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孔多
Macondo,马康多男孩(台)
导演:苏达贝∙摩特扎伊
主演:Ramasan Minkailov,Aslan Elbiev,Kheda Gazieva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语言:德语,阿拉伯语年份:2014
简介:在维也纳锡默灵区的机场、高速公路与多瑙河河岸之间,隐藏着一个由铜墙铁壁与简陋营房组成的世界,这里是来自22个国家的大约3000名难民的安置点马孔多。11岁的拉马桑跟他的母亲和两个妹妹从车臣地区逃到这里寻求庇护,他的父亲在车臣与俄罗斯的冲突中丧生——至少他是这么听说的。拉马桑尽自己的努力填补着父亲的位置,从照顾妹妹..详细 >
柏林非得跟俄罗斯闹不愉快吗?电影节开幕同志跑出来抵制冬奥,这个竞赛片又扯上车臣难民的压抑生活。虽然枯燥,但它在此次大批关于“小大人”的烂片里,还显突出。
#奥地利电影节不错,比《最后的障碍》好多了。
通过车臣男孩的视角讲述他与母亲妹妹在奥地利的避难生活,其与临时父亲间的波动关系成为影片的感情核心,在男孩这一被迫成熟的社会角色与其天真本性带来的对界限的试探欲望之间创造戏剧空间,对环境的展示去刻板印象。以简单手法处理对全球性的人类问题做细致观察,不乏对现代世界政治剧变的成熟理解。
战斗民族的荣耀
我喜欢这种平平淡淡却又感情丰沛的电影。值得一看的片子乏人问津真的很可惜。大概是hashtag用的不够吧。
奥地利电影节,翘班偷偷去看的。虽然手持拍摄过于多了,但是对于这种题材,这个切入点,很戳心。不温不火的平淡,却足够sad,真实生活的悲剧就是这样,再唏嘘波折,稀释到日常里,也不过如此了。
战斗民族的荣耀
对于他者身份的感知,移民中的儿童,恐怕感触最深。
被迫成长的难民营单亲男孩
a sad movie & a sweet ending
单纯并不属于孩子
不知所云
沙发不错
先是被电影的中文名吸引了,以为跟《百年孤独》有关。出字幕时,片名被译为《车臣流亡少年》。特别喜欢这种电影,简简单单,就是普通的人,普通的生活,普通的感情,但却普通得真实平淡。
儿童的视角和生活质感
#2014SIFF# 车臣男孩一心要接替父亲成为真男人。如此悲伤且夹杂悲苦的故事如此表达,实在太骚。。。
拉美的热情,强烈,魔幻,配上大片抽象的蓝绿色块,张扬的撞色。“马孔多”:魔幻、色彩鲜明,一座虚构的城镇,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故乡,世界文学版图中珍贵的一小块世界的缩影。
车臣的少年闯入他乡,犹如戈壁的野狼闯进丛林,只是狼不可怕,人类才可怕。挖掘公园的藩篱、公车对座的眼神、一纸避难申请都在告知身份的尴尬。曾放下了想偷走的纽扣电池,又藏起五金店的扳手;曾赖以信任的父亲战友,变成令家庭岌岌可危的闯入者。文明或野蛮毫无归属的流亡,抢得到婚姻,偷不来尊严。
少年之时我似乎没跟大人闹过什么深刻的别扭,要把个人小情绪跟政治扯一块那更是瞎扯淡。电影不痛不痒。
"Ich bin Erwachsene." "Nicht in Österre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