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台词来形容《伤城》,你会选择哪一句: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因为难喝所以才喝。
我只是想把属于我的东西夺回来。
那一晚,和我在一起的究竟是不是你?
如果有多一张船飞,你会不会同我一起走?
没有人天生就是杀手,其实杀手也有小学同学的。
知不知道饮酒和饮水有什么区别?
酒越饮越暖,水越喝越寒。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
想象一下活在你身边的一个人突然有一天消失不见了,那是什么样的感觉?
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伤城》是两年来香港拍得最漂亮的文艺片,尽管有个悬疑凶杀的背景,但是导演一早揭破了谁是真正的“第三人”,因此它并非重点。
重点是那种文艺片的闷骚感觉,让观众的心情如同港岛上天空一般阴晴不定,等待着有雨最终落下。
刻意或者无意,每个人的命运在这城里纠结缠绕,疾奔向未知的方向。
追寻复仇,最后可能成为了情敌的佣人,也可能发现自己最后毁掉了世间最后一个亲人。
爱欲情仇,就像小狗追逐着自己的尾巴,非要到精疲力竭才能停止下来。
影片想在这个方面着力描写,但是刘伟强终归不是王家卫。
如果说王家卫有时候失之做作,那么刘伟强却失之肤浅,他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表现醉鬼的痛苦和寂寞。
所以这个片子处处惊心动魄,它随时可能断裂开来,但是幸运的是每次其中的著名演员们都用演技和台词挽救了剧情。
最复杂的部分莫过于徐静蕾的苏醒,这里只是用了一段眼神的交流就完成了全部场景,最后只需要那个拒绝的结婚戒指完成情节。
最凶险的部分在于舒琪家门口的争吵,台词已经完全崩溃,完全靠演员的表现使得这一幕本属滑稽的场景变得感人,具有打动观众的说服力。
即使如此,我们如果反推回去,会发觉其实杜汶泽的存在和出现其实纯属多余。
唯一的功效是给予私家侦探金城武的行动找到司法上的合理性解释,这又是何等的浪费?
我们还能发现描写徐静蕾和父亲关系疏远的一段,又是何等笨拙和失败,以至于随后要用台词来讲解解释。
梁朝伟没有突破他在《无间道》里的表演,金城武也没有超越他的《不夜城》。
徐静蕾若不是临去的那一眼,全片中她的表演完全不及格。
而舒琪和多年前一样,除了张开大嘴傻笑,扮演天真无邪的少女之外,演技不见尺寸进步。
但即便如此,这片子还是成立了,而且拍得很美,很漂亮。
也因为这样,看完这部电影出来,人心里没有苦涩的回味,不会觉得有哪个角色让人难以忘怀。
在流畅和美感之外,《伤城》这个相当小资的名字远远大于电影本身。
刘伟强的《伤城》用漂亮的银针扎破了都市生活的皮肤,入针深度达到了0.1毫米。
连刺青都不够,更别说刺通城市人的心灵了。
它足够精致,足够漂亮,但是不会让人伤感。
即便有所心动,也仅只是因为最后那个别致的求婚。
开始罗列的每句台词在片中都试图表现,但是最后得到的却是一份糖醋里脊,有些酸,但是基调却始终都是甜的。
引子电影院里大场放的是黄金甲,小场放的是伤城,中间的由公厕连着。
也就是说哪边看烦了可以换一部戏,或者不清场时可以看两场!
说没法不沾染一点先入为主的观点而进入影院,因而开头每一个张力十足的画面都自然而然的给人以兴奋的联想和激动的期待——还有什么比两个风情万种的成熟男人手持威士忌谈论爱的坚持与艰辛更让人心醉?
还有什么比一个谈吐儒雅和善而动手却极端暴力的警察更让人好奇?
还有什么比清晨吻过依然躺在床上的恋人后却发现手上粘稠着的东西竟是她割腕后的鲜血更让人绝望?
真的,这些画面的力道和匠心太诱人了!
直到看完金城武在作案现场出现的幻境,我突然打了个冷颤:刘麦二人走上了一条太冒险的道路!
所有的联想可能比影片本身走的更远,所有的期待似乎很可能也逃不出已有的那些程式;《老男孩》似的诡谲、美艳与暴戾,《机动攻壳队》式的花哨绚烂的剪辑,还有那港台电影骨子里的那点儿用酒精灯光兑调后发酵出的文艺气,当然还有那似曾相识却多了几分悲天悯人之气的高架桥汽车追戏……如果没有足够合理的剧情安排和对人性世事敏锐深刻的把握,这些诱人的视听语言最终逃不过技术滥情之嫌的批评。
《老男孩》那样摧枯拉朽的结构和结局?
《机动攻壳队》那样讲生命和存在推向一个终极关怀的哲学思考平台?
无论是历史的殿堂还是贫民的好恶都是倾向于认可“有意味的形式”,或者除非你把这种炫技本身标旁成为意义,像杜尚大叔的《泉》一样——然而杜尚是只去展览不去影院的,所以刘麦一再用秀丽面孔下的思索和迷茫告诉你,这是在讲故事,然后再把你丢到一堆线头丛生的画面中自己掰手指头认路——“唉,在前面了,后面的,说你呢,跟上!
”——这也是票房考虑的原因吧,为了挽回面子给同去的女友讲出个一二三ABC易洗易萨希也要再去看一把。
接下来到金城武与舒淇在陋巷激情过后,我便放弃了,停止在情节中像个动物一样四处冲撞,长出翅膀飞起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开始段落里的镜头所给人留下的“伏笔”最终只是观众一厢情愿的臆想。
在墙上画流泪女人的死去女孩只是一个背叛的符号,象征;啤酒妹还是仅仅爱上了酒鬼,而已;那个憨厚惹人爱的警官依然憨厚如昨,如昨……相比较这些失望,乒乓球拍带来的玄机只是顺理成章抓来的壮丁,那个事先安排的餐厅电影飞机也像一个没有完成好的体操动作一样只是好看没有艺术,就连金城武手中的威士忌也远没有多年前另一只手中拿的凤梨纯粹够味。
但这一切又似乎在指向什么,包括那么多无可挑剔的镜头:酒吧中俯拍的广角,将吧台上方的女人画头像收到镜头右上角,而角色在中景靠后处远远的坐着;寂寞的医院空地中,护士在玻璃后急冲冲地跑来,拉过玻璃门去叫那个在凳子上低头不动的病人家属,而他没有马上起身……刘麦向往着市场辉煌还放不下浓浓的大师情节,至少是风格上的大师。
从阴影到光,从光到阴影。
如果说在《无间道》中这种运用是恰如其分的,经典的,那是因为所有的人物都是压抑的,身份的压抑,命运的压抑,而且整个三部曲也在表现这种压抑。
而在《伤城》中,人物是迷茫的,但仍然用那种压抑紧凑的光影和剪辑,就显得有些不协调。
仿佛刚学会一招打赢了一场比赛,接下来就一任用下去。
这种对光影的肆意,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对色彩的放纵。
对了,在情节上的交错繁复在《无》中行得通是因为有足够的人物分担或者承担宏大的主题,有三部戏可以慢慢来。
但在《伤》这种交错繁复由于人物的利用不合理,成了一个人内部的问题,所有的交错繁复只是在表达方式上的交错繁复,与内容拓展和推进关系并不大。
在得失的角斗场上,为了抓紧成功,人们总是容易放弃探索自身的可能性,艺术的可能性。
痛什么是痛呢?
身上的伤口还是意外的车祸?
任何事件本身并不造成疼痛,而是事件发生后人所需要花费生命去承受回味并不断自我折磨的过程。
而承载这种痛的方式又恰恰往往平时难以觉察和理解的。
像高个子妻子去世后仍然伸直了胳膊举伞的矮个子丈夫,去世本身是老天爷的事,伸不伸直胳膊举伞是人的事,疼痛与人有关。
疼痛的另一个表征是程度,但并不与程度一定成正比。
像某个诗人说的那样:疼痛是拿一只薄薄的勺子将满满的幸福浅浅的舀走。
如果将所有事件的损失程度无限扩大以至于无暇考虑当事人的情感,只知道点头“太惨了!
太惨了!
”,这在现实中的确不幸,可放到编剧中就变成了对人内心探讨的逃避,对戏剧效果的谄媚。
再往下看那个据说“伤”的“城”,我开始为这两个汉字流连:这两个字放到一起为何会这样的惹人心碎呢?
我终于找到了——这两个字曾停留过的文章标题是那么的让人欲言又止:《伤逝》、《围城》。
多希望眼前看到的这部影片能踏踏实实地也秉承着这两部作品所蕴含的人间辛酸,说说杯酒之间抬头低眉的困惑与疼痛。
打打杀杀也是可以的,只是这种东西难以驾驭,一牵扯到血与仇,人性腾挪的空间就会变得高度压缩,非此即彼,个中火候太难掌控。
所以,在题目上,刘麦的精英用心经营的是那样沉稳,却是这样的遗憾。
我更愿意一厢情愿的认为,《伤城》这个标题所透露出的那种悲悯而无助的感情氛围就是出于文学对于人文化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陆导演也深味其中乾坤,只是在操作上太流于表面,把玩得太冲。
我很久没有这么正儿八经坐下来好好看一部电影了,呯呯砰砰的动作片和灾难片不算,那些是不太需要动脑筋的。
像《伤城》这样的片子,因为它的阵容和知名度,不知不觉让我有一种严肃的感觉,逼得我不得不拿出肃穆的态度去对待。
熬完两个小时,微微潮湿一下眼睛,删片,腾空间给下一部电影,我想,不管下部是什么,应该都会更好。
我总喜欢问人家“好不好”,一本书好不好看,一部电影好不好看,一堂课好不好上。。。
其实很多时候答案我们都知道,只是忍不住想看看对方愁眉苦脸的搞怪表情。
《伤城》,我的两个朋友都看过,她们的回答都是“不好看”。
“好看”有很多种原因,“不好看”当然也有,有时候因为剧情不好,有时候因为演员不好,有时候可能仅仅因为你不喜欢某个演员甚至某个小配角的声音,很多很多。。。
《伤城》不好看,可能因为它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太遥远,也太肤浅了。
复仇、错杀、忏悔、失去、迷惘、拥有、自我终结和自我救赎,刘正熙和丘建邦两个人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痛苦,看起来很像一部有起因、有结局,过程足够曲折离奇的畅销小说,一个正面模板,一个反面教材。
如果你今天仍然单纯透明,且生活从来都不曾带给你什么痕迹的话,这部电影,绝对是可以让你狠狠心痛一下的,稍微多愁善感一点的可能会抑郁个几天。
就像当年我看完《泰坦尼克号》很气愤得质问我老娘那么感人的电影为什么她一点感觉都没有一样,当时的她,早就领受过更大的伤痛,那些爱情和生离死别,不过是小小道具棚里的一场戏,真正的悲剧,从来无法在银幕上被演绎。
这样一说,怕又是要招来许多人的反对了,他们会说明明看电影只是一种消遣,其实大可不必在里面找什么深刻的道理,偏有人喜欢这样分析那样领悟,把美好的心情和意境都破坏掉了。
我倒也明白这种心情,有时看一本书,旁人的评价平平,偏偏自己发现了一两处闪光点,细细发掘,突然有了新的领悟,就着急的好像挖到了宝的小孩一样迫不及待要拿出来现;有时看一些朋友的影评,虽然文字质朴,可是感情真切动人,也是能得到许多回应的,这是我们最幸福也最愉悦的时刻,内心的触动是最珍贵的宝藏。
而今日此时我看《伤城》,写下的也是我这一刻真实的感受,即使有所不同,也和大家一样,都雕刻住了时光。
情节一般,演技不够出彩,节奏有点慢,更重要的是,我不喜欢这个故事。
导演有权利把人间百态展示给观众看,可是观众也有权利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
我的人生里没有那么多仇恨,也不想在仇恨以后用更多的伤害去填补,何况我相信,每一件事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我们应该可以选择更好的,更好地活下去,更好地珍惜身边的人,更好地爱自己。。。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想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我们幸福,不管过去经历过多少坎坷,此刻灿烂的活着才对得起他们。
空口说谅解、忘却和超脱的确容易,而做起来太难,有些话说得再多也没有用,如果自己不能解脱,唐僧再世都无济于事。
伤或不伤,关乎一个人的经历和智慧,走得路多了,再伤也会平复;自己想得通了,再痛也会愈合。
我并不觉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伤城》,反倒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画地为牢的笼子,走出来,海阔天空;走不出来,那你就真的成了自己的“伤城”了。
想写一点评论,却感觉到了:似乎这不是在评价伤城;惭愧!
面对血仇,刘正熙选择了同样近乎残酷的复仇.看过梁朝伟精彩的表演,善恶?
我不置可否,即使相当明确的不认可他对淑贞所做的那些.后来,又回味了点.结论是,别让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上帝.面对这种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真的只有痛苦,怎样都得选择,怎样也都是错--事件发生的最初就决定了它很难有好的结束,即使遇到的是丘建邦.或者我太懦弱了,但,看过了,就是只想挖个洞,让自己 避开这一切.
最后只剩下一个悲伤的金城武-《伤城》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梁朝伟饰演的刘正熙用佛头狠狠地砸死人的好几个镜头,梁朝伟在电影里的扮相很斯文,招牌的眼神被眼镜挡住犹抱琵琶更令人痴迷。
有人说梁朝伟无论怎么演都不会让人讨厌,也许刘正熙这个角色本身就有一定的讨巧性,深藏不露永远是最适合梁朝伟的角色,再加上一点点因为家庭悲剧而来的忧郁气质。
影片最开始有一个让观众奠定这部电影里的刘正熙是善人印象的镜头,面对着对女人施暴的变态杀手,梁朝伟抄起铁器狠狠地砸他的头,佛洛伊德说人儿童时代的遭遇会奠定他成人以后的所有潜意识,于是电影里的正熙警官脑海中永远无法忘怀那一幕亲人被残杀的镜头,更忘不了文叔和周元胜残忍地打爆父亲的头后烧死他全家的悲剧。
用佛头砸死人的设计很经典,是强调佛教里的因果轮回么,或许应该问问刘伟强吧,佛头砸死人的镜头很血腥,梁朝伟的脸冷峻而严肃,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此类题材片里很出彩的一部,不需要你过多地推理,因为一早就已经揭示了凶手是刘正熙,当观众背负着这个真相的时候注意力也许会集中到对内心的追逐中。
我觉得《伤城》不是警匪片,而是人性片,人性的诡异和生死的奇情在弥漫整个灰暗的上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灭门惨案促成了刘正熙的悲剧,而他带着仇恨去接近富家小姐淑贞,在遭遇了又一个也叫陈伟强的罪犯之后他策划了整个复仇案,而温柔贤淑的淑贞成为了他复仇计划中的牺牲品。
那个叫做陈伟强的苦孩子曾经幸福,得了乒乓球冠军,本是蹦蹦跳跳,要给爹娘报喜,未想目睹的却是长头发叔叔们残忍的凶杀镜头,却在调查的警队里看见凶手泰然自若地谈笑风生,在修女院里可怜的孩子为了生存瞬间背弃了自己的姓名,从此变成另一个人,考上大学当上了警官的刘正熙是个阴沉杀手,与淑贞结婚以后看似幸福却永远也开心不起来,其实梁朝伟数次与徐静蕾扮演的淑贞热吻,甜甜蜜蜜的爱情在最后真相大白以后回想起来更令人发觉沉重。
金城武演的阿邦很迷人,相信所有女子看着他在街头醉酒摇摇晃晃行走的镜头心里都会隐隐作痛,本是正熙同事的阿邦,两人亦师亦友。
阿邦在三年前失去了自己深爱的女友后性情大变,改行做了无牌照的私家侦探。
影片最开始金城武只喝柠檬水,眼神透澈干净,回家之后看到女友在床上安睡,爱惜一吻后才发现女友已经割腕自杀……然后我们就看到这个男人像个孩子一样不知所措地坐在医院门口哭泣,白衬衣上沾着斑斑血迹。
这一段恋情并没有着力刻画,但是你能感觉到阿邦对女友的挚爱,仅仅从他夜晚归家以后对安然躺在女友那一个值得千锤百炼回味的吻礼你就能感觉到,但是深爱却不能阻止他与女友的距离,深爱的人在瞬间消失的感觉是极为惨烈的,从此阿邦迷恋饮酒,开始夜夜坐在女友死前曾经坐的位置上饮酒买醉……没有人能拒绝金城武的眼睛,太脱俗,太神秘,刘正熙说:酒好喝的地方在于它难喝。
一直沉迷于喝醉的阿邦在真相大白的最后说想东西的时候就想喝酒,喝得越多就想得越多,想得越多就喝得更多……正熙隐隐地说你永远都不懂那种瞬间一无所有的感觉。
其实这两个男人都曾经一无所有,但却选择了不同的情感轨迹。
正熙是个充满智慧的杀手,他雇用了该死的黄明和陈伟强杀死了文叔和周元胜,而后又杀死了这两人,阿邦受淑贞之托调查此案,逐渐发现案情扑朔迷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杀,而除了两个已死的凶手外还有第三个人,最初的那个变态杀手充当了第三个人的角色,在无数次跟踪淑贞,追杀阿邦后,变态杀手被正熙杀死,并伪造了淑贞爆炸案的现场……在这个天衣无缝的计划中为一个破绽是那个乒乓球拍,正熙毁灭了一切自己的过去却舍不得扔掉这个球拍,把它和枪一起放在家里,也许正熙是一个永远没有安全感的人,他失去了家之后一直渴望再有一个家,可是他却用家的代价去策划了这个谋杀案。
演淑贞的徐静蕾挺本色的,年底的时候因为某个活动近距离见过徐静蕾,她的造型跟片子里一模一样,很文气,也挺出彩的。
我不知道淑贞在什么阶段就发现了正熙就是杀死爸爸的凶手,也许在阿邦说她知道正熙在汤里下药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可是女人为了爱情可以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淑贞与父亲的感情大概是很淡的,这段感情处理得比较刻意。
徐静蕾满身烧伤地躺在病床上突然醒来看着梁朝伟的那个眼神很悲哀,大概很难演吧。
两人互相凝视,男人眼里充满了告白和忏悔,女人眼里却满是绝望,我觉得挺心酸的。
这个时代爱情永远都是首先应该被牺牲的事情。
明知道爱情一杯毒水,却依然含泪饮得无怨无悔。
有一段对白让我很感动,正熙对阿邦说:“淑贞是谁的女儿已不重要了,她现在就是我的亲人,和我的妈妈、爸爸、奶奶、妹妹一样。
”这段台词让我哭了。
在瞬间失去所有的悲剧背后,隐藏着两个男人柔软的内心。
一个选择了复仇,成功之后却因为忏悔而自杀,另一个选择颓废和沉沦,在凶杀案的环节一点点被破解之后迎来了新生。
这是一个双峰戏,两个个性男人是绝对主角。
金城武最后放下那顶大绿帽子去照料已经变成植物人的女友的情人,仇恨其实是无力的,除非你能原谅别人。
用光线透过不可测量的时间边缘,追寻消失踪迹的爱人,直至白发苍苍,《伤城》的最后很温情,舒淇演的啤酒小妹向一个不谙世事的天使降临金城武的悲伤之城,解救了他曾经乏力的内心。
《伤城》拍得很眩,这段时间感冒了,看了太多节奏拖沓的闷片之后躲在床上看伤城觉得很爽。
片子开头那个香港夜景太美了,沉浸在夜色中的香港灯红酒绿,镜头俯拍下去,流光碎影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这个城市的一切都好像泡在葡萄美酒夜光杯里,晶莹剔透却让人沉醉迷离。
暴力场面有点血腥,鲜血都是暗红色的,不论是割腕自杀的阿邦女友,还是被捅死的周父和文叔,鲜血四溅的场景比比皆是,少年儿童观看的时候要做好指导教育(嘿嘿,呼唤一下电影分级吧。
)镜头很开阔,你甚至能想象出镜头是怎么随着大摇臂前进的,演员都很好看,舒淇演得那个小啤酒女我尤其喜欢,我有朋友和我讨论过关于舒淇在伤城里的作用,她一开头就说了一句:“哎,舒淇是个多余的角色吧?
”不,我觉得不是,舒淇带着傻气的可爱还有对爱情纯真的看法是感召阿邦的重要因素。
写到这儿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金城武的两个镜头,第一个是他在医院门口哭泣,第二个是正熙自杀的枪声响起后他独自一人站在医院的楼下一动不动的镜头,那个镜头里他的表情很落寞,真相大白之后仍然辉之不去的忧伤。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猜正熙一定要死,这个男人一定要死才完美,他死了他的一切感情经历:“沉痛-复仇-忧伤-忏悔”才完整才够震撼,而阿邦一定要好好的活着,活着才表示放下仇恨和罪恶的人生有希望。
其实我有个朋友很迷恋刘伟强,有段时间见人就问你看过《无间道》么,看过《古惑仔》么,穿衣服也都是一套全黑,说话语气很刘德华,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刘伟强的一段访谈,他说他早年中学毕业在邵氏打工的不尽如人意的经历,《伤城》里陈伟强说过这么一句话:“他也叫陈伟强,也有这么一个普通的名字。
”其实陈伟强并不普通,这个人物身上有扭曲的人性也有肆无忌惮放射出来的善意,我觉得不论是陈伟强还是阿邦都有刘伟强本身的影子,从他拍过的那么多暴力的片子里我知道这个导演心里肯定有很侠气的一面,但是他对那些血腥的镜头的嗜好也许也暴露了他潜意识里对人性恶的迷恋。
《无间道》是让人绝望的,无间地狱永远无法脱身,而《伤城》却给人带来希望,宣传词里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伤城。
影片的最后,正熙死了,淑贞死了。
最后只剩下悲伤的金城武拥着舒淇在夜色的城市里相互依偎,这万恶的悲伤之城最终带给人重生的希望。
I try to remeber before it was too late I won't be myself if i lost your love rember I try to remember我喜欢《伤城》给自己带来的感觉,它让我在城市的角落,会更珍惜在身边的人,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恋情。
刘伟强的作品总会让我有些淡淡的忧伤,《无间道》讲不尽一个关于善与恶的选择和纠缠,《头文字D》讲述了关于青春和梦想的惆怅和激情,《雏菊》又是一个爱错而又错过的故事,缘分,身份,困惑,这些关键词反反复复的出现,这些故事都不圆满,也许因为现实不是童话,它没有那么多坏人受到惩罚,正义得到伸张的愿望,它没有那么多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美好,生活总是残酷的现实,而这种残酷却让我们坚韧的成长。
刘伟强,这回把视线放在了都市中的男男女女中,就像影片开始所展示出来的漂亮的城市那样,在滚滚的红尘中,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有多少伤楚的故事正在悄然发生:刘正熙拥有刻骨铭心的悲惨故事;阿邦不知道为什么女友在圣诞之夜选择了自杀,淑芬和父亲无话可谈的尴尬关系,阿凤经常被别人欺负而无可奈何的处境……一个个的人物交织在一起,每个人的伤心往事,或者发生,或者正在经历……总觉得,即使再快乐,再幸福,在每个人内心的深处都有些不为别人所知道的伤楚,这些伤痕,在不经意的时候突然想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隐隐作痛,面对过去的创伤,你的态度又该如何,是学会自我疗伤,在阵痛后开始新的生活;还是从此活在痛苦中,无法自拔而自我毁灭?
影片从开始就告诉了你故事的结果,尽管缺少了一些推理的乐趣,但是影片将主要的视点放在了对于人物内心感情世界的刻画中,《伤城》不是什么悬疑推理片,也不是什么复仇暴力片,它就是关于一个都市男与女相识到相知的故事,只是你是否真正认识到你心中的这份爱,放下了心中的伤楚,勇敢地争取或者把握它?
抓住了小小的幸福感觉?
不让爱伤得你那么深?
影片的结局有些残忍,但是并不绝望,反而会让你有一种更珍惜生活的温情和感动。
我们很多时候为自己的心设了一座牢,对于发生的事情不能忘怀,却让自己禁锢的更牢,其实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宽容,学会宽容的对待自己,对待别人。
酒之所以好喝,是因为它难喝。
刘正熙,这只是一个身份,因为这个身份,他可以光明正大的活着;陈伟强,也只是一个符号,然而这个符号,让他失去了一切。
他曾经什么都有,但是有一天,所有的幸福就像摔下的花瓶,在瞬间被击碎。
他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家,没有了身份,没有了名字,唯一能够留住记忆的是兵乓球拍,却没有人能够分享他的快乐和忧伤。
他用了25年的时间等待着一个机会,精心的策划每一个环节,实施每一个步骤,他要用他的方式让坏人得到惩罚,他要慰藉亲人在天的灵魂。
其实他活得很累,很辛苦,他问过别人,但是又能有多少人不会选择和他一样的方式来处理,他没有办法退后,只是他选择了不断堕落,他忘记了身边的幸福,他忘了已经有了另一个女人的全部的爱,他说过自己不想毁了这个家,然而在复仇前他不肯原谅任何人,他还是亲手扼杀了这份爱,他失去了自己不知不觉爱上的妻子,他失去了这世间他惟一的亲人。
终于所有的一切都向着他期望着方向发展,然而他却发现,最后他像小时候的那样,又变得一无所有了,这一次,他结束了他自己。
原来,身边的人有一天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竟然是这么可怕……阿邦的女友,在圣诞节选择了自杀。
阿邦看着她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倒在了自己的怀中,心就像从女友腕中流出的血一样痛。
他不明白,她为什么这样,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也许我们并不了解,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她(他)所展示给我们的一面而已,就像不知道为什么她会瞒着他把肚子中的孩子打掉,就像不知道为什么她会独自在酒吧喝了四杯威士忌,就像不知道她最后的三小时在等谁?
这种感觉让他难受,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他花了五年的时间就是证明了自己不适合她,于是他想要找到一个答案,于是他夜夜买醉,麻木自己,他忘不了过去,他讨厌这种被抛弃的感觉。
阿邦终于找到了那个和女友有染的男子,却怎么也恨不起来,他知道如果自己平时对女友好一点,多关爱一点,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面对过去的恋情,他挥挥手,开始新的生活,开始新的恋情。
他依然喝醉,只是为了离开过去的自己。
你爱过我吗?
淑芬,以为爱情就是这么的充满了意外,他们曾经在同一个饭店吃饭,他们曾经在同一个剧院看戏,他们曾经去过同一个城市旅行,她从来没有想过会这样遇到自己的如意郎君。
他们结婚,她享受着幸福的亲吻,她以为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因为家庭的缘故她是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淑芬有些冷漠或者高傲,但是她爱着他,为了他抢出他心爱的盒子,为了他而乖乖的吃药,骨子里,再叛逆的行为,她都是一个女人,一个渴望得到爱的女人。
然而她错了,她只是他计划的一部分而已,所有的一切都是谎言。
以为是缘分,其实只是跟踪,以为是爱人,其实却是仇人,以为是爱情,其实仅仅利用。
从瓦斯爆炸中醒了过来,望着陪伴自己的丈夫,他睡得那么无辜,那么熟,她实在不清楚这个男人究竟要做什么,正是他将自己置之于死地,正是他又在自己出事后贴心的照顾自己,是虚幻的爱,还是真实的内疚?
“你爱过我吗?
”淑芬平静的望着他,眼睛里是无尽的伤。
“爱过。
”过了片刻,这个男人吐出了两个字,俊朗的脸如此平静。
“不,你没有!
”泪水滑过了淑芬的脸庞,其实答案是什么对她已经没有了意义,于是,她放弃了她自己。
以后你可不可不给我钱?
阿凤知道自己就是一个啤酒妹而已,男人对她而言,只是客人,她要应酬他们,让他们喝她推销的啤酒,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对这个整夜买醉的男人有了感觉,而他只是自顾自的喝威士忌,还让她照顾她,睡在她家里。
尽管他们睡过,他们亲密过,但是他还是会拿出以前女友的照片,问她有没有见过这个女人,也许他们就是他说的这样的朋友,好聚好散,也许他就是把他们的关系定义的就像买卖那样简单。
阿凤知道自己这样的人不配别人喜欢,但是她有自己的自尊,她不会下贱到拿自己的感情做交易,每次接过他的钱,她的心都在流泪。
直到有一天,男人开始喝啤酒,他说他很想她,他为了她打了欺负她的客人,阿凤突然发现,被别人爱的感觉是多么幸福。
爱,从来和身份,和地位有关系,它就是两个人的感觉。
她,拥有了她自己。
一个平时关系很好的朋友,因为父母的离异,她始终对婚姻有一种恐怖,而抱定了独身主义……一个我当作姐姐的女生,终于决定结婚,虽然多年前她被男人欺骗的一无所有,但是她说她还是找到了幸福的感觉……总觉得爱情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它可以让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成为漫漫人生道路中最亲密的人,携手到老,它可以燃烧在烈烈的红唇中,它可以沉醉在情迷的美酒中,它会让人发疯,会让人忘乎所以。
只是,并不是我们一次就会找到合适的人,我们需要不断的寻觅爱。
我想知如何叫记忆删改,如何以两手将水深海阔,缓缓推开,让这路途内记住,如何被爱。
原来爱可以这么伤,原来爱可以这么坚强。
和心爱的人一起看《伤城》,告诉她,你有多爱她。
附:剧本很扎实,几条线索同时推进,而这种扎实意味着在观看的过程中要格外小心,稍不留神,就让你看不过很多妙处神功的地方。
(比如关于黑衣人的身份之类的问题,其实只要仔细一点就很容易明白的,很多悬念就在开始的那场侦查戏中交代了清楚)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梁朝伟终于演了一回坏人,一面是对爱人表面的温柔一面是对仇人凶险的狠毒;金城武还是那么的有型有款,尽显一个男人在爱和伤之间的徘徊,本来自己就是因为《重庆森林》中他的演技而喜欢他那张一张精致的脸;舒淇把阿凤热情,泼辣,直来直往的个性演绎得既性感又可爱,她和金城武的配戏感觉很好,而徐静蕾把一个婚后小女人很好的诠释,——个性向往独立而又缺乏安全感。
杜汶泽也很厉害,很多时候他的出场,使很阴郁的气氛也变得有些活跃起来,但是这并不是说他的表演不好,短短的几出戏,大家记住了这个包二奶的吹水光。
配乐对气氛的渲染这回做到了淋漓尽致,反正我看完了马上上网下了原声碟听,顺便提一下,最后看职员表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黎耀辉……
好吧,不谈复仇,或者好人还是坏人,创剧痛深只是故事里的事。
我们来谈一个概率问题。
你是否期待过在最困顿无助的时候,有人递给你一只粉红色hello ketty枕头,任由你在上面流眼泪还是流口水,只要黒甜一梦到天明。
你是否经历过燥热烦闷埋在资料堆里的时候,有人为你抱来想找的那本书,然后坐在对面吃棒棒糖打游戏,你只要一抬眼,就会看见她对你傻笑。
你是否想像过,有人不问理由,抄起酒瓶为你挡死打一场落花流水的架。
你是否也有过等了三个小时,那个人再也没有出现,明天,也再不会来。
也许她和你在同一家餐馆吃过同一餐面,他和你在同一家戏院看过同样的电影,你们搭同一班飞机去过同样的地方旅行。
当邱建邦醉倒在幽暗的巷口等到半夜,才等到啤酒妹站在眼前,终于忍不住说出我只是很想和你聊聊天。
虽然我有时混混噩噩是个酒鬼,你总是打扮俗艳像个S型的大柠檬。
但是,此刻,我们这样想念彼此的拥抱。
当刘正熙坐在医院前的长椅上,泪水顺着眼角鼻翼簌簌滑落下来,他终于明白,淑珍早已是自己唯一的亲人。
在阴霾的暗涌下,也曾有过和煦融暖的最初,你在暗房里工作,我在客厅里看电视新闻,你偶尔打开门,递给我一张洗好的得意相片和一个长吻。
时光端好安然。
沉默里面,可以包容那么多,几乎是爱,必然是爱。
年少时看见以为对的人,送来随意一个笑,魂飞魄散的感觉已然不再。
虽然这城市里的情歌依旧悲伤,你却只会为一碗热汤红了眼眶。
也许,我们长久苦苦寻觅的就是一个亲人,带我飞出去,告别了伤城。
没看之前我以为会是部爱情片...看了才知道不是...嗯!这算是我很少接触过的国内的悬疑片.很明确的结构.倒叙加设问的形式.演出了一个人的复仇.一个孩提时期就失去身边所有人的人会用如此周密而完美的计划去把自己的一生堵上去复仇..."可歌可泣"!这是我很欣赏的两位实力加偶像派演员的华丽演出.一正一邪.就像海报上的那句话.痛苦是必然的!的确.里面的两人都很痛苦.而且都足够必然.无法改变.没有选择.当邦失去所爱为之沉沦的时候,我感觉熙是幸福的!可万万没有想到情况越来越不是我想的那样.原来他是如此狠毒,如此绝情!和有事没事两个人都要小亲亲的温柔甜蜜是一天一地.呵!梁朝伟每次带来的演出都很华丽,都极具挑战性!也许就像他自己曾经说过的.他选择在演戏中来做现实中不可以做的吧!好羡慕他.有这样的机会和空间去飞翔.去人格分裂.去花花世界.去一坏到底!金城武在片子里成了最大的亮点!不过我很不明白结局时候为什么舒淇和他会要有那么一句对白.是卖点吗?!我觉得蛮没有幽默感的.甚至是画蛇添足的一笔...也许导演有其他的目的吧 我是没有读懂.不过此片中也不乏经典台词的!杜汶泽依旧演着他经典的配角角色...很添彩.总之可以说是一部用心用情之作!相信我的推荐的话就去欣赏一下吧.应该不会让你失望滴:)
无比想念那个时候的自己。
蜷在绵软的靠座里一口一口吃季诺的奶酥,低头发现毛衣高领上沾满面包碎屑。
没有信号的手机隔着哗啦作响的纸袋闭塞地发光。
4排4座,稍稍迫近的距离。
视线一片开阔的空座唯唯诺诺。
仰头,整个大屏幕充沛的光,紧紧粘附在视网膜上。
灵魂在黑暗中流动。
汩汩作响。
伤城说,痛苦是必然的。
依旧为金的脸庞所痴迷。
不动声色下大开大合的暗潮汹涌,从飞扬的发丝薄如蝉翼的眼睑和坚毅嘴角边抽丝剥离地渗透。
在确认女友的死亡后,缩紧在沾满血迹的蓝色衬衣里,平展着纹丝不动的茫然错愕的五官,痛苦逐渐漫上堤岸,粘连在不停抽动的肌肉纹理间,渐阔成泪水肆意。
这是一个完美到毫无破绽的表情。
这是一个潜伏在我内心已久的男子。
贴着心房的位置。
悄无声息悄无声息的悲伤像片海。
我最爱他在perhaps love里沉没入水的那张脸。
好像婴儿一样,不自知地布满水波暗影投诸的小漩涡。
于是灵魂有了出口。
他给坐在白色雪地上的孙娜温暖绵长的拥抱。
他离开孙娜的时候摇摆着消失不见的背影。
这般疏离的气质。
在我想象中他适合的只能是那笼在灰色长风衣下吉普赛人的生活。
很多死亡和鲜血。
终究烙进整面石墙深处,成为一个女子最后缄默的独白,是环抱前胸的双手和剜在锁骨上的眼瞳。
迷离凄美。
日日与之相对,仰望的只是背道而驰。
金抱着已经冰冷的女友的尸体冲进医院。
梁在病房里为昏迷不醒的妻子戴上戒指。
开始在黑暗中流泪。
内心有回响,好像月光牵引着潮汐起落,一次次冲上空绝的堤岸。
隔着无法丈量的时光,无法跨越的物是人非。
忏悔若非是面对从前此刻的那个自己,必然是毫无需要的情感。
你从来没有爱过我。
开始的时候就是世界布下的大阴谋。
各自的痛苦隐藏在无法开敞的城门内。
彼此再也分辨不清。
感觉的触角垂在体内容器的瓶壁上,反射内心熹微的澄光。
习惯性转头,左手边的陌生女子专心致志着袋装爆米花。
有时会与独自着的自己一同笑出声来。
右手边的空座上放着西瓜红的书包。
落座在视线左前方的成群的年轻姑娘面对过于血腥的场面时紧紧捂住嘴巴,过后大口喘气。
剧终后下台阶,恍然听见身后有无比熟悉的声音,转身,视线落进人群里,在一片瞳孔发散的白光中不能看清任何。
手中提着的袋子啪嗒掉在地毯上翻了个身。
无谓地捡起它,穿越汹涌的人流,飞快离开。
好像梁寻寻觅觅缺失的亲情,却发现它只是咫尺而已。
旋转一个年轮那么冗长宽大的圈,发现自己还留在原地。
年末独自的午场电影。
奔跑着回归曾经的独居动物。
“《伤城》是一部真正值得一看的电影。
”“《伤城》毫无疑问是今年最出色的华语电影。
”“《伤城》是刘伟强、麦兆辉继《无间道》之后最好的作品。
”好评如潮啊,《伤城》。
可是,我看得昏昏欲睡。
作为一部典型的香港商业电影,应该说,《伤城》确实不赖。
钢筋丛林,繁华夜景,忧伤城市。
镜头感、节奏感,干净、有度。
从梁朝伟到金城武,从徐静蕾到舒淇,都可圈可点。
问题是,这些,仍然不够。
说到底,《伤城》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灭门惨案,一人漏网,长大之后,设计复仇。
这样的桥段,实在老套得够可以的。
三流的武侠小说里面,就俯拾皆是。
不同之处在于,武侠变成了警察,江湖变成了“伤城”,如此而已。
这样一个故事,哪怕叙述得再跌宕起伏,真相揭开之后,也难免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这样一个故事,想表达什么又能表达什么呢?
也许是,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为什么可以大到这个程度?
也许是,冤冤相报,结果无非伤人伤己?
我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也许只能问至尊宝和他的师傅。
嗯,复仇之外,《伤城》里还有爱情。
梁朝伟利用仇人的女儿徐静蕾的爱情,成功复仇,然后发现自己其实真的爱上了这个女人,所以无法面对,饮弹自尽。
金城武由于女友在背叛自己之后又割腕自杀,所以流连酒吧治疗情伤,然后碰到沦落风尘却内心纯洁的舒淇,温暖相恋。
就这些。
动人吗?
也许有一点点吧,但是这样的故事,在我看来,过于廉价。
实际上,一部电影是否动人,通常跟故事本身的可信度忧戚相关。
《伤城》里的爱情伤筋动骨血流成河,但用力过度反而让人觉得失真。
《伤城》真正动人之处,也许只有一句台词。
“原来,身边的人有一天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竟然是这么可怕……”绝对是,有故事的人说出的有故事的话。
多年后再看,因为香港电影的没落而高出的半颗星,这么漂亮的摄影拍这么漂亮的香港很难再有了。
难看
和亲爱的一起去看的.
开始就把凶手告诉观众,谜底却让人大失所望,可惜了这阵容
除了画面构图还算尚可外其他方面基本尽力做到了平庸
我很想跟你聊天,但我不知道可不可以喜欢你
给大牌。。
同样是和梁朝伟搭戏,不过金城武的功力感觉不如刘德华,无间道的剧本这部电影比不了,但是梁朝伟的演技确实很好,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金城武很像花瓶。表示很喜欢他的脸,其他不多说
看到老徐我就出戏了
可以一看。
梁朝伟和徐静蕾都起了两个韩国人的名字
影院观看。叙事有些出人意料,居然是平铺直叙,不留悬念。逻辑有些硬。
如果徐静蕾演啤酒妹会怎样?
两个男人一个伤
两个帅哥
影院看更好
侨情而做作的台词,故弄玄虚的情节,毫不感人。
情节真的不怎样,看过后挺失望
20061224 1605 apm
跟猫一起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