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平实的故事,很动人的情感,这部电影有着很明显的马基德式的烙印,讲述了一场“大孩子”与“小孩子”共同面对残酷困境的故事。
在故事的前半段,我们感受到了塔拉和埃米尔最为惨痛的经历,而故事的后半段,则利用小孩子的困境,反衬出大孩子的选择,最终塔拉和埃米尔选择在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和自己一样受伤的小孩子关爱,相互之间取暖,也彼此得到了救赎,人与人之间递进的情绪很细腻,也很温暖,让每一个孩子,都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麻绳专挑细处短,命运总伤苦命人老板要强暴女主,反被打倒进了医院,女主被抓进监狱进行判刑,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女主的弟弟为了能尽快救姐姐出来,去医院照顾昏迷的老板,听到老板受伤的消息,老板的妈妈带着他的女儿们,去医院看望老板,他们并不认识女主的弟弟,女主的弟弟说自己是老板的朋友,便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老板的妈妈并不富有,她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和女儿的首饰都交给了女主的弟弟,让弟弟去卖一笔钱,回来给老板看病,弟弟拿着这笔钱,毫不犹豫的离开了。
夜晚降临,外面下着倾盆大雨,弟弟看见可怜的祖孙三人无家可归,只能躲在墙角一起躲雨,他心软了,收留了祖孙三人,并把钱全部还给了他们。
女主在监狱里看到了一个拿着破旧小汽车的男孩,他的妈妈因为生病被抬走了,女主对小男孩同情了,她拖人找弟弟,在外面买了一个新的小汽车送进来给小男孩,小男孩开心的笑了。
姐姐保释需要巨额保释金,弟弟把主意打到了老板的大女儿身上,他找人做了交易,决定把老板的大女儿卖给那个男人,弟弟把大女儿骗了出去,可是最后关头弟弟的良心回来了,他帮助大女儿躲了起来,自己因为没有完成约定交出大女儿,被那伙人狠狠揍了一顿,遍体鳞伤的他,连床都起不来,是老板的母亲夜以继日的照顾他,他好了以后,大家一起度过了一阵儿有趣的时光。
监狱里的那个小男孩的母亲,还是死了,女主彻底崩溃了,她不想也在这个监狱里待到死亡。
弟弟得到消息后,回到家对祖孙三人发起了火,祖孙三人知道是老板因为想要伤害女主才受伤,羞愧的离开了弟弟的家,并去出具谅解书救女主。
老板也没能挺过去,死在了病床上,弟弟找到了无家可归的祖孙三人,再次接纳了他们。
又是一个下雨天,女主要被终身监禁了,她拿自己身上唯一的首饰,那枚金戒指,换取了监狱的窗户开一条缝。
她和小男孩在倾盆大雨中把手伸出了窗外。
那场雨给了他们心灵的自由,余生虽然肉体还要在监狱度过,灵魂却已经被那场雨冲刷洗涤,获得自由。
《云端之上》,导演用了另一种极端的方式告诉每一个人,在这个国家儿童与黑暗并存,他用主角的少年身份加剧注定悲剧的色彩,令人唏嘘的是这些可怜的孩子本性并不邪恶,他们本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正常的上学,得到政府的庇佑,却因为法制的不健全他们成为了逃亡者,既要躲避正义的制裁也要躲避其他黑暗的吞噬。
之所以说无法用同情的目光来观看,最大的原因大概就是这部片子更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他只是在用一个又一个的镜头游走在这个国家被黑暗笼罩的每一个角落,从小出生在监狱的孩子,没有见过月亮,把老鼠当作宠物。
让人无法沉浸在对剧中人物的同情中,而是在一个又一个的画面中暗下决心,虽然自己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也迫切的想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当然,这并不是一部以压抑为底色的影片,一个为自己国家少年与儿童说话的导演,有他的温柔所在,外界的冰冷用亲情与友情来保存余温,姐姐的无畏牺牲是悲剧,也是那个黑暗社会仅存的一点光芒,马基德.马基迪或许想借此来告诉人们,出错的是制度,这个国家还有救,这个国家也有人需要被解救。
不久前,一部印度电影《云端之上》在中国上映。
与以往在影院看到的印度电影不同,《云端之上》缺少印度电影必备的一些元素:极端煽情、强行反转、载歌载舞……尤其是最后一项,动不动就尬舞似乎已然成为印度电影的标配。
至于何种原因?
其实很简单,《云端之上》出自一位伊朗导演之手。
而且凭着这位伊朗导演的名字,你可能唤不起任何印象,可要说出他的代表作,十个人有九个都会“哦哦……”地反应过来。
导演叫“马基德·马基迪”,伊朗国宝级导演,代表作是《小鞋子》。
相信,不少中国人人生中看的第一部伊朗电影就是《小鞋子》。
或者说,一旦谈起伊朗电影,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小鞋子》。
这部电影早已成为伊朗电影的代名词,世界上无以数计的观众都被它实在地感动过。
除了《小鞋子》,马基德·马基迪还有其他经典的电影,比如《天堂的颜色》《麻雀之歌》《巴伦》……部部佳作,而且都是儿童电影,讲述孩子之间简单真挚的故事,默默温情,让人感动到落泪。
《云端之上》是最新一部,虽然儿童已经不再占据主角位置。
电影一开始,摄影机镜头从背后立着巨大广告牌、车水马龙的立交桥上向下移到桥下,展现出在隧洞里生活的贫苦人民和流浪汉,贫富差距瞬间彰显。
马基德·马基迪的表达重点无疑放在后者,讲述普通人在大城市里艰难生存的故事。
男主人公埃米尔是一个靠贩毒为生的小混混,经常受到老板的克扣,在一此贩毒过程中,被别人举报。
逃亡过程中躲进姐姐塔拉的洗衣房,姐姐的老板帮他获救。
就在塔拉想要老板交回弟弟的毒品时,老板以此为要挟企图侵犯塔拉,塔拉情急之下误伤了老板,被判入狱。
埃米尔想要救出姐姐,必须保证老板安危,因此日夜守在仇人面前,忍住伤害对方的冲动。
此后,老板的母亲带着两个孙女来医院探望,无处留宿,埃米尔善心发现,收留了祖孙三人。
正当观众觉得剧情向着团圆发展时,老板突然去世,留给观众无限疑问:姐姐塔拉将何去何从?
埃米尔与祖孙三人的情感互动是否还能继续?
整部电影一反印度电影固有的色特色,比如摒弃了载歌载舞的桥段,比如不那么煽情。
尤其是后者,原本可以被突出的表达的情节都被处理得克制而温情。
埃米尔在医院留宿的时候,睡在老板的病床下面,向其告知事情真相:老板必须安然无恙,姐姐才能出狱。
镜头从床下慢慢往上摇动,观众看到老板的眼角流出了泪水。
虽然老板有拿毒品要挟侵犯姐姐的邪恶心理,但他毕竟也是人,也会被最简单的温情所感动。
还有,埃米尔虽然对老板恨之入骨,但仍然愿意收留在雨中挨冻无处可去的祖孙三人,还在病重时跳皮影舞戏逗孩子开心。
这些桥段都是非常典型的伊朗电影的手法,不像印度电影直接煽动情感,而是将情感裹藏在动作中,让观众自己发现。
电影中出现了不少通过区隔来划分对立,同时也是模糊对立的技法。
电影开头的第一个镜头便是一例,通过桥梁来分开贫富差距;以及后面通过病床来分开埃米尔与老板间的对立;还有当姐姐的前夫来找姐姐的时候,酒醉的他隔着门倾诉自己的爱意与悔恨,埃米尔站在门旁的阴影中流出了眼泪,这说明时常家暴家人的姐夫也并非一无是处。
《云端之上》中的人物并非绝对的好人或坏人。
埃米尔虽然贩毒,仍然愿意收留老板的家人。
老板帮助埃米尔逃脱追捕,也会因为私欲企图侵犯埃米尔的姐姐。
姐姐塔拉的前夫虽然经常酒醉后家暴姐姐和埃米尔,但内心仍有温情。
这正是伊朗电影取得成功的魔法,不是靠“正必胜邪”的好莱坞式价值观来煽动观众的情感体验,而是让角色陷入纠结、困惑、无法立即作出决定的两难情境。
观众在体验两难情境的过程中,将发现真实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可以说,《云端之上》之所以不那么“马基德·马基迪”,是因为它加了不少类型片的元素来让电影变得好看。
这或许受到印度电影的影响,或者也有可能是马基德·马基迪离开伊朗本国坏境后尝试新的东西。
不过,这仍然是一部十足的“马基德·马基迪”电影,它继续着马基德·马基迪此前电影中对人性的深刻探讨。
电影中不是还出现儿童电影的影子吗?
两位孙女身上闪动着孩子自然纯真的灵性光辉,让人难以忘怀,这自然是马基德·马基迪的拿手好戏。
虽然儿童的戏份只占《云端之上》很小一部分,但我们还是能一眼看出马基德·马基迪招牌式的电影手法。
埃米尔弟弟的角度:跟姐姐是相依为命的人,电影的很多细节,显示了自己想救姐姐,但是又不能违背自己善良的内心,不想伤害老板两个女儿。
埃米尔在照顾老奶奶祖孙三人其实内心的挣扎是本剧的重点。
人性的光芒,应该是爱,在仇恨中还是最后选择了温暖和爱。
云端之上的意思是在云之上,这个比喻说明人之善恶,靠自己,但是想选择云端之上,就跟主演一样,在仇恨中选择爱了。
个人很喜欢男主,很耐看,很有气质。
男主在跟奶奶一家人在墙壁上画画那段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每个人表演自己的才艺,彼此鼓掌,是真的很温馨,可能这是我内心渴望和追求的家。
埃米尔的朋友把他出卖了,领着钱,不忍心男主被挨揍的时候,也对应了电影的名字,其实大家都不坏,是生活所破,但是又没有被逼迫到出卖自己的内心善良。
试问自己:同样的时刻,还能否做到云端之上,不一定吧?
塔拉姐姐的角度:看见弟弟的白粉被老板拿走,当时的状态太过冲动了,但是换个角度,是自己的话,能不能放弃弟弟的白粉一走了之,这样就不会有后面被老板伤害了。
姐姐进入监狱后遇见了小小男孩,从小就在监狱长大,妈妈随后离去,可是他连月亮和太阳都没看见过,但是他活的很开心,能把老鼠当朋友,这是否说明了,人只要知足就能快乐,人的欲望随着我们的眼界开阔不断的膨胀?在狱卒放她们去观月的时候,把塔拉的戒指放在角落,那一刻我触动了,再一次说明人性本善,人可以活在云端之上。
在我们的内心当我们自己的善和恶在挣扎的时候,给自己点暗示,想起云端之上的这个电影,让自己做出对于自己来说,选择善的一面,做个内心能活在云端之上的人。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伊朗电影迎来了“新浪潮”。
儿童电影作为伊朗电影“新浪潮”亮出的重要招牌,在世界享有盛誉。
伊朗最富盛名的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便是凭借一部儿童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受到世界影坛的关注。
虽然阿巴斯此后的电影都颇具实验色彩,远离了儿童电影的类型范式(如《樱桃的滋味》《十段生命的律动》)。
但其他伊朗电影人自觉地接过阿巴斯举起的旗帜,将伊朗儿童电影发扬光大,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干将便是马基德·马基迪。
伊朗电影之所以能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儿童电影类型,并将其变为民族电影的代表,与伊朗严苛的审查环境有关。
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霍梅尼建立伊斯兰政府,之前开放的巴列维王朝被推翻。
文化审查政策加剧,甚至出现了男女不能同框的无理规定。
在这种条件下,伊朗电影人充分发挥创造潜能。
既然诸如爱情婚姻、社会弊病等与人息息相关的东西不能触碰,那么儿童总可以被表现吧。
讲述纯真美好的儿童故事,不仅与审查不相违抗,还能从中折射人性的根本,可谓一举两得。
这便是为何伊朗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后产生了如此多儿童电影的原因,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伊朗已没有当年那般严苛的审查规定,不少曾经不能被表现的题材与内容都可以表现,但仍然困难重重。
稍有违规,便有可能影响到导演的电影生涯。
比如伊朗著名导演贾法·帕纳西就因为在2010年创作了不符合当局意图的内容,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并要求20年内禁止拍电影、写剧本或接受任何国内国外媒体采访。
但伊朗电影人总有法子来反抗无处不在的强大权力。
贾法·帕纳西即便被禁止拍片20年,仍然在2011年拍出了《这不是一部电影》,此后陆续有三部电影面世:2013年的《闭幕》、2015年的《出租车》和2018年的《三张面孔》。
这些电影都是贾法·帕纳西偷偷拍摄,然后托人带到国外的电影节放映。
另一种反抗审查的办法是到国外拍电影。
像著名的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有几步剧情长片便是在伊朗国外拍的。
《合法副本》拍摄于意大利,《如沐爱河》拍摄于日本,还有那部因猝然逝世未能完成的《杭州之恋》,本来计划在中国拍摄。
与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在伊朗国内具有同等影响力的莫森·玛克玛尔巴夫,拍摄足迹在新世纪初便开始遍布亚洲各地。
比如在伊拉克拍的《坎大哈》、在塔吉克斯坦拍的《性与哲学》、在印度拍的《心灵印记》、在格鲁吉亚拍的《总统》……及至近几年在国际影坛最为炙手可热的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也跑去其他国家拍过电影,《过往》在法国拍摄,《人尽皆知》在西班牙。
马基德·马基迪是“域外拍片”这种潮流的最新成员,《云端之上》是他在境外拍摄的第一部长片。
当然,我们可以期待马基德·马基迪将会有更多在其它国家拍摄的新作品。
“域外拍片”也使得马基德·马基迪走出了儿童电影的条框,将触角延伸到更广的领域,开始直接触及尖锐的社会问题。
当年,在大学阶梯教室,我第一次观看了伊朗电影《小鞋子》,那部电影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剧中贫穷的兄妹俩,因为妹妹唯一的鞋子调入河中而不得不轮流共穿一双鞋。
为了妹妹,哥哥参加了学校的田径比赛,只为夺得亚军后赢得奖品:一双鞋子,可是他却误得了冠军,因此而放声痛哭。
这部电影深深地刺激了我的神经,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小学生竟然连双鞋子都没有。
正是怀着这份深深的感伤,我又观看了这部优秀电影的导演近期拍摄的印度新片《云端之上》。
这部电影同样讲得是社会底层人物的遭遇。
自小父母双亡的姐弟俩生活困苦,无依无靠。
姐姐长大后嫁给了一个酒鬼,天天打骂他们,还把幼小的弟弟赶出了家门。
离婚后,姐姐为了谋生,委身他人换取住房和生活费,弟弟则替妓院老板贩卖毒品。
在一次警察围捕的过程中,弟弟将一包毒品藏在了姐姐处,姐姐则托付给了一直暗恋她的邻居。
不曾想,邻居借此机会想要侵犯姐姐,被姐姐当场砸伤,住进了医院。
姐姐因此入狱,弟弟则被迫在医院照顾被打伤的邻居。
在狱中,同牢房的女囚是因为受不了丈夫的虐待杀了人,和三个月大的孩子被关进监狱的,却因肺痨去世,留下已经三岁大的男孩无人照料。
善良的姐姐充当起母亲的角色,无微不至的关照他。
在医院,弟弟遇到了来看望病人的邻居的亲属:他的母亲和两个女儿。
弟弟好心收留了这三个异乡人,并用自己的钱替邻居买药。
曾几何时,在怨恨和贫穷的驱使下,弟弟想将邻居的大女儿卖给妓院老板大赚一笔,但当年幼无助的女孩儿信赖地拉住他的衣角时,弟弟良心不忍,救下了她,自己却被流氓打成了重伤。
剧终,邻居的母亲替儿子担下了所有罪责,邻居也因伤势过重撒手人寰。
弟弟接过了儿子和父亲的家庭重任,替病亡的邻居照顾起年迈多病的母亲和幼小羸弱的女儿。
什么时候,一个人才能生活在云端之上?
而不是被命运女神打翻在地,狠狠地踩在脚下?
也许电影在一开篇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以上帝之名。
耶稣基督为了替人类赎罪,降临世间,被钉在十字架上,受尽苦难。
一个凡人,若非有奉献自己拯救他人的精神,终将生活在尘世无边的痛苦中,成为欲望的奴隶,永世不得解脱。
借由此片,我衷心地祝福世间所有善良,有爱心的人们,终将会生活在云端之上。
塔拉入狱、弟弟遭遇背叛殴打。
情绪的崩裂和瞬间爆发也许会让许多观众产生费解和不适,认为导演处理有用力过猛之嫌。
但其实前期铺垫充足。
塔拉和弟弟性格本身属于一点就燃型,无论是第一次在姐姐家时姐弟两人争吵对峙、弟弟行事风格的毛糙和性格的暴躁——爱恨分明,对朋友的坦率大方、义愤填膺和对于阿卡什威胁整蛊。
埃米尔、塔拉和阿卡什时间的关系复杂。
阿卡什怀私心施惠于塔拉并且帮埃米尔藏毒,塔拉打伤阿卡什进监狱, 埃米尔为了姐姐必须让阿卡什说实话,主要以威胁手段。
阿卡什的证词几乎决定了塔拉命运,并且埃米尔处于被抓捕阶段,如果阿卡什实话实说或撇清自己,那么很可能造成塔拉和埃米尔的双死局面。
所以埃米尔不得不在威胁之下安抚其亲人,不论是出于人性还是利益角度,这是非常高明的做法,也和他多年混迹于黑道的经验有关。
《云端之上》并没有一味煽情或展示困境,反而给了许多温暖和闪光的镜头,头上的月光,云端之上的天空,都是一种欢快的、能让人看到希望的意象。
底层社会中挣扎的人,他们一低头就是脚下的泥泞,每天醒来就要面对如何生存,如何逃离,而小孩子也不能幸免。
但马基德·马基迪一直执着于探讨看似微弱无力的儿童情感,借由底层家庭的情感羁绊,展示儿童世界或温情或残酷的面貌。
让我们知道,所有愿意在泥泞抬头仰望星空的人,都不曾失去真正的爱和希望。
马基迪的《天堂的颜色》、《小鞋子》等多部作品都是借孩子纯真的视角观察世界,不刻意展现生活的沉重,反而在探讨亲情、血缘关系时,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他的新作《云端之上》也是如此,关注印度社会现实、妇女地位、儿童成长环境和探讨法制不健全对人的影响。
他虽出身黑暗,却向往光明。
在《云端之上》的故事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曾在底层的泥潭中沉沦过。
狱中的卓图失去了父母;洗衣店老板的两个女儿失去了父亲的照顾。
因为父辈的离去或缺席,孩子们被推搡到舞台的中央。
但是,孩子要跨过家庭的边界,与现实世界发生勾连,还需要一位引导者。
坦白说,埃米尔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好青年,脾气暴躁、痞里痞气,生活得一团糟。
但他为了姐姐、朋友,算得上两肋插刀,很讲义气。
他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母亲早逝,曾被姐姐的醉鬼丈夫殴打、赶出家门。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想要活下去的他不得不铤而走险,做一些越线的事情。
埃米尔在照顾仇人的时候,不得不与仇人的母亲和两个孩子相遇,而塔拉也在监狱遇到了孤儿卓图。
大约是在无辜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姐弟俩不单挑起了自己的生活的重担,还与孩子们组成了临时家庭。
他和姐姐的内心都是温热的,也正是依靠这点温热继续勇敢地在泥泞中跋涉。
他从仇人阿克西家人身上,得到了从小缺失的爱。
这段情节让我想起了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也是毫无血缘关系的几个人,产生了胜似家人般的羁绊。
2.环境再恶劣,也温柔对待孩子们。
展现底层生活的电影,常常会让人感到压抑而不快。
然而,《云端之上》并不是那样一部电影。
在温情的剧情走向中,隐含着对儿童命运的叩问:每个孩子都希望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只是,在贫困的深渊里,得到救赎的永远是少数。
在我们目不可及的暗角里,还有多少孩子在苦苦挣扎?
这也让人不禁思考,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如果塔拉和埃米尔能在父母的守护下健康长大,那可能他们就不会现在的模样,一个嫁给正直的丈夫,拥有幸福的人生,一个读书、工作,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但年幼的小孩是没有办法对抗世界的,他们没有能力,也不知道如何表达,比如可怜的卓图,他在简陋的监狱里跟老鼠玩,在阻拦他自由的铁栏杆后面触摸雨滴。
而监狱嘈杂、混乱的环境,又将给他带去怎样的影响,谁也无法肯定的作答。
从小缺乏母亲关爱的塔拉对同样遭遇的卓图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她希望能照顾他、爱护他,希望他能比自己更幸福的长大。
就像苏轼在《洗儿戏作》所写的那样,“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 这可能是塔拉在卓图身上看到了当年的弟弟的影子,对于以前没能照顾好弟弟,一直放不下来。
而现在对于卓图,有了心理代偿。
虽然在宛如长夜般的极端苦难之中长大,但是塔拉和米埃尔并没有被黑暗吞噬,悲惨的遭遇反倒打磨了他们的心性,让他们关爱彼此。
但最让我感动的也是基于这种困境中,姐弟俩对其他孩子的帮助和关爱,以及普通人流露出的那种相互支撑。
电影中有个细节,在狱中工作的女人,在离开前把姐姐唯一剩下的戒指放在了台阶上。
她最后的这丝不忍心,更让人动容。
3.抱团取暖,走向新生。
虽然埃米尔自己的力量有限,但他还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为孩子们原本黑暗的世界里,点亮了一束光。
这束微光照亮不止照亮了孩子们的人生,也在反哺着、滋养着他的心理,他成为了孩子们实质上的父亲,甚至冲淡了血亲之仇。
不被苦难打败,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就算命运是个无解的命题,抱团取暖也能让人获得短暂的安宁和力量,孩子们给塔拉和米埃尔带来了欢笑。
对于身边更弱小的孩子,姐弟俩有着天然的同理心。
曾经遭受伤害,便不想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他人的身上。
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张开臂膀去拥抱和温暖那些更需要关爱的人。
姐弟俩的善良与乐观,闪耀着人性的关辉。
——————————————微信订阅:cmf2015 ,有意思的电影动漫话剧号。
还不错的一部电影讲述了在印度贫民窟长大的大男孩埃米尔误入歧途当上了小混混,姐姐塔拉为了救他,被迫出手打伤了侮辱她的老板,导致坏老板变成植物人,姐姐也因此被捕入狱。
埃米尔一方面想要救出姐姐,另一方面却必须照顾前来投奔坏老板的奶奶和两个孙女。
面对极其拧巴的情感,和低到尘埃之中的卑微生活,埃米尔和姐姐塔拉却仍然保持着人性最善良的一面,以云端之上的美好梦想,妆点着乌云密布的现实生活。
干脆利落,20分钟交代的清清楚楚,大师手笔。结局不满意,落幅落在姐姐和别人的孩子身上挺奇怪的。暖哭,人间自有真情在,看似地狱的监狱却像天堂,而看似自由的人间却成了炼狱场。
表达的内容有点满 感觉在看应试作文
高处之上的美景背后,是普通人在泥沼之中的生活。善良,给生活留下一道光,让人不至于绝望。
全靠音乐在煽情。剧情也莫名其妙……
温馨动人的人性内核,全面细腻的社会问题观察。挣扎在底层苟活的每一个人都是人世间不被祝福的人,唯有等待乌云散开之后重新绽放光彩的云端。尤其是两个小孩子的故事,异常牵动人心。但只因想要包含的太多太多,姐弟之间的主线故事和各自的叙事交集到后面变得十分琐碎,只沦为情感的泛滥,美中不足。
马基迪
印度底层女人真惨,不是被强奸就是无期。。
主角们这样的底层人士的生活圈子很小,像是某种真空,很容易落入犯罪和卖淫的世界。在这种环境中似乎互相伤害也变得异常容易。女性的命运则更加悲惨。随母坐牢的无辜小孩未来很可能继续这种循环。
剧情比较俗套,节奏拖拉,亲情友情面临以德报怨,爱情线完全缺失,有些期待过高了。
狗血堪比100集韩剧,韩国人见了都会流泪。
《云端之上》觉得不如之前导演作品,前半部分冲突突出的有点刻意,或者是演员演绎太用力。结尾其实算是一点开放性的,母亲代言的书信的法律可信度,总感觉依然监禁后半生。不过温馨点是,都有了依靠。想不通的是,母亲杀儿子强有力的动机。反正我不相信愧疚,这一点我觉得导演没说明白。
2019.5.17小西天
烂片 白瞎了配乐和大眼睛男主 特别烦这种故意卖弄苦难 丝毫不被打动 谁要是看这看哭了大概是吃饱了撑的 (男主的眉毛很 mean drag queen hhhh
不敢相信这片和《小鞋子》是一个导演的作品。
不好看,浪费时间
小鞋子导演的作品 依旧聚焦在贫民窟中 底层人民的无奈 也许这样的事在中国能引起轩然大波 但是在印度 就是每天发生 看不到月亮的结尾 就是生存的现状。
云端之上,是月亮啊。
看到这样的剧情就很烦…觉得人生很痛苦…活着太痛苦了人们还想要活下去…好烦好惨
没有结局,耐人寻味。我猜结局是:男主角供养女孩上学,然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o﹋
还真的不觉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