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韩式烂片,真是恶心到我了,一星都嫌多。
后悔!
浪费时间!
逻辑硬伤我只说两点∶第一,干掉大叔这个任务交给谁都可以顺利完成,明明知道女主跟大叔的关系还偏偏交给她,枉死好多人,组织的领导们全都脑子进水了?
这样的组织能持续存在?
第二,心狠手辣理性冷酷的大叔什么都有了,偏偏没智商?
跟妹子啪的时候来一枪很难吗?
吃饭的时候来一发很难吗?
各种各样的时候来一发很难吗?
跟决斗一样等人准备好了再正面硬刚想不死都难。
动作戏不错,噱头远远大过内容,也就开头那场戏比较炫,不过主观视角近两年也基本被玩烂了,没什么新意,倒是中间大段文戏和感情戏整个都塌了。
导演大概也就是想讲一个女特工的故事,动作戏各种手持跟拍,奔着女版伯恩去的?
以及,女主这么能打结果还是像个棋子被各种势力摆来摆去。
打戏粗暴利落,但是整体结构混乱,用那么多的闪回还不如一次性讲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简单点可能效果更好。
我认为本片观赏性、故事性皆很强。
人物设定较成功,情节出人意料,把观众带入不落俗套的结尾。
演员实力很赞。
很多既炫目又文艺的镜头、蒙太奇和插叙,我按照自己的理解,略分析一些细节如下。
我看的是韩语,英字,人物名字都是标音,我不知道人物的汉字名字,所以下文中用角色名称。
白色长裙,蓝色领带男主灭了“锤子”那一刹那之前,知道了自己就是女主杀父仇人之二。
杀了锤子之后回家路上,男主角下车望着橱窗里一件洁白无瑕的长裙。
他当时肯定如释重负,以为灭口锤子,女孩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是杀父仇人之二。
没想到女孩身着白裙对着镜子道出一个梦想:“咱们结婚,过普通人的生活,我就死了复仇的心;因为锤子说真凶另有其人。
” 男主这才知道自己难逃报应,怕自己在女孩复仇的火焰中毁灭,于是有了后面的计划。
婚礼上男主戴着女主为他挑选的钴蓝色领带。
狙击那场戏开始,男主每次出场几乎都戴钴蓝色领带,要说男主爱女主也行,说男主有心机也行。
狙击 这次狙击是剧情关键转折点。
之前的战役是挥刀舞枪,之后的就是情报大战了!
这次狙击也呈现了男主少有的惊慌。
原因是:情报。
情报是本片的一大卖点:无时不刻地监视、留证、分析;不惜一切代价地猎取情报等等。
如何运用情报更是本片看点之一。
男主,女主餐厅会面男主角毕竟是暗杀团伙的boss,行走江湖哪能只靠挥刀舞枪?
情报水平必定得出众,还得德智体皆优才能当大哥不是?
他很快找到了婚礼洗手间的地点和新郎新娘的资料,发现双方宾客都是雇佣的。
不言而喻,二者皆非普通人。
只是女主角容貌已变 (被组织整过容),需要尽快搞清她底细。
于是男主和副手兵分两路,一个在公共场合试探新娘,一个监视新郎。
男主依旧钴蓝色领带,体面地在餐厅里出现在女主面前。
女方的一言一行肯定是在组织监视下的,男主这样出现其实很冒险。
女方抑制眼泪暗示她是身不由己。
男方确认了女方身份达到目的,随即离去。
在他矜持的表面下,内心一定是汹涌的:居然妳也没死!
还嫁人生了孩子!
是谁派你狙击我?
你身后到底是哪门子阴损之极的组织?
最可恶的是新郎在挖我老底,因为他爱你!
新郎是个大麻烦!
我必歼灭之!
然后再借妳的手歼灭你上司!
老大杀孩子?
新郎发挥情报专业本领,挖出男主老底,居然还找到了当初挨了一枪但没死的锤子,比女主先一步彻底弄清了真相。
他想从根上拔掉男主,彻底拯救自己爱的新娘。
而现实是:他和江湖大boss比,实力太悬殊。
可怜的纯真,可怜的爱情。
男主的副手早已在公寓里守株待兔,连新郎和孩子一并炸死而后快。
“孩子是你们老大亲生的!
” 这个节骨眼上如何证明孩子的血缘?
副手扔给他一把刀,你的命、孩子的命选一个。
新郎毕竟是太天真了,奋不顾身保护孩子,在老江湖面前一败涂地。
唉。
老大的副手,以及副手和女boss的关系。
男主角的副手很有问题。
他是嫉妒女主的。
他灯下黑在男主和女主之间挑拨了什么不得而知。
女主血洗冰毒工厂后,黄雀在后拿走一大袋冰毒的人八成就是这位副手。
女主父亲的那块钻石的下落也有点蹊跷。
锤子和男主狼狈为奸图财害命,而锤子没找到钻石。
影片末尾揭示:副手和一帮弟兄在端详一块钻石。
看到这物证,女主才算真正确认了杀父仇人之二就是前夫。
再加上女boss给女主看的公寓监控录像里副手干的好事。。。
至此为止,什么帐都落在了男主头上。
女Boss和副手都撇得干干净净。
女boss那边研究男主的情况就是从副手入手调查的,进行准确狙击。
这个副手是否背叛了老大?
男主男主这个神秘的人啊,一言难尽。
从延边小江湖到首尔大江湖,什么风浪都不在话下,但是他最大的黑点是懦弱。
他对女主的所谓爱情可能是真的,但是这个爱在他懦弱自危的勾当里显得很廉价。
真正的爱情是有担当的,是能够抵御危机并开花结果的。
怕女主报复所以一再隐瞒,掩盖,最后真是怕得过头了,勾当也过火了。
怕得连孩子都不要了,所以他这种人永远上不了台面。
一边怕女主角,一边又往死里利用女主角。
他一手造就了女主,很了解她的威力级数,就诈死,利用她的复仇原子能剿灭冰毒工厂。
如果她胜利了,敌人就扫清了;如果她失败了,我永失我“爱”,但她不是我杀死的,而是我敌人杀死的。
这也太懦弱了。
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女boss“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终极代表。
她真的游刃有余了吗?
就算她真的有善心,也是无处安放的,所以她对谁伸手就是给谁带来灾难。
男同事的爱世上永远有爱、有希望。
男同事的一片真心弥足珍贵。
他无私的爱才是女主角的救赎和她最后复仇原子能的源头!
女主角再说女主角,报仇未必就杀人啊姑娘。
你好好想想你父亲为什么被杀,钻石的来路干净吗?
空有一身本事,没积德反而成了杀人如麻的“恶女”,失去一切,回到原点。
赖男主角毁了你一生,你倒想想到底是谁最恋战?
不是说结婚之后金盆洗手吗?
如果你不去扫冰毒工厂,而是动脑筋侦破一下前夫的“死因”,用智慧把恩怨情仇适当化解,前途也是有希望的。
就是因为你是恶女,才会招来恶人、恶运。
愿你最后是升级了,而不是堕落了。
4.5/10动作元素过度满足,剧情负分人设苍白,摄影配乐和剪辑勉强维持。
--剧透线--一,动作元素过度满足目前看来,关于此片的评论中的正面内容主要集中赞赏它的动作场面设计。
对全片动作场面进行回顾之后,我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
先解释“动作元素过度满足”是什么意思。
全片出现的大段落的动作戏主要是开头整容前的女主开启无双模式单挑黑帮巢穴,和结尾的“杀死比尔”桥段的戏。
其余的动作戏主要包括:女主在特工学校醒过来之后的段落、特工学校跟婊气女的打斗、毕业后执行任务摩托飙车和酒馆死掉炮灰女两场,另外还有中间穿插的被阿加西救的回忆,也包含一些动作戏。
以上就是动作戏在全片出现的环节。
如果能稍加分辨,可以发现有些情节的插入是纯粹为了丰富动作元素而做的,也就是动作元素是过度满足了。
下面我依时间顺序,通过分析动作戏对剧情推动的作用,解释为什么动作元素是过度满足的。
开场的无双戏,台词极少,所以基本上没法从戏里看出剧情,只能通过整个大段落的动作看出:女主打架很厉害、这些喽啰应该多多少少知道她要来、最后她杀通关了应该说明这一个团伙已经被她端掉了。
(后面也有应该是国情局的人台词交代:“一个月前准备收拾的朴泰春和其组织被那个女的灭了”)学校起床气段落,布景设计非常抓眼,恍惚间有种重看《雪国列车》的感觉。
尤其是在那么长的一段又是憋气又是整容的无聊文戏之后,那段女主闹起床气的戏虽然动作不算多但还是应该归入动作戏段落的。
这一段对剧情其实没有实质性的推动,实际上是“新生游校园”的剧情。
暴打婊气女的戏,不推动剧情,主要目的可以理解为塑造人物。
表现一下女主的火药桶性格,同时也像是要埋一个跟婊气女结怨的暗线。
这条暗线后来也没有产生实际用途。
因为婊气女后来再跟女主有互动并且推动了剧情的情节实际上即使没有埋这条暗线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执行任务的两场戏,前一场对主线剧情没有影响,是为了带出女主的故事前情。
包括父亲被杀和父亲在朋友面前炫耀宝石的情节。
后一场似乎是有推动的,可以解释为她和炮灰女的任务出了问题才会把婊气女调回首尔,实际上嘛这个理由是讲不圆的,你愿意让婊气女来,炮灰女死不死都能来啊。
当然这一场戏造成了女主的心理脆弱状态,对女主和男主的感情戏推动是有作用的。
在炮灰女死后,大段的谍战剧情不停地反转直到女主发现自己被阿加西骗了,发现男主才是真爱可是已经挂掉。
这时候去复仇又同时发现阿加西的助手正在把玩导致自己父亲死亡的那个宝石——哇人心是真的险恶。
这之后就是一路biang-biang-biang乱射,找到阿加西之后又丢掉枪搞械斗,打到掉下楼还不过瘾,安排一句“警察杀到”的台词,开始大巴挂人和车厢乱斗,最后以充满仪式感的一斧头凿死这个杀父仇人结束。
说实话,动作元素过度满足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挑剔的大毛病。
作为动作类型片,打打杀杀的情节多一点,完全没有关系的嘛。
但是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在这部片子里被单独提出来,就是因为除了开头结尾的大段落打斗,中间所有动作戏都没有承载剧情推动的作用。
为了说明动作场面如何推动情节,我举一个例子:谍影重重(2002) 就是动作场面推动剧情发展的典范。
伯恩在苏黎世美国领事馆里的打斗和追逃戏就是强调他是以逃亡为目的,强调了这一点之后可以看出来他的打斗都是迅速利落,以自身逃脱不受阻为前提。
因此观众也会跟着他一起探索逃亡的路线,同时对这途中的打斗感到赏心悦目又胆战心惊。
这场戏结果就是,伯恩迫切地需要逃离苏黎世。
这就推动了接下来的剧情,随后伯恩和玛丽到了巴黎的公寓,杀手追来了,他们又在公寓里展开一番搏斗。
这场打斗就展示了追杀的步步紧逼,不容得丝毫喘息。
又推动了伯恩的继续逃离。
还有一个情节是伯恩让玛丽去报警跟自己撇清关系,也是由巴黎公寓打斗展示出来的危险性推动的。
当动作戏中呈现的内容能真正地推动剧情发展,甚至还补全了人物关系变化的细节,这种动作戏就是与整个电影严丝合缝融为一体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发现了问题真正的成因:本片其实根本是一部谍战爱情片,动作元素根本就是为了出彩强行加进去的啊!
//有评论甚至认为导演根本就是为了拍那四分之一的动作戏,生搬硬凑了四分之三的剧情。
=。
=行吧,这么解释倒也通好的,动作戏的分析告一段落,我们进入第二部分。
二,剧情负分人设苍白说到剧情,可能不少人都会认为与血腥暴力的动作场面极不融洽的拍拖剧情是其败笔。
我却觉得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实际上此片的剧情问题远不止于这点韩剧气质浓重的感情戏。
同样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人物设计的苍白和单薄。
这一部分可能会略混乱,对剧情的吐槽和人设的吐槽互相穿插。
从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应该是【方括号里是我的推测】:幼年女主在河岸边看到父亲拿出宝石跟老友炫耀【此时老友应该已经起了歹心】->幼年女主躲在床下目睹父亲被人打死,死前还给了凶手一样什么东西红布包住的【动手的是被老友请来帮忙的阿加西,红布包的是那颗宝石】,随后老友出现且找到女主->女主被绑手,老友在野外跟某女聊天【老友把女主卖给这个老鸨做雏妓,手上捏钱和台词可推断,还在讨价还价想卖个好价钱】->女主正坐在床上,一个嫖客过来,立下了“谁在那儿”之Flag,然后就被阿加西打死,女主同时打死了阿加西身后偷袭的喽啰->幼年女主跟一个龙套比赛装枪,装好了老半天愣神不射,龙套终于装好枪准备射叫阿加西打死了【可以看出此时已经是阿加西把女主从老鸨手里救出来好一段日子了,她已经学会装枪了】->女主已经是青年了,阿加西给女主胸口纹身,女主提到自己的父亲和复仇的事【阿加西此时还完全不知道自己就是女主的杀父仇人】->女主与阿加西的帮众一起玩潜水逃脱,特别长气的女主假装溺水骗阿加西救,嗳反正就打情骂俏那一套【此情节时间存疑,应该最迟也是在找老友复仇之前,因为阿加西脸上还没有枪伤】->女主孤身追杀老友,被埋伏并绑在椅子上,这段台词里老友透露杀死女主父亲的另有其人,即自己只是买凶者,然后阿加西出现打死老友等人,在打老友之前还对望一秒互相愣神【当然,老友并没有死,而且这个互望的细节证明了他们之间见过面,应该就是之前被请去杀人的时候】->结束与老友混战后,阿加西缝好脸上伤口。
某一天他从老友找自己寻仇的噩梦中醒来,听到女主关于俩人在一起和放弃复仇之类的话,才惊觉女主知道了杀父仇人另有其人这一件事。
【阿加西会做这种噩梦说明他与老友的关系应该也不一般,但是具体关系如何不好判断;阿加西此时已经对女主动了杀心】->女主在给阿加西系领带,马上就要结婚了。
阿加西的助手打招呼说去首尔准备准备【事实上就是准备杀女主】。
阿加西和女主结婚然后马上到首尔,接了个电话就把女主撇下。
回头就是助手回来跟女主说阿加西被打死了,还给她带到一个门口【就是影片开头的地方】她报仇心切就冲进去了。
此时助手还一瘸一拐的,女主进门后,助手还装了几步,然后就站直了,显然是根本没受伤。
这之后的剧情就是影片的主线内容了。
女主杀光窝点的人->被捉->被整容->进学校生娃,训练,学演戏->被分配任务,杀一个日裔“会长”->从学校毕业,住到某公寓房,男主同时住到隔壁,两人大段感情戏->又一个任务,炮灰女死了,感情升温->两人结婚,当天女主接到任务狙杀一个目标,发现是阿加西,任务失败->阿加西找到女主,知道了她的真实身份->女主在国情局押解下被劫下,去接孩子正好目睹男主抱着娃从爆炸现场飞落(同一时间,男主去了一趟延边找老友了解情况/还是复仇?
不好说->回来之后被阿加西的助手埋伏)->女主崩溃,回学校找到主任,从视频了解到真相->找阿加西复仇->结束剧情流程大致如上所述,接下来根据这些内容分析它剧情和人设的优缺点。
优点:从“阿加西假死后”这个时间点开始,线性叙事一边展示女主的后续生活一边揭晓她开头7分钟打斗的故事前情,同时给各种闪回交待人物前史,对阿加西为什么要假死这个问题选择性忽略最后再拿出来做一场大翻盘戏。
这个设计感我是认同的,虽然非常粗糙但至少敢这么设计了。
人设来说,比较认同阿加西的这个人物设计。
他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藏在黑暗中的阴谋家,表面上行侠仗义,实际上就是抱着很多秘密隐匿在乡野或都市里的人。
而且这个人物的气质就与整个电影非常抽离,女主火急火燎去报仇被绑,阿加西开启冷面杀手模式;老友气急败坏找不到宝石的时候,阿加西已经藏着宝石开溜了;女主毕业后暗杀失败,阿加西前来刺探,也是桌底下握着枪,脸上一副老朋友叙旧的神情……可以说当其他角色都是喜怒浮于颜表时,这个角色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没有太大变化,这就是一个城府极深的大佬。
横向比较男主,除了年轻+还算帅,没有任何一点角色深度可言,做监视的时候莫名其妙就爱上了女主,搞间谍工作的时候又一点不严肃地就在厕所里讲国家机密,唉。
缺点:线性叙事部分拖沓冗长,很多剧情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是可以处理得更简洁却没有。
闪回的剧情错综复杂,令观众理解剧情的难度指数型增长。
部分剧情完全没有交待前因,譬如阿加西的助手最后是怎么找到宝石藏匿的地点的?
这段戏我翻来覆去拉了十几分钟没找到前因,而且跟之前阿加西疑似从女主父亲那里拿走了宝石的剧情完全冲突。
有可能是我理解力低下实在无法把这一段接上,如果有看懂了的欢迎评论/豆邮告诉我=。
=人设除了阿加西全是缺点。
男主已经吐槽过了,女主的问题在于,这么一个《杀死比尔》乌玛瑟曼的起始人设,在经过了《老男孩》式的长期监禁教育之后,出来了一个韩剧女主你敢信?
我开头看到女主被捉进那个学校里的时候是非常期待后面这个人物的弧光变化的,但是只能说也许是我期望太高。
父亲老友完全是功能角色,一个脸谱化的反骨仔;学校女主任也是功能角色,最后那段泪目对女主的自白看得我莫名其妙的,早干嘛去了啊?
搞特务工作你连招进来的学员背景都不弄清楚,损失惨重不是他妈你活该吗?
有的我都懒得多说了,父亲角色除了交待宝石线索和杀父之仇这个前情,对人物塑造有任何实际意义吗?
阿加西的助手除了干脏活,有一点个人色彩吗?
三,摄影配乐和剪辑勉强维持如果没有这水准的摄影配乐和剪辑,这片就真的一文不值了。
摄影和剪辑:首先就是对打斗场景的展示,包括第一场戏仿《硬核亨利》的第一人称动作段落。
很聪明的一点是,导演非常明白这种动作戏的尝试不能一条路走到黑,否则就成了copy cat了,并且脱离的方式非常令人惊喜——女主被抓着头撞向墙上的镜子(这是整容前女主的脸首次出场)然后镜头回拉,发现已经从第一人称转为旁观视角了,这个衔接非常流畅自然,还跟动作本身形成了互动。
这里唯一的缺点就是,当第一人称视角无法体现的动作正在进行的时候会产生短暂的错愕感。
最明显的就是女主被人从身后抱着往后拖的时候,镜头持续了1,2秒观众才反应过来可能是怎么回事。
这个缺点其实是这种拍摄方式无法避免的,因为电影始终是视听艺术,没有肢体接触,也就是说主角能感觉到被人拽着走,我们却只能靠看到的内容来猜。
另外有一个值得留意和吐槽的地方:开场这段戏女主换弹夹的动作,是非常明显的为了展示给观众看才那么做的动作,而且对比最后一场枪战戏女主同一个换弹夹的动作就跟前面这里完全不一样。
这其实是动作设计上的一个明显的纰漏。
然后是剧情中段多次的闪回——这里使用了非常多的相似转场,比如女主落水之后从水里出来那一刻就突然闪回到小时候父亲在河边拿着宝石的时刻。
这种转场是使得这部戏所有的闪回不显得突兀的重要原因——主线剧情已经进入了一个休眠期,然后通过相似转场回到女主记忆里的某个相似的时刻展示对应的人物前史。
如果剧情人设不是那么糟糕,这种处理还真是非常高级了。
而且剧情前后接续的很多地方都非常尊重电影语言,譬如中段衔接到开场打戏之前的那场戏——展示了阿加西助手从装瘸到站直的过程,暗示这是阿加西的阴谋,以及随后的平移式跳接,只用了几秒钟的镜头跨越至少7分钟的现实时间,跳到女主从窗口跳出来的场景。
还有最终大战之后,女主把阿加西砍死,雨声突然开始起来,镜头迅速接近女主的头顶,随后向上拉升展示巴士全貌,这也是一个跳接,因为显然警察来的时候已经是阿加西被砍死过了好一会儿了。
这样最后非常流畅地给一个被警察包围了的女主的正面特写,又对前面第一场戏女主杀穿黑帮巢穴之后那个状态形成互文,显得非常工整。
配乐:这项加分主要是在动作戏和音乐节奏上的协调。
以及承担戏剧冲突的重要动作发生的时候配乐恰如其分地出现。
随便提几个时间点,体会一下,00:02:45开始的打斗与背景音中的打击乐器声;00:12:32冲进芭蕾舞房同时背景音乐从紧张刺激的鼓点变成了悠扬的舞曲,突显了戏剧张力;00:29:30从女主回忆中一个紧张的场景搭配紧张的配乐,突然转到现实场景一个相似转场女主从小孩变成了大人,同样是握着一支枪并且踩在音乐骤停的时刻上开了一枪,同时升格镜头给到婊气女跌落的过程。
还有我个人最喜欢的阿加西临死前吹口哨开始,直到剧终的那一段。
韩国版杀死比尔,一部口碑炸裂又血腥的动作片,讲述了女主被命运与阴谋玩弄的可怜人生。
抛开剧情,就仅仅开头和结尾的两段厮杀,就将这部动作片确立非常精彩。
尤其开场FPS的打斗视角,绝对比游戏爽,我一直觉得敢大胆长篇使用长尽头的电影,都绝对是非常之作,而且用这样的第一视角。
这部电影,血腥更甚冰与火之歌,小清新绝对慎入。
该电影摄影需要有个奖项,也不枉摄影的精心设计。
在动作片里,剧情算是比较完整的,故事回忆与现实双线发展,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环。
补充一下就是,和所有动作片一样,因为是动作片,所以细节不重要,不要问为什么可以一枪搞定的事情却非要又是飙车又是搏斗又是满脸飙血,都说了是动作片了,要不然就不叫动作片而叫枪战片了。
文艺内核暴力外皮的韩国版杀死比尔,剧情稍弱,打斗还行,女主很棒,脸的上半部有点像王晓晨,下半部更柔和妩媚。
这部电影有很多其他电影的痕迹,比如杀死比尔,比如突袭等等,但又有自己的特点,美中不足的还是传统韩国电影的缺点,不够极致!!!
说它爽不够爽,说它文艺不够文艺,说它尺度大也不够尺度大,就好比胃口吊得很足的请人吃一海鲜大餐,没想到上桌的就一平民海鲜乱炖!!
可惜了
电影的开头使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切入,给观影者一种超强的带入感,在打斗过程中一直是用连贯的长镜头。
恶女,讲的恶,是又具体的原因的,影片按照案例,运用大量的暴力美学,枪,刀,血在混杂中交融,杀人如踩蚂蚁般,导演用这样的方式带观影者进入电影。
这部电影丝毫不保留的给我们展示了友情,爱情,亲情,还有在感情爆发状态下的力量的迸发,却发现自己再次被愚弄的时候,自己的潜能一次次的被激发,内心的悲愤交织着复杂的感情,这个可以从主角的的画妆和面部的特写看出,是电影的美学的一部分体现。
电影的主角带给观众的怜悯,剧本体现的主角为圆形人物,有杀人时候的恶,更在得知自己有孩子后表现出来的母爱。
最后的结尾照应了开头的画面,一个满身是血的恶人,但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结尾处的她才是变成恶人的开始,制作后期时阴险的笑声可以体现!
完美的结尾留给了观众无尽的遐想!
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暗黑船长推荐观影!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很好的动作犯罪片.影片从女主的杀人第一视角转到第三视角,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但对于剧情来说,还是有点水分,剧情不够完整流畅,且死板.女主从小到大一直被仇恨蒙蔽,再回正常人的生活时,却因大叔的三言两语而对真正爱自己的男人失望.在得知真相后也导致了女主最后对大叔的恨.最终热血的动作片还是逃不过爱情定律.让结尾变得潦草.整部影片用现实和回忆穿插,是一个创意点.音乐的配合也让其充满气氛,不看剧情的话,影片还是一部比较好的片.
影评肯定有剧透。
女主活下来就是个Bug. 女主爸的朋友发现女主躲床底的时候为什么不杀掉女主?
前夫杀了女主爸,后来又杀同伙(女主爸的朋友)救了女主,却明知是自己的女儿还要杀掉?
都是什么脑回路?
爱上杀父仇人的戏码看太多了,没有新意。
相比开头长镜头真人CF和结尾公交车打斗,摩托车追击打斗真是扣人心悬。
没看懂,费那么大劲假死的理由是什么呢?
只为了让女主勇闯黑帮然后被警察抓走吗?
或者是让女主死掉?
养这么大不知道是自己杀了女主父亲?
就因为梦见同伙了睡不着觉了要干掉女主了?
然后看前面前夫对女主其实是有感情的啊!
还结婚了!
就这样说断就断了?
而且两人后面相遇后也是有感情在的啊!
这里逻辑顺不下去啊??
还有就是现任和女儿又是谁炸的啊?
如果是前夫干的,真是好狠的心呐!
如果是情报局干的,只为了让她再也没有感情成为一个杀人机器,也好恶心!
利用女儿让她杀人再杀死女儿,好恶心啊真的!
女主的一生未免也太过悲痛,只想平凡生活却被不断利用被当成工具去杀人,好难过。
当成一部武打片去看打斗场面是蛮精彩的,但也确实很血腥。
女主是有主角光环在身上的,战斗力很猛。
赤裸特工升级版 第一视角动作戏挺游戏感的
非常十分好看,並感動了我。
真乱。给摩托车追逐戏加一星
第一人称的长镜头、包括摩托车上互砍的戏码对技术要求都很高,不知反复排练了多少回,当然实际看上去还是有纰漏,演员间配合的做派太明显了些,但就本片的三五个动作场景来看,无疑在技术层面用心布置。剧情部分,是一个所有人都亏欠女主而女主挣扎求生的女性主义悲情故事,但两方动机的设定站不住脚
杀死比尔系不是那么优秀毕业生。我之前看的时候就觉得,虽然是爽片但就一直让人很烦躁不知为啥,后来看了安娜后才恍然大悟。这个女人就算剧情再怎么去渲染她是个“能力很强的恶女”,可是她每一次的愤怒和爆发都是为了别个男子。我们有感受到她为自己做过什么。加上莫名其妙的苦情戏和戏份过多的爱情和眼泪,no,这不是恶女,这就是个中二开挂角色。
音乐6 画面7 导演2 故事0 表演6 印象5 平均3.7/10《硬核亨利》《突袭》的视效,《女囚尼基塔》的脉络,韩式情仇的腻歪,不是谁都能拍《杀死比尔》。苦了演员和摄影师,观众“享受”视觉冲击之时还要再接受一次次倒叙费脑拼图之苦,关键是拼完了一看:这什么呀!更喜欢中间双刀摩托戏
开头和结尾的动作长镜头燃爆,开头前半段是第一人称,显然在模仿硬核亨利。仅以长镜头而论,射击、刀斧格斗、追车,复杂的编排、执行和女主的动作表现力都相当可观。故事烂俗,文戏部分的交叉叙事和场景切换很有想法,导演值得期待。申河均从小瘪三长成气质大叔了。
原来精彩只在开始。
一分,如果可以的话,整部影片除了片头打出恶女以外,完全不知道跟恶女有什么关系当然了,女主选的不错,特别高端大气
开头的女主视野想法不错,但后面瞎晃镜头,动作戏又碎又乱。再后面就是俗烂剧情,所谓的“恶女”只会为情情爱爱发神经,没点理智分析的能力,“恶”在哪里不知道,净看她被人耍了。所以这其实是个言情片儿吧。p.s:男一总让我认成年轻的焦晃,太出戏了……
就这智商,基本可以告别动作片了。
被金瑞亨的帅气吸引来看了这部电影,但她在片中的戏份太少了,看的不过瘾。女主的一生真是够悲催的,爱上了杀父仇人,还生了他的孩子,孩子又死在的他手里,最后还是下不了手杀他,一旦成了爱的囚徒,再怎么能打也是枉然,还好,最后坏大叔对她还留有一丝温情,有效地刺激了她一下,才终于有了个了结。
颇有90年代重口味港片的味道。颜值担当不是女主,女主论颜,太一般。颜值担当是金瑞亨,就是演权部长的那个。推荐类型片迷看。
女的克父克夫克子,男的害敌害友害己。p.s.:闪回太多太乱了。爱啊恨啊变得也太快了。2.5
都是噱头,太难看了
前面铺垫好的复杂关系被结尾的直率破坏了!遗憾的爽电影!
女杀手的养成计划,从设定上很容易联想到太多的同类故事题材。开场的第一视角的动作场景拍得虽然凌厉,但也晃的头晕,影片在很多时候都呈现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导演很努力,动作指导很敬业,演员很拼命,可惜没有做出应有的风格,血腥暴力场面就算再多但只能说是平庸,预告片已经是全片所有亮点集合
金玉彬也太帅了吧!!
暴力美学的动作场面堪比第一人称的游戏画面。
运镜花里胡哨 但动作其实挺慢的 杀手不能因为对方是女生就回合制吧 为了复仇动作戏给女主的各种新仇旧恨叠满了 但没一条线写好了 看得我挺无动于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