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我想要——非理性,本我念头里没有“不”这个字超我:我应该——道德约束自我:我可以——理性冲突1:本我:想要和年轻摄影师谈恋爱。
超我:因为年龄差距太大,以及年龄欺骗,使得己无法真正接受自己,也无法面对对方。
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冲突让自己极其痛苦;于是决定只在网络上谈恋爱,坚决不见面,逃避现实。
冲突2:本我:想要和侄女一争高下,凭什么她抢走自己的丈夫,嫉妒,愤怒。
超我:过自己的生活,忘掉不愉快。
自我:用侄女的身份和年轻的摄影师谈恋爱,一方面通过这个身份体验侄女的快乐得到内心的满足;另外一方面写小说,让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侄女的身份再次竞争,看谁会真的胜出(因为不自信,最后在小说里杀死自己)。
冲突3:本我:想要和年轻摄影师谈恋爱。
超我:得知年轻的摄影师因为自己而死,想要寻求救赎。
自我:得知年轻的摄影师并没有真的死去,忘记救赎一事。
本我战胜超我重新拿起了电话——即便对方已经结婚生子。
因为,内心从未得到满足。
心理医生说:病人得到一些东西(摄影师没有死,女主得到救赎),就会失去一些东西(摄影师没有死,未被满足的欲望重新来过)。
非常赞的编剧,堪比恐怖片。
内在冲突难以正确防御并难以轻松化解。
写下来。
20210911
首发于公众号:十张电影,原文请见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NjEzODEzNg==&mid=2247484866&idx=1&sn=ea38c88e530befacd6419a605aee35ae&chksm=ce4e24b5f939ada319066c48c0905cfcc77fd38272749dd176a0b9800f910441a1a283687dfd&token=1893929760&lang=zh_CN#rd 前些天,43岁的马伊琍宣布离婚,结束了11年的感情,没有哭天抢地,万念俱灰,
此情有憾,然无对错,言语之间显露出一股从容释然,喜欢马伊琍,是欣赏她对生活的乐天态度。
曾经的出轨风波,让她深陷泥泞,然而一句且行且珍惜,就足以显示她的大智慧。
2016到2019年,国内外颇有分量的奖项,她拿到手软:华鼎奖最佳女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女演员、白玉兰最佳女主 、国剧盛典年度最具影响力演员……
43岁生日那天,还大方的在微博晒出了素颜照,
眼睛浮肿,面容憔悴,却干干净净,真实可爱,她说,女人的黄金时期应该是四十岁,岁月赋予马伊琍自信通透,然而对于年龄,每个女人都有不同的思考——《你觉得我是谁》
豆瓣评分7.7,少有的关注中年女性自我认知的影片,主演朱丽叶.比诺什,一个让刘嘉玲心跳加速的女人,
曾出演过《英国病人》《合法副本》《蓝白红三部曲之蓝》等经典影片.
法国国宝级影后,国际三大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知性优雅的气质让她成为影片主角的最佳人选,
克莱尔,是一名的大学教师,55岁和丈夫离异,带着两个儿子生活,有一个年轻力壮的男朋友,不过男友的热情只留在床第之间,
为了更了解他,克莱尔在Facebook上注册了账号,假装是24岁的侄女克拉拉,并机缘巧合的结识了鲁多的好友亚历克斯,
比起男友,亚历克斯温柔阳光,两人很快就陷入了爱恋,
时时刻刻煲电话粥,上课时也会为他分心,变得像年轻女孩一样,冲动大条,
甚至会在车里phone sex,
正如查普曼的诗歌,爱情是万物的第二太阳,他照到哪里,哪里就会春意盎然,
亚历克斯让克莱尔找到了不一样的自己,然而年轻的情人很快就按捺不住,提出见面,克莱尔找了各种理由搪塞,都不能阻止。
当她下定决心出现在他眼前时,亚历克斯却完全认不出她……
这段网恋就这样不了了之,亚历克斯痛苦的离去,而克莱尔怀着内疚,挣扎在失去爱人的阴影里。
其实她很清楚,自己只不过是戴着年轻女孩的面具寻求安慰罢了,
现实里的她恐惧衰老,害怕被替代,自卑又矛盾。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电影的后半段,克莱尔在小说里,给了这段畸恋另一种可能她用真实的身份和他相遇,
不再妄自菲薄,患得患失,而是用成熟的魅力吸引他。
日日夜夜的爱让她明白阻碍幸福的并不是年龄,
虽然这段感情以悲剧收尾,但至少克莱尔追寻过。
这样敢爱敢恨的中年女性,也只能出现在小说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过半百的女人,已然是祖母辈,甚至在工业文化中都到了退休年龄。
身体的衰老,社会职能的退化,似乎意味着女人到了这个年纪只能在家看电视,照顾孙辈,与儿媳妇斗志斗勇,即便是温婉脱俗的高知女性也时刻面临着年轻力量的威胁,
在任何主流标准里,竞争力处于劣势的个体,都有可能长期陷入焦虑和自我否定中很少有人关注中年女性的需求和渴望,
年龄的恐惧在女明星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因为结婚,生小孩,戏路就会变窄。
周迅曾在《如懿传》播出后,因为扮相受到网友的攻击脸垮,衰老,嗓音难听,
洒脱硬气的周公子,也一时无法面对容颜老去这件事,美容大王大S更是直言,自己现在只会被邀约演妈妈级的人物,
社会畸形的价值观,让女性遭到了很多偏见和不公,然而,年龄外表真的是束缚女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吗?
马伊琍对时光的理解,我想是最好的答案。
二十多岁,对手里拥有的一切,只想控制以求永恒,因而对未来的诸多不确定而莫名烦恼,错过些美好。
四十多岁,知道凡人和事,没有永恒不变,一念阴阳。
唯一把握得住的,便是眼前的时光。
独立勇敢的女人从不畏惧时间,反而更享受光阴的乐趣,每一个慢慢老去的女人,都应该勇于表现爱情,敢于怀疑,敢于冒险,敢于正视自己的失败与渴望,
关注公众,获取影片资源
性别歧视无国界,年老色衰无国界,渣男喜新厌旧无国界,网络撩骚无国界,见色起意无国界,大婶不愿老去无国界,摄影师容易走偏无国界,做了才爱无国界,7.6分应该是打给女主演的,综合起来不够7.0分。
本以为会送给大婶面对衰老和渴爱的心理一本励志指南,结果心理医生全是废话还装模作样反复出来。
万般皆苦,唯有自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没有一样男女交情经得起颜值和时间考验,导演仍然有贡献。
电影《你觉得我是谁》颠覆了马克龙婚姻法式浪漫的既视感,我一直以为法国男人不太在意女性年龄,所以法国女人的幸福很大一部分是我爱谁是谁的甜蜜感。
影片对女性关于爱情的表达极其到位,当然对于男性的反应也极其真实,只是50岁的女人需要在网络中虚拟自己的年龄跟小鲜肉调情吗?
年龄在法国女性眼中都成为不可逾越的生理障碍?
这样的感情结局,不过是当下年过半百女性的困惑。
跨世纪一代的女性,即使到了年过半百的年龄,也只会担心自己的自由和健康,一定不会被所谓网络虚拟感情困惑,所以你觉得我是谁,而我就是我自己,女性魅力来自于内在的自信,不是成为男性感情中的诱惑者,也不会成为感情双方的依恋者。
前半段如温开水,平铺直叙,回忆与现实不停交叉,但隐约中有股力量支持我看下去。
后半段真实性与戏剧化碰撞,每个情节反转都能激起我的感叹和反思。
很明显,男性始终拥有更多的权利与机会,女性需要更努力,更自律才能得到多的认同,同时,女性所受的压力和非议也远大于男性。
一个女人在结婚二十年后,面对丈夫的背叛,出轨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侄女,离婚后的生活也不尽人意,后来在虚拟社交软件上,她以侄女的容貌收获了一份爱情,但这份见不得光的爱情让她屡次想要逃避,是她在欺骗吗?
是什么伤害了这份感情?
是不是47岁的离婚女人就不能再拥有爱情?
可是凭什么?
凭什么男性就可以拥有更多选择的余地,男性就可以在爱情里面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甚至可以利用女性伤害女性。
“我不恐惧死亡,但我恐惧被抛弃。
”克莱尔只是想让自己过得快乐一点,只是想让自己从悲剧中更快的走出来,她错了吗?
她没有啊!
(这篇影评太主观了)“如果我还是我,但是我已经老了二十岁了,你还会爱我吗?
”把这个问题分别放在男性和女性身上思考,不用急着给答案,自己想一想。
今天聊聊电影《你觉得我是谁》。
片名Celle que vous croyez / All That You Know / Who You Think I Am (2019),别名别问我是谁(台) / 你以为我是谁。
55岁的影后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在本片中扮演一名年过半百的离异女教师克莱尔·米洛(Claire Millaud)。
克莱尔·米洛离异后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她想找寻属于自己的第二春时,陷入一场网恋风波,看似唾手可及的爱情变得扑朔迷离。
朱丽叶·比诺什是影史上第一位达成戛纳、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大满贯的影后。
她在片中充满活力的表现一方面是演技释然,恋爱可以让人变得年轻,另一方面是天生丽质,保养出色。
看到她在本片中的表现,你肯定会感慨朱丽叶·比诺什保养之出色。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独立拉扯大两个孩子的情况下,活了五十多岁还能像克莱尔·米洛一样艳丽动人,那么她自然有随意挑选比自己年轻二十多岁的小帅哥。
说实话,50岁能保持这样的容颜,谈个网恋绝对没问题。
克莱尔遇到了一位年轻设计师乔,双方有过深入交流,但克莱尔却无法确认乔对自己的态度。
克莱尔想通过Facebook进一步了解乔,而乔的Facebook只通过认识的人加好友,于是克莱尔虚构了一个年轻女性身份,去接触乔的朋友艾利克斯。
随着克莱尔和艾利克斯聊天不断深入,两人渐渐产生了网恋。
克莱尔苦于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只能躲在暗处接触对方,痛苦也随之而来。
克莱尔当初就是因为自己年老色衰,丈夫跟着一个年轻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跑了。
从此克莱尔对自己产生了极大地不自信,甚至严重到需要看心理医生。
克莱尔在网上选了年轻漂亮的女性作为自己的虚拟身份,很大程度就是为了弥补自己对此的遗憾。
如果只是心理变态,想要玩弄对方感情,那么随便选择一个虚拟身份都没问题。
偏偏克莱尔一开始并没有想这么多,只是想借着艾利克斯做媒介,去了解乔。
不曾想到,自己却和艾利克斯产生了感情。
克莱尔一个下意识的举动让自己陷入谎言之中。
从此她在网络上的身份也一直活在谎言中,甚至生活中也需要用两部手机才能掩盖身份。
与人交往都知道要坦诚相对,谈恋爱更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真实面目的你,自然也不会真的爱你。
同样的,如果你不能以真实面目面对对方,也不要想着对方能够接受你。
渴望被爱是每个人的天性,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不论年轻人还是年老人。
克莱尔如果把自己身上那些50岁、母亲、教授的标签去掉,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渴望得到爱的女人。
克莱尔看心理医生就是因为这些标签给她太大压力。
丈夫离婚进一步强化了这些标签,克莱尔也时刻用这些标签提醒自己。
于是她在谈恋爱的时候就会显得局促迷茫不自信,害怕对方因为这些标签不喜欢自己。
她和艾利克斯的网恋过程是一个让自己褪下标签的过程。
她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以及自己创造的幻想世界中,充分享受恋爱过程,整个人也变得有所不同。
克莱尔用自己的几段不同经历告诉大家如何玩网恋,以诚相待才能获得美满结局,总想着用虚假身份欺骗对方,迟早会被戳破。
要认可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别人。
只有能够接纳真实对方,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
影后教你玩网恋,表里不一难成真。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抛开个人本身对法国文艺的叙述感和法语的语境青睐外,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
自己很有感触的地方并非主要讨论角度里对于网恋与年老女人对爱情渴望与对衰老的恐惧,而是本片对社交媒体这一时代背景的描述,它终于正视了这个问题,正视了我们对于社交媒体的运用,正视了它所给人类带来的问题。
一直都特别喜欢欧洲文艺片的淡淡的叙述气质,每个人物与故事都像是从日常生活里提取出来的自然,渺小又具体,而又是这样以小见大地讨论着那么大的心理上的哲学上的疑惑不解。
很多人说不是很理解心理医生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而我其实很喜欢,她是她的立体,是她的丰富,而这些存在在她的表演里(即她对女主角的反应),存在在我们对于她生活的想象里。
写到最后,总是很想说,生活好巧。
看到最后一幕,突然想起最近看完的翁达杰《遥望》的感受:我们站在历史的河流边,我们回溯着,我们遥望着,感受着历史不断重复。
很羡慕国外的女演员,从二十岁演到六七十岁,像法国的于佩尔和朱丽叶比诺什,不同的stage有各种层次丰富的角色去尝试、去突破。
这何尝不是观众的福报,有幸一路观赏女性演员的成长,感受着她们的不同角色在各种年龄段的脸庞和表演方式。
美与演技共生,当然也会有变化有维度有丰富的层次。
这种影迷与演员的共同成长与陪伴也是很珍贵的事情。
国内的女演员哭诉三十岁后就没戏拍,只能上综艺刷热度。
小屏幕上充斥过度磨皮、花式滤镜的假脸,演着剧本生硬个性雷同又不接地气的傻白甜,偶尔用个原声还要买热搜硬夸。
看美剧和欧洲电影,女演员的皱纹、斑点都清晰可见,但表情生动情绪丝丝入扣,毫无各种化学填充剂维持的僵硬感,大屏幕让每个毛孔都无处遁形,也更感受到时间带来的真实和沉淀才有千钧之力。
影片描述中老年女性的欲望与挣扎,她仿佛是失意的,不再年轻的身体和脸庞,很少再有突破的工作、失败的婚姻、两个儿子带来的鸡零狗碎,但她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充满欲望,也有勇气去尝试完全陌生的东西,社交软件也好,年轻几十岁的男孩也罢。
影片充斥着各种性场面,与他人、与自己的,能想到在一些必须有是非对错的观影市场,一定有对选择此种生活的中老年女性有种种苛责,觉得她“不够道德”、“生活混乱”。
但人就是有欲望,五十五岁的女性当然也有自己的渴望。
人性是多维的,生活是复杂的是一言难尽的。
她就是会踌躇犹豫,反复摇摆,也会一狠心一跺脚做出一些“不成熟”的看似疯狂的事。
这样的剧本和人物才有可能充满层次和张力,令人回味无穷。
总之朱丽叶的演技和脸让我完全叹服了,是一部很有荷尔蒙的一部片子,情欲果然跟年龄无关,跟魅力有关。
喜欢他们一起在悬崖边骑车的俯视长镜头。
最后,朱姐告诉我们,你觉得我是谁不重要,我觉得我是谁才重要。
(翻了下豆瓣,米兰昆德拉的布拉格之恋竟然是女神在三十年前演的!
真是优雅地老去,羡慕极了。
不管别人觉得你是谁,最重要的是知道你自己是谁。
女主角第一幕我就觉得好美,那种自然老去,留有岁月痕迹的美。
而剧中似乎一直是一个被抛弃者的角色,被丈夫抛弃,被男友抛弃,直到最后的那一幕在得知亚历克斯结婚有女儿后,那个未接通的电话依然表明她没有放下,她又一次的被放下。
作为一个咨询师看这样的一部剧,感受到剧中的医生竭力的想帮助她,读她的作品,去找鲁力了解亚历克斯的情况,但是告诉她真相就是对她的救赎吗?
不过是再一次见证她被抛弃。
又一次陷入她被抛弃的轮回。
她不是失去了伴侣,她只是失去了自己。
她做不到抛弃别人,而她的内心便总是感受到被抛弃。
那么抛弃与被抛弃之间就一定是对立的吗?
或许还有一些中间地带各自自在。
说到这里我感受到女主角的沉重和纯粹,那份对别人爱的沉重以至于相信亚历克斯真的会为她而死,或许真的为她而死才是她想要的结局,或者小说中的结局才是她想要的结局,而唯独真实的结局不是她想要的。
这三个结局对应着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吧。
所以了解真相是她又一轮生病的开始,而接纳真相将会是她新生的开始。
没有那么多人喜欢沉重和纯粹,有的更多的是鸡毛蒜皮,轻松自在和各生欢喜。
沉重也好,自在也罢都是命吧。
刚刚看完这个电影,有一丢丢想说的。
我觉得女主的形象很丰满。
她缺爱,又对爱情保持高度的理想主义。
在她虚构的故事的结尾处,男主面临肉体和灵魂的考验,最后她让他选择了前者,在被甩之前,让故事里的自己给车撞死。
克莱尔不相信自己值得一份超越年龄的爱,但又坚信爱情理想的模样,而甘愿做一个爱情的殉道者。
用女主的话说,就是"我宁愿死也不愿意被抛弃"。
也许是因为她的职业,搞文学的人或多或少有些理想主义吧,不过看到这边我也能感受到丈夫的背叛对她的信仰是多么大的颠覆…诶总之我觉得电影在很多方面还是很触动人的。
比如女主隔着屏幕嗅到爱情时的那种小激动,不自觉地咬起手指,时时刻刻关注手机等等。
在爱情里面我们都一样,理想化也好,现实也好,爱情本来的面目总是叫人向往不是吗?
赋予她虚构的名字,赐予她真实的面孔,投入我最炽热的欲望,逃避我最隐秘的恐慌。她是你遥不可及又挥之不去的华丽梦魇,我是你近在咫尺却视而不见的丑陋谎言。在虚幻的面具背后翩翩起舞,只求你的心跳再次为我而乱。当遗憾把岁月捆绑,当衰老让面容沧桑,我们不再害怕死亡,因为我们更怕被抛弃的绝望。
现代网络爱情故事,背后其实是大龄女性对人生的认知变化,开始是一场十分现实的网络狩猎游戏,渐渐转成了悬疑故事,但里面的人物却又没有太多奇情的地方,如果换导演来拍,估计能在套路的基础上拍出更令人砸摸的故事。比诺什的角色倒挺好的,至于故事本身,则显得有点平淡
看网评一般,我分了几个晚上看完觉得还不错。对于感情关系,这种错位地探索,有点模棱两可,说了什么又似乎啥都没说。有点是山,不是山,还是山的感觉。
她要么只能继续编造各种谎言来维持这份没有未来的爱情,要么就得承认自己的欺骗并做好失去爱情的准备……
除了演技,沒有其他
低于预期。结局的反转也不能够弥补以前半段的闷。
!!精神分析片的典范啊,虽然受限于我这婴幼儿法语水平,理解有限。但我很爱它。~50岁的女人还有获得爱情的可能吗?以谎言开始的爱情会值得继续并走向某种结果吗?他爱的是哪个你呢?你创造的形象,你的内在,或你?真喜欢,发现这个Claire和《将来的事》里的Claire都是我最喜欢的“女性变老了后.......”的姿态。婚姻可能失去,儿女可能不在身边陪伴,色衰而爱难寻,自我可能也要重建,但她们不缺少勇气,和再次爱的能力。她们让我感动。
提到了 危险关系这部名著
我真的都恨不得从椅子上起来走出电影院了,实在是,不值得。
看过
@2024-06-02 16:01:29
无实体身份置换
缠绕,解开,直到结尾了又做了一个打结的动作…………可怕。这确实非常欧容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谁似锅碗里?可怜飞燕倚新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放电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跃下逢。
同样是中年女性危机,这部就更蛮力一些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你觉得我是谁,我又希望我是谁。完美的年轻的性感的不是我,忧郁的受伤的知性的是我。
神一般的精准…………
比诺什的表演非常细腻,女性情绪表达精准;可惜剧作上后半段垮了
算是朱丽叶·比诺什的独角戏 全靠女主撑起 大片独白、情绪、面部表情 是非常精彩的表演 也有很动听的配乐和迷人的摄影 却没能有一个让人意犹未尽的故事 有点可惜
故事是讲网恋的。大满贯影后,诠释如何轻松驾驭高龄妇人如何通过社交网络如何钓到小鲜肉,演技十分一流,一个50多岁的女性可以把青春期初恋感都演得出来,看得我怦然心动呀!当然故事不只是这些,还有女人如何面对自己老去的事实、面对出轨的心结、面对错手杀人的负罪感等。很幻海奇情的情节,最后三十分钟故事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