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恨家仇警匪交战动作片。
故事就是讲一个得了脑部肿瘤的老兵,在老伴过后,子女都有了家庭,他开始实施自己的复仇计划。
与追踪他们的警察斗智斗勇,最后逼迫一个亲日将军说出自己亲日的真面目,最后被人说服,进入监狱服役完成自我的救赎。
男友是个餐厅的服务生,年级大了,又有了脑补肿瘤,开始越来越不胜任工作,准备退休。
这是老伴突然逝去,子女也都长大了,他感觉自己可以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结束自己的生命,不要再拖累大家。
他找来和自己一起当服务生的年轻人帮忙,带着他一起去完成复仇计划。
年轻人一开始不知道他的计划,没想到第一次复仇,男主就因为病情在医院睡着了。
小年轻不放心他,跑来找他。
结果被他撵走。
男主通过对医院的熟悉(研究过),顺利来到了第一个复仇对象。
的贵宾病房,用矿泉水空瓶中塞满棉花作为消声器,射杀了第一个复仇对象。
警方通过监控录像,没有发现精于藏匿的男主,只发现了来找男主的小年轻。
小年轻被作为嫌疑犯。
第二个复仇对象,是通过跟踪,男主一开始从新闻里看到凶杀案,还将信将疑。
但是这次跟踪杀人,他终于发现是男主在杀人。
年轻人要退出,但是苦于家里父亲瘫痪,没有钱医治。
又欠了高利贷。
男主答应他完成任务给他很多钱,年轻人又当心不下男主,所以答应他继续帮助他完成任务,就是开车。
第三个复仇对象是个日本老军官。
在他的演讲时,男主用制作的烟雾弹放出大量烟雾,然后躲藏在安保力量必将经过的地点。
当大家保护老军官离开是,正好被男主利用,男主将老将军逼入电梯,枪杀了老将军。
然后外年轻人掩护下,逃了出去。
不过受了重伤。
年轻人按照男主药瓶的地址,将男主送去了医生那里医治。
男主将自己的积蓄交给小年轻,然后自己跑上最后的复仇之路。
原来他是利用最后为他颁奖的机会用枪逼迫一个亲日的将军承认自己的亲日的真面目,然后杀死了他。
最后他准备开枪自杀,被年轻人劝阻,被警方抓获。
在监狱里服刑,忘却了所有事。
但是年轻人依然经常去看他,虽不是父子,但是更胜父子,让人动容。
阳光下,男主释然的笑容,在他与姐姐最后见面的树下,永久的定格,完成了自己最后的救赎。
男主的演技很好,让人体会到国恨家仇在他心中永远深刻的痛,永远难以磨灭,就算身患脑部肿瘤记忆消退,还是难以忘怀,可见这个仇恨在她心中多么深刻难忘。
映射出日本的军国统治对朝鲜人民的伤害。
痛打小日本还是很解恨的。
不过不明白男主为什么要拉小年轻入伙,小年轻应该是他最贴心的朋友,两个人很默契。
但是为什么非要他来开车,因为关切,小年轻势必要进来找他,从而影响计划,在谋划时没有考虑到吗?
这会连累年轻人,男主难道不知道,这是他想要的结果吗?
有这么多钱,随便找个靠谱的人就可以完成的事,非要牵扯一个忘年交。
难道他对这个青年这么好,是为了这个最后的局才这么做,也太有心机,太不堪了。
另外这么多警察斗不过一个老军人,虽然谋划了很长时间,但是明知道他要来,还不做好应对,让一个小年轻冒充医务人员就把受了重伤的男主救走了,有点不可信。
还有两个人开着这么拉风的车辆,全程搜查车辆就可以了,怎么还能让他到处跑找不到人,有点说不过去。
心魔还是自己,但是最后没有自杀用受牢狱之灾救赎自己,说明男主终于敢于站出来面对自己了。
但是姐姐的死完全是他的缘故。
那个以恶制恶的桥段用得不错,但是也是一条不归路,如果特工没有被债主敲头,可能小年轻也活不了了。
总体很多说不过去的地方,但是民族情节,对小日本复仇的情绪还是很不错的。
韩国最新悬疑动作片《我记得》,改编自2015年的加拿大电影《记住》,你看,片名的意思都趋同,故事脉络也大致一样,讲述的都是一个历经战乱年代,罹患痴呆症的老人,决定在记忆完全消失之前去完成一场复仇。
我很喜欢2015年那部《记住》,片子拍的很有意思,前半段花了许多时间去铺垫老人的身体及心理状况,描写他的记忆如何一点点丧失,如何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出养老院,如何建立久远年代的苦难记忆,而后慢慢揭开他曾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的身份,接着寻找当年迫害他们一家人的那位德国士兵,开启一场不远万里的复仇之旅。
这部片子在整个故事过程中,完美刻画了一个刻有时代印记的老人,他的绝望和无助以及他那复仇的坚定信念,而电影最后的惊天反转,则将整个影片的立意无限拔高,充满了某种哲学意味,让人可以不停回味其中的荒诞与可怖。
电影《记住》有着一个非常不错的故事,影片底色则异常严肃且残酷。
相反讲述类似故事的《我记得》则要逊色得多,在我看来,其本质还是在于两个片子在类型塑造上大相径庭。
很显然,韩国的这部《我记得》当然不算难看,主演李星民的强大演技,一老一少的经典主角团搭配,配合韩国电影工业水准之上的那些商业元素,枪战与追车,配乐与剪辑,让这部片子整体而言是及格的。
而故事里那裹着历史之痛的悲剧性得以让这部片子显现了某种独特气质,反过来讲,也正是片子在商业类型上的过度糅合,消解了故事本该有的巨大悲怆。
他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上世纪四十年代,朝鲜日据时代,日本主张“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大肆对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发动战争,一个朝鲜普通家庭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其父亲被活活打死,姐姐被哄骗成为“慰安妇”,唯留下主角保全下来。
几十年后,在生命行将就木时,回想起过去年代的家仇国恨,主角决定复仇。
几十年后的几位仇人,已然成为声名显赫的财阀、德高望重的教授、备受尊敬的将军,尽管如此,老人依旧踏上复仇的不归路,颇有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在电影的最后,老人手刃一个个仇人之后,将手枪对向了自己的头颅,原来在当年,他不顾家族蒙受的屈辱,苟且偷生加入了日军,成为了自己的“仇人”。
只是这样一个戳满时代之痛的悲惨故事,在电影悬疑动作类型的解构之下,显得虚假又破碎,首先,历经六十多年的岁月摧残,故事里的主角与反派们都早已风烛残年,这与电影类型里要求人物具有矫健身手的设定实在有些相悖,完全经不住细想。
其次故事讲述上对当年沉重往事着墨太少,反派角色设置又过多过于分散,他们在主角一家人命运走向悲惨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导致主角仇恨中的力量不够集中,一路上的复仇给人的爽感不足。
类似这种过五关斩六将式的复仇之旅,还是基努里维斯的《疾速追杀》系列来得直接,故事很简单,你们杀我家人,我就要杀光你们,于是从小喽啰杀到大Boss,复仇路上的杀戮是具有某种线性的递进关系,让人越看越爽。
而《我记得》整个故事与结构类型的设定及搭配,则有些繁复和相斥。
总的说来,电影《我记得》是一次新鲜尝试,像是一部《疾速追杀》版本的《记住》,只是从成片看来,这种杂糅尝试并非相得益彰,最终导致这部《我记得》,既没能像《疾速追杀》一样给人淋漓畅快的爽感,也无法像《记住》一样给人提供深入骨髓的人性暴击。
六个字:能看,但可惜了,—————————题图:《我记得》海报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付突突,回复“我记得”获取电影资源。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君子报仇,60年不晚。
这个“君子”就是韩国电影《我记得》的主人公,韩弼株(李星民 饰)。
本片改编自2015年上映的加拿大电影《记住》,主人公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们都要手刃仇人。
《我记得》是一次比较优秀的改编,嵌入了韩国的历史脉络。
与同为今年上映的《犯罪都市2》《共助2》相比,《我记得》算不上动作爽片,但却是结结实实的心理爽片。
痛快至极,出乎“忆”料,是为2022年度最佳复仇片。
到底是怎样的血海深仇,值得一个人费时60年,倾尽毕生去实施这个复仇计划?
国恨家仇《桃花扇》里说“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
对于韩弼株来说,是国恨,更是家仇。
韩弼株要杀五个人。
第一个要杀的人,是圣信集团郑㓦(音同“掰”)振会长,他因病入院治疗。
韩弼株选在医院动手。
趁午夜时分,通过员工通道进入病房。
使用汽水瓶和枕头作为消声设备,对准郑㓦振的头连开两枪,当场毙命。
一个老人为什么要枪杀另一个老人?
从前在杨洲,韩弼株的父亲是卖人参的地主。
当时还是少将的郑㓦振投靠倭寇,诬陷韩父进监狱,并抢占所有财产。
最后,郑㓦振还将韩父活生生打死,就在韩弼株的眼前。
韩弼株第二个要杀的人,是阳省益教授。
韩弼株跟踪他回家,二人扭打起来,韩弼株将其扑倒在地,随即向胸口开了两枪,当场毙命。
还是日本殖民地时期,阳省益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鼓动年轻人,将青梅竹马的朋友出卖给日本人,而这个朋友就是韩弼株的哥哥。
哥哥有去无回,尸首被埋在地下煤矿。
第三个要杀的人,是前日本宪兵队队长东条尚志。
韩弼株与东条尚志在电梯轿厢内缠斗,最后,一枪正中眉心,东条尚志当场身亡。
日本殖民时期,东条尚志选中了韩弼株的姐姐到军营……最后,韩弼株唯一的亲人也上吊了。
第四个要杀的人,是金治悳(因同“德”)将军。
在金治悳铜像揭幕仪式上,韩弼株作为退伍军人上台领奖。
在胁迫他向众人吐露自己的叛国罪行之后,韩弼株在众人面前,将其一枪击毙。
日本殖民时期,日本军官要把村庄里面的女人送往战场,没有人愿意去。
金治悳声称,不是去战场,是去日本工厂打工赚钱。
韩弼株的姐姐喜欢金治悳,选择相信他,第一个报名。
金治悳现在是韩国陆军大将,教科书里都说他是民族英雄。
金治悳以前是日本军宪兵辅助人员,把说朝鲜语的人送进牢房,欺骗女性送上战场,是如假包换的亲日派。
第五个要杀的人,名叫清原孝好。
这个人还有一个韩国名字——韩弼株。
“我报名参加关东军,明天出发去满洲。
……人总要活下去,我不可能像你那样躲着过日子。
……我不想知道你究竟经历了什么事,压根不想知道。
”听完少年韩弼株的陈词,姐姐自行了断。
韩弼株成了压垮姐姐的最后一根稻草。
韩弼株大仇得报。
第一个是贪财之人,第二个是蛊惑之人,第三个是淫邪之人,第四个是背信之人,第五个是旁观之人。
韩弼株枪杀金治悳之后,被警方包围,他还用那只刻着“清原”的老枪,对住自己的太阳穴。
阿兹海默复仇者韩弼株不仅是一位老人,还是一名阿兹海默症患者。
韩弼株最后还是放下了枪,接受法律的制裁,入狱服刑。
作为一部复仇片,这样的结局无疑是俗套的。
但导演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显然不是受限于尺度。
韩弼株要杀的五个人,他做到了。
最后一个的帮凶,名叫阿兹海默。
记忆被杀死了,那个人也就不存在了。
记得的人已经逝去,活着的人逐渐不记得。
这是结局的意义所在。
阿兹海默的另一个名字,应该叫时间。
有一个说法叫“时间会抹平一切伤痛”。
很明显,抹不平韩弼株的伤痛。
超过60年的光景也抹不平。
韩弼株跟警察赛跑,跟时间赛跑,在记忆全部消失殆尽之前,在仇恨被迫消散之前,手刃仇人。
亲历日本殖民统治的老兵、平民逐渐消失,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人,当这批人全部消失之后,那段历史是否也会随之消弭?
阳省益教授在图书馆发表演讲。
“(当时)日本是亚洲最富有的国家,也是拥有世界最强军队的国家,而且他们在朝鲜建设的铁路和港口……因此我们民族也不能否认,这是让我们成为现代化社会一员的契机。
”好一番拥护日本殖民统治的辩解,值得注意的是,其受众是年轻一代。
隔代友谊韩弼株的复仇计划中,还有一个角色至关重要,那就是他的小伙伴仁奎。
他虽然不太情愿,但确实帮了韩弼株很多。
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年轻角色?
仁奎没有亲历日本殖民,但亲历了韩弼株的复仇。
这是一个记忆传递的过程。
韩弼株把他的记忆,传承给年轻一代仁奎。
爷爷辈与孙子辈成了好兄弟。
韩弼株与仁奎工作的场景,玩乐的场景,与他复仇的场景形成强烈对比——心慈面善的人,也可以心狠手辣。
好人不好惹,善人不好欺。
复仇片的意义,在于警示作用。
普通观众基本默认,自己属于好人阵营,也爱看好人成功复仇。
这背后的逻辑是,人不要作恶,作多大的恶就会遭多大的报应。
这个报应最好是老天爷出手。
如果老天爷不出手,坏人活千年的话,韩弼株们就要出手,替天行道了。
好人疯起来,连自己都杀。
就问你怕不怕!
复仇片的意义,在于精神泄愤。
韩弼株不仅替自己报了仇,也替某个群体、某个陌生人报了仇。
精神泄愤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物理泄愤。
法制社会,复仇必然是一场有去无回的玉石俱焚。
有仇未必要报,但复仇片,可以看一看。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逅」2022.12.1作者:令希丰
推荐关注【影逅】,每天推送影评、剧评
一个老兵在儿女成人、老伴去世、癌症和痴呆还没有危及行动能力时,决定复仇。
仇人是日据时期的一群韩奸,害死了老兵父母、哥哥妹妹,这是一个关于血性的好故事。
整体风格还是偏重写实,除了偶尔的一招制敌有些夸张,确实没有《赤焰战场》那种好莱坞式的英雄开挂,老兵的复仇也是一波三折,困难重重,最终完成复仇计划,非常解气。
个人觉得老头的血性令人动容。
在生活中我们都接受了无数洗脑和教育:现在是法治社会、正义不会缺席、纠结过去就没有未来、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其实很多人心中的那根刺始终存在,直到死去。
我始终坚信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多一点血性,欺负你的人都会顾忌很多。
毕竟现实中很多时候,正义都会缺席。
影片展示了几个韩奸的现状,当年的韩奸,有成为亲日历史学者的,有成为军方将军的,有成为与日本企业关系密切的企业大佬的。
恶人很难说有恶报,这也是现实。
老兵凭一己之力,报了自己的血海深仇,这只是一个疯老头的个案,不会影响韩日关系,不会影响一些韩奸继续过着人上人的生活。
但是只要有血性老兵这样的人存在,社会只会更好。
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然而为血亲报仇,尤其是在侵略战争中,被侵略者和同胞中的卖国贼出卖,杀害,迫害的血亲报仇,别说十年,就是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都不晚!
朝鲜,台湾,大陆,在二战时期,真的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蹂躏和折磨。
至今韩国,中国,台湾,都有慰安妇幸存者。
战争的伤痛真是半个世纪,甚至更久都无法抹去。
我不痛恨现代的日本人,但彼时作恶的战犯,侵略者,那肯定是不可原谅的,不论是法律,还是片中这样逐一杀之而后快,都要,都应该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光记得男主姓李,名字记不清,印象最深的是他和黄政民在《特工》里的对手戏,尤其片尾,戴着黄政民送的劳力士金表,意味深长的推了下眼镜。
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片里他演的极好,但是前后矛盾的地方挺多,年龄,身手,头脑反应,一会好,一会差的。
还有二战时的枪,即使用油纸包裹好,但如果不勤加擦拭,上油,别说装盒埋在地下,就是装盒放屋里,几十年过去都得生锈的几乎不能用。
还有弹药怎么来?
没交待,只能猜测也是战时留下来的,否则现代找同样规制口径的弹药只怕都不容易。
而几十年前的弹药,还能用吗?
不会失效吗?
也是个漏洞。
开车撞车,被一家三口开车拉上之后,他去了老兵聚集的会场,但是旧军装哪来的?
他随身的包里肯定不够放,这又是个漏洞。
但是瑕不掩瑜,全片真的很可观,韩国人民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奴役压迫,侵略欺凌的历史,他们真的难忘。
打戏并不多,但是拍的很扣人心弦。
而片尾,他对大将控诉时,说姐姐爱着你,最相信的就是你。
真的挺让人唏嘘的。
杀所有仇人之前,他都不是杀了就算,而是控诉,提醒,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谁,让对方想起来自己的罪孽,配得那一颗子弹!
给我的印象就是小李子为了小金人的努力感,主角为了找补自己的过错,用力猛拍出来的而且那些铁路下面埋着的大部分是猪仔(卖身的华人,大部分被骗过去的)黑人当时主要工作是采棉花,主要是猪仔更便宜,最后那段,看着比较像实况影片不适合心情压抑的时候看,色调比较晦暗,没有色调,虽然有表示他们的世界就是那种颜色,这个样子太过于为了zz正确而造作的形象不是很推荐观看
(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最新韩影《我记得》(又译《厄忆追凶》),改编自加拿大电影《记住》(2015),讲述80岁的老年痴呆患者必洙(李星民 饰)与20多岁的青年仁奎(南柱赫 饰)在同一家餐厅打工,这对忘年好搭档会互相叫彼此弗雷迪和杰森,还有专属的打招呼手势当仁奎被无理取闹的客人纠缠而损失4万韩元,必洙便使了一个小计谋帮他把钱讨回来并哄他开心,两人还开心地在厨房分食一块烤红薯。
必洙和仁奎正是这样的关系。
因此,当眼前这个善良可爱的老人提议让仁奎帮自己开车当作兼职,甚至还是一辆名牌红色跑车时,仁奎没有犹豫地欣然答应了。
仁奎开着必洙的红色跑车时,他完全不知道自己正被卷入一场长达60年的复仇计划中······必洙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医院,他趁夜深人静时潜入高级病房,用装了消音器的枪干脆利落地杀了第一个人!
而不知情的仁奎的身影被医院监视器拍到,成了头号嫌疑人。
必洙究竟为何要杀人?
记忆逐渐衰退、脑肿瘤也愈发恶化的必洙留下了影像信,在其中自述复仇的动机——他要杀的人,是当年日军侵略时期的亲日派,也就是所谓的“韩奸”,那些人将必洙父母拷打致死,姐姐被迫成为慰安妇,后在树上自缢。
必洙决心要为家人复仇。
必洙筹备了60年之久,枪法、身手都超越常人,再不执行,他就要忘记了······为了记住,他将要杀之人的汉字姓名纹在自己手指上。
必洙的第二个目标人物,至今仍然活跃在公众面前,还在新书发表会上大肆发表亲日言论。
活动结束后,必洙叫仁奎开车一路跟踪那个人回家,确认随从离开后实施了枪杀。
这一次没有消音器,巨大的枪声吓到了仁奎,他前来察看,正好目睹了必洙的杀人现场。
仁奎吓呆了,不可置信,在餐厅装扮圣诞老人跳舞的“弗雷迪”必洙,正在做着如此可怕的事······
经历了这次,必洙和仁奎才终于摊牌,然而他们已经是“共犯”了······隔天仁奎直接将跑车开进警察局停车场,然而必洙拿出枪威胁仁奎,甚至以死相逼,让他无法去自首。
仁奎抓狂问:“还有几名?
”必洙比出三根手势······要复仇的人,还有三名!
随着一个一个目标死去,难度也在不断升级,场合也由病房、家这类私密场所,升级办为大型活动场地,要在众目睽睽下完成复仇计划,并躲避警察的追踪?
看似不可能成功的计划,一个80岁的老人和一个20多岁的青年到底是会如何实现复仇,并成功逃脱?
由于是刚刚上线的最新电影,我多用了一些篇幅介绍情节,但考量到结局有大反转,怕影响观感,剧透就到此为止!
剩下还有将近一半的精彩剧情,请亲自在电影中确认吧接下来进入正题,也就是影片分析部分。
这部影片的色彩语言有一个特别之处,是对红色的运用。
首先,看两版电影海报,一版是南柱赫身穿红色外套,另一版是红色跑车。
在白\灰底色的衬托下,红色是唯一亮眼的存在。
请注意影片中有随处可见的红色!
出现次数最多,最抢眼的就是红色跑车了。
作为犯罪用途,这辆车也太过显眼了吧?
生怕警察找不到吗?
片中也有巡警看到他们的车停在路边,一眼就认出来的情节。
但为什么要用红色呢?
这是什么南柱赫与红色跑车的不解之缘吗?
(《二十五,二十一》中南柱赫饰演的白易辰也开红色跑车,受过2521暴击的人都懂···)接着再来看看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红色?
餐厅场景,红色的圣诞老人服装,员工服饰(红色条纹领带、名牌)、背景中的物品,包含红色吉他、红色棒球服外套、红色棒球帽、百叶窗外的红色灯光。
还有仁奎的前半部分常穿的红色外套,车祸事故现场被撞翻的红色路障。
做烟雾弹的重要道具可乐(甚至拍可乐的特写镜头时,背景都是红色)、还有躲避警察追查时的咖啡厅装潢、沙发窗帘也都是红色的。
当然也不能忘记最重要的红色——血。
其实电影开头的第一场车祸事故戏,就奠定了全片的基调,强调了与血相关的,红色的意象。
仔细看看这几个镜头,路旁闪烁的红色警示灯,必洙回头,特写他的脸部,红光映在他的眼镜上,再特写手上的血、握着的枪(聚焦枪上的汉字“清原”,是影响着结尾反转的重要伏笔)。
必洙狼狈而茫然的脸,一半在黑暗中,一半在红光中,他的处境早已昭然若揭——活在黑暗的记忆中\被黑暗吞噬的记忆,另一边是泛着血光的复仇之路。
红色在不同情境下有着不同的作用,视觉上是非常强烈、鲜明,有记忆点的,意象上直接相关的是血、危险、暴力、仇恨。
但在这部电影中红色并不是这样单一的作用,而是有复杂的,相互之间有点反转或者对比的,这点我觉得很有趣。
比如餐厅的布置、员工服饰、仁奎的红外套、必洙的圣诞老人装,那些肯定不是指向血或者暴力。
相反,一开始必洙穿上红色圣诞老人装跳舞,塑造了一种可爱老人的形象,而他实际上却有着仇恨的内核,虽然都是红色,但前后制造出一种反差感。
餐厅布置、员工服饰道具也是同理,一开始的氛围是圣诞红、很温馨、幸福的感觉,与后面的悲剧色彩形成反差、对比。
还有让仁奎穿红色外套(海报是红色卫衣,片中是红羽绒服,偏偏都选红色),仁奎没有复仇相关的动机,也没有什么表里不一的反差,就是一个很单纯的年轻人。
仁奎年轻、活力,相比垂垂老矣、迫近死亡的必洙,红色象征着旺盛而鲜活的生命力。
至于红色跑车,除了视觉上的强烈效果、复仇之路的工具,我个人感觉还有一点在讲这两人的关系,是一段新鲜、有火花的,又像爷孙又像朋友的情谊,就像红色给人的印象一样。
除了色彩运用有趣之外,电影主题方面——关于“记忆”这个主题也有着多层意涵可解。
原作电影背景是主角向纳粹复仇,这里改编成更贴合东亚叙事的,向亲日派的复仇。
战争带来的伤痛与国仇家恨,在韩国电影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叙事,无法被遗忘,也不能被遗忘的历史记忆。
然而必洙的人物设定是老年痴呆,记忆衰退得很严重,对于他来说,是绝对不能被遗忘的历史正在被忘却,所以要想办法“记住”,正如片名。
某种意义上,必洙的“失忆”是一个缩影,这个世界也正在慢慢地遗忘那段历史记忆吧?
同时,必洙努力记住别人的罪,也努力地记住自己的罪。
简单说,一种可以看作是宏大的历史记忆的失忆,这是一种历史层面的悲剧;另一种是战争造成必洙的自我罪责感、个人记忆的失忆,也是个人命运的悲剧。
整体上,我认为这部电影的完成度很高,后半段动作戏场面和惊险紧张氛围也不断升级!
特别是在杀第三个人时,纪念活动会场内一触即发的氛围,到李星民的电梯搏斗戏,再到南柱赫营救、混乱中脱险的协作默契,如果把电影按复仇目标粗略分成几幕的话,第三幕是非常流畅和爽快的商业快节奏模式。
如果在电影院观看,效果应该会更佳
李星民和南柱赫的组合也很有新鲜感,两人的对手戏还挺可爱的,算是紧张沉重的剧情中起到缓冲作用的咸味调味剂。
想到南柱赫应该是先拍这部,再拍的2521,两部时间相近的作品中,展现了完全截然不同的青年/大人气质,要夸
另外最近连着写了3部李星民的作品,《刑警录》、《财阀家的小儿子》和这部电影,我愿称之为李星民演技大赏!
如果不是强大的演技支撑,我感觉结尾必洙接受法律制裁的情节,走向突然“正确”?
就更显违和。
事实上这种结尾处理,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个复仇故事的尖锐度。
最后的眼神意味深长,意义不明的微笑,不知道是否记起了什么?
总之《Remember》是今年众多华丽阵容“大片”中,题材和气质都比较特殊的一部,称不上最优,但也能算中上水准的类型片,值得一看!
霧風誌
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二个被打死的老头拿台湾做教材给年轻人洗脑:侵略是过去式,你看台湾就跟日本很亲。
好呀,真好,被战犯当作“标杆”了。
………….身为同胞,看到这都有点抹不开脸了,不知道湾湾能不能看到这部电影。
………….………….…………..大陆真不图湾湾什么,只是想让孩子别满世界丢人现眼而不自知,仅此而已。
日本侵虐应该被记住并永远钉死在耻辱柱上,而冠冕堂皇的汉奸/满口的仁义道德/时代的投机分子更该血债血偿,好电影就是让人觉醒又充满讽刺意味。
韩国有这一部让民众“记住”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的片子让我心酸,哎,李星民真是好演员,最近最喜爱的韩国男演员。
这部复仇爽片,看的不“爽”,而是血淋淋的,任何美化日本罪行的行为都无法获得合理性支持,而权威的言论更是满口谎言,不过就是“上位者”脱罪的借口
看完后感觉很一般,剧情太拖沓了,节奏把握的也不太好。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一切都中规中矩,没什么特色。但是不得不说那个国防部长金治真的孙女竟然长的有点鹿晗。
7.5分正好。最后杀的那个出乎意料。
采用《杀人者的记忆法》的方式来讲述的另一个复仇赎罪故事,片尾的升华很正能量也有点刻意。
老派复仇故事,加入爷孙搭档,历史遗留,重病晚期等设定,但剧情欠缺递进,观感一般。
很久没看韩国电影,Lee 推荐了这部给我。身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家极速复仇连杀四人的爽文故事,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类似题材的《杀人者的记忆法》。没想到啊,韩国电影已经聪明得会把阿兹海默症和凶杀悬疑这两个拿手好戏融会贯通了。他老了,什么都不记得了,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杀过人,但他仍然记得要为亲人和国家复仇。他把要杀掉的仇人名字刺青在手指上,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陷害父亲惨死并夺取家产的黑心企业家郑㓦振,骗哥哥去矿工而惨死的亲日派教授阳省益,拐骗姐姐前往二战前线成为慰安妇的关东军东条尚志,从关东军走狗升为四星上将的金治德。最后一个名字是「清原」——他在日本侵占朝鲜后从韩弼洙创始改名为「清原隆义」,他要杀了他自己,他目睹了亲人的惨死却无能为力、选择在那个时代苟且地活了下来,他已经恨自己到杀死自己。
节奏太慢,找到的字幕都是瞎翻的吧
星民叔演技惊艳,如果以自杀结尾会更妙
本片的动作场面并不显眼,老年人矢志复仇背后,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因战争及一小撮人而致家破人亡的往事,因此带有了悬疑成分。
剧情显得过于刻意了,为了塑造一个老年复仇故事,强行编排了这样一套故事
大义没有完成的事,个人复仇来。到最后自杀寻求救赎不挺好么,非得劝下来了,丢给棒府来养老~
演技很赞,虽然情节多少有点离谱。
韩国电影人真是敢拍要知道现在亲日派在韩也是树大根深。内容意淫但是立意崇高,想起另一个电影 26年,历史不会被忘记。
時間線不對啊,80-90歲哦。
这个设定还挺有意思:虽然老年痴呆健忘,但是仇人不能忘。另,南柱赫在片中很多角度太像刘亚仁了。
每个韩国小鲜肉能跟李星民搭一次戏都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了
复仇貌似是个没门槛的好题材,就像人人都以为餐馆好开没门槛一样,其实要做好,不是那么容易的。
逻辑不通,但立意和背景表达可以
李星民的稳定演出一直在拯救这部电影。整体的时间线索这个大伤完全脱节,硬生生拖出ai症。另外平均2分钟一个硬伤,1分钟一个软伤。千疮百孔。这种电影让我反省自己,看电影不要那么执着,之前30年从来不快进。以后该快进快进。
这个改编就很韩式啊。变得拖沓和煽情,人物的行动更加不符合逻辑和现实物理。
给老爷子加一颗星,演技是好,尤其是最近在看财阀家的小儿子,有对比。另外啊男人的谢罪也是自私的,自己快要奄奄一息了去谢罪复仇弥补姐姐失去的青春,怎么看也不对等。美其名曰照顾老婆孩子,行吧,反正都是你有理,姐姐不是priority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