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片子不像先前想象得那么差;其次,这片子评论和票房上的失败,并不冤枉。
李安是我特别喜爱的导演,这片子可算做他的一次阴沟翻船,不过并非是因为不好看,而应算作一次对类型片的挑战失败。
记得李安在《卧虎藏龙》评论音轨里说,观众肯定会不习惯武侠片开头十五分钟竟然没有打斗。
不过,看来李安从内心并不认为这是缺点,反而是在《绿巨人》里发扬光大,开片30分钟才有点刺激的剧情,主人公的绿巨人变身形象到了42分钟才出现。
天啊,这是漫画动作电影吗?!
违背了观众的观影初衷,果真死得很惨。
估计李安也预料到了观众的不耐烦,所以在影片中采用了无数次分割画面。
记得第一次看这种处理方式是在《挑战星期天》里,当时觉得眼睛都不够使了。
这次看倒是不至于太匆忙,但觉得很多时候这些画面分割得特别没意义,而且很乱,尤其是需要表现大场面时画面突然被分割成了几小块,那叫一个恼人。
唯一喜欢的一次分割就是卢卡斯背对巴纳、正对康纳利时,画面上出现了三个人此刻的眼神,很有韵味。
影片的特效一般吧,绿巨人和三条大狗打得火热,不过这些形象都过于粗笨,导致线条不太明朗,显示不出技术的优势。
最后的绿巨人他爸的变身也是,本以为会是本片最大的特效亮点,没想到变成雷、石头、水、绿光的形象都那么写意,是要往中国画的风格上靠,还是没钱做细致特效了?!
艾瑞克.巴纳长相可以,演得一般般吧,一直不太看得惯珍妮弗.康纳利,觉得她眼睛颜色太浅,有点像失明的人。
倒是最近看乔什.卢卡斯比较顺眼,眼睛真蓝啊,就是角色猥琐了一点。
男配角比男主角还帅,没天理啊!
多么忧伤的故事呀上面的怎么怪物怪物地说个没完是人呀有血有肉的人呀无论是小的时候还是长大了还是变成绿巨人的时候什么时候不比那些手握武器的军人和将军更像一个人李安说起故事来真是不着急女主角的黑头发黑眼睛老头子的中山装真的很眼熟
怎么说呢。。。
我给这部电影重新命名《走在薰衣草田里的浪漫浩克》或者《文艺复兴之绿巨人大战红巨人》。。。
虽然绿巨人长相没变,这一部里面长的还能看,但是只能说李安大导演的文艺和情怀用错地方了,就是套着漫威的袋子充分发挥导演的文艺风格和情怀,一定还要再掺杂一些狗血中国片段,比方说情敌争女主,父子有误会,太小家子气了。
漫威的角色还是交给美国人去导吧,不是看不上中国导演拍美国角色,李安拍的已经很棒了,但是就像是外国人来拍西游记,拍红楼梦,那个导演再有成就,中国人也不会喜欢看的,对吧。
就是文化差异。
片子看的也昏昏沉沉,战线拉的太长了,激情就集中在那几分钟里面,也没什么情节,光利用色调色彩朦胧美把女主的睫毛呀眼睛呀拍的那么好看,还有个长镜头把男女主荡秋千的场面拍的特别唯美,不知道的以为是在看什么日本文艺风伤感电影,真不适合。
2008-08-04 13:19:46 来自: 今日 如果没有看说明,你也许很难想象像《绿巨人》这样的好莱坞动作大片,居然是李安导演的作品。
李安被认为是既懂中国又懂美国以至可以自如进出中西文化的导演,李安电影也似乎成为票房的保证,成为像他那招牌式的酒窝(据说系儿时被狗咬留下的伤疤)一样的自我品牌,其独特之处是直指人性,强调作品的文化思考。
他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这一早期“父亲三部曲”即是如此,后来的《卧虎藏龙》也不必多言。
即使像《断背山》这样较另类的同性恋题材作品也表现了当代亚文化的重要一种,是“李安到过许多人迹罕至的人性角落”的又一证明,能引起东西方的关注和争议也是在所必然。
《绿巨人》改编自美国家喻户晓的同名漫画,斥资超1.5亿美元,是李安继《卧虎藏龙》风靡全球之后的科幻作品,2003年好莱坞夏天强档之一。
应该说,科幻电影对李安而言是陌生领域,当时被认为是他证明自己在主流商业片领域亦有能力的尝试。
的确,李安成功了。
但仔细想来,这部电影仍然保有李安一贯的思想精神。
在好莱坞混,当然要先混出好莱坞的颜色。
从视觉表现来说,为了吻合美国商业电影的口味,《绿巨人》和其他科幻大片并无显著不同。
首先,基本结构设计仍属老套:一个吸引人的主场景--绝对能忽悠观众的高科技实验室;一种神秘古怪的高科技力量;一位身世奇特、深度卷入事件的可怜孤儿英雄、“科学怪人”或“化身博士”(《蝙蝠侠》和《蜘蛛侠》亦然);一位不可或缺的与绿巨人相恋的最佳女搭档;一种牵连军方或政府机密的控制与反控制;影片最后,同样是要摧毁这种带来破坏性的可怕力量。
其次,这部电影也有精妙的科技想象和创意。
李安说,为了这部电影,“从科学知识的角度说,我专门研究了很多生物学知识,例如细胞是如何发育扩展的,还有一个人怎样发育才能转变成一个‘绿巨人’的。
科幻片绝对不是凭空想象,要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剧情的合理安排。
”因此,为达到逼真效果,美术、三维、数字技术在这部电影中得到充分运用,后期制作工程浩大。
此外,也不乏大场面、火爆的动作戏及其带来的震撼视听(尤其是军方对绿巨人的围剿行动),甚至为了加速情节发展而大量使用了今天看来已非常落后笨拙的“分割画面”技巧,但却因此带来了更贴近好莱坞大片风格的叙事节奏和新颖的感觉。
《绿巨人》最吸引人的部分仍然是疯狂科技中表达出来的复杂人性,这也是不少科幻巨片的传统主题。
在这部电影中,李安在眩目的电脑特效之外,表达出了更浓厚的人文气息,试图通过怪物绿巨人的遭遇来隐喻人性和哲理。
有报道说,李安特别强调《绿巨人》的文化思考,说:“从文化上说,我必须洞悉为什么绿巨人会这样言行举止?
它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精神?
从心理上说,我也必须了解绿巨人究竟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象征?
为什么绿巨人会受到大众如此欢迎?
”对艺术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来说,这显然是两个非常本质的问题。
如果说,在《绿巨人》中有一贯的李安色彩,那么“父子关系”就是该片的深层结构。
李安一向重视父子(父女)关系题材,在“父亲三部曲”中,已经奠定了李安电影中十分鲜明的父亲形象,并证明了李安传达复杂人性和情绪的艺术能力,这种能力在最近的《色戒》中再次得到映证。
在《绿巨人》中,绿巨人班纳与其父亲有着一段纠葛无尽的关系。
班纳的父亲是个疯狂的科学怪人(和搭档贝蒂的将军父亲一样,类似于中国传统中典型的父权形象)。
作为隐形的控制,他与班纳之间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
在班纳幼时,他就想手刃亲生儿子却意外将妻子杀死,黑暗的记忆从此植入班纳幼小的心灵。
为达成疯狂目的,父亲甚至可以漠视儿子的性命,由此在父子之间引发了一连串的对抗、挑战和失控。
在影片后部,导演安排被捕的班纳被迫直面父亲,矛盾最后爆发,关系就要终结,让人联想起李安处女作《推手》中父子关系的面对面解决。
在此,一个象征的场景是,班纳和同样变成巨怪的父亲在湖水中生死决战,超强的父亲已融为湖水,而班纳痛苦挣扎,试图把来自父亲的无处不在的梦魇从身体驱逐,可谓剪不断,理还乱的无穷纠结。
另一方面,这种压抑与挑战的关系也呈现在贝蒂与她的父亲之间,以及班纳和以贝蒂的父亲为代表的军方之间,而这种矛盾关系成为推动全片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绿巨人》也是一部解剖父子情结与心理创伤的影片,而爱是最后的救赎。
不过,在李安影片中父权实际上已泛化为一种内涵丰富的象征。
除父亲角色外,它具体还表现有莫名压力的文化传统(比如三部曲)、严格的礼教或江湖规矩(比如《卧虎藏龙》)、霸道的军方或政府高层,乃至抽象的国家体制,后两种在这部影片中也有所表现。
李安认为,真正的好电影,是一个刺激想象、情感和讨论的东西。
而在《绿巨人》中对这种压抑与挑战的主题的承袭,对人物在正义与邪恶之间挣扎的细致表现,是它区别于其他好莱坞动作大片的李安色彩。
不得不说这部剧我看的非常难受,我想,没办法我终究还是一个俗人。
作为一部奇特的,文艺超级英雄片或者说伦理超级英雄片,绿巨人浩克给人一种深深的违和感。
东方人实在是复杂的。
古龙曾声称,卧虎藏龙的作者王度庐,是对其影响最大的武侠小说作家,其次是金庸。
侠客毕竟不是超级英雄,王度庐也罢,金古梁也罢,他们笔下的武侠,或者说中国人心中的武侠,是有浓厚的底蕴和人文内涵的。
不吹不黑,武侠小说对社会人性的思考,远远超过超级英雄。
如果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电影只是打啊打啊打,我们会斥之为烂片,然而超级英雄片不会。
我想不出超级英雄电影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情节,就是不断的打架,而我们看的也很爽,超级英雄电影也并没有因此而不好看。
我觉得我可以比较轻易的并且理所当然代入李慕白、玉娇龙的感受,而无法代入绿巨人。
或者说对于超级英雄而言,我压根没指望代入他的感情世界,作者和导演也没指望我代进去,好好看打架就可以了。
文以载道这种臭毛病,不是想克服就能轻易克服的。
所以李安的这部作品才显得另类,显得失败。
这不是李安的失败,也不能算是超级英雄的失败,只能说明这俩真是玩不到一块去啊。
「You know, Consciously you may control it, but subconsciously, I bet that's another story.」「You're nothing but a superficail shell, a husk offlimsy consciousness, ready to be torn off at a moment' s notice.」「Think about all those men out there in their uniforms, barking and swallowing orders, inflicting their pretty rule over the entire globe! Think of all the harm they've done! To you! To me! To humanity!」
一直不喜欢巨人,或许因为童话故事里巨人的形象都是笨重肥硕粗鄙的样子。
绿色的巨人就更是令人反感了。
但是这一部电影中的绿巨人却着实令我喜欢。
最近按照网上推荐的观影顺序开始复习漫威电影系列。
功课没有做好,完全不知道“绿巨人”和“无敌浩克”是两家公司拍的不同作品。
刷完钢铁侠后看此片顿时感觉风格骤变。
此片着力于描写绿巨人与家人恋人之间的感情,手法细腻感人。
不愧是李安导演,把简单粗暴的动漫打怪变成了浓情柔意的伦理故事。
怪不得评分那么低,毕竟很多人是来看打怪兽的。
但是我很喜欢这一部。
尤其是女主角含情脉脉凝视着绿巨人时,就好像动画片怪物史瑞克里的公主。
这个充满了悲剧色彩的绿巨人,实在令人心生爱怜。
我也很喜欢他跳跃的场面,感觉世界就在脚下,随意飞翔般的自由,那种超越了凡人使人着迷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禁不住随之深深呼吸。
大家都忙着看少年Pi,我不紧不慢地看起了李安03年的绿巨人。
不得不说,李安的确不错。
本来很科幻的人物,拍出来也有了悲壮的效果。
一位神经质的科学家,这个恐怖神经的爸爸演得挺好的。
当他变成易怒爱摧毁的绿巨人时,原本善良温和的品性也开始喜欢起暴力变强的滋味了。
然而因为一直被迫害,他的心里强烈的精神压力,让电影里的这个绿巨人显得如此令人惋惜。
比起什么《神奇四侠》之类的科幻人电影,这部更有深度些。
我不喜欢影片中类似漫画切割的镜头,多此一举。
还是更喜欢李安拍文艺片内涵片,冲着绿巨人原版漫画去看这部电影的的确会非常失望,这几天一直在重温marvel和DC的电影,这一部看来看去都索然无味,不能因为导演特色使然而去评判或者宽容影片,在我看来李安就是拍砸了,这没什么,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擅长的,我觉得他拍的人物故事感强的片子就特别棒。
在大多数“很失望”的评论声中,总有站出来说“我操棒极了你懂不懂电影内涵”的好评。
我想说,李安是个细腻敏感的导演,他能拍卧虎藏龙,能拍少年派,这只有他能做到, 但细腻也需要用对地方,对于浩克,内心的纠结,挣扎,不愿面对回忆,不愿面对真实的父亲,这些细腻之处,李安都表达到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悲悯之心、孤独又恐惧的浩克。
好的,那么我们还是需要回归这部片子的题材:动作、科幻,然而我愿意看到的精彩的打斗,变身一刹那回想漫画中那一幕的激动感,完全被克制。
甚至打斗中的浩克那张“绝望的愤怒”的脸,看得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只能说,该收的没收住,内心戏的过度呈现,失去了整部片子应该有的冲击力和爆发力。
结尾“吸收人”老爸的部分我激动了一下,没想到就一下而已。。。
“吸收人”的效果没有被展示好,这一段可以很漂亮的打一阵子的,没想到落进水里伽马射线一来一下子又开始内心戏了。。。
总之,李安老爷子的戏我还是会看,只要别再拍科幻动作片就好了。
============================================================ p.s.看到一个典型的正面评论,刚回复的,忍不住复制上来。
2013-02-14 00:31:22 深海 还是喜李安导演的,太在一部典型的美漫电影中探讨了很多深奥的东西,比如:人的潜意识,父子关系,个人对抗强权,核武器对人类的影响,基因突变,美苏冷战背景。
我觉得比《复仇者联盟》这种根本就是看特效和爆炸的大杂烩电影强多了 回复你 同学,漫画的电影化首先就是要把隐藏在漫画迷脑海中的动态映像呈现在银幕上,不看特效核爆炸的一般都是陪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去的吧。
我就是喜欢看特效,尤其是连漫画细节都不落下的特效,这不仅过瘾,而且是对漫画本身的致敬。
作为科幻动作片来讲,李安导的不算是最刺激、火爆的,他走的是探索绿巨人家庭关系和内心的路线。
本片情感戏份很多,对于绿巨人的童年往事、内心创伤,有很深入的挖掘。
李安把重点放在表现科学博士布鲁斯无法控制变身以后的怪物,他内心的情感挣扎。
作为普通人时,他内敛、深沉。
变身于绿巨人时,他愤怒、狂躁,破坏力极强,意志都无法控制深压在内心的恐惧和怒火。
李安镜头下的绿巨人,他有脆弱情感,不敢面对的回忆。
他对自己无法控制的超能既爱又恐惧,对自己的亲生父母的惨痛经历不愿意忆起,总在逃避揭开旧时的伤疤。
布鲁斯内心的伤痛使他在愤怒时分裂成出另一个人格“绿巨人”。
绿巨人,受到愤怒的刺激,破坏力会越变越强,唯有平静下来才能恢复成正常人。
绿巨人用暴力发泄着情感的压抑,还隐喻着对社会管制强烈的抗拒不满和对自由力量的向往。
那是被隐藏起来的自我的释放。
只有对绿巨人充满理解和同情的贝蒂能让他平静下来,即使是变身以后,绿巨人还是能在看到贝蒂后恢复冷静与理智,因为只有贝蒂能从内心深处去帮助他找回逃避的记忆,治疗内心的伤痛。
只有贝蒂在他对军方和城市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以后,张开双臂拥抱他、安慰他。
这段很是感人。
一边是对爱人的疼爱和关怀,一边是无法救赎爱人灵魂的无奈。
单纯作为动作片来讲,李安加入了大量的情感戏,内心戏,削弱了动作片的视觉震撼效果,使影片稍显节奏缓慢。
即使如此,这仍是一部有着李安自己风格的作品,对于科幻动作片是另辟蹊径的一种尝试。
结尾部分的特效很喜欢。
父与子的激战,怨恨与亲情的矛盾,父亲吸收儿子的能量,用自我毁灭的方式来拯救儿子。
布鲁斯最终接受了自己内心的“魔鬼”,不再挣扎于消灭他。
接纳对于创伤的灵魂就是最好的疗愈。
恐惧和愤怒,是每个人情绪中的一部分,排斥和害怕,只会让他成为一种无法控制的可怕力量,只有接纳他,才能够与他和平共处,李安的绿巨人,想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爸爸竟然把儿子当成试验品,造出了绿巨人。
感觉李安在以一种七八十年的恐怖片风格去处理这部影片,怎么说呢,看着很不过瘾,不过结尾他父亲变闪电人的那几处定格实在是神来之笔。
太文艺
变身后的他感觉自由。作为人的他太悲情了。
亚洲人拍电影就是擅长含蓄和隐晦,通过不同的主题表现某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为什么香港的无间道没有奖而美国翻拍则获奖,并不是不好,而是站的角度不同。
好绿的电影啊。。
好闷啊
李安怕科幻片都那么温情,他真的不适合拍这类片
烂完了
失败的杂交品
李安,不错
虽然节奏缓慢 但男猪适时的卖萌弥补了这一切
怎么会有这么沉重又难看的superhero啊…除了hulk其他所有角色都是贱人啊特别是那个只有眼神交流的傻逼女朋友!后面父子俩见面的时候竟然变成了舞台剧我仿佛都看到张铁林了……
-拍完卧虎藏龙以后拍绿巨人浩克 你有故意把武侠片的元素带进科幻片吧 -我没有啊 -那为什么绿巨人会轻功 -那不是轻功 那是他跳得高
李安每次都体裁不同,主题相同
剧情太慢了。。。
即使是这种无脑商业片,李安导演也把感情处理得比较细腻嘛。
科幻文艺两不宜
分屏构图真不好看
绿巨人=金刚+史莱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