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翻译是坏人。
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电影,没有精彩绝伦的故事观赏,跌宕起伏的剧情咀嚼,复杂的人物关系玩味;没有上帝,救援,奇迹,甚至希望。
只有生存,孤独,死亡伴随着凛冽的飞雪,如影随形的狼群。
但我喜欢,甩掉那些无用的赘物,索性一酷到底。
生命的意义都是人类为了逃避生命本没有意义而一厢情愿的赋予,只有生存才能突显生命的本质。
前一刻你还象困在泥浆里的老鼠,做着世界上最没有人愿意做的工作,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荒原与骗子,逃犯,流氓,混蛋为伍,为痛失所爱而伤心欲绝,埋怨坏的运气,有毒的命运,被诅咒的人生,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毫无意义,抚摸着残喘的狼的气息,又一次端起枪,准备最后一次上战场,这一次,是与自己决裂。
可后一刻,当寒冷的死亡像苍茫肆虐的大雪那样吞噬了所有的意义,生存才是横在你面前的不得不跨越的一道坚硬冰冷的墙,它比死亡要意味深长。
我们以各种方式活着,就象电影里那样,可以守着坠机残骸等待渺茫的救援,或者跟随大流走向狼窝,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掩饰内心的怯弱,用上帝的虚无净化死亡的恐惧,或者,在艰难的行进中干脆放弃,坐在原地看风景,张开双臂迎接死亡;当然,还可以象男主角一样与死亡共舞!
不管以何种方式,人生的战场上没有幸存者,生存永无止境,死亡才是永恒。
所谓运气不过是你比别人多活了两天而已,最后都会以各种方式去死。
考完试的今天,抽空下午去看了电影The Grey。
不愿意称呼这部电影的翻译名字《人狼大战》,因为这部片子本身的含义远远超过了人与狼的对抗。
原版的名字The Grey仿佛才能代替这种命运的无知与前途漫漫的感觉。
当然肯定是冲着老将Liam·Neeson去的。
这位六十岁的老大哥继飓风营救之后的又一力作,不再是孤军在法国拯救女儿的退休特工,这次Liam饰演了一位在飞机失事以后迷失森林带领幸存者与那里的狼群做斗争的悲情英雄。
这次的角色似乎是为他量身订做,丧妻以后失去斗志的男人,在阿拉斯加漫天的风雪里听到狼群的叫声,而让他放弃了自杀,这里我似乎想到了崔斯汀,那个听见自己内心的大熊呼喊的人,每一个人心中似乎都有一头狼,一头熊,在你脆弱的内心里呼唤,呼唤生命的力量与勇气。
但讽刺的是狼群让他燃起了生命的意志而又是他们将他指引上了绝望的求生之路。
飞机失事以后的七人本以为是上天赐予的好运,但是随即发现他们被狼群所围捕, 一个接着的一个人被狼群撕裂,毁灭,在这漫天的风雪里没有神迹只有那些虎视眈眈的狼的饥渴的眼睛。
在这里狼群似乎就代表了命运,代表了那些永远无法摆脱的苦痛与危险,想要摆脱他们也许是不可能,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坚持下去,没有任何怀疑的坚持下去,因为这正是希望所在。
当约翰最后对Ottway说他放弃了,不愿意在往前走时,那样的妥协似乎是情有可原的,就像是生活中我们被一个又一个的苦难与孤独放倒,当看不到希望之光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弃然后安静等待死亡。
这部电影最后只有Ottway一人剩下在这漫天的风雪里,周围是饥渴的狼,他再次念起父亲教他的诗歌:“Once more into the frayInto the last good fight I’llever knowLive or die on this dayLive or die on this day”想起亡妻对自己说的话“Don’t be afraid” 于是转身对着头狼,坚韧的眼神里对抗这最后一击,与命运决一生死,仿佛听到他在天地间怒吼“COME ON”这样的故事最后看的我心里为之震撼,很多时候生活就像那片白茫茫的雪地和看不见尽头的森林,没有神迹,没有光,永远都有甩不开的狼群在嘶吼,在眈视,在威胁,在等待,在撕破你的灵魂和肉体。
想起高考之前的岁月,那些奋斗但又苦闷的日子,想起大学才来时的孤独与徘徊,想起19岁那年不如意的天台的岁月,我以为过了高考,生活会安逸,我以为到了大学,人生会平坦,但是正是像电影中一样,杀死一只狼,还有整个狼群,当你停下的时候就是狼群向你围来的时刻,命运不可知,但是孤单与恐惧将会伴随一生,而恐惧和孤独往往是动力,没有恐惧,哪有寻找光的勇气与决心,不管这人生的森林里有多少狼群像我们扑来,就勇敢地转过身来面对他们,直面你的恐惧,直面你的孤独,直面你的未知.LIVE OR DIE ON THIS DAY!!
在三星半和四星之间纠结良久,但是尼森叔的表演实在太让人印象深刻,所以四星也还是应该的吧。
首先得说这是一部非常爷们儿的电影,无论是飞机失事、人狼大战、严峻环境中的生存考验还是摇晃的镜头、不时出现的血腥场面以及深沉博大的男儿情怀(至少导演是冲着这方向去的)都给足了男观众们在售票厅以及零食柜台慷慨解囊的理由;而也许会被尖牙利齿、白雪茫茫吓到的女观众们好歹有坚毅果敢、冷峻全能的尼森叔可以看,所以也乐得结伴前来花痴,所以本片票房稳超同期新片也是可以想见的。
其实这样的电影多一点也好,看了一个暑假的制服肌肉男、一个圣诞档的动作搞基秀之后,沉重、寒冷和绝境求生也许更能让人打起精神来呢。
尼森叔近几年的接片品味颇令人称道,除了偶然会在A Team、Clash of the Titans这样的臭弹里露脸为片酬打酱油,挑梁主演的几部中低成本片全部大获成功,从虽然没有大规模发行却风评甚佳的Five Minutes of Heaven、近年来Thriller中的精品Taken以及虽不如前两部抢眼但质量仍然可数中上的Unknown;而他的个人表现也越来越让人尊敬,一个个命运不尽相同却一样阳刚气十足的人物被他演绎得活灵活现而且毫无自恋卖弄的痕迹,也许这才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该有的样子:坚强、隐忍、果决、饱经风霜、身手不凡,但也不畏惧与表现出对所爱之人的满腹柔情与真实透骨的绝望与恐惧;他面前是一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像一只孤鹰一般形销骨立,眼睛深邃得像冰冷的大海,你会悬着心跟在他身后经历他的冒险,默默地祝他好运,虽然你不一定猜得到旅程的终点在哪里,但你知道,他并不强壮的肩膀能扛得住这冷酷的整个世界。
真是让人不由得感叹,要是能多有几个尼森叔这样有分量、而且每次都能奉献出精彩表现的实力派明星来帮助中小成本片翻身就好了,如果原创性强、剧本出色的影片能成为电影院的主角,那样我们至少能多看到几个有意思的故事,而不是魔怔一般地为翻来覆去换汤不换药的同一个故事一次次买单。
说说缺点吧。
在整个节奏的安排上这片奇怪地犯了既前紧后松又前松后紧毛病,简而言之就是剧情的紧张程度和情绪的强烈程度匹配得不算太理想,有预算都用在前一半、道理都讲在后一半的感觉,所以整个结构稍有松散;剧本不算神来之笔,但能把一个其实挺传统的故事讲得让人不烦已经算是值得表扬了;整个影片过于倚重尼森一个人的发挥,也就是说,这片如果不是尼森叔,或者能到尼森叔这个火候的演员主演,这片的效果可能就会弱一大半了。
以及,联系到尼森叔的个人遭遇,男主角和他老婆的故事虽然能想到结果,但看到最后还是有点太撕心裂肺了吧……当然这是纯粹从尼森叔的角度出发说的,跟剧情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
我喜欢这片子的一点是视角中立。
这世上没有纯粹的善,也难有纯粹的恶,每个人都有软弱的一天,每个人也都有英雄的一刻;不是每个人面对绝望的时候都能放下恐惧,也不是每个人在灾难降临的时候都会奇迹般地获救。
在阿拉斯加的雪原上,绝望和希望是相生相伴的,你看得到暴风雪,也就看得到耀眼的阳光,要走哪一条路,不见得是你自己的选择,但别人也同样无法凭几句打气的话就改变你的想法。
这个世界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每个人一样的求生本能,复杂的则是人性中的其他一切。
片中有一首小诗男主角重复了多遍,也许不会像Taken里那段“I will find you, I will kill you”的台词一样大红大紫,但是听尼森叔读起来还是颇有意境的,就用它作结吧:Once more into the fray,Into the last good fight I'll ever know;Live and die on this day,Live and die on this day.
人狼大戰,不僅是人與狼之間的戰爭;The Grey,更多的是人類最灰色消極的求生……整部電影的緊張氛圍,做的還是挺到位,時刻緊張,即使是在緩慢的節奏中,也在忐忑人心。
没有勇敢的拼搏,仅有苟且求生。
最後僅剩下的連姆大爺面對恐懼也要做出所謂的終結,並且導演刻意割捨掉了最後常規電影中的最精彩打鬥,也許是導演爲了減少投資成本,或許爲了保護“世界末日”下的瀕臨動物,但至少導演更想借危機反襯人性中的缺失、體現社會外的親情,或多或少的,面對危機,我們都是有著共同嚮往的人。
人类本能另一种求生电影。
同意讨论串中的一个看法:这片子里人和狼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双方。
狼是你害怕的东西,在一生中如影随形地追逐着你。
当你虚弱时,他们就趁虚而入。
迪亚兹在人世无所牵挂,伤和疲倦加剧了他的厌世。
辞掉那份工作也没什么意义,接下去那日复一日的生活本身与那份工作并无二致。
宁可选择被狼群活吃,也不愿意再挣扎着活下去了。
我对男主的每一个时刻都深有共鸣,恳求上帝赐救,咒骂它是虚假的信仰,我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很少遇到这么能够移情的电影。
狼窝是盛满了你的恐惧的深渊。
所有人最终都会走入那个良夜,也都会被最后的深渊带走。
人生的结局是注定的。
然而毕竟还没有掉落深渊,年轻人离那个良夜还有一段时日,是要像迪亚兹一样躺平臣服,还是去码头整点薯条?
男主最后选择了去码头整点薯条。
《地海传奇》第一部《地海巫师》中,被自己的影子一路追杀的主角选择反客为主,追着影子抵达幽冥的海岸,并且拥抱了影子,拥抱自己和生命的黑暗面。
影片结尾,男主的头枕在狼腹上,起伏的是狼腹,看不到男主的情况。
那个粗重的呼吸,不知道是狼的,还是男主的,或者是重叠的两者共有的。
可以理解为男主战胜了狼,也可以理解为男主化作了头狼,他获得了狼窝中的幽暗,并从中带走生命力。
男主最后选择与狼群作战,不一定是发现了生命的宝贵,也不一定是因为那些照片提醒了他生命美好之类的,不是因为他想明白了什么。
而是悲伤和恐惧,绝望,唤醒了他的兽性,给他一种不断逼迫他活在当下的力量。
说不好这种感觉,要用语言描述清楚不太容易。
只能说我觉得这片子要用身体去看,光靠逻辑去解释会比较单薄。
ps:一直在想他们要是能遇到雪橇狗群就好了哈哈。
这个地区狼这么猛那狗应该也很猛。
他们说到小木屋,我一直盼着最后有猎人/伐木工人端着枪出现来救他们。
男主最后能不能活下来真的很难说。
看样子他应该杀死了包括头狼在内留在狼窝里的所有狼,狼是领地动物,这个地区应该不会再有狼袭击他。
但是可能会有熊和猞猁,美洲狮,假如他身负重伤,必然凶多吉少。
按理说狼不会把巢穴设在伐木人的小屋附近(当然我希望他能活下来找到小木屋)所以片尾那个神秘镜头,就是为了让观众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而设置的吧。
和这部类似的自然求生电影,我能想到三部。
和“完美风暴”相比,同样的悲情,这部电影多了几分简洁冷峻而少了许多陈词滥调的好莱坞式煽情,没有过多的纠结于每个人物的背后故事而快速进入剧情,只是在最后的钱包一幕中简短而集中地迸发情感。
和“the edge”相比,这部电影倒多了几分温暖,同样是面对自然和猛兽,没有谁睡了谁老婆的八卦剧情,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所有人是团结的,虽如狼群一样不免有领头的阿尔法和叛逆的欧米茄。
和“into the wild”相比,同样地在荒野中找寻人性,这部电影多了几分成熟理性,少了幼稚的青春期的冲动和文艺然而无脑的小资情调。
之所以是四星而非五星,我想主要是某些细节不够完美。
或许是成本所限,或许是镜头不佳,作为观众的我们没有看清哪怕是一次的人狼撕斗,这让娱乐性打了折扣(试想如果完美风暴里面的CGI海浪如果不那么激动人心,也就一稀松平常的烂片而已)。
即便如此,制片人,导演和主演的第二次联袂合作仍然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考虑到他们的上一次合作是那部充满了极度夸张动作戏然而无比欢乐的天龙特工队,我原本以为这会是类似的娱乐片,然而却得到了无比真实的荒野求存。
飞机坠落中对于银装树林的惊鸿一瞥,没膝积雪中艰难奔跑逃避狼群的追击,彻骨的冰水中随波逐流被翻卷淹没,以及万丈冰峰上的跳崖壮举(不能不说超过了“垂直极限”中那场精致得有些假的同类桥段),无一不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五十九岁的尼森大叔在演员生涯的末期意外凭借Taken一片转型动作硬汉,在这部电影中完美的诠释了人群中的首领狼。
对于第一个死去的同伴,他只是平静的说:你将要死,必须接受这一点。
这样冷峻的理性,足以将宿醉那种伪男人电影归为家养宠物狗的无病呻吟。
这种冷静或许是这部电影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了。
片中的上帝从来不曾回应主角的信仰。
上帝无非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天。
孔子说仁即爱人,那么老子天地不仁的意思就是自然不会特别偏爱人,因而不会刻意偏袒人或狼,正如命运不会特别偏袒你或我。
铭记这一点,那么生存不过是无善无恶的灰色地带,这或许是片名的真意。
这就是为什么前一天主角还自杀未遂,后一天却奋力求生,因为原始的荒原和野性时刻提醒着人们,和生存比起来,其他的一切都太过渺小。
我宁愿相信最后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字幕之后的那个短暂的镜头更加坚定了我的希望,而那个救援手表的存在也提供了实际的可行性。
不论如何,结局见仁见智,然而没有希望,生存也便毫无意义。
三个代表:无常的北极雪原、7个真性情汉子、一群狼。
二个选择:要么艰难求生、要么绝望放弃。
一个字:酷。
冷酷、残酷、酷烈。
有人评价该片有些虎头蛇尾,蛇尾且按下不表。
虎头绝对是名符其实。
单单是坠机后尼森安抚将死之人的那个场景就着实震撼了我一把。
这部彻头彻尾的男人戏还原了男人在面对灾难后的真实的面容,他们时而脆弱、时而坚强、时而忘我、时而扭曲。
但无论他们如何,这无非都不是男人的真实体现。
在这群遇难的粗俗的、彪悍的、冷酷的地球边缘石油采矿工他们的皮夹中最多的也是亲人爱人的照片;在森林中的交心谈话也是围绕着家人和爱人展开。
他们也会亲亲吻即将逝去的同性,也会在惺惺相惜中悍然落泪。
在对抗狼群时那默默建立起的友谊,和最终他们对上帝和命运的怀疑与求生抗争中做出的选择,以及在最后尼森放下皮夹裹住匕首决死斗头狼的时刻.....我看到了我们男人。
人和狼都是一样的,在现在的社会下随时也会遭遇到“坠机”、暴风雪,也会遭遇各种“狼群”,和各种未知命运的袭来。
然而我们也会做出各种选择。
是的、这就是我们男人。
这就是命。
死的最凄凉的是倒数第三个人,尤其是那句“逃出去又能怎么样?
”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已经大过了对狼群所代表着的“死亡”的恐惧。
最后那句“我不害怕了”真是让人心情沉重。
1,剧情相当拖沓.2,剪辑和导演水准直逼国产恐怖片.3,户外的部分相当没有逻辑.3.1傻叉到走到狼窝的地步.3.2不在飞机坠毁地点等待救援,还乱跑害死很多人,这个猎人是个二把刀.用飞机油箱的油在周围多点篝火,在摆个sos,飞机应该还有部分食品可以食用.3.3队伍行进,猎人只顾自己一个人闷头走,根本不管后队,拉队的人被狼咬死了,他跑过去假慈悲!有人膝盖受伤,两个正常点的竟然不夹着他激励他,竟然放弃他,户外驴友千万别学他.4,低成本肥皂片,几个场景造价低廉,几个狼头娃娃造假低廉,一台滑雪场的造雪机可以拍这么多镜头.5,特效几乎为零,最后的人狼单挑,准备战斗之时,我说出丫导演不是要突然结束,给观众个神马悬念吧!结果马上就黑屏出字幕,坑爹啊
看的时候一直没有看到名字,刚才在网上查,一主有和我一样的困惑,中文竟然翻译成了人狼大战,无语。
喜欢因为的名字,the grey,和电影的调子很般配。
喜欢那个酗酒的爸爸的四句的诗:once more into a frayinto the last good fray i ever knowlive or die on this daylive or die on this day又一次进入战斗进入经历中最伟大的战斗生或死就在今天生或死就在今天一个狂欢夜中蓄意自杀的人一场坠机事故中最后一个幸存者选择死亡 需要更大的勇气人被抛入自然后就需要被迫恢复求生的本能有地方吓到我了倒数第三个人放弃的时候很安静他说:我不害怕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确实是本片要表达的意思,在结尾主人公召唤上帝出现时就给予了证明
看的很压抑的一部影片,看着人们相继死去,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本以为男主可以逃脱,结果还是这样的结局。。。。
不喜
有的人是找死,有的人是等死,有的人是战死,都是死,你选哪一个?
连姆尼森演得真好,要是去竞争奥斯卡,提名应该有的。
南京出差,那个什么影城。冲着片名和利亚姆·尼森而去,失望~~~
将近两个小时的片长,着实耗时间啊。剧情不够勾人,没有让人看下去的欲望
狼肉好吃么~
情节很紧凑,死亡超真实,就是狼的表现太戏剧化了
这个片子有悖片名,节奏缓慢,人狼之战更多只是个噱头,最后结尾的处理还算不错。
别被中文译名糊弄了,超级推荐电影。人性、希望、绝望......可以把全电影院都看哭绝对经典灾难片
结尾绝了!就是要这样收拾那些不把字幕看完的家伙!
我要退票啊泥煤!!!这简直是东成西就2011之后我看的最不科学的电影了!!!坑死爹了!!!
坑死爹了。。。这电影不说啥了。。
看得昏昏欲睡;男主害死了所有人,嗯,真是一个血腥的故事
还挺刺激的~
个人觉得影片结尾收束的还可以。剩下的最後一个人,面对体形硕大的黑色狼王,用父亲做的诗为引子,左.右手准备好武器,眼睛放射出的神采渐渐从文明的约束回归为荒野的兽性。在这原始的土地上帝是帮不了忙的,一切生死回归自然现实的斗争当中。人和狼都是群体有组织的社会性动物,人有上帝狼可能没有。
无法收尾的结尾
美國版的南極日記 冰天雪地里不靠譜
生命很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