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蜜之地

In the Land of Blood and Honey,波斯尼亚的罗密欧与茱丽叶(港),爱在血泪交织时(台)

主演:扎纳·马加维克,戈兰·卡斯蒂克,拉德·舍尔贝季亚,凡妮莎·格洛乔,尼古拉·久里奇科,布兰科·德约里奇,菲迪迦·斯图肯,阿尔玛·特尔齐奇,伊莲娜·乔瓦诺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英语年份:2011

《血与蜜之地》剧照

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2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3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4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5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6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3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4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5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6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7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8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9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20

《血与蜜之地》剧情介绍

血与蜜之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丹尼尔(戈兰·科斯提 Goran Kostic 饰)和艾拉(扎娜·马加维克 Zana Marjanovic 饰)是一对感情非常要好的情侣,然而,两人所属的种族之间所发生的激烈冲突令这对恋人渐行渐远。和艾拉分开之后,丹尼尔追随这自己的父亲那波撒(拉德·舍博德兹加Rade Serbedzija 饰),成为了隶属于塞尔维亚军队的一名军官。 某日,丹尼尔奉命将两个女人和一个刚刚降生没多久的婴儿从公寓里赶走,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其中一个女人竟然就是艾拉,而另一个,是艾拉的姐姐莱亚。这次意想不到的重逢彻底动摇了丹尼尔的信念,他内心里对于艾拉的感情死灰复燃,两人陷入了暧昧不明的纠葛之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昨天开始爱上你逆袭吧,灰姑娘星际迷航:皮卡德第三季佐贺偶像是传奇布莱克威尔的幽灵5念念不要先生与好的女士盘龙卧虎高山顶钢铁侠3圣餐娃娃的诅咒击剑手蜜蜂与远雷吓一秒恋人长征急诊室的故事第七季波尔达克第一季春风竹马其外,天降其中漆黑之海失落帝国之七星诡镜野性加拿大传说消消气第十一季错恨春雪月球陨落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绊之Allele嗷呜长沙里:被遗忘的英雄们

《血与蜜之地》长篇影评

 1 ) 漂亮的处女作

安朱丽娜朱莉当导演的消息真的让我意外了一下,不过想想这个性感女神一贯令人吃惊的个性,也就没什么了。

战争爱情一向是很讨巧的题材,但导演好一部成功的战争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身为联合国亲善大使的朱莉,能把快被人遗忘的波黑战争导演成这样,也不错了。

用一般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可以打5分(10分制)。

但因为是朱莉亲自编剧亲自导演,加上电影对波黑战争挖掘的深度,摄影、表演等多个方面,这部电影可以打7.5分,波黑战争一向无人问津,朱莉能靠自己让人们对波黑战争重新思考,这本身就很了不起。

演员的表演都很好,暴力镜头适可而止,没有《金陵十三钗》的炫技卖弄,《血与蜜之地》一直是很平静地在叙述这个故事,尽量客观地看待这场战争,还原战争真相。

再看看战争本身,它对人类的伤害已经不止是破坏财产、危害性命,还让人变得像野兽一样,让人类最黑暗的一面表现出来,让爱人朋友分离,朱莉的处女作能达到这个深度真的很不易

 2 )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电影

每当谈到什么叫“女性经验”,我都会想到朱莉的这部电影,我很想说:这就是女性的视角;我还想说:电影,就这么拍。

是的,这是我看过电影中最深得我心的一部,不是之一。

这是一个看似经常被讲述的简单的故事:不同种族的两个男女相爱了,但种族战争破碎了她们的爱情。

的确,这样的故事是电影常见的题材,甚至古代东方的武侠故事里也可见类似的情节:正统教派的男子与邪教的女子相爱了,但教派冲突威胁着他们的爱情,他们或者分开,或者宁愿众叛亲离也要在一起……朱莉讲这类故事,其独特之处在于她史无先例地选择了女性的视角。

女性与战争,这也是男性导演通常热衷的题材,但在男性导演的眼中,战争中女性的角色往往是模糊的,她们要么被作为一个群体,是战争的牺牲品,但更常见的是把她们当作男性英雄施展神通保护和营救的对象。

再如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女性无私的美德总要有美貌来衬托,而战争中的生死关头女性何以会有这样的美德,却是不需要认真解释的。

朱莉的故事不是这样。

女性的确是战争的受害者,但却不止是无声的受害者,她有自己对战争的真切体验和感知,有自己对战争的认知,她不是被表述被展演的,她是讲述者。

将女性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这是朱莉此部战争题材电影的关键点之一。

女性对战争的经验和感知如何呈现?

这是电影最需要小心处理的地方。

也恰恰是在这最重要的地方,朱莉向我们展现了细节的力量。

电影最为震撼的,是对恐惧情绪的无声处理。

妇孺老弱们被端着机枪的士兵赶出家门,她们无声无息地走下楼梯,没有抗议,没有尖叫,只有眼睛中流露出的惊恐,以及不时挤撞在一起的僵硬的身体。

此刻,时空仿佛静止,空气令人窒息,充满威胁的巨大阴云笼罩了一群最无力的人,观者无法不感同身受而寒冷战栗。

一位妇女未满周岁的儿子被士兵摔下楼,在荒凉的冰天雪地里,这位妇女跪在地上,抱起自己的孩子,她抬头望天,嘴大大地张开,是撕心裂肺的嚎哭,但依旧是无声,镜头渐远,她的身后是落满弹孔的破败的居民楼。

向来,女性总是被视为易于歇斯底里的,女人的尖叫几乎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是惊恐或暴力威胁面前,似乎女人的第一反应若不是尖叫那一定是有问题的,甚至,在男性暴力威胁面前,女人惊恐的尖叫还有刺激性欲的作用——这在我国抗日题材影视剧中最为常见。

如果你也曾有过对惊恐的真切体验,你一定记得,那时连呼吸甚至都要停止,怎么可能有力气尖叫?

女性在巨大惊恐面前的无声,这是朱莉电影最令人感到震撼的地方,无声的惊恐,唯有惊恐本身。

而战争和武器,正是这惊恐的来源。

无声不止是惊恐,还有沉默的反抗,纵有拼死的心,却也无法贸然举动。

一个老妇人就这样死在枪下,因为她舍了老命想要突围,也许只是求速死,沉闷的枪响过后,她无声躺倒在地上,不要责怪周围人的冷漠或无动于衷,除非她想以与老妇人同样的方式去死。

从豆瓣影评来看,女主角的选择是广受诟病的地方。

她为何这样无情?

为何她宁愿向自己的同族出卖爱人?

为何她甚至期盼着自己爱人被同族人顺利杀死而忍不住去探看究竟?

似乎,女人天生就是为爱而生,为了爱人牺牲”自己人“正是诸如《色戒》一类故事常见的情节。

朱莉颠覆了这一”女人的天性“,我想这是引起广大观众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甚至在最后,当死里逃生的爱人举起枪要将她射杀的时候,她依旧一脸冷漠,没有声辩,更没有充满浪漫和激情的含泪忏悔,男人迅速地开枪射杀了女人,女人无声倒地——一个没有犹豫,一个也没有躲闪、瑟缩,没有情感的重述,战争中直接面对的,最终是最简洁的生与死。

朱莉讲了一个冷漠的故事,所以她不得人心;然而他们似乎没有看到,这冷漠,正是战争和暴力的果实,是暴力承受者冷凝的血,是绝望的心,是被绞杀的女人的血肉之躯。

如果说战争可以激发男人的斗志,那么对于女人来说,它带来的只有绝望,你难道要指望一位绝望的战争中的女人一如既往的热情?

仅仅为了一份朝不保夕的爱情?

我看好朱莉,期待下一部安吉丽娜·朱莉导演的电影。

 3 ) 悲剧的爱情

《血与蜜之地》这个片名显然出自《圣经》中上帝许给以色列的“奶与蜜之地”(In a Land of Milk and Honey),圣经中是指这片土地极其丰饶。

但一字之改,影片立即显得沉重起来——在1992年开始的波黑战争中,总计有超过10万人丧生。

 4 ) no sub

我应该还没有见过波斯尼亚或者阿尔巴尼亚女人,但我的军中好友R是塞尔维亚人,他长得也很像男主角。

看完后去wiki查了一下,果然男女主角就分别来自塞族和波族。

而在剧本之外,幸运的是,他们都并没有真的经历战争。

整个故事除了叹气,也只有叹气。

悲剧是把美好的事情砸碎给人看,可美好的事物本不应被破坏,就像萨拉热窝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本该仍在人世,而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反对战争。

那场内战的影响也是深远的,2017年时已经距内战1/4世纪,那年当一个阿尔巴尼亚人送给我他的国旗章时,三年多来关系始终紧密友好的R依然立刻就与我短暂地翻脸。

这使我回想起R在军中几乎从不和克罗地亚人S交谈,而我和日本人M却是好友。

可是,一场内战又哪里真的说得清是非对错呢?

西方人的印象里只有无辜的阿尔巴尼亚人和凶狠的塞尔维亚人,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也习惯于另一个版本的故事,而R也告诉过我另一个版本,或许稍微公正点说,每一方都对另一方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破坏,区别可能只是力量强的一方做的坏事更多而已。

随着穆斯林在这几年的坏名声,另一个版本也越发........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的战争,也没有坏的和平。

而带着对人性怜悯的个体的人,如果无法为和平作出贡献,至少应该力所能及地避免卷入战争,不为任何势力添加燃料。

PS,结尾的蓝盔士兵穿着法军F2防弹衣,也带着法国国旗章,但.....KFOR时期的法军应该是用另外型号的枪支和装甲车的。

 5 ) 安吉丽娜朱莉-通往传奇的路上

看了《血与蜜之地》的预告片,我只能说我被深深震撼了,片子的音乐,故事,人物的演技都是顶级棒的,无线期待!

这部片子赶快上映啦。。。

 6 ) 好一出盛大的谄媚

20世纪90年代的波黑战争引发了继二战后最大的种族屠杀,波黑塞族人在这场战争中因为武装力量强大,又得到了塞尔维亚政府的支持,相对于波黑穆斯林和克族有较大优势,很快抢占了大部分地区。

随后93年克林顿走马上任,大手一挥干预波黑内战,北约势力随之介入。

这场战争中,西方势力扮演了影响力极大的角色,重创了波黑塞族,扭转了战争局势。

《血与蜜之地》的故事就发生在波黑战争期间,讲述的是塞族军人Danijel爱上了波黑穆斯林女子Ajla的故事。

跨越种族冲突的爱恋,夹杂着民族认同感,信任危机和纷飞战火,在波黑土地上开出一朵血之花。

这是安吉丽娜•朱莉自编自导的第一部作品,作为处女作,观众或许的确不应该太苛刻,可是电影依旧在多个方面让人失望。

   《血与蜜之地》作为一部电影,试图以小见大,回溯波黑战争,通过爱情彰显战争的无奈,控诉战争时期人性的泯灭。

可是电影的故事实在苍白无力,毫无新意,无非是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设定在了波黑战争里,巧的是男主角Nebojsa的父亲也正好是一位将军,一样声名显赫,电影只不过故事结尾改成了仇恨赢过了爱情而已。

叙事手法也没有任何突破,平铺直叙让127分钟的电影显得格外冗长。

而除此之外,电影中的人物性格也过于单薄,女主角的大量戏份仅浮于表面,内心独白却少之又少,作为观众,我们很难窥视到她内心中爱恨的发展进程。

电影中女主角回到姐妹身边决心做卧底的剧情设置,由于缺少起承转合,显得格格不入,而男主角的爱情也来的过于直白和简洁,可信度令人咋舌,两人之间的感情发展相对突兀。

且不说串起剧情的主线爱情没有拍好,战争场面也是用力过猛,种族屠杀被赤裸裸地搬到银幕上,尤其是塞族士兵屠杀婴儿的一幕,实在是过于简单粗暴。

大量的视觉冲击让人心灵疲惫,片尾设置的高潮反而让人没什么触动了。

这一点上,《血与蜜之地》真是不如同样是战争题材的《金陵十三钗》,起码《金陵十三钗》中整部电影的感情渲染是循序渐进的,而《血与蜜之地》,则显得太刻意了。

   如果《血与蜜之地》仅仅作为一部电影,笔者认为它还是中规中矩的,可是考虑到电影所折射的史实,我不得不再扣去一星,原因即是电影的断章取义,立场不公,形如一出盛大的谄媚。

   战争片不是随便一个导演就敢拍的,因为战争带来的伤痛太大,倘若导演不依据史实,不熟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战争中人物的命运,拍出来的作品不但会有失公允,更会让铭记历史的人们情怀无处释放,伤疤再度揭开,残忍程度无异于一场心灵的屠杀。

   在安吉丽娜•朱莉写的这个故事中,塞族人的形象一概为男性武装分子,残忍凶狠,杀人为乐,不但随意屠杀男性穆斯林,奸淫穆斯林妇女虐杀婴儿,还利用无辜的穆斯林女性当人体盾牌,围剿反击的穆斯林。

而另一面,波黑穆斯林人则全部是清一色的妇孺老幼,手无寸铁,是明显的弱势一方,就连女主角,都是个拿着画笔的弱女子。

一方拿枪一方拿画笔,一方强权一方弱势,故事的开始朱莉便主观地让天平大幅倾斜,孰褒孰贬一目了然。

的确,人们都为塞族人屠杀7000穆斯林男性的历史而深感震惊。

① 然而完整的事实仅仅如此吗?

 据波黑塞族方面战后统计,死于波斯尼亚战争的塞族人之中,只有19%是军人,其余全部为平民;1996年,一名波黑穆斯林指挥员当着联合国维和部队官员的面承认,他亲手杀死了大约200名塞族居民,而一个穆斯林突击队则抓获了7000名塞尔维亚平民,并将他们全部杀死。

② 即便是被作为塞族人最大暴行发生地的斯雷布雷尼察,不仅是穆斯林的坟墓,同时也是塞族人的坟场:自1992年波黑内战爆发至1995年7月斯雷布雷尼察被塞族攻陷期间,整个斯雷布雷尼察地区至少死亡3227名塞族居民,仅在该市市中心就有446名塞族人被虐杀,参与犯罪的穆族暴徒多达469人。

而所有这些暴行,“都具备文字与影像等各种证据材料” 。

③ 即使是在塞族攻陷斯雷布雷尼察前夕,斯雷布雷尼察的穆斯林守军仍旧在发动对附近塞族居民的偷袭,用“割头”方式处死多名塞族平民。

   追根溯源,1992年3月1日对波黑塞尔维亚平民婚礼大开杀戒,开了波黑种族清洗第一枪的,正是波黑的穆斯林极端分子;不顾占人口三分之一的塞尔维亚人的激烈反对,强行于1992年3月3日宣布波黑独立的,正是狂热的穆斯林好战分子伊泽特贝戈维奇。

这场战争始于民族分裂,而哪里有民族分裂,哪里就会有美国人的身影。

当波黑议会不顾塞族的反对于1992年3月3日正式宣布独立后,美国和欧洲便迫不及待地于4月便给予承认,由此引发了这场长3年半的战争。

战争中受害的不仅仅是穆斯林,塞族人受到的打击是一样沉痛的,曾经以塞族人口为优势的波黑,如今塞族人数已远远低于穆斯林。

塞族人奸淫妇女,屠杀婴儿,那穆斯林人对塞族人就手下留情吗?

北约派出的碾压式的军队,举的是维和的旗帜,为何只给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建安全区,塞族平民难道就不需要保护吗?

毫不休止的轰炸,让整个萨拉热窝陷于战火之中,毁灭式的袭击,莫不是都只落在了塞族人的头上?

如果说塞族人对穆斯林的屠杀是非正义的,那北约所谓的“维和”也丝毫不高明到哪里去。

而事实上,即便是骇人听闻的塞族屠杀7000穆斯林男性的历史,也在02年被一位维和的英国老兵爆出内情,在这位英国部队中的“精英分子”眼中,西方国家对波斯尼亚地区的政策最终“彻底地失败了”,“军事力量原本完全可以避免大屠杀的发生,但是却一直没派上用场。

” ④也就是说,正是维和部队的入驻以及对塞族人民的不公平态度,激怒了塞族武装力量,导致大量穆斯林平民的死亡,酿成了历史上的惨剧。

   以上种种事实,在安吉丽娜•朱莉的电影中显然我们是不会看到了。

关于种族冲突,孰是孰非很难一锤定音,就连现今居住在原波黑地区的各族居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回溯那一段历史,因为他们对彼此的仇恨来得太快,太无缘无故,以至于很难说错仅仅存在于某一方。

一段历史的回顾,需要的是理性的分析,客观的评价以及公正的判断。

而显然朱莉是不打算和平地讲这个故事,她只是看到了她眼中的历史,便挥毫泼墨出这样的一片血与蜜。

可惜的是,电影不但没能融化20年来波黑种族之间的如冰山般的隔阂,反而再一次激起了民族情绪,在Youtube和IMDB上被责难无数。

显然安吉丽娜•朱莉作为联合国亲善大使,非但没有客观地了解战争的史实,而是态度完全一边倒,将立场完完全全地倾向了她的美国政府,这种将真实雪藏,片面还原历史的手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一部电影如果被掺入了过多的政治目的,人们便不免怀疑电影的客观程度,无怪乎IMDB观众评分仅仅4.2,就连美国本土的电影评论网站烂番茄该片好评率也仅仅百分之57,Metascore算出的美国评论对该片的平均评分也不过56分,而不少经历过波黑战争的网友也留言说:朱莉永远也不会明白战争带给他们的感受。

相反地,获得200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的电影《无主之地》,对比之下则好评如潮,导演用他忧伤的喜剧之眼注视着这场战争,拍出了一部经典之作,这口碑的高下立判究其原因仍是导演的执导功力的差异,以及对史实诠释立场的不同。

电影的最后一幕,男主角,塞族士兵Danijel走向了北约维和部队,跪倒在他们面前,痛苦地说出自己是杀人凶手,战争罪犯。

而这一幕,到底是Danijel真正认识到了民族仇恨的凶残,者是朱莉自己的意淫,抑或是美国人想看到的塞族人的自我否定,我们也说不清,只是记得朱莉在金球奖上,收获了这么一个极富争议的外语片提名,以纪念她排演的那么一出,对她心爱祖国、伟大民族的盛大谄媚。

① 1995年塞尔维亚部队对波斯尼亚穆斯林发起大规模进攻,然而联合国和北约却把5万名穆斯林留在了联合国指定的“安全地带”————波斯尼亚东部城镇斯雷布雷尼察 (Srebrenica)。

孰料,1995年7月,“安全地带”被塞尔维亚部队攻陷,最后大约7000名穆斯林穆斯林战俘和兵役年龄男子惨遭屠杀(包括战斗死亡),酿成了自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罪行。

②美联社波黑特雷贝维京山1996年3月28日电。

③《“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事件”的前前后后》,光明日报网站,2005年6月24日,http://www.gmw.cn/01gmrb/2005-06/24/content_256955.htm④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2年7月28日。

 7 ) 相对血腥暴力些

浏览之前的评论,很多人从历史观与以及所谓爱国出发,我倒是觉着能体现出人文关怀才是最好的。

简单粗暴的手法有时候更让人从多个方面检讨战争的所带来的影响。

有不解的地方就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变化看的有些许的糊涂。

 8 ) 血与蜜之地

又一个露奶的漂亮女人,露得自然且深刻,正如这电影对战争的描述的。

想想身边所发生的,我们与这漂亮女人又能有多大区别呢!

还他妈想个毛呀,洗干净下半身,让XX来得更猛烈些吧!

 9 ) 没有爱情,只为了活下去

战争片的确不是那么好拍的。

何况那么多赫赫有名的大导演已经拍过各种场景的战争,已经探讨过暗黑到变态的心态。

第一次拍片就选择战争片,可真是有勇气的。

何况朱莉还是一直来几乎只和商业电影搭边,只拍着一些胸大有脸的角色,要不就是前凸后翘的古墓丽影女超人。

拍电影了,竟然拍了个宗教民族关系的复杂的波黑战争。

看起来只以色示人的性感女郎,内心该是有多么坚强和霸气。

作为一个女导演还是第一次拍长片就可以做到这样,该是多么让人不痛快。

于是人们说她谄媚,说她只是拍一个战争版的罗密欧以朱丽叶。

对于波黑战争,我还真不了解。

我对波黑战争的了解是通过这个电影来扫盲的。

在此,就我粗浅的认识来总结一下。

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种族之间多有冲突。

这个电影主要讲诉的是塞族人对波斯尼亚人犯下的罪恶。

重点描述在,把人民赶出家园,对平民任意杀害,对女人任意侵犯,至于儿童也不放过,还用妇女做掩护对抗武装分子。

大多波斯尼亚人还被关在集中营,看起来待遇和当年的犹太人有的一拼。

然后内战发生,波斯尼亚人明显处于下风,只能采用游击战术单个歼灭。

而全副武装的塞族人平时的休闲项目就是拿波斯尼亚平民当靶子练,或者拿穆斯林女人来发泄性欲。

至于这个源头是什么,将军说了,以前,他娘也是这样被无缘无故的杀害。

言下之意,现在做的清洗运动也不过分。

就像他儿子说的,你以为你们(穆斯林的人)都是无辜的么?

好了,这些就是大环境。

我想,朱莉已经尽量做到很客观了。

只是作为女性也好,作为局外人也好,我还是认同朱莉的观点,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作为自己暴行的借口,比如对女人,比如对小孩。

朱莉知道自己讲大故事有点稚嫩,说自己讲的只是一个爱情故事。

然而这个是爱情故事么?

原本可以成为爱人的两个人,被一个炸弹炸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拿枪的军官,一个是手无寸铁被驱赶来驱赶去毫无自由可言的囚犯。

你情我愿的美好气氛随着炮弹一响完全变了味道,女人,尤其是美丽的女人注定要比普通人更为坎坷,哪怕她凑巧遇到了那个爱她的人。

可惜这是一段注定不平等的交往,他爱她,允诺的只是她的安全,而她对待他,初期只是为了自保,中间或许也产生了爱恋的,只是时不时传来的新闻,楼下看守的饥渴眼神,还有一样会闯入的强暴者,她又如何爱的起来。

即使在博物馆,他带着她出去的两人约会,告诉她每周三会来问候平安,她说“那我该快乐的挨饿着"声音却没有任何关心愉悦。

最后,他终于发现她出卖了他,一怒之下打爆了她的头,这个他最爱的女人,他亲手消灭了自己最爱的东西,这个战争,他一直在反思,却从来都是服从。

即使只是服从也保护不了自己想保护的,得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

这样的故事,和罗密欧和朱丽叶该是有多大的不同。

这里没有虐恋。

爱情里只有一方拿着枪,另一方不得不表现的顺从。

她的内心挣扎,只在她的画像里,最后的画像,她已经没有初期的平和,只是不得不面对的战争生存和作出的选择。

战争,从来都只是少数人的意愿加到多数人身上。

却总是为自己寻找合理的理由,哪怕联合国出兵都还要堂而皇之的等一个令人发指的理由,而坐视事态发展失控。

 10 ) 仔细讲爱情故事的朱莉

朱莉那种人是爱国的?

她是甘愿顶着小三的名号的人,她可以跟老爹决裂的人,需要向谁谄媚?

她需要吗?

朱莉反复强调这部剧只是一个背景为战争的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

不是指责塞族人过失,只是男主角的身份是塞族人,以此为线。

剧中也通过将军之口指出是穆斯林先挑起战争,也说穆斯林是先杀害他的母亲兄长血洗村庄的恶人,说了克林顿说美国对别国的干预只是为了挽回自己在本土的地位,在片尾字幕上谴责了国际组织干预的不果断。

还要怎样?恐怕说有失偏颇的人,和说她谄媚的人,只是想借此炫耀卖弄自己对历史的熟悉。

屠杀婴儿虐奸妇女赤裸裸怎么了,你接受不了,它们真实残忍的发生过,存在历史之中,有人经受了。

你却不愿看不愿相信只能接受迂回的表达?

这片子和爱国没丝毫关系。

最后历史是谁来维和就是谁。

怎么不想想她花了多少时间来做的,去当地生活了多久,稿子改了多少回,制作了多少版本给幸存的遇难者,问了多少赛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的记者。

第一部片能做成这样,算是不错的。

不是为了美国,不是为了穆斯林,只是为了人们少受战争伤害。

她客观的讲着故事,谴责了所有人,也替所有人都说着自己的苦衷,既然你们这么敏感,那么很多大片里华裔都扮着奇怪的角色,你们也愤怒吧。

但这代表的是当时当地人的普遍心态,很让人难受但是客观。

不是刻意的,是自然流露的。

中情局的婊子?

她要是做特工,整天满世界贫困乱的地方跑,死的机会太多了。

她努力的,是让人们反战而已。

战争给双方带来的痛苦和反思。

拍这样的电影的人内心是痛苦的,她得克制着努力表现的客观平淡。

但是毫无疑问,朱莉站在女性视角,她着重着性暴力,爱情的艰难,艺术的毁灭。

老女人脱光。

婴儿被杀,每个人自己也会有孩子,自己的身边也有孩子,为什么可以不加考虑就把孩子从楼上丢下来?

我想不到。

或许人的阴暗面如果不加约束会越扩越大,不带人性的享受放纵肆意的快感。

每个人都给自己做坏事找个听上去并不坏的理由,那个因为老婆怀孕很快有小孩满脸娇羞幸福的大兵说,我们是为了他们才这样做的,为了将来小孩不用打仗。

看看,自己不是坏,无奈自己其实是为了别人。

说朱莉不懂做饭,火候很慢?

节奏缓慢,阐释了一个人在战争中的变化。

起初的无奈不解,立场为难但坚定,到不相信动摇,到习惯杀人,到最终愤怒的杀死自己最爱的女人。

只是一个爱情故事。

为了他去杀掉手下,去抵抗父亲,拿回她姐姐的画,在自己随时丧命时打电话给厨师,给女人自己还活着的暗号。

他是个真心爱着女人的男人,他是塞族千万不愿战争的男人中一个,他也是屠杀穆斯林的纵容手下的魔鬼,他是一颗棋子。

他再多压力也还是爱着她,但最后发现她背叛了他,一切都没有了,他觉得一切毫无意义。

他杀了她。

只是电影没解释他为什么没自杀。

电影是细致的。

真正惊恐时,都是无声处理。

说着妈妈是塞族人自己却是穆斯林的大兵,想念食物的画面。

那个平时冷血提到母亲被杀的落寞神情的塞族将军。

和平年代的甜蜜约会中突然掉落的炮弹。。

人道主义的红十字会的车被袭。

被抓的年轻女人为了活命主动配合抢答自己会缝纫做饭,居民面无表情的跨着邻居崩裂的脑浆去签字,承诺永久离开自己的房子。

问每一个被抓的人,战前你是做什么工作的,画画,面包店的伙计。。

这不是记录片,朱莉在仔细的讲一个爱情故事 ,她的态度是谨慎的尊重历史的。

《血与蜜之地》短评

导演处女作就涉水战争题材,勇气可嘉。把战争中有些东西的分量想的太重,另一些又太轻。

4分钟前
  • 井戒
  • 还行

沉重的战争背景没有让这个爱情故事更加凄美反而让它显得负担过重,其实拍得很精致,但就是爱情表现的很令人失望。

7分钟前
  • SILENCE_
  • 还行

虽然评分不高,但我仍觉得这是一部佳片。

9分钟前
  • 润一
  • 推荐

2012-4-21 导演处女作选什么不好为何选如此难以拿捏的战争与爱情题材呢

12分钟前
  • zouzou
  • 较差

充满暴力血腥奸杀掳掠 导演为了渲染战争太执着于妇女和小孩了 太执着就失去了观众的共鸣 电影的美感 战争原貌 片子奸杀掳掠的刺激过多了 其实观众仍然会觉得无聊

14分钟前
  • FZ.qie
  • 较差

种族清洗的残酷,感觉打一两星的人是出来装13的

16分钟前
  • Bazinga
  • 还行

一个爱当小三的白左从政的投名状

20分钟前
  • 等电位联结
  • 很差

异族爱情故事放到种族屠杀的大背景,沉闷压抑。

23分钟前
  • 谭伟锋
  • 较差

美国人就快要统治宇宙了。

25分钟前
  • Mr. N
  • 较差

我以为会有朱莉我才去看的!!坑爹呢!!!!!!!但是没错我就是朱莉脑残粉 所以我依然给5星

27分钟前
  • Suuummer
  • 力荐

精神可嘉!不过奉劝某人还是继续安心演戏吧……

32分钟前
  • 白发生
  • 较差

安吉丽娜朱莉当导演的作品。只能说,还行。节奏太慢。剧情有点看不下去。

35分钟前
  • 李湘
  • 还行

安妈给自己的导演处女作选了个烫手山芋的题材。女主过分美丽到不忍心让人伤害,但是这个题材太难表现好了……无论如何都要佩服安妈的勇气!皮爸的酱油打得也不错……

36分钟前
  • WildestDream
  • 推荐

看了一个月的电影,太拖沓

41分钟前
  • 听寂寞唱歌
  • 较差

悲剧主题,总体有点感人但显得创意不足和冗长;希望茱莉姐再接再厉!

43分钟前
  • 我的子弹还没飞
  • 还行

这个电影拍的冷静而有张力,全然看不到执导的朱莉是第一次拍剧情长片,而且还是这么一个沉重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主题。唯一让人可以喘息的爱情片段还被强压在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不平等关系中。是啊,国际组织真是形同虚设。女人总是最苦难的那部分。

48分钟前
  • IRA
  • 推荐

立场太失公允,无法给出高分

51分钟前
  • 弥陀赞
  • 较差

朱莉姐的转型第一步还是踩得挺坚实的!

56分钟前
  • A H
  • 推荐

战争下每个人都是蝼蚁 活着总会被欺凌

59分钟前
  • 徐友惟
  • 推荐

波斯尼亚的罗密欧与茱丽叶

60分钟前
  • William H D Le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