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独裁军政府题材的电影总让我心生惧怕,血腥疯狂的情节比比皆是:阴谋、暗杀、绑架、囚禁、爆炸,每次都看得心情沉重压抑。
智利、阿根廷等国家都有类似的一段黑暗历史,乌拉圭这个较为陌生的国度也不例外。
从电影的名字看以为会是一部越狱或是“监狱风云”之类的商业类型片,结果却有点出乎意料。
全片由始至终都没出现越狱情节,更没有监狱里的勾心斗角,故事讲的就是三名政治犯在狱中度过十二年超乎常人忍受程度的残酷生活,其中有一位出狱后更成为了乌拉圭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
然而,这也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人物传记片,至少在描述整个囚禁过程里,我丝毫不觉得其中那位囚犯会跟一国的领袖扯上任何关系。
用导演的话来说,这部影片应该是描述人们在极端环境下忍辱负重却依然保持人性的作品。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就不难理解剧本里着重刻画三个角色身体上的变化,由最初身壮力健,饱受虐待后的消瘦羸弱。
他们被分开单独囚禁于地牢里,终日不见阳光,无法分辨日夜,被禁止与别人说话交流,与世隔绝而无法得知外部世界的新闻,最大程度上被剥夺了常人的基本生存状况。
尽管如此,他们却仍然保持着昂扬不屈的精神意志,依靠手指敲出暗号隔墙联络,发挥才能为狱警写情书,听打字机声音而在肥皂上记录下信息,甚至用激烈的方式对抗狱卒争取自己的物品。
尽管全片充满了压抑而令人绝望的气息,但是叙事的口吻却没有一沉到底,偶尔还夹杂了不少轻松幽默的情节段落(比如带着手铐无法上厕所而引来众多军官,幻想与家人幸福生活等)。
这些情节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透过这些细节,更能让观众领会到这三个角色在极端环境下的精神并没有被摧残,他们对自由的热爱与向往驱使他们对牢狱生活依然保持着超越常人的希望。
尤其是接近末尾,伴随着sound of silence歌声响起(冷清的女声演唱),三人终于得以在操场上相见,与踢空气足球的一幕,令人动容的情绪推向至最顶点。
剧本设计高明,原因在于并没有沦为常见的政治控诉题材。
导演在这个囚犯生存故事里并没有过分刻画政治事件,独裁统治与民主社会的交替成为了三人漫长而残酷经历的背景,除了有一段闪回交待最初对抗警察而被捕的戏剧性段落,感觉有点画蛇添足。
最后不得不点赞三位实力派男演员的用心演绎,感染力相当强大,令人容易有代入感,跟随着他们的表演去体验一段前所未有而不忍直视的顽强求生经历。
影片情节虽然沉闷,但很现实,立意也很深刻。
如果当今世界的所有国家都能像乌拉圭这样反思历史,那么独裁也就很难生存下去了。
在看完影片后顺便查了一下乌拉圭的概况:乌拉圭政府是世界上公认的廉洁政府,前任总统何塞穆希卡(影片3个主角之一)被评为世界上最穷的总统(不是因为工资低,而是因为他把工资的90%都捐赠了出去),年轻时曾来访过中国,甚至还与毛主席会过面。
经济方面:乌拉圭2020年GDP为535.75亿美元,人均GDP为15173美元(来自中国领事服务网),而同年中国GDP为151870.94亿美元,人均GDP为10762.56美元(来自国家统计局)。
虽然中国有人口基数大这方面的因素,但不可否认乌拉圭这些年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虽然有点重口,但是影片里,印象最深的是对几个关于屎的镜头,印象深刻。
第一次入狱,在装犯人的卡车上,一个犯人要拉屎,押解的人告诉他你只能拉在裤子里了,这个小细节说明他们这一趟被关押的旅途,从一开始注定的就是悲哀。
第二次是开始适应监狱生活,在监狱里,站着拉,后来想为什么不蹲下,可能是为了适应背拷的原因。
还有一次被押解,中途在厕所拉屎,为了争论手铐不能打开问题,(拷在高处的横水管上所以蹲不下)竟然来了满满一个厕所的人讨论怎么拉!
看到这时候,虽说是笑着,但是真他娘的感觉要流泪,像极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发生在我们身边事的感觉,别问我啥感觉,看看莫言写的书,你能理解不少。
为啥人会愚昧,或者被愚弄到这种程度!?
第三次佩佩临近发疯,冲着窗外咆哮,(外边貌似在开典礼)他要他妈妈送来的塑料便盆(痰桶),我一定要我的便盆,打死我吧,佩佩对冲向他第一个狱警叫到,你有外遇,有梅毒。
狱警退缩了,你怎么知道的,狱警根本想象不出,孤独寂寞到一无所有时候,人的代偿功能会有多强,听力也就变好了,任何事都是乐趣了。
佩佩这一次,不简单的是对关押生活长久来的一次反击,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并没有发疯,母亲是真实的来探望过他,那一切都是现实,脑中被安装的天线才是自己的想像。
去看女大夫时候,佩佩和她的对话也非常触动人心,佩佩对女大夫说,“你并不了解我这么多年的感受,我十多年第一次见到女人。
”貌似佩佩都没有任何生理的反应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任何人的不信任,女大夫也很称职,她通过讲自己的经历鼓舞佩佩,引导他,虽说在狱中受的折磨,肯定很艰难,但我们在外界也活的并不轻松,请你自己一定要有信念,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你自己的坚持。
试想一个小国度,文明才有多少年,就能正确的认识到错误并且正视,我们总号称泱泱大国,文化千年,对于自己同样犯过的最黑暗的20多年总是三缄其口,绝对是悲哀!
我们总想用时间掩盖那段历史,它却一直散发出屎尿一样的臭味。
越不正视不去面对,而越逃避掩盖,说明现在还是生活在美化的屎堆上。
不要总想怎么去洗掉,和掩埋,当你认识改正你犯的错误,它的臭味才会淡去。
提到跟监狱有关的电影,恐怕十个人中有九个会想到《肖申克的救赎》。
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反映牢狱生活的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个符号,也成为了许多人脑海中关于牢狱生活的想象来源,或许你认为,《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牢狱生活已经非常糟糕了,但其实,那已经是非常艺术和美化之后的样子了。
2018年,乌拉圭电影《地牢回忆》上映,同这部电影比起来,你会发现《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角安迪德福瑞恩简直就是生活在天堂之中。
在讲这部电影之前,首先要提一个人:何塞穆希卡。
2009年11月,74岁高龄的何塞穆希卡在大选中获胜,次年成为乌拉圭总统。
就任后,他拒绝入住政府官邸而是依旧住在自己的农场中,每天开着小破汽车上下班,护卫仅有两名保镖和一条狗,大部分工资也被他捐赠出去,被评为“全世界最穷的总统”,美国《外交杂志》连续两年将他评为拉美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五人之一。
这位看起来平凡普通的老人家在自己的总统任期内充满了传奇色彩,而这一切都不如他年轻时所经历的事情来的传奇。
1973年,作为反对军人独裁政权的“图帕马罗斯”游击队的一员,何塞穆希卡与另外两名战友受到了监狱的“特别对待”,但他们不再像普通的囚犯一样被关在普通的牢房之中,而是被分开囚禁,禁止与一切人交谈,甚至连睡觉和饮食这些最基本的人权也被剥夺。
一直到1985年乌拉圭恢复民主之后,他们才重获自由。
而影片《地牢回忆》,讲述的就是三人这段痛苦与漫长的牢狱生活。
作为一个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我很难想象失去自由十二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更何况,这十三年的时光还充满了各种非人的折磨。
在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主角三人在这十二年中被一次次的转移看押地,有暗无天日的地牢,也有老鼠遍地的废旧仓库,他们几乎无法跟任何外人交流,有时能通过敲击墙壁互相交流,更多的时候则只能陷入死寂之中,甚至连睡觉、吃饭、上厕所这些最基本的人权有时候也被剥夺。
我觉得,我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撑不住几天就会发疯,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反倒是成了一种恩赐,而这也是当时的乌拉圭军政府想要的结果。
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他们不能处决这些人,于是便想尽办法的折磨他们,让他们自己变疯。
但幸运的是,虽然经历了十二年的非人生活,他们三人仍然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保持理智的活了下来。
虽然这是一部充满了苦痛的电影,但其中却不乏明亮与欢乐的场景。
当你无法在肉体上冲破围栏的时候,你就要想尽办法让思想冲破阻碍,当他们发现能够通过敲击墙壁互相交流的时候,这便成了他们对抗孤独和疯狂的武器。
在片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甚至通过敲击墙壁来对弈国际象棋解闷,就如同是现实中坐在街边下棋的两个人一样,有时候还会因为输不起而面红耳赤,但当镜头给到他们的手时,我们看到的却是他们因为敲击墙壁而早已磨破所有关节的双手。
片中还有这么一个片段,因为要大便,所以看守把三人之一的胡道布罗的一只手拷在厕所的水管上,但问题是,如此一来胡道布罗就无法下蹲,也就无法大便。
他想让看守把自己的手铐松开一点,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没有授权,无奈的他只好告诉士兵不让他蹲下,他就只能拉的到处都是。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让他松开手大便的授权问题,看守找到了下士、下士找到了中士、中士又找到了中尉......到最后,整个厕所里挤满了从上到下的各级军官,他们都无法解决一个“把囚犯的手铐打开以便让他能够蹲下大便”的问题,最后的场面让人忍俊不禁,又感觉到是多么的荒诞。
如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样,《地牢回忆》里面也充满了南美大陆独有的那种魔幻感觉,你在其中既能够看到这世界的荒谬怪诞,又能感受到看似柔弱的人在逆境之中所爆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
但即便是在如此黑暗的故事中,我们仍然能够窥见一丝人性的光辉。
因为有文采,三人之中的另一人罗森考夫在1977年的转移后得到了一份工作,帮当地监狱的中士写情书,于是他便将自己对爱人的情感和思念融入其中,写出了一封封热情洋溢感人至深的情书。
而那名中士也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狱吏,他给罗森考夫带吃的,跟他交流自己的情感问题,甚至在收听足球转播的时候故意调大收音机的音量,让身处绝境之中的三人在精神上得到了一丝慰藉。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长时间,他们便再一次的被转移走。
然而命运中充满了神奇。
1982年,当他们再一次被转移后,罗森考夫惊讶的发现自己又一次的回到了那名中士的地盘上,而中士手上的戒指也表明了当初自己的帮忙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当中士提出有什么能够帮到他的时候,罗森考夫笑了,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被带到了监狱的操场上,而同时被带到操场的,还有何塞穆希卡和胡道布罗。
这一次,三个人终于在十年之后又一次见到了彼此的容貌,他们既没有嚎啕大哭也没有相互拥抱,就是看着彼此静静的微笑,然后沐浴着阳光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最后静静的醉倒在阳光之中。
这时背景音乐想起了女声的《寂静之声》,让我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
天空中的鸟儿不知道什么是自由,大海中的鱼儿不知道什么是自由,能够自由歌唱的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自由,但当寂静降临、万物不许发声之时,你才能够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自由,那些在黑暗中的低语,是支撑人们等待黎明到来的火苗,微弱却又坚定。
罗森考夫、何塞穆希卡和胡道布罗用自己强大而坚强的意志力捱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日子,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全世界,只要坚持,希望就一定会到来。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到了食指的那首诗《相信未来》,这首诗曾经支撑了无数人走过那段黑暗的岁月,与《地牢回忆》这部电影所表达的内容也有着许多相合的部分,因此,我想用这首诗来作为本文的结尾。
《相信未来》作者: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 那托起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地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影片入围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2018)地平线单元奖。
乌拉圭今年的“冲奥片”。
改编自乌拉圭军事独裁统治时期的真实故事。
1973年。
乌拉圭由军事独裁政权统治。
一个秋天的夜晚,三名图帕马罗囚犯在一次秘密军事行动中从他们的牢房中被带走。
命令是准确的:“因为我们不能杀死他们,让我们疯狂。
”这三个人将被单独监禁十二年。
其中有何塞·穆希卡--后来成为乌拉圭总统。
十一年很长,两小时确很短,影片中,时间不断的在刷新,而主人公们也不断的在坚持,并寻找能够让自己支撑下去的新动力,那或许是一支笔,一个声音,一丝阳光,或者伙伴的隔墙传音,再或者是那盆种在便盆确终会盛开的鲜花…但归根结底,是信念!
正是因为对民主,对自由的向往让他们愤而反抗,也正是因为坚信民主自由的精神,给予了他们面对十余年地牢之中非人待遇的勇气与力量。
如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样,《地牢回忆》里面也充满了南美大陆独有的那种魔幻感觉,你在其中既能够看到这世界的荒谬怪诞,又能感受到看似柔弱的人在逆境之中所爆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
12 年的黑暗和坚持化为一部的史诗。
注视苦难的眼比苦难更真实。
直面苦难的镜头钻入三人的灵魂,将每一刻煎熬串起,像是开篇的窒息袋,套在观众头上。
黑暗,窒息,我跟着三个人一同遭受折磨,渴望光和空气。
所以,当球赛转播响起,那黑暗中一丝人性的火花让我兴奋不已,拍手叫绝;当掀起头套让那片土地再次进入眼里,心里,我也感到那坚不可摧的理想和信念;当受尽苦难的战友在阳光下重逢,活着的欣慰又点燃心中的勇气。
阳光下饱受折磨的躯体如耶稣般神圣。
每一个苦难的镜头都是诗一般浪漫。
球赛转播,阳光下重逢和欢呼中假装踢球的场景,这种对情感的堆积和释放的把握简直完美。
而歌手Silvia Perez Cruz的天籁之音是灵魂的挣扎,是女神的悲悯和咒骂,是对光的歌颂。
无疑是全片的高潮和点睛之笔。
虽没有张艺谋《活着》的深刻,但我害怕这部影片会是这个时代最后的浪漫。
最后说一点意识形态的话。
对自由,理想和信念可以无限赞美,但我感觉导演像是在用宗教描绘耶稣受难的角度来描写这三名大炮,不知道这是不是妨碍了影片的艺术高度得到认可的原因。
又名《一个12年的夜晚》五星送给他们走的这条民主信念之路“我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我的信念我敢作敢为,也坦然接受惩罚无论你或他人都不能认定我失败也许我会死在这里但等到大限到来那天我知道自己扛了什么重担但你呢?
你知道自己的担子有多少分量吗?
”“妈你个头!
妈你个头!
你不能让他们给逼疯!
你不能让他人夺去你的心智!
你要一直抵抗,抵抗到底!
”(这位伟大的母亲对正在坐牢的儿子如此说!
她儿子最后坐了12年地牢,这点她肯定能预想到,只是可能没能预想到,她儿子在75岁的时候当选了乌拉圭总统)“请尽你所能抓住任何一个信念!
坚强的奋斗到底,快结束了!
”(我想这位医生“胸口”里有一枚发光的徽章《寂静之声的低语》这首歌(诗歌)的名字我觉得应该叫做这个暗夜 我的老友暗夜 我的老友我又来找你聊聊了有个幻想正悄悄向我袭来 趁我睡着时偷偷留下种子而这个种子在我脑海里的异象 至今仍留存着在沉默之声里在炫目的灯光下我看见成千上万的人人们说而不言 听而不闻人们创作歌曲没有传达任何心声而也没有人敢 惊扰沉默…..我说 傻瓜 难道你不知道沉默会像顽疾那样滋长听我给你的金玉良言拉住我伸给你的手但我的话如雨滴飘落回荡在…..寂静的水井中人们向自己创造的霓虹之神 鞠躬与祈祷霓虹招牌闪现警示之语在字里行间指明警语写着 先知之语写在地铁墙上以及出租公寓的大厅在寂静之声中低语…..
超超超级棒的一部电影!!
表现形式较为压抑,讲述了在那个时期,作为反对军人独裁政权的“图帕马罗斯”游击队的三人遭受到在监狱里不公平对待的经历。
他们分别被分开囚禁,被剥夺了正常的人权,被禁止与任何人交谈,在十二年间遭受了严重的非人道对待和折磨的事件。
影片没有用任何血腥的场面去勾画这段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历史画面,从压抑和绝望的画面中也偶尔流露出一丝诙谐。
罗森考夫在电影中通过用手指敲击墙壁的方式,与关在隔壁的胡道布罗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其中接近尾声的片段还作了一首诗「同伴」,这是这部电影开始令人感到雀跃的片段。
第二个高光,也是罗森考夫给到的,他在监狱外散步放风时,监狱楼上的窗户里传来一阵阵熟悉的欢呼声,他们都是革命道路上的伙伴,经过多年的磨难后终于在此刻再次相遇。
而老小子更像是足球场上的明星球员一样,将草地上的空气踢来踢去,最后一脚射向了虚空中的球门里。
也更像是在舞会上开心兴奋得跳舞,得意的姿态和瘦骨嶙峋的身姿令画面一度震撼人心。
最令人感动的画面,应该就是回到同一个监狱后,在操场破例得到会面机会的三个人,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相视而笑,或靠墙或席地而坐,及就地躺下,没有任何语言交流,只是哈哈大笑已经足以解决这十多年未曾得到的任何交流。
而一首女版的翻唱歌曲「寂静之声」更是震耳欲聋,高音清唱附和着现场森严破败不堪的监狱,黑白的画面肃穆感令人窒息。
以至于最后出狱时,平淡的画面却令人忍不住落泪……
乌拉圭申奥影片《十二年之夜》(a Twelve-Year Night) 以事实为基础的影片讲述了三名政治煽动者在军事独裁统治下被长期单独监禁的故事,影片侧面展现了那段纷争的历史:图帕马洛斯革命运动(MLN-T)被视为对新近建立的军事统治的一种激进威胁,尤其是在它从非暴力抗议转向绑架和暗杀之后,在1972年被政府力量大力镇压。
影片聚焦的的就是为首的三名领导人,遭到迫害和破坏而没有宽大处理。
他们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 一直被监禁并受到不人道待遇,被军队秘密地从一个监狱转移到另一个监狱。
(总共处置了9名MLN-T成员) 其目的主要是使他们的下落和生存状况不明,以帮助压制民众的反对 。
当然也旨在破坏囚犯的健康和斗志,甚至达到疯狂的地步。
4千余夜的漫长夜晚,不仅是政权之间的交替,也是三人对历史重建和坚定不移的迫切希望。
电影向乌拉圭过去五十年来最成功的政治人物之一佩佩·穆吉卡(Pepe Mujica)致敬,他使自己的生活方式始终如一,并彻底改变了成千上万的政治思想。
导演布列奇纳忘了透露一个重要的细节:人物的政治背景。
但即便如此,也丝毫不影响影片的精彩程度,众多小细节令人回味,值得一看。
只是想想场景中“Nato”无形带球射门的一幕,真才意识到,足球‘大’国要想壮大的可不是财力,而是精神及理念,当然这也是当今大部分家庭教育得悲哀和无奈(有点扯远了😂)
本来三星,因为正义,因为他们以12年牢房的代价撑住了正义,所以➕一行星。✊✊✊✊✊✊✊✊✊✊✊✊✊
若为自由故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历史的黑盒子,勇于直面黑暗历史的国家都值得尊敬。影片最后乌拉圭迎来民主制度,政治犯获释,亲人在监狱外迎接,特别令人感动,脑海里想起曼德拉获得自由的一幕。
知道结局一定很煽情,哪怕做好了准备,但三人出狱时,还是哭成了傻逼。
十三年得多难捱啊……
盏显穿艺肘抑
看过的最好的传记电影之一,还想再刷几遍的那种。故事繁简恰到好处,即使对那段历史没有非常了解,也很容易被带入情境。当何塞的妈妈对他说“活下去”的时候,简直要飙泪了。活下去,就是最大的胜利。阳光,草地,蓝天白云,夜晚的都市,圣诞节的烟火,还有一幕幕动情的回忆。生活多么美好啊,活下去!
不经历就不会明白失去自由有多可怕。
12年的代价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那囚于牢笼向往自由的鸟啊,那悲天悯人的颅内抗战啊,那敲碎的手骨传递的讯息啊,那望着黑夜星光黯淡也会流着泪的眸啊,十二年的时间化作一抔土,覆盖民族与个人的血与泪,向着自由永远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活下去。
真实事件改编的意义大于影片本身
又是中间看不下去那种
形式太碎,不如饥饿。乌拉圭人或许很有感。独裁终将失败。
缺乏一个强力的、爆发式的高潮,因此结尾的升华也有些力不从心。
看得有点难受
可能是文化差异和对那段历史的不了解,长达11年的地牢生活,既看不出牢狱生活的残酷,也看不出民主信念的力量
不敢想象。12年这种单人牢狱生活咋过。想到疫情期间我自己一个人在北京隔离14天就要疯了。这些人太坚强了。
会写情书就是好
把苦难幻化成歌 The Sound of Silence
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