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田宝刀不老的系列第三作,从标题就能猜到八九,但丝毫不影响观感。
依旧是对一家人羁绊的考验,这次换成了夏川结衣饰演的主妇妈妈,因为遭贼被偷了私房钱(确定不是人间观察搞的鬼?
笑哭)被老公迁怒出走回娘家的老套故事。
就像好吃回味的菜怎么吃都不会腻,《家3》这瓶酿了三年的酒愈发醇香。
大家子彼此的关系如故,而即便第一次接触这个系列的观众,也完全不会感到陌生——《家3》和前两部一样,真的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跟发生在每个观者身边的一样,甚至都不会觉察到的稀松平常。
最喜欢末尾家庭会议一场戏,纠结买几份鳗鱼饭的部分真是笑出腹肌,还有二女婿跟健身球的互动。
再包括两兄弟见到妈妈回来的彼此反应,都挑拨着观者内心最柔软、毫无遮掩的对家庭的私密体会。
结尾的悬念算是惊喜,多想这个系列一直拍下去,在漫改视效狂轰滥炸的今天,能每年看一次平田一家子的嬉笑怒骂实在幸甚。
最后PS:鹤瓶师傅的车开得还是那么稳哈哈哈哈哈哈。
家族之苦系列我可以一直看下去。
太喜欢这样的故事了,鲜活、真实又温润。
不鸡飞狗跳,不肉麻,只不过是“万万年月亮注视下的普通人生,普通家族的点点滴滴”。
幸之助的长子哭着说的“结婚的人必须爱对方,对吗?
这才是婚姻的意义”。
感觉关于婚姻,已经有很多道理,听过也装懂过,但是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根本没人能知道。
庄太去劝他哥哥幸之助追回嫂子时,背景一直有新婚夫妇欢乐的场景…时光啊,悲观也罢乐观也罢,自己的人生还是得自己去完成。
爷爷也是很有意思常年打脸死犟死犟,奶奶软软又不服的性格也好玩,医生很色又很哥们,律师夫妇很心善,庄太和宪子初为人父母准备迎接新阶段,酒馆奶奶很温柔,幸之助傲娇但最终懂得不能没有她,史枝温柔美丽又能不计较所有…哎,我的心态真的有问题了,或许是过于强调女性权利了吧,可能有点女权癌,看不得女性一直操劳家务不被重视…算了算了,再往下写就完全脱离电影表达初衷。
我需要常年反思,并了解自己角色的定位吧。
(fb的五十多种性别很有意思了,我生错了性别,才会无法和解吧)
《家族之苦3》,这次的苦大概常态之苦,因为习以为常而不去理解不能理解的苦!
这部是围绕大嫂史枝展开,喜剧元素没有前两部那么多,相对更沉重一些,前两部就觉得这个大嫂在家里太委曲求全了,就像笼中鸟一样,爱好不得伸展,辛苦不得理解,唯有家人都离开之后才得片刻的舒缓。
而在第三部里就这委曲求全的舒缓还被入室行窃的小偷给打破了,然后矛盾爆发,再和解,剧情蛮平淡的,没有了前两部的那种于平淡处起惊雷的惊喜。
但对我触动反而更大,我们为什么总是忽视别人的付出,就像史枝二十年的辛劳和付出为什么得不到理解,就是因为这辛劳是二十年如一日的吗?
身边的人已经习以为常了,妈妈天天给做饭孩子不说谢谢,爸爸偶尔买个玩具却能得到真诚的感激;妻子辛苦存点私房钱难以接受,坐出租却能大方的表示不要找零。
所以要让人看到你的付出要做的一定不能是坚持付出,而是要像史枝的出走一样,去打破常态,打破原来的天经地义,这样才会有被理解的基础,才能进一步建立美好的新常态!
2018年,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又在影迷圈里小范围火了一把,与此同时,年近九旬的山田洋次导演将《家族之苦》拍到了第三部。
《家族之苦》出现的最初,是以向《东京物语》、《东京物语》致敬的“庶民剧”的姿态面对观众的,所以整体感觉偏向早期电影的画风,节奏也不像现在的商业电影,几秒钟一个镜头。
看似陈旧过时的影片,却仍能维持比较高的分数,谁说现在的观众只爱看爆米花电影?
平田一家人性格鲜明,平时交流起来也火花四溅:固执的爷爷、文艺的奶奶、古板的大哥、贤惠的大嫂、女强人二姐、妻管严的二姐夫、懂事的三弟与善良三儿媳宪子,一看就是热闹的一家子。
第一部讲述两位老人的暮年婚姻危机、第二部讨论孤寡老人与死亡对人生的意义,而第三部加了一个小标题叫做“愿妻如蔷薇”,按导演的意图是“献给主妇的赞歌”。
一直为家庭默默付出的大嫂史枝因家务劳累,疏忽大意使家里遭小偷,藏在冰箱里的私房钱被洗劫一空。
在丈夫的抱怨中,好决心离家出走。
史枝是个极普通的家族主妇,但心中也有小小的梦想,梦想自己像高中时代一样跳着火热的弗拉明戈,梦想自己也能像邻居一样出去工作。
但她像是自己养的那只小鸟,平时也会被放出笼,却只在桌面上跳动,不会远离这个家。
即使史枝带着她的鸟笼回到了老家,看似自由了,鸟却仍然一直在笼子里。
对家族的责任与对孩子的牵挂成了每个主妇的心理之笼。
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女人却是家中的“定海神针”。
史枝代表着的主妇们,每天不仅要操劳着家里的柴米油盐,还要关心着家人的喜怒哀乐,照顾老人、小孩、丈夫的起居,协调好家里所有事宜。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与家庭的压力让人焦虑,麻烦常常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当年的琴棋书画诗酒花,都变成了现如今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但劳累疲倦时,一个安慰的手势,一句暖心的问候,就可能解决一切。
可惜史枝结束离家出走,回到家中后,虽然一家人其乐融融和好如初,但是最根本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女性的自我寻找之路似乎就此终结,这也是本片在整个系列中分数处于最低的原因。
与前两部一样,在起居室的家庭会议是全片的重头戏。
有人发言、有人打断、有人跑题、有人搞笑,接着再出现和事佬,一大家子的絮絮叨叨被编排的恰到好处,毫不乏味。
这样的群戏,放在一个空间,就像是在看一出舞台剧,每个角色都张弛有度,几句话就能完全体现角色的性格与特点。
而每次片尾随着摄影机的升降,从房屋的一面,展现出全家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像纪录片一样的平铺直述,又让人觉得温暖舒心。
演员的表演也相当流畅自然,特别是饰演爷爷周造的桥爪功,擅长用小动作与眼神进行人物的刻画。
有一个情节:平时周造喜爱的居酒屋的老板娘,听说他家里有不方便特地过来帮忙时,平田周造刚见面大吃一惊,明白原委后有点兴奋,但又怕被老婆抓包,老男人的窘态真是看一次笑一次。
总之,这个系列值得人一追再追,也希望能长长久久的拍下去。
只是山田洋次导演今年已经87岁高龄,饰演片中爷爷与奶奶的老戏骨桥爪功与吉行和子也已分别77岁与83岁,希望老人家的身体健健康康的,看着这一家人一起吃着外卖的鳗鱼饭也是观众的一大福分。
电影一如既往地似潺潺细流、徐徐清风,温馨有趣的一家人继续吵吵闹闹、相互扶持。
但在和和美美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妥协的无奈与忍耐的苦楚,默默咽下,遗憾微笑。
电影的副片名是“妻子像玫瑰一样绽放”,但大嫂史枝的个人生活和个人价值并不是重点,绽放的也不是史枝这个人,而是“妻子”或者说“家庭主妇”这个身份。
整部影片的重要社会议题是“家庭妇女的劳动价值”,史枝的出走导致了全家的崩溃,整个家庭混乱不堪,在所有人尤其是大哥幸之助了解到女主人史枝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后,幸之助出面道歉,两人和解,皆大欢喜。
史枝的家庭成员中,婆婆善解人意,根本不存在任何狗血的婆媳问题;公公虽然毒舌傲娇,但也是一个可爱的小老头,并没有恶意坏心;丈夫辛勤工作,没有出轨与外遇,出差回家还会主动送妻子礼物;兄弟妯娌关系和睦,成子、庄太和宪子都非常尊重、信赖史枝;孩子也没有叛逆捣乱,史枝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幸福的家庭主妇了。
但史枝还是遭遇了人生危机,结婚以后一切以家庭、以丈夫孩子为重,放弃了自我的爱好、朋友与生活,辛苦操劳全家人的饮食起居,却反被大男子主义的丈夫奚落侮辱自己的主妇工作没有任何价值,“家庭主妇不赚钱只花钱”的错误观念更是严重打击了史枝长期隐藏着的自卑感,史枝第一次放弃了忍耐,选择了离开家庭。
但离开以后呢?
史枝在老家获得了短暂的独自休闲生活之后,开始思念孩子、思念家庭。
史枝终归是喜欢自己的丈夫和家庭的,所以丈夫的一句“我需要你”便能使史枝感动原谅。
史枝是认可自己家庭主妇的身份和生活的,只不过在日复一日的繁重劳动和丈夫的日渐冷淡中开始有了厌倦,开始怀念起自由的美好,但史枝柔和温顺的性格注定了她始终不能成为成子一样精明能干的女强人,史枝对自己就像对那只小鸟,偶尔拿出笼子放放风,怀念一下热情似火的弗朗明戈舞,但终归还是要关进鸟笼里,继续忍耐被拘束、被限制的生活。
史枝是婆婆平田富子的过去,就不知道史枝到了婆婆的年纪有没有婆婆这样放飞自我的勇气。
富子到了可以过自己的生活、发展自我爱好的年龄,与小姐妹们写写小说、调侃调侃老师,也敢提出和丈夫离婚、死后不愿合葬的想法,“至少死后我想自由些”这句话应该是埋在心底几十年了吧。
但是,富子想要自由些的想法始终因为不被丈夫和孩子认可而不能实现,即使自己成为了比丈夫有钱的富人,一家之主依旧是自己的丈夫。
而即使是一家之主,那个第二部里誓死不放弃开车的平田周造,第三部里也只能上交驾驶证。
人生是不断的妥协与求全,维持一个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更是需要个体的忍耐,一部家庭喜剧,是以生活苦味为基底的。
转眼间这个系列第三部了。
固执偏执,唯唯诺诺,婆婆妈妈,口直心快,每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开始惯性演出,水准有点下滑。
家庭矛盾大多围绕着可以调节的程度,即使是女主人离家出走,也是不痛不痒的程度。
俩儿子上初中高中的主妇,从年龄来说大概也是80后吧。
说话低眉顺眼,争执两句就掩面而泣,完全像软柿子一样的日本女性,只存在影视作品中了。
大概这也是一种日本电影的传统误导,多看点NHK的纪录片就知道了,现实中的日本女人绝不是这个样子的。
平成年号都快终结了,依然保留着浓浓的昭和时代的气息,多少显得不合时宜。
三代同堂同一屋檐下的和和气气,是耄耋之年的山田洋次的情怀。
夫妻闹别扭,冲突雷声大雨点小,连个推搡骂咧都没有。
把那些摩擦的尖锥用厚厚的棉花包起来,点到即止。
家庭的凝聚感日渐薄弱的今天,一有事就能迅速的全员集合开会,女婿媳妇什么随叫随到,在现时的日本恐怕不大可能。
寂寞空虚的主妇竟然没有沉迷网络,毅然离家出走往往因为背后有人唆使,返回故乡也没有重逢初恋情人…怎么看都过于草率的回避了问题。
女人一旦迈出家门,要再追回来绝非易事。
不涉及偷情外遇,不关系利益再分割,就没有不能坐下来谈的事。
演到第三集,已经像固定模式的小品,合家欢的插科打诨,大家欢欢喜喜的看暮年的导演重温旧梦,乐也融融,也很难有所突破了。
1.山田洋次拍夫妻之间的爱情也能拍得别致的苏!
2.在现代社会女性有了选择婚姻与否的自由和权利,但始终有一根看不见的线拉扯着女性,那是比体制机制比道德约束更恐怖的东西。
史枝虽然可以干干净净的走掉,但她有孩子牵绊,她为家庭牺牲这么多,投入了青春和精力,却渐渐丧失了在社会上赚钱的能力。
男人很容易重新开始,但女人重新开始往往会更难,这种恶性循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出错,你可以为此发泄愤怒,但是你找不到控诉的对象。
3.一家人中午吃上鳗鱼饭了!!
大团圆我就是喜欢!!!!
4.夫妻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布景很有意思,不是客厅,不是楼梯,不是卧室,是一个从未见过的后厅,正是夜色,屋内昏暗,家具寥落,给鸟笼盖上了黑布,女主人无声的哭。
这是表面光鲜亮丽的家庭背后见不得人的一面,所有痛苦只能在暗处咀嚼,换言之,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5.爷爷和奶奶真的好萌好萌。
6.红布—舞蹈雨天小鸟史枝的影子
第三部的主题大概早有端倪。
大嫂的辛苦付出以及大儿子的大男子主义,在前两集就被吐槽了好久。
虽然亚洲现在很多女人管钱和工作的家庭,但是不得不承认,确实还是有很多男人作为一家之主每个月只给家里一点生活费的家庭😩这种家庭通常男人视自己为家庭支撑者,忽视其他人的付出和努力。
而女人也认同这一点,尽心服侍与伺候。
这是很多世纪的相处模式,未来也可能会继续延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一代有很多女性独立自主,且争取性别平等自由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所以有了慢慢发生的改变,我们每一个处在这种改变中的人都是幸运的。
最后离家出走的大嫂回来了,也带来了大哥的道歉。
但是没有说以后大嫂是否能拥有一点点经济独立,也没有说以后能不能去参加自己喜欢的社交活动(学习跳舞等)。
感觉有些仓促,不过或许更加现实。
也许已经习惯为家庭付出而牺牲自己的女人已经忘记要去为自己争取,也许女人为了孩子可以不断妥协。
不得不说,孩子真的是女人(绝大部分)最大的牵挂啊!
剧中次子真的是很好的一对啊。
尊重女性,知道感恩,关键时也能出来为解决家族问题奔波,而且还愿意为照顾老婆家人而与老婆家人同住。
弹幕一直说日本次子好,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能嫁给这样的男人也太幸福了嘿嘿😁关键是太帅了!
鳗鱼饭每次到来都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是本剧一大笑点😂这部也终于吃到了算是圆满。
总得来说,是很好的剧,五星好评,无限推荐
兜兜转转的,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也拍到了第三部。
不同于《少年时代》中林克莱特的成长絮语,也有别于是枝裕和的情绪化家庭表达。
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系列一直是日本描写家庭的电影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在幽默真实的一大家子的相处日常中,山田勤勤恳恳的在担当着当代小津的角色。
予以传统日本家庭现代化的表达。
前两部的家族之苦我都是很喜欢的,有笑有泪有社会性问题的探讨,配以成熟但不刻意的场面调度,一切都与影片基调契合的刚刚好。
而这一部不同,虽然什么都没变,但是这次描写的全职家庭妇女的挣扎与妥协让我,一个坚实的女权主义者,对家庭主妇的身份有所释然。
当结束了对家族之苦3沉浸度非常高的观影后,我对着豆瓣介绍怔忪了片刻,却在无意间看到它的小标题:“蔷薇样的妻子”。
依稀记得这是与河濑直美的处女座相似的名字。
蔷薇、蔷薇,我的妻子似蔷薇。
就在蔷薇下面相隔几行字的地方,青春的夏川结衣用梨涡编织的笑容,被我带入了在地铁中初遇幸之助的那亦羞亦喜的史枝,忽然就很感动。
不得不承认,在本部之前史枝一直是我有所忽略的角色,奶奶初来乍到就抛出一纸离婚协议,大姐强势的处事原则,苍井优养眼的舒适感,都让史枝的角色显得有些暗淡,就像她本身家庭主妇的地位一样,在被强调前一直都是不受人瞩目的默默重要着。
大概没有人能想到在史枝些许无趣的家务的背后,弗朗明戈舞兀自明艳着。
有一天她感受到了那股力量,便踩上自行车出发了。
在路上本身就是件很浪漫的事情,就像在马路上跳着弗朗明戈舞一样,是一件很私人但很浪漫的事情。
我想她久未体会到那样颊发飞扬的感觉了。
史枝的离家出走的情绪内核就是那曲弗朗明戈舞,再激烈的争吵都只是表面的形式性刺激。
弗朗明戈舞这个原产于热情西班牙的舞种本身要表现的就是一种挣扎感,史枝跳起来虽更多了几分坚毅和解脱。
但仍然在表达着自己的挣扎。
我想每个尽职尽责的主妇都会在某一个时刻对生活有所惋惜,虽然每个人都只能选择一条路,但她们所见的风景总是单调了些。
她的出走与其说是对丈夫不理解的生气,不如说是对自我身份认知的挣扎,在家庭主妇有限的圈子里,若连自己的丈夫都不认同自己存在的价值,自己又谈何认同呢?
史枝回到老家后与之前朋友的团聚是我最感动的片段,那是对过往的自我的寻找,在这样的寻寻觅觅中史枝是在慢慢释然的,当她看着朋友的孩子留下泪水时,我想她找到了自己最在乎的东西,家庭、孩子、丈夫。
史枝是个非常传统常见的日本家庭主妇形象,温柔贤惠,或许不同的是比平常的妇女更美些。
就是这样一个传统家庭妇女形象的自我救赎之旅让我感受到了最接地气而创造性的女权主义的表达。
《跨越栅栏》的过分隐喻让这种自我救赎显得有些做作、《下妻物语》中洛丽塔女孩的自我寻找太过流于表面,而山田洋次镜头下找回自我的女性,平平淡淡的,饱含着日式风情,也就那样浅浅的感动震撼了你。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称之为有女权主义精神内涵的电影不太合适,因为史枝最后仍然是以自我妥协的姿态回到了家中,幸之助所做的只是开了两小时车,送了个围巾罢了。
但正如先前所述,史枝并不是对丈夫本身有多少不满,不然为何已经平静相处了这么多年?
史枝的出走更多的是对自我的一次反叛,对自己人生目标的一次重新寻找,当她发现自己最在乎的就是家庭时,这无疑是一次女权意义上的自我发现,《末路狂花》那样的肆意固然大快人心,但这样的自我找寻后的平淡回归,来的更让人触动。
My wife, be a rose. 蔷薇蔷薇,愿你永远明艳如弗朗明戈之舞。
那她们也太幸运了,至少在受委屈时除了男主人一家全体成员包括小姑子小叔子一家全都在替着自己说话,提醒男主人多关爱自己老婆,多理解她照顾一家人的辛苦,而不是在一边阴阳怪气的冷嘲热讽,挑拨离间,跟爷爷奶奶那告黑状。
对比下中国韩国的家庭剧和真实的家庭生活,百分之九九的姑嫂关系都是最令女主头疼的,丝毫不逊于婆媳争斗,而在本片中反应的,则是一片和谐景象,最终也能让大男子主义的男主人略有觉悟,注意是略有觉悟,但至少比毫无反思要好,而其中,小姑子小叔子无疑起到了很是积极的作用,哪怕他们的用心非常明显是在利用女主,但至少一席暖心话下来女主心里好受多了。
总之,这样好的大家庭太难找了
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这个系列呢?虽然表面上是在探讨家庭,探讨女性地位,但本质上还是很大男子主义视角,只是挠痒,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延续之前两集的温馨,日本女人真的很好呢。日本老男人对老婆的私房钱真的那么看重么?手机钱包私房钱,呵呵
屋里住久了容易变成笼中鸟,可房屋久无人住便会垮塌。曾经站台重逢,最关心你的身体状况;如今听到你做家务打盹,想到的却是自己的辛劳。小偷偷走的不过是婚姻里的那一点信任,外卖送来的却是家庭中的那一份羁绊。瞄一眼扔捧花的新娘,她可想过日后生活谁来打理谁来管账,谁负责拧干衣服,谁跟谁合葬。
又好又烂
结局还是和解,主妇的价值得到承认,但是那只鸟还在笼子里被把玩而没有飞走。
寡淡无味,老气横秋。
一直继续拍下去吧,我会一直追。
这种只谈需求不谈爱的和解,真是亚洲特色。
确实是电视剧的节奏
本集:出走的大嫂 感觉这系列要衰...
看得真是难受。永远以女性的回归和牺牲作为虚假的合家欢注脚,再也不想看这些旧故事。
不好看
好可惜好可惜,这一系列拍到第三部(或者算第四部?)显出一些疲态。对人物的挖掘明显不足,看看只给了出走的大嫂几分钟的戏份?没能真正走入女性人物的内心,勉强去表达她们的意识觉醒,显得讽刺。
强行煽情,日本社会的人情哪有这么热络……
在短暂的对“死亡”这一话题探讨过后,第三部又回到了“女性”这一主题,不过与第一部不同的是,这一部是借用中年夫妻的生活状态来赞歌家庭妇女对家庭的重要作用,而前作是用暮年离婚这一闹剧来肯定女性——哪怕是老婆婆对理想生活的选择权。令人赞叹的是,87岁的山田洋次仍能紧追时代的步伐,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在垂暮之年,以一生的经历与经验化为数部《家族之苦》,多年之后人们再回忆起山田导演,一定还会记得这个不甚完美、状况百出又相爱相亲的大家庭。
一如前作一般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的电影。反映了些许真实日本家庭内会出现的现实问题,但还是带着一抹温柔的装饰。
真的棒,甚至觉得是三部曲里最好的了。真正的有笑有泪。细节见长,人物状态情绪都太到位了。
8,milf
以平田家这样不断重复、轮回呼应开头、情节、人物梗、结尾设置来看的话,可以无限拍下去,起码我已经开始期待聪的孩子出世了。家庭故事放入电影叙事拉长为生活的绵延。这部起名字为《愿妻如蔷薇》,从开头不断暗示女性权利也算契合时代议题。三部连看下来,山田洋次深谙人的内心情感和复杂的家庭关系,习惯把日本传统文化渗入其中,比如落語化的人物表演和对白,第三部的镜头变化几乎把房间更明显地作为舞台,以及每部存在的昭和歌曲等。这部的女性话题在离家出走并重归画句号,但根本上还是传承贯穿始终的家庭观念,待看下一部。
长出了双下巴的聪聪说教起来都尤其没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