也相信那些被大人们看做荒诞不经的东西,相信有一天彼得·潘会来带走我,就好像带走温蒂一样,飞往那个永远不会长大的永无岛;相信玛丽·波平斯阿姨有一天会撑着伞降落在我的屋顶上,再坐着旋转木马离开;相信圣诞老人——就算大人们一次次告诉我这是谎言,我还是希望能够听见《极地特快》里的铃声。
而在《狮王、女巫和衣柜》里面,也有这么一个可爱的老人,总是眨巴着眼睛看着我,他说他相信不可思议的事情,他说要相信家人,即使有时他们的话听起来难以置信,当孩子们怎么也不肯相信自己的妹妹时,他睁大了本来就很大的眼睛说“现在的学校里都教些什么东西啊”。
有些时候,最简单的东西总是被人们遗忘了,我们长大后为了卖弄自己的聪明从来不好好听孩子说话,觉得他们什么也不懂。
我们互相攻击配偶的品味和习惯,用的词汇比攻击外人时还要恶毒。
我们总是躲在自己的房间做着自己的事,除了会客,大厅几乎就是虚设的地方。
而这部电影用最平白的话,告诉我们什么是家人。
这已经不能算是说教,因为这是最基本的、从出生来到这个家就应该记住的东西。
我已经没办法不爱纳尼亚了,即使它有这么多被诟病的地方,可是当一部电影连续打动了你最柔软的地方,你又怎样忍心对它苛刻起来?
没人能让从星战四开始堕入原力深渊的人,在看星战三时不对着塔图因的两个太阳流泪的。
《狮王、女巫和衣柜》不是一部大家喜闻乐见的电影,因为它不够优秀,虽然迪斯尼已经尽力了。
那些看到睡着的人,未必是没有童心,只是大家的童年,是不一样的。
只是有些人的童年里有的是开飞机和坦克的小老鼠、有的是会跳出蓝色圆形机器人的抽屉、有的是可以吸进所有东西的紫色葫芦罢了。
而我的童年,正好是有着一个衣柜。
或许从我看了《309暗室》,在家里摸遍所有柜子的四个角落寻找那个不显眼的凸起开始,就注定了我对另外一个衣柜,也会一样的无法忘怀。
在《哈利・波特》盛行的时段,迪士尼推出了这部童真唯美的影片,虽然打着魔幻传奇大片的宣传标语,但《纳尼亚传奇》宏大场面和史诗巨制的《指环王》还是有所差距。
《纳尼亚传奇》角色性格单一、影片画面唯美、情节紧凑诙谐、没有太广大空泛的主题,就连最后一场的正邪大战都是在蓝天碧草间进行的,而且画面美丽得几乎感觉不到暴力的存在。
我相信《纳尼亚传奇》的主创人员一定是群充满童趣和爱心的人,所以他们才可以在影片中让小女孩笑得那样的灿烂,才可以赋予海狸以性格,才可以让人的身体长在马的躯干上,才可以让一树的花瓣幻化成仙女,才可以创造出如此多形形色色各具特色的精灵,才可以让我们看到那样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才可以让天空那样碧蓝花朵那样鲜艳。
很久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纯真的童话电影了,和它比起来,《哈利・波特》系列显得阴郁而黑暗,近几年的动画大片又太成人。
故事不必说,除去四个小主人公尤其是爱德蒙可能复杂的心路历程外,一切简单易懂,而爱与责任的主题正是童话故事的最爱。
动画主角半羊人迈特斯的害羞、两只海狸的活泼充满童话趣味,狮王阿斯兰就是小时候看着书想象中的森林之王,唯一遗憾是女巫。
战争场景也没有刻意往史诗宏大上去靠,让小朋友觉得四兄妹率领大军打败怪物完全是可行的。
画面的营造尤其是那片雪域,简直是小时候梦中雪国的完美再现,晶莹剔透,唯美动人,缥缈的乐音正好符合童话的非现实感,比《指环王》这样的魔幻电影又多了分明亮和烟火气,更接近小朋友的感觉。
听完讲座,有点闷,溜达了一下,就进了无道口电影院,正好赶上一场《纳尼亚》。
于是高高兴兴地冲进八十年代气息浓厚的一号放映大厅,按下凳子坐上,正对大屏幕,看电影绝对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原来看过BBC拍的那版《纳尼亚》,还真是难看,我记得看了一会儿就睡着了。
这种奇幻的东西,如果没有技术支撑,根本就没有被视觉化的意义。
这次电影版的《纳尼亚》算是一个high片,能让我兴高采烈地看完。
海狸夫妇,狐狸先生,半羊人,半马人,传信树......这些东西都做得漂亮又可爱。
几个大俯的镜头看的我相当舒服,阿斯兰和白女巫开战之前那个在大荒原上扫过的镜头特别飞。
白女巫的房子太漂亮了,我特别厚颜地说那是我家。
还有特别想捏一把阿斯兰,毛绒绒的,太想抱着了。
时常出现的海狸夫妇也是安排得相当成功,把动物赋予人性,观众就是很弱的(这个弱不是贬义的,人就是内心有同化他物的野心,我也特别喜欢海狸夫妇),这种方法总能取悦观众。
不过说到底,高科技还是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没有高科技,一切都是瞎扯。
可惜的是,这是一部没有爱情的电影(虽然,也许是我的误解,白女巫杀阿斯兰的那段我觉得挺暧昧的)。
战后的英国,四个兄弟姐妹。
当时社会的状态和一个家庭中的权力平衡问题被淡淡插入叙事中。
其实最感人的,应该是四个人险也冒了,王也当了,最后又从衣柜里钻了出来。
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过了几个世纪,但是对于外人来说,只是一秒。
就像前两年,听到一个谣传说‘多拉A梦’大结局了,结果是根本就没有多拉A梦,也没有竹蜻蜓和时光隧道,大雄是个自闭的孩子,一切都是他的幻想。
他作了个梦,然后背着书包去上学了。
多难受啊,我当时。
那种对于真实世界的不确定突然爆发了,心都碎了。
但其实《纳尼亚》的故事更让人心碎,但我看完了就没什么感动。
所以这电影还是差那么一点,但毕竟值得一看,为了高科技。
当然还为了我最喜欢的女演员之一Tilda Swinton。
《纳尼亚》里面的白女巫。
最喜欢她的《young Adam》里面的表现。
不知从何时起,看电影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逾是斥巨资打造,逾是宣传的沸沸扬扬,就越加提不起兴趣去看它。
纳尼亚传奇也不例外,N次在BT网站中名列前茅,总是刻意忽略不去下载。
不过对于自己送上门的大片,却也不会拒绝。
隔壁女孩过来拷电影时无意间看到其硬盘上已下了这部影片,便顺手拷过来搁在盘里,今天闲来没事便点开了来看。
看完后,立马网上搜索下载了那几首尤为喜欢的原声音乐(Wunderkind,Where,The Wardrobe,A Narnia Lullaby),接着跑来这里一吐为快。
从电影本身来讲,不论是画面效果、人物造型还是镜头剪辑、原声音乐,都很令人满意。
影片很长,却不显拖沓。
这些都要感谢惊人的电脑科技及导演的巧妙编排。
从故事来讲,与许多人一样,《狮王、女巫和魔衣橱》也是伴我度过孩提时光的众多童话之一。
无数次想象自己也会在某天通过某个神秘通道进入到另一个奇妙世界然后展开一段奇异旅程,以至做过不少与之相关的梦,或是通过某扇门到了一望无际布满奇花异草的大草原,或是进入一个似曾相识的古装世界,又或是来到一片颜色诡异的森林。。。
看着他们从黑暗沉闷的衣橱跌进被清冷空气笼罩白雪皑皑的纳尼亚森林,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自己的梦境也随之成为了现实。
奇妙的感觉。
诺大的静谧的雪白森林,散发温暖光芒的路灯,会说话的鹿人,换了谁身处这样的场景,都有兴奋的想叫出声的冲动吧。
还有手足间的争执、牵挂、宽容与谅解,这一切对我都是如此熟悉。。。
有些凌乱,这部电影让我重温了孩时的想象,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让自己变的清醒。
哪怕真的有那么个衣橱让你能够逃离现在的一切,可是,不管逃的多远多久,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的世界,继续自己的梦想吧。
先看过纳尼亚的电影,才知道C.S.路易斯是一名基督教神学家。
当时觉得既然如此,看不懂很正常,就没有深究。
端午节一口气重看了三部曲,对整个纳尼亚的设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纳尼亚是一个只有孩子才能进入的异世界,正如原作小说是写给孩子们看的。
世界的奥秘往往会展现给内心纯洁的孩子看。
所以不出意外,纳尼亚是被四兄妹中最小的Lucy发现的。
Lucy与纳尼亚的连结,除了美好的景观就是半羊人给她的温暖。
两个灵魂彼此触碰后,便开启了一场宏大的冒险。
冒险终结之后,四个孩子穿过衣柜回到现实世界,发现世界并没有经过一分一秒。
神的世界超越了线性的时间,所谓“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
《狮子、女巫和魔法柜》是纳尼亚系列出版的第一本小说,是进入纳尼亚秘密的钥匙。
就让我们通过每一个人物,来解开这个世界的秘密。
Lucy:Lucy是四兄妹当中最单纯也最顺服的一个。
她在踏入这个魔法世界后,没有惊慌和恐惧,而是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这个不合“逻辑”和“常理”的世界设定、因为她单纯地相信她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
这种尚未明了便已相信的信心,就是她进入这个世界的钥匙。
Edmund:Edmund是悄悄尾随Lucy进入纳尼亚的第二个人。
说他是运气不好也好,命定如此也罢,他一来就撞上了白女巫。
白女巫窃取了纳尼亚的王权,将纳尼亚百年间封锁在冰天雪地中。
但她一直畏惧一个预言:当亚当的两个儿子和夏娃的两个女儿来到纳尼亚,就是她的权力寿终正寝的时候。
因此当她看到Edmund这个人类的时候,很警觉地问他一共几个人。
Edmund因为生命受到威胁,一口气把所有知道的事情都交代了:Lucy如何来过,见过谁,自己又有几个兄弟姐妹……女巫给他糖吃,让他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带到她面前,她就给他吃不尽的糖果,并且让他作王,并且无视年幼次序,让他的哥哥给他做仆人。
这就是魔鬼的诡计。
先给你一点甜头,诱惑你(先是土耳其糖果、后是让他作王),让你把自己卖给他,可殊不知你得到的不过是一个枷锁,最终捆绑的是自己,最终要献上的是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切记不可与魔鬼做交易,为了一个Iphone换掉一个肾,为了几颗糖果出卖掉信任。
但对此毫不知情的Edmund开心地答应后回去了,直到从Lucy那里听说了白女巫的事情,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滔天大错。
但犯了罪的他,出于本能,不是出来认罪悔改,而是一再逃避,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去掩饰。
在撒谎的过程中,他伤害了Lucy,让半羊人下监最终丢掉性命……而当四个孩子全部穿过魔法衣柜,另外三个孩子享受纳尼亚的美好与惊奇时,Edmund却在时时惊慌、时时担忧,无法享受当下,担忧自己被拆穿,便不自觉地与所有人对抗。
当我们心里做了亏欠人、亏欠神的事情,心里就会如此煎熬,喜乐便不常在我们心中。
Susan:Susan与Lucy相反,做事劝退不劝进,从不凭直觉行事。
当他们过冰河的时候,危在旦夕,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时,Susan提出要停下来思考。
Peter说了一句话一针见血:“我们没有时间了,而你不过是想显得自己聪明。
”聪明的人总是思虑太多,但理智有其局限性。
有时候打开心灵,拥抱未知的可能,未尝不会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Peter:Peter的命定是成为一名领导者,但他来到这个世界时还远没有足够的勇气。
直到Aslan离开后,所有人都归向他:“你自己不相信你能做到,但Aslan相信你能做到。
”这时他才真正变得刚强壮胆。
除此之外,他始终对弟弟Edmund极其严苛。
父亲的缺席让他有意识地担负起为父的责任,但他却选错了方式。
在引导弟弟的路上,他用严词和训斥去规诫,而不是用爱去感化。
这在Edmund的心中种下了对斥责的惧怕,成了白女巫控制Edmund有机可乘的破口之一。
经上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
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这份爱,后来在Edmund迷途知返,被所有人完全地接纳和饶恕后,才得以完全。
Aslan:Aslan代表的显而易见,就是耶稣基督。
就像耶稣上十字架,为人类付了赎价,Aslan为Edmund走上白女巫的刑台。
上刑前的百般羞辱,电影已拍得十分温和,毕竟是给小朋友们看的。
但作为观众,我看得依然十分心痛。
尊美的狮子,被扯掉了所有荣耀的鬃毛,他落下眼泪,却一言不发。
他死后妖魔鬼怪们欣喜若狂,却不曾想他能死而复活,这一反转毫不掩饰地复制了圣经故事的描述。
Aslan在复活后说了一句话意味深长:“如果白女巫知道牺牲的真正含义,她就会重新理解高深魔典了”。
牺牲到底是什么?
不是简单的血债血偿。
而是当“义者情愿替背叛者受死,石台就会崩裂,死者也将得以复活。
”Aslan是正义的,他心甘情愿为心爱的孩子付出代价,毫无保留,甚至将生命都献上。
结语这部电影,让我们透过一名神学家的眼睛,看他如何理解耶稣基督的救恩。
据说C.S.路易斯和写《魔戒》的托尔金本是好朋友,也是同一个研经小组的资深成员。
但托尔金并不喜欢纳尼亚传奇,认为它写得太过直白,路易斯下笔太快。
而托尔金本人更喜欢慢工出细活儿。
不晓得是不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两名的作者也遇到了不同的导演。
《魔戒》三部曲的电影现已封神,而《纳尼亚传奇》系列电影却不幸哑火。
但无论如何,我个人还是很喜爱这部电影的。
那种温暖的色调,美好的童真,唤起我对纳尼亚的向往,而这个神境其实我们每天都可以经历,因为Aslan此时此刻就与我们同在。
杀人不见血的魔幻题材最适合普及小朋友和全家观赏。
看到亚斯兰被劈死在石桌上的镜头,我猜恍然明白小时候看过的那个忘记名字的童话是什么。仔细思量这个情节,我觉得让禽兽来当新基督这种梗还是挺微妙的。
最好的一部NARNIA
可能看的时候部专心,所以一点震撼都没有!
为一美而看,噗,喜欢萌人羊先森和冰雪女王。。。
小学四年级的最爱 詹美羊!
纳尼亚我有全套原版``没心情看完```我人太坏辣```
这么烂的片子竟然还有6+分,豆瓣儿果然在电影方面还是让人不齿
Better than I expected. Good fairy tale brings my childhood memories back. Great cast.
我没看明白的原因是我根本不能集中精力去看
我是没读过原著,但就电影本身,实在不喜欢那个老大,老是我不行,我做不到,急死人,一点老大范都没有。在我这里属于烂片了。
高中英语晚课看的。。。。无聊透顶,烂片一个!
唉,这是部值得恶搞的片子,说要比拼哈利波特,实际上还是在骗小孩
就算很幼齿 但为了那只萌萌的半羊人 一美你怎么可以这么可爱温柔
当年在电影院看的,很震撼。纳尼亚传奇的开篇也是巅峰。
要不是那个女配角,连2星都不给
童话版圣经 却也没那么童真
我承认我没看完
ed猪队友打死他!第一次不知道设定跟女王透露我就不说你什么,之后一而再再而三卖出情报,想弄死他,结果被救回来还居然被哥几个原谅了.俗的不能再俗的童话故事,我说衣柜里有世界吧,你们不信,然后看到狮子死了我就立了个规定,如果真死了我给2星,如果找了个什么莫名其妙的设定强行复活我就给1星,结果…
看了2遍,想养只阿斯兰玩玩,上帝一样的狮子好有范儿哦。。很喜欢James,第一次看的时候居然没认出他来。真羡慕这群孩子,可以不浪费分秒就去别的世界当国王皇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