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都是穿越的剧情,但是带点温情,带点煽情,带点感动,你最爱的亲人才是你最不想当的朋友但又是最好的朋友。
评完分才发现还有剧版,评分还不低,电影和剧版略有改动,但是不影响剧情走向。
演员的演技也都挺扎实的,不得不说两个女主长的是真的挺像的,无论是母女还是闺蜜,都毫无违和感。
男配的喜剧氛围也表现的刚刚好,绝对是用心的打磨。
总的来说还是一部质量上乘的电影,属于比较用心的诚意之作。
因为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习惯、思维逻辑与道德观念可谓“日新月异”,代际冲突与沟通越发成为当下年轻人焦虑且重视的话题。
前有贾玲《你好,李焕英》引发广泛共鸣,一举拿下54亿超高票房;最新的一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以下简称《做朋友》)同样以亲子冲突展开,女儿在奇妙穿越后,与少女时代的母亲一同经历人生坎坷与情感波折。
原本陌生隔阂的三代人接触、沟通、旁观与陪伴,最终在互相理解的同时,也对自我身份有了更为明晰的感知与确认。
01. 动人心弦母女情《做朋友》改编自同名剧集,庄达菲与陈昊宇两位主演也平移自电影版,饰演一对母女。
一开始的母女关系颇为紧张,却也是惯常的现代格局。
单亲家庭,奔忙疲累,母亲李青桐为了生存不得不时常应酬,狼狈醉酒;在女儿李进步眼中则是“疲于应付的小丑”。
从未露面的生父,则是母亲口中和女儿心中的“渣男”。
直到某次地铁上,女儿阴差阳错地穿越至二十年前,闯进了还是少女的母亲的生活,一场情感救赎与身份确认的历程就此铺开。
母亲李青桐的少女生活,同样充满着矛盾和闹腾。
学习成绩不好,时时被批评责骂;积极玩乐队搞表演,经历着少男少女的情爱纠葛,内心又暗恋着眼镜学霸吴智勋。
李进步融入了母亲的生活,悬念一步步揭开,母亲的少女时代,有着感同身受的梦幻、热情与温热,是命运的波涛一次次磨平了她的棱角,生活的石头摧毁了她的想象,最终只能平和地接纳现实,如同姥爷李五四(贾冰饰)的质朴与超然。
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在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李进步在穿越及陪伴的过程中,逐渐知晓了自己的真实来历,对母亲和父亲也都有了切实的体会与谅解。
李青桐则更是在孕育和抚养之后,才明白自己的父母有着多么深切的关爱与温暖。
即便是要等到自身经历挫折,才能真正体谅父母的苦心;起码在看过该片后,我们也该对自己的父母与原生家庭,怀抱些许的温情吧。
02. 生动群像轻喜剧在庄达菲与陈昊宇两位主角之外,几位优秀配角对该片做出了鼎力支撑。
最亮眼的莫过于贾冰与牛莉饰演的姥爷姥姥,当时的他们也不过四十多岁,勤勉朴实地工作与生活。
姥姥是东北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对丈夫和女儿只有严肃责骂,从不轻易表达温情,但在关键时刻,绝对会坚定站在家人身边。
贾冰饰演的姥爷则显得温和松弛,爱喝小酒,爱讲笑话,对老婆的指令说一不二,提供最丰沛的情绪价值。
他也贡献了不少令人捧腹的笑梗,“亲闺女,注意点力度”等等。
还必须得提出杨皓宇饰演的邹老师,冲撞笑闹,亦庄亦谐,不仅增添了极为强烈的喜剧色彩,还提供了“不忍直视”的旗袍名场面。
此刻想来都还忍俊不禁,哈哈。
演员王皓也将陈君何这个角色诠释得饱满独特,让人印象深刻。
他装出一副不屑与冷漠的表情,内心深处却善良纯真,而且面对突发状况时表现出的担当,充满了打动人心的“男友力”。
他的那段“澡堂经济学”,也是散发着东北大渣子味儿的轻喜剧元素。
“有些人,一旦搓过就不在”,这是没有回头客,自然营业收入就提不上去,必须增加泡澡搓澡之外的项目,才能将人留在澡堂,增加消费。
另外还有车保罗老先生的客串表演,几位配角实力撑场,将影片的幽默感一直保持到片尾。
03. 精彩纷呈名场面生动配角加上东北喜剧,自然贡献出多个情绪丰富的名场面。
先是高考之前,杨皓宇身穿旗袍登上讲台,表达寓意“旗开得胜”,以及“指定(紫腚)能赢”,辣眼睛程度堪比恶搞短视频,但是放在情节中却也自然契合。
而老师随后一番推心置腹,又瞬间将搞笑引入走心。
接着是父女俩在手机视频中相见。
因为误解穿越过来的视频电话,二十年前的父亲与此刻的女儿隔空交谈。
两人均喝得醉醺醺,一番折腾之后,终于平心静气,开始了一场深情感人的亲子对谈。
在那场戏中,导演让两人从视频两端到并肩坐在沙发,沙发开始漂浮旋转,让父女俩忘记身边一切,开始倾心畅谈。
有关世事无常,有关命运波折,有关生存不易与养育的艰难。
两位平时都习惯于隐藏敏感,尽量以幽默淡定的方式掩盖内心的情绪。
可是在那一刻,两人都袒露了内心的真实。
在此之上,这还是一次生死相隔的穿越对话,因为在女儿的世界中,父亲早已患癌去世,她独自扛起生活的种种压力,此刻却只想靠在父亲的肩膀上失声痛哭。
当然,更有男生陈君何在最后时刻的“情感反转”,这位被认定为“渣男”的父亲,最后才被察觉是为心爱的女孩勇担责任的“勇士”。
一切都在戏谑中完成,陈君何也总是用调笑的态度,说着最深情的话。
这也实现了全片最终的温情注脚,父母和孩子取得了和解,命运的波折也被安然放下,一切不过都是生活的涟漪,只要平安康健,只要亲人守望,我们便无需在意那些细枝末节的误解与分歧,更不用在生活的磨难前低下头来。
亲子间接纳理解,有情人勇敢牵手,享受俗世的幸福与安稳,只要心手相牵,我们便再不会被命运捉弄,也必将扛起责任与压力,在坎坷人生路上砥砺前行。
感觉本片在故事情节上跟《你好,李焕英》以及《哥,你好》等有诸多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都是讲述主角偶然穿越回父母的年轻时代,与自己年轻时的父母对话相处等等,但这部电影的青春气息更为浓厚。
李进步在穿越到母亲李青桐的高中时代后,遇到了母亲在青春期时的好几个玩伴,并迅速他们打成了一片。
李进步在很多事情上都用现在人的思维方式去解决。
这种时代的差异感引发了无数的爆笑事件,充满着各种笑点。
李进步的这段奇妙经历让最开始对母亲的不理解和嫌弃转变为逐渐认识到了母亲为了自己而默默付出的伟大。
这种心理上的转变是循序渐进的,且表现得一点也不俗套。
此外,在李青桐与父亲李五四的隔空对话中,也能看出身为人母的李青桐对于生活有着各种无奈,但自己的父亲总会在关键时刻给予无私的关心与温暖,给予各种帮助。
无论是哪一代人,父母永远会倾其所能奉献一切给儿女。
但本片有关亲情的刻画并非是关键,让观众们深刻感受到青春时期的恬静美好才是重点。
毫无新意,毫无诚意!
剧情是无脑的,bug数不胜数,每个人说话和当时自己对“穿越”这件事的认知都违背,这不只是剧本的问题,说明演员都没用心没入戏!
剧情上跳跃、漏斗百出,情感上是无脑煽情的,音乐突兀就起来,主题都没怎么体现得出来呢,咋就想着只靠演员说几句“金句”观众就能感动呢?
作为喜剧,笑点尬的不少,烂梗不少,就是贾冰一贯玩的那套全片看下来,要表达的没表达,笑的倒是笑了,但作为喜剧笑点也不密集,反而有些想做笑点但令我难受。
全片节奏就是讲点剧情-笑-突发状况-上音乐讲主题-开哭(只有演员没有观众,自我感动罢了)-突然贾冰玩一个尬的想要缓解气氛,然后继续循环下去。
加上我说的《你好李焕英》,脑中有画面没?
对,这就是这部电影
补充一句,庄达菲演的不错,《年会不能停》时就觉得不错,这场是为她来的,电影的失败和她无关再补充一句,口碑肯定不会好,票房参照《戏杀》和《末路狂花钱》,宣发好票房就高,宣发不好就炮灰吧,口碑是别想了,很难上6,最多最多6.5(如果真有很多无脑的能被所谓家庭的主题戳中的)
没有任何期待的路人电影,顶多在浪姐的舞台上了解了陈昊宇,有那么一丝丝好奇。
我的结论是效果出奇的好,给九分!
丢的一分在于穿越的这个“烂梗”。
刚开始看到穿越的这个梗,没有什么才做期待,因为实在看过太多了,立马想到了李焕英。
但或许过程中确实看得又哭又笑,最终评价是拍案叫绝。
1分给剧情中“爸爸”角色的翻转,从“渣男”到学霸,原来如此。
最后亲爸的出现和大好结局,略有点儿俗套,来点儿创意的相遇可能更加分。
2分给穿越回来的各种搞笑场面,比如碰杯后撒一地。
比如,姑娘,你赶着投胎啊。
2分给酒后的隔空对话,太绝了!
搞笑又在这里升华和点题了。
剩下的3分是演员赚的,尤其是陈昊宇,没想到你这么会演戏。
妈妈和青年时期的你,演得都很对味,是哪个年代还有的味道。
年轻时候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看到了青春的感觉。
两顿小烧烤+两瓶汽水,把17~18岁的天真稚气展现得一览无遗。
想比,女儿的表现层次感就差很多,感觉像女配。
尤其是走到灯下面哭的那一场,特别好的场景,演得很生硬。
观众完全带不进去。
再赞下户口本上的爸爸,演员演得还可以(也太像年轻时候的大鹏了)。
比这位“学霸”爸爸好太多了,这个人物感觉完全没出来,只有在最后离别信里,通过文字直白口播出来的。
作为一个青春不再的老大叔,对于青春题材的电影,我总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因为我嫉妒那些热情、嫉妒那些说走就走的毅然、嫉妒那些打不断的友情。
我就是就嫉妒这些还在青春里撒欢的孩子们。
所以对于我来说,比起轻松的喜剧,我更喜欢看到那些经过青春的痛苦和折磨后,成长为大人的故事。
看他们怅惘,看他们遗憾,看他们分离,看他们回忆。
当我看到他们经历了我所经历的一个片段,或者一切时,这种共鸣以及一种回忆的激发,是这种电影所带给我们的魅力所在。
青春在每个人眼里总不一样。
在《燃野少年的天空》里,就是一个舞台,就是一场舞蹈,就是燃烧。
在《少年的你》中,青春是仇恨、歧视、自卑、鲜血搅拌形成的一团烂泥。
在《那一场呼啸而至的青春》里,是刀光剑影,是江湖。
在《匆匆那年》里,是成人般的青春,是为了爱情敢不做最后一道大题的牺牲。
这就是那位敢少做一道13分大题的帅哥所以,它是残酷的,也是欢乐的,是单纯的,也是充满荷尔蒙的。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想展现给大家的,便是一个又哭又笑,又傻又成熟,满是精灵鬼,却又在某刻会成熟的青春。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糅合的产物。
女主李进步穿越到了自己母亲李青桐的18岁那年,她陪伴着自己的母亲经历了乐队的演出、和学霸的恋爱与分手(我这算顶客气的说法了,就是个渣…..)、父亲的去世、放弃大学机会、意外怀孕、青梅竹马的接盘……
组乐队这种桥段是非常适合青春题材的,但是本片虽然有呈现这个话题,但是却只是蜻蜓点水,着墨太少是不是有很多熟悉的影子在?
《你好李焕英》的母女好闺蜜,《匆匆那年》里围绕高考产生的甜蜜和裂痕,《大约在冬季》里熟悉的接盘侠,《哥,你好》里无法拯救的父母宿命。
本片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了暖色调,挺符合大家对于情怀和老时光的认知这部电影里,讲述了母女、父女、闺蜜、初恋、青梅竹马、朋友,有爱情、友情、亲情。
此刻,影片的短板展露无疑——感情线的过度分散,既让影片的各种要素无法集中表现某一个情感,也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
影片中母女之间的感情,本应该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既从对于这个18岁的“妈妈”只有满心的抱怨,到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真正进入了对方的心房,再到经历了波折后“妈妈”真正成为妈妈,从怨气到友情再升华到亲情,这本应是一个非常脉络清晰的路径,可惜本片的这个路径,与狗血的爱情三角恋、时隐时现的父女温情、支离破碎的死党友情,这三条路径交织在了一起,会让观众感到迷茫。
面对亲情、爱情和友情,观众所感受到的情绪波动是不一样的。
亲情是一种温暖,让人舒适;友情是一种燥热,让人蠢蠢欲动而又大汗淋漓;爱情是炙热,有让人飞蛾扑火的魔力。
三种不同的感受是无法同时在观众心中激起巨大的涟漪的,它只会相互扰动,最终呈现一个杂乱无章的结果。
在一部电影中,展现复杂的感情很困难,展现单纯的爱或恨要更容易,也更容易得到观众的反馈。
所以当我们去看《教父》时,是需要思考其中的每个人的行为,而我们在看《约翰威克》时,只需要感受愤怒带来的后果就好。
愤怒的最直接表达就是暴力,也更直接的将情感传递到观众心里而本片并非全是短板, 在演员方面,全片大部分使用了网剧的原班人马,而电影中新加入的演员,比如王皓、贾冰、杨皓宇,都成功期待了为该片增加更多喜剧要素的作用,可以说选角是成功的。
尤其是杨皓宇,一个传统到不能再传统的班主任形象,真是让人印象深刻,而且从气质上看,没有脱离杨皓宇之前角色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大家也要注意他那双皮凉鞋,还有紫袜子,绝了所以只是单从创作者的叙事手法这点看的话,本片我认为不如《燃野少年的天空》和《匆匆那年》。
再次强调,青春电影,单纯一些要比复杂一些更好。
当李进步穿越过去之后,见到了李青桐,李进步从父母爱情的搅局者,变成了母亲的闺蜜,最后,当破铜烂铁乐队演出完毕,落幕那一刻,李进步回到了现在,对于18年前的一切,成为了她和她的秘密,最珍贵的记忆。
这样更单纯,也更美好一些,不是吗?
故事比《爸爸是外星人》更能扯淡。
一开始,真妈和假妈就直接在学校大会上干起来了,故事交代,这个会,关系到女主保送的大事儿。
一般情况下,即便是真妈知道了实情,也不会在学校的大会上干这事儿吧,编剧不是没妈就是自己没当过孩子的父母,才能构造出这种逆天的桥段吧。
主要目的,大概是为了让这对母女强烈开撕吧。
好吧,双方多积累了足够多的怨气,这次一次算清楚。
哎,等等,这个妈,也实在太年轻了吧,看起来,也就勉强能做女主的姐姐,或者,妹妹也未尝不可。
选角相当失败。
为了表示这个当妈的有多不靠谱,编剧也是下了血本了。
好吧,打脸了。
选角没失败。
因为,很快,女主离家出走坐个地铁,就穿越了。
要回去做老妈的姐妹了。
说不说,现在穿越这个设定,甚至连“最基本”的解释也懒得解释了,直接生穿。
女主穿越回去后,也毫不客气的顺了一身军大衣。
就是这么巧,女主和老妈在下车的一瞬间就认识了。
为了能顺利搭上线,俩人也是直接生拉,女主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校服,老妈立马顺藤摸瓜,表示女主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闺蜜。
放在现在的小品里头,也不敢这么演啊。
这帮“脑瘤”患者自己折腾就够够的了,何必拉上曾经“被脑癌”的贾冰呢?
说不说,贾冰今年是和医院杠上了,两次脑瘤一次肝癌,片酬真的很多么。
再说了,贾冰嘎了以后,牛莉还活着啊,这小姑娘从此以后就在外头喝大酒,再也不回家?
女主对于这个学渣老妈,实在是“愁死个人”。
这套说教,也是完全复刻当下所有父母的套话。
可是,一点也不好笑。
这老妈高中时代的三角恋和组乐队,怎么看怎么熟悉,这烂大街的玩意儿,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值得拍的。
杨皓宇在故事里头的表现,还是相当抢眼的。
就这一身紫腚,至少不用像《二十条》和《扫黑》里头那样把小命嘎了。
由于压根不用逻辑,所以,视频电话能打到过去,这也不是太稀奇的事儿了。
当下的年轻人即便是玩穿越,也没忘了带充电器,好样的。
贾冰现在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上价值的。
主要,就是为了这一段吧。
父女俩,在酒后重逢,对着马桶,一顿输出。
这喝大酒的毛病,原来不怪老妈,根儿出在姥爷身上呐。
这学霸和学渣的爱情,就像龙卷风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
老妈就在这外面是电子屏的廉租房里,把自己交代了。
时隔多年,老妈依然忘不掉外头有块电子屏的房子。
等待,果然是最长情的告白啊。
可是,人家直接去了常青藤,没想着回来。
早知道如此,高考改志愿那些花活,玩了干嘛。
最后,女主还不是得“买橘子”。
整个剧情,完全不走寻常路。
标榜的是,高考不重要,前途也不重要,但孩子很重要,至于这孩子从何而来,那也不重要。
青春期,必须来一场离家出走。
然后,实行自我放逐,每天喝大酒。
这么颓废下去,就等着一场救赎。
王皓在故事里头的表现其实也不错,但是,不和史策搭档,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如今,关于“牛马缺失”的问题,皇恩已经浩荡,不用再为“户口”问题发愁了。
王皓也是奉献了一个寂寞。
最后,有没有想过,都玩这么大了,应该怎么圆回去呢?
这个问题,实在想太多了。
这不就是编剧一支笔的事儿么。
又重温了一遍我突然在想一个问题,这个电影想化解的矛盾是什么?
是李进步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的所有痛苦,在回到李青桐青年时看到她所经历的一切后,全部原谅了。
那李青桐,即父母这个角色,他们就是亲历者,他们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来的,所以他们是能很轻易原谅自己的,对孩子产生的痛苦是觉得应该完全接受的。
所以李进步,即孩子这个角色,他们是顺势继承父母辈的苦痛的,孩子生来就是在父母辈苦难的基础上生活的,但却没有经历到苦难的成因,所以他们既痛苦又困惑。
父母辈是虽然痛苦但明白原因,所以接受良好,觉得应该,然后继续痛苦着。
李进步的这次穿越改变了什么吗?
什么都没改变。
那为什么她好像变得比开头幸福了呢?
因为她接受了。
她接受了苦难的成因,明白了李青桐现状的原因,她站在李青桐的角度替李进步原谅了她。
她们的角色关系从母女变成朋友,所以要明白一个人的现状,就要走一走她走过的路,朋友就是这么一个陪伴自己走过人生路的角色,比家人更了解自己,因为我们同行得更紧密。
虽然片名是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但实际是,我想和你做朋友。
管不住下半身的下场,非常好地警示了应届高考生,用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年轻妇女带娃打拼的艰难。
最后的合家欢结局,怀疑是酒精中毒昏迷中的幻想。
话又说回来了,假结婚的爹天天被女儿念叨做妈的死活不肯解释,生物爹功成名就一分钱抚养费都没有还成功润美,这妈做的确实失败嗷。
顺便一提,单说剧情这结局剧情也太符合龟男的定义了,女神给别人生孩子,自己背锅上户口,孩子都不跟自己姓,要不然误会解开了还要被孩子念叨一辈子
又是一部关于疼痛的青春爱情片,但这片拍的也太啰里八嗦了一些。
首先,编剧赶紧辞职吧,写的都是些什么没营养的台词,太多的口水话。
有一说一,哪怕是经常被嘲讽的郭敬明的电影,都比现在这帮所谓的小清新电影强多了。
而且,这片真的是把以往所有青春片玩烂的梗都放了进去,什么穿越,三角恋,怀孕,癌症这些因素现在看起来,比喝白粥还无味。
然后,演员们一个赛着一个的尬着表演,再自我感动到不要不要的,真的最应该说不要的应该是观众吧,看了部没味的片儿后再把自己给恶心到了。
另外,现在的青年演员演戏能不能不要大惊小怪,面目表情横飞啊,当心把脸上的玻尿酸给挤出来了。
多花时间去学习一下何为表演,以及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别老是一副欠揍的表情。
最后,青春片也出过经典,至于现如今快餐式的电影市场下,还有机会再出现一部感人的电影么,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又是一个三星有点少,四星有点多的片子(陈昊宇的中年李青桐太有气质了
什么鬼剧情啊
虽然没看过原剧,但也get到了庄达菲&陈昊宇这对欢喜“闺蜜”!精彩有趣温情,不要忘了妈妈也曾是个少女,闯入她的朋友圈,就会读懂她如今的疲惫、忙碌和劳累,理解她的苦衷。王皓表现又有进步,这边建议最后的机车穿搭做个半永久!整体蛮惊喜,年代感十足的校园戏很复古怀旧。拥有最好的朋友和最爱的家人,做最快乐的自己,才是最好的青春。
手机电量惊人。
胡编乱造一塌糊涂,2024竟然还有如此狗血的剧情,但偶尔的包袱确实也笑喷了,还很吃达菲颜,鱼缸可以的
多一星给当时追过剧的我(虽然剧版结局也很……
用一种更难看的方式把难看的剧版翻拍了一遍,圈钱大电影好歹卡司别换吧,除了两女主全换了啥意思,连成年妈妈的演员都换了属实败笔。浪姐后对陈昊宇的好感直线下降,而且怎么影版还是换汤不换药的超绝恋爱脑啊!!!
换了演员我就注定不会去影院支持,但还是忍不住看…剧版好就好在群像的塑造和细节的刻画,电影就完全没有了这些优点,破铜烂铁的其他三位完全是路人甲,陈君何变得毫无魅力,且很丑(喜剧丑男请远离偶像剧好吗),李青桐和吴智勋的暧昧倒是💢有氛围了,但是毕雯珺演技真差。给三星是因为陈昊宇,她演的小青桐真的好可爱好可爱,中年时期的对比形象也拿捏住了。全片最动人的点是李青桐和父亲的跨时空对话,这是改编的最好的部分。至于那些随地大小便的低俗喜剧情节,真的好烂好烂。
七分,“这是原则的事”,但是你请他两顿小烧烤+两瓶小汽水,他就什么都忘了。从暗恋走到户口本、九块钱、玫瑰花,双膝跪下“嫁给我吧”,他真的很帅。好喜欢这个演员表啊,配角也都好喜欢!在东北看这个片子太有感觉了哈哈哈,转过头和朋友说话,他接话那两句就跟电影里一样,永远有笑点。你们学校到底在哪啊,怎么做到图书馆出来闪现净月潭的?(贾冰这一年是真没少演啊)
啊?怀孕了不上大学生孩子?啊?
虽然李青桐也有着自己的苦衷,但在醉酒行为女儿李进步看来,自己的妈妈十足就是个小丑。
甭管俗不俗,电影还是挺好看的,尤其乘着陈昊宇在浪姐夺冠这个节点,泼天热度和富贵得接住啊!几个喜剧人的表演是最出彩的,比较恶心的是万国鹏,这孙子为啥还能混娱乐圈?
把剧版故事又拍一遍,然后拍的还这么难看,意义何在?怪不得陈昊宇并不想接电影版。
开头部分比较套路,穿越回过去来阻止一些自己不愿发生的事情从而引发的笑料这样的喜剧化模板实在是数见不鲜,也没有产生另类的吸引效果。但剧情在某个时刻开始陡然转向,以一些让人完全处于意料之外的转折打碎了对此类电影的刻板印象,深入地探究了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的多重思考,虽然呈现得还是有些混乱与极度理想化,但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有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会让观众产生更多的回味。
穿越题材永远都会让人感动,只有设身处地才能感受到别人的想法。只是这戏还是有不少漏洞。电量能用超过一整年的手机,十八岁的小姑娘接住朋友家一年多了没人来找也没意见,不满法定结婚年龄就结婚的夫妻,如果能轻易地把电视剧就拍成电影的话,那电视剧比起电影的优势又是什么呢?
8分,超出预期的好看,非常推荐。有幽默有感动,同样是穿越,比李焕英好不少另外,李青铜这个人物性格感觉太像李金铭扮演的陈美嘉了,仿佛又看到了曾经的爱情公寓。演的真好还有一点就是贾冰终于不演烂片了
没看过电视剧,点开看了下电影。作为喜剧它很难笑,作为穿越剧它bug忒多,作为亲情剧它最后来了句“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间各种情感来得毫无铺垫贼拉突兀…呃😅
挺好看的。
原剧很有趣,但影版想要的太多了,写友情师生情亲情等等,可既定的篇幅完全承载不了那么多信息,反倒每个部分都讲得片面,每part加个煽情环节就结束了。蛮可惜的,我能够感受到女主角二人的感情真挚,对手戏依旧很有火花,但剧本真的很糟糕。陈君何吴智勋就不说了,演员真的不行。换角的演员里就贾冰好点儿,其他角色都没多少能发挥的空间,导致很悬浮。
这个穿越梗是真的好用,每次都能多少被打到,但也因为太明白要怎么进展,也被这频繁使用的梗被消解了不少。喜剧部分和后面听割裂的,再统一一下会更好。两个女演员不错,尤其陈昊宇第一次密集看他表演竟然还不错。想三星但又觉得实在没有同类题材的过硬之处,再想到后面节奏实在是太拖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