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渺小,没多久前刚看完林中小屋,当这部德州电锯杀人狂真正开始后,我马上就记得了开头的桥段,人数,做的事几乎一样。
说重口味,我觉得还不够重,说恐怖,我觉得蛋疼更多一些。
里面那些杀人或者是收藏人的手法,以前就看过不少,例如:恐怖蜡像馆、恐怖列车、人皮客栈都是这样的。
那些心理变态的人把人像晒咸鱼那样挂起来,然后慢慢享受。
而这部比较有创意的就是把整块人脸给换上去了。
说到蛋疼,当然这是部电影,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反应就不是这样的了,要不更傻,要不一走了之。
当女主角最后在单挑电锯男时,电锯男的武器都掉地上了,为什么不捡起来,把他给K掉呢?
为什么电锯男最后伤成这样了,还能出到公路来给女主角最后一击呢?
为什么在女主角和她的好朋友被电锯男发现后逃跑,男主角为什么还要拿武器不逃跑,为什么逃跑了,居然跑那么久都出不了凉衣服的地方呢?
为什么有这么暴力的警察,三人都不怀疑一下还照做呢?
所以真的令人蛋疼。
说说真实吧,实际上的电锯男在真实版中并没有那么变态,也没有像电影里说的那样凶手至今还没有被逮捕,最讨厌电影这么说了,扭曲事实,恐慌人心啊。
事实上,电锯男很爱她的母亲,当他的家人陆续死去后,为了能让他的母亲再次出现,晚上他打扮成女性,甚至还去偷女死人的乳房,性器官,等等,后来他不满足于死尸,就去把当地副警长的母亲捉了,并杀害,再到被逮捕。
他是个精神病人,被逮捕时是很平静的,所以他并没有电影说的那么恐怖。
首先,这部片子有两个情节足够惊艳:一是首尾相呼应的那句一开始便不断重复的话:“不对,你们走错路了……走错了……”;二是非常具有创意的变态杀人“一条龙”服务(汗)许多细节很写实,包括主角们的性格。
与以往勇往直前聪明彪悍的惊悚片男女主角不同,女主角的软弱以一种很让人信服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那个胖子朋友将她从杀人狂的电锯下救出,她却抛弃胖子朋友一个人跑了。
观众在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对其大加谴责的同时,却也不得不对导演这一巧妙的剧情安排叫好——毕竟在那种极端恐惧的心态下,极少人能够理智地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判断,更多的时候,脑子还没想好,身已先行,这就是生物学上的条件反射。
强大.真的是很强大的一部片子.不论是场景的布置,还有模型的制作,那血淋淋的效果,还有那翻新的杀人花样,都是亮点,这是一部很强的电影,从一到五,都很强悍.绝对值得一看.不过如果有心脏病和对血极度敏感的人就别看了.这片子明显太血腥.总的来说。
这是部绝对经典的好片子.和沉默的羔羊平分秋色
好久好久,已经没有写关于恐怖电影方面的东西了。
其实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我耐着性子,终于看了曾经极度想看但是却又一直寻找不到的许多偏门的片子,又把曾经那些反复观看到倒背如流程度的心爱片子,极其享受的重新审视般的欣赏了数次。
有人深刻的指出,其实这是在“享受自虐”。
对于恐怖片,我也不知道从何时起,莫名其妙的迷恋上“公路恐怖片”了。
每当看到电影里的人在荒凉的公路上开着破旧老爷车,然后在收音机里播放在乡村老歌,很是向往。
所以有人问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时,我不再雄心壮志的说要去日本新宿了。
而是改去“皮脸”的故乡德克萨斯洲,因为那里有一望无际的荒漠。
能够在荒漠上开着车,然后遇上个酷酷的BT杀人魔,那样人生就和电影一样精彩。
美国恐怖片类型中,“公路恐怖片”是拍得最繁多也最持久不衰的,这恐怕和美国号称“汽车王国”有关系吧。
美国地大人少,且不说他们随便一个工薪阶层就可以买栋小别墅,单是从私家车的数量上来说,那更是人手一辆。
许多美片里都有这样的情节,儿子在16岁成人之际,老爸总是要送一辆或新或旧的小车当礼物给他泡妞专用(如《变形金刚》)。
因为国情不同,美国的交通也是比较方便的,许多老美在出行时都会考虑使用汽车,于是这样就衍生出了汽车旅馆这一特殊的服务行业。
关于汽车旅馆也有许多恐怖片的,如经典的《惊魂记》和最新《针孔旅馆》,这些在后面会陆续提到。
“公路恐怖片”是从早期的“公路电影”衍生出的,公路电影身为类型片的一种,又和西部片颇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美国文化特有的产物,两者描绘的也都是对美国边疆的探索。
但两者也有很不相同之处:西部片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片中的英雄们骑马越过辽阔的草原沙漠,公路电影的时代背景则设定在20世纪,车辆成为冒险探索的工具。
“公路电影”里,主角大都是漫无目的在荒凉公路上旅行,或许这本身即是目的,而通常发生的结果是这条路把他们带到空无一物之处,他们的自我也在寻找的过程中逐渐消失了。
而“公路恐怖片”正是抓住了这点关键,将公路片的孤独感,疏离感放大,形成恐惧的来源。
当然,与“公路电影”不同的是,“公路恐怖片”不再是虚无主义的无病呻吟了,而是让恐惧形象化,立体化,直观化。
当“皮脸”疯狂的锯开人体时,当畸形人在荒漠里山林里虐杀少女时,“公路恐怖片”也就注定和“血腥”联系在一起了。
就像老练的旅人总会找人结伴而行,以减少一个人食宿花费的开支和旅途中的寂寞,聪明的导演和编剧通常也会把两个或者多个人凑在一起,以藉他们之间的互动制造出更多的戏剧效果。
结伴同行的人可以是各种关系:情侣、家人、同学、或互不相识的人。
然后在电影里,表现出他们的个性和之间的矛盾,或者潜在的信任危机,于是老练的观众就会早早开始预测谁将会成为“杀人魔”的盘中餐。
既然上面提到“皮脸”,那就说说公路恐怖电影最经典的《德州链锯杀人狂》吧,当然,很不幸,托比·胡伯的老版我至今没够有幸欣赏到,几年前也只看过老版的续集第三部,因为实在一般,所以也大都忘却了。
我这里要说的,还是新版的《德州链锯杀人狂》,也就是2003年拍的那部。
新版的《德州链锯杀人狂》,我到目前为止,看了不下8遍了,可见我对这部电影的着迷程度。
记得2003年第一次看完时,我兴奋得不行,成天嘴巴里模仿“电锯”的马达声,而且两只手还很配合的一只充当电锯,一只在旁边做狂拉着引擎线状,然后“疯狂”的锯开了在空气中阻挡我前方去路的假想障碍。
新版的《德》,电影画面是仿旧的,色彩也就相应的暗色调了,估计有翻拍片像老版致敬的原因,也有时代感代入的原因。
因为电影的背景年代大概在美国六七十年代左右。
电影的剧情相信我已经不用多说大家也知道了。
无非就一帮年轻人无意闯入德洲小镇,被变态杀人魔残酷虐杀的故事。
这一经典情节,在日后几十年的公路恐怖电影里一直沿用着,如《惊魂记》《隔山有眼》《肢解狂魔》《蜡像杀人魔》等等。
但是恐怖迷们仍然百看不厌,我也一样,呵呵。
《德》的片头和片尾前后相呼应的那段“探访案发现场”的记录片,我很是喜欢。
那段记录片很有模仿当年《女巫布莱尔》的拍摄手法,仔细观看,也发现了导演其实很注重这段仿真记录片的拍摄。
在记录片里那个警察介绍的几处“案发现场发现”,也都在电影中有过镜头特写。
比如在“皮脸”兴高采烈扛着“猎物”下地下室时,“猎物”——也就是那几个倒霉受害男女青年,哭打喊闹的在楼梯处的残破墙壁上留下的指甲刮痕,在记录片里,警察就有介绍,而且记录片也给特写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电影里的这些小细节很感兴趣。
更有意思的是,仿真记录片的最后,“皮脸”又再出现,狂砍正在现场解说的警察,只听得现场收音里警察们“哇哇大叫”,镜头只出现“皮脸”经典脸部的残影,然后电影黑幕,出现字幕解释:因为案发现场未清理妥善,几名警员不幸遭“皮脸”杀害,凶手至今未捉拿归案。
这段记录片和字幕是想表达,历史上真的确有其事,电影的内容是根据真实史料翻拍的。
但是在许多年前,新版的《德》还未拍摄之时,我就一直听有人说老版的《德》是翻拍美国真实案例的,只是凶手并未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妖魔化”,而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农民,在乡下杀了两个传教士,然后碎尸了,用的工具是电锯。
因为证据不足迟迟未捉,后来这个美国农民通过交笔友还骗了个英国老妇,去英国住了许多年,直到90年代末,美国破案科技发达了,证实了他当年的杀人证据,于是将他缉拿归案,准备引渡回美国。
只是很不幸,就在公元2003年,也就是新版的《德》上映的这年,这个传奇人物因为心脏病死在了医院,和《十二宫杀手》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我最近又看了关于这个真实事件的资料,里面有指出当时的美国媒体报导,这个美国农民做案时的手法,有仿照当时的电影《德洲电锯杀人狂》(老版)之嫌疑。
又可见,《德》这部电影,一开始就并非翻拍真实案例的,而是在70年代这个电影出来后,才有人模仿了里面的方式去做案。
也就是说,是老版的《德》为凶手提供了犯案手法。
后来在大家的一贯认为“恐怖电影翻拍真实案例”的思维里,才莫名其妙的被说成先有真实案例,后有《德州链锯杀人狂》的。
所以,在这里我必须大喊:恐怖电影真是伟大!
还没看完就忍不住上来说两句,那个艾琳真是太烦人了,她代表的是什么?
传统?
正派?
吸大麻,把女孩的尸体扔在路上,这些事是都不好,该管,主动让那个女孩上车也是助人为乐,但是怎么她做起来那么令人反感,还在屋子里瞎跑,胆子那么大就自己闯啊,真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就知道叫唤,教训人那劲哪去了,还要躲在她男朋友的背后,指使她男朋友去冒险,她男朋友也害怕呀,她还要推他,什么女人啊这是,反正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这个女人太招人烦了!!!!
虽然血腥永不是最高级的恐怖,就如鬼头大刀不会成为最高利器,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物理的刺激的直接仍会让人感受深刻。
《德州电锯杀人狂》影评:我看的这部是2003年版本的,最早的版本是1974年版本的。
我觉得整体上来说蛮不错的,电锯杀人狂汤玛斯·维斯特出场扯电锯追击女主一行人的时候和他抓到猎物拖到自己地下室的屠宰场的时候真的蛮让人头皮发麻的,而且他的一家子变态家属亲切地称他为“sweet boy”。
即“乖巧男孩”,最终在最后女主战力爆表砍断杀人狂皮革脸的一只手,然后碾死那个他的碧池警察家属,带着变态一家偷来的小婴儿驾车逃离这片无主之地。
主要是这个汤玛斯从小有白化病,里面的介绍,所以他喜欢把其他受害者的脸割下来,作为艺术品慢慢欣赏和观看,他喜欢把受害者拖到地下室后利用菜市场或者屠宰场里面常见的钩子把受害者整个人高高挂起,像他一整片猪肉一样挂着。
最终他没有死,只是找不到他的踪迹了,至始至终仍然是悬案,逍遥法案,而且德州电锯杀人狂历史上是有原型的,但是具体我没查过。
另外再说一句,女主的扮演者杰西卡·贝尔身材真的超赞,小麦色的皮肤,前凸后翘,身材高挑,典型的美国辣妹形象。
变态,以后再也不想看这种恐怖电影了,影响心灵健康,这个导演总拍这种类型电影肯定骨子里也是个变态杀手之类的,这片子和后来77年的Eaten Alive有很多相似之处。
看来这位导演喜欢听惨绝人寰的惨叫,喜欢血腥的场面,恐怖的气氛,喜欢看到绝望的境地,喜欢用令人烦躁不安的广播当背景音乐,崇拜这种电影并把它视作经典的人心里多少也有点阴暗吧,真后悔看了它。
艾琳这么喜欢做好事我不反对,但能不能带点脑子有机会反杀只顾逃,该逃的时候却不逃了地窖里有刀,拿来杀死了安迪,四眼和女友反对你的时候,是安迪愿意帮你去找男友摩根的啊,你们遇难,是他让你先逃跑然后自己被抓了啊那车里的人明显不正常,茶壶声你都知道会引来怪人了,该逃的时候你不逃了你男友都残疾了还救你,怪人电锯都掉了,你拿起电锯干啊,你却跑了进了冷藏室,卧槽怪人智商都比你高,你好不容易砍掉怪人一只手了,他的脖子不是铁啊,你继续砍啊桥车不肯救你,就是讽刺了你救陌生人惹来灾难一事货车肯救你,你不说遭遇了啥,人家也不问了,然后你抢方向盘,大喊大叫,是个人都受不了啊司机下车了,你逃啊,该逃的时候你又不逃了,去救婴儿了最后把那个假警察干掉了,等等,怪人你不补刀,这个假警察你却知道要补刀了,是因为婴儿提高你智商了吧然后又遇到怪人了,撞死他啊,好吧你又逃了,你干嘛老是放过最坏的怪人,难道是你和怪人生了那个婴儿?
(当然不是,我是讽刺艾琳智商太低了)最后两个警察被怪人杀了,要是艾琳把握机会反杀怪人……行吧,她就是为了救婴儿,希望婴儿是你的孩子吧(当然不是),你何必间接性坑死那么多朋友多次放过怪人,说真的,要不是怪牙小男孩帮你,你的婴儿……等等……你怎么知道婴儿是抢来的?
你这智商说的话能信?
万一是坏人家族生的呢,那怪牙小男孩就是坏人家族的啊不给差评的原因娱乐性可以,血腥可以,不恐怖,但惊悚可以,节奏紧凑不拖沓,杰西卡贝尔大咪咪小蛮腰大长腿的身材太耐看了。
中规中矩吧
总的来说还不错,血腥画面并不很多,但是挺惊险的。
除了惊悚之外,它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适者生存的道理。
驚恐,因為是真人真事
傻逼剧情,看得我浑身难受,二对一的时候女主为啥不拿起来电锯反杀啊,就拿个小拳拳锤胸口。变态挪个猪你大喊大叫干啥啊,怕变态找不到你是吧,只想冲进电视剧里把所有人杀了就不用看这个弱智玩意了。
渣片。。。那个长得像john lennon的家伙怎么了好像忘交代了吧
糟糕的片子。很难看。
恶心之外没别的---美国B级片
一般
要不是因为女主......
都说举着电锯的皮脸,被鄙视着成长,他的变态是这个家族影响的;那这个变态的家庭是他妈从哪冒出来的?
所以说不要跑到荒郊野外玩啊
还真是根据事实改变的噢!变态的世界!我真有点儿害怕了!
Jessica Biel 哭的时候嗓子哑的难听死了!虐杀的还是不够过瘾,还没有前传好看。
我居然看完了.....。
和《致命弯道》系列很像,但是比那个还要揪心,到后面真为女主角捏了一把汗,还好:你逃出来啦,不过你害死啦俩朋友,一搭顺风车的小妞,一个货车司机,还有个准备向你求婚的男朋友,当然你还救了一小BABY,英勇地杀死了一个假警察,弄伤了电锯杀人狂。你的人生也算是功过相抵了呢!
它的续片一部比一部烂
一无是处
血腥,愚蠢。
6.8分
我就觉得挺血腥,其他还真的没什么看头了
笨片
暴力血腥 就是他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