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次写豆瓣,却是在写批评的,不过这片子在我眼里确实不能说还行,至于一星,我又不做动画,所以我也不应该把别人的动画说得一文不值。
但是,这个片子貌似很有内涵,但是那关于日本及同性恋的情节在我看来太过狭隘而偏执,而且整个影片里的脏话数不清得多,暴力色彩如此之重,而且还有本拉登及毒品,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出现在这里,我感受不到这些东西出现的必要性,于是,我基本上讨厌了这个片子的所有元素。
这个片子总要有个主旨是吧?
爱情?
那么,爱情和片中出现的元素有任何必然关联么?
并且失恋了就在那里折腾在我眼里也确实没有一点值得同情的地方。
刚刚看到有个人关于作品里脏话的赞扬,说京味,又说爷们,并且我更意外的便是他表达的一个观点“不说脏话在很多人眼里便是装”,这真是个可怕的观点,曾几何时有教养会遭到嘲讽,而满口粗话的短片会遭到如此多人的赞扬。
这个片子很出名,出名到令人沮丧,同为动画短片,回忆小屋那种隽永的韵味,送子鹳那些可爱的动物与诙谐的情节,父与女时间流逝中那淡淡忧伤,我并没有看过所有高分短片,但是我真的很意外李献计这样一个颓废而又冗杂的短片竟能和那些作品同列,我并不觉得我的审美出现了什么问题,因为那些好短片我都能赞赏,唯独此短片,我不会看第二遍,甚至已经懒得回想这是个怎样的作品。
我承认,我所打的这些字已经不存在什么逻辑了,只是发泄的产物,一堆废物,但是我并不会更改这个两星,只因为里面的狭隘思想,只因为里面的脏话连篇,只因为这影片没有哪怕一点我能够认同的思想。
--我曾经以为我大概不会给一个影片三星以下的评价,不喜欢可以不看,但是,我却写出的第一篇影评便是二星,只因为这片火的太过让人恼怒。
就好比喜洋洋火时动漫爱好者气愤难道以后中国动画就如此低幼了吗?
如今李献计火了,我也很气愤为何这种低俗的东西能称得上文艺二字,难道以后中国短片就会都如这般,充斥暴力,歧视,脏话,以及种种不健康的东西?
《李献计历险记》这部20分钟的动画短片,可以说是2009年最牛屄的中国动画片之一(之所以加上这个“之一”,是因为我并没有看完2009年所有的中国动画片,或许还会有比它更牛屄的作品存在,所以我也不敢把话说满了)。
这部动画片的气质其实十分谦虚,它没有花费哪怕一秒钟来阐述自己如何“牛屄”,只是自顾自地讲完了一个混杂着青春伤感和集体回忆的故事,然后就沉默地等待着那些可能会存在的观众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我作为本片的一个观众,则是在网络上无意间看到的。
看完第一遍之后,我马上又看了一遍。
这个20分钟的短片里,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打动了我,以至于让我在随后的几天里,一直在琢磨着、惦记着这个动画片,并且固执地向那些我觉得值得让他们知道这部短片的朋友们推荐。
《李献计历险记》这部动画短片的故事并不深刻,结构也不复杂。
我虽然对制作动画片的技术知之甚少,但也能大致地猜测到制作本片的技术并不复杂和昂贵,否则不可能由一个人就完成这个短片的所有制作(后来我才知道,本片作者“年轻优秀的飞行员”用了两年半时间来制作本片)。
但就是这么一个相对简单的动画片,却凭借它独特的创造力,彻底颠覆了我对中国动画片的所有印象。
作为一个生于70年代的人,我所知道的中国动画片就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铁扇公主》、《天书奇谭》、《小蝌蚪找妈妈》、《没头脑和不高兴》等等,它们有一套完整、严谨的美学风格和叙事体系,并深刻影响了我的童年。
然后,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我长大了,它们也销声匿迹了。
成年之后很多年,我慢慢地知道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过去的那些岁月里发生的故事。
我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当代中国所发生的种种巨变,一种风格的动画片消失不见,似乎只是这个变化过程中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然后,一些要么稀奇古怪要么似曾相似的“卡通片”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那种笨手笨脚的拙劣模仿,彻底暴露出了制作者既没想法又没办法的心态。
他们忘记了过去的道路,又找不到未来的方向,结果在现世的繁华中彻底抓狂,以一种大无畏的拜金精神和不要脸姿态,把中国动画彻底带到了沟里。
在这架轰隆作响的体制战车勇猛无比地向着沟里猛冲的时候,《李献计历险记》、《打,打个大西瓜》这种独立制作的中国动画片,出现在2009年,并凭借网络的力量,终于找到了它们的观众。
起码对于我这样的观众来说,《李献计历险记》这种“一个人的大片”,让我重新对中国动画片的未来产生出信心和期待。
《李献计历险记》最大的意义就是“无意义”,作者在制作这部片子时所耗费的一切精力、时间、成本,都不是为了某个明确的利益目的,只是因为心里的某种不可遏制的欲念──他想做一个动画片。
现在,他做成了,而且做得很漂亮。
对于《李献计历险记》为什么如此牛屄的原因,一定有很多解释,我想任何一个解释都可以从某一方面给出答案。
但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这些出色的动画片都是“一个人的大片”?
中国向来不缺天才和领导,但缺乏一个让二者互不干扰的环境。
对于《李献计历险记》来说,出于我个人的恶毒猜想,这部片子如此出色,也许和“年轻优秀的飞行员”在制作本片时并没有领导经常过来关心和指导创作有很大关系。
因为《李献计历险记》是这么有趣和肆意,我很难想象会有什么“领导”能够如此重口味。
《李献计历险记》自说自话,不管不顾,肆意妄为,自娱自乐,它虽然棱角粗糙但生猛无比,在“领导”看来,它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类片子──因为看完它以后,虽然人人都有话想说,但却不可能提出什么“指导性”的“创作意见”,只能让作者按照他自己的思路一路狂奔,结局或者牛屄,或者傻屄,但无论如何,那都是他自己的灵魂和热血。
在所有的影视类型中,或许只有动画片才能在现有技术条件的支持下,做到这种彻底的自由和奔放。
一个人,一台电脑,再加上无法衡量的内心冲动,就可以在动画片这个领域让自己的梦想得到释放。
而这一点,正是中国电影最稀缺的资源──在其他类型还无法看到曙光的情况下,中国动画片用“一个人的大片”证明了这种选择的可能性,而这正是所谓“原创力”的最佳体现。
刚看完那天晚上,我想上来写影评的,可是发现豆瓣上还没有这部独立动画,于是我想加上,等到第二天得到的回复不行,所以先牢骚这么一句。
这部20来分钟的短片已经被“神作”“有史以来”等词语捧上天去了,我相信喜欢它的人自然有喜欢它的理由,但是某一天你要是遇到一个像我一样看完它非但不感冒还有一点点反感的人,也不要太奇怪。
看一部片子,真人演的也好,动画的也好,观众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代入进去,不一定是作为主角,也可能代入一个转瞬即逝的配角。
比如说吧,如果你看的是《德州电锯杀人狂》,看了觉得揪心觉得害怕,那你可能把自己代入到受害者的角色;如果看完觉得很爽,那多半你把自己代入到了杀人狂的角色。
如果影片正好有某些东西和你身上的某些东西契合了,那可能你就对这部片子喜欢得不得了。
对于李献计的观众来说,北京人、动漫游戏爱好者、科幻动作片影迷、有过刻骨铭心的失恋的人最容易找到契合点。
说说我自己,一个80后,在北京工作但是不是北京人,偶尔看一些动画,喜欢黑客帝国不喜欢wanted,听一些摇滚,don't cry什么的还是比较喜欢的,有过失恋,但是这些经历并没有让我疯狂的喜欢上这部作品。
影片一开始,那股痞劲儿十足的京腔就令我很不适应,给人一种故作颓废又有点儿清高的感觉。
看完整部片子觉着就一个字——乱,两个字——闹心。
王倩。
这个女的我看了半天也没琢磨出来好在哪儿了,值得李献计翻天覆地的折腾。
当然,情人眼里出西施,除了当事人谁说了也不算。
两个人因为同病相怜而相恋——更具体的说是因“差时症”有了相同的世界观。
当王倩的差时症好了之后,两个人没了共同语言了,世界观(可能也包括价值观)都大不一样了,不合适了,就分开了。
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很多走出校园就分手的年轻人,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么。
然后就是看你怎么走出这段恋情了。
旧情不忘,甚至连现有的都抛弃了去追逐旧情的下场,草蛋网上很多。
初恋。
不可否认,有些人认为最初的就是最好的,值得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
如果这最初的美好只是一个幻影呢,正如王倩,差时症好了幻影就破灭了。
克里希纳·穆提说过,当你第二次看到一个美景时,你只是在寻找第一次看到它时的印象。
李献计最终找到了最初的王倩,可是他还是放弃了,或许是因为他明白了那个王倩是个留在他心中的幻影。
孤独。
如果说李献计是一个现象,那么现象背后是我们这一代的性格烙印,孤独而自卑。
因为自卑所以用孤独武装自己,孤独只是一个工具,可以让自己有一种清高莫测的外表,更重要的是索取关注和关怀的工具。
当没有什么可以拔高自己的时候,就通过爱情来拔高。
比如李献计,当他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时候,似乎就成为了高于众生的存在。
还不是自己折腾自己,找个合适点儿的安安稳稳过日子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同一天晚上,一个哥们给我推荐了《白蛇》和几十年前的《兰花花》,前者展现了由甜蜜到猜疑到伤害到对抗到屈服到牺牲的过程,后者说的是坚守和忠贞的故事,兰花花甚至连一句对白都没有,但是故事的丰满程度和内涵都远胜于李献计,这也是剥去技术的外表和对经典的考证之后,我不喜欢李献计历险记的原因。
有史以来就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评论听起来很可笑,那是因为评论者还没了解过历史。
都说李献计是花了两年多做出来的作品,花了两年多还没把一个故事说好,难道也应该受到表扬吗?
从一北京哥儿们的转贴里看到这东西,先话说这哥儿们本身就很有原装北京人的一点痞劲儿,无论是说的话干的事写的字看的片儿都很合本人胃口,昨天回家屋里没人,一口气开了这哥儿们转的十几个贴子,前面看了几个也是很吊的譬如EMINAM的MV,张靓影的印象西湖雨,杜蕾丝的广告等等等以后,点了这个历险记,看了个开头,然后暂停了。
看完了点开的其他窗口,关灯,点烟,从头看。
有的人见了一眼就知道这人牛逼,专业点说叫有气场,有的片儿看了一眼就知道这片儿牛逼,那口很懒的性感北京痞子腔让我一瞬间就联想到石康和王朔,后来看完发现这片儿不光牛逼,丫简直是他妈一神作。
引用网上一陌生男子对此的评价——辩证地说,《李献计历险记》,关了声音看,是纯艺术动画,画风有《黑客帝国》动画版系列的流畅跳脱范儿;关了画面听,是单口相声,语言声调儿把北京 胡同普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把台词抠出来发表,又是凄凉婉转的好小说,时间线颠倒错综,是小波那拨儿现代小说高手的把式。
如果你电脑功能齐全,画面声 音都拧得开,就会发现上面这些都不重要。
这就好像乍一美女扑面而来,你就是脸红心跳,硬,心里想的都是我该怎么表现得像是我没在想我该怎么表现。
等她过 后,智商回到正常水平,才能用逻辑去分析,哦,原来是因为脸美胸大腰细腿长,眼儿媚笑容甜,美瞳放光彩香水绕大梁。
——于是关于内容我也就实在不想再说什么了,说了也白说,我觉得这类东西吧,文字表述怎么都是空洞,这作为一个在狗屎一样的**制度和环境下诞生的片子,实在是强到令人发指。
我也实在是想不出《李献计历险记》还能有什么缺陷,从拼接到配音到配乐到情节,除了暴力爱情又结合了本人最钟爱的元素时间错乱,虽然世界上是没什么完美的东西和事,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由一个人自己在家随性花了两年半做出来的二十分钟的东西,除了完美,用别的词形容似乎不大合适。
网上也看到有人不喜欢这片儿,说年轻优秀的飞行员太自恋,受众不广,不广就不广吧,人本来就是祭奠时间祭奠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给自己做着玩的东西,还在乎什么受众。
另外,必须说一下这片子最打动我的地方,当然了,这片子从头到尾我都没觉得有一秒种的多余,一句废的台词,但唯独那一句,让我觉得年轻优秀的飞行员是个实在人,否则的话,虽然有立意,也终归逃不出装逼犯的称号。
总统女儿和李献计从山上也不是楼上跳下去:“你做的这一切就只是为了一女孩?
”“其实就是为了自己,能从分手后的世界顺利逃走。
”实在。
多少个恶心博文什么他妈逼亲们说如果爱请深爱可他是风一样的男子瞬间把我的优雅撕碎什么他妈逼不要离开我好么哪儿哪儿会有傻逼替我爱你么,多少个二逼青年喝多了搂着他哥们痛恸或者对着月亮怒吼她为什么不爱我,等等等之类的,你们扪心自问,你们丫到底爱TA吗,或者根本就是心里明镜儿的但就是成心要装逼,那么多年都过了样儿都想不起来还爱TA个屁呀。
其实谁都会有点什么事,想起来就纠心,不过绝不可能因为你我他分别爱着ABC,而是因为我们都爱着曾经属于自己的青春,至于某一个人,只不过是在那个时间恰好出现在青春上的寄托品。
所以实在的年轻优秀的飞行员随性搞出这么个祭奠自己的东西,牛逼大了。
20分钟的片子放完了开开灯,好像看过一场漫长的电影。
转载,原作者http://www.douban.com/people/3806532/
你掏出手机,按了个姑娘的号码出去,那边不是没人接,就是“您拨叫的用户暂时无法接听,请稍候再拨”。
你的内心顿时霜打一般,一股2劲力拔万钧排山倒海地将压过来,直叫你穿不过气。
恨不得从宋家庄狂奔到天通苑,好让外面冰冷的空气把你脑子里的那堆傻逼念头冷却下来。
恭喜你,你患上差时症了。
差时症的临床表现一:把一段短暂的时间,在感觉上漫长化。
每秒都被延伸到无比漫长,好像永无尽头。
没错,你给姑娘发过去短信,即便是那边以最快速度回个哪怕只有呵呵俩字的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在你的眼里也度日如年。
这痛苦足以让你坐立不安,上窜下跳。
而如果对方渺无音信,就足够将你知书达理,温文尔雅,从不对人动粗的个人素养直接推后五十年。
甚至让你不惜违反“父精母血,胆敢不孝”的人伦天理,卖肾割腕跳楼上吊,哪怕最怂逼的也是大冬天晚上顺着地铁线狂奔,冻不出来个甲型流感疯牛病誓不罢休的劲头。
至于节日之夜孤单影吊,哪怕路边小孩的脚印,公园褪色的长椅,夜店里来往的姑娘,井盖边零碎的烟头,都不得不让你拔腿暴走,免得一人跟那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同时你又不得不回想往日的历历在目,还得不停幻想两人如果重逢后的各种贫嘴吐槽佛跳墙。
你说,如果没有差时症,你狂奔这么短的时候,能干完这么多活么?
差时症的临床表现二:把一段极长的时间,在感官上短暂化。
当你把这些种种苦逼2逼傻逼表现统统挥霍完毕,却仍然排解不去闷住心口的那团憋屈时候,你会突然发现,你所经历的一切,仿佛可以自动忽略不计,而脑中所想的,仍然是你拨出号码的那一刻,就像这段供你发泄的时间,仅仅是上一秒所发生的一切。
这时你再次掏出手机,重新拨出那个号码,哪怕又是没人接听,或者又是“您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听,请稍候再拨”,也感觉同上一个电话相隔不过一秒。
你说,如果没有差时症,你这两个电话,能在即便是两个不同的季节里面,也没什么区别么?
治愈差时症只有两种办法。
要么心死,要么身亡。
总结下来,差时症其实还有两个字的俗称:爱情。
在这个爱情理想被当作病症看待的时代里,我感觉到悲伤。
我患上差时症了。
但是差时症?
去你妈的!
老子没病!
老子活得好好的!
从某个时段起,Very CD的首页开始凶猛的出现一些国内原创动画短片的资源,中国动漫势力如同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在日军国主义美帝国主义的动画已然大行其道N年之久的时候异军突起,以空前之盛况杀出一条血路。
优秀的国内动画在我们这批打小不怎么K书,只看五点半放学卡通和小神龙俱乐部的80后之垮掉的一代来讲,属于久旱逢甘露。
要历数优秀就只能追溯到《雪孩子》《邋遢大王》那儿了。
前一阵子央视推出的动画版《三国演义》算是可圈可点的了,集中体现了年轻一代动漫人的努力以及长期受日本动画熏陶的“优良成果”。
从人设上基本达到了该猛猛,该帅帅的硬指标,场景啥的可以再接再厉,但是一大不足就是还跟现今所有的国产动画一样,配音跟吃饼似的。
以上属于对国产动画的鼓励与鞭策,正文于下一段空两格后正式开场-《李献计历险记》技术流方面的事咱就不说了,说内容吧。
我们的男主人公李献计下巴一抬,眼睛自上而下这么一瞟,神情冷淡,语调平和,一口京腔,俨然就是一副天塌下来爷们儿也淡然处之的样。
可就是这样的主吧 ,遇见了一姑娘,从前的人生观价值观遭到了彻底的解构,于是他恋爱了。
但是正如每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所要经历的那样,出于某种原因姑娘和他分手了,爷们儿就绷不住了,任他再怎么不在乎,感情这道槛却令他翻江倒海。
这种反差如此生动,生动得令人兴奋。
我喜欢看你一脸持重,却因为对某人的爱恋而失态的样子,沉着冷静还叫什么爱情,爱情就是你所有的感官与体液一触即发。
放小说里就是纵使神雕大侠武功盖世万众敬仰,也得为龙儿憔悴出一个萧瑟的背影,搁君王头上就是待我拱手河山讨你欢,而孙悟空逃不出的不是五指山却是一滴眼泪。
这姑娘的名字肯定不是什么紫薇,依萍,周芷若也不成,就得是最简单的那种,比如说王倩。
像是经过锤炼一样,简单却沉重,沉重而沉痛,直指你内心脆弱的深处。
于是你颓了,憔悴了,枯萎了。
有能力带给你幸福的事物,总有成倍的赐予你痛苦的潜力。
爷们儿总是一碰爱情就怂了。
这都不是最要命的。
爱情多数时候只是一场潮汐,反应在你身上是一次急性荨麻疹。
它来势汹汹时你觉得自己遍体鳞伤满目疮痍,甚至一度感到五内俱摧,可当这一切都消退的时候你发现你照样能吃能睡能跳能笑,最严重的创伤还都是自个儿挠出来的。
假以时日,那个让你心痛的姑娘终将变成你心头一道明媚的伤疤……“忘记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
”(《恋爱的犀牛》)。
爱情和回忆比起来,哪一个会在丢失的那天让你感觉到更加虚无。
于是有些人让自己的爱情镌刻在了他们亲手铸就的琥珀里,就算疼痛也要反复念诵,以期巩固。
李献计就是这样的,他近乎偏执地一次次撕开血痂,拒绝愈合。
他想尽办法要打穿那款游戏,又是换肾又是找拉登,只为了回到刚认识王倩的那天。
后来李献计打穿了游戏,接着就真的出现了一扇门,可他发现这样的门并不只有一扇,穿过这些门你所到达的可能是玩穿游戏的前一秒也可能是刚出生的第一秒。
李献计只想回到第一次见到王倩的时候……她是你的放弃与追逐,她是你的幸福与痛苦。
不要怪我残忍,我觉得在你得不到时你内心的执着和牵挂,那种甜蜜而又忧伤的焦灼,远比相守无间时的缱绻来得美丽与炙热。
起码它让我相信人类情感中还是有相对纯粹的东西,就是你不远万里的跋涉,不辞千年的等待,纯粹的就像海的女儿幻化的雪白泡沫。
拥有通常让你腐朽变质。
括弧,但我仍旧希望你是个帅哥 (¯▽¯;)最后李献计说,见到王倩时就像瞬间经历了整个人生,心里很平静。
我不得不承认在将爱情的美好特质无限放大后确实非常动人。
而那些娓娓道来的故事又总让我觉得描述似乎比爱情本身要来得美好。
what the few...在我们的社会,浮在台面上的垃圾太多了,会不会盖住了水下的你。
可惜对白还是文艺了,难成为我心中的经典。
说该片是最伟大的中国动画,这不过是胡扯。
希望作者不要太把网上的评论当回事了。
我想只要自己还有光芒,就已经足够让你在水下生存。
突然aurian dance出来有点雷我。
总之音乐还是不够味。
嘿嘿。
这片子去年12月刚出来时就看过。
当时是和女友一起看的,今天一个人重看,连续看了一下午+一晚上。
一遍又一遍的刺激,唤醒了另一个世界中的一些记忆碎片。
--某个阳光明媚的学校走廊,看到一个人的第一眼,就像被耀了眼,劈了雷,经历了一生。
和一个人在一起的每一天每一秒,都是满满的纯粹的幸福,时间无限被延长,直到幸福得再也没法更幸福一点,快乐得再也没法更快乐一点。
时间也常常跳跃,刚才还在床上准备合眼,下一瞬就见到了笑着的你。
会无比虔诚的祈祷,如果真有万能的神,万一能听到我的祈祷,我愿意付出所有一切,只愿这样的日子,永远不变的持续下去。
在某一天,突然的被独自留在,一个孤独冷寂的世界里。
世界被无休止的回忆和无穷尽的幻像充斥。
时间无限漫长又仿佛会跳跃。
片子中,李献计付出一切,不计代价,只为回到遇见的第一天。
而另一个世界中的我,用尽心思,只为能找回丢失的幸福。
经过了两年的努力,我成功的挽回她,迎来彻底的绝望。
直到两年后,我才发现,她早已不是当初的她,而我依旧还是当初的我。
我的时间我的世界一直停留在她离开的那一刻。
而整个世界,连同滚滚的人流,在我没感觉到时,已经从我身边走过走远。
和李献计一样,我想要的是,第一次见到的她,和差时症下无限幸福的过去。
李献计经历了一年半的努力,飞天遁地出生入死倾其所有,终于得到了回到过去的能力。
可是,李献计每次回到的过去,都不是他想要的。
李献计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回到一个又一个的过去,去寻找他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
很多年后,终于,李献计找到了她。
她和记忆中一模一样,看到她的那一瞬间,李献计麻木坚硬的心,就像初见到她一般跳动,如耀了眼,劈了雷,过了一生。
而我,没有回到过去的任何途径。
我在差时症的世界里,仿佛等了一个宇宙那么漫长的时间。
最终等到了一个绝望的答案。
这个答案还不如一直等不到。
我的灵魂和世界开始崩塌,粉碎,直到虚无。
以消亡为代价,终于从差时症的世界里逃出。
--写下以上文字的,是在崩塌后的虚无中,莫名产生的一段思想。
它能思考,拥有以前世界的一些零碎片段。
它甚至还有感情。
可它一直很困扰。
因为它始终在一片虚无的宇宙中飘荡,无处立足。
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也不知道它想要什么。
不幸中的万幸,它知道它不想要什么。
说实话看到这部片子,真有点觉得自己老了,就像爱因斯坦妄图用毕生精力创建伟大的方程式一统江湖,却发现量子力学的小孩们已经远远把他抛在后面,弃如敝屣(过于自恋)。
又好像古龙小说里天下第一的混元棍孙老爷子最后却忘记了武功,只会用手比划一样。
20分钟的短片剪接流畅,小开小合,剧本角度新颖。
让人眼前一亮。
表面上虽然花哨,但骨子里有一种脆弱的优柔感,很符合当代孩子们的特点,外表坚强,内心脆弱,纷纷在残酷的成人式的奸诈世界中分化瓦解,一部分人顺其流而扬其波,日趋成熟市侩把纯洁的自我彻底抛弃,另一部分人则逃避躲闪,藏到各种隐秘的喜好中不愿自拔。
李献计的爱情就是彻底的失败者的角色,正是因为失败才会激起大家汹涌的同情与共鸣!
因为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被抛弃的痛苦,即使被抛弃的原因有所不同,但痛苦的感觉都是一致的。
就像很多女孩喜欢在左手腕上用香烟烫出烟疤,作为类似刺青一般的标记,既痛苦,又时尚,同时也是一种自虐的快感和另类身份的标志。
看到后第一时间发了链接给我娘子,她的判断十分中肯和准确“看到现在感觉就是一个失恋狂想症,幻想各种付出,折磨躯体的疼痛,时间的付出,孤胆英雄浴血奋战,明知道是悲剧 还是在虚无中坚持打着游戏,坚持打游戏的人都有对极限的想象,仿佛不断提高不断积累 就可以到达另一个世界 而真正打穿之后 其实只有虚无而已,只有空虚失落。
”她很喜欢15分钟大门之后的部分,我也是一样,软件带给大家的就是不断地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导致不同的结果,每一次的不同结果似乎都会带来更好的结局。
但似乎从没有人向作者一样,注意到这点——在不断选择中我们已经老去。
而且无法返回。
想到此,也准备做个人动画的自己还能怎么样呢?
收拾心情重振旗鼓,哈哈,毕竟还年轻,不管是自欺欺人还是怎么样,坚持到底吧。
以上为看到好作品后心理失衡时期内的絮絮叨叨。
毕竟大家的时代不同,喜好不同,挖掘自己的内心深处的东西才是重要的吧。
同时祝愿作者更上一层楼!
下面是可以算做有相当里程碑式意义的《李献计历险记》的v.youku.com/v_show/id_XMTM3NzM5MTgw.html 优酷播放链接
这上半个学期终于算是基本告一段落,有许多倒霉事儿围绕着我,这些日子过得真他妈的不顺心。
熬夜后换来的不是硕果,用心后换来的谩骂不理解,觉得这个世界真是灰暗操蛋没有生活的意义。
对很多事情产生的怀疑和对之前一学期工作的茫然不满一直藕断丝连的,让我不想那么仓促的进入假期。
欢乐的时光来的很短暂。
这是在痛苦没有被拉长的前提下。
我觉得之前那些不美好的事情像是深色的马克笔轨迹一样覆盖了上来。
这几天谢村下着很大的雪,早上起来一切都白了,堆积的衣服我一直没有去洗,冷得不想动弹。
看了一部神作《李献计历险记》。
我看得心绞痛。
真是神作。
我喜欢优秀飞行员的声音,京腔真好听,他说话随意的口气和几乎没有的起伏,他的板寸和高个儿好像H.我就饶有兴趣的看了下去了。
表面那写流动的色彩,很科幻还真是很符合adventure这个词儿。
作者似乎还是摇滚迷,听见了《knock on heaven's door》和枪花的《dont cry》,特有喜感。
做的很漂亮,措辞也很精彩。
但是其实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么?
细腻的地方如人民公园那一段儿。
“人民公园,老红军练剑,街道大妈蹦迪的地方。
”背景音乐是编钟版的《东方红》,这是我屏气凝神看的一小段儿。
李献计在下雪的人民公园里奔跑的那段太他妈的虐了。
“之后买上一堆零食坐飞机去西藏,九寨沟,杜拜,伦敦,夏威夷,复活节岛,纽约,巴黎,哥本哈根。。
”可是最终他在故地谁都没有见着,只有那些熟悉的椅子,水泥地。
为了回到过去,为了能找到见她的第一面,他去和本拉登拼命,为了找寻那一扇回到过去的门,见那个姑娘,时光在他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
而在最后他花费了千辛万苦,见到了那个像是被刻意溢美过的场景,橙色的阳光包裹着,那么温暖。
可是时间,只是改变了他一个人,而此时他的心,很平静。
怎么我们怎么一直留恋着过去,总觉得过去是最珍贵最靠谱的。
但是那也确实是我们经历过的呀。
人民公园让我想起了地坛。
我安静地坐在里面,我刚见过那个让我忘记不了的小伙子,但是我还没有来过未来所以我不知道当时他对我的意义。
李献计对爱人的狂热,渐渐在他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错误的门后磨平了,他开始变得圆滑,明白了爱情不是他的全部。
所以当他真的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那一刻,他是淡然的。
即使回到了过去,他也没有能力让昨日重现。
因为他已经不是当时的他了。
我看着年老的李献计站在水边沧桑的倒影,屏幕在颤抖,我想我自己也是那么想回到的那天,我觉得如果真的给我机会我会小心翼翼的再重新把这一切过一遍的。
可是就算我回去了那天,那个被耀眼阳光包裹的车站边,他还是那么完美那么有模有样的站在那里,我又要怎么面对他。
我会不会和李献计一样,站在那里让一切擦身而过。
有门通向那么多地方,蓝旗营,地坛,大雁塔,兴善寺东街,英格兰的纽卡斯尔,泰恩河边。。。
可是真的打开了那扇门,我们的表现和想象中一定是有偏差的吧,我们想做的事情,也许就会在风中飘走。
所以有那么一句名言说的好,要抬头看,因为眼睛是向前的。
过去无论做过什么,爱过谁,都成了过去。
没有什么永远。
李献计他想说的就是这些吧。
最后贴上本动画的音乐MIND GAME OST《viva!》The Pillows《Come Down》菅野洋子《Go Go Cactus Man》BOLT OST《Meet Mittens》Avril《knocking on hevan's door》《Jesus bleibet miine Freud》《东方红》编钟版KILL BILL OST《Battle Without Honour》《黄河大合唱》Guns N' Roses 《don't cry》Beatles《a day in the life》Bach《Prelude To Cello Suite 1 In G major》
差时症...
有的人说作者有点装逼,但是我无论如何也感觉不到这个片子给我的感动里有任何一点刻意,就像姚壮宪当年的仙剑1一样,是靠热情跟感情堆出来的东西。
不算很有创意,但起码有点意思。但声控表示很难接受,很难接受
致敬短片。好看
讨厌的北京腔 恶心装b的爱情
差时症 时间只在我身上汹涌地流逝
这片子很乱..模仿味也重..但范儿是有的.这两年里国内的优秀独立短片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不过,应该还需要等几年..目前想法和技术还需要锤炼,模仿一段后应会形成不同于欧美或日系流派的风格...然后新风格催生新流派,动画艺术才算是在中国再生了..^^KW:差时症
这部国产动画短片在10年前也是火遍全网,大家都被导演李阳震惊到了,因为不仅风格实在太过独特而且凌厉,故事则富有想象力前所未见,内含的主题又是那样感人,最后的结尾配上枪花那首经典的《Don't cry》,双脸发麻。下面照抄木鱼水心的点评:是一部极其奇特的动画,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甚至波普艺术都融入其中,跳脱的镜头与剧情,黑色幽默又带有调侃,具有王硕风味的对白,似乎蜻蜓点水,却总能触动人心。差时症显然是爱情的象征,如果你的差时症很快就好了,但我的却有一生之久,那只有不停寻找,直到再也走不动,记忆都模糊,还好在生命结束时,虽然想不起你的样子,却能想起初遇时雨后傍晚时候的温暖。
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你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真王家卫啊
怎么北京话突然让我觉得油滑不舒服?动画版《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一段悲剧爱情引发的神秘幻想~~
和钢的琴一样 这些电影之所以受到追捧 之所以被认为不凡 我想他们是中国制造却又跳脱了中国体制之外 两者同样的卑微与执着让广大观众感同身受但和钢的琴的荒诞不同李献计更多了种歇斯底里 况且题材上的爱情与游戏元素的确加分不少
差时症的李献计。
北京80后小直男的中二浪漫fantasy
说好听点叫借鉴、致敬,说难听点就是拼凑、抄袭。整个20分钟除了北京口音没一样自己的东西,就一恶搞片的水平,却整得好像史诗巨作,不带这么不谦虚的。而且片中到处充斥着的“痞味”,和对某些群体的不尊重,都反映作者见识短浅,自以为是。
太粗糙了,还做作
无病呻吟
事实上我没怎么看懂。如果改天重看能觉得再明白一点儿的话,我会回来改星级。
故事很神奇,亮点很多,特别是不矫情不做作的北京腔~~~
旁边是电影的一部分,在这里明显喧宾夺主了,侧面反映了电影的表现力不够,只能用旁边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