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le feature这种已销声匿迹几十年的东西被老混子Quentin Tarantino和小混子Robert Rodriguez恶搞和致敬了, 传说这个兴起于默片时代的东西最初指的是把一些预告片, 新闻片, 卡通片, 短片, 现场表演和低成本片, 与正片捆绑播出, 这里的低成本片也就是日后我们常说的B-movies, 相对的正片就是A-movies(情况有些象后来黑胶单曲碟的a-side和b-side, a歌打榜, b歌一开始基本是搭头, 后来也成了狂热fans的收藏对象, 命运和B-movies相似), 其实这也不过是那时候的放映商为了多挣钱的捆绑销售策略, 后来就成了只拍得起B-movies的小制片厂的盈利来源. 而grindhouse则是六七十年代专门整日或通宵放映exploitation films这种无社会责任感, 充斥着色情暴力, 比低成本片还低成本的片子的小剧院. 除了A-movies和B-movies之外, 还有C-movies和Z-movies, 前者最开始指B-movies里更烂的那部分, 比如烂片之王Ed Wood的官方称谓就是the master of the C-movie, 随着有线(cable)电视发展, 不进剧院放映而直接上有线电视的电影也被称作C-movies; 后者则是比C和B都更烂的片子, 通俗来说就是worst pictures ever made, 其代表导演还是烂片之王Ed Wood. 很有意思的是grindhouse作为一部完整的grindhouse film, 剧场版放映顺序如下:1. Jason Eisener/Rob Cotterill/John Davies "Hobo with a Shotgun" trailer. (Select theaters only.)2. Robert Rodriguez' "Machete" trailer.3. Robert Rodriguez' "Planet Terror."4. Rob Zombie's "Werewolf Women of the SS" trailer.5. Edgar Wright's "Don't" trailer.6. Eli Roth's "Thanksgiving" trailer.7. Quentin Tarantino's "Death Proof." 依这个顺序来看, Quentin的death proof是A片, Robert的planet terror是B片, 据说只有在德州Austin的首映场才看得到此片的剧场版全部内容, 美国以外的观众可怜的很, 在单行本DVD里只看的到2, 3和7, 1和5是我特想看的, 前者有Nicolas Cage, 后者是shaun of the dead的导演搞的七十年代英式恐怖片风格, 所幸用关键字grindhouse fake trailers在emule上都搜得到,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见到剧场版的更有grindhouse film感觉的grindhouse. 下面是本人看grindhouse(磨坊, 或者刑房, 再或者行房)的感受:从death proof(玩命·飞车·杀人狂, 或者死亡证据, 或者金刚不坏)开始: ☉(符号, 我就选猥亵的小圆点)☉在Quentin的老家田纳西拍的, 结构返朴归真, 是老昆所有电影里最简单的.☉一开场就非常Quentin非常cult, 比如小mm憋尿时用手捂着下体小跑的镜头.☉Kurt Russell的stuntman角色一出场一坏笑我就知道, 他惨了.☉老昆选音乐的品味实在让我佩服得不得了. Dave Dee, Dozy, Beaky, Mick & Tich这个乐队名字真TMD昆汀, 刚开始我以为是老家伙编出来唬人的呢, 没想到他们是真的, 还有官方网站呢, 请贱: DDDBMT. ☉第一段末死相各有不同的四个妞, 其中有一个是右腿被直接撞飞, planet terror里, 大丽花美女Rose McGowan右腿被僵尸吃掉, 请问这是巧合么? 当然不, 对昆汀迷来讲, 一切都是老家伙安排好的.☉stuntman受伤住进的医院和planet terror里的是同一家.☉第二段, 小黑妞在超市的手机彩铃是kill bill里的口哨声, 架子上的电影杂志封面是Sophia姐姐的玛丽皇后, 让我对该片的历史背景十分犯晕.☉继变形金刚之后我再次后悔自己不懂车, vanishing point有可能出现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碟市上,☉stuntman的角色据说昆汀曾找史泰龙来试镜, 看完最后伊惨死的镜头, 我很难想象如果真是史伯伯来演会是啥子模样喃?☉片尾曲是来自april march的chick habit, 十分入耳. 视频请贱: YOUTUBE.然后是planet terror(索女·丧尸·机关枪, 或者死亡星球):☉大丽花美女跳钢管流眼泪, 一开场就和我们玩儿幽怨.☉此片是边吃饭边看的, 尤其是某男在医院给医生秀他感染了的舌头.☉那一对看起来很热辣的双胞胎女孩其实是Robert的亲侄女.☉女医生的儿子其实是Robert的亲儿子, 这孩子拍完了片子还不知道自己在片子里已经死了, 他爹于是很真诚地对他解释, 其实他已经死了, 并顺带着告诉他这个世界上其实并没有圣诞老人, 云云. 多么残酷的爹地. ☉Freddie Rodriguez这个小个子惊艳的很.☉大丽花美女和Freddie那场亲热戏的missing reels其实被夸大了, 因为据说即使是真正的磨坊片也不会这么离谱的整段reels丢失, 顶多少一些frames罢了, 这样看来death proof的影片跳帧更接近真实的磨坊电影, 不过又据说昆汀收集的某些磨坊片就真的就整段reels丢失, 这个老变态.☉Quentine演的rapist #1很逼真, 仿佛有过生活经验, 尤其是烂jj的时候.☉科学家是lost里的Sayid, 他的死相十分反英雄, 类似的还有Bruce Willies的死.☉大丽花美女腿上装机关枪的索女扮相堪称cult经典, 尤其是高潮部分的一飞天一扫射还有useless talent #66.☉男医生被女医生的爹地, 也就是那个探长杀死的一场戏, 探长的手枪只能容纳6颗子弹, 可是他却射了7枪, 这也是磨坊片粗制滥造的标志之一.☉直升机螺旋桨旋杀僵尸的镜头, 我第一次见这个镜头是在28 weeks later, 当时以为是那里的原创, 很爽, 现在倒是对这个镜头的出处很感兴趣.☉最后的镜头让我想起出埃及记和十诫, 摩西领着希伯来人离开埃及, 看来Robert是一点儿都不想让我们消停. ☉DVD里还有一条很个性的观众反映音轨(audience reaction track), 我不知道是不是新鲜事物, 不过让我想起了当年为抢鲜看枪版电影的日子...由上可见, planet terror的圆点多一点点, 也不枉我连着看了3遍, death proof就只看了2遍, 不过平心而论, 这次昆汀的东西只是披了B片的外壳而已, 倒是小罗的恐怖星球很有B片风范.
说实话,很多人喜欢《KILL BILL》,我却不那么感冒,可能是因为里面致敬的对象我过于熟悉的缘故。
但这部电影《DEATH PROOF》,实在太让我喜欢了。
因为,它实在太昆廷了。
没有什么,比原汁原味更让人觉得过瘾。
首先,要说《死亡证据》是一个极端恶劣的翻译,不仅误导,而且风马牛不相及。
真要硬译,也应该是《防死》才对。
这个名字应该来源于特技员麦克(就是老不咔嚓的柯特 拉塞尔演的)的那部特技车,但我觉得这个名字本身,和《PLANET TERROR》一样,是特意为七八十年代的磨坊电影致敬,它们合起来的《GRINDHOUSE》就是明证。
我想昆廷和罗伯特特想回到那个时代,和当时的B级片导演海玩一票吧?
不过那时候拍这些耸人听闻制作粗糙的电影是为了钱,而这二位爷,则是纯粹的兴趣,所以才能把这种风格玩得如此地道,不过,这也得说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的饥不择食已经被洗刷成一种时尚了——与此类似的,还有LOMO相机的流行,以及,地瓜叶成了山珍上了餐桌。
电影本身是非常让人称道的——尤其是几段长镜头,可以做为摄像师的教材了,画面的转切和重心人物的变化严丝合缝。
至于那几个血腥暴力的瞬间,更让我无限怀念起中学时代站录像厅的时光来——前半场那几个不停地踩油门重复,后半场那漂亮的一劈腿,让我想起一部港产武打片里击中某个练金钟罩坏蛋的罩门的镜头——一只手捏爆了俩鸡蛋……算了,这个有些扯远了。
至于JUNGLE JULIA那只飞腿,BUTTERFLY脸上碾过的车轮,在我看来,远不如那些古老技法的焕发青春来得过瘾,尤其是那些粗糙的画面剪辑,还有背景音乐,神似当年的老片子。
电影的情节也原汁原味,简单彪悍,干脆利落,却又出人意料。
这里要赞一下老梆子柯特,把个恶棍给演活了,尤其是在下半场。
不过这里面有一半是导演的功劳,Y把这个角色给设计得真好。
其实这个电影也不是完全的紧凑,很多大段的对白和长镜头,这些地方,看似松垮,却绝对不是敷衍——要知道当年的电影里,这样的地方是必不可少的,那是低成本的精髓。
当年那些一分钱掰成两瓣儿花的导演,可不能像龌龊司机那样来一长串的疯狂汽车追逐,我靠,那得耗掉多少钱啊,几场血腥刺激的戏是用来提气的,短而精悍,剩下的就要靠那种室内戏来弥补了。
鬼才昆廷没有忘记这个,所以这90分钟统统是精华,所以如此过瘾。
Y还在《DEATH PROOF》里露了一小脸,那个酒保WARREN就是,一瞧那贼眉鼠眼的样子我就认出来了。
一把年纪突然开始莫名其妙的迷昆汀,把他的作品拿出来看了又看。
刚看完最脍炙人口的几部(落水狗、低俗小说、无耻混蛋、姜戈),本以为我对于昆汀的秉性和口味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然而这部金刚不坏让我觉得自己还是TOO YOUNG,当然同时也感觉到了SUPER HIGH。
因为之前看过犯罪心理系列美剧,对于连环杀手、psychopath、 失去X能力就杀妹代偿、受害者研究等等套路还是很熟悉的,所以对于这部电影男主角的设定和犯罪套路倍感熟稔,几无惊喜。
然而,昆汀的优秀之处就在于,他把镜头一直对准了所谓的受害者,不管是悲惨殒命,还是逆袭反杀,昆汀的主角都是这些如花似玉的姑娘。
作为对昆汀式唠嗑很有精神的人,影片中妹子们的各种对话在我看来都是很有趣的,特别是她们对于自己relationship的谈论。
比如,第一组女孩子虽然也有在两性关系中的部分主导权(JULIA追捧者众,ARLENE在第一次约会拒绝了男友求欢,SHANNA不带男生到湖边小屋),然而她们本质上一直受男性的摆布(JULIA被导演爽约,SHANNA约会的男孩叫错她的名字,ARLENE被男友一纠缠就答应亲热),生活旨趣也明显有点问题(抽大麻、酗酒)。
其实,男主角的胜利在开车相撞前就已暗示:当ARLENE被激将(男主嘲讽她无人问津)后妖娆的奉上lap dance之时,这些妹子的弱势就已注定--她们太在乎男性对自己的看法了。
反观第二组妹子就明显有区别。
可以看出,ABERNATHY的处境和JULIA很像,都是试图榜上导演,目前处于暧昧期。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ABERNATHY显然心机很多(装纯不给上手),并且她的闺蜜们也都是很老司机很犀利。
JULIA和闺蜜们则盲目自信于自己的性吸引力,以为靠性就可以拴住男人的心(注意一个细节:JULIA给导演发了“XXOO JJ”这样的挑逗短信之后,导演反而没有出现)。
即使是最傻白甜的LEE,在relationship里也算是不落下风的一方。
KIM这位彪悍的特技人员就更不用说了,在relationship里那是绝对的alpha。
以及再赞一下昆汀选女演员的眼光。
脚长得好看就不说了(虽然我不像他一样好这口==),关键是不管颜值如何,都很有味道,非常符合人设。
比如说野心勃勃且爱卖弄风情的JUGLE JULIA(不能说超级漂亮,但是确实很有野性的风情),相貌中上但和导演暧昧的ABERNATHY(开始觉得她的打扮和长相都很奇怪,但越看越有感觉),一看就很傻白甜的LEE(真的好甜!
特别是把KIM和ZOE的笑话当真的那些细节,超可爱),很难得这么两组闺蜜都塑造的特征鲜明,完全不会混淆。
不过必须要说,搭男主车的PAM反而让我有点失望,甚至都没反应过来这就是刑房上半段恐怖星球里的那位霸气女主(虽然我在看金刚不坏前刚刚看完恐怖星球)。
可能这位演员不是很适合金发且小家碧玉的造型,还是黑发张扬的猛女艳女形象适合她。
总之,这部电影对于女生来说绝对超级爽,昆汀的极左倾向果然是非常明显。
片尾曲虽然看似不完全切题,然而极其讽刺和意味深长。
A girl's not a tonic or a pill, 大叔们!
作为昆汀的超级粉丝,我对这部片子早就充满了一种小心翼翼的期待。
在看正片之前,我甚至不愿意去看任何有关的资料,我要保持一无所知,把一切留给看片子的过程。
由于碟版出的太慢,之前我还是忍不住下载了枪版的《刑房》,喵了几眼,迅速删掉了。
然后静静的等待碟版。
今天,也就是刚刚,我终于看了《刑房》之《死亡证据》的独立版。
影片的结尾令我狂笑不已,爽的冒汗。
昆汀,我爱死你啦!!!
我该怎么来讲这个片子呢?
我现在还完全沉浸在激动中。
我可以说这完全是一部撞车片,注意:不是公路片也不是赛车片和追车片,而是撞车片。
其实在喵了几眼枪版后,我对这个片子并没有任何感觉。
当然,我大致也知道了昆汀这次要玩什么花样,在画质上,《杀死比尔》的炫酷之后,这次他要搞黄暗色调的老旧风格,而内容,自然还是离不开“血腥”“B级”“黑色幽默”“酷”等CLUT元素。
从《杀死比尔》开始,昆汀已经根本不在乎情节了,他要的就是“刺激”和“不一样”。
《刑房》由昆汀的《死亡证据》和罗德里格斯的《恐怖星球》的两个片子组成,而昆汀的这个《死亡证据》独立版,长度也近两小时,也完全可以分成两个独立部分。
每个部分我用一句话就可以讲完。
第一部分:一个变态汽车杀手用撞车的方式杀了三个(或四个也可能是五个)妞。
第二部分:三个妞用撞车和暴打的方式杀了一个变态汽车杀手。
哈哈哈,故事就是这样。
就是这么简单和变态。
第一部分的近一个小时,其实就是为了最后血腥撞车的几秒钟。
之前全是啰哩叭嗦叽叽歪歪无关紧要的铺垫。
这招昆汀当年在《四个房间》中最后那个短片里已经搞过,所以第一部分我并没有惊喜的感觉。
但是到了第二部分就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当新的四个汽车妞出现后,我们很容易会想还是跟上一部分一样,这个变态汽车杀手杀了她们,并且杀的更为血腥(其实这样也不错)。
或者,第一部分铺垫的警察线索会掺入(其实没警察一点P事儿)。
果然影片是朝这个方向发展,而且搞得相当紧张和痛苦,三个妞差点被撞死。
但是突然,整个片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三个汽车妞一下子来劲了,比变态汽车杀手更变态,穷追不舍不依不饶,生生的撞死了这家伙,其实还没撞死,而是撞的半死后再被轮番暴打至死(三个性感妞把一个一脸横肉的变态杀手暴打而死,这场面啊,哈哈哈,我能不笑嘛我,不过也可以理解,昆汀向来有点女权情结,片子里总有女的狠角色)。
就完了。
靠!
昆汀你丫太牛了。
http://wuqing.org/
昨天晚上看了昆汀的《死亡证明》,又被这个老变态弄爽了一回,而且这次是更加的不知所以。
看来变态就是变态,装是装不来的,学也是学不会的,这是先天的造化。
我现在终于上道了。
以往认定了什么内容啊,剧情啊,思想啊,这些东西是至关重要的,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那些内容空洞,剧情乏味,没思想没见地的都是些垃圾。
可我这种极为大众的观念让昆汀给正过来了。
谢谢他。
他告诉我,你小子别扯了,妈的,我看了多少片子,我混了多少年,我长的是什么脑袋,我告诉你,一切都不重要,一切都没营养,只要能让你爽就好。
根本就没有为什么,没有理由,我们去爽还需要什么狗屁理由吗?
当我们小心翼翼地寻找着一个又一个的借口与所谓道理的时候,我们的本来面目是多么的不堪。
我真羡慕昆停在屏幕上的自主权,他执掌电影的时候,真像一个控制世界的神。
看了大卫林奇的片子,我感觉剧情全没用了,气氛给到了,就OK。
看了王家卫的片子,我感觉装逼不装逼的也不那么重要了,装逼装得好的照样牛逼,看了昆汀的片子,什么都不重要了,就跟着他爽就行了。
人家都悟到这份上了,我们还在这儿孜孜以求呢,多丢人啊。
草威
作为纯类型片的《金刚不坏》虽然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但影片在英美主流媒体的评价只能属一般。
烂番茄的分数是5.8分,以10分制标准来看属于不及格分数。
影评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这是塔伦蒂诺无足轻重的一部电影,影片最多是有一些磨坊电影(grindhouse)的优点。
大牌影评人罗杰·伊伯特(Roger Ebert)认为影片只值一半票价,明显缺点是对白过于冗长。
《卫报》专职影评人皮特·布拉德肖(Peter Bradshaw)对影片的负评意见和伊伯特趋同。
而法国《电影手册》的影评人再次站在了美国媒体影评人的对立面,他们毫不吝啬地将影片选作年度十佳的亚军。
塔伦蒂诺铁杆粉丝众多,在影史自有其地位,他的长处与短板其实都暴露得比较明显。
作为骨灰级迷影青年出身的塔伦蒂诺,最擅长的是抄袭、拼贴、改造、戏耍、颠覆各种流行文化产品,他的电影是比较典型的关于电影的电影,有着强烈的自我反身特质。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不少影评人拿塔伦蒂诺和戈达尔相提并论。
但正如乔纳森·罗森鲍姆(Jonathan Rosenbaum)所驳斥的,一是必须要比较下二人引用的文本的区别(经典VS垃圾),二是引用的目的有何不同。
塔伦蒂诺颠覆的目的在于获得逗乐的感官愉悦,是一种游戏心态。
《低俗小说》不下几十次地用“黑鬼”(nigger)这个词,但塔伦蒂诺的本意与嘲弄无关,甚至与现实无关,他只是想试试在电影媒体中反复用这个词会有什么出其不意的效果。
换言之,塔伦蒂诺对这个词的使用本身没有做过任何意义上的严肃思考,用这个词就是为了好玩。
好玩是因为现实中不可能用、不允许用。
所以,对塔伦蒂诺最犀利最切中要害的评论还是詹姆斯•纳雷摩尔(James Naremore)那句话,“实际上,塔伦蒂诺给我们的是可口可乐,个中见不到什么马克思”(套用了戈达尔《男性女性》中的名言)。
翻译下这句话,意思就是塔伦蒂诺的电影只有消费娱乐没有现实批判。
问题在于,《低俗小说》、《无耻混蛋》这样的有关现实、有关历史的电影,持这样的视角评论也许不无道理,但是《金刚不坏》这样与影史对话的电影,如果还是持这种标准,那就有刻舟求剑之嫌。
《金刚不坏》作为类型片最大的噱头是与已经消亡的磨坊电影对话。
磨坊电影是美国影院曾经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放映方式,这些影院实行双片连映制度,低票价,放映的都是汽车电影、杀人狂电影(slasher film)、恐怖片等主要以消费性和暴力为主的剥削电影。
一直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些影院还存在。
到了九十年代影碟市场的完善,这类影院就彻底消失了。
横向比较,磨坊电影的放映环境、气氛有点类似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录像厅。
《金刚不坏》讲述的是一个变态杀人恶魔寻找女性猎物,继而以撞车肢解女性肉体的方式发泄性欲的故事。
这是非常典型的杀人狂电影。
塔伦蒂诺明显是这方面的专家。
他非常精心地设计了影片的结构、美学以及角色身份的呈现方式。
影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按:本评论仅针对113分钟的国际发行版)。
上半部分我们可以视作是对杀人狂电影的温习(假设塔伦蒂诺穿越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半部分其实可以不用拍)。
塔伦蒂诺以非常复古的方式拍摄了1970年代磨坊影院放映的杀人狂电影。
影片整体视觉效果非常穿越,画面都是粗颗粒且充满刮痕,开场出字幕的时候甚至出现跳接的情况,这都是当年磨坊影院的放映常态(拷贝反复放映或者运输的时候不慎导致拷贝出现损坏情况)。
视觉效果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叙事法则是要严格遵守杀人狂电影常规套路。
以《惊魂记》、《月光光心慌慌》、《德州电锯杀人狂》为代表,这类电影有一些创作者与观众的默契。
比较重要的一条是杀人者一方为强势,被害者一方为弱势。
这个原则是满足观众观看此类电影特殊的心理震荡原则,只有看到孱弱的一方受到迫害,肾上腺激素才会被调动起来,同情心才会产生。
更重要的一个原则是所谓好奇害死猫,或者说自作孽不可活。
受害者被杀人狂疯狂迫害,很多时候是自己犯错所致。
这一点在观感上更容易让观众揪心,同时又获得凌驾于上的智力优越感。
另外,美国是清教徒国家,即便是低阶类型的恐怖片,也会存在一定的教化意图。
受害者先犯错原则是基督教原罪意识的变相反映。
《金刚不坏》的开场戏就是跟拍女性裸露的大腿,影片中受害的一群女性,祸根是自己招蜂引蝶,在电台广播中公开释放诱惑性的诉求,直接导致杀人恶魔一路跟踪过来,酿成巨祸。
其中一位白人女性,甚至还在酒吧主动要求搭车杀人狂,最终被活生生撞爆简直是咎由自取。
并且这些女性都拥有放荡淫乱的个性,而在高潮戏设置避过之前劫难的硕果仅存的处女与杀人狂决战是杀人狂电影通行的法则。
上半部分的高潮戏,是杀人狂高速驾车撞毁女性主角所驾驶的车,塔伦蒂诺以慢镜头反复播放的方式拍摄了女性被肢解的残暴过程。
塔伦蒂诺还生怕当代观众不解,让警察在上半部分的结尾解说了一通,陈述杀人狂作案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变态性欲,撞击的过程对杀人狂来说就是强奸、性交的过程。
真正发挥出塔伦蒂诺水平的是影片的下半部分。
下半部分故事主体依然是一群女孩被同样的杀人狂主角跟踪,但女孩的反应完全不一样,结局也完全不一样。
塔伦蒂诺在上下部分转场的时候还玩了一个花招,银幕色彩由上半部分的粗颗粒配划痕,先是转为洗去了颗粒感的正常黑白色,接着又转为了彩色。
这又是明显偷师戈达尔《轻蔑》的路数。
颜色的不同,导致了观众对女性身体感觉的变化。
戈达尔名言,“推轨镜头是一个道德问题”,色彩何尝不是。
类型片的一大改革在于,对观众与影片的契约的打破,打破的动机在于对契约本身的陈腐的抗议。
没有什么能永恒不变的无数次被重复的套路。
杀人狂电影如果杀人狂一方由强势变成弱势或者强者遇到更强者会有何效果?
这便是塔伦蒂诺在下半部分试验的意图。
下半部分几位女性的性格设计与行为逻辑与上半部分的女性明显不同。
她们不再是好奇害死猫的行为承担者,她们并没有主动诱惑杀人狂,她们与杀人狂的相遇纯粹偶然。
而这四位女性也并非一边倒的拉拉群体或者说男人婆,其中二位只是恰好是机械爱好者,但并非那种憎恶男性的女性。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泰德(Mary Elizabeth Winstead)扮演的喜欢观看女生春梦电影《红粉佳人》(Pretty in Pink)傻白甜女孩,则成为了被调侃的对象。
布拉德肖与伊伯特都诟病影片对白过多,但对白从来是塔伦蒂诺的一大特色,也是引发他被拿来与戈达尔比较的一个重要原因。
塔伦蒂诺的对白总是包含各种段子,但从不存在塑造角色的功能,因为塔伦蒂诺电影的所有角色几乎都一个德性──他自己的化身。
他的对白更多的是议论的功能,借壳生蛋。
本片中的对白都是女孩之间的各种有用没有的斗嘴,其实是各自生活状态的流露。
下半部分,借着对话,塔伦蒂诺又显摆了一把自己的影史功力。
二位女孩报了一会儿汽车电影的菜名,又强烈表达了对1970年代经典汽车电影《粉身碎骨》(Vanishing Point)的热爱。
《粉身碎骨》是一部表达个体对自由状态极致追求的汽车电影,在这里也可以视作二位女孩的人生志向。
影片的巨大颠覆、解构快感来自结尾高潮部分。
先是上演了对赛车外行观众来说有点陌生但有意外之喜的船桅(ship's mast)表演。
这是将车当作船来航行所产生的快感,这个段落有点像是女孩在与车做爱,妩媚又张扬。
但也是这个段落引发了杀机,高潮段落接续上演。
本来以为胜券在握的杀人狂主角,万万没想到遇到了高手。
在通常的杀人狂电影中,被迫害的女主角即便最后逃出生天,整个搏斗过程也是异常激烈,大战几百回合不说,杀人狂常常还是不死神魔。
本片彻底颠覆了这个构造,三位女主角逃过撞击之后,突然萌生报复念头,整个复仇过程一气呵成。
“强奸未遂”的杀人狂反倒被两位女汉子“鸡奸”了一把。
这是最后高潮撞车戏的快感来源。
《金刚不坏》至少证明了一点,当无关现实、无关历史、只关涉电影的时候,塔伦蒂诺的电影是真正充满智性与创造力的。
(已刊虹膜公号邪论专栏)
从结构出发,本片异常简单,只是几个长单场戏构成,穿插啰啰嗦嗦的大段对白,从昆汀出道起这即是他的拿手好戏。
我一直认为这不止来自他录像厅里的疯狂迷影时期,昆汀从美国文学中汲取的养分同样不少。
大段的生活流对白,对于昆汀来说首先是要构建足够生活化的人物关系,同时又异质于生活的潜在张力,当然其中也暗示着作者思考,塑造单个角色反而是其次。
这恰好是符合自海明威以来的文学传统,又背离经典好莱坞的。
本片的两个部分都以大段对话开场,两帮女孩,四个为一组,人物构成,讨论内容几乎都没什么分别。
女孩们讨天说地,性,男人们的软肋,以及她们眼中男性儿童般的性格。
对照本片在形式上想致敬的b级片血浆片年代,如果把她们换成b级片中的男性角色,让男人如此谈论女性,分享交流谁床上功夫更好诸如此类,几乎是毫无违和的。
因为这正是男性荷尔蒙喷张式电影里的主旋律。
昆汀在片头就给予了女性角色如此放肆,自由地谈论男性的权力,这些都构成了本片的女权表达基调。
第一段从形式上完全效仿了那种粗糙的,颗粒的,带划痕的胶片质感。
但其中一个小设计暗藏了昆汀更大的玩性,此处暂且不表。
故事上就不多说了,变态杀人狂撞到了女孩们的车,满足自己的性欲同时还逃出生天。
进入第二段,几个画面颜色的变换让我们回到了更熟悉的,昆汀式广角镜头视觉效果。
仍是类似的女孩四人行,变态杀人狂再次跟上。
双方经历一番刺激追车,角色互换,女孩们奋起直追,变态被一拳一脚打倒也让影片达到最高潮并结束。
非常简单的故事,但这其中似乎又有一点点不一样的地方,回到第一段说的那个小设计,谜底揭晓,也引出本文的标题。
影片始终发生在一个模糊的年代与时空,我们只能场景街道,建筑室内陈设来大致感觉,似乎是一个80,90年代的故事?
不清楚。
但出现了两样时代感强烈的物件,第一段中已经可以发手机短信的诺基亚,第二段追车戏中公路车流中已经几近步入新千年的车型。
这都是90年代后期,甚至新千年才有的具有时代代表性的物品,而全片的故事框架则是一个典型的7 80年代故事,酒吧内景陈设也更符合80年代。
这种时空的暧昧与错乱,让人不得不联系昆汀在后续作品中展现的——自无耻混蛋起浮出水面的对历史的再造与解构。
虽不够明显,但我相信这是昆汀在有意进行这种文本嫁接,年代嫁接的实验。
本片明显的女权主义倾向,在这种实验里则显得更加有力且生动,导演并非仅仅尝试还原老式b级片的外在面貌,他赋予了这种形式,以及类型元素更新的内核——以一种反对它的表达复现了它。
无论从电影本体还是电影史的角度,这都是一种激进且有趣的尝试,同时这种尝试也是昆汀解构历史,并在历史中更自如的进行作者表达的一个开端。
打了四星。
对于昆汀的电影,我第一次这么干,因为我基本上没爽。
从KB时就开始觉得,昆汀的主角还得是男人才对头。
毕竟这世上能把粗口讲出味道的美女太少。
比起《落水狗》和《低俗小说》中爷们的表演,现在的昆汀导戏让人觉得越发卡通化,以及低龄化。
似乎昆汀铁了心要怀旧,继续向几十年前的B级电影致敬。
可到最后弄得真让人觉得好像在看几十年前的电影,——一瞬间,我想到了刀郎。
玩复古,对昆大爷来说,太没挑战性了。
这种轻轻松松完成的东西,我怎么看都High不起来啊。
看在那次撞车的份上,给个四星。
撞车那的慢镜头分解得很科普。
到底是有多三八啊写那么多girls’ talk!
大叔不是我的type,齐头帘女孩好像亚洲人。
追车很爽。
因为之前都是用来凑电影长度的,本来简单到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故事居然拖了快两小时,实在无聊到要命。
好罢,热爱昆汀的人可以说前面那些砍掉也无妨的“剧情”体现了啥风格啥调调,镜头怎样音乐怎样,但我就是忍受不了废话连篇和无意义的秀大腿,甚至连那段艳舞我都按快进了事。
第二段里女人们的逆转胜利是不是拍得太娱乐、太随心所欲了?
我正期待着那个躺在车头上的女人以粉身碎骨来掀起高潮呢,麦克兄那辆无敌铁牛突然间就弱了,之前极力渲染的速度也没了,中了一枪后他便把慌张失措的神情带到片尾,看得我眉头直皱。
凶汉变小丑,女人齐发威,The end。
好像在演小品一样,反正只是因为导演安排。
或者应该这样说:CD1请从第46分钟开始看,CD2就算了吧。
顺便一提,那个喜欢把脚伸出车外的女人终于被削掉大腿的一幕,不知怎的令人很快慰。
还好我没生在美国这个变态横行的地方已至于自己成为变态
昆汀的电影无聊对话是标志,一辈子这样拍电影,资历也有,也拍的是电影,有点像冯小刚,每部都想看,看完都觉得没啥
昆丁就是Bitch控
昆汀的话唠在这部B级片里并不是很搭,最关键的是那段长镜头餐馆唠嗑内容很无趣,和[低俗小说]里的幽默对白不在同一水平。对脚部的各种特写(如开场驾驶室内)绝对是恋足癖福利。第一次汽车杀人三次慢动作不同视角回放很惊艳,结尾痛殴杀人狂一段让人大呼过瘾。ps:痞子昆致敬《粉身碎骨》(7.5/10)
穷人拍电影就得这么来啊,往死里打
昆汀的话唠在这里面暴漏无遗啊···
VCD @ Home
失望到渣……
這就是姜文說的那種“來勁”的片兒吧
前半场男人在上面,后半场女人在上面。高潮当然在后半场,废话!
爽快 片尾曲好听。后来看刑房再看了一遍
昆汀的女人都如此强悍
之前的男导演可真舒服啊,拍虐女性癖片给男同胞看,然后只要结尾十分钟搞一帮比男人更擅长飙车的叠buff女大开金手指就能洗白成反杀变态的女性爽片,别太离谱了。整个前半截都浸淫着男凝,雌竞和虐女,受不了。
废话巨多激情爆少!女权万岁~三星半
有趣的话痨
三星半 胶片啊胶片!50分钟开始的那个撞车镜头真是啊啊啊 之后医院里的那两个警察说的台词"Son number one" 也在杀死比尔里出现过 不过昆汀自己演的酒保怎么感觉都有点儿2 = =
好酷啊~~~
爽 哈哈
太搞了
娘们儿 粗话 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