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周雨彤挑劇本的眼光依舊挺好的,這次的角色以殘疾人作為出發點,融合前一部《愛情而已》事業心強獨立女性的設定,和從《去有風的地方》無縫接軌到本劇的李現上演一場探討生死別離、探討男女關係該如何在愛情與事業之間找到平衡的愛情劇。
這個本子給內娛隨便一位電視圈導演拍都是可以的,但最後很幸運地給剛拍完《繁花》的程亮導演執導,鏡頭語言、畫面調色、光影運用樣樣都比一般現偶劇高級很多,劇中抽禎的運用、光影的捕捉真的能看出程亮從王家衛身上偷師的結晶,光影打在演員臉上實在太美了。
劇中對生死的探討也足夠成熟、足夠嚴肅,生而為人只能節哀,死亡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面對死亡的人如是,看著親友走向死亡的過程如是,一個身有殘疾的業務,一個與死亡共舞的遺體整容師,他們都是帶著傷痛才走到今天的,前半集數是曖昧、是否要在一起的拉扯,後半集數是共同面對彼此心靈創傷的在一起。
最後一集對遠距抉擇的探討,用了一場假死亡的戲去拉扯,究竟事業重要還是兩人相伴的愛情重要,編導無意給出明確的標準答案,僅回歸主題對生死的探討,假如愛人死去後一切還有意義嗎?
借生死一瞬間拉近彼此距離,寫下對人生開悟的註解,人生最大的開悟,就是即便面對死亡也能從容的活著。
雖然營造劇情衝突上偶爾有過於刻意、思想保守的既視感,但整體來說仍是能讓人看的舒服、細細咀嚼生死別離意義的好劇,陳婧霏在劇中唱的插曲實在太銷魂了,《春色悠悠不及你蕩漾》、《午夜愛未眠》、《夜空》、《別處的夕陽》4首插曲大大提升了本劇在影像流動過程中的舒適度。
另外周姐在劇中的鬆弛感實在讓人看的好舒服,又美又落落大方的,面對死亡的絕望與掙扎在EP6、EP7來到巔峰,不枉費我這一年的期待,憑良心講已經是繼《繁花》後看到最好看的on檔劇,南坪鎮之美在程亮導演的鏡頭下彷彿又是另一個去有風的地方呢!
最後紀錄一點本劇的金句:1.「嬰兒才會拿脆弱當武器去支配大人,所有那些用不幸和創傷去束縛自己,潛意識里想博取同情的人,都是巨嬰。
」2.「去愛一個人,而不是等待被愛,是從孩子變成成人的唯一方式。
」3.「生而為人,只能節衰。
」4.「雖然說經營婚姻或者離婚,代價很大,甚至說肯定會留下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但這本身就是意義。
人這一輩子,要能認真的受傷,認真的服輸,那就沒白活。
」5.「很多人認為的開悟,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從容的面對死亡,但其實真正的開悟,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從容的活著 !
」★★★★#春色寄情人#李現 #周雨彤#劉琳 #方芳#吳俊霆 #張熙唯#萬鵬 #馬柏全#程亮
你如何理解“向死而生”这个词?
这个词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哲学理念。
他在书中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我一直对残疾、绝症一类题材的剧集有所抵触,一是因为看着自己心里难受,再也是因为他们时常沉溺在悲情之中显得矫情。
然而,《春色寄情人》颠覆了我对此类电视剧的看法。
表面上是在讲青年男女的恋爱拉扯,实际却在以非常坦诚的态度融入生死的内核,探讨如何面对生命里的“不圆满”,令人耳目一新。
李现饰演的陈麦冬和周雨彤饰演的庄洁在一次回乡的高铁旅程中偶然相遇。
庄洁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一条腿,工作后的她安装了假肢,外表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但身体的残疾极大地加强了她的自立心,她不仅要像健全的人一样生活,甚至要活得更好。
作为医疗销售的她在一开始,展现出的八面玲珑、能说会道,但往后细品会发现,表面上她风风火火,其实是一个非常周到妥帖的人。
因为残缺、不完满,所以才会从其他地方加以弥补。
按那个人的话来说就是,用拐杖(劣势)当作自己的武器(优势)。
男主角陈麦冬是一位遗体整容师,性格高冷,不苟言笑。
进入殡葬业之前,他是个桀骜不驯的少年,与现在体制内稳重老师傅形象大相径庭。
前后的巨大反差源于十七岁时亲历了自己好朋友的死亡。
原本因为父母离异,两人对他不闻不问,他觉得人生毫无意义,用叛逆掩盖内心的空洞。
直到好友离世,他无助地面对冰冷的尸体,并结识师父,逐渐走上遗体整容师的职业道路。
从南枰到北京,不断精进遗体修复技艺的过程,也是他在通过送走逝者最后一程这一仪式,寻找生命意义的旅途。
剧中通过陈麦冬相亲对象之口,道出大众对这一行业的偏见——他们认为这份工作不是长久之计,你迟早要转行。
然而这一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职业,却是每个人一生一定会遇到的,恰如死亡本身,人们因为惧怕它,而不愿提及,但却是一早就注定的归宿。
庄洁高中车祸丧父,自己失去右腿,工作稳定了继父又在意外中丧生,陈麦冬十七岁亲历好友死亡,接着带他入行的师父骤然离世。
然而,高浓度的“死亡”,或者说“失去”,并没有让这部剧蒙上悲剧的外衣。
相反,剧集巧妙地告诉观众,生命的残缺并不可怕,或者说,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能圆满,而我们活着的功课,便是学会接受这种不圆满。
正因为生命有大限,所以才更应该努力去生活和去爱。
高中时,庄洁因为拄拐杖一直自卑阴郁,觉得同学们瞧不起她孤立她。
直到陈麦冬借用她的拐杖去打架,还给她时对她说:“拐杖也可以是武器”,她才突然意识到原来身体的残疾并没有自己想象中可怕。
也正是从那时起,庄洁开始从一个社恐蜕变成“社交恐怖分子”,在工作后,她甚至能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残疾。
这样的女主角实在非常有魅力,我作为观众,从她身上看不到悲情,尽管她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却依旧能让人感受到一股蓬勃的生命力。
而陈麦冬,像是她的反义词。
大概因为长期与“死亡”相伴,他给人的感觉就是冷静自持,不苟言笑,但其实面冷心热。
第七集,庄洁继父去世,陈麦冬从灵堂将她带走。
前面面对庄洁嬉皮笑脸不耐烦的他,此时却耐心的劝解庄洁。
这应该算是男女主角情感进阶的一个节点,陈麦冬向女主讲述了自己为什么进入丧葬行业,又是如何一路走下来,最后讲到了自己如何面对死亡,并以此劝告陷入自责的庄洁。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飞速直抵人心,我想那一定就是死亡。
人们对此总是避而不谈,或是因为害怕,或是因为厌恶,但这正是我们每个人生来就必将迎来的结局。
也正是因此,才更应该过快乐的、有意义的生活,以此消解死亡带来的虚无。
可以说,在陈麦冬和庄洁的关系中,“死亡“的阴影使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刻厚重。
因为他们的感情不是流于表面的颜值、地位、财富,而是一种深入灵魂的互相救赎。
这部剧独特的一点在于,死亡不是用来博取观众眼泪的工具,而是用来探索人物、激发变化和促进情感发展的推手。
当展现剧中人如何面对死亡,如何理解死亡,也有着十足的坦诚,非常让人惊喜。
每天看一看,宛如进行了一次心灵按摩,十分舒适。
小镇青年,是李现的舒适区,不,是制霸区。
所以,李现不必转型,我喜欢看,每个小镇都来一部小镇“现”偶。
=============================从最早的河神、上铺兄弟、林警官,李现身上就有种接地气的亲民气场。
可能这就是素人成为演员的本身底色气质吧。
就连走路的姿势都随性,不那么死板规整,也成为诠释人物性格的亮点。
小镇青年 ,不是小镇做题家的那种,而是小镇上早早接受自己没有考试天赋,没有太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愿意早早为生存考虑,接受小镇生活圈的小镇青年。
而每每他演富家公子、官二代、军二代,总有一种拧巴在身上,拘谨认真地,能让观众看着都紧张。
未完待续我边看边再补充。
=================E5怕留的送别火车站站台,两人侧脸遇见那幕,bmg响起,我想起了《东京爱情故事》。
庄洁的笑容,就像莉香一样,灿烂得像初春的清澈阳光。
小镇完治也会认为大城市的莉香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女人。
所幸,陈麦冬和庄洁,这两人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小镇;所以,还是有再次相见的各种理由,最后才有可能在一起。
而东爱里,小镇男生和大城市女生,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E12过去的告别再次站台送别,bmg显然是根据东爱改编的,陈麦冬比完治更勇敢,这次抓住了庄洁,只是他们两之间对于未来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E14小镇的婚恋看完了,生气。
我只想说,笔给我,他命有我不由编剧,我来改结局。
庄洁妈妈真是脑子有大病。
剧里对廖涛的人设是非常矛盾和刻板的。
E13-14两集里,她对残疾女儿的对话,从语气到台词都非常恶毒,对就是恶毒。
不知道编剧们怎么想的,为什么不好好说话,非要用这么羞辱的话pua自己的女儿。
本来就已经丧夫了,家里没有成年男人的,多一个女婿不好吗?
正常逻辑的妈妈,应该是劝女儿留下来,然后因为要不要留而吵架,而不是手撕小情侣。
这么勇敢的陈麦冬,其实可以试试看江浙沪独生女。
陈麦冬父母不管,那就没有婆媳关系。
还真能指望婆家带孩子?
所有的婆媳矛盾都是从婆家带孩子开始的。
陈麦冬的奶奶,不是累赘呀。
家有老人是块宝,谁家没有老人呀。
有了无父母的女婿,不就是多了一个儿子嘛?
这么想不通,还活在大清嘛?
陈麦冬来江浙沪吧,江浙沪独养女儿的家庭需要你。
---E15破碎的麦冬李现是真的演出了爱而不得。
蹲下来捡碎碗的感觉,不是谁都能演出来的。
那些帅而自知的男演员肯定体会不到、也演不出从小到大一直被忽视、被拒绝的心碎感受。
麦冬比完治要勇敢很多,他值得更好的。
在身体坦诚之前,要心灵坦诚。
只能说女主有着和经历不符合的不成熟。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谁爱谁拿走。
残疾已经是事实,如果还要天天为别人怎么看自己而伤心自卑,那日子没法过了。
爱情婚恋里,情绪稳定最重要。
所以我自己都没想到,本剧中最后最爱的人竟然是张弛。。。。
其实我看电视电影就是来学习如何与生活和解,如何情绪稳定的。
-E16躁动的小镇 跨年舞会、同学聚会那几场戏,文艺片鲜藕片纪录片也从来也没有这种场景,这片子又不是10年前20年前,搞得这个小镇流氓出现概率太高了吧。
上海垃圾不分类的口里嚷嚷的阿叔,相比公开耍流氓,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相比之下,有风大理小镇比南坪镇民风淳朴太多了。
南坪镇真是让人窒息的存在,和上海应该不是在一个元宇宙中的。
我开始怀念,云南有风小院的和煦春风。
我只想看美好的爱情,美好的镜头,美好的声音,美好的光影。
如果想要看恶毒吵架和奇情怪癖,我就去看竖屏短剧了,为什么花这么长时间的注意力看长剧里在聒噪骂人的。
============================五一休息在家,决定弃剧,让我觉得一身轻松。
我翻了一下有风8.7,相对于南屏镇而言,才发现有风真是人心所向的世外桃源乌托邦。
南屏镇是一个让我看了一眼,想逃离的地方。。。
看到中间吵架部分,被伤,知道反正会在一起,目前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了。
从来没有一部片子,从这男主来看,结果喜欢上了男二,对女主从无感到看到就厌恶。
实在对女主接受无能,把飒爽演成了女流氓,这剧应该选一个柔弱点的女演员来演。
期望有多大,现在就有多伤,伤得我都不敢继续看下去了。
等我缓缓过短时间再说。
这个剧本应该拍个电影,长痛不如短痛。
拍成电影,也就最多痛苦个2小时;拍成电视剧,让观众痛苦十几个45分钟,真是让人情绪郁结的。
反思一下是我不好,欣赏不了这种有病呻吟。
这剧和东爱不是一个档次的剧,好吧。
东爱30年后我们还在讨论,这个剧30年后谁还记得。
东爱的歌曲我们一听就过耳不忘,这个剧的ost有人会哼唱吗?
东爱中的莉香,人设30年后还是非常现代性,是女性想成为的榜样。
这个剧中的女主,谁想成为那么拧巴的人?
反正我是不想,都不想多看一眼。
弃剧。
本来小乔正在写包贝尔的《大反派》但是看到这个《春色寄情人》,就忍不住要先写这个真的刺激到小乔都起了应激反应,想不吐不快一集就想弃,为了写这个帖子,忍着看了两集
程亮导演翦以玟编剧李现 周雨彤 刘琳 方芳等领衔主演豆瓣尚未开分,推荐指数一星播放平台:腾讯
最近剧荒了,点开这部剧看了不到十分钟就觉得无聊周雨彤这个女演员,说实话小乔也看了她不少作品但是她无论和谁搭档演情侣,都给人一样的感觉说她演技不好吧,她确实还行说她演技好吧,又感觉寡淡,没啥CP感
而且个人也没啥特色,小乔都有点分不清她和庄达菲作品也没啥特色,或许是因为不温不火小乔关注的不多吧周雨彤饰演的庄洁,是医疗器械的销售第一场戏就是在医院做手术,因为职业的关系她反而觉得是和医生拉进关系的好机会,笑的可以说是满面春光
手术的时候都忙着工作,手术后竟然回家了在家也没有休养,就开始帮家里送外卖真的想问:姐,你身体真的不用休息一下吗?
回到老家的庄洁,生活还挺忙碌的回家第一站是去了居委会,帮着邬姨解决了一个难缠的老太太
真正让小乔产生弃剧想法的就是这个老太太,方芳饰演的陈奶奶现在都2024年了,竟然还要道德绑架居委会还要求给孙子发对象,解决不了就无理取闹
在看这老太太吹嘘孙子的时候,小乔就猜到了是男主的奶奶说实话,有这样的奶奶,孙子找不到女朋友不是真的是正常遇到有这样的家人,不会女主还要和男主在一起吧那就是往火坑里跳了吧
可看到后面发现,奶奶用庄洁教的微信摇一摇,摇到了庄洁庄洁还就这样通过了到第二集更加离谱,这个奶奶还去偷人家的档案拿去招人和自己的孙子算姻缘,那可是档案啊亏她以前还是市乒乓队教练
女主庄洁的家庭情况还挺复杂的,年少时爸爸出车祸身亡自己也因此要带义肢生活妈妈再婚,继父也很不错有一个高智商的弟弟,还有一个学渣妹妹
刘琳饰演的妈妈,演技是真好入木三分小乔在家这么搞事情,我妈也会这样骂我在刚回家第一天也会是这样慈祥的笑容
李现饰演的陈麦冬,在这个小镇也算是风云人物在遗容整理这块是专业的,小乔对于殡葬行业不了解但还是想问一句,真的这么清闲吗?
整个部门还就四个人?
小乔猜的没错,那个胡搅蛮缠的奶奶就是男主的奶奶先不说男主有多帅,有多优秀,他的职业就能劝退太多人了吧更何况还有一个这样的奶奶
小乔看完第二集就彻底弃了,剧情没啥可讲的就是偶像剧的套路各种偶遇
小乔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要在无所谓的镜头上加特写真的很傻x,这样会显得很高级吗?
鉴定结果:内容寡淡老套,白瞎了阵容,三观也不正,避雷!!!
看图片猜电影无奖竞猜游戏开始了下面图片出自哪部电影或者电视剧
去年年底去泉州旅游,入住民宿的老板娘告诉我,前阵子李现就在西街这边拍戏。
那时我并没有在意。
而当《春色寄情人》上线后,我在剧里发现开元寺东西双塔的身影,看到红砖古厝的闽南街景,才忽然想到曾经听过的信息。
这一刻旅行完成了闭环。
亲切的泉州景色加持了我对这部剧的好感,但它的优秀不止于风光展示。
作为一部品质上乘的现偶剧,它在各个层面都带给我超出预期的惊喜。
《春色寄情人》讲的是一位殡仪师和一个残疾少女相互治愈,双向救赎的爱情故事。
偶像剧的核心当然是爱情,男女主角间的化学反应是决定故事成败的关键。
而这部剧的两位主演非常贴合人物,周雨彤的甜美勇敢与李现的禁欲气质完美糅合,他们之间充满张力的拉扯感让人欲罢不能。
暧昧时的心跳加速,争执时的激烈冲突,撒糖时的柔情蜜意,都能让人感同身受。
终于在这部戏里get到李现的颜值与魅力,那种充满男性荷尔蒙,又不失轻盈少年气的感觉的确可以斩获各个年龄段的女性观众。
然而真正好的爱情剧光有糖份是不够的,感情的推进、发展,以及它带给彼此的成长才是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这部剧的爱情观健康且正向,它通过徐徐铺陈,展现了两个人通过发现自我,接受自我,最终得以彼此袒露自我,收获真正的爱情。
他们相爱的过程也是自我接纳与和解的过程。
除了主线CP,这部戏里的一众配角也同样出彩。
无论戏份多少,每个人物都鲜活立体且性格讨喜。
支线剧情完全不无聊,庄家三姐弟和妈妈的亲情,陈奶奶与林奶奶的闺蜜情,轻松诙谐的同时更令人感动。
此外,《春色寄情人》还以一种轻松温和的方式把死亡教育这个沉重的话题藏进了爱情故事里。
男主的职业让他看到许多生离死别,而女主失去了人生中的第二位父亲。
他们在相通的经历里彼此交心,也告诉了人们关于失去的真相。
“正因为生命有大限,我们才应该更努力地去生活。
”“失去的本质,是在教会我们慢慢学会接受。
”这些温润的话语让观众得以慰藉,也看到比爱情本身更深的旨意。
剧本扎实,表演松弛,立意深刻是这部剧可称优秀的基础,更让人惊喜的bonus则是导演的拍摄手法。
他是《繁花》的执行导演,饰演了里面的杂货铺小老板。
也许是在《繁花》剧组浸润三年,从《春色》中可以感受到他深受王家卫导演的影响。
无论打光构图、交错叙事,还是细节铺垫,处处都有《繁花》的影子。
尤其是镜头语言对于环境、人物和氛围感的把控,堪称一绝。
比如庄洁在出租车里的四十五度仰角镜头,光线柔和,眼神迷离,有种晚风沉醉的春色撩人之感,此刻剧名变成了具象的画面。
前两天刷到导演的采访,他自己也承认拍这部戏时受到了《繁花》和王家卫导演的启发。
心中的猜想得到确切的证实。
我想自己之所以会私心偏爱这部剧,可能是因为它在很多点上帮我完成了闭环,比如泉州,比如繁花,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项:戏里,庄洁对陈麦冬说:“去爱一个人,而不是等待被爱。
这是从孩子变成成人的唯一方式。
”
心里忽然一动,这不就是最近被戳到的价值点吗?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只是开始修养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就让我们学着开启真正的人生吧。
前三集体感7分左右(好磕少年组哈哈哈,陈麦冬夺过拐杖去打架的那一段有点带感)运镜挺不错的能拍出当地闽南的风味,男主敬业且臭脸,女主残废但明媚乐观(很喜欢女主的松弛度)好像挺搭的。
但对于我来说美中不足的是这部剧的节奏太慢了真的太慢了,处处带着文艺的气息,剧情平平的。。。。
(从他们的说话方式感受到的,生活中真没见多少人讲的那么文邹邹的……)三集了其实并没有讲到什么重要的剧情,光是为了让女主和男主扯上关系的相关事宜就讲了三集。。。。
我以为剧中会比较重视遗体化妆师这方面的内容,但实际上这方面的内容就像喊口号似的轻飘飘的带过去了。
没有很深的记忆点(想到《三悦有了新工作》)而且女主的身份背景,职业,目前的行事目的都不是很鲜明。
我觉得导演可能想给我们留下一个悬念是关于男女主之间的关系。
但目前的观感就是女主很主动,男主不想扯上关系,也看不出他的想法(会觉得累)。
同时我看不出导演想要体现的主题是什么……可能是剧情不够深刻连贯吧。
女主妈妈骂人的情节印象都比其它重要的情节更加深刻(这部分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我看完脑子里就是女主的妈妈骂妹妹,骂完妹妹骂女主骂完女主骂弟弟,再继续骂妹妹……(联想到现实有点糟心)最后再体现一下妈妈的刀子嘴豆腐心,展现一下亲情。
但是他目的呢?
感觉剧情真的很散啊。
就希望剩下的十八集加紧一下节奏吧,剧情关联性能够大一点。
ps:可适用于两倍速下饭观看,吴俊霆扑棱蛾子还是很帅的哈哈哈。
好吃他的颜🌝😍看到后面随机改分时间分割线……………………………………第四集挺喜欢高中那时候的氛围感,有点像湾湾那边拍的,这集讲了点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
质感就不一样哈
故事感好强😍
#春色#我讨厌这剧没完没了地用嘴皮子上价值,讨厌编剧各种凭空掉落的金句和生硬桥段推进的剧情。
比如用继父的意外离世,让庄洁又回到了老家,给这段已经断绝了的关系又带来了契机。
这明明就是无可奈何下的不得已而为之,却偏偏要矫饰成从心。
这多少有点黔驴技穷了。
我也受不了这样黏黏糊糊的结局,看着好像是有了一个欲言又止的答案,但其实是编剧根本就圆不回去,根本就给不出一个让自己和观众都信服的结局,只好含含糊糊地说都交给以后吧!
我更不喜欢把庄洁写得这么矫情又疯又轻浮,这不是陈麦冬嘴里那个乐观又可爱的庄洁。
我理解她的迟疑不决和临阵退缩,理解她对人生目标的追求,理解她的每一次选择。
但我很难接受她每一次站在交叉口时都是用自私地保护了自己却带给别人最大伤害的方式去做出选择。
她每一次情感上自我的放纵,就让陈麦冬从天堂坠落一次。
说到底,她就是仗着陈麦冬对她爱得执着和热烈,仗着陈麦冬的善良和心软,一次又一次的践踏着陈麦冬的底线。
我相信她不是有意的也不是恶意的,可她就是下意识地避开了让自己难受,而让陈麦冬难受。
然后编剧就不断地用各种鸡汤带着观众兜圈子来洗白,显得女主不是那么的既要又要。
#春色寄情人#
林奶奶和陈奶奶的交情着实感动,这是真的老伴儿,尤其是陈奶奶喊她林妹妹,好搞笑。
陈麦冬和庄洁也是勇敢的,本来面对曾经喜欢的人就需要勇气,一个家庭不好的孩子和身体残疾的孩子,这是多大的勇气才能走出小镇的平庸。
越小的地方越世俗,镇里的人除了凑对催婚,看家世看收入看外表,没有什么正经事。
真爱也好,卑微的职业也罢,都比不上别人嘴里的是是非非,这种小镇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多少年轻人就是这么活着的,走出去外面也不容易混,留在家里,亲戚熟人的唾沫星子能淹死人,大家都在矛盾中寻找平衡,希望大家都能自洽。
在看过的国产剧里,庄洁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女主角。
有的喜爱是出于崇拜,有的喜爱却是因为共情。
她就像是千千万万个远离家乡,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化身。
她的独立,暧昧,犹疑,黯然神伤,咽下的苦,做出的选择,我都完全能够理解。
第一次觉得她是一个特别好的女孩子,是妈妈斥责弟弟大男孩了还敏感爱哭,常常嬉皮笑脸的庄洁却一反常态认真跟妈妈说,“男孩子也可以爱哭,谁规定的男孩子就不能敏感脆弱了?
女孩子就不能坚强吗?
”在国产剧里很少看到这样的平权视角,只想感叹不愧是豆瓣阅读的IP改编,确实从作者理念层面就不一样。
反刻板印象的性别解放受益者是所有人,庄研心思细腻共情力强不是缺点,庄洁笑对生活勇敢回击也不是缺点。
“生而为人无罪,你不需要抱歉。
”
勾勒出庄洁灵魂的一句台词,是她形容前男友,“他没错他只是爱别人两分,爱自己八分,很不巧我也是同类人。
”在她结束了回乡休假与陈麦冬的crush之后,回到上海她看着东方明珠的夜色说,“我很喜欢陈麦冬,但我更喜欢自己,更喜欢上海。
”在一部现偶剧里,能看到这样的女主台词,无疑是振聋发聩的,但也非常非常真实。
现代人的感情,又不是四海八荒非你不可的言情小说。
回乡疗愈遇到初恋心动是真的,撩拨拉扯中掺入丝丝缕缕的情愫也是真的,但不可能为了一个crush就放弃自己热爱的工作、多年来的生活习惯、固有的圈子。
如果没有继父出意外,庄洁回上海后他们俩注定是相交后渐行渐远的两条线,我想不出她还有什么理由留下来。
但因为亲人的变故而改变整个人生计划、决定回乡,我也完全能够理解。
因为我小姨几乎经历过一模一样的事情,这不是编剧机械降神,而是三次元中真的会做出的选择。
我小姨曾经也在上海读书、工作多年,直到父亲意外去世,她千里奔丧之后决定不回上海了,留在家乡陪伴孤身一人的母亲。
在上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有迷人的繁华都市生活,有“自己奋斗自己所得”的踏实感。
但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若是遇上疫情,孤身一人封闭的原子化感会更加强烈。
无法去评判哪种选择对与错,做出选择后能享受自己的当下就是最好的。
看过周姐之前的几部作品,难怪网友都说周雨彤就是“社畜第一人”,在娱乐圈里能找到这种有“班味”的演员太不容易了。
而同为周姐塑造的角色,梁友安是得体干练中带着疲惫的打工人,庄洁则是把刺藏在心里的小太阳,难过的事情总会笑着说。
庄洁最常见的表情是笑,住院都能一路跟工作人员打招呼的社牛,几句话就解了镇里座谈会的尴尬并热络起气氛,不动声色地给要维护关系的护士带吃的还说“不小心点多了吃不完”。
从高中遭遇残疾时的阴郁,到“变了一个人似的”风风火火人见人爱小太阳,很难想象庄洁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笑容中起初有多少是讨好,从正反馈带来了自信,再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力去感化别人。
常笑的人,一旦不笑了别人就会觉得反差很大。
前期庄洁有两次冷下脸来,一次是她休假后回到岗位,听闻年轻下属来对她的客户“挖墙脚”。
她先是微笑着对传话的人说“她是在帮我维护客户,没有挖墙脚”,对外维持住公司的形象,不让人产生“内斗”猜疑。
看到下属女孩站在科室门口,战战兢兢说“主任在里面大发脾气”,她又笑,“我从不听墙角,有什么都是大大方方直接说。
”然后开门进去,“砰”一下关上门,用闭门羹给下属一个警告。
看惯了令人如沐春风的庄洁,这一面冷冽虽然点到为止,但对只想抢她位置的人足够有威慑力。
之后敲定了解决方案,又如常把事情吩咐下去、开会也带着下属,对外界做出对事不对人的姿态展现自己格局,也是安抚下属“给一鞭子给块枣”,暗示着“你不越界我依然会好好培养你”。
职场戏虽然只有短短几幕,却几笔就展现出她的销售工作能力、对上对下的胸怀眼界,凝练而让人信服。
而另一次冷脸是对陈麦冬。
原本是暧昧的气氛双方互评印象,被陈麦冬评价为“轻浮”,她的眼神瞬间就冷了下来。
通常她都是理直气壮撩拨,吃瘪也乐在其中,这次却毫不留情一句“滚!
”转身就走。
反而是陈麦冬罕见地主动再三道歉,在接受道歉的夜宵里,她也夹枪带棒地说“没关系我这个人的优点就是不记仇。
”在感情中的拉扯,就是要双方像跷跷板一样,你来我往攻守易转才好看。
大家都称现偶是李现的统治区,这次在《春色寄情人》中饰演陈麦冬,在一次奶奶催婚中被问到“追女孩的本事没有生疏吧”,陈麦冬突然皮了一下,“我向来没有这本事,都是姑娘追的我!
”奶奶愣了一下,骂着抄起东西砸过去,陈麦冬做个鬼脸跑开。
这一瞬间太过鲜活,让我一下子理解了庄洁为什么时隔多年对陈麦冬依然念念不忘。
从“不良校霸”成长为靠谱的男人(括号:已上岸),陈麦冬的人设有点像《恋与制作人》中的白起。
好男人固然是理性上的最优选择,偶然释放出坏坏的性吸引力却更为蛊人。
总而言之,这部剧看到第六集,给我的整体感觉是“舒服、质感、熨帖”,中国人有自己的《小森林》(笑)。
看似是遗体整容师与残疾女性的“边缘人双向救赎”,实际上他们既不边缘,也不需要人救赎。
陈麦冬只是做一份工便认认真真做,回到烟火里,他和芸芸众生也没有不同。
庄洁遭遇过伤痛,但有了现代医疗科技,她依然可以健步如飞,明媚奔向自己想要的生活。
陈奶奶日常叨叨催婚,但她也是退休还穿运动服的“乒乓人乒乓魂”,会和闺蜜小聚,有自己的精神角落。
庄洁妈妈廖涛刀子嘴豆腐心,但她日日夜夜辛勤奔忙的“廖根鸡”,也是为自己事业奔走的榜样妈妈。
片头曲非常用心,用动画展现了片中的许多细节:庄研的白鹅,廖妈妈烹煮的卤鸡,陈麦冬散步的海滩……所有的琐碎,都是烟火中的生活。
片中泉州的骑楼、山水空镜,会将人拉入到南枰恬静的小镇时空里。
庄洁和陈麦冬也许会走,也许会留,故事外的我们如果累了,打开剧就像来南枰歇歇坐坐。
追完全剧更新:对后半程剧情无语凝噎,在女性主义中总夹杂着一丝丝的屎意,于是写了一篇吐槽向的,表达我对女主ooc的失望↓↓↓《在现偶甜宠中寻找女性主义是否搞错了什么?
》超爱剧和男主不接受差评的,请酌情观看:)
《春色寄情人》是由程亮执导,李现、周雨彤领衔主演,刘琳特邀出演的都市爱情剧。
该剧根据豆瓣阅读作者舍目斯的小说《情人》改编,讲述了性格桀骜的陈麦冬在生活遭遇变故后成为遗体整容师,他的高中同学庄洁因车祸致残,孤身在大城市打拼成为职场精英,二人在不断拉扯中逐渐互相理解与尊重,以爱治愈彼此的故事。
以上来自百度。
这部剧在前三集的时候我是真的非常喜欢,觉得打光真实且文艺,内容淡淡的,有一种落落红尘的伤感与落叶飞花的闲情。
李现很符合我对男生“傻大个”的审美,气质也比较文艺。
周雨彤在这部剧里状态非常好,很漂亮。
然后,我看到第四集,这部剧开始以一种我不理解的方式开在狗血这条路上狂飙突进。
前三集我得到的信息是:男女主是高中同学,女主因为残疾所以孤僻,男主因为父母情变所以刺头+孤僻。
多年以后,女主大大咧咧兴高采烈地与男主在高铁车厢里相遇,女主狂热地想要跟这个高中同学套近乎,男主冷漠地话都不想不多。
这种状态持续了三集,他们俩从女主单方面热情,男主单方面抗拒,到女主要回上海了,男主又舍不得了,去送她。
然后,他俩就在高铁车厢里就亲了。
我一直不是很理解这种在公共场合亲得难舍难分的心理。
信息时代,社死甚至都不需要24小时。
果然,男女主被熟人拍了发朋友圈,然后全镇都知道了,亲友群、家校群,无一不在传阅他们亲亲的视频,就连男女主都在看他们亲亲的视频……亲,我这边是建议换个星球生活哦。
我前面说,这部剧开始以一种我不理解的方式开始在狗血这条路上狂飙突进。
但是真要说这部剧有什么不得了的剧情,也没有。
这一次他们虽然在大庭广众亲了,但是男主几番思索,还是决定把女主删了。
他们没联系了。
再一次联系上是为啥呢?
因为女主继父出意外死了。
(插一句:我要骂人!!
女主继父是张垒演的吧?
他多帅多有味道啊!
结果就打了个酱油,人物结局还是面目全非,3D打印了一个人脸出来,化上妆,看得寒毛直竖。
)因为男主是遗体整容师嘛,他们联系方式又加回来了。
我在这一刻万分操心男女主下一次会不会断联,如果断联是不是还要靠死人来再次连接。
反正因为女主继父去世这件事,女主又回到了小镇上要帮妈妈把家里的卤味店做大做强,并且很容易就成功了。
她还顺带把男主撩到手了。
爱情片嘛,偶像剧嘛,不看男女主谈恋爱我看什么啊?
挺好的。
只是,这部剧的导演或者编剧,内心过分文艺。
女主他们这个小镇上又十分小资。
大家都在“仓廪足而知礼节”跟“东家长西家短”里摇摆不定。
看起来岁月静好,实际上也有闲言碎语。
虽说有闲言碎语,但也不妨碍我岁月静好。
看得我有种悬着一口气在追剧的感觉:不知道在剧里的人们在作个什么劲,但又觉得可能这就是生活。
如果这是生活的本相,好像滤镜打得又有点重。
国产剧总是在美化伤痛,弱化努力,简化坚强。
反正,主人公们轻轻松松就成功了。
台词里累也好,难也好,什么都不耽误他们每天精力充沛,打扮得美美的出门,然后他们就成功了。
再兑点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回乡建设的高调,整部剧就变得更加四不像了。
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捞着。
更可怕的是这些年的影视剧总是时不时地讲大道理,上升价值观。
但《春色寄情人》这部剧,它不仅讲大道理,上价值观,它还因为男主的职业女主的经历开始大段大段地探讨生死之间的奥义……非但没有感动到,反而特别容易出戏。
我通常都是半夜看剧,看着看着,我都掏出串来盘了。
倒不是有什么触动,或者得到了什么点拨,单纯觉得闲得慌。
emmm,过分文艺跟小资就矫情了。
我看这部剧就跟看二十五岁以前的我似的。
有种隔世的亲切与疏离。
可看到十二集的时候,我突然迷茫了,我不知道我在看什么了。
女主从第一集开始撩拨男主,但是她撩她的,撩完就不管了。
反正她不回小镇,反正她要去上海,她又知道男主跟奶奶相依为命,不可能为了她离开小镇去上海发展。
她以及她的家人都不准备在小镇上找,男主请媒人上门了,媒人话没说明白,女主妈妈没猜到。
女主猜到了。
她女主妈妈断然拒绝了。
女主还是要跟男主分享她的心路历程,要跟他诉说她的感情。
男主不理她了,她又去男主家找,去男主相亲的影院逮人……
男主这边呢,他忍不住喜欢女主,但是他又知道自己留不住女主。
男主没有安全感。
从高中开始就没有,他的父母离婚离得一地鸡毛,他刚对女主有了依赖,女主转学去上海了。
他的理智告诉他要拒绝,但是情感不归理智管,女主又总是撩他。
所以连请人说媒这种大事,他都没有问过女主,直接请人登门试探女主家的意向。
总之,小吵怡情后,男女主和好了。
又在大庭广众又亲又抱的了,然后,人家还是只是谈着玩。
女主还是表示自己不会回来,男主表示:我认了。
我长舒一口气:还好,这俩只是决定要异地恋。
然后我开始愤怒:尼玛!!
一个异地恋!
拍得这么要生要死的!
当代年轻人,生活的困难单手可解。
农产品滞销,找人带货,找渠道,马上解决;家里出现巨大的变故,休假离职,回家办厂,搞网售。
一切就绪,自己还能回上海继续坐江山……感觉什么都不可怕,就是爱情里那点破事,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就是不肯好好说话。
这么说吧,男女主的情感脉络还是很清晰的,但是道德脉络不是很明了。
女主撩,她的意思就是要撩得男主把持不住,愿意跟她异地恋。
男主从开始就清晰地知道女主不可能陪他在小镇上过活,所以他对于奶奶安排的相亲也不拒绝。
可每次去相亲,他又都看不上。
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冲得我这脑子嗡嗡的。
我一边跟女主她妈一样不理解,不明白;一边又跟男主他奶奶一样上赶着,就希望他们早点结婚生子。
他们谈一场恋爱,谈得我好没有安全感。
根本不知道他们下一秒要作什么妖,且冠以生活、现实与理想的名义。
这才十二集,这部剧一共有21集,我不知道他们剩下几集还会有怎么样的:吵架→分手→和好,又吵架→又分手→又和好。
我只知道,以前的狗血是阿宝色,现在的狗血是文艺光。
如果粉丝要说我不懂人家谈恋爱的人的事情,那我确实不懂,我就是因为丁是丁卯是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所以母单的我不懂这些人的对花枪。
我就是有点心疼那些被男主用来做备胎的相亲对象。
心里有人的人,不要随意进出市场,扰乱市场好伐?
但是这部剧吧,导演很厉害。
这么狗血的鸡毛蒜皮的现实拉扯,他能给它拍得像是“在春风沉醉的夜晚,我用月光下酒,然后吐了一地”……我也不知道算不算拍得好。
我目前看了十四集。
并且不准备往下看了。
这种文艺癫的病,我早就不得了。
当然,也可能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尤其是文艺工作者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所以以为现当代的年轻人活得都很容易吧,除了爱情没啥困难了。
以前的国产偶像剧服化道很穷,但是人设都很有钱,不匹配;现在的国产偶像剧服化道有钱,但是人设都不怎么有钱,或者是穷,更不匹配了。
从头到尾,来来回回,偶像剧这一块,都有一种错位的拧巴,都没有落到实地上。
偶尔有一部看起来没有错位得那么离谱,不上升这么多价值观的,单纯是男帅女美就够了的,真的已经是幸运了。
就我的审美来说,这部剧还不如拍拍女主妈妈的一生呢。
第一任老公车祸去世,十二岁的大女儿一条腿截肢;第二任老公被重物砸中,当场去世,小女儿也才十二岁。
不论生活给了她怎样的对待,她都爬起来,拍拍土:活着的人总是要活下去的。
不论是被骂克夫,还是别的闲言碎语,她得活着呀。
她不敢垮,她还有三个孩子要照顾,要养活。
不论儿女几岁了,她都要为他们遮风挡雨。
铁血大女主。
对于我来说,这部剧最大的看点是两个老奶奶。
百合味太重了!!
陈奶奶跟林奶奶是真的超好磕!
从小手牵小手到老手牵老手,她们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情意。
男人来了又走了,苦难来了又走了,她们相扶相持就这样过了大半生。
一个优雅,一个急躁。
羡慕。
以后我也得这么过!
年轻这一辈,我喜欢医生X闺蜜这对cp,虽然戏份超少,但是看起来很美味的样子。
【原创声明:本文为公众号“今天娱乐调查局” 独家原创,欢迎转发,但严禁任何形式无授权转载到其他平台,发现必追责到底!
】
文:踏歌编:喵局长图:net&截图
刘琳真的演技教科书。
恋爱还是得看别人谈🚬
第一次看周雨彤演戏,姑娘真不错,相当真实自然了。现男友台词有进步,不出戏,可以get到。//最后两集演了个什么,卑微追夫火葬场是怎么回事?就不能恋爱兼顾事业,异地恋各自安好?
景美人美,拍得很有氛围,但剧本后半段写得有点问题,女主总是反反复复无事生非,跟前面立的性格很矛盾。男主的职业特点到后面突然没了,明明可以写得更深刻的,结果就是一部爱情剧。古早有一部韩剧《为寻花而来》,女主是殡葬业从业者,比这个好看。
追到最新了(10集)。这剧码足了我喜欢的元素:周姐,万鹏,张弛,一堆陈婧霏的歌,巴比伦恋人编剧翦以玟。但膈应的地方也太多:剧里对催婚、配对、“家里没个男人”、“到三十岁不找对象不正常”这些东西自然的认同感到了让人恶心的程度,不是像季仝这样给人批判的“丑角”,是真的自以为自洽地铺在内容里。其他莫名闪现的仿王家卫抽帧小段,时不时突兀出现的陈婧霏BGM,都很别扭,不搭,没有整体感。总之瑜不掩瑕,靠绝大多数演员高于平均线不少的演技,以及周姐颜,还是能时不时皱下眉地看下去的。
不是冤家不聚头
论如何成功选角和起剧名。男女主配一脸
感受到制作的用心,从角色妆造到运镜配乐,真实的小镇街景,热闹的社区活动,生活化的场景,浓厚的烟火气息
挺好的一剧,但发现 1. 李现真不能笑,一笑就像水獭。2. 法兰西领导好丑一男,嘴角跟抽筋似的,长的这个样子我很难代入庄姐的爱而不得(ಥ_ಥ)
一直期待国产剧也有安畔锡类型的导演,不吝惜放慢节奏拍大量空镜的勇气。程亮跟着王家卫拍了《繁花》后,远景抽帧,叙事和缓,镜头质感也很好。陈婧斐声音好听,Ost和画面相得益彰。一个是残疾人,一个是遗体整容师,两个人都见证了人间的苦难。暧昧的“露水情缘”,如烟火灼烧皮肤般,疼痛又炙热。所有的戏,只要有刘琳存在,就觉得好稳啊。两个老奶奶相扶持到老的情感也令人感动。小镇的部分细节有些失真,做得更落地一些就好了。喜欢看这种短剧,甜的浓度刚刚好,化学反应刚刚好,太长了很容易变成狗血大戏。周雨彤的笑容真的好感染人,李现好适合小镇青年,好看的一部戏,春意黯然!#2024电视剧26,评分:B+。
摄影美术很不错,片尾曲也好听,导演很会拍,把女主和风景都拍的很漂亮,剧情缓慢,剧本非常一般,少年组比成人组更有化学反应,可惜镜头太少。本剧最大的毛病是女主实在不讨人喜欢,如果不是编剧的上帝之手让女主继父过世,故事的走向实际就是女主玩弄了男主的感情后拍拍屁股回上海继续潇洒去了,我认同女主妈妈的观点,不打算在一起就不要招惹人家,喜欢人家就做好为一段感情牺牲一些东西的准备,女主的做人做事不敢苟同,相比之下,男主就非常好,他的每个选择,每个决定都无愧于心,除了他自己,他对得起所有人。女主实在配不上男主。
导演不愧是跟着王家卫进修过的,审美相当不错,无论亲密戏还是空镜都很美,看出来是女性编剧,台词很不错,对女性的刻画要比男性更丰富,从奶奶到妈妈到女儿,都坚韧又能干,尤其喜欢两位奶奶的友情,这种描述老年女性的纯粹友情很难得也很珍贵。另外很出彩的是死亡教育,这在中国人的教育中是非常缺乏的。看了一下原著,改编真的不错,人物丰满了许多,但也有个问题,把男主人设改得过于完美有点不切实际,其实看原著,男主确实是相不到亲的那一类,以前很混考不上大学靠关系才从事的特殊职业,外表一般性格冷淡也没多热爱自己的职业,原著中更多是两个边缘人物的相互治愈,更现实一些。当然这剧最大的看点还是两位主演的cp感,选角很加分,导演很会拍,两人无论外表还是火花都很够,尤其女主的演技太自然了,长相也是我喜欢的类型,看着很舒适。
周姐!李现!为了颜值也要看
就你们这样拉扯,90%的对象都得分。
莊結這個人設實在太擰巴了,越看越同情男主。這部劇說教意味還是重了一點,回鄉創業,奶奶助攻好像李現上一部劇。
难看
导演程亮是《繁花》里街角卖烟的小贩,一部繁花注脚戏,这部剧的色调,李现坐在车里擦鼻血的那几个掉帧镜头,倒也是闪现了一丝王导的影子。本以为是又一部有风家乡宣传片,但这部其实上了更多价值,如何去爱,如何面对死亡亲人的离世,如何活着,在大城市与家乡之间如何选择,是我们这代人的困境与人生。好像对这种娓娓道来小而美的细腻剧没有抵抗能力,李现的几套风衣确实帅。
女的在干嘛,跪舔一个木头男人,说了几百遍再理你就是狗了,还是义无反顾的去跪舔,没有点尊严啊,这个男主也是莫名其妙,还有女主妈,是有什么大病吗?没事就要找点问题发作一下,全靠无厘头的吵架来推动剧情。
特别神奇,对东爱的致敬(含在上海作日剧跑),疑似十七年文学一般的“建设家乡”主题,杂糅熟人社会vs原子家庭的讨论,加上女性主题和殡葬师主题,就很奇怪。。。。不过这部里描摹的对亲人离世的状态还挺不错的,巨大丧失面前其实还是会继续过往日常的。但是泉州太壳子了,地理和人的状态之间非常割裂,这个故事更适合发生在华北。。。。
剧情很细腻,台词很精致,男主大爱,女主因身体残疾既自卑又豪放,对爱既主动又反复,确实让人吃不消,网评追夫火葬场也是绝了。几个配角都可圈可点,加一星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