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香港的电影,好象让我期待的,只剩下尔东升了就是喜欢平淡的文艺片,剧情很老套吗??
我不觉得就行了导演似乎对开小巴的这个职业很钟情,记得《忘不了》里面,CICI那瘦小的身躯,坐在驾驶座上的样子回到电影年轻,初恋,怀孕,私奔曾经离我们很远的字眼那时候,对于听说的事情,始终觉得不解,甚至去批判长大了,经过了18岁那些年纪,才知道,事情并不遥远身边的人,也有发生过这样的意外,有的选择结束无辜孩子的生命,有的选择早早结婚前者是不负责任?
而后者就叫负责任了吗?
电影里面可以私奔,逃到荒凉的小山村里面,过着简单的“两人世界”男孩子为了养老婆和孩子,打零工,偷东西,袭击警察其实,我是感动的,那个男孩子只是尊重女孩子的选择,并且想让他们幸福这样的场景又似曾相识,在张小娴的小说里——————————————————-——————真爱是什么?为了博取对方一笑,送上闪耀的钻戒、洋房、名车?或者是送上九百真爱是什么?单纯的真爱,是深爱着对方,彼此承担责任,为幸福的未来而努力FIFI还是演一个富家女,和学警里的角色一样,这个算是本色演出吧对于房祖名,估计是以前的偏见太厉害,倒也让我眼前一亮尔东升的电影,总能让人思考些什么
反映社会问题:青少年早恋及早孕,与其说讲一个故事,不如说是个问题剧。
我越看越怀疑尔东升的这部作品有现实案例的依据这样的电影我个人看的不多,觉得新鲜而有内容。
尽管男女主角的表演明显稚嫩,但扮演父母的曾志伟、毛舜筠、黄秋生等都饱满生动,很合真实的情况桥段不多,没有追求什么常见的喜剧或戏剧效果,开头男女主角的相遇相识也很容易从讲故事不够充分流畅方面给人批评的机会,看的过程中甚至替尔东升导演担心会否对情节失控;结果还好,开放的结尾,正是平凡生活的真相如果你只想休闲娱乐,甚至冲着情色的包装而来,抱歉可能会失望了。
它让人有所思考,尽管不是很深刻,也没有给出最好的答案,但很明白的揭示了早恋的社会问题,并给了房祖名锻炼演技和了解一些生活艰辛的机会,不是《双雄》《三岔口》那样的样板戏
近几年电影市场低迷,是因为商业炒作和高科技手段的盛行,使电影人显得越来越浮躁,狠抓电影的“形式”却忽视了电影的根本——“内容”,人们在视觉上受到前所未有的吸引和刺激,却很难在情节上产生共鸣,空洞无谓的视觉大餐吃多了让人反胃,不免对电影感到失望和无奈。
但是这部《早熟》却让观众重新燃起对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的希望,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亦是电影与观众一次成功的心灵沟通。
《早熟》虽然讲了青春期的男女一段青涩的爱情故事,却很大胆的涉及了社会中普遍存在却又很敏感的“早恋”和“性教育”问题。
但是导演尔冬升却给出了一个不同于普遍情况的结果,男女主人公没有选择分开,而是勇敢的承担了自己的责任,薛凯琪饰演的“若男”把baby生了出来,并且尽自己的全力去扮演好妻子和妈妈的角色,男主人公“家富”也同样担当起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为了他们自己的家庭吃苦、奋斗,这一切都是影片所提倡的,负责,或许是现在的年轻人与影片的主人公相比最为欠缺的。
影片的主人公开场时给人的感觉是那么青春,富有朝气,默默地关注,羞涩地相识,情不自禁的吸引,寂寞的相伴,青涩的接吻,一切都是那么单纯而美好,简单的透明,直到他们不得不迎接一个新生命的降临,爱情被推到生活的跑道,逼着两位主人公迅速的成长,坚强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有人说影片给青春期的孩子竖了一个反面的榜样,但是事实上,《早熟》却给处于青春期易冲动的孩子们狠狠地敲响了警钟。
之前的美好与若男怀孕后,两个家庭的风波,两个人在乡下艰苦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若男的一句话“原来浪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正是在告诫爱幻想的年轻人,生活是多么不易,浪漫是多么难得。
所以,责任和义务,浪漫与现实,冲动和克制,正是该片所要真正表述的问题。
很多年轻人看到这部影片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因为他们有同样的心理情绪,同样单纯美丽的爱情经历,与影片或相同或不同的遗憾,而这一切也留在心底,成为一种美丽,在看见《早熟》的一刻,被陡然唤起。
尔东升是出于什么选择房祖名演底层人家儿子家富这个角色?
他自己的生活应该更像若男才是。
不过年轻人,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就视作可以很快地理解到另一种生活吧,暂且这么想了。
总体来说是一部很教条的影片,加一些喜剧的料子。
演技更只有黄秋生我是比较看得过去的,其他不是太做作夸张就是索然无味,不过也许导演追求的就是这个效果?
我也只能善良地这么想。
其实当初,我是一直以为早熟是与兰色大门之类相当的影片,所以怀着很大的兴趣的,开头也似乎有那么点意思。
但是基本上看到后来就发展成公益广告了。
只是看在影片宣扬健康生活态度和社会态度的面子上,我不要那么刻薄。
情节发展的太快,我们还来不及反应,两个年轻人就面临着孩子的问题.情节结构把这个环境富裕的女孩塑造成一个十分理想化的形象,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我猜更是理想.性格爽朗而单纯善良,顽强的责任心.她的反叛不过是她真正感情的流露和另一种同父母沟通的方式,跟着男孩私奔后过着与从前天差地别的生活时也从没有过一句怨言,懂事而执着地坚守感情。
其实,感情的真与假又能拿什么衡量呢?
尤其是对于两人之外的人来说.电影自然来得远比现实美好得多。
那么当现实中的确实存在着欺骗与不可逾越的压力时,你究竟该怎样要求像黄秋生扮演的爸爸在女儿这样一份突然的爱情面前的态度?唯一可以说得通的途径也许就是家长该付出更多的心与孩子沟通,说到底也就是一个责任的问题.可是有时,责任并不是如此明朗,人也并不是完美的动物.什么是早熟呢?早熟是合理的,并不是某个大人或是孩子的错误.
曾经听朋友说过,我生活的这座漂亮城市里有间极普通的中学,隔壁是家医院,中午的时候,时时见到十四五岁的小女生落落大方走进走出,几百元,只需休息两个钟头,出来后,回学校,继续参加下午的体育课。
晚上放学回家,骑着机车的男孩等在校门口,女生们跳上车,笑嘻嘻地绝尘而去。
他们同样穿着白色的校服,脸上有青涩未脱的稚气。
然而他们比许多父辈都要干脆淡定,他们还无需了解生命同责任的关系便可潇洒的转身,手起刀落。
而后继续生活,看起来也没有什么不好。
这不是电影,这是真实的人生。
不用劳动家庭,警察,舆论和法官。
已经平铺直叙到让你忘记大呼小叫,心惊肉跳。
同他们相比,尔冬升的剧本是那样小儿科,很难想象曾经竟会引起所谓“砖家叫兽”的争议。
在这许多百毒不侵的青少年面前,《早熟》哪里称得上是罂粟,充其量也不过是颗温软甜蜜的棉花糖。
你看房祖名那清淡的眉眼和薛凯琪娇俏的神情,教所有的长辈都忍不住一一缴械,呵护怜惜。
说是叛逆都很勉强,抛开那些社会现象和教育隐疾,这不过就是部小小的文艺片,不过就是段16岁的爱情。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那种心情,千言万语不足以形容其中的迷惑与振动,唯有用尽全力挣扎,做尽千般傻事,仿佛这样才能证明它的珍贵与意义。
一个是小巴司机的儿子,由小住村屋,父亲憨直母亲爽朗,他们给他取名字叫“家富”,并非企图什么光耀门楣,不过求个小爱则安,小富则满。
希望他日后醒醒定定,有肩膀撑起一头家。
一个是大律师的女儿,学钢琴,学法文,每年生日有新的信用卡做礼物,父亲端严母亲优雅,他们细细栽培并不是希望她真正“若男”,就如同那些摆在玻璃柜里细细码齐的婴儿鞋,他们不过是爱护她,希望最终能安然将她交到另一双稳正妥帖的手里。
撕开两家人截然不同的外衣,为人父母,爱惜子女的心情从来就别无二致。
在香港影坛,曾志伟和黄秋生原本就爱频传不对盘的讯息,一时是黄看不惯曾在颁奖礼上拿女演员胸部底裤开玩笑,一时是曾志伟暗讽黄是庆功宴上没座位座的“大咖”,然而镜头前,他们却又格外默契流畅,丝丝入扣。
那场在差馆假意握手言和的戏最有趣,黄Sir那副费事睬你的神情与琛哥那种“有种你打我”的挑衅都做的极真极本色,想必心里有借机认真骂上一句黄子华口中的那句“请你好好放低!
”尔小宝找演员做戏,很能够抓得到那份微妙的神髓。
戏里所有的配角几乎都已百炼成精,自然老到的演技仿佛随时能带入生活本身。
余安安是不消说的美,明亮的大眼历经时光流逝,却依然不失神采,爽脆刮辣犹如雨后枝头清翠的绿叶子毛毛则温暖,窝心。
踏实安稳中握着力量,肩膀看似瘦削柔弱,然而一开声却比丰美的余安安更加有种,她挨了一辈子苦,仍然笑中带泪地对着老公嗔怪:“你怎么能这样想我?
我跟着你,从来都没有觉得后悔过。
”家富的朋友,阿丙同阿细这对活宝,也很有点意思。
市井俚俗,却有些漫不经心的小智慧。
像阿丙,应对雷父犀利的“查家宅”时,就十分绝倒:“我们老爸都是开小巴的,不过他们两家是租的,我们家是自己的买的。
”已经那样草根那样底层,却仍有阶级概念。
还有阿细,在帮助若男和家富私奔后,很江湖地拱手道别:“祝你们,有话聊,好生养。
有,是一餐。
没有,都是一餐。
”我去过那么多婚礼,听过那么多祝祷词,从没有一句这样可爱质朴的金句。
还有姜大卫与曹永廉这对翁婿,加起来统共没几句台词,然而俊朗温雅的面孔却始终叫人觉得熨帖舒服。
当然,最爱的仍是许绍雄,这位嘴唇厚厚的大叔被香港观众选为“最佳绿叶”。
他是无敌甘草,时而温吞时而硬颈,眼中有种发自内心的恬淡与慈爱。
能被这样一位叔伯看着长大,不知是多幸福一件事。
最后一个镜头,家富服刑期满,穿着大号的西装出来,门口若男抱着孩子在等他。
怀里的宝宝不再乌青发紫地营养不良,他甜甜笑着,有双妈妈那样的大眼睛。
但凡故事大多只能讲到这里,未来发生什么,大家都不知道。
他们其实都有好大可能会分手。
尽管他曾经为她做苦力,偷东西,留案底。
尽管她也曾经为他吃番薯,睡破屋,危险的早产生子。
尽管她那不苟言笑的老爸都不得不认:“他爱我的女儿,纯过我。
”但这一切也都不能够保证幸福与永远,这些加加埋埋,也只能凑出一段16岁的爱情,软弱渺小,却在记忆里闪着萤火虫般的微光。
《早熟》之后,薛房的绯闻便一路传开,绘声绘色,却也扑朔迷离。
后来再几年,他们两人都分别在台湾上了危险的“康熙”,也都被麻辣的小S追问着“到底有没有在一起?
”结果,娃娃脸的薛凯琪比我想象的更加聪慧明敏,她一时大方直言,一时捂嘴偷笑,却在炮火强劲的攻势下应对自如,滴水不漏。
她那集的主题叫“娱乐圈的傻妹”,很显然,灵巧的她十分辜负这个称号。
房祖名的那集则在聊“夜店”,他坐在黄立成和Makiyo这些玩咖中间,清纯依旧却没有不自然。
然而被问到“带去给朋友们见得那个女朋友,是我们大家都认识那一个吗?
”时,却终于还是语焉不详的害羞起来。
这忽然让我想起了《早熟》里,当慧黠的若男暗示家富说爱自己时,犹豫了的家富还是诚实的说了“不知道。
”“但是,我是真的喜欢你。
”他说完轻轻握住她的手。
只有16岁的时候,才会对“我爱你”这样负责和小心翼翼。
我不喜欢房祖名那极其会揣摩圣意的老爸,但我从那一刻的无措,开始有点喜欢房祖名。
他那短暂的羞怯,让我怀念起那些萤火虫般的,柔弱的微光。
记得原来看那种都市爱情小说里,"隐忍"的女人们往往希望男人肯"担当"这两个词几乎用烂了哦,最终两个人还是走不到一起看<早熟>的时候,突然由小房同学孩子般的坚定的目光想到了这个词,男人就要学会担当家富和若男,一个来自草根,傻乎乎的一穷二白,一个来自温室,温婉可爱却一点也不快乐爱神总是愿意考验年轻人,原本是两个世界的孩子却相爱了,就像是学校舞会上的他们,虽然尴尬却自然而然有一种快乐二人互相吸引着,爱得单纯直接,家富把若男带进一个她向往不已的自由世界小房有一种天生可爱的木讷哦,很多表情都让我想起了曾经喜欢过的男孩子,第一次恋爱那种无措露营的星星,初夏的风,两个孩子初尝青春的青涩小果子,果子好吃却要付出代价的若男怀孕了,怀孕了,怀孕了...两个孩子慌了,怎么办,没有人能帮他们堕胎是违法的,非法的又很骇人,男方的家庭没有条件,女方的父母又不能容忍他们只有出逃,逃到一个自由的地方,可以生下自己的孩子,其实他们也还是孩子啊来到了西贡一片荒废的村落,两个人过起了小日子,这时候就是家富"担当"起一切的时候了他们都吃了很多苦,生活的严峻使他们渐渐沉默,是不是就此磨平了爱情呢?但是他们说:我们要争气!也许很多大人对此很不屑,你们哪里知道生活的艰辛可是孩子们不想放弃,他们要做给大人看,一定要争气结局好像是画蛇添足了,全是教育的腔调,孩子们教会大人尊重和信任,大人说明了其中的责任和担忧,双方达成了谅解,两个孩子继续上学,一起都好起来了电影好坏与否暂且不论,我记住了里面学会负责任的孩子们,羡慕他们可以坚持把宝宝生下来这需要太大的勇气,这也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吧,总之,就算是为了争一口气,他们成功了不能不与前一阵子看过的<魔女的条件>联系起来,未知也是怀了光的孩子怀孕让一个女人变坚强,她选择离开他,光还是个17岁的孩子,她不要他为难可是未知已经是母亲了,她要对肚中的孩子负责,担当一切的苦和乐怎么说呢,两部都是很不实际的,不过还是<魔女的条件>以其精致略胜一筹吧,嗯,就说这些吧
很早就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在小猪的强烈推荐下,终于在这个午夜看完了这个故事。
其实每个不论怎样的故事都可以发挥很多的东西,大则宇宙,小则人生。
而关于这个故事,也可以有很多的感慨,关于爱情,关于责任,关于家庭,还可以关于很多。
一点点来说吧。
我把题目叫做“男孩和女孩”,因为觉得这不是一个关于一个成人的故事,尽管里边到处是成人世界的投影,但是我还是觉得更多的只是男孩和女孩之间的简单的单纯的爱以及冲动和难以抗击而带来的果子——不全是苦果。
“我们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其实和现在的年轻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充满激情,追求浪漫,不顾现实。
所以或多或少的都犯过错,所以当我们为人父母,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女重蹈覆辙,于是我们就想尽办法为他们安排一切,心想这要他们按照我们的安排去做以后就一定能获得幸福。
”这是电影中女孩的父亲为男孩辩护说的话,就像学历史的总喜欢说的话,以史为鉴,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来趋利避害而躲过一些曾经的灾难,但无奈的是,历史告诉我们,尽管人们不断地的学习历史甚至在汲取所谓的历史经验,但是无疑相同的灾难在历史上一次次的重现,让人们不断地唏嘘感慨。
小则人生,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弯路,并一定都想着让自己的孩子不要重复自己的路,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们总要无能为力地看着孩子走上自己的路,其实他们曾经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不顾他们的父母的规劝。
整个人类好像就是这样不断的循环,循环着一幕幕悲喜剧,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人们喜欢去看文学作品,因为文学里边的人生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人们的经历竟是那么的相似。
没有人愿意按着别人为自己设计好的路走,只要一个人有着独立的思想,就一定会有关于自己的路的规划,而这规划一定是和父母设计给自己不完全相同甚至是完全不同的。
自己的路,在没有真正的走之前,一定以为是最美好的。
这就是理想。
当一个人逐渐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时,就一定会产生出关于自己周围世界的构想,最早是关于自己然后会关于自己和别人甚至最后是关于自己和世界,而这些理想无一例外不是美好的。
但是随着不断地成长,就不得不给自己的理想加上更多的负担,会发现理想和现实的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于是理想越来越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或许是对其最好的写照。
爱情也是这样,永远都只是一个理想。
真正的爱情,一定只是两个人之间的难以名状的感觉,和别的没有任何关系。
不关乎地位,不牵涉金钱,不在乎世俗,只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的联系而已。
有人高呼在现在这样的社会中,爱情已经没有安身之地了,在物质以及被物质异化的社会和人面前,爱情已经只是一个传说了,甚至或遭到不屑一顾。
没有•••还谈什么爱情,似乎已经是一个惯用句式了,看来爱情是否存在真的成为了一个问题。
还是存在吧,否则怎么让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呢,最幸福的生活就是知识和爱结合的生活,没了爱,没了爱情,这个世界真的会变成地狱。
男孩和女孩之间,应该就是单纯的爱,两个人相互喜欢,而后在一起,而后做了一件正常但无法容于正常社会的事情,然后就由爱情进入了准婚姻状态。
在准婚姻状态了,生计的辛苦代替了甜蜜的浪漫,相互的甜言蜜语变成了相互埋怨,一切只因为理想的爱情变成了现实的婚姻。
没有了一个可以支持起罗曼蒂克的基础,一切都只能让位与柴米油盐。
这里似乎看到更多的是现实的残酷,但是同时更是看到理想的可贵。
人无思想,无异于随风漂移的芦苇,人无理想,亦然。
结局看起来不错,有了一定的物质作为其基础,似乎爱情又出现在他们之间,我不敢肯定她有没有消失过,但如果没有父母的出面,那就一定会消失。
所以,尽管是一件看起来很是奢侈的事情,只要有一定的平台,还是有爱情的容身之所的,这个平台不一定要很大但一定是不可缺少的。
关于责任。
就像法官所说,男孩是需要去学着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
做了错事没什么可怕,最可怕的是不敢去承担起自己做错事的后果而去逃避自己的责任。
责任真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词,一旦有了责任,就必须去尽力践行,不论要经历多少难以忍受的事情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不可想象一个失去责任心的人能做出什么事情。
就像里边的男孩,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哪怕是伤筋动骨,哪怕是低三下四,都得去做,都必须去做。
或者也可以说这是爱已经蕴含在了责任的背后。
关于家庭。
家庭可以像女孩那样,豪宅跑车,但是却没有一起抢厕所和电视的快乐;也可以像男孩那样,斯是陋室,但唯其情馨。
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以外,幸福的家庭就和物质生活没有正比例关系了,而需要情感来填充。
暂时到此,杂乱无章。
于夜。
看《早熟(2Young)》多少有点冲着尔冬升这个名号的意思。
这个在香港商业电影环境中,身上还残存许些文艺青年色彩的导演,曾有很多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作品,比如《色情男女》、《新不了情》等。
他在香港金像奖上替很多人铺了功成名就的路,他曾经将大喇喇的张柏芝送上了金像奖影后的宝座,让那个年界三十却仍然被误读成玉女的女艺人,回归她性格的本原,完成了她自己的褪变,结束了张曼玉离港,港产女演员青黄不接的尴尬。
他也曾经让一直处在二线境地的方中信大放异彩,让这个面相冷凌的男演员变得连仁中、眉角都有戏份。
在炎炎夏日,动作片过烈、鬼怪片太阴、搞笑片太闹的状态下,尔冬升一直以来在挖掘新人或者帮人转型上很见功的过往,倒真得成为卖点。
《早熟》是一部探讨未成年人恋爱、偷食禁果以及未婚先孕话题的电影,放在当下的这个世风环境里,这样的问题以电影的方式摆出来,不可谓不合时宜,不可谓不敏感尖锐。
可是看完整部电影,你会被过烂的剧本折磨得晕晕欲睡,开始怀疑尔冬升人近中年是不是耐心大涨,居然可以忍到这个地步。
电影有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对未成年人恋爱及未婚先孕的赞美,最后三分之一的篇幅留给关于人生责任的道德教育课,不能不让人怀疑这部电影“骑墙派”的作风。
穷小子爱上富家女的模式本已经过于俗套了一些,结果还被斩头去尾,连两个人感情的起始点都交待不清,爱得不明不白,结果又那么坚定,完全不具备初恋在人生中的“锻炼”意义。
两个中学生模样的主角的台词太欠推敲,夜营这出戏中,两个人的对话,完全没有情窦初开的朦胧与羞涩,仿佛情波爱海里浸淫了很久的老手。
难道世风果真如此?
富家女的父亲更是一个偏执且不可理喻的角色,反对两个年轻人在一起的理由分明就是抢了《西厢记》崔老夫人的台词,电影的最后又安排父亲情感的180°转弯,不顾资深律师的专业操守,直言自己提供假口供,帮助开脱男孩子的罪名,因为必要的铺层而使得行为没有支撑,缺乏可信度,有人格分列的嫌疑。
自认并非一个所有条条框框为重的卫道人物,但《早熟》所要表述和最终传递到观众心里面的东西实在相差太多,让人无法分清楚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哪里。
剧中的一些场景和情节的铺陈总给人未经大脑思考般的草率。
两个离家出逃,最终会在香港找到一处世外桃源无需付房租的地方。
为了体现教化意义,安排两个人在面对困境里的种种磨砺,明显有凭空捏造的痕迹。
让人不得不怀疑,这部电影大概只是初有脚本便开拍,边拍边想,一路信马由缰,最后离题千里,经不起推敲。
看《早熟》的演职员名单,多少有一些众星捧月的感觉,似乎是给足了成龙的面子。
除了两个新人面孔的主角之外,余下的都是香港有头有脸的“戏精”。
黄秋生、曾志伟、毛舜君一干人等,都是大配角出身,随便比划两下便抢了两个新人的戏份。
可是他们被安排在各自已成定势、过于程式化的角色上面,鲜少有发挥的余地。
新人薛凯琪印象里应该出过唱片,但唱过什么早已经忘记。
至于“龙太子”房祖名,一部电影看下来,印象最深的只有那一管硕大的鼻子以及与他“老豆”一样过于憨直的面部表情。
不知道一直活在父亲的荫蔽之下,对于一个已经开始安身立命的成年男子来说,是不是感觉到莫名的压力和不适,是不是有必要去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较之常人,完全跳过了“混脸熟”的压力,已经算是不错的开始,如何珍惜并且超越才是关键所在。
没有研究过五个月大的早产儿存活的几率究竟有多大。
但最后一幕。
未成年的女孩子带着他们的孩子去见劳动感化期满释放的男孩子,看见婴儿一张细眉细眼的脸,还真有点像“龙皇孙”的模样,不禁失笑。
《早熟》或许就像这样早产婴儿,尽管票房成绩不俗,但仍然不可阻挡先天不足留下的病根,让人分不清是教化还是鼓励,辨不明是拍给谁看的电影。
或许对于尔冬升来说,他在上届金像奖上 “要拿最佳导演的奖座换星爷票房”的一番言论,原来不是一句玩笑。
一个人在家的下午 看了这部多年前很火的剧终于明白能够火起来的电影并不是毫无缘由的总有它触动人心的东西剧情不算新鲜但是细节中透露出来的辛酸却赚足了我的眼泪或许只是因为这样的心情而一时感触人生需要经历 酸甜苦辣都得尝试过才能成长
前两天看快乐大本营的时候,海涛说对尔冬升导演最深刻的是这部《早熟》,我也是。
因为很喜欢房祖名 所以偷偷看了,在大学的时候吧,没想到时隔几年在看这部片子,却把原先的印象给抹去。
原来电影里的他,是这么的担当,这么的勇敢。
不像现在的80后,这么的世俗。
已模糊了心中衡量的杠杆的80后,左右摇摆着。
不再为了真爱而结合。
兴许这也是这个年代的悲哀吧《早熟》说的是初恋吧,说的是责任,说的是天真,说的是父母的爱,说的是纯真。
总之,再被现实摧残的一无是处的时候,会再次回顾下,兴许可以重拾原先的单纯想法和幻想。
假,一般不会有黄秋生那样的爸爸
还是能引发一点思考的,另外两个猪脚演得也挺招我喜欢。
两个幼稚心灵的青涩爱情。。。。
唔好睇,不过人气够梦个阵连个野都
早熟是美好的,晚熟也是。成熟是美好的,幼稚也是。成功是美好的,失败也是。
<分手说爱你>可看作此片续集
我怎么就没碰到那样的女子呢哎!可惜了
一个现实故事的真实呈现加上善意的结局。每个层面和年龄的人都有很多特定需要关注的题材
大概是6年前看得,当时觉得不错
男生应该知道怎样负责任。
青春不是错,总要爱一次。
敢說他們兩個沒有在一起嗎 我死也不相信
初戀愛情教科書。
在国内版本中关于设定和敏感词方面改动不少,可以说是降低了香港本土文化层次和其特殊性。去掉所占篇幅很大的“成长”的讨论之外,尔冬升的高超还探讨了社会、性教育已经被教育主体之间的思考。房祖名从影这么多年来,这部也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一部了。
凡是可以快进加速看完的,全部属于较差的,在我个人看来
忘记是几年前看的电影了。除了那张绝对猥的海报外,其他印象都不是很深刻。
虽说拍的很挫,还是坚持把它看完了.p.s:最近有点喜欢薛凯琪
被迫看的,从武汉去荆州的大巴用白痴演员污染了我的眼球.
呵呵。房祖名的演技。。
不戴安全套引发的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