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飓浪』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英文名《Adrift》,漂流漂浮的意思,更贴合全片意境,中文译名难免有些商业角度的考虑。
影片双线交叉,主体以女主视角讲述海难遇险后海上漂流41天求生经历,穿插男女主之间的爱情回忆,虽是一部灾难片,但实际上更偏向于诠释“爱”内核的爱情片,论剧情稍显平淡,倒也挺合英文片名之感的。
【6分,海难之后,永失我爱,也要好好的活下去,活成幸福的模样,因为这才是爱你的人、你爱的人希望你成为的模样。
】
这两年在马蜂窝泡的时间久了,不断被里面多姿多彩,让人叹为观止的游记震慑到,尤其是蜂首里数量众多的女性作者,她们被总编辑相中的原因虽然各式各样,或感情细腻,或文字精彩,或摄影惊艳,但兜兜转转离不开的是她们独立自主的一面。
昨天刚看到一篇游记,是一个大四毕业的女生从埃及到土耳其,到伊朗,一直走到到阿富汗的旅程,她一路见证着沿途人文差异,感受着世间冷暖,记录着时局变换。
可能在旁人眼里,她走过的这些地方并不太平,在阿富汗,几百人伤亡的自杀性袭击就发生在她身边。
但同时,她也深入了普什图族腹地,亲临了人迹罕至的帕米尔高原明珠,镜头里的湖泊美景就让我有马上不顾一切飞过去的冲动。
当办公室里的女同事都在谈论着婚姻与爱情,当她们为自己已知的人生做着细致谋划的时候,可曾想象过一个女性孤独地在遥远的大洋中心与风浪搏击的感觉。
也许,前者代表了99%的人的选择,但这并不妨碍有那不到1%的人走上不一样的路。
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没有孰优孰劣,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这小部分人其实是在大群体替她们遵循着社会常规观念的同时,以不一样的方式体现着女性的价值与力量——男性能做到的事情,女性也完全可以。
人们总习惯性地将冒险与男性联系在一起,而谈到女性则总想到家庭,因为家庭需要感性,所以女性没有足够的坚韧去投身冒险,仿佛感性是一种懦弱的化身。
但在电影里,遭遇海难的女主Tami孤身一人在茫茫太平洋上将漏水的帆船补好,将满船舱的海水排干,清理掉倾覆的桅杆,再竖起一面新帆,到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航向,利用洋流一点点自救,靠的都是对那个其实根本不存在的,早已罹难的未婚夫的思念。
直观上,观众首先会被Tami专业的航海技能和强大的身体素质所镇服,但她未被摧毁的,想要活下去的意志才是最终能成功获救的关键。
冒险靠的不仅仅是一腔热血,只有在活下来了成功回家,才有故事可以被传颂,而感性的能量往往让女性在绝境中焕发出比男性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故事的原型,现实中的Tami在获救后继承了爱人的遗志,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帆船航海家,继续坚定地在她非凡的人生航道上前行着。
这种经历,并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想要的人生,但其诠释的人生意义的确让人心生敬畏,女性其实并不比男性软弱,有些时候,她们甚至会比男性更加强大。
精彩,推荐,考虑收藏。
很难给出个具体的评价,就像看完这部电影,很难说出这部电影到底在讲什么一样。
导演的双线叙事剪辑的眼花缭乱,自然有点意思,但是整个故事俗套而且毫无新意,甚至有点昏昏沉沉。
但是几个自然取景的镜头确实相当震撼,加上女主最后像个骷髅一样的样貌,也是有点视觉冲击。
当然除此之外,其实想谈的是对大海的恐惧。
作为一个至今不会游泳的人,当看到电影中那几个大海的镜头,真的是吓出一身冷汗。
倘若我一人置身大海之上,四顾无人,全部是海水,那我真的是要立马崩溃掉,这种对海洋的天生恐惧虽然很可笑,但是也使得女主的自我拯救更加坚强。
排片不多 观众稀疏然而它却是我心目中的年度最佳There’s a feeling called ADRIFT There’s a island called FREEDOM 在陌生地方寻找自我-何时会止步?
-永不!
插叙的画面牵动着内心船舱烛光约会-山峦湖泊中嬉戏-惊涛骇浪相互依偎-I might let you go...爱情就该是爱情的样子我的感觉无关他人仅此而已如果你一个在路上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不知道时间是多久我想它应该是部值得推荐的片子~
记忆中的某个深夜,怀抱收音机,一个人的房间,收音机传出关于寂寞的讨论的声音,发了一条短信,得到了回复,收音机说你这充其量为孤独,不算寂寞。
中国的语言总爱咬文嚼字。
高中的某次班级聚会,欢声笑语,同桌突然落寞而失神的眼睛,问他,说,想起了也许还在灯下忙碌的双亲,周边的喧闹,让他无比自责,在欢乐的人群中,他显得如此的寂聊。
这部关于41天海上漂流的电影(中文名翻译的总是如此文不达意),41天的漂流,一个人一艘船,随波飘荡,毫无未来与希望的孤寂,但心中那一次的幸福的求婚和5个月的回忆,共同的默契(她说我最想去日本,他说me too),她的身边多了一个人的陪伴。
夜,深夜,隔墙有她,抱一抱的温暖,却终是抵不过长夜的苦涩,这是寂寞吗?
电影看起来很容易让人想起泰坦尼克,与其说是“惊涛飓浪”,倒不如说是荒海求生。
女主一直在尽力挽救及照顾的男朋友,原来是她的幻觉,这一点会让人有点意想不到。
电影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不断切换,虽说也是常用的流行拍摄手法,但却由于不连贯会令紧张气氛即时缓和,对于“惊涛浪”的效果多少有点折扣。
演员方面,男主角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加勒比海盗4》及《饥饿游戏2》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
在这部电影中,有一半是躺着来演的,可以看出他深厚的表演功力。
几小时过去了,还不能抑制脑海中闪回的电影画面。
大溪地这颗南太平洋上的明珠用美丽这么单薄的词藻已经不足以形容。
大溪地是一个有太多故事可聊的地方,这里是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画作里高频重现、后半生蜜汁迷恋甚至葬身骸骨的地方,是证明古印第安人在石器时代用大型联排木筏横渡四千多海里顺着洋流一路从秘鲁西去最终漂流到达的终点。
这里也是Richard航行了大半个地球遇到Tammy的地方。
飓风发生过,所有人都希望Richard能活着,可41天的漂流后Tammy说出那句“Richard,I might let you go”时,我第一次掉眼泪了。
是的,没错,其实在片头已有隐含画面交代,Richard早已在海难中沉没在南太平洋海底。
只是我们都不愿意接受这种结局,所以跟Tammy一样选择深深地执念,让Richard一直活在脑子里舍不得放他离开!
最后,Tammy剪了短发回到大溪地一遍遍回顾所有和Richard走过的地方,最终回到Richard的船上看到整面墙挂满两个人的合影,没想到BGM居然响起了我心中那首Tom Waits的《Picture in a frame》,“I love you baby and always will,ever since I put your picture in a frame”这时,我脑子里回放的都是Richard跪在船板上用蹩脚的语言和自己做的那枚不起眼丑skr人的破戒指向Tammy求婚的画面。
这一刻应该是Tammy最幸福的时刻了吧!
偷瞄了下左右观众,原来不只是我,大家都在默默哭泣,一部不足3500万投资的电影赚足了眼泪。
“你愿意陪我航海环游世界吗?
”一个来自7岁目睹母亲上吊自杀,另一个来自15岁未婚少女妈妈one night stand的家庭,就这样两个诞生成长于不完美原生家庭的人,用对对方的渴望和陪伴完成了对彼此的救赎。
真实事件中的Tammy自海难发生后至今一直没有停止航海,也许只有在深海中感受船身划破风浪的声音,或者独自穿越孤寂的地平线时,才能找到与Richard不断的联结。
这个寒冷的冬天,你值得走进电影院去看这一部无法严格分类的电影,当然别忘记带上你心爱的ta,如此在你哭泣时能有人递给你纸巾借你肩膀依靠。
如果没有也没关系,放下所有防备,一个人去对爱情进行96分钟的朝圣,也会让你学会如何在下一段感情中更加珍惜。
《惊涛骇浪》,爱你无归期!
我,一直都在!
以上!
Vanessa Fueng,于哈尔滨!
电影《惊涛飓浪》讲述了一对热爱航海的恋人,在太平洋海域遭遇四级飓风“雷蒙德”,并艰难自救的故事。
电影刻画出了最真实的灾难画面,在超过每小时140英里的风速下,海面掀起高达40英尺的海浪,他们乘坐的帆艇在海上毫无方向的漂流,随时都有被海浪吞没的风险。
飓风过后,在帆艇内部一片狼藉、航海设施被毁的情况下启了漫长的海上漂流。
真实事件改编,公海拍摄,文艺动人的感情。
希望以后能再看一遍未删减版,简单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迸发出的巨大感情。
男女主演员都是关注过的年轻演员,穿插切换的叙事手法,在最后得知男主早已死去的事实时迸发出巨大的魅力。
影片中很多美景衬托的情感表达,观感十分舒适。
影片片尾出出现的角色人物原型,看着平凡普通,但眼神又独特坚毅。
片子整体不错。
Adrift(惊涛飓浪):24岁女主遇海难独自漂流41天的自救奇迹1983年,来自美国24岁的叛逆期女主,与来自英国33岁的男主,在南太平洋新西兰以东的大溪地岛(Tahiti)相遇。
女主是自助驴友,“世界那么大,就想去看看”,原准备在当地边打工,边享受半年时光。
不期而遇职业航海驴友男主,女主一见倾心,爱上了男主,在大溪地岛享受海滩时光。
大海的美,只能用眼睛、脚掌和皮肤去感受,你一定要去一次大海旁,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深沉和魅力...
毕竟没有收入。
就像历史上的所谓大侠,毕竟需要维持经济来源。
男主接到一个私活,替美国富豪夫妇,将其帆船从大溪地岛飘回美国加州,费用1万美元,报销回来的商务舱机票。
在太平洋南部海域遭遇了超级飓风“雷蒙德”
男主骨折,被女主拖着救回船上。
飘流于大海之上,是很美。
但是如果是遭遇海难,你就在“水的沙漠”上,到处是水,但是不能饮用,需要等天下雨才有淡水,这是一种绝境...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没有开始,怎么会有现在?
如果没有现在,又怎么会后悔?
如果没有开始,可能没有后悔,但是没有开始,也没有一切...
其实,一开始男主就遇难,女主在脱水几天后,开始幻觉男主被她就救了起来,实际上都是因为突然的失去所爱(Loss)加上绝境缠身,幻觉出男主(Imaginary)还在,心理上,靠这个支撑着她自己...
素食主义的女主,开始不得不去猎杀海鱼以自救。
这是本能,本能可以大于喜好。
没有嫌孩子丑的妈妈,这是母性本能;为了救生而杀人,这求生本能。
漂流的第41天...
遇到鸟,陆地不远!
终于得救!
故地重游...
改变自真实故事。
真实女主,还是一句老话:自助者天助。
笔者估计的漂流路线。
片名:《惊涛飓浪》实际上纯粹为了商业目的,英文名:Adrift,应翻译为《海上漂流》更合适。
有点感人…
缺乏戏剧张力冒险灾难片,也是随处可见的题材,太乏味了。两星。
拍的不错!
全篇不温不火,双线节奏很碎,不应当叫《惊涛飓浪》,应当叫《惊涛飓浪之前与惊涛飓浪之后》。谢琳四年前还在演16岁的少女,现在容貌、身材、性格、演技已经俨然一副女金刚的样子了,喜欢她。
交叉剪辑似乎是唯一解。
幻觉,信念,重生。
算是近期院线上映最好的了吧~灾难和夭折爱情。逆境求生中对爱情的回忆和幻觉。绝境中受伤的爱人和死去的爱人哪个更好很难讲
白开水 流水账 0分
最后发现原来男主还活着是她的幻想的时候真的好唏嘘 其实剧情只值两星但是tami的经历+2星 特别是后来她还是坚持sailing 完全感觉可以拍的更好啊 再再再次告诉我美好的东西都不长久却可以改变你一生 I really want to live my life
虽然我是冲着SamClaflin看的吧,可这电影也太难看了....
1星给幻觉
题材不错 但情节不够精彩 真人改编受限吧
好喜欢啊,最后发现男主获救只是想象的时候不禁哽咽,羡慕女主,24岁经历过生死一劫,不知道对一生会有怎样的影响,影院里惊涛骇浪,和无垠美景,出门是六月份依然冻得瑟瑟发抖的芝加哥,迎着夕阳走了一段,温暖得不真实,珍惜平凡的生活吧
与大海爱恨相杀,最终嫁给大海!
剪辑手法还挺不错的一部电影,就是节奏真的有点慢,不紧张,一直很松散的匀速前进,就跟在海里面荡来荡去的感觉差不多,知道一切都是幻觉的时候,甚至是大船的经过都是幻觉的时候,心里为女主的爱情感到惋惜,一个跑了大半个世界才找到了自己的男人却这样永远的离开了自己。
真人真事。精神上的支持真是太重要。
3星半吧,虽然是类型片没有惊喜,但是这么小的格局这么小的故事能拍成这样也不容易。
有被感动到。90后的Woodley已经开始搞制片了,还是The Deep的导演 3/7
对41天海上求生的细节表现不够
“上岸之后却发现海上发生的一切并非如此简单……” 我真是被这句介绍骗得好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