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出国以后,变成了巴黎的边缘人,变成边缘人的优点是有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发呆。
发呆的结果是发现原来我们终究不能变成拯救世界内裤外穿的超人,而从小被填鸭式灌输的头悬梁锥刺骨的勤奋也未必能帮助我们跨越到那个凌驾在我们之上的阶级,那么平凡的我们的生活意义再哪里呢Libre et assoupi大概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思考,本来是抱着喜剧的心态去看电影的,后来发现这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的电影,这也是一部只属于法国的电影。
Seb拥有一个博士学位,三个硕士和三个学士,但他失业,或者从未就业,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成功,他的目标就是什么都不干,最喜欢的是床,不过他也喜欢和女生睡觉在被父母赶出家门后,他来到了巴黎,住到了他同学家,于是三人成了室友。
安娜做一个编辑社的实习生,而另一个室友做一些小工作,Seb去申请社会补助金,第一次被一个连假花都种死的公务员拒绝了,第二次则是一个自认为平凡的法国人,他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不丑也不帅,住在八层楼的第四层,他觉得小王子是本很蠢的书,但他没有勇气说,他看追忆逝水流年却重来没有看完,他有一辆贷款买的法国车,甚至他的梦也没有奇景,都是日常生活。
他接受了Seb的材料。
当然Seb也接受到了外界的挑战,他在公园晒太阳,被一个妈妈报警说他的无为限制了别人的自由。
在各种美国梦,中国梦,白日梦的轰炸下,我们痛苦的来源大多来自于欲望而不得,Seb大概很早就看清了这一点,他选择了无为,不管如何,电影大概为我们提供了存在的另一个可能。
上一次看《轻松自由》是一年前的八月,看完后我就将这部片子列入到自己的私人影片清单中。
就是那种以后你有了心爱的女人,你会幻想跟她一起看的影片。
我不想讲影片的故事,如果有兴趣大家去看就好,只是想记录女主角的一段独白。
“我真的很喜欢你。
当我们见面时,我立刻被你吸引了。
我觉得你很帅,很自由,你做事都很随性,我都有些嫉妒你。
你的漠不关心很是吸引我。
我叫你来这里住是因为我想和你一起,当你到来时我真的很高兴,我想我们其实可以有一个很美的爱的邂逅,不过不是那种很浪漫的方式。
晚上,当我躺上床时,我希望你能一起上床,然后再发生点什么,不好意思这么说太直白了,但这就是我所想的。
我曾梦到过你,一个什么都不想做的人,却会和我发生关系,你可以接受、给予、穿透、抚摸,但你什么都没做。
你更喜欢梦想你的生活,而非实际体验生活,这样是不对的。
你并不快乐,塞巴斯蒂安,你恐惧着,你那关于做梦、生活、清心寡欲、悠闲度日的想法,全都是谎言;你在恐惧着,而你坚信你的谎言,你什么都没做。
那是因为什么都不做的话,你就不会失败。
你认为不死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生。
但那并不对。
你会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死去,但你会不开心地死去,甚至都没有尝试过,去开心一下。
那样很可悲。
我曾嫉妒你,而现在我是同情你。
我希望你能走出这样的状况,越快越好。
马可搬进来和我一起住了,他并不完美,他有过他的失败,但至少他在那儿好好地活着。
真遗憾,因为我们其实可以试试的,但你甚至都不想去尝试,尝试而已。
”
电影除了教我认识到鳄梨就是牛油果外还提出了几个问题,人一定要工作吗,读书是为了什么,知识分子一定要有为社会做贡献的觉悟吗,人活着什么最重要。
读书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吗,人不应该是因为喜欢读书而读书,喜欢工作而工作吗。
我们知道大部分人为了有生活保障,他们坚持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之后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年轻人,就像塞巴斯蒂安的父母如此这般告诉他们的儿子,我们任何一个人的父母都会说同样的话,“工作不是娱乐,你不需要喜欢你的工作,你需要一份工作,不工作拿什么生活”。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别人改变着,当别人说不时,我们会自我怀疑,否定,改变方向。
于是我们相信了前辈所相信的,找一份不那么喜欢的工作,我们放弃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忘记了喜欢会带来简单的快乐。
塞巴斯蒂安是这样一个往反方向走的人。
他不喜欢工作就拒绝工作,他喜欢舒展,喜欢轻松自由,于是整天躺着看书,看电影,跳舞,散步,坐在公园吃饼干。
他的生活方式遭到了父母、同学、室友、政府机构甚至路人的反对,这些来自外界的
声音恰恰代表着社会对一个29岁无工作领低保的年轻人的态度,浪费生命,胸无大志,社会的毒瘤和蛀虫。
他自在得让人羡慕,嫉妒,恼怒,厌恶,尽管他没有妨碍任何人。
他之所以招人嫉妒是因为他过着别人想过而没法过或者不敢过的生活。
我们生活中如果有谁因为不喜欢而拒绝工作那他一定会因为遭受到白眼和说教而夹着尾巴乖乖去上班。
塞巴斯蒂安是如此轻松快乐以至于安娜说他实际不快乐,他什么都不做不是因为什么都不想做而是因为什么都不做就永远不会失败时我会怀疑这是真的吗,而接下来的画面印证了安娜的
话。
生命只有一次机会,塞巴斯蒂安替我们去过假设的生活,而我在他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告诉上班族不要为了面包去工作,找到喜欢做的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市场上没有喜欢的工作,可以把喜欢的事变成一项工作,别关心它正不正式,如果你喜欢那就去做,当躺在床上都能成为工作,你还担心什么呢?
不要因为艰难而抱怨,不要嫉妒别人选择轻松的生活,你奋斗是因为你相信生活需要奋斗,当然奋斗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开心的方法,要看得见阴沟里的月亮,当你把别人的得到当成自己的损失,那你就永远不会开心。
同时他也告诉懒汉随心所欲没有什么不对,可什么都不做带来的轻松自由并不持久,也许将梦想变现梦想就会和想象中不一样,可你要坚信,失败没什么,你妈妈会给你兜底。
男主人公的人生梦想就是领着低保无聊的过活。
虽然他曾经是个学霸,手里有很多个学位证书,人也幽默有趣,合租的漂亮妹子一直暗/明恋他来着,可是他就是迟钝/不来电?
对于他无所事事的人生规划,父母没有声嘶力竭,朋友没有大惊小怪,低保审核员和他成了朋友,还给他做crêpe吃……简直太幸福了,让人羡慕嫉妒恨,果然,他常去看书打发时间的公园,周围来去匆匆的上班族,接孩子上下学的妈妈以及治安人员都表示嫉妒所以开了一张35欧的罚单。
这个脑回路,太给力了!
最后漂亮妹子表白也把他骂了一顿。
男主人公醒悟后找了一份卖床垫的工作,干得如鱼得水,还邂逅梦中情人,妥妥人生赢家。
推荐大家看看,工作狂会慢下来享受欣赏生活,反之,无所事事的人也会受到启示,脚踏实地。
还有很多彩蛋,真的只有法国才能拍这个电影,脑回路很法国。
我太喜欢这片子了,话唠式,把它列近了最佳影片豆列。
法国电影真的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风格。
法国人就爱不停的讲话,他们的吃饭时间,就是他们讲话时间,法餐可以从六点吃到凌晨三点,他们不停地讲话,幽默。
影片最后,非常理想化,无聊的塞巴斯蒂安因为喜欢躺着,去卖床,认识了自己喜欢的女人,然后因为喜欢躺着,卖床卖成了老板。
那些对话很有意思,就是法式幽默。
key words:法兰大法好/橘色救一切/自由与混沌/存在与进取
我为啥要活着呢?
这个问题想多少次了,妈的到头来看到这种电影还是心有波动,那不就说明还是没想透吗。
我他妈的纸上谈兵一把好手,面对疾风退堂鼓打的比谁都快。
这真的是病。
我曾经就想,我能不能找到一个正确的学派,然后就按他们的哲学活就完了,一劳永逸。
最后发现不行,因为痛苦无法避免,活法千奇百怪的人活得都挺好的,人家也没费多大劲。
那结论不很明显吗,就是我想太多没用的了。
现成的理论要是能救人,我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不早就灵活运用到方方面面了,哪儿还那么多痛苦的游魂呢?
儒释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我一个都不选。
“引用别人的话本就很糟糕,何况伊壁鸠鲁也没好到哪里去”,找一个道貌岸然的哲学家或教派,躲在他们的话后面逃避一点也不酷。
也不是说一定要酷,只是说挑选谎言作为信条比编造motto来得更可悲。
不就是害怕生活本身吗,生活还能烂到哪儿去,有什么大不了的,该扔扔,该忘忘,吃饭睡觉不能耽误。
可不能当hoarder啊,不然到五十几岁你得背着你二十岁的痛苦往前走,这还活什么?
处理关系就参考巴普洛夫吧,让我开心的事,我就标记信号,建立正反馈,让我难过的人和事,我就建立划分领地,坚决反对,建立负反馈,让它以后尽量少来烦我。
关于责任,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唯一的诀窍就是不去想它。
当然,不想是不可能的,那就让它有趣一点。
“想想父母,他们曾为了让我快乐而我却没能体会到。
”这与所谓孝道、道德绑架、或爸妈也是为我好式的辩解一点关系都没有。
往后看,我至少还有这俩给我兜底的人,我摔倒了他们会接住我。
往前看,我还能大胆往前走。
这是人类保有希望和发展动力的源泉。
如果我的未来几十年是一片孤寂,那我为何还要向前走?
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回报的事情人类没有做过。
我愿意让孩子高兴,因为我爸妈也是这么爱我的。
爸妈想让我高兴,因为他们相信我想让他们以后也高兴。
就这么简单。
再想想自己吧。
把余下的一生都用来对抗无趣,将会是多么美丽的事业。
漠不关心并不是对痛苦的解药,不死的办法也绝不是从来不曾生活。
尽管我讨厌被评价成功或失败,因为它们并不能定义我,但我不能因此就什么也不做。
To the greatest free will and my promising virtual life:Don’t think too much. You probably assume yourself keep the openness of as many possibilities as you can, but actually you will end up being a moaning philosopher, which is against the expected versatility because it grounds you at a fix position and stops you from moving toward any directions. That is obviously not what you want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All the beautiful words like freedom, openness, happiness, and leisure time comes with invisible price tags. It comes easily when you claim the courage to move around, make events, accept failures, and perhaps lose everything. Sadly for now but fortunately for later cuz we will have the whole forest eventually at the expense of trivial things. We should still call ourselves “lucky ones” even if we lose significant must haves, though.
到电影结束,我发现这其实是一部挺正能量的电影。
并非是懒惰者冠冕堂皇的理由,看天花板经过一番成长也是不一样的视角。
但想了一想,也挺难过,也挺可惜的。
整个观感下来就像给一位体重过百的胖子推销廉价的健康套餐。
以床开始,以床结束。
整部电影下来,结构是具有文学气息的,包括台词。
即使是拍一位男性的日常,但也不会感到沉闷。
如影名,观感确实轻松自由,它还有另外一个中文译名《免费入睡》,更加直入主题。
当然也少不了符号与剧本的扶持。
塞巴斯蒂安与他的鳄梨一样,即使什么都不做,也需要必须的养料来生存,救济金与水一样重要。
鳄梨的成长即塞巴斯蒂安的历程映照,在影片结尾鳄梨树的高度,如不经意俯视他与当年对着屏幕自慰的女人,已为妻子惬意的卧床休息。
我以为电影会局限在塞巴斯蒂安的住房公寓里,在像《法外之徒》的三人空间中类比展开。
但全片下来仿佛他所在空间的人物关系里,他始终是自我中心的,他人即为辅助。
安娜的角色弧光也如最后那张照片一样,藏在塞巴斯蒂安的身后。
屏幕很柔软,现实很残酷。
衣食无忧还有低保,这样的轻松自由也只能在屏幕上慢慢欣赏,如果说你非要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但赛巴斯蒂安看天花板是轻松自由,我们看天花板满是压迫。
看看这次疫情大家都躺着看天花板,但想的是该如何生存。
如电影不断指责塞巴斯蒂安的过路者,即使他什么都不做,但免费的呼吸空气,享受太阳与无事可干拿着救济金是不同的。
如果说最后他想倡导一种所谓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电影也很明显的指出:以往穿过白领的人群转向追随着他,父亲的同事坠落在了他的车上于是不再工作狂……以这种轻松幽默的方式一笔带过,看的是治愈,想了想又不对劲。
可能有人会说这只是一部轻轻松松的喜剧片,想太多了,但电影又给我一种非常矛盾的观感,他确实在探讨,但却是在一种乌托邦空间中探讨的感觉,这是一部给资产阶级的人生指南。
太想找个轻松的电影看了,又不想看无脑的那种,于是翻到这部,又看到短评第一说看完像捡了钱一样开心,就更想看了。
看完不知道是好还是坏,总之我嗜睡了三天了,还在嗜睡,我觉得这个电影可能有毒。
小时候觉得梦想一定得是伟大的,上太空当总统,说出来牛逼轰轰像头顶光环一样。
梦想好像不是拿来拼的而是拿来比的,一定得远大才行。
长大了才觉得,有个梦想就已经很难得了,有时候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都不知道是为什么而活着。
说真的我太羡慕男主的生活了,我内心深处是多么向往这种生活啊,很多人只看到了他的无所事事,可是他才是真正无忧无虑的象征,无忧无虑,这是小孩子才能拥有的奢侈形容词。
男主不用工作可以读那么多的书,每天睡到自然醒,在公园散步小憩,这太理想化了,而他做到了,却是真的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而那些指责他的人,心里却是那么的不平等,人们与其是鄙视他不如是说是嫉妒他。
说真的,我也好嫉妒他。
我也不想工作,并不是因为懒,而是我不想做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仅仅是因为我必须要赚钱维持生活,这和我小时候的理想世界相差太远了,无忧无虑,我还想念着那样的日子,我可以学知识,对未来有着畅享,家里有父母热的饭菜,隔壁有一起玩泥巴的小孩。
而现在只有用健康换来的钱和躺在微信里许久无话可说的朋友。
看完电影的这几天我睡的比往常多一倍,躺下更能体会到床的舒适,伸展全身,一部让我患上嗜睡症的电影,是我快乐的小能量,轻松自由无忧无虑。
最近,“松弛感”成为新的网络热词。
有一部冷门喜剧,简直是“松弛感”代表作,片名就叫《轻松自由》。
主角是一个宁愿饿死也不加入内卷行列的佛系青年,如同片名一样,整部电影的氛围就是轻松幽默。
看完它,相信你也能get到松弛感的精髓——
轻松自由 (2014)8.22014 / 法国 / 喜剧 / 本杰明·格德杰 / 巴普蒂斯特·勒卡普兰 夏洛特·勒邦
片长:93分钟用两个字形容这部电影:实诚。
男主角毫不避讳地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内心想法:只想躺着什么都不干。
相信这种人生观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甚至有豆瓣网友评价:“看完本片就像是捡了钱一样高兴”。
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是主角说出了很多年轻人想说又不敢说的内心真实想法:不想工作,懒得上班。
25岁的法国青年塞巴斯蒂安·莫林,是很多人口中的“废柴”,大学毕业不想上班,每天只想轻松地躺着。
卷是不可能卷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卷。
但塞巴斯蒂安其实是个学霸,有文学博士、社会学哲学和心理学的硕士学位、还有英语和中文专业的学位, 但他表示:对成功不感兴趣,胸无大志,只要开心就行,志向是做一个平和舒展的人。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塞巴斯蒂安与父亲的对话如下:父亲: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你就什么都不是。
塞巴斯蒂安:我对工作没有兴趣。
父亲:工作不是娱乐,你不工作的话,靠什么养活自己?
他想了想,很真诚地回答:既然是你把我生下来的,那么你就能帮帮我。
老父亲听完这话确实伸出了“援手”,帮他离开了家(把他赶出家门)。
塞巴斯蒂安索性来到巴黎,跟大学同学安娜和布鲁诺成了合租室友。
啃老这条路是走不通了,他又打起了社会低保的主意,反正让他上班是不可能。
室友安娜漂亮聪明,追求者众多。
而布鲁诺是个标准的钢铁直男,他一心暗恋安娜,对于塞巴斯蒂安的出现,一开始充满了敌意。
不过佛系的萨巴斯蒂安对恋爱也同样没有想法,他坦诚地告诉布鲁诺,他并不想为恋爱担责任。
安娜是与萨巴斯蒂安截然不同的人,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刚毕业就在一家出版社找到了工作。
布鲁诺虽然不是学霸,但四处打工的他也算自力更生,靠劳动养活自己,目前他是一名灵车司机。
三个人里只有塞巴斯蒂安是蹭低保的无业游民,尽管有着高学历,但工作在他眼里属于折磨的一种,而他只想要轻松自由的人生。
除了探讨年轻人的躺平哲学,搞笑桥段也是本片的一大看点。
例如:学霸塞巴斯蒂安和缺心眼的布鲁诺之间的化学反应令人捧腹,两人都是脑筋异于常人的怪咖,刚好一拍即合。
有段时间,布鲁诺在博物馆当警卫,就邀请塞巴斯蒂安到博物馆裸奔,期间还遇到前来盗窃的小偷,可谓大型社死现场。
好好的法国电影整的跟印度片似的,一言不合就跳舞,三个人在家里尬舞的场面完美诠释了“轻松自由”四个字。
主角塞巴斯蒂安虽然是法国青年,但价值观却有着类似于中国道家的无为思想。
他认为梦想做某事比实际去做更好,这种闲云野鹤的人生态度,在当今社会能行得通吗?
然而这并非是一部鼓励躺平的电影,电影借安娜之口反驳了塞巴斯蒂安:感到满足不是件好事,那意味着你接受了命运,需要志向高远才行,我想过着不错的生活,干着喜欢的工作,我想要快乐。
没有工作的人还要面临的另一大尴尬就是同学会了,同学们一个个结婚生子事业有成,问到塞巴斯蒂安时,他坦然地蹦出三个字:拿低保。
而同学们也都很毒舌,直接评价塞巴斯蒂安是社会毒瘤,拿着低保让那些工作的人为他的假期买单,要是人们都像他一样就没有人发展社会了。
不得不佩服塞巴斯蒂安的心理素质,他对同学的指责充耳不闻,依然过着我行我素的生活。
他一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公园长椅上看书,并吃完一袋饼干。
然而他的懒散甚至让路人都看不惯,警察都建议他还不如去乞讨,起码有点事做。
最后甚至还被罚款35欧。
只有安娜一直在关心和帮助塞巴斯蒂安,而她也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塞巴斯蒂安逃避的背后,隐藏更深的想法:“你更喜欢梦想你的生活,而非实际体验生活,而这样是不对的,你并不快乐,你恐惧着,你那关于做梦,生活、清心寡欲悠闲度日的想法,全都是谎言。
那是因为什么都不做的话,你就不会失败,你认为不死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生,但那并不对,你会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死去,但你会不开心的死去,甚至都没有尝试过去开心一下,那样很可悲,我曾嫉妒你,而现在我是同情你。
”一语惊醒梦中人,从那以后塞巴斯蒂安变了,他开始对日复一日的游手好闲感到无聊。
在社工的帮助下,塞巴斯蒂安找了份卖床的工作,很快他的业绩就超过其他人,也算物尽其用。
毕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既懂得躺又有口才,而且这份工作也不耽误他继续躺。
之后因为卖床,他还结识了令他一见钟情的女人,曾经一度拒绝恋爱和家庭责任的塞巴斯蒂安终于也拥有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可以说塞巴斯蒂安的生活因为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说明在之前躺倒的日子里,塞巴斯蒂安内心其实是迷茫的,他不知道自己的道路是什么,他也不想去尝试寻找。
就像安娜说的,他的逃避其实是因为害怕遇到挫折和失败。
所谓“松弛感”并不是放弃和逃避,而是一种忙里偷闲的快乐,因为只有忙起来,我们才能体会到“闲”的宝贵。
就好像有人说,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休息,想想有道理。
如果我们每天都处在休息的状态中,那么就不可能理解休息的可贵。
如果在忙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再休息,反而能感受到莫大的放松。
电影《轻松自由》其实是一部有着淡淡法式幽默的励志片,男主角前半段的的躺平人生是很多年轻人心心念念的理想生活,而当电影真的将那种生活状态展现出来,我们才会发觉那样一直闲着的人生其实也很无聊。
人生终究还是需要有目标,才会过得有意思吧。
*本文作者:RAMA
一个人难道是他的所作所为来定义,而不是他究竟是谁来定义吗?
工作不是娱乐。
你不工作的话,靠什么养活自己?
这是在开篇不久后,男主人公塞巴斯蒂安和他父亲辩论时的对话,充满哲思,又暗示了主题。
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
什么样的是对,什么样的又是错?
其实《轻松自由》本身,或许并没有明确地倾向,因为这更像是一个哲学命题的探讨,没有对错,只是立场不同,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
在影片中,塞巴斯蒂安认为,“我对成功不感兴趣,胸无大志,我什么都不想做,只要开心就好,平和的生活然后平和的离开,躺下是我的兴趣之一,我喜欢舒张伸展,做一个平和舒展的人,就是我的志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方向,做你认为正确的,或者说是想要的就好。
但很可惜的是,或许对大多说人来说,他们思想和目光始终停留在大众的主流观点上,符合时代的特征,却也显得足够狭隘。
我们来看影片中的一段对话。
是在同学聚会上,塞巴斯蒂安和他的两个同学,职业分别为教师和软件工程师的家伙展开的交流。
教师: “你并没有直面事实。
”塞巴斯蒂安:“我什么都不想要,我只想生活在我的角落里。
”教师:“你在向社会索取着什么,你想让那些在工作的人们来资助你的假期,这并不公平。
”软件工程师:“向你这样的人就是社会毒瘤。
” 塞巴斯蒂安:“天气晴朗的时候对你而言是什么感觉,穷人要和你一起分享让你很不爽吗?
”塞巴斯蒂安的回应很解气,但是仔细一想,他们其实也确实各有各的道理。
从哲学的层面来说,他们都没错。
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塞巴斯蒂安安于现状,他愿意领低保过着低物质的生活,但提供他的低保都是由其他人所缴纳。
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他一样,那么那些低保的钱又该从哪来呢?
整个社会又要怎么运转?
况且,人类并不能完全地对另一个人的经历感同身受。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有了这样的基础,似乎像塞巴斯蒂安这样小众的思想被排斥也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这里不论他们观点的对错,只是说明当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发生冲突时,个体的力量真的很渺小,要么选择融入,要么走向灭亡。
其实这部影片中像这样的大众视角有很多,不只是他的同学,从塞巴斯蒂安的父母开始,甚至荒诞到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都有举报他打扰了她的生活,理由是他什么也没做。
而塞巴斯蒂安为他的“毫无作为”支付了35欧的罚金。
他们认为认为塞巴斯蒂安的生活方式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是社会的毒瘤和蛀虫。
即便是一开始站在他那一面为他说话的安娜,其实在最后我们也发现她更多是爱慕使然。
他们从来就不是同类,就像她说的,她只是羡慕塞巴斯蒂安的随性和淡然。
在带回马可这个替代品以后,她发现塞巴斯蒂安还是无动于衷,就像她一开始被他吸引时那样,对所有的事物漠不关心,所以她愤怒,她指责塞巴斯蒂安的不作为,她把塞巴斯蒂安赶出了她的公寓,想要让他直面惨淡的现实。
在影片的最后,她选择孤身一人离开去旅行也证明了这个想法没错。
但你说她没有受到塞巴斯蒂安的影响吗?
当然不,否则就不会有那张去日本旅游时留下的照片里的她。
当然,再回到主题本身。
在安娜没有找塞巴斯蒂安谈话或者说是发泄之前,我一直认为塞巴斯蒂安是一个什么都不关注,心态平和的道系玩家,很有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哪怕他在理查德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查看老新闻的工作,哪怕他一眼看中新闻中那个女孩,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去寻找他,只是龟缩在自己的世界里进行无穷尽的畅想。
所以安娜所说的那段话突然点破了塞巴斯蒂安的龟缩,尽管那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也不无道理。
“你并不快乐,塞巴斯蒂安 。
你恐惧着。
你那关于做梦,生活,清心寡欲,悠闲度日的想法,全都是谎言。
你在恐惧着。
而你坚信你的谎言,但你却什么也没做。
那是因为,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你就不会失败。
你认为不死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生。
但那并不对,你会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死去,但你会不开心地死去。
甚至都没有尝试过,去开心一下。
那样很可悲。
我曾嫉妒你,而我现在是同情你。
我希望你能走出现在的状况,越快越好。
”你认为不死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生。
这一点直接戳中了我的胸口。
我想其实每一个有过精神内耗的人都知道,比起一往无前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莽夫,他们固然思虑更加周全,但另一方面也同样意味着:他们的顾忌太多,因为牵绊太多,因为害怕结果不好,所以干脆拒绝开始。
很多人,都是这样碌碌无为,在社会上充当螺丝帽,然后一直工作,一直到死亡的那一天。
其实一开始,我和大多数被影片主打内容“反焦虑”吸引来的人一样,也是冲着塞巴斯蒂安这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来的,想要在这个忙碌的、不断内卷的世界获得一丝喘息的空间。
理所当然,塞巴斯蒂安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他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外表帅气,学识渊博,想象力丰富,与其同时既真诚也幽默。
而最吸引人的一点,应该就是他的思想。
下面这段他在领低保时和工作人员理查德进行的自我介绍就充分展示了这一点。
我喜欢无聊,喜欢虚度光阴,喜欢停顿,喜欢时间停滞的瞬间,我也喜欢等待,以及长途旅行。
我喜欢事情的准备阶段。
克雷孟梭谈过爱,爱中最美的一刻莫过于拾阶而上,对于我,梦想做某事比实际做某事更好。
不过他虽然总是无所事事,说自己无聊,但我并不认为他是一个无聊的人。
相反,他非常拥有生活情趣。
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他很慢,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够体会那种小到我们一般人几乎无法被触动的意趣。
就像他引用伊壁鸠鲁的话那样:如果一个人不能因为小事而满足,那他永远都不会被满足。
我们应该拥有发现美的眼睛,那是生活的意义,而不是在碌碌无为的世界里迷茫,挣扎。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很戳我的细节是,他明明还领着低保,却愿意给路边的乞丐分去他仅有的一部分。
而他同样以另一种形式获得了回馈,在那个乞丐旁边的水潭里,映出了当晚的月亮。
月亮圆且明亮,人类以这样一种方式摘月,就像是活在自己世界里触碰到了那些遥不可及的美好。
乞丐的出现,一度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就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正在非常积极地过生活。
这个积极可能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积极,它的意思更偏向于开心、愉悦地度过每一天。
他们的生活标准很低,不在意物质,只是沉浸在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获得一些常人不能理解的快乐。
我知道自己是做不到的,可知道有那样一群人的存在,就感觉很美好。
但安娜和塞巴斯蒂安的对话戳破了这个幻想。
或者说,是让这个幻想降落到现实,照出了阴影。
不死即不生,这的确是塞巴斯蒂安在逃避的一件事。
父母逼迫,就从家离开到巴黎;同学指责,他就躲出去吹吹风;其他人指责他坐在公园影响他人,他也只是默默离开,换一个地方。
他抗拒融入社会,满足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说他此前一直满足于这一点,那么当布鲁诺,他的室友兼同盟选择离开他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布鲁诺这个人,我觉得是属于塞巴斯蒂安的对照组之一,他这个角色抽象化以后,对应的是现实世界里踌躇满志却不愿行动的人。
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布鲁诺是什么样的呢?
他和塞巴斯蒂安一样,也是一位游民。
不同于塞巴斯蒂安的通透,他有野心,想要做体育新闻评论员,却也同样止步不前,只去超市买特价商品,只敢偷偷看安娜的日记本还不敢告白。
塞巴斯蒂安的出现,让懈怠压过了渴望,他一度沉迷颓废的游戏,跟着塞巴斯蒂安一起为地板打蜡摆pose,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无所事事的生活。
但安娜带回了一个男友。
这是一个契机。
我相信她的本意应该是想要报复一下塞巴斯蒂安,甚至在对方无动于衷以后出言讽刺,但没想到也影响了布鲁诺。
他搬了出去,找到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公寓,成功成为了体育新闻的评论员。
就像是塞巴斯蒂安曾经跟他说过的那样,“你去为生活奋斗是正确的,如果你相信生活是需要奋斗的话。
”这是布鲁诺的价值观念,他最终也获得了成功。
只是他的离开,可以说是让塞巴斯蒂安的阵营里又减少了支撑力量。
此前,对塞巴斯蒂安来说,最大的困扰无非就是领不到低保,在解决完这件事以后,似乎没什么能阻挡他无所事事。
但他却开始苦恼了。
从社会学上来说,人就是环境的产物,是社交动物。
无论愿意或者不愿意,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所以他开始发生转变了,他开始寻求帮助。
帮助他的人,是理查德——一位政府工作人员,也是处理他低保的人。
我认为他是塞巴斯蒂安的另一个对照组,他象征的是生活中那些乖乖牌,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为了生存,只能背离自己心愿的类型。
理查德是善良的,比起上一位工作人员,他更敬业。
当面对像塞巴斯蒂安这样的需要领低保的青年时,他一定会提供帮助。
但他同样也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他被困在一个传统的方框里,痛苦挣扎。
是在跟塞巴斯蒂安的交流中,他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就好像往一潭死水注入了活力。
他的改变是一点一滴的,由小到大的。
他先是跳起了舞,最后甚至做了他真正想要做的烤饼,实现了他的愿望。
他的角色,我认为他和塞巴斯蒂安是属于互帮互助的。
他们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塞巴斯蒂安太过随性,而他太过板正。
不过当塞巴斯蒂安的需求出现转变的当口,他及时地提供了帮助,他帮助塞巴斯蒂安成为了一名床垫的销售员,这真是一个既和塞巴斯蒂安息息相关,又有所突破的职业。
得益于多年跟床的相伴,塞巴斯蒂安的销售很成功,并且让他遇到了那个叫做裴波尔的姑娘——他在新闻上一见钟情的对象。
改变之后的塞巴斯蒂安一路顺风顺水,他看似改变了,似乎又没有改变。
还记得影片中多次出现了穿着黑色正装的人群拥挤向前,而塞巴斯蒂安却总是一身亮眼的休闲装朝着人群的反方向前进的镜头。
在第一次看到这个画面时,我觉得他是格格不入的,艰难的;第二次看到的时候,我觉得他体内有着一种大无畏的勇气。
我细数了一下,这个镜头出现了五次。
只有第两次有所不同。
一次是第四次,当时塞巴斯蒂安因为周围所有人的反对,他开始了痛苦地去思考转变,所以他没有出现。
还有一次是第五次,他带着妻子一起穿过人群。
这一次,不止是他们两个人,甚至带着其他人都朝着另一个相反的方向去了。
可以看到,我们的主人公塞巴斯蒂安,在最后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他依旧有自己的坚持,并且也在无形中影响了一群人。
群体的转向是令人震撼的,我也想要相信,这个具有美好意味的圆满结局会延续下去。
哪怕我知道这只是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现实往往充满了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影片中展露出来的,只是塞巴斯蒂安所经历的第一个坎。
如果只有前半部分或者没有安娜的那段话在我心里大概有五星。喜欢三个人一起跳舞,在公园坐一整天,举着橙色的雨伞逆行穿过西装人群和拨弄月亮的画面,躺平没有什么不好,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真的很厉害。
很可惜,安娜没有和他在一起。
本来都要信你了结果你怎么还偷偷上班去了
法兰西小废青儿在2014年的幸福生活还可以被美化一下,可惜对几年后娶妻生子事业有成的虚幻想象在2019年的现实中落了空,哪有条件教娃学骑自行车啊,都上街去黄背心了呢。
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在意世俗的框框架架,也不要因为害怕就放弃原地踏步。逃避现实用幻想填补空虚,也只是自命不凡的自我感动罢了。人生永远不只是为了工作,但工作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或许不尝试你永远可以心安理得,但只有尝试过你才会懂得生活的真实,你才会明白我们所承受的世界,你总得融入人潮,学会改变自己,学会勇敢迎战,或许你就会被周遭的世界感染,发现你从未体会过的快乐与幸福。生活当然是没有任何标准的,但不代表我们就能不以为热肆意妄为,我们还是要追寻自己的热爱,坚持自己的选择,好好为之努力才不会在余生徒留空白的遗憾。谁都无权去批判否定别人的生活,只是我们都要找到生活的目标与方向,并坚持下去,世界终会为你而改变,一起投身热爱逆流而上……
在法国领个低保也这么难吗?
捞月亮的那一幕太美了,结局扣一分,难道就不能无所事事地终其一生吗?现实果然总是缺乏想象力。“我喜欢无聊,喜欢虚度光阴,喜欢停顿,喜欢时间停滞的瞬间,我也喜欢等待,以及长途旅行。我喜欢事情的准备阶段。克雷孟梭谈过爱,爱中最美的一刻莫过于拾阶而上,对于我,梦想做某事比实际做某事更好。”
#高等游民的圣经# 曾经我也想懒散过日子,但是也并不开心,那只是我害怕失败的掩饰罢了,还是有目标地忙好吧。“你更喜欢梦想你的生活,而非实际体验生活,你恐惧着。你那关于做梦、生活、清心寡欲、休闲度日的想法,全都是谎言。你在恐惧着,而你坚信你的谎言。你什么都没做,那是因为什么都不做的话你就不会失败。你认为不死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生,但那并不对。你会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死去,但你会不开心地死去,甚至都没有尝试过,去开心一下。那样很可悲。”
别再虚伪的假装了解你不了解的生活了,工作结婚生子为什么就一定比在公园看书吃饼干高尚呢?结尾的说教味真是被强喂了一口屎
笑点老土,做作轻浮,想看的啥都没看到。还夸下海口看完这片能让我变勤奋呢。
活得舒坦才能想这么多
躺平与奋斗之争
无所事事并不代表轻松自由吧,反而更喜欢后半段的变化。
结局有点毁
本片正如片中台词所言,这是一碗让穷人安于现状的假鸡汤。
很轻松愉悦的生活小品,我周围有很多塞巴斯蒂安这样的朋友,当然我也相信很多年轻人也渴望塞巴斯蒂安这样的生活,用一句字面的意思来说,大概就是这样一种“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不过,生活的魅力就在于一切都是变化的,运动的,人对于生活的认知和成长也是一样,终有那么一天,有个人会来改变你。3.7
堪称色彩教科书,橙色照亮了每一帧画面。
我们都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白左那莫名其妙的意识形态,欧洲衰落的根源
被骗了。。。诈骗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