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作为娱乐片、商业电影来说还是非常出色的。
它的优点很多,比如吸引人的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沉稳的节奏、完整的结构、出色的配乐,以及符合剧情的主题的色调等等。
总之,杜琪峰的电影不会不好看,银河映象的剧本不会不扎实,一句话:这个团队的电影是非常好看的。
只不过,本片缺少了些深刻性。
至于电影强调的警察及黑社会的秩序、残忍,以及兄弟之间的义气,它们都非常直接的表现在情节中,没有必要详说了。
而且,这些内容在很多黑帮片中了解过了,这应该就是我记不住电影情节的原因吧。
此外,情节中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即抢棍子过程中的几个人可以清楚的了解对方行踪,太神了!
他们既没有GPS,也没有通过中间人联系,是如何知道的呢?
我看,是编导太着急了,为了让电影好看直接就跳过那些繁琐情节了。
当然,这个缺点无伤大雅,因为观众都在关注棍子会去哪里,谁会想那么多?
这是一部与以往任何描写黑社会类型的电影采用的表达方式都不同的极品之作,杜琪峰的独到之处与境界上的高度让人深感敬佩。
黑社会是香港的一个文化标签,同时也深入香港人的历史情结之中,然而面对新形势、新时代,黑社会的规则与定义已深刻变化,无论如何,它是一个客观存在,并且具有根深蒂固的基础。
杜其峰的《黑社會》,以「康城影展競賽電影」作招徠,當我第1次看到這張海報時,感覺是怎麼連杜大導也要以這些譁眾的評語來吸引人?
「杜其峰」和「黑社會」六個字還不夠吸引嗎?
直至10月25日,《黑社會》在香港上映5天已有700多萬票房,對三級電影來說,已經算是高票房了。
《黑社會》充滿杜其峰風格,黑、暴力、老甘草、出人意表、三四線演員、角式性格鮮明等一一有齊,各粉絲一定看得津津有味。
小弟也是他的粉絲,尤其喜愛看他的「低票房作品」。
杜導演為興趣而拍的,每部也很好看!
黑幫電影香港在過去數十年來已拍了不知多少遍,雖然《黑社會》在康城嚇怕了鬼佬,但對於自小已從電影、新聞、民間口傳等渠道聽過了不知多少次黑社會有關事情的香港人而言,其實內容沒甚麼特別,因為我們早已知道黑社會就是這樣,所以戲內的暴力未能嚇怕我們。
《黑社會》早已說明以寫實為主,內裏的細節取至真實黑社會生活,不過可能有關黑幫的電影看得太多了,我反而覺得戲內的黑社會交涉場面沒甚麼特別。
《黑社會》最大的噱頭,是戲內的入會儀式,亦因此早已免檢而被定為三級。
不過,看過後也沒甚麼特別,都是意料之內的畫面。
雖然從沒看過,但總是覺得這些儀式不用說也猜到大概是這樣。
反而想知道,是否每個黑社會會員也要執行這種儀式?
在整個社會也追求效率的今天,這樣做似乎很費時失事。
戲中那段古代入會儀式,雖然很有趣,但亦很詭異。
在一部現代時裝電影,有着幾個身穿濃烈宗教服飾的人仕把儀式重現;說真的,這一幕像在說邪教生活多過黑社會。
可能因為故事分上、下2集,我認為上集太多未完的故事,看完上集有點不是味兒,剛投入到戲內便完了,很吊胃口。
這集的編劇我不太喜歡,應是上下集的關係令支線甚多,而且每條線也只說了開頭,所以看得我很不集中。
不過這應是個人問題,不少朋友也說很好看呢。
http://www.yiklung.net/blog/archives/2005/10/27/359/
邓伯,1970年的话事人,一把岁数裤腰带和姿势水平都高得爆表,说是退休了其实垂帘听政,赋闲在家却依然在帮会里一言堂。
吹鸡,现任话事人即将卸任,湾仔领导,被大D捧起来,当了两年傀儡,自己主张根本得不到落实,每次都要看大D脸色说话,兄弟们都对他有偏见。
大D,荃湾领导,政绩卓著,势力大,行事张扬高调,为人嚣张暴躁飞扬跋扈,觉得自己比乐少能力强,想竞选话事人却一直因为做事风格不讨前辈喜欢被压着上不去,最终连同老婆被阿乐灭口。
阿乐,不显山不露水,外表沉稳,内心凶狠充满算计城府深重。
帮大D干掉吹鸡无非顾全大局为了自己当上话事人,当大D商量双话事人时用石头砸死大D。
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时代不同了,谈的都是生意,古惑仔不用脑一辈子都是古惑仔。
一、额头凹陷娱乐圈有大量的中正、印堂凹陷的面相,就是额头中间这片的几个位置凹陷。
传统相学上说法:中正位势官禄位,这里不佳,青年运不好,15-30岁之间流年不利,三十岁后有所转运。
不宜从事正路行业,如公务员大国企,宜做小生意或技术立身,从事偏门、冷门 ,容易转行。
常表现固执、 执拗、倔强、敏感,不服管 。
劳心,脑力工作者/程序员常见,事业挫败的时候,司空中正会有凹陷的情况。
二十五岁时感情容易有变化。
自己创业的,互联网行业、影视行业的明星们有这样面相倒是不足为怪,另外,人生阅历、人情冷暖对于演员也是一种积淀。
二、香港群星(一)杜琪峰系的男主角就很典型。
杜琪峰爱用的梁家辉、刘青云、任达华、古天乐、刘德华、张家辉,都是这样,而且这好几位都是娱乐圈这种面相的经典案例。
杜琪峰御用的男演员们24岁、25岁、28岁经历坎坷,像梁家辉、刘德华、古天乐24/25岁都有著名的长期失业或低谷。
梁家辉25岁拍火烧圆明园得影帝之后,被台湾封杀,一年多没收入,摆地摊。
刘德华24岁被无线冷冻400天,古天乐神雕侠侣之后,被媒体猛烈的宣传入狱的旧闻。
张家辉,27岁精神低落跑到南非呆了8个月,端盘子。
基本都是大器晚成,内心敏感,命硬型的,扮演命运无常、灰色黑色社会人、坎坷命运最好不过。
像刘青云28岁扮演《大时代》中命运悲惨但又命硬的方展博。
除了演技,还有契合。
当然,相不独论,只是一个角度。
(二)其他不少影星
1.周润发25岁上海滩电视圈爆红之后,转型不顺票房毒药,27岁服毒。
31岁吴宇森找狄龙、周润发,三个不如意的中年男人力图争一口气拍出《英雄本色》2.李连杰88年,闯荡香港意图独立饱受攻击。
25岁远走美国,26岁-28岁,徐克到美国找李连杰回香港合作,龙在天涯、黄飞鸿,29岁经纪人被qiang杀。
3.张译额相一般,中正有皱纹凹陷的张译也是个经典案例:28岁出演《士兵突击》走红之前,张译有过一段长达五年的低谷期。
在战友文工团没戏可演,他奔走于北京的各个剧组,给人家送照片、递简历。
跑组五年,他一直都在演员金字塔的最底层:好的时候能当上特约演员,不好的时候就是群众演员,“我还在坚持,只是想用跑剧组这件事来证明我是一个演员。
”拍《乔家大院》,导演胡玫问小演员张译:-多大了?
-27。
胡玫摸了摸张译的头:噢,27。
你记着,男演员28岁再出不来,就洗洗睡吧。
(三)张译、黄渤、王宝强这批相貌平凡额百亿先生的成功与时代有很大关系他们都不属于长相面相突出的,但是性格气质契合时代,影视剧的平民时代。
如果放在香港电影七八九十年代,从狄龙姜大卫到双周一成、无线五虎、四大天王的大帅哥、大英雄时代,甚至更早以前,电影界的西部牛仔伊斯特伍德,日本武士片三船敏郎,好莱坞黄金时代克拉克盖博,格力高里派克之类。
这几位是怎样也混不出来的。
(王晶有次访谈谈过类似的话题,找不到了)在影视圈,一个时代流行什么,这是个人很难对抗的。
年轻时候的成龙,去跟古龙套近乎,古龙说我的剧本都是写给狄龙姜大卫这样的帅哥的,成龙大哭。
人的有限性,三分看努力,七分是外在的不可控。
一位涨者说过:一个人的发展,既要靠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三、很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都有孙中山,毛,列宁。
马化腾、王传福等。
黄克诚黄老晚年回忆录中说:“1958年我同mao主席接触时,就感到他虽然只有60多岁,但脑子已经紧张过度了。
“——思虑过度,比较符合这类人的状态。
这类面相核心要看眼神气质的坚定。
四、应对运动养生,提高状态,不必思虑过度,很多事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靠想能想明白的。
与自己和解,与命运、与世界和解。
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关于修行》https://www.douban.com/note/824087251/?_i=3110527iOw-cUx《苏霍壹-怎么看面相术》https://www.douban.com/note/824665748/?_i=3111928iOw-cUx附:带一波货,我的面相学笔记(2014年至今整理的几百页,自己用的,也是发给亲朋好友的),别迷信,当个娱乐。
搜淘bao:苏霍壹i知识。
https://h5.m.taobao.com/awp/core/detail.htm?ft=t&id=667204176668目录预览:
当然我首先要说,如果是银河映像11周年才庆祝一次,那么次年的《黑社会2以和为贵》更称得上不妥协,也更改列入十佳之列。
因为,黑社会还有个折中一下却完全意境大坏的大陆版本叫做《龙城岁月》,结局狗血的无以复加,第二部中黑心黑面到极限却堪称该人演技史上不曾或见的高杆的古天乐在大陆版《黑社会》的结局中居然成了卧底(卧底,卧底,始终一成卧底就过关,拜托能不能有点不同的创意)。
而大陆版的这个结局,到了第二部中的大陆警方直接插手控制黑社会内部的核心情结,导致第二部再怎么改都无法在大陆上映,这才是真正的不妥协,不虚妄,不伪饰的电影,写实,并且史诗华。
无论从什么角度说,《黑社会》系列在香港这个黑帮片的沃土都几乎是前无古人的,它描写了整个黑社会的精神随着时代变迁的变异与异化,无论是任达华与梁家辉的斗争与携手,还是后来古天乐的夺权,以及任达华五个干儿子从无关到携手到最后的走向分裂羽翼渐丰,都仿佛一个循环——奋斗,白手起家——不择手段,巩固扩充家业——衰微,分裂或者被替代;这是这个社会的本质,非独是黑社会的。
向征权利的龙头棍又有什么用呢,在古早,黑社会的初级阶段,它可能是如丐帮的打狗棒那样亲传,之后的一代便是需要争夺,谁的势力大,谁会做人便有好多人帮,便有得到龙头棍更大的机会,当然还有台面上的谈判,所以看似儒雅却更有心计的任达华战胜梁家辉当上了老大,并且最后一劳永逸干掉了梁把老大继续做下去。
但是,再后面的古天乐还有黑,还要果断,任达华的那种儒雅却在背后搞动作的行为反而成了牵制自己的弱势,所以古天乐得到龙头棍连一点点表面上的江湖道义都不用讲。
虽然,他起初并不要做这个老大,或者说并不想做多久,他是高智商高学历的有为青年,他是真的只想去大陆做做生意赚赚钱阿。
但是尤勇这样代表了中央政府的大陆警方,要香港的黑社会长治久安,所以挑上了古,他想不做这个黑社会大哥都不行,他想只做一届都不行,前车之鉴,他干了的事必然会有人找他清算,因为他想不做都不行了,他原先的算盘唯一没有料到的是政府的插手,比起任达华的不肯下台,古得下不了台是不是更悲惨。
抱歉,我把1,2一起说了。
我不知杜琪峰拍《黑社会》二部的时候,构想如何,不过以其大格局全方位的展现角度看,应该是也有着大构想。
有人将《黑社会》与《教父》相比,从格局上,两者其实有所区别,《教父》紧扣柯里昂家族主线纵向发展,同时表现黑帮生态,而《黑社会》则一开始就展现一个横向的错综复杂,利益交错的黑社会生态,在首部中,《黑社会》聚焦于黑帮内部运作机制,可谓表现的是帮派间的“内政”,而在《以和为贵》中又将其至于更大的环境,可谓同时表现“外交”,而以不同性格人物的命运演绎,也足可让我们一窥黑帮生态中各类“生物”的地位和归宿。
在《黑社会》首部,以阿乐与大D争夺“和联胜”帮派的“话事人”为主要矛盾,作为片中称之比香港选特首更早的“帮内”民主制度,两年一届的选举常常也交织着明争暗斗,乃至血海深仇。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政治,整个“话事人”的操作,从买票、威胁、争夺老资历人士支持,再到一个“龙头棍”这样的政治符号,都是一副典型的政治生态操作模式。
让一群人长久团聚在一起,势必需要核心价值观,尽管中间也有猫腻黑金,但是从“和联胜”的选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总体都有基本共识,但是在这个共识之外则几乎可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
而这份争斗也就牵出了阿乐与大D两类人物命运,曾有说法,如意大利反黑手党的努力早已失败,因为黑帮大佬早已化身政客,正如《教父》中迈克最终要洗白钱财一样,黑道大佬的最高境界还是进入正道,以血腥的原始积累财富去进行彬彬有礼的放大。
阿乐正是这样一个接近于黑道高级阶段的人物,他总是面带笑容,显得文质彬彬,待人和善,对儿子更是一副慈父模样。
他从未显出对权力高度的追求,却本质极度迷恋这份权力,从他在家中,电话得知他当上“话事人”后,那会心一笑,两手一拍,又要开酒的一连串的看似小幅度的动作中,却将其本性暴露。
而大D则仍然属于“古惑仔”级别大佬,很多时候,观念决定了作为,而非一时的实力。
大D张扬,莽撞,不知退让,与阿乐性格反差明显,但是他又知道审时度势,最终仍然决定于阿乐结盟,这又是他能在“古惑仔”中成为大佬的原因。
比一般的街头打杀者强一些,比阿乐的“修养”差一截,这也决定了大D的命运。
《黑社会》首部的结局很有不见血的杀气,阿乐暴虐的一面在他对大D夫妇不经意的杀气爆发中尽显,而这个过程恐怖就在于不见血腥,只见一种压抑的锤击和追逐动作,而阿乐孩子惊恐的眼神更令人心悸。
《黑社会》中还有几个人物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他们在黑社会生态中的位置还要在接下来的《以和为贵》才更加清晰。
二年后,曾经承诺要帮助大D单选“话事人”的阿乐早已没有对手,却又贪权不肯退让,而同时吉米仔也浮上水面。
吉米仔是黑道中典型的摇摆人物,身在其道,却总想挣脱,他其实已经具备了成为老大的素养和能力,却希望走上另一条灰色的生财之道。
他不是没有野心,只是想换一条路,而在一次大陆犯事儿中套后,被高人副局长一番话点播两下就明白了一切,他希望的道路已经被堵死,除非他先走上他本不愿走的另一条黑道。
于是,吉米仔和阿乐的较量才是同等数量级的较量,两人的表情一个阴笑,一个阴冷,吉米仔更用上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杀人喂狗的威慑法。
吉米仔等人威逼阿乐手下反水一段拍的可谓黑色至极,当阿乐手下一副宁死不屈的气节时,吉米仔却采用了更残忍的一招,写实的细节镜头,被绑人恐惧的面庞,狼狗的徘徊,吉米仔变形的阴影,这一切交织在一切给人以地狱般的历炼之感,也表现了黑道外在的礼节下,仍要够狠的本质,而也凭着更狠一点,凭着阿乐因为儿子的家事的分心,又一次黑道的政权更迭于暗中的血腥中完成。
片中的“飞机”和“东莞仔”就属于黑道大佬争夺外的“工具”型人物了,两人同属打斗派,不惧死亡,为钱卖命,但是又有所区别。
“飞机”带着职业杀手特征,平时不会轻易出手,只是按单接受人物,同时具有传统的忠义和尊严感,从他在《以和为贵》尾声,追杀中被阿乐救下后,仍扔去了阿乐的名片,独行街头可以看出他的一份孤傲与气节。
而“东莞仔”属于好高骛远型,天性中就有不安分的因子,血腥莽撞,四处生事,但是却又因其头脑简单,战斗力强的特点也一直是容易被人看重的对象。
从《黑社会》中他孤胆护送龙头棍,到《以和为贵》中他一人在货车中砍杀之前被渲染的已然彪悍的阿乐手下“加钱哥”,一副黑帮吕布形象,令人胆寒。
但是他,以及“飞机”身上,我感到的却是越能打越悲哀,这也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古惑仔如果不用脑子,就永远只是古惑仔”。
阿乐、大D、吉米仔、飞机、东莞仔,这五个人物在两部影片中,将杜琪峰眼中的香港黑帮的核心运作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又有大量各色人物围绕在他们其中,起到了补充和扩展作用。
杜琪峰在两部影片中,表现了一种很浓重的阴郁气氛,影片总是显得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命运可能在下一分钟就会骤变,从这个角度看,这部影片已经做得很成功,其群星汇聚的演员阵容和出色发挥也让本片可看性很强。
同时,特别在《以和为贵》中,他有更具野心的将香港黑帮置身于广阔天地,宏观环境中,让我们看到这看似已经运作精密,势力强大的集团,实际上只是这个世界的政治生态系统的一个小角色而已,小政治在大政治面前,也只能让路,阿乐惊异中一句“我应该说你们神通广大,还是应该要害怕?
”可谓道出了这种纠结之情,当了香港黑道大家长,甚至可能永远当下去的阿乐与爱人相见后片刻兴奋后,又以一个沉重的背影盯着窗外,我们知道,这个家,不好当!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811a741ecab199fb1ad576f5.html
《黑社会》观后专访记:你觉得《黑社会》这部电影主要是在表达什么?
我:黑帮在任何一个社会的历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对社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香港黑帮可以影响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香港市民,这个是无法抹去的。
那么香港黑帮的来历和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就是本片的背景。
记:关于香港黑帮的电影应该是太多了吧,《黑社会》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我:古惑仔是黑帮的最底层,黑帮电影里有一类是古惑仔片,主要讲古惑仔之间的情义恩仇,涉及帮派内斗和派系之间的杀伐征战。
还有一些是杀手片,但是杀手有的是黑帮成员也有的不是黑帮成员。
还有更多的是警匪片,是讲警察和黑帮斗法的,警匪片这个词是从警察或者说官方角度讲的,是警察抓坏人的意思。
如果从匪徒角度的话,这类片也可以叫做犯罪片。
噢,对了,还有一类是黑帮人物传记题材的,比如《跛豪》等。
《黑社会》通过讲和联胜社团选老大这件事来讲香港黑帮现状。
独特之处就在于,《黑社会》是现实主义而不是英雄主义的。
记:古惑仔这类的香港黑帮电影在你眼里是现实主义还是英雄主义的呢?
我:古惑仔这类的黑帮电影是美化小混混之间的兄弟情义,里面的小混混个个有情有义,又帅又有钱,智勇双全,美女相伴,事业有成,都是人生赢家。
有多少年轻人是因为看过古惑仔之后成为了小混混了的呢?
虽然没有统计过,但是我相信数字会很惊人。
青少年是头脑最热、社会经验最少、最容易被鼓动的人群,所以对他们影响最大。
古惑仔系列电影是《喋血街头》、《英雄本色》在90年代中后期的平民群像版而已,本质上是一类的。
从80年代末期开始,社会金钱化深入到社会基层,人人都想有钱,人人都想暴富。
这类电影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幻觉,那就是加入黑帮混社会是暴富的途径之一。
这类题材对青少年的毒害并不是影视界没有考虑到,可是,影视业也逃不开社会金钱化,跟三级片的道理是一样的,为了钱早晚有人拍,就是谁先拍的问题,当然是先拍更赚钱。
古惑仔电影宣扬暴力,践踏法治,小混混们无法无天,任意妄为,杀人放火,X毒P娼,顶包替罪。
但是,现实中的古惑仔,不是在监狱就是在地狱,在监狱的比在地狱的还惨。
但古惑仔电影里主角们,可都是有主角光环的,是开挂的,他们往往功成名就,就算有小混混死也弄得跟英雄就义一样,美化无处不在,所以说古惑仔系列电影是英雄主义而不是现实主义的,而且还是坏的英雄主义那种。
记:《黑社会》为什么要有洪门文化的镜头?
是什么用意呢?
我:洪门入会场景,好多电影都有。
摆香台(三层呢)、设纸塔(塔门要写高溪塔)、刀拍背、颂誓宣例、插棒枝、钻砂纸被、过乾坤圈、过火坑、吃长寿果、饮三江水、碎莲花、斩凤凰、饮红花酒、八拜、入海底(就是录花名册)、发洪飘(就是电影里像八卦图那个),这套仪式杜琪峰也都没拍全,只挑了其中几个场面。
电影里其实关于洪门文化的言语是极少的,介绍的也很不详尽,用意嘛我觉得至少有两层吧:电影里面入门仪式讲了的,洪门是在政局变化之际、以反清复明为口号成立的。
无论电影里,还是现实中,洪门最开始的反清复明初衷,我说的是初衷,早就跟洪门五祖和10万洪门起义军一起入土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但是,混饭搞钱一直没变,利益至上和金钱至上也不是今天才有的。
换句话来说,从10万洪门起义军之后,入洪门为了反清复明都是假的,混饭搞钱才是真的。
电影里黑帮的每一个人,除了大头能背诵、能信仰洪门36誓之外,其他没有一个人能完全遵守洪门36誓72例,包括肥邓。
可是大头在剧中又是什么角色和什么下场呢?
这就是现实的讽刺,一帮人说是洪门子弟,然后除了混饭搞钱之外,其实跟洪门没关系。
说到这里呢,才算是第一层意思。
尤勇这个角色出现在了洪门仪式里,这个很重要。
在《黑社会》里,尤勇一共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他扮演的大陆广东公安总队长和师爷苏有一段对话。
从这段对话可以听出来,尤勇在97香港回归之前曾被组织委派到香港黑帮里做过卧底,那时他叫“大圈豹”。
第二次出现是阿乐和大D谈拢之后的洪门仪式里,尤勇的角色是洪门创立之初时候仪式里的“坛主”形象。
这可不是杜琪峰为了省费用的客串,这部电影的阵容完全可以再请别的明星,但是偏用尤勇,这就有意为之了。
首先,尤勇活着回到了大陆当了公安总队长,这个可和2002年拍的《无间道》里陈永仁的结局形成了鲜明对比,说明大陆中央政府和香港地方政府对于香港黑帮采取策略和方法都是完全不同的。
陈永仁去卧底是为了找头目证据,抓老大,这是打击。
而尤勇去卧底反正肯定不是为了抓人,那去干嘛?
这里没说,这部电影也没说,留了个悬念。
《黑社会2以和为贵》里才交底,那是后话了。
其次,尤勇无论从演员身份还是他在片中所饰演的角色,都代表着大陆的形象。
尤勇客串了洪门的祖师爷,大陆也是香港的祖师爷,洪门起源于大陆,后至香港。
97是香港又回归大陆,那洪门呢?
是不是也要认祖归宗呢?
如何认祖归宗呢?
这个就是第二层意思。
记:你刚才的话信息量很大。
你刚才提到了《无间道》,那么这两部电影比较起来,你更喜欢哪一部呢?
我:都喜欢,两部电影完全是不同类型的。
论内涵,《黑社会》更深邃一些。
《无间道》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商业警匪片,就是警匪互斗、互相安插卧底的故事,是一部影史留名的经典影片。
《黑社会》这部电影表面上没有枪战,拍摄技巧也很朴素,一个场景一个场景按部就班的拍,节奏并不快,没有什么大的打斗场面,但是这部电影的内涵却是很深的,也并不是警匪片,本质上是一部伪装成黑帮电影的政 治隐喻片。
记:你刚才一说,我回想了一下,的确好像没有枪战戏,这个有什么涵义吗?
我:枪战那是西方电影的元素,枪这个东西也是在西方发扬光大的,代表西方特色。
功夫和十八般兵器才是中国本土特色。
杜琪峰本身是一个很有个人风格的香港本土导演,他选择不用枪,既是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也是符合香港社会现实的。
赤手空拳、用棍棒、刀械和枪,这些伤人的手段和方式在法律上的性质和量刑轻重都是有很大区别的,黑社会也有律师的,也懂法律的,他们自然懂得避重就轻。
另外,这部电影没有用枪这个元素,也暗示这是一个东方内部的问题,不是东西方之间的问题,我说了,这部电影是一部伪装成黑帮电影的政 治隐喻片,很多细节都有点儿意思。
记:你两次提到了《黑社会》是一部伪装成黑帮电影的政 治隐喻片?
这句话你能进一步解释一下吗?
我:我刚才讲了尤勇饰演的两个角色问题,97是香港又回归大陆,那洪门呢?
是不是也要认祖归宗呢?
如何认祖归宗呢?
这个不仅仅是香港黑帮面临的问题,香港每个行业每个人都面临这个问题。
这不是政 治性话题吗?
里面的和联胜元老邓伯,为什么这个角色偏偏姓邓呢?
为什么和联胜元老开会要九个元老呢?
《黑社会》这部电影的英文片名是Election,意思是选举,本来这部电影讲的就是香港黑帮和联胜选举坐馆嘛,那么是怎么选的?
选举过程民主吗?
选上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那个龙头棍又是什么的东西?
如果不能理解,那就把这部电影当成普通黑帮电影来看就好了。
记:信息量越来越大,看来我们今天要多耽误你一些时间啦,你刚才提到了坐馆,电影里不是选话事人吗?
我:话事人是广东话直译的,"话事"是粤语里“决定”的意思,“话事人”就是“可以决定的人”。
我是东北人,如果我用东北话翻译话事人,也可以说成是“管事的”。
但是“管事的”要有一个职位上的称呼,比如总经理、董事长等等。
你不能说我们来选一个管事的,坐馆就是黑帮里“管事的”一个职位称呼,他们选的其实是坐馆。
记:那坐馆就是一把手吗?
黑社会老大其实都应该叫坐馆吗?
我:任何组织都有一套等级森严的体系,我说的是任何组织,黑社会自然也包括在内。
而且这些组织的架构本质上都是一致的,等级也有很多类似和相通之处。
军官军衔是3等10级和15级军职并行,公务员职务与27个职级并行。
黑社会作为运行上千年的组织当然也有这个东西。
我们拿作为洪门后代的香港黑社会举例。
宣统元年(1909年),有个诨号叫“黑骨仁”的勇义堂坐馆,联合当时所有堂口,发起了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洪门大会”。
这次大会探讨了很多问题,我这里就谈两个。
一个是入会的程序仪式问题,一个就是黑道秩序问题。
程序仪式我刚才已经讲过了一些,我就不重复了。
我来说一下黑道秩序问题。
秩序分为内部秩序和外部秩序。
在内部秩序上,大会再次明确,以原来洪门组织的等级来作为香港黑社会组织的架构。
香港黑社会等级共分“香主”、“二路元帅”、“红棍”、“白纸扇”、“草鞋”、“四九”六级,后来潮州帮的“义兴公司”在“纸扇”和“草鞋”之间增加了“五虎将”,还增加了十杰、十一哥等等,这是后话了。
各个堂口,领导层的职务分别为坐馆、揸数和执事。
坐馆统领堂口大小事务,相当于部门或者分公司的“一把手”;揸数负责管理堂口经费支出和保管会员名册,位高权重,是个“肥缺”;执事则负责执行具体事务,权力也不小。
要成为坐馆必须具有“红棍”身份,而揸数则非“白纸扇”不能担任。
黑骨仁的级别就是红棍,职务是勇义堂坐馆。
这样就更清楚了吧。
在外部秩序上,黑骨仁在会上指出:兄弟们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只为求财,不应互伤性命,万事应以和为贵,提议所有堂口在名称之上一律加个和字,比如黑骨仁所在的“勇义堂”改为“和勇义”。
各堂口一旦发生纠纷,以“讲数”(粤语“协商”)方式解决,非万不得已,不得诉诸武力,即使非打不可,也应到指定地点,决一雌雄,不论何方胜负,均不能惊动官府。
《黑社会》就是以香港黑帮“和胜和”为原型背景而改编的故事,其中还聘请“和胜和”叔父级人物“四眼柱”担任电影顾问。
记:你刚才提到了选举,那么现实中和胜和是怎么选举坐馆的呢?
我:电影中,有一段警官之间的对话:——“真麻烦,黑社会选老大都要搞民主选举!
像新义安不是挺好,子承父业。
”——“人家选‘老坐’早过我们选特首100年!
” 这段对话也从侧面反映出黑帮选举制度的历史悠久,以及不同黑帮之间选举方式的不同。
“新义安”奉行家族世袭制,坐馆由创办人的家族有序传承。
“14K”实行类似周朝的诸侯分封制度,坐馆出自创办人的家族,但只是精神和名义上的领袖,手下干将各自为政,为霸一方。
而香港目前最活跃的、和字头最大的黑帮和胜和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
每一任和胜和的坐馆卸任后即自动成为社团叔父辈,均享有下一任坐馆的投票权。
和胜和的坐馆就是由这些叔父们一人一票决定的。
从1996年起,和胜和坐馆每二年一届,截至2006年10年是五届。
2006第六届开始三年一次选举,一般是双坐馆,2013-2016那届还是双揸数。
《黑社会》拍得时候是第五届,之后的第六届就是双坐馆也就是双话事人了,我想大D可以瞑目了。
但是,和胜和坐馆目前都是禁止连任的,只能做一届。
要想成为和胜和坐馆,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是票数占多数,第二个是要拿到和胜和的坐馆信物。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不要以为黑社会就没有选举,不要以为黑社会就没有民主,主流社会有的,黑社会都有。
反过来也是一样,黑社会有民主,有选举,有民主选举,甚至一样有民主集中制、世袭制、分封制,也一样有贿选和黑票,一样暴力血腥,一样尔虞我诈,一样有选举人不承认选举结果等等。
所以,黑社会选举和政治选举没有本质不同,倒是连方法和结果都相似。
还是那句话,《黑社会》这部电影本质上是一部伪装成黑帮电影的政 治隐喻片。
记:原来龙头棍真的存在啊?
我:龙头信物是有的。
我们中国人对于这个正统问题是极为看重的。
从最早的轩辕剑、九鼎再到传国玉玺,从打狗棒到倚天剑、屠龙刀,再到龙头棍,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权力传承的一种正统宣示。
但是呢,信物这个东西也不能保证一定那么有序传承,总有人想推翻别人口中的正统,自己成为正统。
总有人不甘心当打工仔做社畜,想要自己成为豪门、贵族和皇帝。
所以有能力的人呢,就推翻别人所谓的正统,自己称帝,然后自己换个信物,重新作为正统,所以信物也是不断变换的。
要不然黄帝的轩辕剑应该一直传到溥仪才对。
中国皇权信物更替都是一个新大时代开启的标志,当然也是旧时代落幕的象征。
三皇五帝随着轩辕剑的失传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夏朝的九鼎,九鼎是由大禹时代所铸。
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置于王都。
而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并且开始了家天下的皇权世袭制。
夏、商、周三代皆以九鼎奉为正统皇权的象征。
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
周显王时,据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派人到泗水彭城打捞,但是没找到。
后来,秦始皇命人用和氏璧制作,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这就是第一块传国玉玺,秦始皇开启了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王朝。
秦始皇之后历朝历代皇帝皆以得到传国玉玺而视为中华皇权正统。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皇帝,也是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于天授元年(690年)称帝,她重铸失传的夏九鼎,企图再立武周正统,697年神功元年,九鼎铸成,置于通天宫。
历朝历代皇帝和想要当皇帝的造反派,无一不极尽所能的确立和彰显自己的正统地位,就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和胜和的龙头信物,电影里的龙头棍就是他们的传国玉玺,本质上和刚才说的这些皇权信物没有任何区别。
这部电影的政 治暗喻无处不在。
记:那现在的皇权信物呢?
我:法统就是正统,我只能讲这么多了,历史的故纸堆里全是答案。
记:电影中邓伯说要平衡,所以选阿乐,你怎么看?
大元老推举弱势一方,这样对社团有利吗?
我:没有一个掌权者希望有人制约他的权力,不只是罗马,没有一个刚上任的坐馆需要元老和元老院。
元老院就是前掌权者的养老院,他们有的只是岁数给的辈分,没办法,活得长嘛,这个机制就是给活下来当权派养老用的,否则,他们老了,权势小了,怎么更好的生活呢?
辈分是这一切的保证。
没有辈分,没有在帮派里的话语权,就算有钱也是纸。
年轻的少壮派想上位,元老院首先要看的是新人对元老们的态度。
如果他们不尊重元老,那么架空元老院都是轻的,搞不好命都没了。
影片里,如果大D上位,对于元老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所以肥邓才讲什么平衡的鬼话。
自古以来成者王侯败者寇,大D如果抢到了龙头棍,阿乐和元老们又不能打赢大D的话,元老们必死无疑。
肥邓考虑了这种可能,所以全力支持阿乐。
弱势的阿乐上位才会不敢忽视元老们的利益,各方都有好处。
元老院也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
当代社会,包括黑帮,已经不是光靠打杀抢地盘来发展壮大的了。
大D信奉的金钱收买、刀砍天下,不仅威胁元老院,也威胁社团发展,这样穷兵黩武、没头脑的坐馆可能会给社团招来灭顶之灾和分裂之祸。
而且,电影中的大D不断犯错,结局也是他咎由自取。
他忙着贿选,但是却没有拜访邓伯;他忙着拉拢有选票权的叔父,却和他们手下的交恶;他对于骑墙观望者不是拉拢而是置人于死地,这样就把中间派全都推向了阿乐;他对现任坐馆也就是龙头棍的持有者暴力胁迫且祸及子女,让元老院感到了切实的人身威胁;他公然喊出要搞新和联胜,彻底触动了所有人的利益,玩麻将输了要砸麻将馆了;他和阿乐是生死对头,却放下了所有防备,还替对手除掉了自己的外援,最后居然还和阿乐交心,道上混的,交友不交心嘛,等等,太多错误了。
大D是选举候选人的负面教材,而且是教科书级别的,把所有选举候选人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个遍。
这些都注定了大D的结局。
反过来,阿乐做的每一步都是当时的最佳选择,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选举候选人应该多向阿乐学习。
记:最后一个问题来结束对你今天的采访,请问,你觉得香港黑社会的未来在哪里?
我:你可以研究下贪官污吏,他们是一类的,出路也是一样的。
记:就这么简单的回答吗?
我:看透不说透,还能做朋友。
记:好的,非常感谢你能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也感谢你们给我继续做朋友的机会,哈哈第二部的影评不让放链接……想看的去我豆瓣广播和动态里翻翻吧
来源: 张建德. 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 黄渊译.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p. 297-301.以下文字节选自2005年8月6日我(张建德)借墨尔本国际电影节公开论坛的机会,对杜琪峰所作的采访。
他是电影界请来的嘉宾,《黑社会》被选为那一年的闭幕影片。
张:黑社会是你的最新作品。
你之前的绝大部分作品都以枪战作为焦点,但《黑社会》却连一把枪都没有出现。
为什么这次不用枪?
难道他们都不用枪吗?
杜:香港黑社会一直尽可能地不要用枪。
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用刀。
你在我或者别人作品中看到的,黑帮用枪用得如此有型有款,那并非是黑社会的实际情况。
香港黑社会都很聪明,知道香港法律规定了,如果用枪的时候被捕,要面临更长期的监禁;而如果只是用刀,最多判七年。
所以他们宁可用刀。
因此,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为什么过去那么爱用枪的我,这次在《黑社会》里却没有用。
那是因为我这次想要展现的,是关于中国帮会历史的一个佛家的因果观念。
中国的黑社会有长达三百年的历史,最初的目的是为反清复明。
但如今的帮会早已把那些洪门创始人的做事原则抛诸脑后。
他们忘记了那种手足之情。
张:虽然没有用枪,但影片仍旧拍得相当暴力。
但这次的暴力,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人物本身之上。
例如梁家辉扮演的这个人物,看着就显得十分暴力,而任达华扮演的阿乐,外表十分平静,但最终也变得极其暴力。
你确实是这样设计的吗?
通过人物本身来呈现暴力?
你又是如何看待暴力的?
杜:黑帮是暴力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斯科塞斯曾在他作品中呈现过各式各样的暴力。
意大利人有他们的暴力方式,英国人、美国人也各有各的。
我们中国人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暴力风格。
对黑帮来说,运用暴力是为了让人恐惧。
在香港,当黑帮拿着刀冲你走来,那是为了一步步加强你的恐惧感。
那就是他们展现力量的方式。
不那么做,他们就没法镇住手下。
暴力是一种控制方式;他们会杀了你,杀了你周围每一个人,杀了你的家人。
当然,在我的电影里,我并不想过多聚焦于暴力本身,我想要展示的是作为一种控制他人手段的暴力。
张:上次在香港遇到你,你说正在拍摄一部两段体的电影,《黑社会》是其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也已拍完了吗?
杜:第二部分将聚焦九七之后香港黑社会的未来,它将呈现大陆如何逐步成功控制住香港黑社会,这是他们的承诺,要在接管香港后做到这一件港英从未真正做到过的事。
张:影片是否建立在真实的人物与事件之上?
杜:确实是,但你也不可能拍部纪录片出来啊(笑)。
我要做的是将它戏剧化。
有些人可能不会将它看作是一部“英雄片”。
香港记者曾告诉我,当初在戛纳(《黑社会》是2005年戛纳电影节参赛片)有不少观众被它吓到,觉得它非常暴力。
这多少让我吃惊。
我很怀疑,真有观众觉得它暴力吗?
因为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讲的东西,暴力其实只占十分之一。
老实说,我的出发点并不是要拍一部暴力的黑帮片。
我只想拍摄一部展现香港历史——或者说中国人历史——的电影。
我可以说,这部电影大陆导演不太可能拍的出来,因为他们不了解黑社会。
只有香港人才懂黑社会。
你可以视黑社会为中国人的耻辱,但也可以将它当成文化或者历史的组成部分。
总之,我就是想要拍这么一部电影。
张:你在片中展现了他们的仪式,而且人物每个动作和行为看上去都很真实。
前期准备工作如何开展的?
有没有邀请黑道中人担当顾问?
杜:我花了很多年做准备,也结识了多位“大哥”,和他们一起喝酒吃饭。
我把自己要做的事告诉了他们,我并不想把它拍成“英雄片”。
黑社会总是压迫别人,但同时他们又很强调道义原则。
失去了这些原则,他们就真的成了土匪强盗了——当然,他们也绝非“英雄”,这一点,不光是“新义安”还是“和胜和”的“大哥”也全部承认。
他们的故事我曾听说过很多,也亲眼见过他们办事——他们绝非英雄。
八岁那年,我家搬到了九龙城寨,所以我是在一个充斥着黑社会的环境中长大的。
在那个地方,烟赌毒娼,样样都有。
再后来,等我稍大一些,我们家搬到了乐富,也是个被黑帮控制的区域。
再之后我们又搬去牛头角,也一样。
只有当我入了电视这一行,去了TVB工作,才真正远离了这些人。
我读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是黑帮——其中有赢家也有输家;有的横尸街头,有的染上毒瘾。
说真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其实都是为了生存。
张:本片发行时,在香港或大陆有没有遇到审查上的问题?
杜:因为拍摄对象的关系,目前这个版本肯定没法在大陆上映。
必须要拿出一个大陆审查机构能接受的版本才行。
而在香港,我预料到它会被列入三级,对此我很满意——只要别禁止它上映,怎么都行。
就在两周前,审查机构决定将它定为三级,但并不要求我们做任何修改。
对我来说,重要的是能把这部影片拍出来,能让它成为黑社会文化的一个证明,至于拍出来的东西存在一个限度,这我还是能够接受。
如果审查机构是从道德角度出发,建议我做某些删减,我也能够接受;但如果是出于political动机或者压力,那就不行了。
张:在你的作品中,通常都会有某场戏格外突出,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重头戏。
你认为《黑社会》中最出彩的戏是哪一场?
杜:(笑)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告诉我,我片子里这场或那场戏特别棒。
看完《枪火》,他们认为保镖一起踢纸团那场戏尤其出彩,但我并不觉得那有多优秀,只不过是恰好需要这场戏罢了。
这场戏我们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就拍完了;他们只是踢着一个纸团,就那么简单,我要反映的就是他们的无聊,结果人人都爱这场戏。
你现在问我,《黑社会》最出彩是哪一场,这我也说不清楚。
我最喜欢的,观众不一定欣赏;观众最喜欢的,又不一定是我最喜欢的。
我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是《柔道龙虎榜》,但它几乎从来都不会被人提到。
因为家里的电驴拉回来的东西快要把我的硬盘给塞满了,我这几天没有看碟,专心解决硬盘上的存货。
所以我看了《黑社会》。
《黑社会》这电影在大陆基本上是没法看碟的。
大陆上映的是一个被篡改了的版本,而六区正版DVD发行的也是这个改版。
而稍微有点规模的盗版商都不会对六区自己发行了的电影下手。
所以如果想要看到港版的《黑社会》,可能只有在香港买了。
或者象我一样从网上下载。
看完《黑社会》后有种恨恨的感觉,我居然把2005年的最佳华语电影拖到了2006年来看。
杜琪峰在这部电影中有两个巨大的改变,一个改变是试验性少了,《黑社会》的故事结构非常的古典,基本上就是一个场景接一个场景的顺序推进;另一个更重要的并且成就了这部电影的改变是视野宽广了,杜琪峰过去的电影中有或多或少的港人心态,讲述的都是香港人自己的故事,而这部黑社会借一个江湖故事,透视的却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
电影开始没多久,就展开一个帮派选话事人的剑拔弩张的局面,更有警察说,"人家选话事人比我们选特首还要早100年",电影的政治意味已经非常浓厚了。
这个帮派头领话事人的选举不仅是由帮中长老(就是所谓的代表)投票选出,而且每任还只有两年的任期,按照影片中的暗示,似乎两年之后必须更换话事人,看来是非常的民主。
不过两个候选人之间的争夺也是非常的激烈。
在这个争夺过程中,各色人物纷纷登场表演,民主选举的面纱被逐渐揭开,而当话事人资格争夺变成争夺一根小木棍的时候,选举已经变得象是一场闹剧,可是每一方对这个闹剧都非常认真,认真到血腥残忍的程度。
在电影中段,古老的结拜仪式重现的时候,那种荒谬和黑暗都发展到了顶点,之后的剧情只是顺着这个轨迹继续下滑而已。
金庸曾经说过,中国政客的关键是一个忍字,忍耐和残忍。
《黑社会》中最强的角色有三个,大D是候选人之一,特点是狠,恩威并施,不是他的朋友就是他的敌人;邓伯是几十年前的老话事人,为人沉稳,看似公允,其实却操控着帮会中的其他大老,他在选举中带领其他候选人选择了乐少,理由就是要平衡,潜台词就是要能够控制;乐少是另一个候选人,一付谦谦君子的样子,其实却是最精通"忍"的高手,而且在忍耐和残忍之间的转换上拿捏得恰到好处,他可以装作软弱,让邓伯把他推上话事人的位置,也可以转眼就逼死得罪了大D的吹鸡。
在需要利用大D的时候,他和大D联手抗敌;平定了天下之后,只要大D一旦提出权力要求,立刻就下杀手。
其他几个上场的年轻人物也是个性鲜明,有仗义的,有守则的,有求财的,也有追求公正的。
不过整部《黑社会》电影似乎都只是完成了众人的亮相。
几个年轻人比较简单,也就是一场戏就完成了上场;邓伯比较复杂,用了一天一夜来上场;乐少的面目却是慢慢露出来的,一直到电影结尾,他突然翻脸杀人,才完成了他的上场。
所以,接下来的续集才是真正的好戏。
以乐少的性格,绝不会在两年后自愿下台,几个人物会如何应对就会带来激烈的戏剧冲突。
不过我担心这个续集会落入俗套。
第一集完成了从忠孝仁义到血腥残忍的转换,所以第二集中不会有这样的思想冲击了,而几个人物之间的直接冲突,也可能会演变成正邪冲突或者黑吃黑的老套剧情。
不过我猜想,如果杜琪峰打算延续第一集中思想性,那么他会集中展示一个政治酱缸如何把一个正常人漂洗成心狠手辣的政客,电影的视角会集中在杰米身上。
不过即使这样,电影的视角也会比《黑社会》狭窄很多。
所以如果我是导演,我不会再拍续集了,留下这个引而不发的结局已经足够了。
其实关于杰米,《黑社会》中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暗示,龙根对杰米说,在黑社会中你只能作到最强或者离开。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而中国式政治是最糟最坏最卑劣的一种政治,好在我们还可以选择离开。
IMDB得分6.7(204人投票),我打8分。
http://spaces.msn.com/members/likeyesterday/Blog/cns!1p9WWMs3QaYyZ9IUKdl8SJ7w!2752.entry
4.5 一部真正的黑帮电影,而非枪战电影。人物关系之复杂堪称同类型巅峰,“反清复明”的结拜仪式则指明了香港黑帮文化与大陆政治文化之间深厚的血缘关系。也正是因为此,《黑社会》才比《教父》《美国往事》《上帝之城》更历史化/神话化地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人心不古,而不仅仅是悲叹所谓的堕落;胜者未必比败者更古,权力从来都是唯一的度量。
和这部相比,《古惑仔》就像小儿科,底层古惑仔打打杀杀,高层黑社会选老顶血雨腥风。影片宛如政治博弈,早已超出了黑社会本身。在义气当头的掩护下又有多少不义之事在悄然发生,一根龙头棍,见过了多少来来往往啊。
悲催的看了大陆版,之前看豆瓣评论的说香港未删剪版,真心佩服为了通过审查而重新剪片的那位同志。刚好重要的九处情结剪接的面目全非了。
杜导继续努力
必须脱离道德标准观看。故事一般,导得不错。
没有枪战的老杜……
没用拍出那感觉
还是不及80到90年代的港片来的开阔
不明白,为什么杀人还要话事人亲自动手
挺没意思。。
配樂不錯
没有看到完整版
形式感浓重……占米和飞机之间真有化学反应,以和为贵里CP还要加进那个眼镜杀手。感觉北野武极恶黑道学了其中至关重要的主题:时代变了,黑社会的道义不存,只求财了。
杜琪峰把影片的节奏控制得异常克制,在风格的营造上可以和前作《暗花》等一决雌雄。
非常有力度的片子,人物刻画一贯的细致精炼,无须言语就可以表达性格,每个人物都很立体(终于明白为什么C看不惯那种背景式平板人了)。故事更是一波三折,既有传统又有新意,黑帮科普,跌宕起伏,好几次都以为就这样了,却突然大反转,没有多余镜头,绝对犀利,随着对银河的了解,越来越喜欢了。
不喜欢
结尾杀大D杀的莫名其妙,也许从观感上很刺激,但让整个结构的逻辑性大减分。
人太多,没怎么看懂,为什么古仔不是主角
真吃勺子啊!~
古惑仔不用脑,一世都是古惑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