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旗飘扬

태극기 휘날리며,太极旗飘扬:生死有情(港),太极旗-生死兄弟(台),兄弟,战火兄弟情,Brotherhood,Tae Guk Gi: The Brotherhood of War

主演:张东健,元斌,李恩珠,孔炯轸,崔岷植,郑太勋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4

《太极旗飘扬》剧照

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2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3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4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5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6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3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4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5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6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7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8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9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20

《太极旗飘扬》剧情介绍

太极旗飘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李镇泰(张东健饰)是生活在汉城的一个修鞋匠,一家人的生计就从修补鞋子的费用维持。虽然物质并不富裕,这却是一个十分温馨完整的家庭。妻子李英顺(李恩珠饰)和母亲开一间面馆,平日还要照顾下面的弟妹,弟弟李镇锡(元彬饰)是家中所有的希望,如今正在高中读书,考上大学是他的梦想,更是哥哥镇泰的寄托所在。 然而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突然爆发,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打乱。战火蔓延汉城,镇泰决定带着家人到大邱去生活,躲避战乱。但在中途,他们却被强行征入军队,押上了开往洛东江前线的列车。从此一家人四分五裂。而在战场上的镇泰只剩下一个愿望:不顾一切用生命保护弟弟,当听说只要获得国家勋章就可以让弟弟免役时,他便疯子般冲在战斗最前沿。然而残酷的战场加上弄人的命运,他们的生命轨迹发生了无可避免的改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313套房帕苏特里·加杰命运交响曲西班牙情事2偷心者雷诺阿异星灾变第二季红野菊受难记回归情场玩咖健将联盟anone遗留搜查4幸存者第四十五季迷失非洲王牌部队古惑丑拍档张大千敦煌传奇浴血华沙鸡凤凰纸牌屋第一季心跳温柔的慈悲灿实也多福日暮之歌幸福选择题甜丝丝为你着迷:无尽的爱

《太极旗飘扬》长篇影评

 1 ) 《太极旗飘扬》—子弹打在身上不疼,打到心里就不是疼了

2004·11·11韩国电影越来越有味儿了,我指的是好莱坞味儿!

开场的音乐一听就是美国大片,开场的画面也让我想到了《侏罗纪公园》的开场,叙事结构也向《泰坦尼克》和《拯救大兵》学了一手,倒叙。

韩国电影早就抛开了香港甩开了日本踩着中国本土电影踏过戛纳柏林威尼斯直奔美国哈里坞德而去了!

张东健和元彬虽然是偶像,但如果是《生死谍变》的姜帝圭来调教的话,你会不动心吗?

这部用了三万临时演员的大戏如果你只看战争场面,你会以为是又一部《拯救大兵瑞恩》或《兄弟连》。

首先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不同的朝鲜战争——以往我们印象里朝鲜战争只是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战争,根本不关南北朝鲜军队的事儿,这部电影里我们终于看到了属于朝鲜人民自己的战争!

除了战地医院的一个洋人面孔外我没看到另外的美国人出现在电影里。

战争场面真实、残酷、血腥、刺激!

(录像厅都这么写:))大场面和小细节同样出色!

只不过有点过于写实,反倒觉得有些夸张,有些N年前看《力王》的感觉。

毕竟韩国人还是向着韩国人,导演姜帝圭好像把胜负死伤和敌我实力分配得很平均,很公平,但可以看出感情倾向。

影片中表现的资本主义的反共观点让我这接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共产主义思想很难接受,尤其是对共产党的种种诬蔑(我认为是诬蔑)更是和我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我在看《实尾岛》的时候也有同感。

好在很亲切的地方是在片中看见了中国国旗和戴着棉帽子的中国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的杀过来了,让我有一种重看《大决战》的错觉,不仅忙里偷闲佩服了一下我国电影的蓬勃气势和宏大场面!

但在我印象里好像咱们解放军应该是挥舞着军旗而不应该是国旗吧!

振泰的初衷只是为了保护弟弟,后来是为了给家里得到一枚勋章,逐渐对战争和杀戮的恐惧和厌恶消失了、反而产生了依赖心理,最后上瘾。

沉迷于升值、宴会、采访,极度自我膨胀,冷酷无情残忍嗜血。

置战友的生死于不顾,儿时的玩伴也可以成为屠杀对象,发酵以后变了味儿的战争狂人。

究其性格根底:小时候为了弟弟上学和家里的生计自己放弃了学业但心里从未丢失向上攀登的信念,战争中他争勇好胜的性格如鱼得水,也算是对儿时未竟的事业的一种心理补偿。

也许是我太阴暗了,把人家想得如此龌龊,可能他的想法就是用一枚勋章换回弟弟的平安。

不到战场就能平安吗?

这么做是为了家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祖国?

好在最后让我庆幸的是振泰还没有丢掉最后的良知,我一直担心因为有人说他未婚妻英秀是"赤匪"他就会不顾她的死活,还没有。

英秀死的时候他应该顿悟了——子弹打在身上不疼,打到心里就不是疼了......羸弱的振石反而比较理智,从小接受教育使他能够及时认识到战争的本质。

"你本来可以救他,就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那勋章上面沾满了战友的血又有什么用!

""我们和他们一样是一丘之貉!

""你才应该回家,你病了""我讨厌你说的一切,别想指挥我"......在和战俘的搏击比赛中把对哥哥的怨恨全部发泄到了对手的身上...元彬在这部影片中的独特气质像极了梁朝伟......这只是我对电影前半部分的认知,后来我没有想到振泰顿悟的如此彻底,加入了我们共产主义阵营!

更没想到两兄弟在战场上的离别会是如此悲壮惨烈!

(张东健此段演技直逼《老男孩》崔岷植!

)直到那弯曲的尸体变成一副枯骨,直到所有的感情凝聚成一支钢笔,影片才真正升华——这不是对狗屁战争的控诉和反省,这是对手足情深的另一种描述。

 2 ) ㄒňё Еиd;会是怎样<太极旗飘扬>

又看了一边<太极旗飘扬>````哭 死了那所谓的为了意识形态的朝韩战争在生死与共的兄弟情面前 显的那么苍白和可耻电影中偶尔扫过的中国国旗`并没有告诉我从小所认为的抗美援朝是多么的光荣和英雄般的大义凛然只有这时候才提醒我:这是韩国的电影更过的``我感受到的是战争的残酷血腥的肆无忌惮的残忍对人性的一次次惨绝人寰的践踏然而这就是战争战争就是残忍韩国``朝鲜` 谁都说自己是赢者```可是战争的痛苦是附加在最无辜的老百姓身上的面队阴阳相隔``面队妻离子散`除了坚强 还是坚强`把悲痛化做对敌人的仇恨和战斗的力量但其实谁能说清 究竟谁是"敌人"呢```镇钛为了镇锡放弃了学习的机会而没有后悔``偷偷的将做好的鞋子放在弟弟的柜子里在战场上他竭尽全力的保护镇锡 为了让镇锡回家 他近似疯狂的不要命的撕杀```只为了那枚勋章后来以为失去弟弟的他成了共产党``将战争的矛头又直指"韩国猪" 最后为了弟弟安全回家 在红军的疯狂扫射下离开了 ```但是他是微笑着的``因为他知道他深爱的弟弟可以远离这令人憎恶和厌倦的战争了当血肉模糊的兄弟紧紧抱在一起的时候````我想没人会去探讨战争究竟谁是正义 谁是非争议所谓的意识形态TMD见鬼去吧我看到的是人性的悲哀``多少像镇钛和镇锡这样的人们成了这场战争的棋子``我怀疑了10几年来被灌输的道德伦理``我甚至怀疑"共产党"有多伟大 ?有多正义而师傅的话提醒了我:成大气者 残忍是第一步而老爸提醒了我:意识形态作怪```胜者就是正义``和平``是最正义的呼唤和祈祷

 3 ) 城头变化大王旗,与我何干?

一切争论的肇始是姜帝圭的《太极旗飘扬》。

从《红字》到李恩珠,再从李恩珠到《太极旗》,反正一个不大的圆。

男人在发现世界的时候,通常是巡着女人味儿前进的,也许他们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女人。

发现世界?

只不过是理所当然的借口,反正,我是这样。

这部电影不错,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明:1.画面处理的很干净,关于战争的场景比较真实,没有死前交党费的sb。

2.首尾的呼应和包袱的放置尽管明显但不牵强。

3.最出彩的还是对人性的尊重。

时间、空间、政治立场、所有的都在变,只有一样不变,你找到了你就看懂了。

“什么共产主义和民主,我们都不懂”,“他是我弟弟,我只想要他回家。

”主人公为了让自己的亲人远离战场和死亡,什么都可以做。

可以杀人,可以杀朋友,可以对抗国家机器,可以放弃生命,可以在战场上倒戈再倒戈,可以把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当作赌博的筹码。

亲情应当是最贴近人性原子核的电子,应当是除却个人生存欲求之后最基本的人类本能。

任何试图扭转并违背这种本能的体系和做法都是非人性的。

这样的人性基调注定了影片在大陆的送审不过。

共产主义的国家观是:怎么可以为了骨肉亲情背叛祖国?

你的革命觉悟到哪里去了?

这两个反问式的问题已经将基本的善良打入了深渊。

一个父亲他不会更不应该心甘情愿的送自己的孩子去战场。

我要是爹,就应当在儿子面临兵役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让他逃。

或者我去顶,或者托关系去顶,或者花钱找别人的儿子去顶。

你可以来骂我不是人,OK,没关系,我是爹。

父亲爱孩子,即便是孩子做错了事,父亲也不应当主动送儿上法庭。

呃?

你不信,我告诉你,两千年来,我们一直是这样,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中国清末变法修律之前的任何朝代,都把“亲亲得相首逆”(参见附)作为超越法律的道理。

就是说,儿子犯了罪,爹包庇那是理所当然。

面对杀人越货的儿子,灭亲的爹那是大义的爹,而不灭亲让儿子快跑的爹那也是好爹,法律应当网开一面,法律应当尊重人性。

“如果大家都不参军打仗,谁来保家卫国?

”——斯文妈妈语我那善良的妈妈哟。

我没有说我们不要服兵役,而是说,在承担对国家和民族责任的时候,我们首先应当承认人性是自私的,自私的人性让个人想逃脱国家责任;我们其次更应当允许那种不得不承担国家责任而割舍亲情时的痛苦流露。

送儿上战场,应当是迫不得已,老泪纵横,百尺素绫裹身戚戚然;而不应当是骑高头大马带硕大红花,敲锣打鼓欣欣然。

你儿子要去死啊,你有什么可高兴得?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儿子去死爹就得开心吗?

如果你开心了,你还是爹吗?

祖国和人民都是抽象的概念,儿子是那个你从小养大的活物,你真傻啊?

一句话,让主义去死,让人活着。

附:亲亲得相首匿 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下诏明确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

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

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

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汉书》卷八《宣帝纪》)据此,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隐匿有罪卑幼,死罪上请廷尉决定是否追究罪责,死罪以下也不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刑法适用制度自汉宣帝以后成为中国古代重要刑事法律原则之一,并一直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4 ) 在命运面前我们不能低头

命运是很玄妙的东西,我们无从控制,但是我们只要忠于内心的东西,就足够了。

即便是死亡也不能不磨灭心中的炙热。

影片结尾处,我被打动了。

但是影片的叙述有问题,情节有些拖沓,张东健的表演可圈可点,整体来看,有很多时候明显不在状态,生硬的表演象个花瓶,只是男子气概要多一些,至于另一男主角,还是稚嫩,这片子的热,关键还是明星效应。

我想实力派表演的话,应该更我意味。

对于导演,拍摄角度,长远镜头的调整还略先不足。

象是试验品,但是好的剧本和有效的剪辑弥补了一些不足,固然是部不错的片子,但是还是可以更好的。

 5 ) 历史叙事,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7.5首先我承认我不该去看那些影评,不同的年代有不同年代的叙事,实在是很难去评判,10年前的人们写的那种神奇的影评,或者说如果让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来看我们现在写的影评,或许他们也会觉得我们很神经病,在那个年代是公知盛行的,大家发了疯似的去反思,去挖掘我们自己文化中的缺陷和漏洞,然后去讲别的国家的文化,别的国家的意识,别的国家的高尚的思想。

但事实是每个国家都有其优秀的部分,这是无可否认的,但是每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的问题,这也是无可否认的。

你若只觉得别的国家处处都是闪光点,自己的国家就是粪坑,那你最好尽快移民,不要在国内传播你那种所谓的恶心的言论。

片子是好片子吗?

我认为是的。

其对于战争残酷性的描述,绝对算得上是一流,以及战争场面的复原,绝对是花了不少钱的,但并不是说它是公允的。

是正确的。

或者说至少它是符合韩国当时的现状的。

你可以在影片中轻易的发现兄弟俩被迫加入南朝鲜的军队虽然一开始不情愿,但却很快地融入进去,投入战争的熔炉之中,而加入北朝鲜的所有人几乎都是被迫的,都是不情愿的,这符合正常规律吗?

即便不这么说,那这符合我们对那个年代有信仰的人们的认识吗?

战争的确是改造人思想的,《我们父辈的生活》(不确定是不是这个名字)也讲了,二战时期在德国的几个好兄弟被战争所改造,最终各奔东西的故事,但是德国的那部片子,其本质上只讲树立一个点,那就是战争对人的异化是多么的可怕,但是这部片子在描述战争异化的可怕的同时,不难看出其政治宣传目的。

了解那段史实的人都知道,事实上,南朝鲜的军队在那一段历程之中,其实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基本上都是联合国军与朝鲜军和志愿军在作战(实际上就是志愿军和美军在作战)。

在这段历程中,南朝鲜的军队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这实在是个未知数(如果他们能起到作用,也不会让北朝鲜军,势如破竹,直接推到釜山,要不是美军及时的从釜山登陆,甚至可能就已经统一了)我十分认可,这部影片中在对于战争对人的异化是可怕的,这一点,以及我们需要反对战争,提倡和平。

但其政治宣传是否是我们应该去接纳或者说应该认可的,我认为仍然需要辩证的去看。

其实最有意思的也在于看评论,带着一种愤青的角度,似乎咒骂自己的国家,或者埋怨自己国家的制度的劣根似乎是一种体现,其优越感的事情,这实在是非常可笑。

 6 ) 面对天灾人祸,我们无力抗争

我只想说它告诉我的不是兄弟情兄弟情只是一个线索它可以换作母子情、爱情,等等这只需要换一个主角,重编一下故事就可以完成它表达出来的是个人的渺小和无奈我们每个人都有最珍视的东西或人但当天灾人祸发生时我们都是那么渺小和无力抗争战争不是兄弟俩所能理解的他们也不想参与其中但历史的洪流把他们卷了进去他们无法躲避也无力抗争他们没有所谓的情怀和信念他们都只是为了保护身边的亲人而拼命而已所以,当哥哥以为他所珍视的一切不复存在时他加入了敌对方……女主角也不想加入某政党,只是因为加入它,可以带来维持生存口粮但她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都很简单只希望过的更好一些看这部电影为什么会感动因为里面没有英雄、没有主义、没有理想信念只有一个个的鲜活的“我们”想要好好活下去的单纯的“我们”祈祷天灾人祸远离为灾民祷告……其实地震中去世的千万同胞和电影中亡于枪炮的万千生命并无二致我们都是对于天灾人祸无力抗争的一群人而已

 7 ) 从电影说点感悟-太极旗飘飘

看完太极旗,我惊异于南北韩在50年代的生活水准没什么差异。

但是过了50年,差别不是一点半点。

于是乎,我立刻把韩、朝、日、台、以及苏联的政治历史恶补了一下。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南北朝的血泪冲突,是很有感慨的。

尤其是这种血泪点,并没有着重在战争本身,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定位到了一个普通的士兵家庭身上去。

这种感触就更深了。

曾经问过我的韩语老师(南韩人),对于朝鲜你们有没有什么觉得你们应该是一个国家,想要统一的想法?

可爱的韩语老师立刻回答,没有!

我们是两个国家!

态度斩钉截铁。

这就让我想起来湾湾的态度。

也是如此。

以韩国现在经济发达的程度(已经被联合国认定为发达国家),朝鲜是个二等国家,何苦要并过来。

人家不屑于。

眼红的是北韩好么。

于是,我就又想到了湾湾。

让人家湾湾过好日子吧。

何苦来。

中俄朝日这四个国家在二战后的经历,真是比任何电视剧都好看啊。

政治跟生活息息相关,真抱歉我之没有意识到政治对人民生活的深重影响,而是一味的排斥所谓的腹黑人生。

(直到,发现了一位伟人--蒋经国。

真正的伟人,光芒盖过他老爹。

)只不过我们从小生活在既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已经适应水温。

所以跳出去看看,从一个时代大背景、从多国的角度去看看,会收获更多。

 8 ) 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为什么出现在韩国而不是朝鲜?

太极旗飘扬这部电影很早前就看过,最近又看了一遍,依然是如此震撼。

这部电影是韩国拍的,但它并不是什么“大韩爱国主义”电影,对北朝鲜的恶行也好,对南韩的战争罪行也好,都丝毫没有掩饰和隐晦的意思,赤裸裸地表现了电影创作者们对战争的厌恶,对善良人性的渴望,对“主义”的鄙视。

说穿了,人性高于主义也高于战争本身,不管是什么战争,更不管是什么“国家概念”。

对哥哥来说,国家算个屁,只有家人才是最宝贵的,为了家人可以不顾一切,他根本就不懂什么共产主义,只有血性复仇。

不过,看完这片子我最大的感觉还是,朝鲜这个民族可真够倒霉的,一会儿是共产党折腾,一会儿是中国干涉,事实上,如果不是中国干涉,韩国已经可以统一整个朝鲜,也许历史就会被改写。

当然,关键是现在就不会有朝鲜这个变态的帝位代代传的国家,不会饿死那么多朝鲜人。

也许有网友说了,不帮着朝鲜打,那美帝不是可以控制朝鲜半岛了么?

当朝鲜分裂不是对中国有好处么?

问题就出来了,你如果是站在共产党的角度上说,当然了,这对维持共产党的统治是有利的,对整个共产主义发展是有利的,问题是,我不是共产党,我干嘛要为共产党考虑那么长远,共产党死了关我们中国人什么事?

朝鲜战争,只是中国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做的贡献,是的,仅仅是共产主义,如果,你不喜欢共产主义呢?

那共产主义之死,又与你何干?

也许没有朝鲜战争,中国早就进入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虽然现在也进入了——权贵资本主义。

还不止于此,我一直很奇怪的是,为什么网友们都没有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主义真的不重要么?

是呀,主义不重要,可是,共产主义国家会拍出这样的片子来吗?

会有这种深刻反省客观真实的电影产生吗?

为什么共产主义只能歌功颂德?

为什么只有韩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才会拍出具有反思精神的电影?

主义,真的不重要吗????

你到底是要一个不允许反思不允许疑问和责问的主义,还是要一个可以骂可以恨可以公开表达反对的主义?

 9 ) 《太极旗飘扬》: 你为谁而战,国家还是家人?

《太极旗飘扬》是韩国当时史无前例的巨大投资,导演姜帝圭在《生死谍变》之后的又一力作,并且吸引到张东健和元斌两位当红男星加入。

这是韩国版的《集结号》,同样取材于历史战争,同样定位于商业主流,甚至都可以算作各自国家的主旋律电影。

但是《太极旗飘扬》具有不小的野心,除了战争的血腥残忍外,影片也加入了人性,人情多个面向的思考。

在商业包装之下,还尝试解读和思考韩国南北战争的历史问题。

故事讲述两兄弟被迫入伍参战,哥哥为了让弟弟回家完成学业,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争取荣誉勋章,但在弟弟眼中哥哥不再是以前的哥哥了,将两兄弟关系的微妙变化投射到战争的大背景中,或者说在战争的宏大叙事中插入兄弟间的关系变化,电影就不仅限于战争场面的可观性上,同时在于人物情感,人物关系的咀嚼思索。

两兄弟的情感线索十分清晰直接,沿着既定的故事情节发展,没有偏离轨道,也没有过多的惊喜。

战争开始前,两兄弟欢笑打闹的时光非常吸引人,暖色调的处理与后面的阴暗战争形成鲜明对比,拍摄手法和故事情节让人想到吴宇森的《喋血街头》,都是流畅的剪辑,鲜明的色彩,简单的情节,勾勒出男人间的雄性竞争和不言明说的情义。

但是,随着影片的发展,情义变得更加内化,竞争(冲突)变得更加外化,直到哥哥以为弟弟死亡,情义和竞争(冲突)都暂时消逝。

然后影片一下跳入一年后,弟弟成为了一等兵,在医院工作,哥哥却在亲人的死亡刺激下加入了朝鲜“大旗部队”。

接着弟弟在战场上与哥哥相遇,哥哥已经“癫狂”,却又在弟弟的深情劝说下恢复理智,然后战死。

如果说战争前的一场兄弟打闹的戏有些矫情,那么这一场战争中的“癫狂”和“深情劝说”则完全成为了影片的一个败笔,人物的动机和情感走向过于夸张,故事桥段也显得狗血。

据说对于几场战争的拍摄,导演也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去呈现。

大场面的宏观战争展现加强了代入感,枪杀场面的细节带来的真实感,轰炸和逃跑带来的命如蝼蚁的感叹,最后雄性荷尔蒙喷发的肉搏战则是带来了惊心动魄的可观性。

近三小时的片场,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将故事转折点加以明显的区分,是一个很有效的做法,不仅使得故事连贯,环环相扣,也在观赏上有了期待。

在呈现战争之外,影片对于人情,人性的涉及也使得电影有了更丰富的可读性。

比如朝鲜士兵苦苦求饶,韩国士兵放过他之后,他立马加以反击;同时擦皮鞋的伙伴出现在战场上,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他;利用斗牛式的打架来获得愉悦……不仅如此,《太极旗飘扬》的野心体现在它对于自己历史的解读和思考,士兵的疑问“什么是共产主义和民主”,“意识形态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这些随口一说的言辞是导演对于南北战争的自己表达。

另外,哥哥认为是韩国士兵导致了未婚妻和弟弟的死亡后,加入朝鲜军队,在得知弟弟仍然活着时,他又开始炮轰朝鲜士兵,战争与他而言是什么?

他是为谁而战?

国家还是家人?

这也是指挥官对于弟弟的提问,通过这个提问和沉默的回答,“国家”的概念被模糊,被解构,战争面前,家人和国家的轻重关系得以呈现。

战争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的交锋和决斗,于千万士兵和百姓而言,家人比国家更为重要。

他们战争的动机是家人,不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维护。

总体而言,《太极旗飘扬》是一部反对战争的电影,兄弟间的关系变化,人情、人性的变质,战争的血腥呈现,表达的是对战争的否定;电影更是导演对于自己国家历史战争的反思,战争背后潜伏的国家间意识形态的较量,与士兵而言,他们是在为谁而战,国家还是家人?

 10 ) 对谁狠,都不如对自己人更狠

在我看过的,非常有限的文史资料中,除了南北朝鲜的记载,几乎各个国家的学者们,就将上世纪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那次战争,定义为美国和中国的直接对抗。

如果将意识形态和国际政治格局算上,那也是苏联及其代理人中国和美国及其从属国之间的一次直接冲突。

所不同的,只是这次战争中的美国没有和所有别的代理人战争一样,获得哪怕表面上看起来很美的胜利。

反而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但是,无论如何,在所有这些记录中,看不到关于朝鲜民族、朝鲜南北政府及其军队的任何正面描述。

仿佛战争双方都将那片土地和那些人,当作一个背景,一堆数字。

而截然相反的是,无论是北朝鲜还是韩国,在描述这段历史的时候,则无一例外地全力淡化、甚至无视中国及其背后的苏联,美国和那些定着联合国军名义的多国部队。

《太极旗飘扬》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只出现了一个漫山遍野冲锋的镜头,而可怜的美军除了一堆的飞机,连个正面的人物镜头都干脆没给。

好在仁川登陆等等历史背景无法回避,否则估计电影里基本上连麦克阿瑟的名字都不会出现。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和屈辱。

从殖民地直接沦落为战场,而战争主导的双方却根本对这个民族不怀好意。

但在战争中,相互厮杀和屠戮最狠、最彻底的,却恰恰是战争主导双方操控下的那些傀儡。

而这些傀儡,原本是兄弟。

类似的场景,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日俄战争就是几乎类似的又一个例子。

而在现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关于这段历史,却根本找不到任何有价值、有亮点的作品。

从这一点来说,所有中国人,尤其是那些以文化人自居的中国人,实在应该回家站在墙角里面壁思过一番。

傀儡的命运几乎都是被强加的,因此身为傀儡后人的反思,多半都是抗争、不屈和反战。

似乎一切的罪恶,都是因为战争。

而战争双方一旦被套上意识形态的面具,就彻底沦为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

任何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可能,在这两个物种之间,就彻底的绝缘了。

于是,最能体现战争残酷的场面下,弟弟对哥哥最大的指责,就是“XX是你杀死的……”、“要是你不去,XX就不会死……”。

弟弟不会去这样痛心疾首地指责战线对面的朝鲜人民军,所有看电影的韩国人,大概也同样不会认为,其实那些人是死在人民军的枪口之下。

即便哥哥不是为了一枚勋章、一个口头的承诺、一个对兄弟的愿望,而去拼命冒险。

这些人在战场上,在战场下,一样会死于枪下,死在自己同胞的手里。

反观中国的历史,反观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史,我们无一例外地会看到,在战争中对战的双方,无论理由是什么,相互之间的仇恨积累得多深厚。

但如果论起狠、论起杀得痛快淋漓,那对谁狠,都不如对自己人更狠。

这种现象不分地域、人种、文化和时间限制。

就以近代开始算起,美国南北战争后北方对南方的屠戮、苏联红军在二战初期大量缺少各级优秀指挥官的原因、抗日战争中著名的还乡团、49年后中国大陆和台湾分别发生的那些事情,以及朝鲜战争中南北双方的那些血腥,以及在所有这些发生之后,历史上对此留下记载的偏向性。

无不证明了,对自己人、对自家兄弟的痛下杀手,几乎就是人类的共性。

当面对来自外部的强大威胁时,每个民族中都有那么多的人,善于将自己内心的恐惧,归因于自己身边的亲人和同胞,认为如果不是你的错误,如果你能够多忍耐一些、退让一些、牺牲一下自己,战争就不会爆发、杀戮就不会出现、我就可以回家、我的生活就会在一片血色中,保持一个幻想中的原样。

进而,这种抱怨就会顺理成章地转化为仇恨和行动,将所有的屠杀和残酷,在自己家门彻底演练一遍。

究其根本,无非是战场对面的那些人,是不会讲什么兄弟情谊的,所以对自己身边兄弟的伤害,相对而言最安全、最没有风险。

更进一步,在利益的面前,是没有兄弟情谊的,所以对那些弱小同胞的伤害,相对而言最安全、最没有风险。

所以,当看到弟弟那么大义凛然地在战场上,在杀戮中,去指责自己的哥哥,以代表一种反战的高标来俯视身为杀戮者的兄长时,我能看到的只是一个心理年龄还完全没有长大的小孩子的任性和无知。

在看到哥哥的未婚妻最终倒在反攻联盟枪下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则是:当信仰被拔高成为宗教的时候,就天然地拥有了反人类的因子,而意识形态上的争端,几乎无例外的都可以归于宗教战争的范畴。

在这种背景下,人性的泯灭和扭曲,以及对自己人比对敌人更狠,从来都是一种必然。

《太极旗飘扬》短评

先看的后半截 再看的开头 。。是不是不能算看过啊

6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还行

今年寒假在家和妈妈一起看,妈妈说张东健帅一些!可是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部片!

10分钟前
  • 昆仑奴
  • 还行

第二次看,感觉提供了很好的命题,最后也很感人;缺点在于中国军队部分有硬伤,情节过度有些过猛。

12分钟前
  • 小牛魔王
  • 推荐

太尴尬了兄弟情作为b线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成立,兄故意隐瞒的以命换命的“为你好”式动机其实弟从任何一个人那里就能知晓,编剧硬却一直用“我不说”来硬拗矛盾。另外一个班夜袭灭掉对面阵地所有人这种情节是多不可能,总之看不到什么特别可靠的期待的影感。

14分钟前
  • 甑皮岩古人类
  • 较差

现在才明白高一时政治老师给我们看的意义......作为政治老师,不能否认教材不能否认自身,只能通过这种影片来告诉我们政党仅仅是一个政党的,党国什么的都是BULLSHIT,只有人民才是最高。政治老师真是煞费苦心啊.....

15分钟前
  • 捂脸熊
  • 推荐

面对生死谈人性和意识形态都显多余,即使没有张东健和元彬的偶像作用也仍然是一部极佳的战争片,对南韩北韩的态度基本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只有把战争刻画的如此真实才会庆幸活在和平年代是何其幸运。

20分钟前
  • 青猫
  • 力荐

一部缺乏基本常识的电影居然能得这么高的分,可见评分和电影水平的关系其实是玄学。志愿军当年作战的时候要全是这么密集的冲锋,现在的朝鲜就根本不会存在。不过也从侧面表现出,韩国人确实没见过志愿军,或者说,见过的都已经当场狗带了。另外,美军呢?朝鲜战争的两个绝对主角之一的美军呢?!韩国人的自我催眠和yy果然永无止境,毕竟思密达宇宙最强。

24分钟前
  • 我爱学习
  • 较差

战争场面拍的真棒。细节,宏观都掌握的很好。可见导演下大力气研究当时战场了。最后亲兄弟打的桥段挺好,但还是有些做作。。。。但已经超牛逼了

29分钟前
  • 黄海
  • 力荐

战争片里,如果一些人显得比另一些人更该死,那总是一个大缺陷。没有哪个平民为意识形态而战,却总有人因为意识形态而死,这是人类天大的笑柄。电影避开了有中国军队和美军的参加交战镜头,真是明智。

32分钟前
  • 生活万岁F小二
  • 还行

活着不易

36分钟前
  • 五摆五折
  • 推荐

战争亦只能是陪衬和借口,韩片实在不够懂事

38分钟前
  • 小幺
  • 较差

刻意将战争演变成痛苦的呼喊,甚至伤员的惨叫比战争炮弹和枪声还要强烈。真实的战场很混乱,但刻意用惨叫声混淆视听,不是什么高明做法。对于民兵临时组成的军队,电影用了太多碎碎念念的争吵和士兵惧怕的情节来说明问题,道理都懂,但呈现方式很刻意造作,故意作势。电影更想表现战争,至于人物刻画很粗糙。而战场的拍摄,也不见得有多好,没有特别的记忆点。

41分钟前
  • R.C
  • 还行

韩国人巧妙地把中国拍成了反派?佩服佩服,为了真相,我只给1星,中国人见谅。

46分钟前
  • 我叫鱼丸
  • 很差

我能说这是抗志愿军神剧吗?豆瓣 呵呵

50分钟前
  • 精神分裂症患者
  • 很差

真想给5星,可惜只值1星。伪善,伪人性。ps:我天朝大军冲出来的场面真是壮观

54分钟前
  • 很差

太极旗高高飘扬,人性却愈见模糊。战争对物质世界的毁损可以重建,对人性、人际的摧残却是疯狂灭绝而又无法弥补的。《辛德勒名单》中瘸子天才的小提琴如诉如泣,早就告诉过我们不能要战争,《太极旗飘扬》再诉及此。话题不新(我们能在其中看见美国内战电影的叙事),但韩人善于学习,并能发扬出精品,所以韩剧的发达是有道理的。

57分钟前
  • 克长安
  • 还行

假的一比,比这好的韩国电影数一排,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棒粉要跪舔

1小时前
  • 还行

张东健杀红眼那段很赞~~

1小时前
  • 裸踝
  • 推荐

不得不惊叹韩国在04年就做出如此成熟的战争片,兄弟二人正如南北韩关系的影射,有着执拗的矛盾和不成熟的偏见但始终藕断丝连(虽然我全程有在磕这对诡异的cp)。我一度认为战争片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和格局的地方,放眼韩国甚至欧美,战争片起步早工业化程度高,无论是立足个人英雄主义还是整个时代的书写,始终聚焦于小人物,即被扯进战争中的平民个体,他们有家庭有情感有羁绊,电影主题是反战,是对战争意义和对统治者虚无的探讨。而十多年后的我们,近几年炫耀式的宏观叙事,电影工业耗资的铺张,无情无义无人物,大张旗鼓的战争场面一度怀疑是胜利者的有意书写。

1小时前
  • 茗政
  • 推荐

很早之前看过,但是一直没打分,今天又重看了一遍,战争场面还是不错的,对战争的残酷、意识形态的对立也有一定的展现,不过对志愿军的描述过于简单笼统了。

1小时前
  • 张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