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民-农业。
我想到的是“三农”问题在中英之间的对比)在农村的自耕田里长大的我,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算是开了眼界,由衷地感到差距之大。
1,那些琳琅满目的农业机械,原来设计得如此细致周全啊。
天啊,我想象不到的农业机械化。
生平第一次知道原来可以这样种田呢。
6000亩的农作物:小麦加大麦(其实我分不清二者的区别),需要几个星期才能犁好地,播下种子。
而且兰博基尼不只是跑车,也有拖拉机呢!
是需要踩着几级梯子才能上到驾驶室的那种巨型拖拉机,一排又一排几十个按钮,谁记得住啊?
英国农民的技能好高超啊,要懂各种复杂的机械操作才行啊。
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小农经济,还有自古至今为那些知识分子们吟诵不断的所谓“田园情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时至今日,我认识的许多人仍然是在过着这样的生活哩。
估计在克拉克森眼中这根本就是个笑话。
2,农民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需要规划和管理。
克拉克森种下麦子之后,还在旁边的草场上养起了羊,在不远处的池塘里放了鱼苗,在山上溪边种起了珍贵的绿山葵,最后在废弃的田间种满了蔬菜。
然后,从早忙到晚,伺弄这些东西。
生长在鱼米之乡的我,小时候家里在种田种地之外,也有一湾池塘养鱼,家里房前屋旁会养猪,养鸡,养鸭,拥有自家专属的一块菜地……想想儿时的每个暑假,我的日子是这么过的:一大早去山上放牛,回家后喂鸡,喂猪,洗衣服,去菜地摘菜,准备午饭,下午去田里帮忙割稻子,插秧,会提前回家给菜地浇水,准备晚饭等等。
当然由于克拉克森经营的是大农场,他使用机械,省去了不少的手工作业。
不过那种日晒雨淋,风里来霜里去,也必不可少。
不过,他是农场主,手下雇了不少人,帮他出谋划策,教他如何干活等等。
他还要填各种表格,与政府打各种交道,申请批准才能进行下一步。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惊叹英国对农村规模化经营管理的规范化,而且一切都是透明的,科学化程度高,相对而言,我们家乡还有一丝原始化。
回想起家乡的那个小村庄,永远会有这样一副画面:某次回家探亲,在二楼的房间里可以看到对面的小山丘,村里一对父子在那时弓着背,握着锄头,一前一后,用力地刨着地,除草。
21世纪了,那种劳作的情景似乎亘古未变。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我们的农村里就多了各种各样的村长,队长,书记等等,反正这些人给我们带来的没有任何实际的帮助,有的似乎只是让事情更复杂,传达负担,收取赋税等(当然现在农村税收取消了,这是欢天喜地的大好事)。
3,农民永远是靠天吃饭。
这一点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一样。
看着克拉克森拉着蛇皮袋底下发了芽的小麦种子,那一幕太熟悉了。
我不知道英国农民是如何确定农时的,估计是政府派人来帮助他们。
我们那里是看日历,二十四节气的作用原来是为农民决定播种收割耕作而制定的。
小时候,我也经常见到大人们拉起一袋不小心因为阴雨天气提前发芽的种子,在一旁遗憾惋惜。
种子通常都是很贵的,要从专门的种子站去购买。
队长开完会回来后,便会挨家挨户地通知上种子站买种子啦。
早年家里种两季水稻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商量着今年浸哪一号谷种。
然后早稻是一定要掐准时间的,要不然的话,晚熟了就会影响二季稻。
所谓的“中稻”大概就是年中插下去的一季稻谷,通常早稻味道不怎么好,可能是因为时间仓促。
收割稻谷的时候,最忌讳的也是阴雨连绵,印象中有一年,由于水涝,成熟的谷子因为不能收割,大部分都在田里发芽了,好不容易挑着剩下的割,那点谷子打下来,后来做成的米饭都是发黄的。
所以,克拉克森的农场遇到这种问题,麦子减产,收入锐减,他那满脸的失望和心疼,任何一个在农村生活劳作过的人,都能体味那种切肤之痛,辛苦流下的汗水,在收获的季节,却遭老天爷横刀夺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了那种时候,想起来真有几分想流泪。
4,种田只够温饱,挣不了钱。
克拉克森不靠农场过活,他的身体力行大多数时候是真人秀节目的需要。
尽管他精打细算,用尽一切能够用到的资源,最终几千亩地一年只有144镑的净利润。
这还不够他一天花呢。
想一想,那些经年累月在农村靠种田生活,没有任何其他技能的职业农民们,怎么办呢?
比如Kholbe, 他自己的农场,每年经营得如何,能挣多少钱呢?
一个不看书,专门干农活的21岁小伙,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耕作了三年,当然他的主要收入可以是来自于雇主为他的劳动支付的工资。
农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衡,最终只能靠政府的财政补贴。
这竟然是个世界难题,哈哈,粮食的市场价格太低了,提高价格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困人口,吃不饱等等),唉,这笔账背后是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运作。
目前为止,大多数国家的农业都依赖其他产业的反哺了,难怪全职农民越来越少了,活多,事多,又累又脏,最后还挣不了钱,谁会花时间来干这个呢?
5,英国的农村有大农场,可以开展多样化经营。
可惜许多中国的丘陵地带的小农民们,放不了羊,在新农村环保政策下,家庭作坊式的养鸡场,养猪场等都被勒令停办了。
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流向城市,成为建筑工人,清洁工,外卖员,快递员等等。
我不知道英国还有多少人愿意留在农村。
貌似ellen, gerald他们干得津津有味。
非专业的一点感性体会,附在观影后记上。
其实这部纪录片很值得思考和研究。
看了不到10分钟,已经把我笑惨。
他准备买一台种小麦的拖拉机,去当地车行看了看,挑了台最高65马力的拖拉机试驾,emmmm……感觉不行,于是搞了一台异常勇猛的“拖拉机”——兰博基尼 R8。
路上开着是非常fancy啦,结果进农场遇到第一个坑:停不进仓库,因为太高了!
接着他的土地经纪人跑来告诉他,这车的拖挂勾是欧式的,本地的用不了…………哈哈哈哈哈哈太好笑了
看过的最有趣的纪录片!
原来英国农场务农是这样的,我和妈妈分享他们的生活的时候一直带着一点小小的惊呼。
杰雷米真是鬼才,我一看到他说“i have an idea”就开始笑了。
种田其实一点都不轻松,是非常非常非常辛苦的工作。
我在家呆了一年多,多次和爸妈一起去种地,总体感觉就是,真是琐碎复杂。
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专注于眼前的作物,是很容易感觉疲惫的。
我的手指甲总是是黑色的,在修剪的时候大拇指也总是会保留一定的长度,因为不知道下一次又要去干什么活。
但是我干的农活真的是最少的,爸爸妈妈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活动,她们的身体早就习惯,但是长时间的体力劳动仍然会在她们身上留下伤痕和顽固的疾病。
杰雷米真的是非常幸运的,他的每个idea都会付诸实践,虽然结果并不总是好的。
但是整个务农的过程就像人生,出其不意,重在过程。
过程虽然艰辛,但是最后盘点的时候感觉这一年也有不小的收获,卡勒布,丽萨,cheerful 查理,永远听不懂在说什么的修墙爷爷,还有艾伦和凯文,都是这篇广袤土地绝美风景的见证。
最后他辛辛苦苦一整年,得了政府补贴赚了144英镑的时候,虽然感觉很惨,但是我觉得这才符合逻辑。
他说,如果一个农民在你面前抱怨天气,请抱一抱他并给他买一杯酒,因为他们抱怨并不是天气让他们的活变得困难,而是因为这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2020年的干旱加上寒冷,让我家十五年的橘子树冻死的事情。
农业真的靠天吃饭,现代科技只能解决很小的一部分问题,当天气让你遭受损失的时候,你甚至连抱怨都不知道从何开始。
最后感谢这部纪录片在农业方面所作的科普贡献。
植物大战僵尸里面除了各种可爱的植物和不顾一切要来吃脑子的僵尸之外还有一个可爱的角色——疯狂的戴夫。
他脑袋上顶着一口锅,神经错乱似地乱七八糟地啥也说不清楚,但你却特别需要他,因为要从他那里买金银花,买肥料。
刚刚看完《克拉克森的农场》,里面的杰拉德就像植物大战僵尸里面的疯狂的戴夫,矮矮胖胖地,口齿不清。
但他每次说话都特别高兴,说一大长串呜里哇啦地。
杰瑞米也只能顺口答音地说是啊,没错,一会见。
但这个帮克拉克森修围墙的邻居在整部纪录片中是画龙点睛式的人物。
他一边叽里咕噜地说着,一遍把杰瑞米搭的围墙踹到,来证明他的围墙不可靠;他一边呜里哇啦地开着联合收割机,指挥着杰瑞米的货车前进还是后退,最后还是洒落了一些粮食……但最后,最后杰拉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克拉克森的农场》的最后一句话,是整部纪录片中杰拉德说的唯一一句大家都能听懂的话,这句话不仅幽默而且还辛辣。
杰瑞米正在表达这一年的劳作给他带来的收获和种种不舍之情,说今天晚上他还会爬进拖拉机里面。
这时杰拉德说:“我以为要去参加派对呢。
”杰瑞米劳作了一年,赶上了大涝和大旱,种了小麦油菜蔬菜,养了羊和蜜蜂。
但算下来一年到头只赚了144英镑。
我猜测这部纪录片的成功能为他带来的经济效益是144英镑的一千倍不止,看一个蹩脚的老汉种地是很有趣。
但那些农民呢?
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呢,他们会在秋收之后有心思怀念这一年的种种收获吗?
他们有杰瑞米的名人效应,为他们的商店带来顾客吗?
他们看到受益报表之后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机械化程度如此之高,规章制度如此之完善的英国农场如是,我们田间地垄上的农民们又当如何呢?
先上二张图
当Kaleb站在碎片大厦之端眺望窗外伦敦外景的时候,我突然非常明白Kaleb说的那些话的涵义了。
那雾茫茫灰溜溜的水泥森林也许是城里人眼中的摩登美景,所以愿意花高价跑去32楼高级日料餐厅一边吃一边看。
但是当你拥有大自然的美景之后,这样充满着噪音,拥挤,污染的大都市真的不值得让人留恋一分半秒。
是的,看看Kaleb他们拥有的那一切,水泥城市有什么好留恋的。
看完第一季,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农场生活,当然我不是自不量力地认为我可以驾驭农场的生活,我非常有自知之明地知晓我没有那个本事。
所以我家小农场租出去给有能力的人种地,农田租金很低廉,但是有时候秋收的时候看到那些大型机器收割,我也觉得挺有趣,饱了眼福。
所以剧里看Jeremy焦头烂额,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周而复始的和作物,动物,天气,政策等作斗争,我就知道天降大人于天选之人身上,如Kaleb,Charlie,Ellen这些人,让人敬佩。
就比如像Kaleb的世界简单的只有土地,他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他从不看书,他甚至没有读过圣经,他的生活范围最远只涉及20公里,他从未吃过咖喱也并不想尝试,他的儿子出生在市立医院他就认为他儿子不是本地人了,他就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农民,他除了种地,没有别的认知了。
可能有人瞧不起他觉得他是土老帽,一生只愿意窝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没有出去看世界的斗志。
但是他21岁却精通农业技术,拥有强大的农业机械知识,他在他的领域绝对是青年才干,是他父亲骄傲的传承者,他追求着他想要的生活,他有他自己的快乐,而且我打赌他的睡眠质量一定比大部分人都要好。
在另一部我非常非常喜欢的 《万物生灵》剧里,在那个时代,那种人与动物相处的关系让人感动。
整部剧里同样都是满屏的田园风光,平静祥和。
我一直认为,宇宙中因为能量的守恒定律,万物都是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
而正因为我们都是独立的能量体,当我们心烦气躁的时候,菜园耕作,花园栽种,和动物互动等直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事情都能让我们的身心放松平和下来,那种天然治愈的能力强大到哪怕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感受得到。
不得不说,现代农业技术的魅力也是很强大的,那些我叫不上名来的各种大型农业机器,看Jeremy操作起来,还真的很带感,希望克拉克森农场能够继续拍下去,后疫情时代,我们很需要这样的治愈系疗伤良药。
真的要被老爷子笑死,嫌弃老旧60-80马力的拖拉机不够拉风,自己买了辆重达10吨的全新兰博基尼拖拉机,大到开不进车棚,后续务农过程中也因为巨大的体积惹了不少麻烦…..开着叉车辛辛苦苦卸了一袋种子,刚刚松了一口气,就被告知车上的46袋全是他的….为了图开心省力不按照标准的三点掉头法耕地、播种,结果导致后来的浇水、施肥、收割的一系列连锁障碍,尤其是收获时一片麦地里“秃头”的一大块,笑死个人……后来知道自己的速度跟不上播种节奏,雇佣了一个21岁的本地小伙勒卡布来帮忙,要按番位排序,勒卡布绝对是这部片子当仁不让的男二号,老爷子实在太需要他了!
他虽然一直嘴上嫌弃着笨手笨脚的天兵老头,但也实打实帮了无数的忙、干了无数的活、也贡献了无数数落异想天开的老爷子的名场面~~老爷子突发奇想,想靠养羊一举两得,既有羊肉、羊毛可卖,又可免去除草的工作。
期间,修电围栏弄伤自己、垒石墙却根本拦不住羊、无人机牧羊也不被买账,包括后来的配种、生产、脱羊毛等等,总之就是完全的失控,最后只得雇专业牧羊人来解决各种问题……寻找水源、搞设备,好不容易山泉水罐装售卖了,发现水体检测里细菌含量超标,又得赶紧下架…..辛辛苦苦通过一系列审批才获得许可搞出来的农用商店又因为屋顶材质不合格,仅营业一天就被勒令关停……想要搞个生态水塘,结果把地挖得一塌糊题,巨型兰博基尼还陷在泥浆里好艰难才获救…养蜜蜂取蜂蜜时,把一只蜜蜂带进了自己的防护服里,被蜜蜂疯狂蛰了屁股……一年间还经历了水患、疫情和干旱等天灾,简言之想要什么没什么,刚觉得自己想出一个精妙的点子就被各种突发事件火速打脸….最终的最终,核算结果,一年到头勤勤恳恳、花样百出的工作后,只赚到了144英镑的收入…..简直惨不忍睹。
连老爷子自己都感慨“我是因为有亚马逊这档节目的收入补贴,那些真正的农民可怎么办啊?
”节目最后,农场“核心”人物聚在一起喝着小酒庆祝丰收,同时老爷子也在思考是否还要亲自将农场经营下去。
当然,结局我们现在已经预知,第二季今年7月刚刚拍完,估计上线就得明年了,虽然还得等但总归还有的看。
我想老爷子明年应该不会收入这么少了,很多基础设备都已铺陈好、大价钱的农具也都购置完了,就等着看老爷子能想出什么新点子(搞出什么新乐子)了~~
E02大农场舒坦啊。
1.老汉低声说一个公羊的睾丸比另一个大,因为他不想让另一只公羊听到。
哈哈哈2.老汉的跟班小老弟太幽默了。
“这系列结束后,人们会说,农场主看着农场工人。
会是这个结果” 还很有感受力,很浪漫。
“看那边,我喜欢在这务农的原因是,我在夏日坐在拖拉机里,晚上九点。
灯光开始亮起,我看到每个农民,在各处劳作,我知道我无法和他们说话,但我感觉很好,我知道他们是谁,在远处做着什么,他的拖拉机马力是多少,后面拖着什么”S01E03女友也很可靠克勒布开拖拉机🚜拖车🚗每人十英镑hahaS01E04数字伐木机太牛了吧上帝用手指捅了的水坝哈哈S01E5杰拉德一脚踢掉门边的石堆哈哈那个松土机确实酷三个人种菜好好笑克勒布说不对付绵羊的时候笑死克拉克森接生羊羔的时候确实像农场主了,另外绵羊姐姐也很有气质“没有疫情 我们一起可能是和一帮朋友去酒吧然后凌晨两点回来。
但现在羊是我们的朋友了 这个你看像谁谁谁哈哈 Life is shift but i like it”S1E08三人组收割的时候真燃然后在收割后的农田上飙车那段更是眼前一亮,太爽了
百万富翁化身暴躁老农,在线显示各种农用器械……和兰博基尼,克拉克森真的太好笑了,农场点子王总能弄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很喜欢他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小布也就客气了半集吧,全能选手在线怼王还得是他,没他这个农场可开不下去!
开心查理的专业度让人惊讶,一开始以为是纯理论型也就是个顾问作用,然后才发现查理有多重要,那些不得不遵守的条约,虽然让暴躁老农很无奈,但他也明白正是这些刻板的条约保护了农民,在查理的帮助下克拉克森才能磕磕绊绊把农场开起来呀!
克拉克森的女朋友太美了,我相信她什么年龄都会很优雅美丽,她真是个情绪稳定、温柔有力量的女性,一直开开心心支持着他。
整个一季堪称各种大型农用器械科普展示,这个成本投入可以说是不计成本,虽然经历了新手期的各种坎坷、经历了疫情,但一季结束最后还是收获了整整144英镑。
这样大规模机械化的农场主,依然避免不了靠天吃饭,难怪农业需要有补贴,确实不好做啊。
btw,农场辽阔的环境太美了,隔着屏幕就让我心情舒畅。
最大的启发是,让我这个在钢筋水泥盒子里做着毫无意义工作的打工人,看到了有这么多其他的可能,有职业农场经纪人、农场主、机械承包人、牧羊人、养蜂人、牛牛授精人、农产品商店经营……大家认真生活,坦坦荡荡、体面快乐的工作在自然环境中。
72岁的农民Gerald口音浓重,说了些啥Jeremy一句也听不懂,字幕也没给配。
看剧的时候我有在想,这是不是只是做效果?
后来看了些英国人的评论,原来是普遍听不懂。
再想想,我身为江苏人,很多江苏地方方言我也是一个字听不懂,就能理解了。
但还是很好奇Gerald到底说了些啥?
在油管上刷到一个视频(标题THIS is what Gerald from Clarkson's Farm said.)给Gerald说的一小段话配上了字幕,底下热评很搞笑“And as by a miracle when it is written out I suddenly can understand Gerald!" 奇迹啊,配上字幕我突然就能听懂了!
是第8集33分钟左右开始,他们在联合收割的片段。
拍蛮好,真实现实搞笑,扎心,温情农民很不容易的Kelab 朴实辛勤 Charlie 务实精明Jeremy 开天辟地这家少了谁都得散辛勤一年,起早贪黑种地,养羊,养鱼,养鸡,开店搭上政府农补才挣上每天40便士,144镑的年收入生活不易也依然热爱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
I love Cheerful Charlie lol【幸好有钱有Kaleb,普通农民的生活可难多了【马上去玩模拟农场…
Kalab去伦敦卖山葵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生活在现代大都市的恐怖。it’s hard to live in the city, but country life is no easier either.
种地不易。开心查理看起来忧心忡忡,永远带来“好消息”。杰里米一直在“我有一个好主意”和“我真是个SB”之间转换。
乡村英腔让我撑了下来
为了找出农场里水源不出水的问题,打开了1922年绘制的庄园地图,救命,不愧是你英国人
还行,英式幽默,后续吸引力不强
“I came up with a plan.” “I need a machine.”真的好好笑。以及,现代农业已经那么酷了,农民还是要靠天吃饭。
唧唧歪歪的老男人盲目自信一顿瞎搞为什么这么多人爱看?不要太爱男了咱就是说
虽然是纪录片 但主人公的作为终于让我厌恶地在第四集就结束 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敬畏之心 就像个巨婴开着巨大的拖拉机去破坏一处又一处的自然 人类的科技日益渐长 而大家也就靠着这幅嘴脸 长在科技上的嘴脸 生活在这样一个“商业社会” 想一出是一出 冬春夏秋的日本电影也是 李z7也是 一眼就可以看破的虚假 营造最虚伪的样貌(吐
所有人都好可爱。克拉克森是暴躁毒舌的老顽童,每次都说自己有一个好主意,结果大部分都是坏主意。Kaleb是淳朴的务农男孩,知道这片农场上的一切,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害怕伦敦的热闹,担心未来秃头于是现在尝试各种发型。开心查理总是带来坏消息,但在专业工作上他还是非常严谨可靠的。克拉克森先生的女朋友温柔漂亮,农场商店她经营得井井有条,一直陪着克拉克森先生任性。还有来自澳洲的牧羊人女士,还有农场的保安大队长说的话任何人都听不懂,等等。现代化农业也一样赚不到钱,可是从事自己热爱的劳动,接近大地,远离城市,也是一种幸福。
厕中厕。打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喜欢这个的是恋猪还是恋蠢还是自恋啊
老白男
看到第二集,弃。笑点是老头子的笨拙且自娱自乐?拿着无知和自以为是来挥霍资源?紧绷的底层人get不到这种富豪的生活乐趣。这片子拍在日不落帝国真合适。
就…挺长见识的哈哈哈【农场梦碎【三集弃
谁能想到,最后几分钟全都是正能量,而且没有说教的意味。只能说,哪个国家的农民都不容易。
机械化可真壮观差生文具多 hhh
我的笑点变高了,不太能get 到
富豪去种地,天然的阶级反差与喜剧点,更是个真人秀而非纪录片。非常互联网世代的精准击打。
猩农场。农场工作太不容易了我靠!以后都不要随随便便说自己归隐田园了,瞧谁不起呢!农活儿干得了吗!
节奏不喜欢,看了一两集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