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忍不住澄清的一点,谁杀的仁哲,都瞎鸡巴猜,你们以为警察是打酱油的,以为那个警察局长找人弄保险箱、满大街找账本、全力掩盖这个事、明知道有监控都掩盖了过去就为了露一面?
从开始警察就知道谁是凶手,所以才能锁定的那么清楚,而且他们也怕账本曝光,那个账本开始就有交代,这个赌博厅有那个黑老大金社长和警察的股份在里面。
他们都需要账本。
所以有警察在幕后,才能准确的给贤泰提供信息。
本来这个事情结束了,但仁哲为了拿回保险金给贤泰,也就是当初希望他过好的愿望一样。
所以明知道后果很严重还是去拿保证书,条件就是用账本复印件更换。
拿到后他根本就是知道自己不能活(你们可以看后面的证据,他把他的一切都留给了贤泰,不管是车子、存款等等。
),不过即使死也不打算让贤泰沾惹上一点麻烦。
这样,黑老大和警察都知道仁哲是个雷,必须杀掉灭口。
尽管这个电影不是特别针对警察的黑暗面,但还是给公众提供一个讨论点。
开头,大哥说,听哥哥的!
这一句贯穿了电影。
如论事情糟糕到什么程度,都要用对兄弟最好的方式来解决。
原本骗保的桥段演变成了灾难性得事故。
骑虎难下之下,他还是坚持完成计划,不是因为贪婪,而是因为虽痛苦却是最好的选择。
他一直理性的面对,当上司追查,同伴失控,警察怀疑一重接一重前来,他能做的就是压制自己,冷静,面对,解决。
但是当朋友自杀之后,一刹那他崩溃了,之前做错的种种,挽回的努力都白费了。
他还是没有保护好友谊保护好弟弟们。
然后又是再次的尝试,试着能够让活下来的人更好的活。
不惜一切代价。
出走之前,他想去看看朋友和可爱的小侄女,不过他没能走进去,他不知道要说什么。
他的出走,在我看来,一半是无法面对往日友谊,另一半是留下便是生命尽头和平添麻烦。
而消防员,从什么时候开始了怀疑呢,肯定不是在光洙的葬礼上,他这时已经知道了一切,是不是光洙自杀的遗书呢,我不清楚,因为最后的信纸没有看懂。
我猜不是。
那么是不是他父亲清醒后在病床上写下了关键词呢,也许吧,同样没看懂韩文,但我仍相信不是这时。
是和大哥一起追背着红包的女人么?
再向前,在母亲葬礼后光洙的崩溃,母亲员工的证词,以及大哥在车上的反常,丝丝入扣久开始了吧。
当他用保险费和黑社会换取信息后,大哥不像家人朋友般追逐事情的真相,却也和所有外人一样对钱发表意见,他就觉得不对了吧。
其实,也许十几年前的林间小屋里,这根刺就已经扎在心上了。
最可怜的当然是光洙,活在友谊的重量下,生生压成尘埃。
故事按照友谊为主线,穿越两段时空,怀疑的人始终深陷,坚守的人在坚守中破成碎片。
个人觉得从光洙自杀开始,节奏就不如前半段干脆有度了。
结尾处对望,收拾清理房间,回忆,发现车里的契约书,大段的时间空间的交错,把本来拉紧的神经慢慢放开,让本来压抑的气氛渐渐舒缓,以至于在最终发现真相的瞬间没有得到强烈的窒息感。
电影嘎然而止,味道却像从龙舌兰喝到了兑水的老白干。
从逻辑上说,除了结尾生硬,剧情上没有特别大的问题。
首先镜头内没有说大哥是如何拿到契约书的,我猜想,也许是擒住黑老大搏了命的拿出来。
但为什么就甩在车上呢,不是为了兄弟日后的生活以及对于自己内心愧疚的补偿么。
而一直珍爱的小侄女给的四叶草吊坠为何就丢在露台呢,会是跑路的慌乱吗?
但是在镜头中,除了最后的刺杀,一点也看不出紧张感。
这样的前提下,消防员得知真相就显得突兀了。
最后,请高手指教信纸还有父亲的线索到底写了什么吧。
这部电影看完真是非常揪心。
突然想到了《驴得水》,这部电影看完了也是同款虐心,为任素汐那个角色张一曼感到不值。
电影开头的一场小事故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也暗示了他们在主体故事线里的表现。
看起来有点「不道德」的那个人,却是最善良的,也是她为了救大家而牺牲自己。
这部电影也是一样,仁哲就是《驴得水》里的张一曼。
在中学的时候他就救了两个朋友,长大后又一直接济他们,用投机取巧的手段来赚钱。
当然,他的行为是不道德也是违法的,所以最后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可若说既不道德又违法,那电影里的黑帮不是更可恶?
所以这里不讨论他的人品,只说他对朋友的真心。
他本身也是一个底层小人物,看似光鲜的外表下其实是做不好业务的保险推销员,看似豪华的住宅其实是租来的,看似美丽的女友其实只是利益上的交换。
在朋友嫌弃自己的母亲时,他主动探望并帮他们改善关系;在朋友母亲用性命换来的财产要被他人夺走时,他不惜自残来维护(这里有个疑问,他为什么不说是从光洙那里拿到的账本、而要承认自己杀人呢);在自己没有贴心妻子陪伴的时候,他还关心着朋友的终身大事;在面临生存困境的时候,他一个人顶着压力来赚钱改善大家的生活。
这么一个全心全意为了朋友的人却被朋友误认为自私奸诈的人,当贤泰一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的帮助,一边却以小人之心看了他20年的时候,心里又是何种滋味?
因为自己曾经在朋友落难时想过要逃跑,所以认为别人也是同样自私,甚至在发现朋友“自私”的证据后从来就没想过要去证实、自以为那就是事实。
最后仁泰被捅了一刀后(不知道为什么车站那么多人都没发现),如果及时抢救能救回来吧,也许他是放弃了吧,这世上已经没什么值得他留恋的了,没钱,没家,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朋友,一个走了,另一个又从没把他真心当朋友,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本片是一部心理悬疑片,悬疑惊悚感大多体现在人物的心理层面,不过剧情方面依然有些许疑点。
全片色调晦暗阴沉,注定是一出悲剧。
一、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翻民洙书包的时候发现随身听不见了,那时我感觉你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是贤泰在机场对仁哲说的话。
如果是去搬救兵带一个没电的随身听干嘛,所以贤泰以为仁哲丢下自己和民洙带着随身听独自跑路了。
而事实是随身听在因民洙不慎坠崖后众人的慌乱中被丢失在了雪地里,仁哲去搬救兵是的确的。
而错误的以为仁哲单独跑路了的贤泰认为自己是不是也可以丢下民洙自求活路,半路上还是狠不下心折返回去带上了民洙。
就在两人再也支持不住的时候仁哲回来了,还带着救援。
从此贤泰对仁哲在心里就多了一道坎,大大咧咧的仁哲和老实憨厚的民洙自然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所以在机场听到贤泰说的这句话时,仁哲先是一怔,沉默良久才说到:“我怎会抛下你们俩?
你这二十年就这样看我吗?
”“贤泰啊,太累了。
”二、高利贷社长打电话给贤泰只说了一句话是为什么?
到最后贤泰已经知道民洙和仁哲是凶手,民洙死后贤泰想停止调查,尤其是看见仁哲在民洙的遗体前痛哭。
仁哲从高利贷社长处换回贤泰母亲的保单,走出大门上车之后,有一个镜头是以仁哲的车顶为画面然后一直上升,紧接着就是贤泰拿着手机正在通话的画面,并且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贤泰此时正坐在某栋大楼的楼顶。
说明贤泰此时就在高利贷社长所在的这栋大楼的楼顶,一直通过手机听着社长和仁哲间的谈话。
而社长那仅有的一句:“喂,严贤泰先生。
”不是一通电话的开头,而是结尾。
社长要确定贤泰听到了他跟仁哲整个谈话的结尾。
至此,贤泰终于确定仁哲也是凶手之一。
民洙留下的遗书独自承担了全部罪行,以贤泰的性格会怀疑仁哲,只是不确定。
三、机场。
机场部分是全片的高潮,一切的扑朔迷离都将在这里解开。
贤泰问仁哲当年在雪山你是真的跑去找人了吗?
(这里是反问句,意表仁哲不是去找人而是去找随身听或者带着随身听跑路。
更深层次的意思是我知道你没有去找人,更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面对贤泰的质疑,仁哲没有反应过来,他怎么也想不到患难与共的好朋友一直是这样看待自己。
他惊讶、沉默最后化为了一句“太累了。
”贤泰再问仁哲有没有什么要说的,是因为在他表明了自己对仁哲人格的认知之后,希望听到仁哲的道歉,听到仁哲主动承认自己也是凶手。
而仁哲提都没提,只说些无关痛痒。
于是贤泰放弃了,在他看来让仁哲自己说出来是不可能了,在他看来哪怕民洙都已经在遗书中独揽罪行,仁哲还是不愿承认错误,他对仁哲失望透顶。
最后交给仁哲民洙的遗书并祝他一路顺风。
后面重伤的仁哲从洗手间东倒西歪地走出来,看到贤泰还在那边,赶忙藏好伤口,不想让贤泰看到自己有事,此时的仁哲应该是绝望的,抱着必死的决心不拖累任何一个人。
贤泰看着仁哲走进候机厅便也转身离去,贤泰并没有杀仁哲还祝他一路顺风。
他们各自都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了这份友情。
民洙内疚自杀,为袒护仁哲而在遗书中独揽罪行。
仁哲做了错事一直想法弥补,为了民洙用账本换犯罪证据,为了贤泰用复制账本换保险单,还把一切都留给了贤泰。
贤泰一开始信誓旦旦要捉住真凶,后面还是祝仁哲一路顺风。
四、其他的一些。
出了意外之后贤泰母亲异常惊慌,是因为相约骗保那天仁哲坐在沙发转身看着摄像头的一幕刚好被贤泰母亲看在眼里,贤泰母亲看着目不转睛盯着摄像头的仁哲露出了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在这里已经埋下祸根,贤泰母亲已经在心底质疑——这家伙不会想假戏真做吧。
这样的一些细微的想法在当时一般不会被注意,所以贤泰母亲在若有所思之后随即让仁哲去有大奖的机器上玩。
然而在极端的情况下这样的想法会被无限放大,于是在看到出事之后,贤泰母亲立马认为仁哲是假戏真做了,不听哥俩解释,拼命逃跑。
游戏厅这出悲剧跟当年三个好友遇到的如出一辙。
警察很早就知道真凶,但因为找不到账本没有打草惊蛇。
去仁哲家说是谈话实际上就是找账本去了,找了一圈没找到警察也没了耐心,便放出风去说有犯罪证据知道嫌疑人了,逼的仁哲只能乖乖的拿账本去换。
贤泰父亲在医院醒来后写的几个字到底是什么字幕没有翻译,找了很多也没找到答案。
不过看仁哲如释重负的样子应该不是他的名字。
欢迎指正。
片头的雪山很美,萧瑟、肃杀、一叶知秋。
总有种导演要表达的东西不清晰的感觉,可能是想表达感情的美好和感情的不信任,人性的美好和缺陷总是如影随形的,但是这种矛盾造成悲剧的冲击感还差一点火候的样子。
不过,我看到是新人导演了,已经很厉害了,三个男演员也很厉害,人物性格也刻画出了人性的复杂。
看大家满屏“仁哲才是最重情义的人,最后却死于朋友的不信任,志泰才是最自私的人”有点生气,重情义不代表仁哲他做对了啊,小时候的大哥姿态并不能游刃于长大后的成人世界,租不便宜的房子维持面子的保险公司职员吊儿郎当活的像刚成年的痞子,一开始选择骗保就是不对的,发现事情失控之后,急于掩饰也没有做对啊,后来大家发现他不是为钱的时候完全被俘获啊,几乎一边倒的原谅加同情,这个逻辑有点不对啊,同情可以,为什么要原谅,感情真挚可是做错了,应该是这样的吧,影片要表达的也该是这样的矛盾点,而不是类似于坏人仍有真情的洗白环节,当然朱智勋演技在线,我都差点没认出来,变更帅了啊。
以上志泰虽然误会怀疑可是什么都没有做,至于结局必然不是他指使的,不然很奇怪,要杀为什么要给信,为什么看到从卫生间出来的仁哲时是带有一丝期待的,而且他和高利贷有什么交情啊指使对方就做又没有钱,最合理的应该是他是知情的或者说他在下电梯看到那个人的时候是知情的了,我反复看了几遍,志泰在电梯上看到一个方向的时候眼神有悲痛最后变成决绝,然后径直走开了,所以志泰可能已经决定放仁哲走了,仁哲不解释的态度让他觉得不想再管这个人了,现在放走他之后再不过问,然后看到电梯下的那个人的时候预感到了什么但是选择了不过问。
所以啊,这本就注定是个悲剧,不能原谅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指责志泰自私啊,都没人跟他解释火灾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妈妈也不在了为何不能误会,嗯?
你说我有一点双标,嗯……我爱池叔啊,嘿嘿嘿
毫无疑问,《好朋友们》最出人意料又狠戳泪点的一幕来自贤泰向仁哲重提17年前埋在心底的疑问,而一直紧绷、硬抗甚至差点豁掉性命的仁哲在这一刻被彻底击溃:“过去十几年你都是在用这样的心态看我吗?
太累了,贤泰。
”这一个回合的对话可以有很多种解读。
在整部电影中,三个道德并非完美的普通男人,在面对生命中最严峻的危机和抉择时,都拼尽全力——包括那些同样不光彩的手段,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维护友情,守护兄弟。
他们都不算英雄,但也没有谁是小人,他们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民洙以死谢罪,牺牲名誉承担罪责;贤泰——他已经意识到蹊跷但无法了解全部真相——忍下了父母双亡的巨大悲痛和内疚,放弃追究法律责任;最有行动力的仁哲更是发疯一样地去弥补贤泰,忍受着内心的煎熬又要努力维系着友情的表面。
所以贤泰在最后是要控诉仁哲吗?
他其实一直都没把仁哲当朋友一样来信任吗?
不是。
贤泰大概是三个人里面心思最深的,对生活和人性自有一套反省。
他的确怀疑过仁哲独自逃生,然而在这一点上,难道他不是同样批判自己?
生死关头,一秒钟脑子里都可能转八个主意,人性就是这样贪婪、自私、猜忌、犹疑啊!
但是最后,贤泰回头选择了与民洙共进退,也迎来了仁哲的救援。
可以想象贤泰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对朋友的怀疑,对自己的责备,最后选择相信,把命押在另一个人身上,度过了毫无把握的等待的焦灼。
在获救的那一刻,曾经动摇过的贤泰已经没必要再问仁哲究竟有过怎样的思想活动,重要的是他们都选择了彼此,这便是和解,是深情。
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贤泰尽管对那个“真相”、即仁哲的真实内心仍有猜想,但他绝非不信任仁哲、不把他当朋友来真心对待,甚至他选择深埋心底,同样是保护友谊,不让仁哲被迫面对自己(或许,如果他也动摇过的话)丑陋难堪的记忆。
但是,当如此惨烈而蹊跷的灾难降临时,曾经平复的伤口会再度撕开,曾经的不信任会再次浮现——贤泰当然怀疑甚至怨恨仁哲。
不能说他不厚道,他已经不诉诸法律,对仁哲连问都没问,只留一份怀疑给自己,这般隐忍难道不是巨大的让步和牺牲?
贤泰当然知道这番问话会伤害仁哲,会在二十年完美友谊的表面敲开一道裂缝,然而在仁哲跑路、有可能是最后一次谈话中,他还是说出了口。
这有交代、澄清、反省、不留遗憾的意思,当然同样也是刺仁哲一下、将他一军(当然他还不知道仁哲为他讨回委托书),毕竟他已经为了朋友而不问杀亲之仇,还不能借旧事表达一丝疑虑吗?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贤泰,这个唯一活下来的人,余生将在怎样茫然的痛苦和悔恨中度过:他知道朋友们对他犯了不可挽回的错误,他也知道朋友们为了他、为了友情拼尽生命来弥补;只是他永远不知道那些都是什么,付出和亏欠,没法算得清楚;而他也将再次为自己的软弱和猜疑而自责,再也没有机会在朋友面前说出来,求得原谅。
人性并不完美,人生也并不顺遂。
所谓完美的感情,不过是看到各自的缺陷和错误之后,依然选择信任,互相包容,勇于付出,磕磕绊绊地陪伴着走下去——这说法也不是简单的正能量,相反,“缺陷和错误”怎样被呈现和感知,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混沌而模糊,有时甚至接近“各怀鬼胎”。
生活中有广阔的地带是灰色的,许多事情,许多关系,经不起层层剥离,没必要纤毫毕现。
就像“好朋友们”当时不会知道、事后也不会再澄清彼此在茫茫雪原中的真实内心,既然结局欢喜,为什么还要苛求坦诚而去掰扯那一丝疑虑?
就算“好朋友们”在琐碎的日常里有各自的毛病和彼此的伤害,但是在紧要关头都牺牲自己成全友谊,那还有什么可挑剔?
如果真相难找、丑陋又伤人,且对现实无所促进,那么为什么不保留各自的怀疑与秘密,只要我们能经营好那份友情?
然而我又想到一个相似又相反的故事。
如果说“好朋友们”是揣着小小的不完美、在大事上以生命守护彼此,那么在战乱中两次抛下萧红的端木蕻良呢?
离开,又回来,是怯懦?
是薄情?
也没有人知道端木真实的内心。
面对这样一个情人,萧红倒是惦记起了前任:如果是萧军,一定会带我一起走——有点像紫霞仙子期待驾着七彩祥云的意中人,多了几分心酸。
但是那个男人,同样带给她背叛和拳脚。
而临危脱逃端木,在大多数日子里给了她最实在最温暖的陪伴,直到生命尽头。
这样性情软弱甚至“大节有亏”的情人,在平凡生活里的表现又是否算得上一种真挚的付出和高贵的爱呢?
这一切都很难判断吧。
一套清晰的道德标准,一个人的澄明的心,一段彻底坦诚的关系——甚至我们放弃了“绝对”的标准转而包容“模糊”时,对“模糊”程度的判断……这一切,本身依然是很模糊的。
但是总得相信点什么,总得为这个信念做点什么,好的感情,大概就是像那三个少年,互相搀扶着,在灰茫的雪原上走下去。
多年前,雪山上,笨手笨脚的民洙意外受伤,风雪渐大,性命受到威胁。
多年后,笨手笨脚的民洙意外伤害贤泰父母,拖累浩哲,日渐惭愧,自杀而死。
多年前,不知随身听真相的贤泰怀疑被仁哲抛弃了,最先抛弃友情而去,最后又因友情而回。
多年后,不知打劫真相的贤泰怀疑仁哲,又再一次抛弃友情而去,最后结尾又因友情而流泪。
多年前,民洙昏迷,贤泰脚受伤,仁哲独自冒着风雪下山一心援救朋友,民洙一直昏迷而贤泰一直在心里质疑他。
多年后,民洙失魂落魄,贤泰丧母而悲痛,仁哲拿账本跟警察换回可能拍摄到民洙的录像资料,割手臂用血泪哀求回贤泰的保险赔偿单,而民洙已经自杀而贤泰早就开始怀疑他。
下面讲详细点方便大家理解,民洙一直都很笨手笨脚,在三个人里也是较为窝囊,但也是最单纯善良,学生时代就傻乎乎的被朋友忽悠在冰天雪地里拍裸照,后面还不小心摔破头昏迷。
长大后意外伤害贤泰父亲,后面又因在楼梯上追得太紧或当时抓住贤母的脚,过于紧张的贤母双手抓在网盖上大力摇晃一时没抓稳摔死,然后民洙每天都活在惭愧里,后面见了贤泰老婆可能被安慰了心情也平静了点,回家拉铁闸看见旁边有人在等着,主动跟对方说这里不是便利店,便利店在前面,然后那个人也就是保险调查员讲的话深深的触动民洙愧疚的心,最终无法释怀无法按浩哲说的坚持下去,选择了自杀,留下了遗书。
贤泰表面上很正直正派,其实性格比较多疑,有事都藏在心里,看上去很认真,但做事有时比较糊涂,身边的事时常做不好,本性善良内心复杂的人。
学生时代拍照弄错倒计时,背民洙的时候又不小心弄丢随身听,还弄伤自己的脚,因为弄伤脚,被仁哲留在屋子里,又因为发现随身听不见了而去怀疑浩哲,怀疑了仁哲后又犹豫着丢下民洙自己走,最后又良心发现回去救民洙。
长大后在他们去KTV喝完酒送完民洙回家,贤泰跟仁哲的对话中可以了解到仁哲见过贤泰父母,而贤泰娶哑巴妻子,好像也是因为有了孩子才娶的,也因为这件事或者也跟父母攒钱的方式不光彩而跟父母闹僵,直到父母出事才后悔,跟高利贷谈判中不欢而散,调查凶手过程中偶然听到桌球室的人说前几天好像社长(贤泰母亲)的孩子去找过社长,从而暗暗怀疑仁哲然后不知几时跟高利贷的达成协议,收到高利贷短信说找到凶手,跟仁哲一起开车去找,然后会和仁哲后从他出来的巷子里去找发现是死胡同,然后怀疑又更深一层。
父亲醒过来后除了写了母亲字然后他看仁哲一眼后又写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写了仁哲的名,反正贤泰坐在医院走廊座椅上叫住仁哲欲言又止。
民洙自杀把罪责一个人揽了,停尸间门口贤泰看着仁哲对着民洙痛哭,面无表情可能心里又在想东想西了吧!
对于保险调查员,贤泰直接警告对方是最后见民洙的人,暗示不要继续追查,目的可能是不想仁哲坐牢而是想杀了对方,或者只是怀疑仁哲还没下定决心。
而在高利贷打电话告诉贤泰,仁哲承认人是他杀的,保险单也拿走了,然后贤泰就下决心跟高利贷达成某些协议。
在飞机场告诉仁哲早在雪山上时就怀疑浩哲的人品,还祝他走好,收到电话知道高利贷已经派人去杀浩哲,贤泰在机场等待在想很多很多,然后转头看到仁哲站在不远处,心里又在想很多很多,心里乱成麻,表情麻木的下楼梯跟高利贷错身而过,而高利贷手拿衣服包好的凶器,看着他走远。
最后贤泰看见仁哲留下的保险单跟仁哲的财产还有照片,看着照片里的友谊心中只有悲痛而不断的流泪。
仁哲表面像个流氓,看似没心没肺,实则重情重义,脾气有点暴躁,爱动手动脚,但非常讲义气,会为他人着想,说不上是个好人,却是个混江湖的义气儿女。
学生时代讲话就大大咧咧,兔崽子什么的常挂嘴边,不屈小节,带头逃出毕业礼,跟朋友开心的一起玩一起拍照,后来民洙昏迷,贤泰脚又受伤,独自一个顶着风雪下山报警,带着警察到田地里找到民洙他们。
长大后做着保险,知道民洙一个人生活经常找他吃饭,因为贤泰跟父母闹僵,也经常去看望贤泰父母,迫于生活也顺道跟贤泰父母介绍保险,知道贤泰生活过得不易,而贤泰母亲是当社长的,劝贤泰于情于理都应该跟父母和好。
而仁哲在跟贤母签合同的时候,贤母暗示可能很快要关店,而贤爸又颓废的过活,贤爸以前住过院身体不好腿脚不利索撑着拐杖。
仁哲在贤母的暗示下同意了假抢劫,到时店不开了,贤泰就不会因为贤母攒钱不光彩而继续僵持,有了保险金贤泰一家三口也能过上好日子,他自己也能多少得到点好处。
就拉上民洙一起去假抢劫,没想到闹出意外,一方面对于贤泰愧疚不想让他知道,一方面不想民洙跟他自己都出事,一方面是真相是跟贤母造假而闹出的意外,被人知道是拿不到保险金的,所以一直隐瞒,一直补救,一直想着对朋友都好的方法。
后面所发生的事就是民洙跟仁哲故事里提到过的,要补充的是,他女人拿了他假打劫贤母保险柜里的钱跟账本,还不知死的派人联系高利贷想用账本换钱,谁知派的人被高利贷找到并抓起来,而她先一步被仁哲找到,仁哲只要求拿回账本,钱就没去提,因为仁哲知道高利贷在找她,她需要钱跑路,所以拿了账本只是叫她滚。
而仁哲拿到账本先去找警察换回拍摄到民洙的录像带资料(保险调查员之前找到他时有提到警察有录像带资料),那时还不知道民洙死了,不是就可以找高利贷换保险单了,因为之前贤泰偏偏拿保险单换了贤母的借款单,刚从警察手里换回资料,民洙却自杀了,想帮贤泰拿回保险单却没账本只有复印件,最后还是拿到就是了。
最后在机场听到贤泰说雪山上的怀疑,还在洗手间被刀捅,门外伪装没事与贤泰对望,最后看完民洙的信百感交集悲伤的死去。
最后附上民洙的信:贤泰啊好久没提笔写信 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了我呀 一直都很感谢你和仁哲我那时候就该了结自己的啊 这样的话你们就不会过得像现在这么累了尤其 最近 一直会这样想贤泰啊 最近很累吧我一直想啊 你不再这么继续累下去就好了我们三个说好一起走完一生的啊 妈的 我就你们两个亲人啊我恨自己 因我的失手 让我们无法像从前那样相处要是我从这个世界消失 你们俩就会好好过下去的吧我现在的心愿只有这个仁哲啊 你这小子 我先走了啊你呀 要对贤泰好 带上我的那份改改你那暴脾气 一定要对贤泰好啊 知道吗你们俩小子啊 谢谢了 还有 对不起
RM里的逗比光洙,医学团队里的高冷医生,秘密里的傲娇社长,勾肩搭背拍出来一张好朋友般的快乐海报,没去看故事梗概,大概会受骗,对,我上当了,现在很想把眼泪鼻涕甩在导演和编剧脸上,你们快去领便当吧,西八!
电影里的朱智勋真的太像一个坏男人了,满嘴粗口,野心勃勃,教唆骗保,害死贤泰父母,害得民洙自尽,可看到他面对民洙遗体时那奔溃的哭状,帮贤泰要回保险时自残的狠劲,四叶草钥匙链沾上血渍时拼命擦拭的样子,在机场掩盖自己刀伤时的故作镇定,真是忍不住掉眼泪。
他一心想帮朋友,却害了朋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知道自己从来不被信任,真是,活着多累。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以为光洙又是本色出演,永远忙内,总是逗比。
剧情过半,他开始变得无所适从,内疚自责,干裂的嘴唇,闪烁的眼神,无不在告诉我们,他不只是谐星。
民洙是三个好朋友中最脆弱的,可为了贤泰,听了仁哲的话做了错误的事情,最后精神崩溃选择离开;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到死都不知道他视如生命的友情其实多么不堪一击。
看完秘密的时候特别喜欢池城,觉得他真是要脸有脸,要演技有演技,只除了一点,个矮= =。
在电影里,他没有朱和李出彩,大概是因为他的情感冲突太弱,或者是我私心作祟,另外两个都死了,他却还还活着,不开心!
或者是因为仁哲从始至终都没有做出过背叛友情的事情,却要被他误会17年,甚至到死都要那么委屈。
可是理性想想,自己的父母被自己的好朋友害死,哪怕理由是冠冕堂皇地为了他,他没有拿刀捅了他们已经够可以,哪怕17年前的误会一直放在心里,也从未想要破坏三个人的友情。
可我还是不开心,特别。
真是一个憋屈的故事,三个憋屈的人。
不过真的很喜欢这个故事,我觉得关于友情的故事比爱情更能打动人。
二十几年的友情真的想想都是一个很美好的故事,如果没有意外,会变成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的友情,凭什么只结婚有金婚银婚钻石婚,就该有金友情银友情钻石友情,大家摆上一桌高歌一晚,说说几十年前没说出口的话,甩甩几十年没掉的眼泪,抱一抱,把遗憾和误会忘掉,一直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口气,和世界和朋友们告一声永别。
仁哲活的最明白却最不明白只想写个标题却要我写够140个字,以前写作文最喜欢写开头,因为我喜欢精炼,一针见血,我最擅长做归纳,中心主旨这类,所以话很少,但又总担心我的一言两语是不是会伤害到谁,是不是会有谁读不懂,是不是会有谁会误会,所以我总是稀稀疏疏又说了很多仁哲,他房子,车子,女人,票子在这个年纪已经应有尽有,没有历经沙场,没有身经百战,没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他会有这些?
竟然有人说他自私贪财!
他为什么要吃力不讨好,他为什么会那么轻易被刺伤,他为什么被刺后有些许挣扎,看到贤泰后假装什么都没有,这一幕!
难道不是他心中的坚守和希望,活下去的动力,因为贤泰那句话全部瓦解。
【你这二十年就这么看我吗,贤泰啊】仁哲带着抽泣的气声像是失魂儿了一样说,【太累了】。
太累了,这段友谊。
是啊,太累了,累到连哭泣都不能累到连哭泣都在发抖,我讨厌自己哭泣的时候还总是一把鼻涕的,哭泣可以无声,但是鼻涕总是最先把自己暴露,仁哲应该也是吧明洙他最后都坚守和仁哲的诺言,但是在这场友情里他依旧逃跑了那个账本牵扯的很多,我心里的那个解读就放在心里吧,睡觉的时候到了
浅析电影《好朋友们》2014本来只是想看看池城和李光洙,但是这电影关于人物的东西的确让我感觉很惊讶。
故事很简单,仁哲和民洙跟贤泰妈妈串通烧掉娱乐室拿到保险金,不料酿成惨剧。
但与其他拍人性的电影的不同,它是在拍人。
性格最鲜明的是民洙,他软弱,不管是小时候随身听被抢走,后摔下山不省人事,还是二十年后,随仁哲烧娱乐厅,先砸了几下屏幕没有砸碎才砸的上面,一是他没经验,二是他没狠劲,他做这件事内心也不知道对不对,当贤泰爸爸出现的时候他只能慌乱的挨打,因为疼痛松开了棍子,导致贤泰爸爸用力过猛向后仰倒。
他甚至做出摘下头套下意识的看向摄像头的愚蠢举动,使仁哲不得不改变计划,把监控一并砸掉。
原本计划只是把娱乐室烧掉,让监控拍到戴头套的嫌犯,便可以拿到保险金,让贤泰与父母关系缓和,也让民洙能有钱改变生活。
从民洙的家和工作可以看出他是兄弟之中过得最不好,总是需要仁哲这个大哥照顾的。
出事后,民洙日益走向崩溃,他在大雨中用头狠狠的撞铁门,一下比一下使劲。
他觉得愧对贤泰,从他的遗书来看,民洙认为自己是拖累二人的,临死之前,也没有丝毫责怪兄弟的意味。
李光洙的演技让我刮目相看,他不再是那个受欺负了还嬉皮笑脸的样子,感觉他真的投入了民洙这个角色,将害怕,愧疚,软弱,崩溃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的死也是个转折点,命运弄人,明明仁哲已经解决了,民洙却因生活在恐惧中,受不了内心的煎熬而自杀。
一个很打动我的细节是在葬礼,民洙是失控的,贤泰的女儿宥利伸手过去,他却很使劲地推开了小女孩的手。
在他内心崩溃的情况下,他不知所措,无法面对贤泰和宥利,只是逃避。
与另一个细节相比,即仁哲在高利贷面前自残拿回保证书后,看到宥利送他的四叶草钥匙链被血染红,他把四叶草含进嘴里,他不能忍受宥利送他的礼物被血玷污,因为他极其珍视他跟贤泰的友情,对他来说,那是唯一一个寄托了。
这两个细节反映出的民洙和仁哲是完全不同性格的两人。
仁哲有自己的私心,他也希望能赚保险金,但是没有一刻,他把钱看得比兄弟重要。
雪地里,仁哲没有想过抛弃二人,而是摸黑独自下山求救,他根本不知道随身听在哪。
当在机场,贤泰对他说自己整理民洙书包时发现随身听不见了,便想仁哲可能不会再回来了时,在这一刻,仁哲才彻底被打败。
他一定死都想不到,二十年来贤泰是抱着这样的眼光看待他的。
所以他在被捅后用衣服遮挡身上的血,倔强地做出不再相见的表情给贤泰看,又一拐一拐的离开贤泰的视线。
在三人中,他是要强的帮助兄弟的大哥,却没想到他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兄弟的信任。
先前对朱智勋并没有什么感觉,但不管是他在民洙尸体面前的放肆大哭,还是他死前流着泪也流着血看完民洙的遗书,我都觉得仁哲是个可怜的人。
这三个人的演技真的不分上下,都有出彩的地方。
朱智勋和李光洙表现人物性格时都尽可能地要“放”,放肆的害怕,放声大哭,也放大他们最突出的软弱和义气。
而池城的表演却是要“收”,贤泰一直比较被动,难以出彩,性格不好拿捏,疑问也都出在这个角色上。
“放收”结合,达到了意外的效果。
我觉得,像仁哲和民洙这样的人都是少数,而贤泰却属于芸芸众生中沉默的大多数。
他有软弱自私的一面,雪地里他认为仁哲抛弃了他们,于是他也想到了抛弃民洙独自求生,但走了一半,还是回去了。
贤泰曾说如果没有宥利,他跟聋哑的妻子也不会走到今天,因为孩子,他不能离开妻子,这与年幼的他最终回去找民洙的举动是一致的。
他也有重情的一面,二十年来虽然对仁哲有些看法,但还是对兄弟视如已出,信任他们,记得民洙父母的忌日,即使是在面对母亲死亡的重大打击时,还是主动来到民洙家一起祭祀。
关于贤泰是否残忍地报复了仁哲这一点,我有些疑问——机场戴眼镜的人捅了仁哲,将什么交给了高利贷手下。
手下在电梯旁等待贤泰,贤泰却没看他一眼,径直走了。
但这个细节是否可以说明贤泰与高利贷人有联系?
不是他雇的,但至少提供了一些信息,或者默许?
看时我还有一种感觉,是贤泰并不知道仁哲受伤,因为距离远,仁哲又用衣服遮盖了,因此没有看到血,只是不想再追究所以让他走了?
池城经常露出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这表情随着情节的变化,时而是温和的,时而却有些吓人,让人看不透。
讲三个男人友情的电影,没有血腥的打斗,只是心理的战争。
离开的人也许得到了解脱,留下来的人也可能终身煎熬。
雪地里,三个人相互搀扶,身后掉落的随身听,却预见了他们未来一生的道路。
原来朱智勋才是男主~他把一个陷入无望却又默默为朋友打算的“朋友”演活了。
男人的友情由几条人命铸造而成,雪地里单纯的孩子们成为了生命中已经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民洙是经典的傻孩子形象,成为了整个故事转折的利用线,仁哲不自首自保一定是占大部分的,民洙自杀之后就该意识到贤泰已经知道了吧,还在掩盖什么呢,为了友情?贤泰装不知道这个挺有意思,看似不想失去两个人,实际上谁都失去了,这就是所谓守护友情吗?那只能说,男人之间的情感就是又蠢又坏,别再歌颂了,男导演们。
剧情弱,拍摄弱,三位演员的表演又很夸张。too much
唉比起女人之间的斤斤计较还是小儿科了一点,还有两个老人死伤的太扯淡了。
三个男主撑住了故事,做人有情有义!就是真汉子!
虐心的友情还真是比起爱情更加难懂
三星半造化弄人
朱智勋在三人中太亮眼了 演技绝了
仁哲是个好朋友,这是给我最大的感受
看着不翻译影片中出现文字的字幕,不是一般的蛋疼,后来才知道信上的内容,感觉精华都错过了
无聊
打分光荣!
我算是明白了朱智勋为啥能翻身 这演技在他韩年轻一代演员里一绝啊 除了刘亚仁就是他了
太沉重的友情也许真的不会长久。比起李光洙的死,我觉得朱智勋更为痛苦,他得知池城带着如此有色的眼睛看了他二十年却已经无力辩解。明明只是一个不小心丢在雪里的随身听被误解成抛弃朋友落荒而逃。
个人觉着看着好累,不震撼
故事还可以,演的也还行,但比较套路化,总体一般
是好朋友,就插你两刀!!
最后的友谊太刺眼
P。什么鬼电影。弹幕除了看如何应援就没别的了。
用童年的经历当做宿命 让人挺无力悲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