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里看<六月日记>,应该很合适.我喜欢这样的悬疑片,带着悲剧美学的色彩.一直要说的是韩国的电影真的做的好,细节处理到位.真相直指人心.一个母亲因为丈夫负债躲避而承担起本应该美满家庭的重担,而她的儿子则承担了整个家庭的悲剧.最精彩的是最后的10分钟.母亲赌气对着儿子大声喊叫,说能不能让我卸下压力,能不能离开一会,一会就好.就这么几句负气的话语,儿子的手用力的抓住自己的裤子,然后打开车门下车,站在车前对着母亲看了几秒,然后就在一声可以惊掣天际的刹车声中,被高高抛起,最后落到地面.自己的母亲目睹了一切,自己的儿子就这样带着对她的仇恨离开.回到家,打开儿子学校的网站,母亲看到了儿子在学校被每个学生虐待的DV,演母亲的演员演技相当精湛.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化妆太浓因而流下的眼泪都成乳白色,但你这个时候完全顾及不到这些.你的沉重会跟着这位母亲象要压垮心脏的哭泣越来越多的浮现.还以为儿子身上的伤口是因为跟别人打架,还以为儿子去偷运动鞋是因为想要更多的钱,还以为儿子一直在堂堂正正为了自己而努力,可是竟然自己忽视了这么多.母亲开始按照儿子6月日记展开杀戮.那些欺负,侮辱过他的同学都必须死.而且死后胃里都有一个胶囊.里面是日记上撕下写着哪天杀掉的文字.母亲在自己死前,想要这样为自己的儿子夺回尊严.她可怜的儿子.他的日记的最后一篇上写着:6月17号,今天杀的是旁观者.旁观者也得死.母亲清楚的知道,儿子的日记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愤怒.当她看到那个旁观者说的是自己时,她才明白自己一直遗漏的是什么.一直以来的抱怨,一直以来对儿子的不理解.家庭的悲剧就这样必然的形成.最后,母亲利用学时好朋友的手埋葬了自己的心跳.给我的震撼强大.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因为外界的因素忽略了,因为身边的压力迷失了.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与爱削薄的这样明显.
喜欢看电视剧。
.却不喜欢看电影。
.喜欢看韩剧.却对韩影,不怎么感冒。
..看6月日记,完全为了ERIC.....从一开始他要拍..中间的花絮新闻等等。
.都是时刻关注着....终于看了这部片子......也许很多ERIC FANS都会失望..为什么RIC里面的角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有性格..或者,那么能让人眼前一亮......可是。
..整部片子看下来。
....觉得RIC表现的还是OK的。
..是成功的。
...在整部围绕着2个女人为主线的戏里。
..RIC也许只是在旁边的绿叶..却每次起着关键的作用。
..破案的关键也是出自他口。
...一个事事追求完美的东旭,照样被RIC演活了。
.....哈哈,被DONGWAN嘲笑着的床戏...RIC为了帮申JJ拖袜子,却被申T到地上...第2天穿着被申烫过鱿鱼的熨斗所烫出来的衬衫..被其他人笑话的时候...无时无刻,我们都能看到那个叫文政赫的男人的魅力.....可以说,这个没什么发挥余地的角色。
...被ERIC演活了。
.....而至于这部片子本身的评价...我看很多亲都已经评论过了。
..真的。
..很少觉得韩国电影好看的。
......当然前提是ERIC演的我去看了,...但是也必须是好的电影,好的剧情,才能吸引人看下去...不是吗????呵呵。
..总之.....有喜欢看这类型的片子的朋友们..你们可以去看看。
...是真的觉得不错。
...演员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
..
号称“悬疑片”的六月日记没给我多少悬疑的感觉。
母亲替儿子报仇的故事而已。
虽然场景多选取在雨夜,甚至用直白的拍摄手法处理解剖间解剖尸体这一场景,音乐也比较怪诞奇怪,但是仍没给我多少紧张刺激的感官享受。
前面的情节展开都没多少可圈可点之处,让我有些意外的是最后的那句话:母亲才是旁观者。
随后用一系列镜头解释这对悲剧母子的关系。
莫景不但在外面被人欺负,在家也丝毫得不到理解。
因此,当他母亲居然说出让他消失一会儿的话时,他选择死在母亲面前。
我很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的亲子关系如此紧张,冷漠。
上帝给我们一张嘴,难道不是要我们向亲人说出关怀,表达感情的吗?
沟通何时变得如此困难?
理解何时变得如此奢侈?
我不知道冷漠到底能杀死多少人,但一定可以杀死我。
这部电影,没有给我太多的悬念。
不过深刻探视到了人内心的某些东西。
原来人的心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在重压下变得不见真心与强烈的扭曲。
有些让我不寒而栗。
人心太过险恶,也太过脆弱了。
刚刚看完《六月的日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的感觉充斥在胸口,怎样都无法摆脱,只有慢慢消受。
这部电影讲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人性,理解,残忍,无视,倾听,绝望和虚无。
总感觉,这部电影里表达出了许多真实的东西,像是,在现实的生活当中,的确存在着被人欺负却又不敢说出口的人,也有因为太过绝望而做出令人无法理解的事情的人的存在,但是,这个世界,这是社会却用一个又一个美好的东西与谎言来掩盖这丑陋的一切。
但是,没有什么是可以永远不被知晓的,就像是那句古话:莫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事付出代价。
如果不是Eric在这部电影里一些幽默的表现,我可能就会认为这整部电影的主旋律中就只有悲伤。
就像是真模死的时候一样,下着雨,下着悲伤。
在电影的最后结尾处,导演让我们清楚了事实的真相,为什么真模的妈妈会变成那样。
而那短短的几分钟,却是这整部电影中最让我痛心的几分钟。
在这几分钟里,我见证了一个人由有那么一点开心,一点欣慰,到有些惊讶,再到无法相信,到感到极度的悲伤,心痛,以及最后的接受的现实,决心完成儿子的“愿望”。
看这样的电影,总会有一种自己的情绪也被带动着的感觉,我并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因为这样会觉得自己是被别人掌控着的。
这部电影也同样。
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和真模的妈妈一样的,不去理会什么道德,不去理会什么法律,在这一刻即使是杀人,也是一项神圣的职责,难道不是么?
让我痛心的是,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有时人性最冷漠,最残酷的一面。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像真模的同学的一类那样的人的存在,这难道不是社会教育的悲哀么?
让人学会了知识,却没有学会怎样做一个人?!
让人学会了团结,却没有学会团结是在什么时候才能用的?!
让人学会了表演,却没有告诉他们,有时表演又叫做伪装?!
一切的一切,都造成了真模这么一个悲剧性人物的出现。
所以,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我想,它更是一部教育片,教育你身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
看过的韩国电影有许多部,这是唯一一部让我有所思考的电影,引我深思。
每当看见真模妈妈回忆以前的种种时,我都在猜测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我想,不仅仅是悲伤,更多的是绝望和绝望后的无限虚无。
每一次,每一次都是深深地后悔,后悔自己当初所做的所有。
所以,以我来看,死对于她来说,其实是一种解脱,获得永远的心灵的自由。
六月的日记,六月的雨,当日记结束时,雨会也跟着停吗?。。。。。。。。。。
两年前的片子,在我的F盘里默默的存在了很久以后,我终于还是发现了它,于是熬夜看完了。
于是继续熬夜。。。。。。
因为睡不着。
不是因为害怕,我很清楚这点。
韩国的电影一向来都喜欢在紧张中来点搞笑或幽默,和我们贯彻主旋律的严肃到底的片子就是有那么一点不一样,但就是这样的平易近人使得国产票房相比之下如此的疲软。
我很愉悦的在轻松的气氛中看完了前半段的电影。
不错,节奏还算刚刚好,至少没有逼着我快进。
也有可能是因为片中两位我熟悉的演员吧。
看到申恩庆长发的造型,马上就联想到MAX的MV化妆中的她,感觉还是那么的有好感;ERIC的新发型虽然很土,但比较适合他在片中的角色,我也就勉强看下去了;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居然有金允珍的出演,她一出场,两位在主角的风头马上就不见了,演技实在是让我佩服到不行。
特别是最后的特写面部表情,那些因为化装而变得乳白色的眼泪都可以让我感觉到她的绝望。
故事的背景算比较普通了,胆小的孩子被学生虐待,很普通的安排,想要表达校园暴力的导演都喜欢这个题材,于是我们很自然的看到了母亲的复仇。
可我万万想不到,结局会是这样的可悲。
母亲不是在儿子活着的时候试图去理解他,而是在孩子不幸死了以后,她才悲痛的发现原来自己如此的失败。
于是在一个倾盆的雨夜,复仇开始了。
这是一部悬疑片,可除去一开始的那么一点悬疑感,剩下的时间,我的感觉平淡,不紧张,也不刺激,但同时不乏味。
剧情依然吸引我继续看下去,只是我已经隐约的感觉到,凶手在很悲伤的杀人。
仇恨很可怕,特别是当它占据你剩余的理智以后。
孩子一个一个的死去, 在他们的胃里都发现了放着小纸条的胶囊。
上面写着日期和零碎的句子“6月N号,我杀了XXX。
”多么可悲的手法,其实完全可以没有它的,但大家不要 忘记,这是悬疑片.接下来我看到了故事的另一主线,亲情.它很重要,导演很明智,知道如果一味的悬疑最终意味着单调的失败.刑警和侄子的看似互相不理解和案情的主题多少还是可以扣得上的.再看下去,重要人物登场了.金允珍的出现使得两位主角的努力抢镜瞬间失败,她的每一个表情都主以表现一页剧本的内容.这么说似乎有点过,但影片结束以后,我可以回忆得最清楚的,恐怕就是她的微笑.悲伤的,勉强的,仇恨的,微笑.可惜的是,导演让凶手现身得有点早了,杀人的方法又没有很惊心动魄的表现,我从始至终都没有明白那个好似是自杀的学生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师又是怎么回事......还有有网吧死去的那个.......导演以为大家可以明白,可是电影院不容许我们倒带.算了,不要折腾自己,将就看下去吧.我不断说服自己的好奇和置疑.故事的结尾在我的意料之外,又使我大吃一惊.很容易猜到谁最后会被威胁,但是我却估错了真正的受害者."旁观者是我妈妈"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伤感,更多的是身同那位母亲的绝望.六月的日记,看完以后才觉得一丝丝寒意从背后升起.
六月天气,总是不停的下雨。
高中生连环被谋杀案件。
一个穿着黄雨衣的神秘人物。
一本写在六月以前的六月日记。
女上司与男下属。
小姨与侄子。
绝望愤怒的母亲与绝望无助的儿子。
医院。
校园。
警局。
家。
学校办公室。
学校教室。
学校厕所。
一群无法形容的孩子。
恐惧。
包着死亡日记的红色胶囊。
不可理喻的录像。
一对性格迥异的好朋友。
一段往事。
几个不幸的家庭。
许多不为人知的背景与内幕……全部浓缩在一个多几个轮换的场景内。
还值得一看。
结果,自然是我最爱的皆大欢喜。
说是皆大欢喜。
其实也不是。
别人的故事,旁观者只是旁观者。
谁又能是谁的谁呢?
看完心里的那个堵啊。。。
韩国的每部警匪片几乎每部都有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将阴暗面和令人最痛的那一面揭得鲜血淋漓。。。
为了追求强烈的戏剧冲击力,片中的情节是极端化了的,也只能以此稍稍安慰一下金允珍的风头完全盖过猪脚,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她的那部《七天》,各方面都要比这部精彩的多
看《六月日记》完全是冲着Eric 他的电影处女作很让人期待 但咬牙看完后 真为Eric遗憾,怎么会选择了这样一部戏 就表演而言,他的角色没有任何亮点 角色赋予的内容太单薄,无从发挥 比起让人眼前一亮的《火鸟》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进社员》差距太大 这部电影糟蹋了一个好演员 而影片的内容则是故弄玄虚、杂乱无章 宣传时所谓的悬疑情节太过简单,毫无惊喜 可以说是影片最大的败笔 还有就是导演的拍摄手法,让人郁闷 全片缺乏流畅性并且始终没有高潮 反而是几个解剖的画面处理的太写实,颇为难受 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影片的题材还是相当不错 讲述了现在学生被社会忽视和扭曲的心理 看后让人唏嘘,原来学生的世界并不如我们想的那样纯洁 社会和家庭的丑恶折射在孩子身上时更让人不寒而栗 我们这些成年人即使不能理解也千万不要漠视 毕竟,他们是未来的未来 总之,六月日记 没有造就经典的形象 没有铺陈引人入胜的剧情 没有呈现成熟的技巧 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地方打动我 它的的确确是未完成使命的作品
朋友传了这部片子给我,说可以看看,她是韩迷,所以我并未在意,只当是无聊的商业片,找几个明星出演来撑场面那种,准备扫两眼就算了,故事甫开篇还并不让人觉得会有个沉重的话题在等着你,导演的叙事手法穿插较多,像剥笋子一样慢慢地把人性的冷漠、无情、麻木展现在我们面前,随着情节的开展,心在一下下在抽紧,脸上仿佛有火辣辣的疼,虽然人物的表现有点粗糙,导演对整体的把握也不够严谨,但对于片子本身的教育意义来说,这些都不再重要了,现实的我们需要这么一次灵魂的鞭打,不起眼的忽视,不警觉地冷漠,不自省的无情一点点累积,终将吞噬一条条的生命,也包括我们自己的魂灵。
有最有型的大大,当然支持!
能让我的心情跟随着情节的发展,不错
日韩好像都很爱这类题材。有点碎。
老大真是帅的没天理。几个无声的镜头看着让人难过,结局亮。
人之初,性本恶。
Eric的当然要推荐啦。
人是多么的无助,社会是多么的无助……
现在的孩子太冷血了,实在是太坏了,该杀
是复仇片里比较一般的
不错的一部电影,男主角也蛮帅的。。
最后那篇日记 最后那颗胶囊 抹去了所有的希望 只剩绝望 只剩死亡这唯一的解脱 太心痛
悲剧
推理部分几乎等于没有,镇模同学是有多凄惨
明明2个女人彪戏,怎么封面变大大了
就没看过不下雨的韩国片。借警察之手的最后一桩,有点模仿七宗罪中的嫉妒。
哪怕是男猪脚,老大还是打酱油的
Eric打了好大一瓶酱油 囧
文政赫的戏不多,遗憾……
女主角太做作了,以为自己是安吉丽娜?韩国警察都开保时捷工作?很多情节太粗糙了。最后“妈妈是旁观者”的点还蛮好,不过金允珍在LOST里面就怪别扭的。
校园暴力总是让人心痛,这部片子我倒是希望表现的更加凝重透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