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树下,三个人。
一个简单执着的人和一个简单无奈的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相,了解了事实的全貌,做出了自己认为对的选择。
却浑然不知,都被另一个掌握着更多真相的人说控制和摆布。
即使回到树死的故地,也只是盯着眼前的那点事实,而奋力徒劳地挣扎。
而那个了解更多真相的人,最终却回到死树下,寻求自己的归处,还祈求自己能得到一个想要的结局。
到头来,也逃不掉那棵死树的循环。
人类最愚蠢的地方,其实是一直妄图突破循环,冲到直道,殊不知,自己只是继续落入循环之中。
罗生门式的叙事,揉合了香港与日本的风格,终于是学到了点。
此心安处是吾乡。
先明确下立场,《无名狂》是我本年度看过最烂,不太会有竞争者了。
我一向认为时间和精力是最珍贵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等同犯罪,为了不给别人犯罪机会我看片子都很小心翼翼珍惜羽毛的。
那我这次怎么踩了坑了呢?
一是北影节选片我是信任的,二是资料馆的公众号幕味儿不吝溢美之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期间还看到不少电影自媒体的通稿,没仔细看的就不说了,但肯定加强了印象。
大周末的我要从北五环赶到二环,来回就是半天。
我看到半个小时就有点心虚,不会吧这片子不是那样的吧?
应该后面会有大招吧?
新派武侠应该是在不走寻常路。
等到片子出字幕,我终于意识到,这片子就是那个味儿的,就是我避之唯恐不及的网大味儿。
我起身就走试图多挽救几分钟自己的生命,身后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我当时怒发冲冠,特别想大喊一声:鼓什么掌啊!
这么烂的片子你们还鼓掌!
把自己当个人行吗!
后来我忍住了,我怕我一时冲动给这烂片做反向营销。
题外一句,谁给大家养成的看完电影鼓掌的毛病?
你花钱了,花时间了,给眼色了,主创应该谢谢你,何必多那么多礼数。
艺术是高尚的,但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高尚,有些人有些作品,真不值得。
然后我就陷入了深深的愤怒和幻灭,每天盯着豆瓣开分,扭扭捏捏过了一周才出评分,一看5.4,当下反应,高了,好在这两天分数一点点往下走了。
但我心里也不好受,说明又有不少兄弟被骗了感情。
愤怒驱使我弄明白自己到底怎么被骗的被谁骗的。
导演李云波,谁啊不认识。
影评人?
警铃大作。
众筹拍片。
已经有一部长片作品,现代故事。
行了,导演怎么回事我基本懂了,就是一位电影发烧友不甘于做影评人,非要实践一下自己的艺术理想,第一次出手失败的情况下居然还没有认清自己还想再来一次,又不想担风险让自己的粉丝集资给自己拍电影。
我跟你们说,别天天嘲流量明星,就这众筹拍电影的手法,比流量明星手黑多了,你出钱我花钱,你浪费时间我出名,人流量明星还客客气气说一句谢谢我的粉丝宝宝大家辛苦了路上注意安全,众筹的同志们不仅看不到自己投资的电影出现在院线(影院又不傻),还得自己买票进电影院。
这一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个人扒你两遍皮,真黑!
真漂亮!
张杰让粉丝集资给自己赎身时不时就要被拉出来群嘲,李云波让观众出钱给自己拍电影看起来还挺沾沾自喜。
这一层想明白了,我知道这片子是怎么出来的了。
我这几天白天黑夜地琢磨这片子是怎么被我看到的,缺点那么明显的片子,是怎么得到各位影评人大V的青睐的,他们是在选择性装瞎吗?
动机呢?
我昨天突然明白了,是,是在选择性装瞎。
动机就是影评人是个利益共同体。
如果你作为影评人批评李云波拍得不行,就是在承认云中这个人其实根本不懂电影。
那所有影评人是不是有可能都根本不懂电影?
如果你作为影评人批评李云波没有拍电影的才华,就是在承认影评人其实都是眼高手低的废物,万一哪天自己手痒也想下海自我表达,怎么说服别人给自己这个机会?
挺好的,大家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想拍电影又不想自己担风险的可以众筹,不好意思打同行脸面的睁眼说瞎话,就剩下一帮观众傻了吧唧花了时间浪费感情,还浪费钱。
都自己血汗钱,可没人众筹养我呢。
想想那些抵押自己房子拍电影的,真是真高尚,知道什么叫高下立判了。
另外还有件事,想给众筹的兄弟们说,心疼你们,不是笑话,明白你们对武侠这个类型的热爱和期待。
但是事物有他自己的发展曲线,一个类型发展到顶了,自然就会衰落,歌舞片、西部片、武侠片都是如此。
不是这个时代有问题,而是武侠片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那些天才大师前辈已经把自己的才华贡献了,当代的人如果没有另辟蹊径的创意,没有超越前面高山的才华,就别踏足这个领域了。
还有,好电影不是靠众筹养活的,不能老想着用爱发电。
电影这个行业是资本最敏感的地方,因为每一个作品都很贵,李云波前面一部失败了就很难再说服人给你下一部的机会,他自己明白这一点,我估计他连PPT都没做teaser也没有就舔着脸来跟大家要钱了,别地方他知道自己没机会,又不想花自己的积蓄,我看这大兄弟开了不少公开课不是没收入,何必用这种站着要饭的方式。
我知道大家对这个行业的现状很失望,也对电影这种艺术有热爱有期待,所以才会参与众筹想要看一个奇迹的发生。
但是我想说,让一个行业变好,首先是要尊重商业规律,绝对不是用扰乱商业规律的方式。
拍电影这就事是最适合说you can you up这句话的,有没有东西,是不是那块料,一部片就能看出来。
优秀的导演,处女作没有烂片。
既然行业不给李云波机会,那就尊重这个事实,李云波认不清自己没才华这件事,我们也没必要哄着他,大家都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对大家都好。
至于那些影评人公众号自媒体,人在做天在看,谁说谎谁知道。
其实与其说《无名狂》是在模仿或致敬黑泽明,张艺谋,徐浩峰,或者胡金铨导演什么的,还不如说更是在靠近《刺客聂隐娘》。
当然如果《无名狂》这片的监制是侯孝贤,甚至假设这片压根就是侯孝贤拍的,那围绕在这片周围的影评人,能够把此片的评论氛围调节成什么样子,我不敢想象。
因为这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件挺可怕,也超出通常想象力的事情。
其实当一个类型制作,没有多少投资,也找不到太有名的演员时,最简单的,也可能是唯一的做法,就是剑出偏锋,当然这边留给你出偏锋,“捞偏门”的尺度很小,但至少要独特吧,这才是一部“初生之犊”的作品最有生命力,也是最可能有机会的地方。
但很可惜,这么多年,即使把独特的标准放低一些,我也没有看到过能符合这一点的影视,就算只是一种冲动与试图。
开始,镖师押解了一个江洋大盗A去京城。
两帮人过来劫镖,唐门一群和另一个人B。
这个B干掉了唐门一群人。
然后这个B就讲了他们帮派的故事和自己的同门C,小师妹想搞自己和灭门毒药的故事。
江湖传说找到A,就能找到C。
找到C,B就能练门派的绝顶武功秘籍。
上路了,遇上一个尼姑庙。
唐门又一群来劫镖,B又干掉了唐门的这一群。
A就也讲了B门派的故事,A说他听C说的:A以A就是C为主角讲的:里面不一样:小师妹搞了自己,那棵树上的花就是血,好红好红的,后来发现师妹和师傅也有一腿,C就伤心了,C就走了,后来又回来了,B和C打了一架,B打不赢C,帮派所有人都中毒了,C救走了师傅,师傅把秘笈给了C。
后来帮派被灭门了。
说完。
镖师和A就跑了。
B 来追。
杀了镖师。
又和A干。
B和A都受伤了。
他们都看到小师妹的阴道标识物:手环。
原来,A就是C。
小师妹出来了。
都是小师妹让他们相互屠杀的。
小师妹又讲了一遍前后的故事:自己是唐门丢在帮派门口的,师傅养大自己,馋了自己的身体,就强奸自己,自己诱惑两个师兄弟。
然后毒杀全帮派,想着师傅用身体捅了自己好多次,她就用剑捅了师傅多少次,杀了师傅以后,回唐门,她又被唐门捅,被唐门强奸。
最后就出家为僧,还是被人捅,被强奸。
就没了。
小师妹尼姑庵就是他们帮派原来的地方。
有一棵树,黢黑的。
下面的颜色。
如果师傅不馋小师妹的阴道,什么都不会发生。
采访、撰文/空山俩月前,有个片说要在平遥电影展上放。
我号主编法兰西胶片,抢票姿势都准备好了,准备去看前同事的电影,结果这片突然就没了。
等了俩月,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终于看上了。
《无名狂》,因为Sir电影(毒舌电影)参与投资并发起众筹,在开拍前就挺受关注。
当初不到24小时,就筹集了66万人民币。
导演是影评圈的大拿李云波(笔名:云中),推出过拉片类节目《电影公嗨课》,2016年转行做电影导演,拍出了《呼吸正常》。
《无名狂》是他第二部电影作品,第一部商业类新片。
讲述明朝万历年间,两大暗杀组织无名门和唐门的斗争。
有悬疑、有动作,也有反转和血腥。
作为全球第一批观众,第一导演(ID:diyidy)摸着良心说:摄影、美术、音效,都实打实地把钱用在了刀刃上。
可能是小成本中,第一梯队的视听享受。
作为武侠片,动作场面也不算有过失。
但剧情和节奏,让人存疑。
李云波毫不避讳,他把这概括为个人风格与商业类型片的冲突,中间的平衡点折磨了他很久。
“其实是在一个小的范围之内,做了自己的风格,所以说没法都很完美。
所谓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其实很多时候,电影都不是艺术,它就是遗憾。
”但冯小刚喜欢这个剧本,亲自做了监制。
中国最大的电影自媒体,也愿意赌上影响力。
平遥和海南国际电影节,都挑选它作为展映片。
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把它列为“戛纳制片人工作坊”的五强项目之一。
在武侠片颓势不可挽的今天,李云波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电影?
从影评人成为电影导演后,他对电影评论的态度发生了什么转变?
影迷型导演无法摆脱名作的影响,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好事还是坏事?
新导演第一次进入电影工业流程,要面对哪些困难和妥协?
以及这个不断反转的故事,究竟讲了什么?
李云波都一一作了回答。
他的电影和他的回答,都是绝佳的范本。
因为足够丰富,关照到新导演、老影迷、影评人和创作环境。
他有两句让人感动:我从来没有想过不拍了,一定要写出来,一定要拍出来。
一个狂热的影迷,他愿意跟电影发生关系,用各种姿势都可以。
*以下内容暂无剧透,请放心阅读01、我想用公路片串起几个密室,拍一个更风格化的武侠片第一导演:你的第一部作品《呼吸正常》是很个人的文艺片,后来怎么想到去做武侠片?
李云波:中国男性嘛,谁没有一点武侠情结?
我从小看武侠小说,金庸所有的书都看。
我觉得每一本看十几遍以上,才叫武侠迷,对里面的情节人物倒背如流,我就属于这种。
还有古龙的,90年代初,买不起,就去租,封面、里面的页都翻的特别黄,特别破。
但对我们那时候的中学生来说,是特别好的娱乐,比现在打游戏都过瘾,因为还是偷偷看。
印象很深,租《笑傲江湖》《大人物》,在外面包上一层牛皮纸,上面写着“语文”“数学”什么的。
第一导演:是不是那时候就幻想武侠的故事了?
李云波:大学就开始写武侠小说了,模仿别人,但那都是不成型的。
其实这么多年来,没有再想过写武侠。
做完《呼吸正常》后,我开始写各种各样的剧本。
我比较喜欢类型电影,好看、有风格,像大卫·芬奇、黑泽明、杜琪峰。
去尝试类型片,自然会想到武侠。
要不然就是犯罪、悬疑,这些年“中国版的《杀人回忆》”都好几部了,但是写古装的、武侠的挺少。
《呼吸正常》海报第一导演:这个过程里是怎么构思出《无名狂》的故事的?
李云波:我这个是复仇,也是悬案,有一些推理元素。
金庸古龙的小说,也是受到美国西部片、日本剑戟片的影响,在传统的武侠故事里面加入了西方的推理、悬疑。
《无名狂》也是,最开始想用公路片的方式串起几个密室,加入一点现代叙事。
唐门暗杀、镖局、客栈、无名庵都是封闭空间。
押镖早就想好了,但没想到写着写着,又想加入以前的一些案件,让故事、人物更丰富一点。
因为每一次回忆,每个人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就类似……第一导演:《罗生门》?
李云波:有点,但也不是完全是。
《罗生门》里的人会说谎,《无名狂》里的人讲的是真的。
(说的内容相反,但是)没有人说谎,因为视角不同。
这部片子有很多开放性,有一点点冒险。
第一导演:那你有没有创作野心?
比如做一个更新的武侠片,能够带动整个类型的。
李云波:没有。
唯一的野心就是现在武侠片有点少,我想拍一个,然后想更风格化一点,像黑色电影。
电影形式感是很重要的。
像我这种新导演,又是些青年演员,弄出一个戏剧性多强,演技火花四溅的特别难,就做好自己。
比如说视听语言、配乐、氛围,整的挺酷的,跟一般的武侠电影不一样,它很有个性。
可能不能叫做传统的武侠电影吧,我觉得是“烧脑武侠片”。
02、平衡点很难找,我们请了两位剪辑师,最后定剪集体讨论第一导演:取景地除了横店,你们还去了内蒙古?
李云波:对,2018年8月份在浙江周边包括横店,那是最热的时候,40多度。
我们尽量“去横店化”,把场景做糙,做实。
很多影视城,地面一看就是现代人铺的地砖,我特别不能忍受。
《无名狂》里你完全看不到这些东西。
第一导演:横店拍完又去的内蒙古吗?
李云波:对,既然叫《无名狂》,至少最后一场戏是比较狂放的,前面都是山水、密室,相对封闭。
我们到内蒙专门找了一个死火山,王一刀跟郭长生在黑色的火山上走,远处是绿色的草原。
大家在那里进行一个武力对决也好,或者是心理释放也好,必须得特别开放。
第一导演:怎么请到的冯小刚导演做监制,他从哪些方面给你帮助呢?
李云波:冯小刚导演比较喜欢《呼吸正常》。
到2017年,写完《无名狂》,我就想请他帮我监制,他就答应了。
结果是个武侠片,估计他也有点吃惊。
他开始看剧本,提意见,然后改剧本。
筹备期,也给我们推荐制作人员,不过冯导的级别太高,接触的人都是顶尖的,太贵。
冯导也说,我从来没拍过这么小的。
所以他更多的指导是编剧、剪辑。
第一导演:在剧本层面,毒sir有没有给你什么意见,你周围的影评人是一个挺大的群体。
李云波:对,肯定有意见,但其实成片跟剧本有点不太一样。
第一导演:拍出来的,跟定稿剧本不一样?
李云波:不是,拍还是按剧本拍,但剪辑改动挺大的。
我们用了两个剪辑师马修·拉克劳(金马奖最佳剪辑《天注定》)和张一凡(金马奖最佳剪辑《太阳照常升起》),都挺有个性的。
马修·拉克劳演员们很喜欢这个剧本,因为每一次回忆他表现都不太一样,每个年龄的分寸感都不一样。
同一个场景,我每次拍的视角是不同的。
我自己看第二遍,也觉得更好看一些。
不是故意忽悠大家,信息量的确有点大。
所以如何平衡个人风格和市场呢?
剪辑就花了特别长的时间。
工业流程内,除非是王家卫这种大导演,可以玩个人风格。
马修·拉克劳是法国人,跟中国导演合作了很多部,像贾樟柯近几部作品,偏文艺范一点。
第一个剪辑师是张一凡,姜文跟宁浩的剪辑师,偏商业化一点。
我们结合了这两种风格和版本。
第一导演:一开始,好像是镖师王一刀在带着观众,听了两个版本的故事。
但讲最后一个版本时他消失了,可是他受的伤仿佛不致死。
李云波:是的,原来最后一版故事,也是通过他来进行推理,他等于像侦探一样。
后来大家觉得太长,给我整没了。
我最早剪的一版,将近2个小时,所有交代都很饱满。
现在90分钟,但很多人觉得,信息量已经很多了。
第一导演:毒sir看过了吗?
李云波:他看的是稍微前一点的版本,提了一些意见。
第一导演:最后定剪是集体讨论?
李云波:是。
因为像我第一部电影是个人创作,那肯定所有的细节,我都拍板。
但是《无名狂》是一个商业类型片,有投资方,需要回报。
第一导演:进入一个电影工业里的流程了。
李云波:对,除非我拍胸口说,肯定能回本,但是没有人敢这么说,所以就尊重大家的意见。
03、第一次拍商业类型片,进步日新月异,但差点瘸了第一导演:影迷众筹的部分占多少比例?
李云波:只占很小一部分,因为和毒舌电影一起合作了这个项目,所以很多影迷有意愿参与一部电影的制作、冠名。
其实最主要就是玩,也是一个宣传的效果。
第一导演:参与众筹的影迷,还参与电影的其他环节了吗?
李云波:按照众筹的标准,我们会有很多群,有时候会给他们更新拍摄进度、物料、电子分镜图。
《无名狂》众筹名单,该名单也出现在电影片尾第一导演:之前拍《呼吸正常》,没人给你太多限制,但《无名狂》有预算、有周期、有回报压力,这个创作过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李云波:这次成长特别多,日新月异。
因为武侠片涉及到各个方面,必须得有一个很成熟的工业体系支撑,你才能在预算之内,把这个事给做了。
从头到尾,都要很严格的按照专业的东西做,每天都得做很多决定。
用这些经验再去拍独立电影,你会知道哪些东西更可控,更有效率。
第一导演:有没有哪几个环节是你第一次接触的?
李云波:特效吧,特效前期就介入了,每次需要有特效的场面,你要拿两个球在现场测光,把光线变化记录下来,帮助后期CG建模,比如暗器飞过来,光线要还原,挺有意思的。
服装、置景都挺新鲜的,他们造兵器、做小建筑、小道具都挺好玩的。
拍武侠片,特别能感觉到,电影是造梦的,虽然比较辛苦。
第一导演:你当时的身体有没有受什么影响?
李云波:你怎么知道的?
当时腿瘸了。
因为太热嘛,还有人中暑,我们就搭一个棚,户外也没空调,就用冷风机,电风扇加冰块,对着人猛吹,膝盖就不行了,有几天都一瘸一拐的。
本来想靠着拍片减减肥的,结果完全没减,搞不好还胖了一点。
我们的摄影师大师朴老师,是小胖子,为了减肥,每天拍完戏之后,这么累了还要去跑圈,不然搞不好会更胖,真是太奇怪了。
04、所有的导演都能写影评,但不是所有的影评人都能当导演第一导演:很好奇,你原来是一个影评人,现在拍电影会不会让你觉得,原来的电影评论和批评是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东西?
李云波:我做影评的时候,已经从事这个行业了,在电视台做导演,所以我的影评都是以创作角度做的。
第一导演:技术流?
李云波:如果你这样说的话,技术流也是影评的一种,所以我才会做公嗨课,这是影评界相对缺少的内容。
我评论的目的是为了创作,是一种练手,跟上学没什么区别。
如果那种很纯粹的影评人转导演,可能跟我挺不一样的。
说实话,我觉得所有的导演都能写影评,但不是所有的影评人都能当导演。
有人问一个导演,我们这场戏为什么这样拍,为什么这样演,必须说清楚,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影评。
所以说导演跟影评人,并不是对立的。
大家都是在一条船上,打沉哪一边,船都得翻掉。
第一导演:那你会看自己影片的影评吗?
李云波:现在不看了。
《呼吸正常》首映的时候稍微看了一下,然后觉得每个人的观点差异特别大。
我是资深豆瓣用户,这几年基本上不批评,因为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从片子里找出好的东西在哪,然后大家可以做得更好,是吧?
这是我的心态。
其实玩豆瓣多就知道,“短评一时爽,导演两行泪”。
导演真把这些东西当真,你真的活不下去,内心要稍微强大一点。
《无名狂》我已经做了好多准备,评论没什么重要的。
但是你还是要客观,有些同行的,或者你比较信任的人的批评,肯定是要听一下。
《无名狂》我特别清楚,缺点也很明显,优点我也尽量做出来,就在于观众怎么选择。
艺术电影,大家更愿意看到它的优点。
类型片,大家更愿意看到缺点。
我做影评太久,知道大家会主动区别看待。
尤其我想做的是有点风格化的类型,介于两者中间,就更难评价,就看你去怎么看待它了。
05、我本来想全部写成“古龙式”打斗,但怕观众骂娘第一导演:香港拍武侠电影,文戏是导演拍,动作戏就是动作导演拍。
你拍《无名狂》也是这样吗?
李云波:肯定是动作导演拍,因为他有替身、武行、吊威亚,各种各样的方式,还要避免受伤,不是一般导演可以做的。
第一导演:开头的打斗,有一把伞,然后拳头打到了伞上,力道被伞给转掉了,一下让人想到张艺谋的《影》。
李云波:我们拍的时候,《影》还没有上映,我没看过。
但从动作设计的角度来讲,伞转卸力可能是共通的吧。
最早我设计的是把伞打破了,动作设计说不好看。
我们主要想用伞的橘黄色,在绿的竹林里,打开的时候特别好看,然后伞里还能抽出一把剑,觉得画面上挺帅的。
《无名狂》打斗分镜图第一导演:想起唐门的手指,拇指、食指和中指,涂了红色的东西。
李云波:因为暗器有毒,所以他们涂的一层油去防毒,只用三根手指去拿。
我们想了很多种办法,小手套、几个指的手套、油彩。
第一导演:《无名狂》的武术价值观,好像谁更快,谁就能赢?
李云波:是白笑天自己认为的,也是师父给他灌输的。
其实我觉得不一定。
第一导演:你在写这个剧本,或者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怎么体现这种快?
李云波:其实特别难。
还有一场戏删掉了,师父教白笑天什么是快,撒了一把棋子在地上,剑一挥,剑光一闪,每个棋子都变成了两半,之前是会有这样的渲染。
但打起来,真的有点难。
这也是《无名狂》有点遗憾的地方,很难展现武侠小说的意境。
第一导演:他们把尼姑庵的灯打灭,然后下一个场景就已经逃出成功了,感觉有点像古龙。
李云波:对,有几个都是这样的,包括师父杀太监,我本来想写全部都是这种,但怕观众骂娘,所以还是设计了一些打斗。
第一导演:师父杀太监挺有意思的,一下有点政治权谋的感觉,其实无名门是朝廷的势力。
李云波:是的。
当时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架空呢?
为什么忽然有很明显的朝代背景?
我不想做架空,有时代,你才能知道他们穿什么衣服,做什么事情,包括镖局,明代才有镖局,(明代)之前有镖局的都是扯的。
无名门始于唐,唐门兴于宋。
本来设定就是有历史传承的两个门派,所以我会加一点点东西进去,利玛窦、张居正,显得真实一点。
无名门掌门人 第一导演:唐门跟无名门,是不是一直争夺皇帝直属机构的位置呢?
他们有没有竞争关系?
李云波:他们两个都是暗杀门派,朝廷一直雇佣无名门去做政治刺杀。
我可能留白太多了。
后来张未然问郭长生“你愿意做刺客吗?
”白笑天说“我只想做最快的”。
唐门是江湖暗杀组织,这两个组织有业务重叠,所以要干掉对方,每个朝代都不一样,历代世仇嘛。
第一导演:除了原创剧本,你有没有想过拍“金古梁温”中任何一个人的某一个作品呢?
李云波:其实我这个唐门的设定,有点像古龙的小说里的。
《白玉老虎》是写唐门写的最好的一本,我很喜欢。
第一导演:这可能是他最难拍的一部了,心理的压力。
李云波:但是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如果可以的话,就拍《白玉老虎》吧。
以前邵氏拍过了,只不过不是那种风格。
武侠小说特别难拍,把想象变成真实,永远是赶不上小说的,所以有时候还不如不拍。
*本文以下内容涉及关键剧透,请酌情阅读06、电影有很多开放性,可能整个故事都是老女人瞎编的第一导演:画外音的老女人是谁呢?
她的声音跟最后的师妹还不一样。
李云波:对,她肯定再过了二三十年,然后回忆这段往事,因为故事里只有一个女人。
那为什么要给你们讲这么一个故事?
整个故事可能是她自己瞎编的。
是不是中间她隐藏了很多内容?
有可能的。
第一导演:其实我们看到的,是她讲的第四个版本。
李云波:对。
本来设计过的多拍一个画面,一个老女人跟她的一个传人在讲,后来一想,有点刻意。
第一导演:结局也没有明确拍出来,郭长生到底有没有去找师妹?
李云波:对,挺多开放性的。
这点对商业片,是一个忌讳,但我觉得好的电影是让大家去想的。
《呼吸正常》也完全是开放式,因为我觉得人生就没有闭环,这不搞笑吗?
哪有什么因果?
大多数时候你都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
第一导演:那你内心有没有想过结果呢?
李云波:郭长生应该不会面对师妹,因为他已经放下了。
这个片子讲的是什么?
每个人如何面对自己的心魔,心魔就是无名门的事。
对于白笑天来说,复仇是心魔,他觉得张未然就是凶手,一定要解决掉他。
他永远穿着那件白衣服,从来没换过,他还是在无名门里。
郭长生也是,虽然号称退出江湖了,但只是退出了张未然这个身份,是躲了。
包括小师妹,虽然复仇成功,但很空虚,她也不知道干嘛去,还不如我干脆新来一个无名门,那无名门只能有一个传人,OK,把你干死吧。
最后类似每个人都走出心魔,这是主题,是我一直要做的,有点佛家的意味。
一念无明,就是佛家的一个概念,走出执着。
07、我不介意观众看出其他导演的影子,这很正常第一导演:白衣人的嘴被切开,有点像小丑,你创作的时候有意识到吗?
李云波:意识到了。
本来他最后那场,因为经过打斗,旧疤完全裂开,还流血,是有点残忍的场景。
因为他觉得马上就可以报仇了,所以很开心,一边笑一边留血,这个特效太复杂,没钱做。
但他不是小丑这样的(弧线),是直的伤疤。
第一导演:那你在意观众会从《无名狂》中看出其他导演的影子吗?
比如说徐皓峰。
李云波:看不到徐皓峰吧?
我觉得看到别的影子倒没什么问题。
第一导演:比如最开始,一个人拿着灯笼进去,然后一群人拿着灯笼出来,可能会让人想到《倭寇的踪迹》,当然《无名狂》是纵深,《倭寇》是横的。
徐皓峰的《倭寇的踪迹》李云波:对,好像不太像,但看到别人的影子很正常。
我看电影,也一眼能看出,哪个哪个导演的影子,这没办法。
尤其像我们影迷型的导演,我觉得每个导演都有别人的影子,只是说你能不能够做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东西。
第一导演:你最近几年,有看过新的,而且自己喜欢的华语武侠片吗?
李云波:这些年没有什么武侠片,除了徐皓峰,我觉得徐皓峰的《师父》挺好看的,那也是四年前的了。
《绣春刀》也蛮久了,但不算纯正的武侠,我觉得是古装版《寒战》。
第一导演:徐克的《狄仁杰》系列你怎么看?
李云波:《狄仁杰》后面越玩越high 了,悬疑加奇幻。
可能胡金铨对我影响还更大一点,因为他是比较传统的美学,也是比较脚踏实地的拍摄、剪辑。
第一导演:除了华语导演和电影,还有哪些对你影响特别大的武侠片?
李云波:日本特别多,剑戟片。
黑泽明的《七武士》《椿三十郎》,还有像《大菩萨岭》,筱田正浩的《暗杀》,小林正树的《切腹》。
日本五六十年代,新浪潮电影是很自由的,我特别向往。
他们做电影特别大胆,市场跟评论又特别支持。
现在其实反而没有,做一点特别新的东西,大家可能盯你的缺点多一些。
我觉得现在的很多评论,已经没有电影史观。
电影到底应该什么样?
所以难怪马丁·斯科塞斯批评漫威,全世界的创新电影都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因为大家都是看黄金时代的电影长大的,现在不管票房多高,多受欢迎,跟以前的一比,真的能看出差距来。
第一导演:你会觉得现在电影创作和电影评论,都趋于保守吗?
李云波:中国这几年还好,因为年轻导演越来越多,大家都有新作品,而且也有很多人也愿意去欣赏,生态还是蛮好的。
要说到评论和创作的关系,严肃的艺术电影,生存空间肯定不如80年代,或者更早。
那个时候大家愿意写严肃影评,做严肃分析,无论是电影技法上、理论上,还是意识形态上。
因为那个时候娱乐少,稍微有一点能看的东西,大家都会疯狂汲取养分。
现在信息太多了,娱乐太多了。
创作更需要孤独、冷清一点。
以前大师辈出的年代,他会有相对独立的创作空间,现在诱惑太多。
第一导演:作为一个影迷,这几年的新电影,有没有哪一部还像黄金时代的电影一样震撼你呢?
李云波:有蛮多喜欢的,只不过肯定不像那种震撼。
比如说《寄生虫》,《小丑》,《好莱坞往事》,我都是去香港电影院看的,都挺喜欢。
第一导演:这3部电影恰巧都争议非常大,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呢?
李云波:一个好电影,必须要引发争议的。
当年《2001年太空漫游》争议,比现在大多了。
争议总是好事,大家会去探讨为什么,到底哪里好,哪里不好。
那么像《寄生虫》,从导演角度来说,极度之佩服,我不觉得《寄生虫》特别深刻、艺术感很强,它就是一个技巧,但很多导演都达不到。
他会既让这个片子非常好看,然后又让一部分艺术评委去欣赏,一网打尽。
《寄生虫》但绝大多数电影还是比较普通的,尤其我时不时要看一下老片,就觉得,怎么现在拍的还不如几十年前的,然后想再怎么也拍不过人家,干嘛还要拍呢?
第一导演:怎么解决这个困扰呢?
李云波:就不管它了。
不要去想自己非要获得什么成功,要留名影史,要成为某某心中的十大导演,不要去想。
因为创作就是一种本能,一种极度的热爱。
08、一个影迷,愿意跟电影发生关系,用各种姿势都可以第一导演:做《无名狂》的这两年,有其他工作吗?
李云波:有。
就是写剧本,作为一个导演,他最应该做的,就是不停的去写,有了想法赶紧写。
我一般是先写一稿,然后扔在那儿,有空了再去看,再改。
现在有好几个第一稿扔在那没动。
第一导演: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故事呢?
李云波:我也不知道,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我会经常看一个漫画,或者听一个音乐,一般都是脑子里先出现一个场景、人物,然后就想有没有前因后果,能不能把它延长?
有时候会很快想到一个简单的设定,然后给它写一个大纲。
第一导演:还经常拉片吗?
李云波:我不用拉片了,看一遍就可以直接说出来了。
就是训练吧,一个导演至少在视听上面,记忆力、敏感度要强一些的。
第一导演:下一个项目,有规划了吗?
李云波:在拍了,偷偷的,有点类似《呼吸正常》,讲广州的一个中年女人的故事,她是电台的主持人,40岁还没有结婚,她也是演自己的。
我愿意在一个真实的记录上,去延展很多剧情。
跟《无名狂》又完完全全不同,感觉有点分裂。
这一个很小的剧组,唯一的限制就是可能太没有限制了,很轻松、愉快。
又找回了电影带给你的最原始的快乐的。
大一点的项目,一般是不快乐占大多数。
对我来说拍《无名狂》就是一个实验,心里有团火,要把火给放射出去才舒服,拍完了又找下一团火,实验过程还挺过瘾的。
第一导演:但实验周期如此漫长,会让你沮丧吗?
因为你还有那么多想法?
李云波:所以你得做一个选择。
像现在,平均每个月可能都有个创投,每个创投可能几十个项目,但是能拍出来的非常非常少。
现在又是影视寒冬,一等就是几年,尤其导演(这个职业)也不是任何年纪都能做好的,需要有经验和体力,黄金时间可能就三四十年。
等一个项目四五年,其实挺不值得。
我觉得,不如先拍,一边拍一边等。
第一导演:那这个新的小成本电影拍完,你还会继续开拓自己商业片的道路吗?
李云波:就看有没有人愿意投了,老实说,我其实就是一个职业导演的心态,我什么片都可以拍,在电视台也干了很多年,连综艺都拍过。
一个狂热的影迷,他愿意跟电影发生关系,用各种姿势都可以。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先说结论——这是我近五年看到的比较(相较于其他的!!
)不错的武侠电影。
首先它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女主暗中复仇,无名门两个师兄弟恩怨,镖局保镖,蜀中唐门拦截,武侠味十足。
其次,有几段戏,武侠意境出来了,最好的是饭店那场戏,不论是人物,布景,对白,武打,都是十足的古龙风,蒙面客与唐门弟子的对决,筷子穿桌,一击必杀,非常有意境。
寺庙那场戏也可以,简直是罗生门的翻版,各自的回忆,谁是真相。
最后,人物设计还可以。
镖局保镖,唐门,无名门,张未然,郭长生,王一刀,蒙面客(原谅我忘记他名字了),小师妹,无名门师父,这几个人物都比较立体。
但是,逻辑性稍差……很多影评多说了,就不多说了。
最后,是打戏,武侠片打戏不可避免,我明白导演是想体现古龙风格,但是……寺庙张力最强的一场戏,三个唐门高手对王一刀 郭长生 蒙面客 ,竟然就灯一黑就过去了!!!
最后的决战,本来本片都是一击必杀风格,类似于日本剑戟片,其实挺好,最后郭长生跟蒙面客打的,变成香港老式武侠片,各种慢放过招,我理解导演想体现他两人不相上下,但前面武打挺写实,挺干脆利落,突然这么的墨迹,郭长生一根树枝能打蒙面客,真的前后有些撕裂。
(可能是本片缺少好武术指导吧)尽管如此,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有出彩的地方,也有不足,导演继续努力吧。
如果不认真工作,你的上司一定会指着鼻子问你:“你能不能干?
”看完真的想问一句,你能不能干?
当然我不是导演的上司。
还挂个冯小刚的监制名,他来了吗?
他来过吗?
扯这个犊子干啥啊?
好好把剧本加加工,怎会至于如此境地?
开场就整稀烂,导演你听说过节奏这种东西吗?
开篇师傅教徒弟,搞得神神秘秘,紧跟着就是老太太声旁白,这在结构中相当于两层旁白,开场就稀烂。
你自己把悬念都踢没了。
后边怎么发展都没有弹性了。
全靠台词往外蹦招,你这是火影忍者啊,打之前还得介绍介绍,全靠嘴炮,狗掀帘子。
后边毫无人设,剧情崩塌。
你这剧本是王二小放牛,就没往好处赶啊。
这两段罗生门回忆也没有形成悬念,最后无论是什么,包袱都不响啊,麻烦有空看看《剑雨江湖》和《武侠》,让甄子丹演就已经很露馅了,但是那也做了悬念啊。
你这给人物卖性情是闹哪样?
他潇不潇洒,是否放荡不羁对剧情有什么作用???
太业余了。
不是没有优点,讲良心话,美术挺好的,服化道场景啥的都行。
那个“穿白衣的”(不一直是绿衣吗?
你怎么看出里面穿白的,难怪武功高)最后小丑脸加白衣的形象都挺好的,就是人物你没给立住。
一些广角镜头也很好,只是对剧情没有帮助。
还有从树林里看的窥视视角,我就想告诉场务,能不能帮摄像把挡住中心画面的树枝和草整整,都糊住了。
镜头定好角度做个构图啊,就这么糊弄。
最后你这精修三环套月的剧本还是肌无力,好好修修再拍。
没那么多钱这么造。
《无名狂》李云波2020
因为张晓晨去看的。
晓晨这两年的质感越来越好。
以前,帅是帅的,现在,丢掉了偶像和美貌的包袱,生出一种沧桑肆意的磨砂质感来。
流量时代,想来晓晨可以拿到男主角的必定不是大制作。
但是美工和摄影好得惊人。
实景。
在美丽的实景风光里拍的片子不少,但很多只是用了天然的美。
《无名狂》对景物的选取、构图、角度、光线,堪称一流。
除去中后期女主露面的那一小段,大部分的时间,可以关掉声音,当作画面浏览也是非常可的。
三个男演员都很好。
晓晨气质上越来越接近浅野。
(我的前男友,日渐长成了另一个前男友,这是什么鬼?
)男二的隋永良神似张鲁一,有种神经质的味道。
演晓晨少年时期的上白,不太帅,但是质朴与淡然并存,也很难得。
故事简单到单薄。
无名门与唐门对立。
无名门五年收一徒,但是这一年破例收了两个。
张未然与白笑天。
瑜亮相争。
小师妹送他和他同样的手镯。
张未然被派去刺杀了唐门继承人。
掌门人选拔大典这天,无名门毁于烈火。
江湖追杀张未然。
传说只有大盗郭长生知道他的行踪。
故事从郭长生被追杀开始。
竹林。
露水。
郭长生不羁的表情。
被捉住,麻袋里装着,跟银子一起扔到金盆洗手的镖头王一刀面前。
这趟镖,没有目的地,只在偏僻地方行走,引传说中的张未然出来。
唐门几度劫杀。
尾随的神秘人出手相救。
他讲了无名门的故事。
同样的故事,郭长生也讲了一个。
到底是谁赢了比武,谁去刺杀了唐门,谁杀师灭门,谁是报仇的人,谁是被报仇的人。
一切都是罗生门。
落脚在尼姑庵里。
唐门再度寻来。
神秘人一场厮杀,郭长生却抱着王一刀跑了。
像当年比武前几次落跑的张未然,不想争,跑了也许天地广阔。
很喜欢那一小段。
郭长生和王一刀在草丛中的场面。
都有过太多不想说的江湖往事,都放下过。
王一刀想再跑回去,郭长生只想跑得更远。
——出世/入世,都反复过几回的人了,素昧平生,却惺惺相惜。
王一刀扯着嗓子唱了几句歌。
郭长生笑,没听过这么难听的歌。
两个头发胡子乱蓬蓬的男人在草丛里大笑。
那一刻的江湖,有点动人。
苍凉、旷远,可是有点热乎乎的血气流动。
情义难忘与豁达无我并存。
大概,那一刻,也最接近理想的江湖。
狗血故事总是要讲完的。
神秘人追来,他是白笑天,一生在寻找张未然。
王一刀死去。
白笑天和郭长生两败俱伤。
打斗中,郭长生怀里被挑飞的物件,是小师妹的手镯。
神经兮兮张狂得瑟的郭长生,看向镯子的眼神,那瞬间的明亮,像少年的张未然还了魂。
(晓晨这男主角,戏份比少年张未然少太多。
但是,就这个眼神,男主角当之无愧)已成师太的小师妹赶来。
原来她是唐门故意放在无名门外的弃婴,被师父收留养大,却也被师父强暴。
知道了身世,也知道了不过是唐门的棋子。
同时引诱两位少年,送出一模一样的手镯,希望他们兄弟相残,最终在比武大典下毒,杀了欺侮自己却也是养育自己的师父,烧了无名门。
可是,并没有天地可以安放复仇后空落的自己。
在原地建一座庵堂,等待这两个人最终的复仇。
这一段的故事讲的最差。
小师妹在故事前面出现时几乎只是一个影像。
青瓦木墙,黑衣的白衣的少年。
她立在旁边,一抹红衣,人比花艳。
虽然没有叙述。
但少年从怀里掏出来又放回去反反复复摩梭的手镯。
这个人物是有分量的。
到这里故事反转的重头戏,她又哭又笑过于歇斯底里的表现,那段连构图和画面的美感都没有了,是全剧最差的一部分。
女主角选角比较失败,面相太家常了,年岁也稍微大了些,像温婉的姐姐。
要清丽有破碎感的少女气质才好演绎这样一个祸乱师门的角色。
像《御法度》里妖娆的少年,美,谁都想得到,掀起无穷暗涌,搅乱一池原本平静的水。
郭长生和白笑天,作为几乎并行的双男主,都有神经质气质,失去了对比的美感。
少年张未然偏木衲淡薄一点,感觉那个阶段的两个人物更丰满。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低。
单凭美术也应该够及格线了。
也许和电影之外的众筹风波相关吧。
但是影片本身,自然流畅,有非常好的美学贯穿。
虽然看到《罗生门》《新龙门客栈》甚至《双旗镇刀客》的影子。
或者,只是这个习惯了解构的时代,我们已经无法“相信”地去欣赏这样的故事了。
武侠盛行的时代,我们不光喜欢郭靖杨过和令狐冲,我们也喜欢惊鸿一瞥的风清扬。
世外高人,仙风道骨,无拘无束——而今天,倘若把风清扬的故事单独拿出来说说,我们会问:这么多年,他吃什么?
他每天那么呆着寂寞不寂寞?
他有没有对偶然路过的迷路少女动过凡心?
数十年如一日,落在从前的文字里正常且坚定,而今我们会问,“几十年如一日”,一万多天的日日夜夜,怎么就云淡了风清了?
所以,一个个简单的概念,“报仇”,“胜负”,“爱与妒嫉”,如果没有丰满的足够令人信服的情节和逻辑,这个时代的我们,想要深深扎进去共情,真的非常困难了。
就像,也许今日再看王家卫,我不可能如当年那么喜欢了。
就像,这部精致也美感的电影,充满了武侠的写意味道,有很多瞬间可以带人入梦,水流云在,江湖无边。
可是,出戏也出得很快。
这几场打戏很短,但一点不落俗套,而且有趣聪明,效果也好,我喜欢。
每一次打斗对战和战术对决的感觉都起来了的。
是不是收得太快了呢?
你打三分钟全是套路我也觉得短。
这动作戏的分量我觉得对表达来说已经够了。
导演也是有洁癖的,不可能硬往里面掺水。
故事上洁癖更厉害,不想煽情。
全片也没几个特写,情感最强烈的几个地方大部分时候的景别也都是中远景,比如门槛上两个人夜谈那个场景。
这样那些木门木地板竹林和烛光才是有意义的。
同样的情节,不同的写法会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是写字的功夫。
同样的情节,除了讲法不一样,镜头景别的选择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是导演的功夫。
非常微妙,观众也不用意识到这是特没特写造成的,对感情的操控在那张大脸摆在观众面前时就已经完成了。
节奏其实是很紧凑,而且好就好在没有那么多水分,即使紧凑也不会显得赶,还会有人觉得慢呢。
有的戏挺重要的,也就一两个镜头,你说慢吗?
后面很多那种空旷的大景我总觉得太大了,这里面这几个人物撑不起这么一个完整的江湖完整的天下。
我也不觉得它意在描绘一个「江湖」。
所以会觉得这么大的景太浪费了,甚至我觉得有的时候美得、宽阔得都累赘了,我没能从这种美和宽阔中感受到更多的东西,就有点空洞和形式了。
还是门槛那个场景,宽得就刚刚好,室内部分之前训练的戏可以撑起来,外面的绿色就像一面墙。
当然好不好这都是我瞎说的,我感受到的就是这样了。
那不是江湖讲啥。
还是他俩嘛,我几乎都相信是白在说谎了,他都成这么个样了,但再仔细一想他俩遭遇的其实完全一样。
无名狂是部“悬疑武侠”电影。
质感来讲,好于网络大电影很多,毕竟它从去年的海南电影节起和大家见面,是个一路参加过上海电影节和北京电影节的片子。
在网站看完之后,对北京电影节抢它的票失败深感庆幸……这是个复仇故事,唐门和无名门世仇互撕,唐门擅长暗器,无名门有刺杀秘技。
最新一轮事端是唐门继承人唐无心被无名门张未然所杀,此后张未然销声匿迹。
若干年后有人抓了张未然的朋友大盗郭长生,交给镖师王一刀押送到指定地点,沿路追杀不断,辗转抵达之后还有另一轮缠斗。
最终谜底还要追溯到无名门当年的掌门选拔当日,以及门派内部不可说的阴暗秘密。
整部无名狂总体看下来,优缺点都很突出。
优点在于画面很好看,意境不错,竹林高草红花小舟,是个大侠故事该有的画风,当然你说这么绿意盎然还能宣传环保也是可以的。
剑客们很努力地摆出了不羁的姿势,不过这电影没有特别激烈的打斗,也就只能说“身形还行”了。
大概是为了弥补打戏不够,就加了一些唱歌戏份,还有关于“唱歌太难听”的吐槽。
整部看下来,唱歌部分是个实在有点迷反而印象深刻的记忆点……
妹子也挺美的,时而天真小白花时而冶艳绝望。
演员小姐姐刘泳希,出演过闪光少女里的抢眼女配角千指大人,还演过结爱,戏外嫁给了这部剧里有对手戏的搭档李嘉铭。
无名狂的演员们没有流量,多数在扎实累计作品阶段,可能你会看过他们的某些过往作品。
整体表现不尬,但也很难有突破剧本限制的超水平发挥。
造型而言,能记住白师兄的小丑同款伤口。
还有唐门小哥优秀的眼妆和口红色号。
说回缺点,整体就非常拉胯,身为武侠电影,没有非常激烈的打戏,有过“胜负看哪个角色还能再出场”这样的梗,当时具体情况只能靠观众脑补。
剧组真的是很穷,毕竟是个曾经发起过众筹,靠大家用爱发电才完成的作品。
不过说起来,武侠电影啊,再穷也要多分点给武打场面呐……不知道是真的太穷还是有意为之,打戏里加了一点别致的搞笑氛围。
镖师王一刀在立了金盆洗手flag遭遇镖局团灭之后,祭出了自己苦练十年的必杀技,老王飞刀。
关键是,按他这个兵刃的重量,确实是很难发挥速度优势的吧……老王当然还是毫无悬念地失败了,还被对方吐槽说有点慢。
其实他只是搞错了努力方向,改练十年标枪可能就是冠军级别了。
武打不是很行之余,如果把主看点放在悬疑上,也会有一种花拳绣腿的感受。
叙事风格是经典的罗生门式,三人不同角度,各自补充细节,还有可能适当粉饰一下自己。
只是反转有点硬,细想槽点很突出,让人看完多少有些泄气,容易感慨:“就这?
”武侠这个题材近几年有肉眼可见的式微,电视剧方面,新一波武侠小说改编来参演的演员在名气对比早前有了一定下滑。
至于电影,口碑还立得住的并不多,无名狂虽然不那么尽如人意,总算还是能看出努力。
只能说,期待下一部还不错的武侠作品,不要让人等得太久吧。
欢迎关注57线自媒体土匪撸剧,某匪陪你一起调侃吐槽( ̄(工) ̄)
好看
把武侠用极简风格化处理,确实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若故事层面加强则更好。
节奏太慢,时长完全可以减半。摄影很美,很有武侠味,意境非常不错,剧本不够好。
比肩《卧虎藏龙》的佳作,为导演点赞,类似韦斯安德森式的对称画面极具美感,强烈推荐
感觉画质挺好,取景不错,虽然故事有些老套,打个五星支持一下。
标签里“妈的我捐钱的”给我笑抽了,心疼一波,不过说实话其实也没有那么差劲,至少配乐还真是挺有味道的,某些场景也是用心了。本来打算给两星,但是最后镖头唱的歌有被逗到。作为一部武侠片,这动作是不是太“软”了些?剧情确实没什么太多的悬念,比较算故弄玄虚吧,三个人的故事就是无名门。如果“张未然”是一个杀手组织的集合体还挺酷的,太儿女情长的故事真的有点无趣了呀。
如同比古龙着墨多一笔的武侠小说。冷静而雅致的摄影和简约的配乐当真将氛围做得一绝,好在台词都走在危险的边缘,整体值得一看。本以为是罗生门,却没想到是咸味古龙。
做到无物无我无形无挂,筷子也可以成为利剑。视觉很棒,剧情设计屡有高明之处,都是比观众的期待更进一步但并不跳脱,比如前面说抢筷子后面变成筷子利剑,前面擂战鼓后面张未然上前擂鼓。如果最后30分钟剧情走向能够重写就更好了。小师妹的人物传记较为单薄。
#SIFF 好看,瑕不掩瑜
氛围挺棒的,属于影迷电影里还不错的
强行起范。
摄影,剪辑,布景,声乐都还不错的。但是storyline 的开创性还不够,今时今日,在导演的那个阶段,如果剧本没有重大突破前人的地方,局部台词也不够推陈出新,以这批演员的功力,会限制体验的感觉。包括这么「新」而「清晰」的色调也会让人觉得太现代派了,少一种积淀,感觉是拍给小青年观众们看的。评:3.4星。
不狗血能特么叫武侠?
😅
好。什么都好。但是不要奇怪地大笑好吗。喜欢张晓晨和上白的那两个角色。师妹怪怪的,莫名叛变。
太拧巴了,太端着了,太别扭了,也许老老实实拍部类型片真的会折损了这些影评人吧。还算有些美学价值的,虽然是拾王家卫和国师的牙慧。音乐也挺不错的,虽然听着听着就想起了川井宪次。
一大堆电影的即视感,故事稀烂
静止可以,连起来是个啥
2.5
等了一年,蹉跎两年,上周六终于看完了。众筹再到参加平遥,反响平平,毁过于誉,最终没走院线,在二零影院封闭时小张旗鼓上了优酷。摄影、音乐、美术等等制作方面的功夫使电影在美学上极具质感。承袭黑泽明、胡金铨、张艺谋的武侠风格传统,节奏空灵而有趣,但单薄的叙事无法构建如《罗生门》般复杂的意义世界,寻找张未然的主线在结尾蓦然明朗,无任何反转的空间,“女性复仇”的唯一落点使之掉至央六的电视电影水平。可是,就是美啊,画面音乐都好美,还有男演员们,我每个都好爱,郭长生是照三船敏郎模子刻的,随性粗犷,有泥土里的潇洒和混不吝的笑容,但又无法令我忽视张先生本人的儒雅腼腆,隋老师的白笑天是书生扮相的偏执病娇男,卷发上白张未然就是忠犬少年啊,男菩萨渡我!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