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屌,比我预期的好看5倍以上,中岛又进化了。
剧情、人设、叙事节奏、画面和深度都无可挑剔,多线叙事做得清楚无比,区区两小时展现出的信息量堪比7卷漫画的容量,还拥有在电影这种形式中极难表现好的漫画式人物设定,想做个「来了宇宙」都做得出来的程度……这次的中岛也没有放弃少年A叙事(即,一位和《告白》中的少年A有相似心路历程的角色,比如《下妻物语》中的momoko、《松子》的龙洋一等。
他们的特征是:用错误甚至是伤害人的方式获取关注,伤害真心爱自己的人;或是单纯地屏蔽他人,不与任何人发生联系),只不过这次的少年A(个人以为是驱鬼姐姐琴子和野崎)感觉上要更加不「少年」,尤其是野崎,完全是一个「度过了害人害己的阶段,但还没能进入下一阶段」的中年油腻少年A.后期,他完成了对chisa的理解,跨越了讨厌小孩的阶段以后,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没错,我认为这次的故事,是关于少年A们的父母。
)懒得详细把理解表达出来,直接写关键字吧。
chisa的原生母亲→来自上一代(原生家庭)的诅咒,以及女性地位问题;父亲→虽然有心营造出良好的家庭,但自己还只是个孩子,根本无法承担父亲的责任。
在这样的家庭中诞生长大的chisa,正如真琴所说,「一直都是一个人,一直在伤害自己。
」为了引起关注而试图捉弄大人,甚至造成了他人死亡,恰如《告白》中的少年A.如果没有爱的话,长大后的chisa何尝不会是一个新的少年A呢?
以及中岛到底是多喜欢太妹啊……又出现了一个比较可爱的太妹,笑。
如果你很脆弱,会被欲念诞生的邪祟反噬。
学会给心头驱魔,才不会身死道消(最近的高密小康河事件)。
他对老婆和女儿的爱少得可怜,更像是爱从她们身上反射回来的自己的影子,所以他乐于对外塑造完美爸爸的人设,实际上不会去帮老婆刷碗、陪女儿玩耍、从不称赞老婆的厨艺。
这种追求表演型人格,在同事面前温馨感人的好丈夫形象,背地里和傻瓜女同事乱搞。
很多人会陷入这种虚假的弧光中,是一种自恋的投射。
他们欺骗外人的目的是为了欺骗自己,因而在自洽中获得满足,为了这份虚荣卖力表演而浪费的精力与时间,不如刷个碗对家庭的意义更大。
有的人在自我成长中,会出现这种追求自我定位的阶段,过了以后会蜕变成有担当的成年人。
可悲的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成长。
电影里有很多寻找本我真我的意象,比如鬼怪是男主逃避的恶念孕育的;包括毁坏投射自己的镜子;男主的对老婆的忽视是在伤害孩子;所以需要他自己去面对。
魔鬼的诱惑是人心深处的欲念呼唤的。
结尾原生家庭创伤进入到了新家庭中,负循环代迭。
男主的自恋;女主的原生家庭阴影;父母带给孩子的创伤;男主朋友的嫉妒。
女主是最可怜的,被幼稚的渣男拖进婚姻,生了孩子,被迫承担了所有人的不负责。
这也是现代婚姻的最大困境。
谁损失谁责任,在这之上思变,才能防止人心深处恶鬼的迫害。
这恶鬼既来自于他人,也来自于自己。
在资源匮乏,人与人博弈的环境,防范需要一辈子。
作者:香功堂主 v.699 達人影評 2019-03-26 沒讀過原著小說,單就電影來看,會讓我想起韓片《哭聲》,兩者都有民俗驅魔儀式、有遇鬼的小女孩、有複雜難解的人性習題。
《來了》講鬼,更講人心裡的鬼,畢竟,鬼怪其實是接受人的召喚而來,並因人的膽怯與不安與不足而壯大。
「人類啊,總把不利於己的事情,怪罪給妖怪。
」 無論在校園或職場都深受歡迎的秀樹,與女友香奈步入禮堂,生下一名女兒:知紗;香奈辭去工作在家照顧女兒、秀樹將育兒經驗甘苦談PO在網路上,受到許多讀者歡迎,友人們稱他為完美奶爸;秀樹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著,直到家中發生多起神祕事件,疑似遭遇鬼怪騷擾;秀樹經朋友介紹找上靈媒師真琴,盼能藉由宗教力量,驅逐邪惡,讓生活再次恢復平靜… 中島哲也導演的《來了》,改編自澤村伊智小說《邪臨》,沒讀過原著小說,單就電影來看,會讓我想起韓片《哭聲》,兩者都有民俗驅魔儀式、有遇鬼的小女孩、有複雜難解的人性習題、也有「愛說謊」的鬼(兩片都有主角一時分不清哪個是人哪個是鬼的橋段);電影沒有預期的恐怖,氛圍拿捏的不錯,片尾的驅魔大戲,排場夠大,血漿夠多,看得頗過癮。
(底下有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來了》可以分成三個章節,每個章節寫一個或多個角色的問題,最後編織起一張暴力血腥與哀傷的人性大網;秀樹是「完美」的好丈夫好職員好爸爸,永遠帶著一張溫暖笑容的他,擅長察言觀色,懂得在什麼人面前講什麼話,懂得小心經營自我形象;朋友與他相處看似融洽,但我們也能從一些言談中,聽見友人們的抱怨,關於秀樹的偽裝他的不真誠他在愛情裡的背叛等,秀樹面對妻女與友人,儘管有著關懷與愛,但更多的是將他們當成「完美秀樹」的裝飾品。
「在秀樹死前,我早已放棄這個男人。
」 香奈人前是溫柔的妻子與母親,香奈幼時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覺得女兒拖累了自己的人生,對她多所怨言,香奈從小在母親的怨恨中長大,久而久之,對自己缺了自信,害怕變成跟母親一樣的人;香奈與秀樹的相處,表面順從,私下受埋怨獨自承擔照顧孩子整理家庭的責任與壓力;香奈把對丈夫與生活的怨懟轉嫁到孩子身上,知紗無辜成了遭受責備與教訓與冷落的替代品,一如當年母親對待她的方式。
秀樹的高中死黨津田,專研民俗學,對於祭典文化極為熟悉,他嫉妒秀樹與香奈的「完美」婚姻與「完美」人生,在聽到香奈抱怨秀樹的自私與冷漠時,津田趁虛而入,召喚鬼怪,除掉任何可能阻擋他與香奈感情發展的「障礙」;靈媒師真琴無法生育,她在幫忙秀樹一家驅邪,與知紗培養起深厚感情,並憎惡秀樹與香奈對女兒造成的傷害;真琴的朋友野崎,看見知紗遭父母冷落對待,喚起早年女友因他而墮胎的往事,野崎對女友與死去孩子的罪惡感,開始在心中渲染擴大;而真琴的姐姐琴子,是能力強大且深受日本政府敬重的驅魔師,她對野崎說:「我們是同樣的人,因為害怕失去,所以不願去製造心愛的事物。
」,只要對人保持距離對生死看淡,就不會感受到痛了吧;至於知紗,跟鬼怪做了朋友,並造成重大傷亡;琴子想要把知紗鎮在靈界卻被野崎阻止,他說知紗只是孩子,她的所作所為只是出於寂寞與孤單。
是什麼造成人的偏執?
秀樹帶香奈回家,他會私下給香奈下指導棋,以免母親日後嫌媳婦不夠賢慧、香奈努力求表現,結果秀樹母親仍跟兒子抱怨香奈太陰沉(並暗示香奈的陰沉是「家教」關係,秀樹母親對出身低階層的香奈老早存有歧視)、香奈自小承受母親的怨恨,有樣學樣,也用了相似的方式對待知紗,知紗模仿母親的行為,把同樣的怒氣報復在幼稚園的同學身上(丟鞋)... 「告訴我為什麼會這樣?
」 「我不知道,我只負責驅魔。
」 《來了》片中,秀樹問真琴為何鬼怪會找上他?
真琴說她不知道原因,只負責治療;治病而不問病源,不正是片中每個角色的生活方式;生活出現問題,只想用特效藥對付疾病,卻不花心思去理解病症的根源,特效藥或許能帶來短暫療效,並無法真正根除問題;一如秀樹躲在部落格與完美家庭的假象背後,他的人生就更美好嗎、香奈擁有先生與孩子,人生就會過得跟母親不同嗎、害怕失去的野崎和琴子,將所有人拒於千里外,他們的心就不會受傷嗎、津田除掉秀樹和知紗,他的愛情就會更穩固嗎、真琴霸佔知紗,就能彌補自身的欠缺嗎?
《來了》講鬼,更講人心裡的鬼,畢竟,鬼怪其實是接受人的召喚而來,並因人的膽怯與不安與不足而壯大;「如果祂呼喚你,絕對逃不了。
」秀樹同學(女兒名字的由來)曾這麼對他說;祂,到底是什麼?
《來了》說鬼怪會找上脆弱的人並加以控制,要想打敗鬼怪,得先學會面對自己,理解問題的根源;《來了》用鬼怪劇看當代日本社會的亂象,社交網路創造出各種虛假自我(心靈匱乏)、家庭暴力問題(隱性與顯性)、無所不在的階級歧視、以及人類為滿足內心的貪婪與私慾而做出的種種惡事等,祂,是鬼是妖是社會亂源,更是我們自身。
「像妖怪一樣下流的人類很多...」
-中岛哲也,被低估的诚意之作 2018年底日本上映的恐怖片《来了》终于流传到国内,有幸观赏后觉得很是惊艳。
回头看了看网络上的留言与评论,口碑成两极化趋势。
豆瓣截至目前看到的评分也只有不算太高的及格分数6.8。
相比多年前同样是大导演中岛哲也拍摄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8.9以及后来大热的《告白》8.7来说着实差距太大了。
通过反复观看影片对比网络上反馈的意见。
我个人觉得出现这样局面的主要原因除了说伪装成恐怖片的伦理剧的题材让抱着寻找刺激,猎奇心里的恐怖片爱好者有些失望以外。
大家对这部影片的细节理解有很大偏差,甚至完全没看懂。
导致关注的点开始分散。
大家各执一词却没有窥见这部剧的内核。
原作小说《邪临》目前大陆只能买到日文原版,台湾角川书店繁体版看过的人也很少。
这次我主要就电影的内容进行讲解。
看了两三遍原片,然后再每个部分故事尽量精确到每个镜头反复回放,进行推敲后发现这部剧隐藏的信息实在太多了,而且很多细节其实是有关联的。
完全做为一个悬疑故事片也毫不为过。
目前已经有很多视频自媒体对这个电影进行了视频解说,也有一些文字公众号等写了对于这个电影的理解,但还是没有解决我的很多疑问。
没办法只有自己开始进行分析不算影评,就当观影笔记把两小时的电影再丰富延伸。
以下内容全部剧透建议还是看过原片的观众再来阅读,而且内容将近两万字,跟现在主流的速读,几分钟观影系列完全不是一个体量的。
希望和我一样看完电影,以及各种影评后依旧报有很多疑问并发自内心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能耐心看完和我一起探讨电影的剧情。
整体故事分为三段式叙事且每个部分,讲述的视角都不同,主角也不一样。
故事情节上层层递进,每个部分都相互连接,剧情两次反转。
大体上你能把他分为:1事件疑惑篇 2解谜篇 3解决篇 。
第一部分 完美先生 秀树(疑惑篇)
第一部分以故事开头出的小男孩,也就是后来作为遭受神隐事件家庭的丈夫角色出现的田园秀树的视角来展开。
手法上采用了回忆,闪回,和梦境等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变化。
做为故事因果的起点,童年的秀树在和好姬友知纱在老家的山里玩耍。
这时候她跟秀树说自己被叫到名字了,因为自己是坏孩子。
在梦里被一股怪力拉到山上,然后展示了她身上的伤痕。
而且告诫小秀树被叫到名字就再也没办法逃掉了。
这时候小秀树很害怕,挣脱开了姬友的手。
姬友诡异的笑道:你害怕了么?!
你也会被叫到的。
因为你是个骗子。
这里作为全篇的序章隐藏了很多关键信息与伏笔,在后面也有明里,暗里的说明。
但也是观众分歧的开始。
首先这段情节是作为第一部分故事结尾处,秀树被魄魕魔假扮的巫女姐姐琴子骗到家里时候的闪回情节。
很多人认为就是倒叙主角童年的往事。
我则更认为是秀树的回忆还夹杂着梦境,幻像的元素,也就是说你不一定要认为这里所有的情节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讲的话都是真相。
这样理解后面多次出现的相同场景就不会产生那么多误会了。
这里一开始大家会认为秀树儿时的玩伴就像大人说的因为是坏孩子所以被鬼伤害,甚至被带走神隐了。
画面里书包也出现了后续说是魄魕魔降临的媒介毛毛虫。
但是后面秀树在求助老同学,民俗教授津田时,他说道这种传说就是很多战乱穷困下无情的父母伤害了自己孩子,杀子抛尸后的一种粉饰说辞。
那么伤口就是她父亲造成的而不是魄魕魔。
(在老家的情节也提到过,知纱父亲是一个混蛋,怀疑过他杀了女儿)所以秀树和玩伴的故事也不是全部是真实的,就像之后秀树回到家看到洒落一地的平安符,和相拥哭泣的妻女然后接到魄魕魔来电也是他的心魔,不全是真的。
真正魄魕魔开始对他产生杀意应该是他请了巫女妹妹真琴后才爆发的这一点电话里巫女姐姐琴子也说明了。
结合后面津田这个角色的表现,他这话可以看作是代表魄魕魔一方说的,让孩子神隐的真正原因是现实生活中的无情成年人,而不是人们塑造,甩锅的恶灵。
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掉的情节就是,秀树婚前有劈腿过女同事。
这里的表现的比较暧昧,可能是比较贴切故事情节的氛围吧,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第一部故事里不止一次提示了这一点。
比如一开始婚礼上,几个同事们吐槽新郎秀树为什么会选择比较土的香奈。
还八卦女方嫁给男方是因为钱的原因。
这里说明同事估计之前也多少知道他和女同事的暧昧八卦认为秀树的结婚对象应该是和他们一样的职场时尚OL,而不是朴素的超市收银。
后面香奈怀孕,乔迁之喜上,这个女同事又特别去试探香奈,问她怀孕会不会感觉害怕。
(这种桥段国产三角恋撕逼剧感觉都好多啊)
后面听到秀树大谈育儿经,又是育儿学校还交了奶爸同好近藤的事。
又冷嘲热讽的说感到意外。
其它女同事都是感动,男同事也只是觉得做得太早了,为什么只有她是质疑呢?
因为她更深入的了解这个男人,秀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男同事高黎好奇的问秀树房子的价格分期等问题,这时候大家也挺好奇的,女同事却故意告诉大家她知道这么私密的事。
气氛突然尴尬,男主居然拿本来提这个问题的高黎做挡箭牌说之前有咨询过他们两这事,男同事也卖力的给秀树打圆场。
(这真特么太假了好么,估计其它人也多少知道一点吧,只是碍于气氛不便说穿而已)这时候阴风大作,吹倒了杯子,镜头特别给了大家送的纸扎符和门口掉在地上的几个平安符上,注意这里面有后面提到的恶友津田送的引魔符,估计这时候魄魕魔开始对包庇男主的高黎产生了杀意以此警告男主。
后面她和秀树老同学津田教授在阳台聊得火热男主明显面露嫉妒的神情几欲上前,正好被不舒服的妻子拉住才戛然而止。
后面男同事高黎受伤的情节,男主在被高黎告知有人找他谈知纱的事下楼途中遇到了小三女同事还特别告诉秀树他和津田约会了。
这个时候他面露尴尬的神情走了。
后面牛头人酋长津田也说过,他把男主当玩物最喜欢抢走他的东西,男主明明知道还贴过来求助他。
说的就是这段情节,正常人不可能知道老婆都被他上了还当他是兄弟的。
从这分析,秀树在婚前是有劈腿过女同事的。
最后他在婚姻上选择了更加合适自己的女主香奈。
在这过程中虽然女同事有所不甘最后在津田教授的攻势下选择了放弃。
津田算是也办了一件好事,估计不是这样这个女同事之后也会死的。
看明白了这一层暗线,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男同事高黎会死,他比别人更清楚男主劈腿的事,还调侃知纱是男主的新女友么?
而且他不但假装不知道还包庇纵容,一口一个前辈,极尽舔狗之势讨好公司的新星红人,这种人现实职场也很常见。
最后他在秀树探病来访的时候讽刺他不但有妻有女还跟女同事暧昧不清。
他估计也知道自己作为帮凶破坏知纱完整的家庭所以遭到报应,质问秀树到底谁更过分,为什么只有自己这样。
这里男同事的死法和津田一样都是身上有外伤痕迹,易渴,然后慢性痛苦的死亡。
还有一点大家后面会发现知纱这个名字和秀树童年的玩伴名字是一样的,这么不详为什么要取呢?
因为他虽然一直记得童年这个恐怖的回忆但是总忘记了玩伴的名字,潜意识里其实他并没有忘记,所以孩子出生前就想到了这个名字。
高黎叫他下楼谈知纱的事情时他才会疑惑,因为自己之前都不愿意告诉别人取名字的事。
女儿出生的两年后因为一次平安符破裂事件,害怕魄魕魔的秀树求助了老同学津田教授,经他介绍认识了万事通中介野崎。
找到了整部剧的真女主巫女妹妹比嘉真琴。
对方只说了一句让男主善待自己的妻儿。
反而惹怒了他脆弱的神经。
这里就是很多评论都提到的镜面理论的体现。
不光是魄魕魔害怕镜子,成年人的我们也害怕从镜面看到不为人知的自己另外一面。
前面探病的镜头男主说客套话时的脸特别采用了从镜面的角度拍摄来体现他虚伪的一面,后面也多次提到镜子。
而真琴的这番话,虽然秀树不愿意接受,但就是事情的根本原因。
一般恐怖片都有一个猪队友的设定,他们推动了整个故事的进行。
秀树在第一部分故事里完美的承担了这个责任。
后面在巫女姐姐琴子介绍的神婆告诫下依然忍不住回复了电话里的魄魕魔。
给恶灵找到了从深山来秀树家的媒介,也有一种说法被叫到名字直接回复了就会被魄魕魔找到带走。
(之前阳台的毛毛虫媒介,已经在琴子的告诫下处理掉了。
)害得中餐厅里的女客人受伤,神婆断臂。
之后在慌乱的赶回家的途中,他又优柔寡断的听信了魄魕魔假扮的琴子的话,还成功的把自己作死了。
(这里面明显之前就表明魄魕魔有模仿人声音的能力,琴子姐姐之前就说了自己没时间有几个大案子在身无法亲自来,才把他介绍给了神婆,又怎么会让男主冒险回家来呢,难道远程驱魔?
) 这里第一部分故事完结,整个电影已经播了一个小时刚好全篇过半。
这里很多人对秀树的评论是渣男,虚伪,猪队友等全负面的评价。
但是导演,作者显然不是想塑造一个符号性的反面角色,这样全篇故事似乎没有了秀树这个坑货就没有事了一样。
其实他代表了实实在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丈夫,父亲角色。
他们工作上并不是没有努力付出,但是又传统大男子主义的认为自己赚钱养家了就很不错了,到处宣扬自己好丈夫,好父亲的形象。
我并不认为他对妻儿是完全没有爱的。
在他明显想到家里没人,只有他跟即将到来的魄魕魔是很危险的情况下。
犹豫再三最后被假琴子一句为了家人。
才决定克服恐惧相信假琴子回去驱邪。
这点还是值得肯定。
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刻我还是相信人不可能为了面子而选择冒险,毕竟电话开始就说恶灵的目标是秀树,前面的剧情交代秀树明显很害怕魄魕魔的。
所以第三部分故事中会有男主秀树被断臂神婆告知死亡后懊悔中被超度的情节存在。
而且第二部分故事到第三部故事。
野崎跟香奈对话中,野崎跟巫女姐姐琴子对话中,以及野崎和津田的对话中也反复讨论了秀树这个角色是否爱家人。
不同的是前者是野崎认为秀树其实是爱的只是总是在做白工。
香奈怀疑。
后者是琴子认同,野崎开始产生怀疑,最后在津田嘲讽他跟自己一样看不起秀树,野崎却表示疑惑并没有直接承认的意思。
第二部分故事男主被囚禁在家里的灵魂也时刻关注着女儿,有特写香奈在放飞自我跟津田乱搞的时候。
家里魄魕魔又短暂的降临了,事后帮忙看孩子的真琴找不到躲猫猫的知纱,还是在秀树灵魂的提示下找到了躺在床上的小女孩。
香奈表示想把孩子给真琴的时候,被附身的知纱是以他父亲秀树的口吻在质问香奈的。
不心疼知纱么?
不是说好一起把她养大的么?!
这里梳理一下,男主小时候因为女玩伴知纱的死对魄魕魔的事产生了心里阴影,我认为这事是从来没有忘记过的。
知纱的告诫中提到坏孩子以及骗子两个点。
可惜的是他理解错误一直努力的方向是做成年人眼中的好孩子。
回家奔丧片段家里的老人有提到他是同村几个人中唯一个在东京站稳脚跟的人,可想这里付出的努力。
同事在婚礼上也嫉妒的讽刺说他只会出现在人多的地方。
而不是开篇画面里每天真浪漫的和女玩伴腻在一起,婚礼上还特别描写了他恭送领导的镜头。
他极尽努力维持完美的形象但是换到家庭生活里就慢慢演变成了一场灾难。
毕竟家庭生活简简单单也许才是真。
这里魄魕魔有很多人说一开始是在保护男主的家庭,更准确的说是在保护知纱成长的环境。
很明显其实恶灵从开始怀孕到女儿出生后两岁将近三年的时间也就伤害了男同事警告了男主,并没有对男主的家庭成员有任何动作。
后面是看到男主迟迟没意识到自己撒谎的根本错误,反而只是想简单粗暴的请灵媒退治自己,才失望愤怒中动了杀意。
男主秀树应该算是职场上的成功人士,算是好同事。
并不是好丈夫,但是还算爱女儿的父亲。
如果像在KTV爸爸同好会里的其它人一样承认自己对生孩子的老婆失去兴趣,对女儿的照顾手足无措也许结局会有改观,毕竟很多时候承认错误是改变的开始。
在这部分故事里,导演主要是探讨原生家庭中,丧偶式育儿与诈尸式育儿的问题。
在这里面往往都是指责父亲这个角色在一开始0到2岁的幼儿期不管不问,到后面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又武断的以自己的理念干涉另一半教育孩子。
仿佛诈尸一样跳出来指手画脚。
虽然这样的问题不是不可以补救,但是却很普遍容易被忽视。
联想到国内的李阳家暴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传统式父亲这个角色的认知下,在外努力工作养家就够了。
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的小事是交给母亲的。
特别是在日本这种全职太太盛行的社会更是如此。
遗憾的是事件发生后很久在访谈中的李阳也总是以自己是名人才会被拿来教训为借口不承认错误。
他依然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教育市场上。
而感觉男女更平等的中国面临的还不单单是这两个问题,还有断层式教育和放养式教育的更恶劣问题。
我的同学中很多都表示自己是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
到一定年龄开始读书。
父母完全是只给钱就完事的放养式教育。
映像最深的是大学同寝室的一个兄弟,父母一直在外省务工做生意。
他在寄宿制的中学生活经常有同学打架,一次他看见因为闯祸他兄弟被来学校的父母教训了一顿的画面。
然后他突发奇想的也开始打架,以此引来许久未见的父母。
终于受不了学校责问的母亲亲自来了学校。
看到从老师办公室出来的妈妈,他才开始有点害怕了。
但意外的是她母亲只是不耐烦的说:就为了这个破事你让我从外地赶回来。
已经搞定学校和同学家长了,没有其它事我先走了。。。
自此之后他没有再用同样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关注,而是跟他们的关系感觉更加冷漠疏远了。
成年后我参加很多同辈父母的葬礼总会有那么一些儿女并不是很伤心,倒是爷爷奶奶的过世给他们很大的打击。
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这个案例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第二部分 抛弃孩子的母亲 香奈(解谜篇)
时间来到一年后,故事的第二部分的视角转向了之前显得势微的新生妈妈角色 香奈。
一开始镜头就给了从全职太太回归超市收银的她和自己母亲的通话中,从这里明显看出她已经完全和自己母亲陌生了并且拒绝了她的关心,包括后面也提到和婆婆家断绝关系。
(这里我觉得媳妇即使再让婆家讨厌,也应该不会因为她在葬礼上没有哭而选择放弃自己的大孙女,毕竟这是他们家唯一的血脉了,所以还是香奈自己主动拒绝了他们的帮助。
)这段剧情对比之前婚后香奈刚怀孕,秀树在公司跟自己母亲的电话通话,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也体现了婚前见家长情节长辈们对其家庭背景顾虑的原因。
没错她的成长环境就是之前提到的被放养的形式,父母离异,母亲再婚生了一个儿子,婚礼父亲都没有到场让超市领导代替致辞。
反过来中学的她还要承担做家务,甚至帮出去鬼混翘班的母亲来超市顶班。
她们母子之间是没有任何信赖感。
成为单亲妈妈的她也对其他亲戚朋友的关心表示怀疑与拒绝,单方面只相信津田叫兽。
这种处理方式也为她后来完全放飞自我埋下了祸根。
这个阶段开始相对第一部分故事的层层迷雾与恐怖的不同,开始了层层抽丝剥茧的解谜。
一条津田介绍新工作的短信,时间闪回到一年多前。
还在秀树去世前,香奈就架不住津田的温柔攻势,选择了婚内出轨。
丈夫在她眼里形同死亡,所以葬礼上也不会哭。
我估计这也是她不愿意接受男方家里甚至朋友帮助的原因,因为良心过不去,而且怕暴露被指责吧。
向津田倾诉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之前魄魕魔在电话里引诱男主说话时的对白。
那种坏女人养大的孩子怎么懂教育。
这里夫妻的矛盾点就是之前提到的诈尸性教育,两方教育意见不合,男方总用以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干扰母亲育儿。
但这里要注意一个细节,电话这段嘲讽是男主嘴里说出来的。
现实是男主想说突然觉得又不对停住,女主香奈接着把话说完了。
所以野崎之前说是他想说却没说是真的,男主听了才会很生气。
他也知道自己是错的。
(现实生活中,夫妻还是需要相互理解的,这里看男主也不是完全无可救药)这段剧情,采用现实,回忆各种交织。
仿佛女主香奈被一条条无形的网缠住,既将陷入之后的毁灭。
BGM一转,驱魔中介野崎造访。
他发现家里津田送的驱魔符有问题。
而且之前魄魕魔出现两次撕毁的平安符开口不一样,明显第一次的切口比较规整像是人为剪刀剪开的,而第二次则是撕裂开来的痕迹。
没办法香奈只有承认之前是自己干的,揭露他老公之前虚伪的行为。
只为了一家三口笑呵呵在外吃蛋包饭发博客炫耀,完全不顾妻子已经做好饭菜的感受。
但是吧,这里妻子香奈也忽略了女儿知纱的想法她是想出去吃的,然而她不顾女儿感受开始发飙,秀树的一句你不心疼知纱么后面魄魕魔来的时候也出现了。
你也可以说是他爸爸太宠女儿了。
但是就我看来这里秀树的做法并没有那么强硬,反过来还电话留言求女主说也是为了她。
其实这问题很简单,双方有一个妥协就完事了。
可惜两边都僵持不下才导致这样的尴尬。
结合之前医院两方争吵的情节,香奈那时候已经彻底对丈夫秀树失望了。
做妈妈的香奈心里的魔障传到了爸爸秀树身上,让他直接认为魄魕魔来了。
这里野崎的造访对照之前秀树找到真琴被告知对妻女好一点就没事的情节一样。
是对他们两个失职父母最后的挽救机会。
可惜他们之后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当听到野崎评价秀树只是一个没有把努力做对方向,但还是好爸爸的评价时。
彻底黑化,踩碎了正确驱邪用的盐巴放弃了最后的希望。
后面的香奈完全是放飞自我,无论是工作,还是对女儿的管教。
所以她女儿调皮捣蛋在幼儿园她也懒得管,直接带女儿走。
买鞋子的时候同样看到了魄魕魔降临的媒介毛毛虫。
后面对比同样造访而来的真琴香奈完全变成了只顾自己打扮的妈妈模样。
完全变成了小时候自己妈妈的德性。
还把孩子随便丢给了真琴自己去幽会情人津田。
这里野崎来电,真琴毁掉了导魔符。
魄魕魔欲现身却又没有逗留多久反而过去诅咒了勾引香奈的津田。
这其中女主已经表露厌烦女儿想抛弃她,自己重新开始的想法。
这里已经是对香奈下了死亡通告了,可惜她还浑然不知一番云雨之后匆匆回家看着手上毛毛虫的幻象居然只是冷漠的想把自己女儿托付给几面之缘的陌生人真琴。
这样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彻底惹怒了恶灵,借由他爸爸秀树的口吻质问香奈不心疼女儿么?
时隔一年最终还是开始了杀戒。
情郎的电话无法接通,无助躲到车站的香奈只能求助野崎。
在饭店里看着女儿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可惜一切都晚了,魄魕魔化身为香奈亲妈的模样追到了厕所杀害了香奈带走了知纱。
这个地方香奈的死状也挺惨的,大出血暴毙身亡,像极了流产后失血过多的孕妇。
最后香奈的遗言说,听到魄魕魔的声音说:把知纱还给我。
真讽刺感觉恶灵和香奈母亲的身份互换了。
魄魕魔的潜台词貌似在说你不要的孩子给我,你不配做她母亲。
演到这里故事又进行了半小时不到,全篇还有四分之一的剧情。
谈到这个母亲角色我是纠结的。
确实她的问题也很大,但是一部分特别是女性的观众似乎还是很同情她的。
遭遇虚伪丈夫的不理解,又被津田勾引。
很多时候大众的关注点都在第一部分她的丈夫秀树身上,仿佛错的不是她。
其实我觉得并不然,婚礼上就提到她对秀树的转变主要开始于经济的资助。
她选择为了母亲的债务放弃了爱情,估计她母亲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中途借口无趣离席,而且婚礼那桌上明显是她母亲再婚的家庭。
她没必要做到这一步的。
也可以说香奈看到秀树优越的条件她觉得这是一种新的开始的机会。
但是婚后繁琐的生活苦恼被他们的门户差异放大。
她却没有选择挽救,直接投向了津田的怀抱实在难以认同。
这跟男女差异无关,真觉得他们两夫妻是五十步笑一百步本质上都是,不良夫妻,失职的父母。
伴随夫妻的裂痕最先遭殃的往往是孩子。
(第三部分故事里妈妈香奈并没有出现,一个原因她不是死在家里的,另一个原因她从心里已经放弃孩子和这个家,估计去找他亲妈去了吧。
)
而且在亲子教育中我觉得是有一个禁句的,那就是放弃。
如果不是香奈那句话,干脆把孩子给你。
魄魕魔不会选择她回来后再动手,之前完全可以连同她和津田一起干掉的。
不是觉得香奈已经无可救药了,无法承担守护知纱的责任了,也不用再等了一年才杀了知纱妈妈香奈。
现实社会中很多这样的单亲妈妈他们一般都会得到社会一部分人的无限同情与理解。
但是往往一部分选择了放弃前夫子女,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想想《菊次郎的夏天》里的正南,扮演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角色,最后得到的却是妈妈嫁人了不再关心他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遇到关怀孩子心灵的菊次郎呢?
这样长大的孩子内心缺失是巨大的,比一般不太完美的家庭甚至还在坚持抚养孩子的单亲家庭还要可怕。
这种现象较之国内也是非常普遍的,甚至有些家庭表面上是完整的,但实际上孩子已经被抛弃了。
我一个高中同学曾今在他爸给他买的空荡荡的学区房里对着我们几个同学痛哭自己是父母练坏的大号,现在他们把精力完全放在了他的小弟身上。
在我眼里看来他的成长过程,完全是父母以工作忙为借口进行的放养。
而现在看他读中学的小弟则是爸妈360度监控的圈养。
这样天差地别的对待真的好么。
多年后在公司一次午休时间,一个平时看着蛮儒雅随和的中年上司和供应商闲聊时吐槽自己孩子学习怎么让他费心,而不像当年的自己。
随口他就说要么再练个小号?
供应商调侃到:小号又废了怎么办呢?
这时候上司又自嘲式的问自己难道再来个小小号。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是一个笑话,但是我听着却慎得慌,真为那个小孩而感到悲哀。
无独有偶前些天自己在楼下刚开不久的彩票店里听到老板娘抱怨大儿子如何厌学,不体谅父母家务辛苦。
小女儿又特别的调皮。
我以为她就是抱怨几下而已,没想到她居然拉着我很认真的说自己想关掉这个门店像之前一样找个包吃包住的工作。
原因居然是可以远离家庭的烦恼。
不再操心自己的儿女了。
这样做真的有用么?
我大概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来劝说,她才意识到自己这个想法的可怕之处。
还特别安利了这部电影。
可惜她不敢看鬼片,但是听着我讲剧情又觉得特别有意义。
所以我才会决心写下这篇电影情节解析以供一部分不敢看的人观赏。
前面提到的同学现在是家里蹲的宅男还有轻微的社恐,他父母后面也花了很多时间金钱给他找工作和相亲但是并没有什么成效,而他老弟却是中考保送到名校的高材生。
父母的有些决定真的会改变一切,而且没有回头路的。
正如第二部分故事的开头,靠不住的母亲再来关心已经成年并且为她买了无数次单的女儿香奈的时候,得到的答复只有你不用再来找我了。
一切已经晚了。
第三部分 男人的抉择 野崎(解决篇) 故事来到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正式驱邪的解决篇。
讲到这里其实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因为比之前两个故事都难讲解,出场人物众多,情节也相对复杂信息量爆炸。
这里也是观众分歧最多的地方。
首先关于这部分故事谁是主角的问题就存在很大差异,也有说是群像剧不分谁谁来主讲的。
但是定义错谁是故事的中心人物,甚至忽略掉这个问题会对整个故事的核心立意理解产生严重的偏差的,所以还是得确定一下的。
我个人定义主人公为野崎这个看似之前打酱油的角色,他既不是驱魔师也不是跟前面两大主角有直接联系的,只是一个完全为了钱的万事通中介,看着还挺不靠谱的。
故事开始也是从他和前女友的经历讲起,他因为不想对怀孕的前女友负责,而致使其堕胎,分手后嫁作他人妇。
电影的原话是说在她眼里野崎形同死人,估计这也是他后面会跟不能生育的真琴在一起暧昧不清的原因吧。
故事最后阶段他和真琴两个还承担起了一般配角喜欢做的猪队友的职责,怎么看都觉得冷静果断的巫女姐姐琴子更像是真正正义的主角。
还有一种说法这部分故事主要是讲真正元凶小女孩,知纱的。
也就是坏孩子这一说法。
结合琴子提到小孩会带来灾祸,最后又说魄魕魔其实是她召来的,而且被其驯服(难道是宝可梦么?
还能驯服)看上去也有那么回事。
至于说真琴的就更加没有依据了。
所以掠过。
这里先理清一下剧情脉络最后在逐各人物分析。
医院里看守重伤不省人事的真琴,疲惫的野崎忽然睡着了。
梦里前女友带着他还没出生就流掉的孩子找他,她一遍一遍地质问着他。
抱着怨婴的野崎这时候看见了即将出场的巫女姐姐琴子。
琴子告诉他这里是把夭折的孩子还给神明的地方。
还吐槽了一番人们以此为借口开始残杀,抛弃孩子。
这场景应该就是借用了三途川的概念吧。
(传说是生界与死界的分界线。
因为水流会根据死者生前的行为,而分成缓慢、普通和急速三种,故被称为“三途”。
)这里没有出现彼岸花等其它概念性的东西,所以就当是映射野崎对自己过去生育观的一种反思吧。
其实看到这里你会发现三部分故事其实导演用的叙事结构都大同小异,以主讲人的视角来展开故事埋下伏笔,或揭示立意。
这里琴子姐姐对野崎说的话是不是感觉和之前酒馆津田和秀树的对话类似。
随便吐槽的话道出了故事玄机。
招来恶灵的原罪都来自于无情的成年人。
梦醒真实的巫女姐姐真琴就在眼前,极其干练的一身黑色戎装。
大学那会辩论赛学长跟我说黑色代表拒绝,我们也是一身黑色西装登台。
仿佛告诉对手退散。
琴子上来就略施法术驱散了真琴身上的污秽。
(前面死的同事高黎和后面的津田原来还能抢救的啊。
)念几句咒语就让醒来大闹不安的妹妹睡去,镇静剂都不带打的。
这里提到妹妹的戒指能驱散恶灵的污秽避免她受伤,这里说不见了其实是她给了小女孩知纱了,后面其实也能起到作用的,这里先不提。
社会我琴姐人恨!
话。。。
也多,关系不是一般般的硬,还调来了政府警方的力量准备驱魔。
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不光从老家叫来帮助驱魔的法师,还有各地能派上用场的驱魔人士联合驱邪。
神道,佛教,巫女,修验道,朝鲜巫教,人长舞,雅乐,潮来,科学小组。
之前也提到过她跟野崎这里进行了短暂的生育观的讨论,表面看上去像是在讲驱邪的事。
而且开头梦境场景出现的琴子不是想象,因为电影里有明示妹妹真琴能通过触媒看到小女孩的梦境。
那更强力的姐姐进入他梦境调查情况也是行的,后面她也有提到自己窥探了他的意识。
而且初次见面,他们在医院食堂的对话中就表明她知道野崎讨厌孩子。
后续的对话提到她对孩子的看法,各种暗示孩子是个麻烦的东西,一反梦里的态度。
应该是在试探野崎的想法。
你也可以说她预见到野崎可能之后会阻碍她的工作。
所以开始给他洗脑,防止他妨碍自己的工作。
巫女也是人你并不能把她当作全知的神,她这里讲的话也不全是真的。
至少他并不知道魄魕魔的来龙去脉顶多算是猜测,而看她说的。
小孩被死亡所吸引,死去的灵魂向往生命。
那么魄魕魔就只是像水鬼一样想借尸还魂么?!
这和前面看到的情节有所出入。
但你可以确定的是正像之前第一次电话里跟秀树对话的她说的一样,只是想快点解决这个案子,其它的并重要。
这里单独要拿出来讲的是,因为大家太迷信巫女姐姐这个角色的正面性了,所以对她讲的所有话都信以为真。
提出第三部份故事主体是在讲小女孩知纱是坏孩子的时候。
主要依据就是这里对话出现的场景,琴子说小孩是带来灾厄的,他们被死亡所吸引,甚至有人对于同样秀树老家,爷爷卧病在床的场景里面的氧气罩时有时无进行了揣测。
小秀树和知纱因为好奇拔掉了它导致爷爷的死亡。
这里我进行了考证完全是一个误会。
首先这个器械叫鼻导吸氧管。
和我们传统看到的氧气罩有所不同。
差别就是方便患者呼气说话,用户体验更舒适。
全剧老家卧病在床的场景其实出现过三次,第一次第三次才是爷爷。
其实第二次出现的是奶奶。
香奈怀孕的时候,秀树和妈妈的电话里也提到奶奶可能看不到重孙了,魄魕魔引诱秀树说话的时候也学了奶奶的声音,他告诉他们是死去奶奶的。
仔细看看一个有胡渣一个没有很明显的好么。
知纱的灵魂在四处游荡不知道回去哪里,又说秀树的微博还在更新可能她躲在那里。
并对其进行了肯定的评价。
说明这阶段很多东西琴子也只是猜测,并不能确定(这段对话真的就是琴子对野崎一个试探和交流而已,以此推测全剧很多情节内容真的会误入歧途的)。
其实知纱就和爸爸的灵魂在一起,等待魄魕魔带他们回老家的山里。
野崎之前就真琴执意要管知纱的事进行了劝阻,第二部份故事也提到他被真琴扔东西砸伤了。
真琴因为伤害了自己身体才得到微弱的灵力,所以一直执念自己无法生孩子这件事,这也是她的弱点,所以后面才会被魄魕魔附身。
所以就算是为了真琴他也想把小知纱给救回了。
野崎去看了快死的津田教授,之前风度翩翩把妹是一套一套的,现在却是落魄的不成人样。
这段剧情其实就是想借他的口反映野崎的内心。
我就是和你一样的不爱任何人,也不想相信一切。
但我觉得他说也不完全对,至少这只是遇到真琴前的野崎状态。
这里明示了之前各种用到,提到的镜像理论。
野崎虽然不想承认也还是选择沉默,然后落荒而逃。
魄魕魔还是很抗拒驱魔师的,琴子的驱魔团队还没到场就伤亡过半。
这里特别提到之前刚下飞机跟琴子一样是出生冲绳岛地区的萨满教三人组。
他们想必也是跟琴子一样身经百战但是并没有把小小的魄魕魔当回事,然后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狗待。
后面的神道教四人组相对老道得多选择了分开行动。
从这里大家开始重视魄魕魔的威力,后面恶灵还在医院引诱附身真琴时,杀害了一个护士,看起来,现在问题已经不是一般般的小问题了。
看来魄魕魔完全被激怒了要给愚蠢的人类以颜色看看。
面对事态的恶化,琴子看上去依然很淡定,看来之前驱魔也遇到过许多这样的伤亡。
只是她没想到这次的魄魕魔也会如此棘手。
一旁的野崎显然已经慌了神,买的饮料都扔到了一旁。
这时姐姐又替妹妹试探了一下野崎,确认可靠后,她开始卸下包袱求助他一起清扫驱邪现场。
这里看得出她还是很关心自己的妹妹的。
也提示了妹妹也许是她唯一的弱点。
琴子姐姐终于意识到如果不抓紧可能事态会更加严重,魄魕魔也知道驱魔师们在准备套路他。
所以开始召集各地死去怨童的灵魂增强力量对付他们。
不能再继续有无辜的人丧生了。
她承认自己各种方法试探了野崎,觉得野崎跟自己很像因为害怕失去干脆放弃拥有。
额怎么都说野崎跟自己像他是大众化人格么?
三个部分故事的主角其实不光代表他们自己也代表着现实社会中的一类人群的普遍状态。
虽然看上去他的观点,所作所为比之前两个人好一些但终究还是有问题的。
不愿意负责任的中青年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未来。
正式清理布置驱魔现场,大战前的平静,大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自工作。
前来助阵的巫女妹妹们居然还能玩符咒玩自拍,之前这么心态来的大妈们坟头草都一米高了,这样真的好么。
不过他们应该不会是请的临时工,应该也是身经百战的老手,小说还提到过以前他们驱散过会施火焰的魔鬼,琴子手上的烧伤痕迹就是那时造成的。
虽然死了些人,这里我觉得终究这个团队还是没有把魄魕魔太当一回事。
这里真琴还告诉野崎,她是为了引诱魄魕魔现身才把场面搞得更像迎接神明的祭祀一样。
这是驱魔的根本,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有所出入,但后面我会解释为什么在日本民俗学里会有这样的现象。
进入之前提到的,断臂神婆超度秀树的情节,神婆还了坑队友秀树一刀。
也算他们两清了。
看到这里我真觉得也许秀树不是那么好的丈夫,但绝对也不是完全无可救药的父亲,只是一切已经晚了。
知纱未来的命运只能交给刚进来看见这一切的野崎了。
刚收拾完现场的野崎也接到魄魕魔最后的灵魂拷问,通过津田之口,你已经腐烂了么?
这里魄魕魔应该也想把他带走的,似乎他回山里之前想把跟知纱关系不错的人也带过去陪她一样。
接了电话被叫到名字,回了话就跑不掉了。
所以后面剧情野崎在琴子正式驱魔的时候被附身的真琴拖进了房间吧。
从巫女姐姐真琴一句鸟鸣开始,正式驱魔。
这部分是全篇的高潮相当震撼,强烈推荐看原片。
特别还原了日本民俗的驱邪文化。
导演视觉系的演出相当到位。
魄魕魔降临野崎被拉进小黑屋的剧情,应该是魄魕魔借真琴的口说出了它最真实的想法吧。
没错守护孩子知纱。
(真琴对知纱父母的死还是很愧疚的,而且之前她妈问她要不要的时候她也是迟疑了,明明想要的,但是她知道孩子还是在自己爸妈面前是最好的。
)
这里注意魄魕魔的邪力爆发的点正好安排在,野崎口头拒绝了被附身的真琴的邀请。
这里她怀孕的状态也再现了他前女友堕胎前的情景。
(这是真的把知纱打回娘胎了么,之后拿镜片那一刀,直接破腹产了,相当震撼。
不过就算之后按琴子的方法来迅速驱魔,也免不了伤亡。
)
魄魕魔几乎把楼下驱魔队伍全灭,狂掉SAN值的野崎被真琴姐姐漂亮的一拳干倒。
后面还给了他一刀子。
(说实话这有点过了,不过好像并没有伤到要害,结合魄魕魔是怕刀子的,应该是彻底驱散他被附身的可能吧。
)从这里的情节到后面他和真琴两人再三阻碍姐姐琴子驱魔。
大家把他俩定义为了猪队友,其实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
后面我会在讲人物的时候特别说明。
这里特别说明魄魕魔还是一个有计划的恶魔,先从弱者下手。
看看前面的主要死者基本都有明显的弱点,高黎趋炎附势,秀树虚伪,香奈懦弱逃避责任,津田空虚寂寞靠夺取他人的东西找到存在感。
全剧最大的分歧开始了,很多人看到这段小女孩知纱才是元凶,为斩钉截铁要将她与魄魕魔一起送回异界的琴子姐姐叫好。
而替她辩解的野崎则被人厌恶。
这里不得不说野崎的话触及了中国观众的一个痛点,他还是孩子。
结合真实事件里犯事进警局的失足青年他爸也说过这句话。
不过这里大家一定要跟三四岁的孩子做对比,我觉得也不太合适。
就算你认为这是一个部欧美类型表现人之初性本恶的电影,也有出入的。
那些题材的电影诸如《伊甸湖》《羁押》描述的都是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青春期左右的少年。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亚洲文化圈,还是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的,作者导演应该是认为苟不教,性乃迁的。
当然连同孩子一起被驱除的做法被阻止了,琴子也说这是她最丢脸的一次驱魔。
(这是当然啦。
拖了一年到你妹妹被伤了你才来,一开始就失策了。
) 这里野崎决定上前阻止琴子的时候有个特写的闪回剧情他想到了神婆的话,才最终决定不畏险阻保护知纱的。
这段话非常关键,至少野崎也不是没经过思索才想要妨碍琴子驱魔的。
如果你忽略了这一段话,导演作者想传达的思想就完全不同了。
我的理解这段话就是讽刺很多人现实生活中对于是非难辨的问题,选择了麻木与逃避,放弃了思考。
因为这样自己会很疼痛难受。
但是做到这样冷漠,感受不到疼痛的人真的还活着么?
配合之前提到接受疼痛挨了一刀子的野崎,应该完全驱散了心里的魔障摆脱了魄魕魔的心里控制,摔掉了照妖怪镜。
琴子回过头来的看到妹妹真琴抱住了知纱,手上特写她驱邪的戒指带在了知纱手上。
所以说魄魕魔也不可能完全侵蚀知纱的肉体。
琴子也说知纱身上的伤也是她觉得自己是大人们说的坏孩子所以自己让魄魕魔弄的。
所以她必须留下来。
琴子是会窥探人心的,我选择相信她的说法。
所以关于说知纱是坏孩子,我们要关注真正的受害者的言论的确是一种误读。
野崎说知纱只是恶作剧,想得到别人关注,他只是孩子。
琴子质问多少人为她而死了。
这里要注意一个语境的问题。
一般人们讨厌听到这句话,是因为从本应管教犯事的孩子的监护人嘴里说出来显得不负责任,孩子的确得管教,而不是犯错就打骂虐待或者直接抹除掉。
特别是越小的孩子更需要耐心的教育,他们的可塑性更大。
问题的根本是在放弃这一职责而以他还是孩子为借口的成年人身上。
所以被拔出的刀子指着的琴子,吐出了含有毛毛虫的鲜血。
没错她也有弱点就是妹妹,所以被附身了。
自己还浑然不知。
这里我不认同一部分人还强行解释说琴子故意让魄魕魔侵蚀到她身上的。
作为最后驱魔方的底线,做这一步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太过冒险。
所以她才感到羞耻。
魄魕魔是集合众多怨童的力量没有实体,也不是单个的小幽灵。
法力无边,当然不只能侵蚀一个人。
这里我细思极恐,发现如果按琴子之前不知道自己被附身时的操作,连同知纱一起送回异界,也就是之前小女孩多次提到的跟魄魕魔回山里。
那一切的牺牲与努力就真的白费了,虽然暂时好像问题解决了。
然而你会发现故事的发展还能再拍一部续集叫做《魄魕魔归来》只是不同的是,出来恐吓别人的幻想中会有知纱的影子。
这不正中恶灵的下怀么,它的力量反而更强大了。
(套路不是一般般的深啊,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仗啊。
)
被识破的魄魕魔发狂了,然后地动山摇,琴子第一反映是去抱住自己的妹妹真琴。
相对之前她对一切冷漠的态度,也证明了她唯一关心的是她的妹妹。
之前在医院长椅说小孩子会带来灾祸,真琴也是,并不是说魄魕魔把真琴当小孩了才会掳走。
而是在她眼里,妹妹也是她的孩子一样珍视的存在,人在危机时刻才会真情流露。
注意这时候在场的三个人,野崎,真琴,琴子,都完全摆脱了魄魕魔的附身。
琴子继续念出驱邪咒,这时候代表魄魕魔的污秽之血流向了电视。
画面播放知纱父母结婚的影像,又跳闪到怀孕B超的画面等,走马灯一样回顾了知纱降生的前后。
这里象征着魄魕魔的利齿也即将吞噬抱住知纱的野崎,这里已经明确恶灵最终目的是带走知纱,真琴不顾姐姐的劝阻想要挽留孩子。
所有的血污都流向了野崎。
已无退路的野崎打开窗户逃到了阳台。
这时候画面切到了第三部分开始时的三途川,对应琴子的话,这里是将生命还给神明的地方。
之前梦境里,野崎是失手孩子就消失了。
如果他这次再放手一切都将结束。
还好这次他坚定了信念,拒绝了来自妖魔的恐吓,以及人类社会潜规则(放弃眼前的麻烦)的诱导,选择遵从他的本心做出了这看似笨拙的决定。
关键时刻琴子姐姐出现,告诉野崎既然选择了请抱紧,然后把野崎撞出了阳台送到了楼下。
(这里应该是施了法的吧,正常一男一小孩早就摔死了,普通女性应该也没有这么大力气的吧)这里如果她不是经过自己的测试认同了野崎的观念完全可以把孩子抢过来给魄魕魔完事的。
并不要觉得这是对野崎的无可奈才做的决定。
回过头来跟妹妹对话,吐槽了一下自己,让她放宽心,这句没说完的话应该是不要再和我一样跟灵异,驱魔扯上关系了,结合之前她回忆自己妹妹明明看到驱魔是件折寿的事,还义无反顾的伤害自己得到灵力,真是傻孩子的言论。
然后面对魄魕魔的利齿她只是淡淡的笑了一下,真琴看琴子姐姐的眼神也是信赖,而不是生离死别的难过。
说明摆脱一切障碍的她已经是火力全开状态,完全不畏惧没有得到知纱的魄魕魔。
后面血污从窗口喷涌而出,前面也交代了,琴子是最强女巫血污无法靠近她。
整个决战过后也没有听到琴子姐姐的惨叫,只有魄魕魔痛苦的叫声。
再加上野崎和真琴淡定的去超市买东西的情景。
应该不存在巫女姐姐琴子和魄魕魔同归于尽的可能。
终于事情得到了解决,驱魔团队伤亡惨重,神婆也牺牲了,背上的佛像纹身也被划开了一道口子,这一段特别放出来应该也是有意义的后面再提。
挨了一刀的野崎也跟没事的人一样,去超市买东西,最后他问真琴知纱在做什么梦。
她说梦里都是小知纱终于来到了她想去的蛋包饭之国。
这里很多人解构说其实全篇最恐怖的地方是这里。
番茄酱代表血,蛋包饭代表山,包在里面的都是死去的小孩。
额,不知道这个解读根据在哪里啊。
这里面其实导演和作者用的很多手法都多次出现,而且基本有象征性的东西前后情节都能找到对照的点,即使电影里面没有出现的,对应在日本的民俗学中也有资料的。
我个人觉得蛋包饭这个儿歌在全剧知纱也唱了很多次最开始也是她爸秀树想带全家一起去吃,被妈妈香奈阻止了,知纱哭的很伤心。
她只是想一家人开开心的吃好吃的,并不会像大人一样想这么多。
最后终于找到真心爱自己的养父母了算是圆梦了。
(山其实就象征着家)最后野崎醒来趴在他身上的小知纱不是笑得很开心么?
能想到这个梦境是象征这么恐怖的东西,估计是认为魄魕魔没有被退治,还在怕魄魕魔归来么?
不管怎么样,我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性不管是本来善还是恶,成年人比起小孩来说都要复杂得多。
全篇故事完结,我们最后来单独分析一下第三部分解决篇里出现的人物。
野崎:看到这里你应该能想到,他当然不是什么猪队友的身份。
故事都到达了解决篇了完全不需要这样的角色推动剧情了。
之前也说过就算他选择听从巫女姐姐琴子的诱导放弃知纱,故事也不会演不下去,只是结局变成了暂时退治了恶灵,把魄魕魔和小女孩一起送到了山里的bad end。
这部分出场的众多人物,真琴,神婆,琴子,津田等只不过是给他的选择进行建议,提示,或诱导而已。
可以理解为动漫里常出现的心里的小恶魔与小天使辩论的情节。
跟前两部分故事虚伪撒谎的父亲,抛弃孩子的母亲不同,野崎代表的是现代社会很大一部分害怕负责任的青年人。
他们一般早就到了适婚年龄却选择孤单,找各种看着挺有道理的借口。
其实就是害怕失去,和痛苦。
他们本质也并不是那么坏,但是这样选择的人多了,人类社会是没有未来的。
因为孩子代表着未来和希望。
所以在真琴和神婆的引导下他最后做出艰难的抉择直面痛苦,拯救知纱。
现实中他们也不完全没有救药失职父母,还有很多选择和改变的机会。
所以野崎才是全剧的核心角色,关于救还是不救孩子这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上,他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指全剧的核心命题。
真琴: 这里描述她的性格内心比较简单,像孩子一样单纯善良。
所以在姐姐琴子的眼里她也一直把她当自己孩子一样看待,不想她受到伤害,远离驱邪这么危险,冷酷的工作。
可她还是很傻很天真的选择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别人,因为伤害自己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她比别人更懂得珍惜孩子,这里特别要说明一下没有哪部题材电影说神社巫女还要牺牲生育能力来得到力量的,相反他们还能结婚生子将这个职责传承下去。
虽然琴子说巫女跟血统无关,但我觉得她是指驱魔的能力。
她是拥有天赋异禀的灵力,原作小说里她从小学就开始驱魔使命,是家族里灵力最强的。
反观没有那么厉害的妹妹真琴则是以伤害自己为代价觉醒了微弱的力量。
结合神婆的理论疼痛能让人知道自己活着她算是全剧中最不麻木的成年人了。
她在最后的作用也是野崎选择拯救孩子的原动力。
神婆: 按理说她跟琴子是一个团队的,应该是站在琴子这边的,最后也因为驱魔牺牲了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她出场的时候,野崎就说虽然她之前经常上电视但是最近却很少出现了。
我想现实中也有很多人像开始的秀树一样不相信这样感觉装神弄鬼的神棍角色。
想必她跟事业顺风顺水的琴子不一样,在现实名利场上是个败犬。
所以她一开始虽然也是跟琴子一样冷漠淡定进行驱魔,只是把这个事件当作一个业务,但是因为秀树的失误失去一条手臂后,慢慢从疼痛中醒悟了。
所以从她超度秀树和告诫野崎的话中你也可以看出她跟琴子的观念是不一样的,她更关注灾厄产生的因果。
最后没有她那几句对野崎说的台词,野崎是下不了这么大决心反抗强大的巫女琴子的。
最后她死后悲伤佛像被划去一道也代表着她之前信仰理念的崩塌,这事情和信仰宗教无关就是关于人性本原的问题。
津田:这个人物比较复杂,在三部故事里都有出现。
从一开始他就有提到野崎的前女友为什么要跟他分开,他能跟之前也是麻木空虚的野崎成为朋友只能说是臭味相投惺惺相惜吧。
相反他跟秀树这样看似完美先生的组合则是敌对的。
津田空虚来自于嫉妒,看似任职大学副教授的他却更加嫉妒交际场上看似比他更加完美的秀树。
所以他甚至嫉妒起他拥有的一切,抢走他的情人和老婆。
只是想嘲讽秀树这个笨蛋。
这种人现实中也是有的。
最后他直白的跟野崎提到他的前女友,告诉他内心其实已经是一个死人了,给了麻木的野崎一丝震撼。
反过来也促使了他的醒悟,才会相信后面神婆的话。
巫女姐姐琴子: 她代表着电影里日本驱魔界最高实力,正义的化身,看似完美的存在。
但是仔细看看真的是这样的么?
她其实也是麻木的,所以她也会说野崎跟自己很像。
如果不是她还有妹妹真琴这个牵挂,她估计也会跟津田一样内心空虚吧。
正如她自己说让渐趋混乱的东西重返清静这就是我的工作,说话的时候极其冷漠,就是像是很多公司的职员一样,营业式的态度回答着大家的问题一样,不带任何私人情感。
她其实代表着人类社会面对灵异,灾厄事件的最终强制暴力手段,你可以把她理解为现实生活中面对重大犯罪事件的特警。
这里我要提一下很少有人提到的,关于魄魕魔害怕的刀子的象征性问题。
既然导演会用魄魕魔害怕的镜子来影射人们害怕看到自己另一面的现象。
那么这个刀子就是随便安排的么?
答案当然不是,刀子就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暴力,在失去理智后,人们最终会选择动刀子,这样自古以来流传的暴力解决方式。
津田最后在秀树家里通过电视机,座机质问野崎,慌乱中不知所措的他选择了拔出刀子,到处乱舞。
做出决定阻止琴子简单粗暴方式驱魔的野崎,被琴子捅了一刀。
现实中也是当人们失去理智和耐心时,往往什么事都是以暴力为最终手段解决。
但是这样真的能完全解决问题么?
其实一开始当秀树问为什么自己会遭遇恶灵时,只有真琴才说破了原因,因为秀树对家人还不够好。
电话交给琴子时她则淡淡的说,什么原因并不重要关键是看我们要怎么解决它。
这种看似专业的说法,其实是故意忽略事情的本质,只想用简单效率的方式解决麻烦。
真是太现实了。
这也是后来她整个团队损失惨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实力演员松隆子的演技加持下,很多人还是会选择给她洗白的。
我这里并不是想侮辱这个角色,而是客观的看待这个人物所代表的社会现象而已。
不看原因,不问过程,只是关注结果的行事态度。
所以没错,其实巫女琴子就是人类社会对付恶灵的利刃,所以魄魕魔特别讨厌驱魔师这种东西。
讲到这里我想特别安利一部也是小说改编的动画,《自新世界》。
里面讲的是未来咒力控制世界的故事,第一个觉醒咒力的中学男孩,开启了对普通人类的无差别屠杀。
随着这样能力的人逐渐增多,拥有咒力的人类逐渐统治了世界。
为了维持最后的人类社会秩序,他们建立了愧死机制。
只要杀害同类,就会自行休克而死。
(就像进入成人世界必须建立的道德观法制观一样。
)他们开始害怕起小孩,简单粗暴的把没有办法成功植入愧死机制和自我摆脱这个机制的小孩(故事里成年人丑化其为业魔)进行抹杀。
而执行这一任务的就是像大人口中传说的吃小孩的恶灵一样存在的东西,不净猫。
只是不同的是这里恶灵其实是大人创造干脏活的工具。
也许这个故事的局面就是那些说让巫女直接连带孩子一起退治的人所想的未来吧。
最后结局被咒力人类改造成化鼠的普通人类,利用了一个拥有咒力的孩子。
差点毁灭整个社会。
他也不是没有愧死机制只是被人利用以为自己是化鼠。
非常讽刺的作品 。
知纱: 其实全篇看下来,关于她的描写相对比其它成年人要少的多。
看着也就是一个呆萌求关爱的幼儿角色。
当然这电影完全是以成年人的视角推进的,很多人不满死了这么多人就她和少数人活下去了。
感觉为了她牺牲了那么多人是不值得的。
这里我们就要摆正一下态度了,把这个故事换做现实题材的故事,没有魄魕魔这个本来不可能的设定,小孩被火灾困住了,或是被恐怖分子绑架了,营救工作已经牺牲了很多人。
那我们是否要选择放弃呢?
放弃了那前面牺牲人员的努力不是白费了么?
这也引出了全部故事的一个核心主题,救救孩子。
你没有听错就像几十年前留日归来的鲁迅先生的《狂人日子》里写到的一样。
只是现代社会里我查了一下,这么严肃的一句话,被饭圈界拿来做炒作偶像的梗,和原意完全没有一点关系。
我们大人之间经常讨论教育的话题,但又几个人真正做到实处了呢。
这里还有两个东西具有很明显的象征意义,就是蝴蝶和毛毛虫,蝴蝶象征着成熟的大人,而毛毛虫象征着幼小的孩子。
一个成熟美丽一个幼稚丑陋。
如果这是一个现实题材的故事没有鬼神的存在,那毫无疑问两三岁的孩子完全就是一个弱势群体面对成年人的世界完全没有反驳的力量很容易被忽视(就如之前提到的李阳事件,大家都会认为他最大的问题是打了成年人的外国妻子,而不是不管他们的孩子,现实生活中打骂孩子也是很多人认为的理所应当的事。
),所以这里特别安排了魄魕魔这个角色给了他们反抗成年的权利,所以毛毛虫会是恶灵来时的媒介。
可惜大部分人只会觉得恶心的毛毛虫是害虫想要简单的消灭他们,而忽略了美丽的给花朵授粉的蝴蝶其实是他们的父母。
难道问题只是毛毛虫而不是蝴蝶的么。
中国有一句古话,三岁看七岁,七岁看老。
(古代成人年龄和现代标准比要早些)大概意思就是说三岁左右幼儿期的孩子的表现能看到他青春期样子的雏形。
而进入青春后的小孩样子可以看出他成年甚至老了后会发展成的样子。
这里作者导演特别选取了三岁左右偏向幼儿的知纱做主角,而不是一个十岁左右快进入青春期的孩子。
对于孩子教育的导向直指的不是学校或者社会其它因素,更多的是指向原生家庭中的父母的影响。
难道这么一个有可塑性的稚子我们不去拯救,而选择保全大人们的既得利益直接另起小号么,生儿育女就是一场简单的游戏么?
魄魕魔: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并没有找到这个鬼怪的出处。
但是在这里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日本民俗研究里有着跟我们国内不一样的鬼神文化。
在中文里鬼一般指人死后的灵魂。
虽然这里也有暗示魄魕魔可能是死去孩子的怨灵集合体,但是他绝对不是某个单独灵魂这么简单的。
而日语里鬼则代表着跟神一样强大的存在。
就像津田这个角色是民俗教授的提示一样。
翻看日本很多专家的研究。
日本神话历史中,一开始鬼和神是同样的东西。
但是渐渐的人类世俗权利的介入。
一部分给人们带来便利的被供奉为神明,而另一部分则被丑化为恶鬼。
(参鉴,酒吞童子的故事原型。
)没错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魄魕魔的设定其实就和《幽灵公主》里的山兽神,邪神一样。
但是显然只会为孩子说话的魄魕魔对于大人来说没有任何价值,所以它才没有被供奉,时间流逝魄魕魔反而变成了大人吓唬小孩的工具被丑化。
能带来风调雨顺的神明,即使让你用童男童女等作为祭品大家都原意。
想要发动末日审判,诸神黄昏的天神则是有足够的道理来惩戒消灭人类。
而警告主角要好好照顾孩子的魄魕魔则是污秽。
本质上看神鬼的做法都是相同的以人类生命为代价达成目的。
所以你大可把魄魕魔也理解成为失去头颅的山兽神,变成的黑色无头巨人或者怨念中死去野猪变成的邪神一样的存在。
魄魕魔非常了解成年人的世界,能够及时的利用他们内心的弱点下手。
当一再无视他的警告和提示的主角请来了他的天敌驱魔师时,它彻底激怒了开始了对人类社会的惩罚与报复。
我还一直记得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曾经和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同事在一所建在山里大学同住了将近一个月。
他每天看圣经和耶稣相关的影片时还不忘给我传教。
当我问他为什么只能相信上帝时,他说和其它宗教不同,他们的天神是直接让圣职者驱散恶魔。
而亚洲大部分宗教都是请神走一样的概念进行的退治。
所以我想你不要想着靠真琴一个巫女的力量就能完全消灭魄魕魔,它只是回到了山里,只要还有孩子的怨灵存在他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至少围绕知纱展开的故事得到了圆满的解决,魄魕魔没有继续作恶的必要了。
魄魕魔到底是什么呢?
就读音来说真的和宝可梦一样,也许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他们召唤来守护自己的宝可梦吧。
洋洋洒洒的写了将近两万字的解说感觉已经是在写论文的体量了。
这么繁琐的讲了一个这么沉重的话题不知道有几个人能看完。
那么告诉看到最后喜欢关注日影的小伙伴们一个转换心情的诀窍吧。
把在梦境中玻璃门前面拍掌的魄魕魔的实体想象成无脸男。
知纱名字倒过来念成纱知,最后把野崎吐槽画面替换成《李狗嗨》里的新垣结衣。
是不是感觉好点呢?
也许就像有人提到过《来了》和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的神隐》等一样是成人童话,只不过这个是暗黑版的,反过来吓唬成年人注意自己对孩子们的行为。
谢谢观看,大家有缘再见。。。
“两场重场戏(婚礼、乔迁宴)已经很扎实了。
”(二刷再拉分镜);“树林(开场);秀树在新家中砸了所有的镜子,收起所有的利器,走廊中摆满盛满水的碗以杀死‘她’”,两场戏的光影、影调的设置。
我的感受:1、跟以往的日本恐怖/惊悚片不太一样(因为间隔很久没追日本恐怖片,而存在恐怖片的断档以后的感受):(1)以往的日本恐怖片更多地着墨在“恶之源”(人性也好,因果轮回也好),但《来了》更多地琢磨在“对恶的处理(方法)”上。
一段对话挺有趣的:(秀树听野崎先生说已经给真琴讲了事情的大概以后)秀树:……那样的话……那个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会找上我?
真琴:啊,不行不行,这种的我不懂,什么理由道理的,因为我很笨。
秀树:诶?
什么?
真琴:嗯……对付她的方法?
就像那个……虽然不知道感冒的原因,但却知道治疗的方法。
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这种的话我就知道。
对比嘉琴子的描述也很有趣:(逢坂势津子扶着阳台,与野崎先生讲述琴子)逢坂势津子:琴子的驱魔仪式很独特,不论是神明还是佛祖,能用上的都会用,她真的特别。
这两处就像中岛哲也导演自己的自白一样:出处不重要,电影拍的好就好;只要能把电影拍的好,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都可以尝试或使用;中岛哲也真的很特别。
(哈哈,我觉得是我过度解读了,也可能是我的内心是这么想“拍电影”这件事儿的)(2)视听处理上不同。
以往的日本恐怖片偏冷调,《来了》暖调的应用比较多,色彩更加大胆,更强调画面的形式感。
2、《来了》影片本身,第三幕“除邪”的观感不太好,主要在野崎先生的自我救赎,以及拯救织沙上。
野崎先生的自我救赎“无反省”过程,自己原谅自己只在“一念”之间。
导致我难以产生情感认同。
拯救织沙则全靠情感。
让我有一种“输出全靠吼”的乏力感。
导致我难以对结局产生理性认同。
(换做是我的话,我会怎么处理这两处情节呢?
我还没想好。
但野崎先生面对真琴,重新踏进河流,再次面对自己的“罪”的时候,我可能就会调整,让野崎先生在重新面对“罪”的时候就完成救赎,而不是不作为;拯救织沙,我可能会先让织沙回到那个世界,然后真琴和野崎先生带织沙找到回家的路)3、片头字幕用广告的形式展开,很有趣——没想到片头字幕还能展开的这么高调和吸引眼球;片尾用(蛋包饭)广告形式结束,很有趣——没想到恐怖片能这么梦幻的结尾,有一种“影片结束,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吧”的感觉。
4、好奇,为什么那些除邪的人在明知道自己极有可能有去无回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了不归路呢?
毕竟连死者都向往生。
真琴向往自己不能生育的小孩子可以理解,琴子保护妹妹可以理解。
逢坂势津子的执着理解不了,帮助琴子除邪的那些人的淡然理解不了。
5、伤口做的真鲜活6、音乐(重金属摇滚)用的很奇妙
从松子到告白,从告白再到渴望,从渴望再到来了,这个巅峰冲破云霄,冲破地心!
有人在说《渴望》短评里说,《渴望》是中岛哲也继《告白》之后的又一巅峰。
那同样是四年后的《来了》算不算继《渴望》之后的巅峰?
怎么不算呢?
毕竟没人规定只有向上的巅峰才算巅峰,反向巅峰那也算巅峰。
当然,这部比支离破碎的渴望还是要好一点的,但也就好一点。
三星水平,再扣一星是因为结尾出现了我最讨厌的圣母人设。
三个视角,对剧情进行层层递进,顺便强行说教,老生常谈的家庭、孩子,属于是披着驱魔人外衣的说教片。
其实第一段视角里已经不少情节都明示了秀树的烂,对家庭的不关心,第二视角更是直接表现出来,由此带出“邪恶的小孩”,第三视角开始驱魔。
驱魔场景还是非常震撼的!
然后就没了。
恐怖片里常见元素小孩,魔鬼与天使的化身。
镜子,里面有脏东西,通往异世界的媒介。
没啥可说的了,一般。
最后表白松隆子和小松菜奈。
一个酷毙了,一个是突破自己。
里边主角就没有什么正常人,每个人都自以为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其实都是自以为是,甚至包括了那个看似冷静的除魔师琴子。
一开始她觉得自己可以不出场就帮男主秀树摆平这件事,结果害神婆丢了一只胳膊不说,秀树也被她坑死了,最后请了一堆人帮忙驱魔结果团灭,驱魔也失败了。
最讨厌的其实还是导演塞到电影里的那些观点,不外乎就是父母要关爱孩子,不要放弃孩子。
这种话说说而已,在日本那个工作高压环境下劳作一天已经累到要死,回家还有精神去教育孩子?
导演完全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拍摄过程中哪个演员对他说今天要回家照顾孩子请他提前收工他会答应吗?
是现代社会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的生活节奏导致了幼儿教育上的种种问题,而不是什么父母的不负责任。
所以这部电影的主题从头到尾都是虚伪的,是小资文艺工作者对生活的无病呻吟,整个故事的主题既浅薄又无聊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11532535/
影院好读版如果要用一道菜形容《來了》,我會說是無敵海景佛跳牆,只是裡頭還加了棉花糖、肉桂、以及各種果醬還有小熊軟糖,你可以吃糖果也可以吃海參,只要不要喝湯就好,因為只要你把湯喝下去,你的眼皮會亂跳、嘴角會抽搐、耳朵會陣痛、然後肚子會咕嚕嚕的亂叫像小鳥在唱歌,是的,這是不該喝湯的火鍋,一喝肚子就要蹦迪。
《來了》的預告是湯的氣味,它就像是濃妝豔抹的阻街女郎(當然只是看起來像,也可能是阻街男郎,沒打開禮物盒誰知道裡頭裝什麼呢?
),全身被夜與霧氣包裹,你只能看到她的雙眼,還有她撩撥霧氣的手指,你知道這個人很危險,你知道這個人百分百有病,你也知道你跟著走進去可能會走不出來,但是你的身體卻不聽使喚的做死,他們無視各種可能會讓身體腐敗的性病活動了起來,蓬勃的對要來的死亡冒險分泌賀爾蒙。
「來了」你的身體說。
正片則是湯本身,這是一碗不計成本的湯,說的不是技術也不是預算,更不是卡司,而是影像還有音樂,他們不斷被丟到湯裡頭,但因為沒有摻水,只能越攪越湖,最後杓子插在裡頭,卡住,所有的東西不斷的濃縮在裡頭,幾乎是要讓人腦無法處理的程度,從一個一個男孩到一個家庭,從一個家庭到一個地區,從一個地區到一個國家,這與《來了》換了三個敘事者的方式是對應的,所有不一樣的人都說著一樣的故事,那是關於痛苦的故事,關於那些與生俱來我們拋棄不了的家世的外部因素以及內在性格的種種軟弱,那些建立出我們的事物充滿著錯誤與缺失,從而註定在我們由身體所滋生的靈魂身上打出一道道裂痕,那些裂痕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會不斷的修補、或者擴大,而生命就在這一張一弛中或者偉大,或者消亡。
「祂會挑脆弱的人下手。
」我喜歡《來了》全片充斥的奢侈與浪費,一個人體長了一顆瘤,那是一種病,一種醜態,然而當人體佈滿瘤,還一張一合的噴發著綠氣,那是一種藝術,一種美態,普通的疾病不是被人輕視,就是被人敵視,然而無可救藥的可怕疾病卻可以扭曲人體到讓人不看不行的地步,「人心」不是抽象的思維,而是居住身體的鬼怪的處所,「能夠感受到痛苦」意味著能夠感受,而感受使人偉大,或者消亡,本片中沒有上帝,只有成千上萬的鬼怪,這些鬼怪又共享一個身體,那是種種令人不安的影像,種種令人不安的音樂,以及種種令人不安的旁枝末節,他們是多也是一,他們是作為複數的人類也是也是單數的人類。
「他們是我們。
」(拿隔壁棚的話來說)來了是關於鬼怪來臨的故事,這個鬼怪纏上了一個男孩,然後是男孩長大後組建的家庭,然後是一個地區,甚至意圖染指全日本,然而至始至終電影都沒有確定的告訴我們這個鬼怪的名稱,鄉野傳說的提及的三個名字不過是虛晃一招,正如電影中最強大的靈媒,真琴的姐姐,琴子,使用的不是單一儀式,而是「把能用的都用上。
」似乎是因為根本無法確認鬼怪本體,鬼怪也從未露出本體,而只是直接施加影響,或者反過來說,影響本身即是鬼怪,而重點便成了「為什麼那個人會以這樣的形式被凌虐?
」因為這個鬼怪不只是借用他人的形象達成誘騙的效果,祂似乎還非這樣不可,隨著電影進行,我們發現祂越來越強大,而且每個人都恐懼著祂,因為祂知道每個人的弱點,知道每個人的慾望,這兩者是同一的。
祂是欲,祂是被召換而來的,是我們否定卻又渴求的一切,是來自不同人身上,在被趕到陰影下後滋長黏合在一起的龐大力量。
人類是有身體的鬼怪,鬼怪是無身體的人類,這就是為什麼人類對於成立家庭、擁有居所如此執著,同時又對家庭保持恐懼、對居所保持恐懼,《來了》裡充斥著大量的「囤積」無論是男主角秀樹與女主角香奈新家逐漸「囤積」成髒亂的房間,還有香奈母親那「囤積」是女性用品的房間、秀樹家鄉那寬闊又「囤積」著親戚,無私人性的房間、津田教授那「囤積」古物與文件的研究室、還有靈異酒店女真琴那「囤積」各種毛茸茸與色彩斑斕的物品的房間,我們可以從房間看出主人的性格,因為房間記錄了主人生活的樣態少數沒有房間的是誰?
是作為靈異作家的昆還有只有電影後段才現身的強大靈媒琴子,昆的房間是自己的車子還有真琴的房間,琴子則是行李箱不離手,他們兩個都不願久居一處,昆什麼工作都接,只要能賺錢就行,他不在乎對象是什麼樣的人,也不願與對象有更深刻的連結,因為他害怕產生的連結會讓他失望、落空,讓他想起自己過去的軟弱,而他喜愛的女孩真琴的姐姐琴子則是將工作塞滿,她不願意正視自己的妹妹因為正是自己的天賦異禀讓妹妹羨慕進而傷害自己希望與姊姊有一樣的傷痕,希望像姊姊一樣。
「你跟我其實很像,因為害怕失去,所以不去擁有自己愛的事物。
」她在空蕩蕩的醫院對昆說。
存在就是佔有,正如我們存在,因為我們首先佔有我們自己的身體,而我們感到不存在,因為我們的身體被他人佔有,或者被自己的慾望給佔有,這時候就會發生可怕的事,然而只有愛能讓我們與他人共存,背負他人並讓他人不被佔有,而欲則是完全的佔有,進入穿上他人的身體跳舞,然而愛與欲的時常混淆在一起,因為有時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需要的是愛還是欲,畢竟我們的愛可能會隨時間變質,到時候連結就成了鎖鏈,而我們會感到過去的鬼怪追上了自己,這令人沮喪,因為在本片裡,所以要成立新家庭,除了與相愛的人連結在一起外,同時也是對於新開端的信仰,相信自己能夠擺脫那令人喘不過氣卻又不可斬斷的原生家庭,相信自己擺脫了「血的呼喚」。
「它也會呼喚你的呦。
」小女孩對還是男孩的秀樹說。
在那裡我們處處感到窒息,而當我們建造家庭時,我們相信那不只是建造,而是「創造」,建造是把原本可能存在的東西給製造出來,但「創造」不是,「創造」一詞聽來具有宗教色彩,因為創造具有超越性,那是把過去從未被想過可能實現也沒被實現過的東西給實現出來的瞬間,即便在他人眼裡可能不但不是這樣也十分的渺小,但那本來就是屬於父母的創世紀,是一種「我能做的更好」的渴望。
而欲卻沒有這樣的負擔,因為欲本身即是否定,欲否定了主體性而訴求物質,欲把人變回物,欲是一種為了創造的毀滅,欲渴望著重新再來一次,把陳舊的一切還原成簡單的物質,好進行重整,再造,欲沒有極限,欲的力量既能使身體製造靈魂,也能讓靈魂徹底扭曲,藉由身體的可能性。
「如果知紗這麼麻煩,那就擺脫她就好。
」這不只是情夫的床邊耳語,也是對每個操勞的母親最誘惑的話語,拋棄母親的身分,重新作為一個女人生活,也只作為一個女人生活,香奈一邊憎恨著母親,一邊害怕自己踏上與母親一樣的道路,即便一度接受誘惑,然而到了最後她仍舊選擇了自己的女兒,秀樹虛榮且軟弱,並時常否定自己壓抑的慾望,但他仍然選擇手無寸鐵的去面對鬼怪。
儘管《來了》裡頭出現的與提及的淨是日本的鬼怪,進行儀式的是神道教祭司與和尚,背後仍然有一點基督教色彩,因為電影強烈的肯定受苦與真實的關連還有在不自由狀況下藉由選擇得自由的必要,藉由這種選擇,人可以墮落,也可以上升,而考驗是永恆的存在每個人的有生之年,因為祂內在於我們的身體裡面,卻又不只屬於我們的身體,在這座身體存在以前,祂已經存在於其他的身體,並藉由其他的身體增強自己,人類的社會越是繁榮,祂越是強大,正如光線越強,影子越明顯一樣。
於是當我們不顧勸阻的要喝下這碗黑暗火鍋的湯,讓祂進入我們的身體,我們最好有心理準備,因為當我們凝視著祂,祂也將凝視著我們,召喚根本上是將召喚者與被召喚物同步的行為,是將不存在者與存在者重疊的行動。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同時也是搖曳的蘆葦,有時候很難分清楚思考與搖曳的區別,或許他們是同時的。
看了一下大家的评价。
1)说居然有人笑出声的,这片子本来就有笑点啊,除魔前用消毒喷雾消毒本来就是个笑点。
松隆子一拳就把冈田准一打飞那里也是个笑点。
2)片尾真的很短。
因为日本人有在影院看完片尾的习惯,大多数时候只要不赶时间我也会坐那里看完,有彩蛋看彩蛋,没有就听听原声看看赞助商什么的,这次真的意外地短。
3)没看过原著,的确不能说都看懂了,但值得思考的地方蛮多的。
夫妇的育儿方式,人性的虚荣,对人工流产的反思,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心,等等等等。
被流掉的婴儿的那条河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大概因为今天刚刚看过关于供奉“水子”(被流掉的孩子的亡灵)的神社的介绍。
那些如同蛊一般的毛虫是否也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残忍而轻易地杀害过蝴蝶昆虫而招致的怨恨和报复呢……这一点联想到xxxholic里百目鬼帮四月一日拿掉缠在身上的蛛网而招致蜘蛛怨恨的故事。
提到这个,松隆子真该去演侑子,发型啊气场什么的太符合了!
政府高官都要礼让三分的除魔师顶着齐刘海吃拉面那里反差萌超可爱!
4)除魔的场景太棒。
从准备工作开始,在神官们换装的时候,镜头给到了他们还没穿上的整整齐齐摆了一排的鞋子。
神官的木屐很厚,之前在神社参加婚礼时就见过,让人印象深刻。
满满的仪式感。
非常日本。
当时看就觉得说不定拍这片子就是为了拍这除魔仪式宣传日本的神道文化了。
然而利用与政府高官的交情不惜出动警力清场还从各地包括韩国请来了那么多神官巫女高僧来支援,居然全灭,也是相当匪夷所思了。
5)饰演冈田准一前女友的叫高橋ユウ。
模特,有一个长得很像的模特姐姐。
两姐妹之前就开始上综艺节目,最近都双双开始演戏了。
认识这个女孩子是因为她在2013年开始新制作的美少女战士音乐剧系列里演了三年的水手木星。
在电影里乍一看见她还挺惊喜的。
6)我并没有抱着看恐怖片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
海报上的宣传语说,“虽然有点吓人但真的很好看”,演员也都是熟脸。
并不抱任何期待地去了,看下来觉得是挺好看的,情节紧凑也有反思。
大战前松隆子在医院里跟冈田准一说,她也是那样的人,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拒绝跟有可能失去的人或物产生关联。
这里联系到自己的天涯孤独感感慨了一下。
《来了》这部片完美的诠释了再熊的孩子也有人疼。
这部电影的熊孩子能熊到什么样呢?
能跟恶魔深交到骨子里,能做到千里外杀人于无影无形,能让一个组织庞大且周密的驱魔团队全军覆灭。
当然最后一点也是拜怀揣两颗圣母心的男女主所赐,也正如此,应证了那句老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电影留下了一个欢乐的bad ending给观众们想象,何谓欢乐的bad,就是熊孩子成功被解救了,恶魔也活下来了。
这些都仰仗于一个因为让妻子打胎而深深自责的男主,一个无法生育而渴望成为母亲的女主。
他们与其说是对孩子的渴望,不如说是对自己的赎罪,但却是另类的向恶魔赎罪,在亲眼目睹残垣断壁下大批驱魔师的尸骨时,他们却选择了紧紧护住造成这一切的元凶,要问为什么,因为她只是个孩子啊!
只是个因为寂寞而和恶魔交友的孩子啊!
唉,也难怪女主的驱魔姐姐这么强,倒头来只能落下一句:这是我这辈子最失败的一次驱魔了!
可怜熊孩子的父母朋友,整个群魔团队,数百条生命,惨死在恶魔身上,还无法得到应有的救赎,一切只因为她只是个孩子啊!
说到这部电影的熊孩子,是否真像男女主口中那样所说,她只是害怕寂寞,渴望陪伴和认同,她的内心是否是善良的,其实影片已经给出了答案,朝同学扔鞋子,事后嘲笑似的坐秋千,那冷漠的笑容,是源自恶魔还是她的内心,无从而知,当熊孩子伤害人和杀人的行为成为她意识里简单到极致的纯真游玩,你又会怎么想呢?
还想着这只是个孩子吗?
其实究其原因,熊孩子性格的形成,很大部分是源自于其原生的父母,一个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超级奶爸现实中却不管不顾的父亲,一个因照顾孩子被逼出暴躁进而出轨想要孩子消失的母亲,简直堪称熊孩子养成记,再有恶魔这个强有力的助攻,这部片还真是无人能敌。
男主在超市说出了我想说出的话,和抱着熊孩子的女主坐在路边的长椅上,结局在一阵童真般的蛋包饭之歌中结束了。
未来等待他们的会是新生?
亦或毁灭?
不知道,反正他们现在开心就好。
(手动狗头)
真的非常优秀,简直就是一场民俗学大赏,精致、考究且富有深意;难得的华丽色调,片尾曲都澎湃到忍不住听完看完,全方面在恐怖片界都别具一格,年度恐影前三! 内涵也是一步步剥洋葱一样拨开来,134分钟,可以分作三段迷你剧了,看着一环扣一环,开始以为说男子天生的谎言,然后以为说女子命运的不幸,最后竟然是孩子最深的怨念。太超脱自在了,感觉导演特别有追求,真的奇特妙哉,赞!!!
我不理解
这种屋子在J—Horror里是很多的,有种说法是千篇一律的公寓就是空心石,可以连接里外两个世界,现代人精神空虚啊、家庭结构仅剩空壳啊什么的都可以往上套。拿这个概念的人很多,但是把这个概念玩成春晚规模的,中岛哲也还是第一个(也可能不是,我乱讲的(还有最后的蛋包饭mv有没有给园子温创意费
我还蛮吃这种类型的,想看松隆子和小松菜奈的驱魔姐妹花连载,总感觉结局还有后续。
我一直说日本不会拍复仇者联盟也不会拍驱魔人那种类型, 拍恐怖片也只拍小户型. 被打脸. 现在欢迎观看整个小区规模的驱魔人联盟 (
秀树的人设也太好猜了,开篇不久写博客就猜得到一些了,真琴和秀树初见时就更明显,这么好猜真的没意思。影片想表达的和实际表达效果差得有点远
比《哭声》差点意思
中岛哲也已经完了
可以,很中意这一部,感觉内核有点京极夏彦的感觉?中岛做了一部不错的作品!片尾的驱魔非常爽嗨!
我操,好屌!这个叫啥?社会派灵异恐怖巨片吗!故事、视听、表演、立意,全方位的振聋发聩。中岛哲也不像上一次在《渴望》中那样抛弃叙事大玩风格,而是在保证叙事完整性的同时把个人风格更好地融入故事之中,而代入感极强的现实议题也影片不同于以往中岛哲也作品的“中二”与“悬浮”,第一幕和第二幕难道不是恐怖灵异版的《坂道上的家》吗?高潮戏的驱魔可谓是气势如虹,妥妥的商业大作水准,看呆了我呀!
很有意思的片,用一个看不见的恐怖意象来展现日本现代家庭生活的表面性及其引发的堕落循环,而本片将一切的祸源归结为对小孩的忽视而使小孩产生的畸形心理,虽有点cliche但又在情理之中。本片可以分为三个章节,前两个章节分别从不同视角展现日本现代家庭悲剧,最后一节是一切的终结。最终节的大型驱魔表演是很有看头的,日式驱魔仪式/儿歌/护身符等都是与日本风俗离不开的本土文化。
用电影最后一句台词来总结一下:什么玩意?咕!
7.6/10 中岛用他擅长的表现手法讲述了孩子需要关爱和重视生命的态度。影片最恐怖的不是恶灵而是可能深藏在每个人心中的恶念。驱魔排场够大,但全片的恐怖效果真不及《哭声》让人来得脊背发凉。
其实还蛮可惜的。比起《告白》、《渴望》,更近商业片。不算特别放得开的剧本和拍法,就看各段主角如何自我发挥,可惜第一段妻夫木聪的不功不过,第二段黑木华的出彩妖艳,轮转到最后……遇上了冈田准一。冈田准一的整容式演技(贬义),足以让人忘记他在物料和以往形象中的正牌帅气,让人拍拍手希望他的part赶快结束。松隆子的那巴掌拍的好,但其实也没有太颠覆自己以往的银幕形象;撇开最为逆转、惊艳、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木华,反倒是小松菜奈可圈可点。还是继续期待中岛哲也的下一部作品吧。我想我今晚可能真能梦见黑木华的笑脸,真是让人恐惧却又兴奋呢。
抱着松子和下妻的期待来看大可不必。片头之后的前半部刻意控制了华丽程度,后半段法事中精致场面回归,保持了一贯的中岛画面水准。先期有打出日本驱魔人的口号的话,实际效果也是做到了。不能算标准的日式恐怖,有很多美式恐怖的影子,特别最后一幕爆血浆不用说也该知道像哪部了。在日本恐怖片已经沦落到不断将贞子和沙耶子这对cp拿来炒冷饭之际,这不得不说是一部回春之作,堪比《僵尸》之于香港恐怖片。情节上有原作小说打底,角色和故事性不用过于担心,网络成瘾问题也是比较有新意。部分画面过于残暴,观前需留意。 2018.12.07@大阪阿波罗电影院
现代驱魔,氛围感还算不错
在某某邨7号后门的2楼,需要再追加一壶手冲,才得以假装的持续关注,而非来自身居前排观众的自觉调度喔。
D+/ 从各种段落的驳杂材质来看导演无疑是极富叙事自信的,但是效果可能并不成功。一方面是剧作虽然出乎意料地厚实但是基本的要点过早地踩完,导致第三幕虽然人物犹在但是欠缺更进一步的提炼。另一方面是高潮戏的视听手段近乎高配联欢晚会般黔驴技穷,恐怖效果反而失去了前两幕在各种段落之间制造落差时的细腻感,太粗糙太扁平。除了这两点之外实在是非常有趣的一部作品了,建议早日汉化然后推广给我锅大量繁殖癌观看(算了,过不了审)。
高潮戏非常无力,与剧作无关,完全是手法的问题,但前面的一切都太棒了!中岛擅长在电影中搭建扁平的二维空间,关乎叙事,关乎虚构,并在其中填塞三维空间才会具备的抽象侧切,不协调不现实所致的畸形和膨出在扭曲跳跃的行进姿态和步伐下焕发出独自存在的短暂真实,却又是彻底的假象,电影中对这一策略的落实透过夫妻生活、虚假博客、恶灵动机、灵媒驱魔乃至整个刑事机构对公众隐瞒真相的态度等方方面面可以窥探,若就此停留于模糊感觉,无疑是完美的,中岛还是太在意“告白”,反转这一戏剧手段将全片的优秀伪装扯下,并因维度的修正统一而乏味和疲惫。
家庭和驱魔。始于家庭关系,中间大量邪魔入侵的过程,而最后落回到家庭的组建。差就差在最后结尾的回落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