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良久,最终还是没有打满分,因为怕道德家们从又一部严肃纠偏的剧中看到一个大大的淫字而对该片充满不好的幻想,但是既然我这么说了,想必适得其反罢。
和大部分传记差不多的调调和色彩,时而黑白与暖色调的蒙太奇转接区分研究过程与回忆,采访记录的说话人头与行进路线的那段让人不免想到某种来自于广告的创意,语言难得平实,唯一令人矫舌难下大概是那些被指名道姓而光明正大的提起的器官名称和通常情况下难以启齿的家丑跟里短。
喜欢维特更斯坦的一句话,是说,最大的神秘,并非是未知,而是它是这样。
忽然就想用这句泛滥的不行的话来诠释一下学术、道义跟本能的辩证关系。
金赛的存在,似乎为了证明,他独一无二,他是性的英雄,他如此皓首穷经,赔了夫人也折兵(或许他欣然以此为荣而不是为耻)的献身了崇高的性学事业,最终获得了世人的首肯与追寻。
但是仔细去推敲和审视被剪辑到一起的片段,似乎导演更倾向于在他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生活之外寻求一种关于道德和动物本能的冲突之间存在的答案,而答案本身则通过金赛的言行来传达给观众。
第一句话是金赛还在研究瘿蜂时在课上讲的,他所研究的一万只瘿蜂中没有一只是相同的,这种多样性如此的存在,简单到只要你睁开眼睛去看就能知道。
多样性,我觉得这是金赛在观察森林中的动物中时所奠定下来对于自然界特质以及世界构成的一种最深层次的认知,更甚于对假道义的父亲所传达的教义的抗议,他本就是自然的孩子,希望能拥有和小动物一样自由存在的可能,而非受到道德世俗所框囿。
第二句话,是在和三个孩子一起吃饭的时候淡定的讨论儿女性史最终遭了儿子嫌恶的那段,金赛骂了他儿子一句:假道士!
联系起麦可在接受金赛和男人出轨的痛苦申诉,不难发现某种矛盾,若说宗教史用道德来包装虚假的纯洁,那么学术何不是在用(社会和生物)科学道貌岸然的掩饰虚弱的道德内质,两者的内部分离使得其远不像外表看起来的那么光鲜和高尚。
像讨论吃喝拉撒那样的把自己最私密的情感曝露在众人面前,是为了逃避虚伪和不开放的罪名?
为了获得世人的认可成为社会的一份子究竟是需要舍弃快乐和隐私来获得?
也许这样,或许才使得更多的人宁可成为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而非事事招收他人非议的先锋人士。
而学术的这种自我分离,无关于让世人更幸福的主旨,反而成了一棵没有根源的心,在这里你将认为父亲母亲都不如他们看起来那么高尚,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天然等级制度变成了无差别的动物群体,并可以推断出一人有罪则所有的人皆有罪,这种种不舒服,很自然地使金赛获得了从大卖到大败的戏剧化历经。
第三句,是在金赛采访那个穿着米色衬衫同性恋老太太的时候,老太太所说的:多谢你写的那本书,让我认识到我与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现在已经和她幸福的生活了三年。
如果我是金赛,这个时候就会发现上述文章所建立起的学者逻辑在瞬间崩塌,按金赛的意愿,他写书是为了改变世人的对于性行为的认同度,他是要帮助那些遭受过沮丧经历的人们获得更快乐的肉体享受的,或从那些冰冷冷的海量数据中,挑战道德极限,伴随着无法避免的伤害。
但问题是,这个社会终究由人来构成,由颇具多样化和离散特质的人来构成,只是有些问题是相似的,他想要挑战群体的道德底线,却最终遭到世人的反目和无情中伤,人们并不在乎他讲的话,而只是站在道德高地上拒他于千里之外,稳妥的扮演文明开化的现代人的角色。
金赛甚至自残来感受他们的痛苦,但只是感受到了pain,没有其他。
这个老太太的出现于此时非常奇异的,她读了他的书,受到启发,向恋人告白,然后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故事很简单,但是仿佛春回大地的那抹绿,瞬间点亮了金赛,无关于肉体,无关于技巧,金赛在卫道夫面前苦苦探寻祈求而被冷眼相待的时候,却意外简单的走到一个同性恋老太的心里去,赋予她的不是其他,而是勇气。
你说这是一种拯救?
我并不认为,甚至很讨厌看到这个单词,事实上金赛所做的只是冷眼旁观和数据统计加上一点想要研究人类性行为怪嗜,他没有拯救,那本书也没有拯救,而是老婆婆自己救了自己。
天救自助者。
老婆婆从悲惨的婚姻历经中挣脱出来,面对自己的情感,获得幸福虽说是一种小概率的相乘事件,但足以证明自救者的可畏。
只是对着冷冰冰的统计数值,而不寻求深意,只是引以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什么也不能改变。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金赛存在的否定,金赛的存在在于他述说了真实,一种基于古老的对于数值和研究资料的信仰的真实,根据笛卡尔,如果你付出了全部,那么上帝必不会欺骗你,让你做出错误的结论。
金赛点破了问题,述说了真实,但道德这种东西就像一种神秘,被最大化的述说,最后却成了一块内心时刻爆发的隐疾,这种游戏规则,不能改变,但我们能改变自己,当很多个我们充满勇气的面对自己的时候,规则将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
无法计数的东西不是科学,关乎人性的时候也没有科学可言,所能表达的只有神秘和事件本身罢了。
1 起初我不喜欢周杰伦的歌曲甚至不喜欢这个人,即使我压根儿就没好好地完整地听过几首他的歌,我认为他的人和歌得瑟比较脑残;到后来我睡觉前在耳机里面听东风破菊花台再到后来的青花瓷,听到方文山的词和他自己的那种独特的旋律,喔,原来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好作品了。
2 我不喜欢那个到处做电视节目的余秋雨,我看过几本他的书,我觉得他作为他自己标榜的学者、“知识分子”,却写出让人味同嚼蜡的文字、在青歌赛上频频口误,应该是人品问题。
但是不可否认,从他的书畅销到在凤凰卫视的文化科普节目受喜爱来看,他的书和节目让更多的本来不爱读书青年对文化和文化鉴赏发生了兴趣。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他是可爱的。
3 有的人非常憎恨“90后”,看到他们就想痛扁,恨不能来一场专门感染这些孩子的瘟疫。
在他们眼里,90后和非主流是划等号的,而后者是眼下人渣的代表。
4 喔,这个世界上没有危言耸听的“垮掉的一代”,90的孩子绝大部分都在像我们80后70后以前一样在专心上课在逃学在偷看小说在解数学物理题,在他们眼里,和我们一样那些非主流也是人渣。
而后的十几二十年间,这些人同样会肩负起社会的责任,我们又何必杞人忧天。
5 我们这个社会经常会发生一些让我们这些脑子没有贵恙的人感觉很迷惑的事情,例如几十个清华北大博士联名声讨于丹、“文艺青年”掌掴阎崇年、让小学生站在马路边向机动车敬礼。。。
6 罗素曾说一切的无知都是令人遗憾的,可是这个世界上把无知当个性的人太多,导致我们身边不断上演着令人遗憾的事情;善于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一棍子打死是无知的人的共同特点,而那些无知而又巧于辩论的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宁愿相信自己的嘴巴、也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
数理逻辑他们是不学的,划等号是他们的天赋。
7 遗憾的是,无知跟学历、职业、年龄、权利没有任何关系。
8 世界本不是完美的,有很多的不正直的事情不正直的人,灰色的事情灰色的人,如果眼中只有黑白,就会很苦恼。
如果你是一个无知却又标榜“正直”的人,那除了你自己痛苦以外,你很可能还会不断地将这种痛苦强加于你周围的人。
9 你要问他们为什么憎恨、为什么歧视,他们多半会停顿个2秒,然后坚定地回答你说“难道这需要理由吗?
”。
10 如果这些无知、标榜“正直”而又巧舌如簧的人成为了“不沉默的大多数”,那我们只能生活在谎言、伪善和充满偏见与歧视的世界中。
11 喔,很多人歧视跟他们不一样的人,认为凡是自己无法接受的就是变态,就应该打入十八层地狱再踏上一只脚。
可是金赛博士告诉我们,请不要用“正常”或“不正常”来形容别人,因为我们跟他们的区别只有“多数”与“少数”之分,包容是理解的前提。
12 周围是喧闹的,你唯有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至少也是接近真相。
否则,你只能一辈子生活在谎言和伪善的世界中。
老板大力推荐了n次,也不知道是电影真的很好,还是他只看过这一部电影(这是完全可能的)。
总算看了,真的很好。
内容和手法都很好,尽管作为一个 normal 的人,有些情节于我看来相当 disturbing。
我猜他之所以喜欢这个片子,一是因为它描写了美国社会保守的一面,二是因为 Kinsey 有关昆虫和人类性行为的 doctrine 与他的 population science 一致——好像片中 Kinsey 讲课时提到 diversity is one single irreducible reality 什么的。
第一次读到金赛是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对成人片的性教育意义产生了怀疑,觉得有必要找本正经书瞄一下,遂从特价书店买了一本金赛性学报告,当场就把我吓着了。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那本书毁了我的性幻想——因为从那以后,脑子里除了妙龄女郎之外,开始有老头老太太的身影到处乱晃。
当时,因为没有专业所以胡乱读书,觉得弗洛伊德和金赛开创了性话语的两个阵营。
前者是人文一派,有巫祝气质,至于其“学说”,信则有,而且有催情效果。
后者是科学一派,讲求经验实证,其方法、数据和结论超越个体生命,是正经玩意。
如今,开创期的狂飙精神和震撼效应早已消失了,这两个性研究传统都已蔚为壮观,以至于大家都已经不读原作读注疏了。
但是,守着弗洛伊德传统迟早会精神错乱,守着金赛传统则活得没什么滋味。
好在学术不是唯一的生活方式。
顺便一提,最近上厕所的时候顺便翻了一些中国的性研究,觉得格调很成问题,金赛把猎奇做成了研究,而有些上海和北京的教授把研究做成了猎奇。
李银河的相对好些,至少写得很有诚意,然而即便是王小波和她的《他们的世界》,也总觉得欠一点什么。
我也想写一篇关于性的文章以正视听,但又怕别人看我面目可疑。
《金赛性学教授》在研究该片时,我甚至发现了好几个翻译的版本字幕,很明显一些翻译也无法接受原来的话语,试图“讳饰”。
这既让我更看到该片的价值。
以及字幕研究的一个问题。
看电影,不管多么仔细认真,都不过过眼烟云。
而研究字幕,可是直接接触艺术本体,创作者的本身。
(主要人物弗莱德•金赛 克莱拉•麦克米兰 克莱登•马丁)一、科学研究是一个自然的历程。
首先,科学源自“好奇心”,源自“问题”。
主人公金赛童年体弱多病,长期卧床。
于是他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
我患过伤寒和佝偻病。
还有风湿热。
麻疹、水痘、肺炎……还有几次流感发作。
最后我开始户外运动,身体好多了。
从来没有比投身到野外更令我兴奋的……逃离床铺、病痛、家庭。
户外运动教我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我开始研究事物,通过捕捉它们……品尝它们、观察它们。
这让他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去学工程,而是跑去学了生物学。
在包德恩拿到我的本科学位后,我在哈佛布塞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我担任了动物学助理教授的职位,就这儿的印第安纳大学。
我首先研究云顶大鹿角或者鹿角锹甲。
然后我发现了一种吸引人得多的昆虫。
这是美洲瘿蜂。
这儿瘿蜂把蛋存放进宿主植物体内。
这个案例,一棵栎树。
瘿蜂成虫已经开始在树内咬出一条路,并进行交媾。
这时候它就会在快感中死去。
动物王国包括至少两百万昆虫种类。
那为什么瘿蜂就这么吸引人呢?
我花了过去三年时间,走遍大陆,收集瘿蜂。
而我从这小小的只有常见的蚂蚁一半大的朋友身上学到什么了呢?
你需要约会!
在显微镜下研究了几千个这种恼人的生物后,我还没发现有哪一只瘿蜂和另一只相同。
实际上,有些是如此地不同,以至于同一代瘿蜂的后代,和父辈没有任何相似,甚至超过熊之于山羊。
我们这些人能从这一事实中得到安慰。
思考它的内涵。
如果每一个生命体都和另外的不一样,那多样性就是生命不可缩减的事实。
只有变化是真实的。
当然,他也出了成果,金赛教授在广阔的地理范围内收集超大量的瘿蜂的方法让他成为出众的科学家。
他们还让他得到了不朽的绰号——“得一百万”金赛。
“生一百万”金赛。
他的新书《高级分类起源》追溯瘿蜂的起源直到出生地,在后期白垩纪。
很明显,金赛研究美洲瘿蜂学习到的只是“需要约会”(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瘿蜂的生命那么短暂,而这些小生物居然为了约会,愿意死去),通过大量的研究,也不过发现了生物的多样性;再后来,成果也不过是发现了瘿蜂的起源地点和时间。
这些成果我们是不感冒的,甚至片中金赛的同事们,对此也是不感冒的。
他的著作放在图书馆很久都没有人去读。
但是要知道,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和孟德尔就是靠大量这样实验和统计得出结论的。
正如金赛自己所言,几天前,有人问我在找什么。
我说除非我看到了数据,我不知道怎么说。
科学家只有得到数据统计,才能肯定给出答案……换言之,科学家的工作最初源自“追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而不是先有某个观点,然后试图证明它。
在研究之前,科学家更多的是积累素材,在“事实素材”上去寻找答案。
其次,研究的动力来自于“未知”的挑战。
年轻人总是处身于传统与未来之间,在继承中反叛,最终寻找到自己的路。
金赛,受到固执古板的父亲长期的压抑,接受正统的宗教教育,也曾经是个虔诚的信徒。
虽然宗教的道德教诲与青春期成长是有冲突的,但是还是能够帮助他走过青春期。
问题是到了婚姻年龄了,他和妻子才发现对于性“一无所知”,当然接受高等教育,让他们明白得找专业的人。
有了问题,金赛就会寻找答案。
金赛小时候就接受神父这样的布道:我们远离了肉体的生命,我们会转向属灵的生命。
欲望有无数种表现形式:舞厅、冰淇淋店、出租屋里的小酒吧、土耳其浴,就像九头蛇一样,它会在任何地方长出新的脑袋。
甚至是现代的科学发明都是培植不道德的温床。
汽车引擎,让我们开车出去兜风,甚至还有更有害的活动,比如公路边的妓院;电力,使得下流的电影成为可能;因为电话,一个年轻的女人能在枕头旁边听见她的求婚者的声音;不要忘了还有最为丑恶的发明,这种滑动的扣件,被称作拉链的东西,让男人和男孩能快捷的触摸到让道德堕落的对象。
宗教害怕变化,畏惧科学,尤其是这些新事物带来的“性文化”冲击。
而年轻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对于自身的原始反应始终就会保持恐惧,长大后,也容易对于宗教的教育产生怀疑。
就像金赛和朋友私下讨论“手淫”的问题。
朋友:我,嗯,我又干了那种事。
我试着停下来的。
金赛:任何会让性液溢出的行为都应该被抵制,医生认为这是一种疾病,就像精神错乱,失明和癫痫一样,甚至会导致死亡。
朋友:那要是在你睡着的时候发生的怎么办?
金赛:这里说失去一盎司的精液,相当于失去40盎司的血液。
朋友:这相当于我在没醒过来的时候自杀?
我们应该怎么办?
金赛:打开你的内心,读《登山布道》这一章,把你的睾丸浸泡在一碗冷水里,想着你母亲的纯爱。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金赛和妻子(毕竟他们都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就一直到结婚都保持处子之身,因为没有任何性经验,所以开始很糟糕。
甚至他们还以为,这样的问题是“身体上的不搭调”(麦克:我已经听说一些人不适合在一起。
身体上的,我是说。
)当然作为金赛这样受到科学训练的教授,自然想到了找专业的人。
才发现原来金赛夫人的处女膜厚度不规则,而金赛的阴茎勃起时又太长了,甚至超过了专家丈量的尺子。
专家笑着对金赛夫人说:很奇怪你居然没昏倒。
当然,专家给了建议,而且他们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接着金赛夫妇就开始不断研究性生活,发展性生活的乐趣。
第一周至少每天三次,所以至少 21 次,还开始享受口交。
这样一来,他们的孩子就接连出生了。
因为有了一些心得体会,金赛也就成了半吊子专家,开始为自己的学生(研究生,已婚学生)提供一些性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因为那些大学生,甚至结婚了的大学生,女的还以为小孩从女人的肚脐出来的,男的相信口交会影响生育,认为手绝对不能由来达到性刺激的目的,有且只有一根爱的手指能到达女性生殖器……那就是男人的器官。
金赛认为这根本在于:道德掩盖了真相。
而当时的放在卫生课中的性教学,实际上依然充斥着道德说教(现实中,我们一些教材依然如此,最近还有这方面的报道):以恐怖的性疾病和流产、性无能等情况来吓唬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号召禁欲:禁欲对于大学男女有益无害,男人达到性高峰是在四十岁,只是比较缺乏教养的人,如黑人才发现很难控制自己得冲动……为了普及性教育,金赛开设“婚姻教育课”,作为任课教授,金赛对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不再局限于和夫妻间的实验)。
再次 一个问题的解决,就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一种方法不适用,就会有新的方法诞生。
正如《火星救援》中,主人公经历一番火星生存之后,向年轻学生讲授的“重点体会”:解决一个问题,再解决一个问题,直到最终解决。
金赛最初开办的演讲开放对象为已婚妇女,教师,高年级学生以及已婚的大学生。
他的第一节课是这样讲的:为什么要开婚姻课程?
因为社会已经干涉了正常的生物活动。
性无知导致了新婚夫妇的性交困难,在开放得社会里,十二岁得小孩也可以上我的课。
学习基本的性知识让我们学习性爱的六阶段:刺激,兴奋, 勃起,增大敏感度,高潮,以及神经放松。
他还以一个例子,让学生明白了“道德的约束”:谁能告诉我人体哪个部分可以张大一百倍?
小姐?
(被问到的女生:我当然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在男女混合的教室里问我这个问题?
)我只是在说你得瞳孔,小姐。
[笑声]不好意思告诉你,让你失望了[笑声]。
之后,他开始面对学生诸如:做爱过多会导致癌症吗?
穿高跟鞋会影响性欲吗?
我乳房太大了会不会刺激他,口交会得梅毒吗?
同性恋是精神错乱的表现吗?
我在想我的猫,非常想……性压抑会促进学习吗?
我的阴茎比很多人都小吗?
过多手淫是否导致早泄?
我男朋友触摸我私处是否不正常?
这样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金赛的能力范围,他明确地说:我不知道,从性的角度看,很难说什么是正常的或反常的,因为我们对人们实际上做了什么知之甚少,这让我们大部分人觉得焦虑或有负罪感。
于是,他开始尝试让上课的学生完成“性问卷”调查,来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获得一些事实之后,他有又了疑惑。
当然这正是科学的态度。
这里是他在自己的鸢尾花实验种植地,与妻子麦克,学生马丁的对话:金赛:麦克,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我们想像的人们会怎么做和他们事实上的行为,差异巨大。
马丁:你知道什么让我最吃惊吗?
一个女孩看起来多性感和她的性生活质量没有关系,丑的女人似乎经验更足。
麦克:我觉得“丑”是个不好的词。
马丁:对不起。
金赛:我从问卷中得知,手淫不是男性专利,很多女性也如此。
麦克:我对此并不惊奇,婚前性行为呢?
金赛: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男性至少有一次经验,但是女性中只有十分之一。
麦克:如果她们在说实话?
马丁:有婚外性行为,不止是异性恋还有同性恋。
金赛:我只希望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志愿被试者,一百个案例远远不够有代表性。
麦克:也许因为是调查问卷的形式,感觉像是做家庭作业或者考试。
马丁:我同意,而且人们不知道他们能否信任你。
金赛:他们要保证他们的秘密是安全的,但是这太可笑了,人人都知道那些问卷都被我锁起来了。
麦克:克莱德说的对,你要求的是让别人回答非常敏感的问题,甚至是有严重后果的问题。
马丁:如果你只是跟他们谈谈怎么样?
那样所有的秘密就只会在你脑中。
马丁的话提醒了金赛,于是他改变了策略,改用访谈的方式。
一开始,他是单枪匹马地,像当初研究瘿蜂那样到处问人。
甚至以“大无畏”的态度,深入三教九流之地,去问形形色色的人。
问的人多了,他询问的技巧也不断提高,甚至也有窍门去明确受访者是不是说谎。
他接触到了更多的“同性恋”,认为:人类只是更大更复杂一点的黄蜂,我要做的就是收集最多的资料,同性恋是个绝佳的入手点。
然后他发现没有一个是完全异性恋的,六个是完全同性恋,很多人介于两者之间。
为了印证,他居然自己跟学生马丁试了一下(这也真够惊世骇俗的。
之前马丁在“同性恋和异性恋比例的基本调查”中,得到的是“第三种”的评价,估计属于双性恋标准,而金赛本来是倾向于异性恋的第一二种,但是接触了太多的同性恋之后,他似乎受到了影响。
于是他接受了马丁的建议,两人做爱了)。
(影片并没有交代这是否改变了金赛的性取向。
不过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研究本身也会改变现实,这里是研究过程改变了金赛。
而金赛的研究,很明显也改变了美国,甚至世界。
性解放运动,跟金赛应该是有关系的。
从后面,金赛的两个得意门生,马丁的妻子和另一个学生有染。
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长期进行性学方面的研究,放松了对性的理解和包容性,自然就放松了道德束缚。
虽然片中,金赛让另一个学生,道歉并且保证,让马丁继续爱自己的妻子。
看起来是解决了问题。
)但是他跟妻子麦克老实交代了,因为他们之前就约定两人之间的“性历史”必须开诚布公。
当然,这引来了麦克对其“爱情不忠”的愤怒和痛苦。
最后,既是出于“平衡”夫人的“愤怒”,也是出于“验证”(很明显麦克说过自己也对其他男性有兴趣),看起来这样的确是解决了问题。
麦克很明显非常快乐地和马丁在楼上办事,而金赛自然也感受到了“嫉妒”,他一直就在楼下楼梯口催促:洛克菲勒基金会今天要来了,(麦克:你知道我是多么享受这种性生活。
)我们还要准备一下。
(麦克:就来了,这一天真是太爽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影片忠于事实,但是,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又落人口实,金赛是借研究之名,行淫乱之事。
金赛的“访谈”调查,得到了不少资料。
这让他得出了基本的结论:很多人认为他们的性行为也是其他人所做或该做的。
但是,我必须宣称所有的所谓性变态行为都在正常的生物学行为范围内,比如说,手淫、口交以及同性恋行为,在很多动物间都是正常的,包括人类。
社会可能会从道德层面谴责此类行为,但是,从生物学角度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根据调查到的公众意见有一条等式“男人加女人等于孩子”,任何其他东西都是次要的。
但是对男性性高潮的记录证明了,社会规范限制作用的无效性以及人类在性知识上的无知。
为什么有些母牛经常性交,有些却只能站在那里?为什么有些男人需要一周三十次高潮,有些人几乎不需要?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问题是,很多人想要跟人一样,他们发现忽略这一人类基本规律似乎来得更容易。
他们如此渴望成为群众的一员,他们会出卖同类以达到目的,如果某种乐趣或渴望达到的东西被禁止就变成了一种迷恋。
很明显,金赛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关键:人类的性作为生物属性,与其他生物并无两样,和金赛之前研究的“瘿蜂”一样,都是具有多样性和个体性的。
但是,大家都受限于“趋同性”,为了让自己保持与其他人一致,而追求一致性(其实是表面的共同性)就引向了“禁欲”。
金赛还是依照“生物学”传统的思路和方法继续他的研究,他希望得到更多的数据。
于是,他开始寻求资金的支持,在此过程中,他有遇到了一些“性艺术品”的收藏家,接触到各国的性文化。
在争取洛克菲勒基金的支持时,金赛他参观了一些私人藏品,他说:了解外国文化的一个关键是色情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性图像,很有代表性。
你可以看到巴西的很野性而它的领国则相对收敛。
英国人则老是板着脸,而在远东,用围带来掩饰。
为了说服基金会,很明显大家要让金赛给“研究的结论”。
金赛说:几天前,有人问我在找什么。
我说除非我看到了数据,我不知道怎么说。
科学家只有得到数据统计,才能肯定给出答案(本文第二次引用该话)。
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计划:我们决定把美国划分为两个大的社会亚群体,我们将从每个地方划出400到1000人到每个群体,总共100,000。
可能有点浮动,可能要花20年,但是我们可以回答关于人类性爱的大部分问题。
最初的出版物将主要研究男性,几年以后以女性为主,还有九本书论述同性恋、怀孕,流产以及艺术,当然是从性的角度来研究。
之后,金赛争取到洛克菲勒基金的赞助(因为有钱人也想了解关于性的很多问题,所以洛克菲勒基金会高层全票通过)。
于是,金赛开始训练一批学生帮助自己完成访谈,并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访谈手段。
不仅如此,他还运用了其他手段,比如,他居然拿“性报告”来为马丁提供“婚姻参考”,给他找个合适的妻子(另一个学生问马丁的妻子:他拿到了你的性生活经历,对么?
他不会让克莱德娶你的,除非他觉得你合适。
)而且金赛教授还让马丁夫妻记录下他们的性经历。
不仅如此,他还让女性志愿者进行“性自慰或者性交录像”,进行观察。
当然,研究这些让金赛发现了“女性”性刺激之源。
我提到芭芭拉第一次高潮是在40岁吗?
看看她是如何抚摸小阴唇和阴蒂的,84%的样本是这样刺激自己的。
(问:阴道呢?
)除了一小部分女性之外,阴道基本没有任何反应,基本不存在任何神经末梢。
你们可以看到,阴茎的插入,没有改变刺激的源头,甚至是和像帕梅罗这样有经验的伙伴在一起的时候。
很多年以来,人们告诉妇女阴蒂导致的高潮是不成熟的和神经质的,她们努力把高潮的源头导向阴道的刺激,但是这对很多妇女来说,在生物学角度上来看,是不可能的。
甚至,因为在这方面声名显赫,不仅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他的访谈(片中,提到的电影明星也愿意),希望得到他的意见。
有些“极端研究者”也会找他,向他提供自己的成果。
这让他掌握到更多的资料。
最后,没有人能够知道科学的成果最后走向何方。
正如前面谈到的一个问题,科学成果,作为一种“新发现”,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存在,又会与现实存在的一切产生互动,甚至撼动现实,改变现实。
金赛获得了大量的成果,填补了很多空白,解决了很多人的疑惑。
但是最终也得到了宗教的反对,社会的质疑,政府的干预。
这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
金赛出版了第一部成果,关于男性的性问题报告。
影片展示了书出版后产生的巨大反响,报纸、电视各种媒体都追着金赛,像大牌明星或者政要一样。
毕竟,第一部作品,解决了大家的许多疑问,而且尚未触及大家的“要害”。
影片间接展示了一些书中的内容:比如说夫妻做爱,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不过这只是美国男性达到高潮的九种方法之一。
婚前性经历,婚外性经历,手淫和同性恋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普遍。
但是,第二部著作,关于女性的研究就碰了大钉子。
为什么?
片中,在演讲时,金赛谈到:在刚果黑猩猩,最接近我们的灵长类上,性是维系社会关系和和平的纽带。
没有浪漫的爱,没有宗教,没有道德,他们的社会行为交织在一起,作为生物学上的单位。
基于我们收集的女性样本的资料,我们观察到了各种各样的婚外性行为的动机,有时候是有意或无意的获取社会地位,有时候是为了不同的体验,和比她们的丈夫更强的人发生关系,有时候是为了报复性伴侣的婚外性行为,或者是某些非性的虐待,有些女性找到了情感发泄的新途径——其他的人认为不可能和任何其他的伴侣来分享,这种亲密的关系,我们也遇到了一定的案例。
其中有些是丈夫鼓励他们的妻子参与到婚外性行为中去,是为了给他们额外的机会来获得性上的满足。
这样的内容,自然受到了大量的攻击,金赛自己不明所以,他说:我想知道为什么人们恨这本书。
妻子麦克很清楚地指出问题所在:你告诉他们,他们的祖母和他们的女儿都手淫,有婚前性行为,互相之间有性行为,你还企望什么呢?
很明显,金赛的第二部著作,还有他的言论,已经进入到一个境地,与传统的性观念冲突,与宗教冲突,现在又与社会主流意识冲突(大家认为这些观点影响了他们的尊严)。
金赛不仅因为工作劳累,心脏出了问题。
受到精神的打击,尤其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受舆论的影响,撤除了援助,又无法争取到其他资金的支持。
不仅如此,胡佛还在为你(金赛)不肯帮他在国务院找出同性恋而生气,有传言说他在搜集关于你的卷宗还有你的工作人员的活动。
然后,不清楚有无直接联系,金赛在通过海关时,被查出携带大量的“性照片和艺术品”。
金赛自己四处寻求资金,他这样向富翁求怜:我们需要有人给我们钱,你不知道我在忍受多大的痛苦,才能得到其他的科学家一直能得到的资金支持。
我的资金支持被抽走,我的名字被人践踏,在这个国家所有的报纸和杂志上。
我赚来的每一块钱都被投入了这个研究项目,但是打那个海关的官司耗尽我们所有的,我们破产了。
我甚至不知道我还有多少时间,帮帮我,我必须把这些都记录下来。
但是即便他这样乞求。
掌握基金会的富豪还是拒绝了他:很对不起,我做出的任何形式的支持都会被误解为对性的支持,我不能忍受那样的曝光。
片中,以一种委婉地手法,展示了金赛暮年的工作,很明显没有资金,没有健康的体魄,他虽然工作不懈,但是他的成就已经终结,社会对他的热衷也已经消退。
不过,没有人能够否定,他在科学上,在性学研究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怎么说都好,他是一代宗师。
而且,影片最后巧妙地引用了一次采访。
既体现了金赛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依然在努力工作。
也体现了他工作的正面意义。
一个妇女对他表示感谢。
妇女:我们已经结婚23年了,有三个最好的孩子。
等最小的孩子去上大学了,我在一个艺术基金会找到了一份工作,我在那里遇到了一个女人,基金办公室的秘书。
我们立刻交上了朋友,而且不久我爱上了她,这很让人震惊,你可以想像的到。
我越是想忽略它,这感觉就越强烈,你不知道,你自己的头脑在违抗你,那是什么滋味。
我不能和任何人谈论我的处境,我找到了另外一条路,我酗酒。
最后我的丈夫离开了我,我的孩子也离开了我,我差点结束了这一切,这又提醒了我,我们的社会的改变是多么微小。
金赛:你说什么呢?
妇女:现在已经好多了。
金赛:哦,怎么回事?
妇女:当然是你的原因了,我读过你的书之后,我意识到还有多少个像我一样的妇女。
我鼓起勇气向我的朋友谈起了我的情况,让我十分惊讶的是,她告诉我,她也有一样的感觉。
我们从那以后三年都很幸福,你挽救了我的生活,先生。
金赛研究性科学的整个过程,从宗教的垄断,到科学的突破。
关键是沿着“求知”的路,逐渐地前行,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二、科学的精神与品质。
什么是科学的精神?
最基本的当然就是“求真”,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什么是科学的品质?
就是“真”的“纯度”问题了。
就好像是你说:“我爱你。
”即使我相信,我也要考验一下,这句话“真”的程度到底如何。
我们探究金赛的科学品质,可以从金赛面对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人,关于研究“目的”的质疑,所做的回答(几天前,有人问我在找什么。
我说除非我看到了数据,我不知道怎么说。
科学家只有得到数据统计,才能肯定给出答案。
这是本文第三次引用该话)看出来。
可以从他对“干扰真相”的“伪道德”的反感看出来。
还可以从他努力地设计一套完美的“访谈”程序和技巧中可以看出来。
也可以从他对工作的坚持和执着看出来。
当然,我们更可以从他面对的各种质疑看出端倪。
金赛在研究过程中,曾经面对爱人、家庭、单位同事、社会的质疑。
具体如何,我们看一下。
首先,是面对儿子的质疑。
金赛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在一次家庭晚宴上,金赛夫妻就跟两个女儿交流性经验,具体对话是这样的:金赛:安妮,你跟吉姆交往有一段时间了。
安妮:结婚再说吧,我想大学期间我们不会做爱的。
金赛:那样应该更好。
小女儿:如果安妮可以做,那我也应该可以。
金赛:你姐姐18岁了,而且正在跟人谈恋爱。
小女儿:会痛吗?
麦克:什么,宝贝?
小女儿:处女膜破了?
麦克:只是一点点,不会太糟糕,插入的时候注意角度就不会了。
听到这里,儿子布如斯很生气,就跟父亲金赛产生了争吵。
布如斯:不能在其他场合谈这个吗?
其他家庭不会这样,这不正常。
金赛: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一本正经了?
布如斯:我很多朋友都当我的家人疯了,他们的父母认为你是危险人物。
很明显,和家人一起谈性,布如斯非常反感,而且他反感的根本在于这是一种与“社会正统”相悖的态度,布如斯以朋友以及朋友的父母的态度来看待父亲,觉得父亲很危险,这样的家庭很疯狂。
即使,我们现在可以客观看待这段对话,但是我们中国人家庭恐怕还很难进行这样的谈话。
不过,我们可以看出,金赛夫妻和两个女儿讨论的是现实中很重要的事情,回避这样的事情,其实得到的只是“虚假”的道德,并不是“求真”的态度。
布如斯的态度,正式金赛一直反对的“虚伪的假道学”。
其次,他和马丁发生关系,然后跟妻子麦克坦陈,妻子无法接受。
两人吵架了,很明显,妻子认为“性”意味着爱,金赛和马丁发生关系,意味着背叛。
而金赛却认为这只是实验,为了科学,根本就不会影响夫妻的感情。
金赛:我觉得你应该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麦克:我不确定我理解你,但我一直对你想要的东西保持开放的心。
金赛:不是你的错,你是男人能拥有的最好的女人了。
麦克:但是还不够,对吧?
金赛:麦克,我的内心我还不完全清楚。
但是如果我不懂装懂,当我知道你的历史的时候……麦克:不要!
不要!
金赛:你是否承认对其他男人有过性冲动?
麦克:不要用这个来驳斥我。
金赛:对不起,什么使你忠于感觉的?
是传统。
麦克:不,完全是婚姻,是我们的孩子们。
金赛:没错,社会限制。
可不可以不要这样想,我们竟然遵守社会限制,以避免人们继续互相伤害。
麦克:我不和其他男人睡觉,因为我爱你。
金赛:我不想伤害你。
麦克:你不伤害我又怎样?
我也会受伤。
金赛:你只是害怕我不再爱你了,但那是不可能的。
人和动物可以有个各种各样的性行为,不是所有的性都会被爱制裁。
麦克:闭嘴,停,不要说教了,泊克。
不要用科学来为你的所作所为辩护。
金赛:麦克……听我说,你是我的女人,永远都会是。
我们的结合,共同分享的生活,与之相比,性根本不值一提。
麦克:我不能再跟你谈这个了。
正如有一些观点也会提到对于女性,性就是爱,但是男性而言,可以性是性,爱是爱。
这样的观点到底如何,至今好像还没有科学论断。
不过,我相信金赛的态度,或者说我相信电影制作方的理解。
因为他自身本来就不是同性恋者,而马丁虽然在性取向方面有些模糊,但是他更倾向于异性恋。
两人发生关系,完全跟他们长时间接触同性恋,对同性性关系产生兴趣有关,也跟他们“尝试”一下有关。
科学本身就是重视“实验”,我们以道德的标准,可能认为这样很荒唐,但是就科学而言,这很大胆,甚至是带着“牺牲精神”的实验。
就我理解,作为一个异性恋者,要跟一个男的发生关系,会让人恶心死的。
另外,金赛是马上就跟麦克汇报,按照之前两人的约定那样“没有性史秘密”。
可以看出他与马丁的关系是纯粹的一次实验而已。
再次,是在学术界,他的同事们,以及其他人提出来的专业质疑。
所谓的专业质疑,更多的是指向研究的“方法”和“切入口”。
一开始,金赛的同事和上级,就提醒金赛要注意这个那个。
因为社会科学,尤其是性科学,很容易触及道德问题(这点有点像宗教遇到科学问题),会引起很多大麻烦,甚至累及学校。
Gregg:介于你正在研究如此精密的领域,他们(指金赛所要的两个高学历理科助手)应该尽可能的干净,挨家挨户的推销员,金教授。
校长:我觉得Gregg博士的看法是任何跟项目有关的人员必须有很纯的科学上的超越道德观念的精神。
还有一件事,我希望你不要单单关注性变态和反常性行为。
金赛:科学一直都是对反常事物感兴趣。
校长:是的,不过以正常研究为主才是明智的选择,你并不想震撼世人吧。
金赛:当然不了,我只不过是一个分类学家而已,比较好奇,我很乐意把这些社会政策交给别人去处理。
很明显,这两点要求,金赛都是接受了,毕竟同事们可是一片好心。
不过,我们可以看出,这也是同事委婉的批评,金赛很明显过多地关注“性变态”。
不过,他对于“性变态”的态度,完全是“科学一直对于反常事物感兴趣”。
这点很好理解,从生物学的几个宗师级人物——达尔文、孟德尔、摩尔根的研究中都可以看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拙作《绝对理性》),找到一个特例,可以顶得上很多“正常”的研究,这也是“专业”的做法。
后来,又发生了更严重的问题,连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理事都感到震惊。
理事:我听说,唔……你观察女人,在她们被刺激的条件下。
是真的?
金赛:是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去找过最好的妇科医生,问他要一些测量数据,他们对我们在说什么基本一无所知,对于女性的性器官,我们居然完全忽略了。
理事:这些女人是谁?
金赛:志愿者,研究项目的朋友们。
理事:妓女?
金赛:不,妓女完全没用,她们会假装高潮。
理事:上帝啊,阿兰。
金赛:我们拥有的性史是无价之宝。
人人都知道,科学建立在直接的观察之上,没有什么能代替眼睛的直接观察,或者是照相机。
理事:照相机?
不要告诉我,你在,拍电影?
金赛:只是一些哺乳动物行为的图片。
哦,大自然的电影理事:动物?
金赛:是的,如果你愿意的话。
很明显,如果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们绝大部分人听说这样骇人的做法,都会感到难以接受。
但是,经过了金赛的科学教导,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考量了。
金赛,研究女性性高潮,为了求真,他不接受妓女(好像我们更容易接受)。
而且他的态度很明确“科学建立在直接的观察之上”。
对于他而言,这样的观察不过就是“一些哺乳动物的图片和大自然的电影”。
如果要研究人类,为了保持客观,就得把人类当作“动物”来观察。
虽然这样可能会扭曲研究者的“心理”,也可能引发社会普罗大众的反感,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它仍然是可以立足的。
在接受理事的问责后,片中还呈现了一个片段,金赛把一名特殊的妇女带进摄像棚,麦克在做准备工作,铺好床单。
金赛向他的两名助手和校长介绍:先生们,你们将会见到一个罕见的生物,甚至最平常的接触也会让她有性反应。
在性交中,她的第一次高潮,在进入之后2到5秒就能达到。
准备好了吗,芭芭拉?
然后一个老妇人就从门口走进来,向大家问好。
听起来离奇,但至今今天,仍有很多科学媒体会报道这样的案例。
这些本来就是生物多样性的最好说明,也是其他很多科学研究项目所需要的“案例”。
片中,金赛说过这样的话:仍然有一些人会争论说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觉,是凌驾于作为动物学家接受的培训之上的一种态度。
就如同生化学家不会分析烹饪,因为他们不是厨师。
够了,这真是一个愚蠢的看待事物的方式,科学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把事物简单化,唯一一个可以从科学角度精确的学习性的方式就是抛开一切无关的掩饰只从生理机能上研究。
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一直带着“有色眼镜”去看问题,认为属于人的属性,必须含有主观的态度,而忽略了“科学最基本的要求——简单化”。
性就是性而已,一种动物属性而已。
最后。
是社会的观点,标榜自由的美国,标榜性解放的美国人民,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毫无节操。
甚至,我们可以看出在看待“性”问题上,他们也相当保守。
毕竟,性出轨可以破坏家庭,性放纵可以颠覆道德,性自由可以毁灭社会。
应该说,社会的观点,虽然代表大众,但是不代表科学,不过,科学作为社会产物,本身很难超越社会去生存,自然也就需要面对社会的评判。
在第一部著作成功之后,金赛受到记者的追捧。
没想到他居然这时候发表了自己对“性犯罪”的看法:先生们,请安静一下。
如果你们想写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我建议你们多读一点我的书。
历史上大部分在监狱里面的性罪犯跟其他人没什么不同,他们唯一的罪名就是没有得到文明的承认。
这很不公平,法不责众。
如果大家都犯罪,那么大家就都没有罪。
科学的观点,就是找到原因,解释问题。
的确,金赛是找到了性犯罪的原因,这些原因与我们普通人的性欲望并没有冲突。
但是,金赛单纯地认为可以解释,就“无罪”,这很明显是无法接受的。
当然,金赛的本意可能是指那些像图灵那样的同性恋者(当时是会被送进监狱的),但是他的表述,明显可以包括“性侵犯罪者”,这就容易让公众不满了。
不仅如此,金赛提出各种性变态行为是那么自然的,这样一来原来以道德克制自己,避免那些变态行为的人,也就放纵自己了。
在科学上,可能证明了出于动物本性,以及成长环境对本性的“扼杀”,迫使其爆发出犯罪的行为。
但这些科学理解,必须成为“预防犯罪”,彰显社会文明的条件,而不是成为犯罪的“免责”说明。
后面,金赛又当众发布了这样的言论:婚姻不忠的问题,现在仍然是我们社会面临的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对已婚个体的欲望的调节,通过不同的性伴侣进行,同时又要维护稳定的婚姻,这对我们这个仍然得不到满足的社会来说,是个问题。
事实是,美国充斥着性活动,但是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为社会所接受,性道德需要重新改写,科学将会指明方向。
很明显,这一言论充分展示了他的研究带来的冲击。
作为“性”作为一种动物属性,却偏偏受到社会秩序的压抑,问题这种压抑又是为了家庭、社会的和谐,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金赛认为“性道德要改写”,而科学将指明方向。
这很明显是科学家的乐观态度,不过性道德的改写离不开人性与社会道德的协调,而性科学只是一个“推动”而已。
不管如何,当初金赛是因为第二部著作,关于女性性生活的研究是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反感。
问题科学本身就是求真,并非求善。
就这一点而言,金赛并没有错。
不过金赛试图以“科学”来冲击道德,改变社会,这本身没有错,但是明显超出了科学的界限。
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在《电影X学》中,作为方法的案例,讨论科学的品质)准确地说,科学的态度很方法,也是服务于科学的品质。
金赛的科学态度非常明确,正如马丁问他:你告诉了我你的整个生活,童年,家庭,事业。
每一个你有过关系的人,但是你没有提到任何的爱。
金赛说:那是因为爱情是不能衡量的,你知道,没有衡量标准,就没有科学。
除了上面提到的“统计学”的方法,“调查报告”的方法,“追求特例”的方法,“直接观察”的方法,影片还详细地展现了金赛使用的“访谈法”。
影片的叙事手段有点特别,一开始就以金赛教授在训练他的学生进行“性学访谈”。
让学生问自己,来引出他的成长历史。
而这样,我们也就可以了解到金赛完整的访谈技术。
首先,就是要确保受访者说真话,要让受访者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尽情倾诉。
一开始金赛就教学生:别坐那么远。
我们要避免制造任何距离。
尽量别皱眉头。
你得放松。
如果你不放松,又怎么指望我开放些呢?
然后学生按照他的要求解释记录的表格:像你看到的,这张纸被分成了和多方格。
总共是 287 块。
你的性经历会以一种隐性编码填在这一页里。
金赛又提醒他:别忘了提到没有这种编码的写入密钥。
被测试者坦率直言的唯一情况,就是他知道他在绝对完全自信地说话。
学生一开始就问:既然这样,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我就开始了,先从一些简单的基本问题开始。
金赛马上指出问题:不,这全错了,开始应该比较放松的。
然后他自己就拿妻子演示一下,问对方要喝什么,给了对方一杯水。
然后问:周末有什么乐子么? 这样就开始了谈话,然后告诉学生:如果对于这些无伤大雅的问题觉得放松了的话,别人继续提问的时候你就会忘记了紧张。
不仅如此,对于学生的外表,金赛也有要求,因为受访者会根据访问人的外貌产生不同的感受。
格布哈德留着一撮小胡子。
金赛对他说:我想你还是把小胡子刮掉的好。
格布哈德反对:我喜欢这样。
金赛指出小胡子的本质:这是个假装,是个掩盖。
随便看部电影。
恰好流氓们总是留着小胡子。
(梁朝伟拍《花样年华》不就是多了一点胡子,就变成坏人了。
)格布哈德又辩护:我妻子喜欢。
金赛继续劝告他:你有一个机会对知识和科学做出重要贡献。
而你告诉我为了脸上的一撮毛就放弃了?
没想到格布哈德还挺坚持的:没错,我想是这样。
金赛无奈之下才说:啊。
好吧,那就修剪一下。
片中,还提到FBI头头胡佛还在为金赛不肯帮他在国务院找出同性恋而生气。
很明显,这也是一种确保受访者隐私,确保自己科学名誉和信仰的做法。
其次,是讲究询问语言的艺术。
片中,只要是金赛在指导马丁和格布哈德进行指导。
其中可以明确看出访谈对于语言艺术的要求。
马丁问:单身还是已婚?
金赛答:已婚。
马丁又问:是哪一个种族的?
金赛反感地说:别浪费时间问这些明显的事,马丁。
很明显这样问,受访者也烦,一烦,下面的问题就不会好好答了。
于是,马丁又转换了一个问题:在你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关系怎么样?
金赛又指出了不对的地方:那是个多重问题。
允许我忽略任何我不想回答的部分。
马丁又转换了问法:和你母亲相处得怎样?
金赛答:很好。
我们关系密切。
很明显这才是明确的问题。
格布哈德看起来更是生疏:我们要做什么呢?
金赛告诉他:我们避开肉体上的问题来关注精神上的东西——性欲。
于是格布哈德就问:你第一次自慰的时候有多大年纪?
金赛马上对他说:别。
别。
别这样委婉。
(不能问“自慰”太委婉,你一委婉,那么下面的对话都婉转到虚伪了)如果你和一个大学研究生说话就说“手淫”、“睾丸”、“阴茎”“阴道”、“外阴”、“排尿”、“排便”。
对低年级的男性,就说“自摸”、“蛋”“鸡鸡”、“屄”、“尿”、“屎”。
我不明白,格布哈德。
也许你的哈佛学位对我们的目标来说太高了。
片中,也有金赛自己执行的多次访谈,但是与父亲对话的一次,最能够看出他的本事。
金赛父亲是个老古板,金赛也一直想知道为什么,所以就找父亲进行访谈。
金赛:我希望你能为这个研究做点贡献。
(目标态度明确)父亲:哦金赛:你搬来赫波根时有多大?
(轻松的问题)父亲:16岁,你这个访谈完全用不着我,阿尔。
我还没告诉你任何你不知道的事情。
金赛:继续吧,你第一次手淫的时候多大?
(鼓励,而且直奔主题。
)什么?
金赛:抚摸自己。
(明确强调,避免对方逃避)父亲:我从没做过。
金赛:一个没有手淫史的男性几乎不存在。
(质疑,刺激)父亲:他存在,阿尔,就在你面前。
金赛:这没法进行,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遇到阻抗,以退为进)父亲:坐下来,我再来一次。
金赛:你在年轻时的手淫有多频繁?
(虽然转换问题,但是实际上是在“确定问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父亲:有个问题。
是……医生称之为慢性疾病。
金赛:持续了多久?
父亲:我戴上了一种很紧的皮带,终日戴着,让我触摸不到我的性器。
那是一种很让人难堪的医治手段,但是很有效,病最后治好了。
金赛:你那时候多大?
(保持客观,追求数量准确)父亲:我,10岁。
金赛:对不起,爸爸。
父亲:我现在感觉有点累了,你似乎在浪费时间,阿尔。
没有人愿意听这些。
虽然说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理解金赛的父亲,小时候因为某种疾病,然后接受了那个特定的“禁欲”装备,这让他自己受到长久的压抑,并且以一种压抑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而要问出这样的历史,的确很难。
不过也只要这样,才能够问出真相,才算得上科学的方法。
再次,是拥有一套手段,去确保访谈的有效性。
正如金赛自己所言,在检测受访者是否说谎方面,有些技巧可以抓住他们的谎言和前后不一致之处。
而为了让受访者充分信任自己,更为了量化,他还编造了一套密码记录方式。
这样既记录了,又让受访者感觉到自己的隐私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更容易说真话。
而只有记录了,才能够做科学的统计,甚至专门的符号记录,更方便于统计。
假如同性恋记为1,异性恋记为0,那么统计比例只要加个总数就明确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中立、客观的态度。
借由大名,他也自然地接触到更多的人,甚至他的“同志”。
一个毛遂自荐的受访者,通过其他人,和金赛、马丁见面。
受访者:我的名字叫……金赛:不,没有必要。
受访者:肯尼斯•布劳恩。
不用担心,金赛博士,我信任你,我们其实很相似,你知道。
金赛:为什么?
受访者:我也是把什么都记下来,我进入的每个阴道的深度,每个阴茎的长度和围度,达到高潮的时间,射精的间距,我都写下来了,这是我一生工作的记录,当然是关于性的。
我发觉记录是重温一件事的好方法,不是吗?
我还有一种,罕见的能力从完全软的时候开始,我能在10秒内勃起然后射精。
我得说这在生理学上基本不可能,就算是血液的流动本身……受访者:哦,哦!
(当场表演,很明显从金赛和马丁的表情看,他没有说谎)我们可以开始了吧?
我的祖父在我10岁的时候告诉我了关于性交的事。
我的第一个同性恋伙伴是,嗯,我的父亲。
那时候我11岁,在我的家族的33个成员中,我和17个发生过性关系,横跨了5代人。
我的阴茎在完全勃起的时候是8.24英吋长,直径2.8英吋,我年轻的时候每次射精量是约8毫升,在50岁之后,降到了5毫升。
我和22个物种的动物发生过性关系,我和9412个人性交过,其中有605个未成年男性和231个未成年女性。
你见过男孩的高潮吗?
金赛:没有。
受访者: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我是如此有帮助了。
生理学上来看,和成人的高潮是基本一致的。
马丁听到这里也受不了了:算了,我在楼下酒吧等你。
受访者:我以为你已经训练得让他们很公正了。
金赛:有时候那很难。
受访者:嗯,我想像我一样的人,真的让你的信仰受到考验了,是吗?
金赛:为什么?
受访者:你知道的每个人都应该做他们想做的。
金赛:我从没这么说过,没有人应该被强迫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没有人应该受到伤害。
受访者:你知道,你比我想像中的还要严肃。
很明显,受访者可能也是个“科学爱好者”,或者自以为“科学家”“统计学家”。
他个人以及他的“工作”,对于金赛而言,的确是难得的素材。
但是,很明显,他那么泛滥,那么超乎道德法律的行为,是难以让人接受的。
金赛的学生,感觉无法面对这样一个家伙,所以选择逃避。
金赛坚持继续客观记录。
但是,他也鲜明地表达了对受访者的“态度”:没有人应该被强迫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没有人应该受到伤害。
很明显,受访者之前一定做了不少这样的事情。
而受访者还一直以为金赛是和自己一样,超越法律、道德、伦理的家伙。
科学工作,强调追求真理,不顾一切,但当因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自身,这时就容易出现“科学态度和方法”的异议,所以科学家又必须坚持“法制和道德”,在此基础进行研究。
科学的难点往往就在这里,所以爱因斯坦一辈子都为自己参与推动核武器研究感到悔恨。
2016/6/30
里尔克在《给年轻人的信》中有一句话很适合概括这部电影:“性是很艰难的”中国有张竞生,美国有金赛,两人同冒大不敬之罪名去研究性学,揭开无数人好奇、惶恐、渴望的深潭,对这深潭的无知往往会化成这一句最简单的疑问:“我是否正常?
”电影在情绪累加上步步为营,让我在观片时走了一个十分完美的黄金三角,影片四分之三处被戳中泪点到达情感高潮和宣泄,剧作的核也是耐人寻味的:性无知带来的伤害、性与道德的关系、性与爱情的关系。
性是艰难的,因为它让人困惑,我们身体渴望的与我们成为的,往往会格格不入。
这让我们怀疑自己。
在性的场景里,两个人脱下衣服,只有真实的肉体的接触和身体最深处的渴望。
脱下了衣服也就脱下了身份,也许性才是能认清自己真正渴求的唯一出路,在剥离了我们为融入社会而穿上的所有装饰之后,我们赤诚相对,短暂的空白将我们的欲望无限放大,那是最纯粹的欲望,前提是与自尊或虚荣无关,此刻快乐与否,你可以欺骗对方,却欺骗不了自己,但无论快乐与否,当你明白你终究要回到那个需要认同和掩饰的人群中时,你都极有可能在这种穿梭转换的过程中,被性深深地割伤。
如同爱与恨、自尊与虚荣一样,保护与阉割也可能是同一个词。
所以性与道德总是格格不入的,快乐与冒险总是紧紧相连的。
我们披挂上各种角色,以发型、妆容、手里的包包、车、房子、工作、爱好给自己插上各类标签。
我们把自己归入这一类、并为那一族,寻找自己的群体、门户。
在我们因融入群体而感到安全、不再寂寞的时候,性总是像一把尖锐的刀子,冷不防地刺破你苦苦经营的一切,它让你快乐、或让你痛苦、更多的是让你不安。
因为它以一个真实的声音说着你害怕听到的话,你害怕失去你在群体中所获得的一切的质量。
性 是很艰难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在想,会不会有这样一天,性成为像吃饭、睡觉、散步一样平常的事情被人提及和看待?
在健康卫生的前提下,性行为仅仅是为了身体的愉悦,而不是背负情感和责任约束的重大、夹杂神秘、羞耻的一种复杂的行为?
因为社会道德约束和自我克制设限,大部分人一辈子经历的性伙伴可能只有两三个,经历的愉悦的性体验,可能也不会太多,会不会是这些偶得性因素才导致性行为被特别特殊化对待呢?
社会约束的有限性如何解决生理需求的不可约束性?
虽然我对性行为的态度比较开放,认为在不伤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两个成年人你情我愿就可以发生,但到自己身上,却觉得没有感情基础,仅仅只有你情我愿就发生关系是不好的,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
回到电影本身,希望大家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这部电影,也不要抱着看色情场景的心理来看,里面涉及性行为的研究是很严谨的统计分析,大概会让这样初衷的人群失望。
很佩服金赛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能够在那个谈及性行为色变的年代毫无畏惧地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科学研究,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为了普遍人类的幸福,承受了他人所无法承受的压力,靠专业帮助人们。
Thank you , sir!
给人以震撼的电影。
1、没文化真可怕;有些事情我们现在是知道了,所以觉得过去的一些误解或者说谬论是多么的不可理喻,但是如果放在那个时代自我的怀疑总会被整个文化氛围而磨灭;2、任何领域的开创都需要能付出巨大代价先驱者;而没有巨大的财政支持就没法开展研究;3、性不仅是一个生物学课题,还是社会科学课题;不仅仅是人作为动物的一种生理行为,也是反应社会文化氛围的一个方面,是欲望、本能、道德等多重因素的集合表达。
结局很深情。
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性知识,也提出了质疑权威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从腾讯视频偶然找到了这部影片,看完很是欣喜,是一部很好地反映人们对性的态度变化历程的影片。
影片以采访金赛教授本人为线索,回忆了金赛教授这一生对性的探索。
不管是他自己的,还是他的妻子,助理,父亲,他身边的人,都做了采访。
金赛先生对性的态度是科学的,并没有受束于愚昧的传统观念,刻板的法律法规,有政治利益的宗教信仰。
影片中有很多他与周围人出现分歧的时候,比如幼年他的父亲不能理解他喜欢生物学,卫生学老师认为性不应该公开地讨论,而且应该禁欲,海关与他打了公司,洛克菲勒基金会不再资助他的研究,社会对他议论纷纷,骚扰影响到他和家人的正常生活。
金赛教授是非常有勇气的,他直面所有他遇到的问题,不知道的性学问题回答不知道,别人对他的质疑他一一回应,并且认真去看每一条批评,在公开演讲中回应、解释他们。
影片中有一处分歧,就是性爱是否分离,从影片表现的人设来看,推断金赛教授本人是支持性爱分离的。
不过,大多数人是不支持的。
如果没有理解到这一点可能会质疑主人公是否还在科学的路上,是否如练武走火入魔。
影片中还穿插了一些对伦理的思考,就就像金赛本人支持性爱分离那样,那么伦理是否还要继续约束人们,婚姻是否还要约束人们。
影片并没有回应这个问题,至只是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态度。
这很难得了,毕竟这样的话题在今天依旧在探讨中,影片的定位主体还是在讲述金赛在探索性方面的路,而不是评论。
金赛在后半段一直得不到资金支持无法继续研究的时候也非常质疑自己。
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做,他希望改变法宪法和州立法,并不希望被政治党派利用(比如在国议会中找到同性恋),希望解救那些正常的却被判为性犯罪的人们,希望法律制裁性侵犯,尝试区分自残和性虐。
直到一位女性来告诉他,她的人生因为他的书而改变,这个世界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所做的一切已经深深得影响了这个世界。
这让金赛教授重拾信心。
影片的最后,金赛教授和妻子走在森林中,和影片开始他的童年一样,他对森林的每一种动物,植物都着迷,一直抱以科学的态度坚持地做些什么。
影片的拍摄手法也是非常独特的。
比如课堂上后来出现了那个卫生学老师,他的妻子和他有了间隙以后坐在了更远的位置上,他的助理坐在了更近的位置,借助这些反映人物内心的变化还有人物间的亲疏关系。
不得不承认,演员的演技非常加分的,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对性的迷恋,还是爱,这种区分还是很明显的。
如果从性学史来看,金赛教授无疑是开创了先河。
他对性的研究,对性的科学态度,启发了无数后人。
《金赛性学报告》也无疑是性学史上的一部著作,一个里程碑。
尽管后人们也发现其中的一些错误,性学家海蒂出过一部《海蒂性学报告》,这是目前公认更为全面,更符合事实的一部有关性学研究,可读性强适合大众阅读的书籍。
有兴趣或者有困惑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看这部影片的观众如果接受过正常的性教育,或者有客观的对待性的态度,也许能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
如果对一些性学常识不够了解,或者性学态度还较为拘谨,希望你能拥抱新世界。
“麦克,我给你说过马比尔区的事吗?
,在非洲东部,有个古老的部落,他们认为树木就是不完美的男人,永远哀叹着他们的牢狱生活,树根把他们固定在一个地方。
但我从来没见过一棵死气沉沉的树。
看看这一棵,他的根紧紧地抓在大地上,我想他真的很爱他的大地。
最后结尾看到一向克制的,警惕浪漫情感在爱情对人产生难以衡量的影响作为理念的教授对自己的妻子表白的时候,感到十分动容(流泪)。
他在自然中感受到这个世界和自己这一生的事业之间的关系,他所热爱的追求的,在大地之外的自然生态人伦社会,都是他爱的一部分,但是他牢牢扎根于土地,也因了土地而生机勃勃,如果这就是爱的话。
爱不因两个人经历什么,而发生改变,他是自然深厚的情感,一直存在哪里,是记忆和品格指引下的珍惜和珍重。
他体验关于性的知识,他尝试理解人类行为的各种方式,他打破禁忌、偏见和固有文化的藩篱,他包容妻子。
他拥有坚强理性的人格,且这种理性建立在以知识作为道德检验的前提中。
他的学生的眼神多情,看着他的那一眼我就知道要发生什么,就像我曾遇到的无数的神情和眼眸,一个人的神思和情欲都能放在眼睛里。
他说“如果大家都是罪犯,那这世界上就没有罪人。
”这句话其实让我觉得很伟大,他想做的涉及到的性相关的各个领域,男性女性性行为的发展史、同性恋与性犯罪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对社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他想证明每个人都是罪犯,而罪责其实是人类最普通最自然的行为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罪”的意义被消解掉后,就会减少无名职责和控制、干涉与强制伤害。
被认为是“罪”的,都是他人有目的的设计和要求,在这种要求下,以一部分人终身的痛苦作为维护他人的侥幸,而那部分的罪,只是无辜的生成。
其实我看到这句话就想到福科的研究,在对于犯罪和暴力、变态和性压抑对人行为产生的影响中,这些研究具有强烈的“平等”意义,因为其目的在于解放任何人,在于废除犯罪。
如果这世界上没有罪人,没有监狱,没有精神病院,那么这世界上就会少了很多人的痛苦。
平等让人热泪盈眶。
他说其实父亲很想让他做牧师。
也许教授这个职业作为另一种形式的牧师,也完成了一个人向他人传授教养的方式,给予指导和影响。
金赛教授作为一个生物学家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出发,从一种统计的范式去对性领域在人们生活中产生的诸多现象、影响、状态进行观察和描述,总结、分类。
其实这作为社会调查的基本研究,从时代和文化来说产生了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意义,他用自然科学建立了一种“可信”的权威,让人们相信自然行为的常态化,这其实一直都是哲学家和文学家们在做的事情,但是他的影响力在于他以科学的视角让人们开始正式的意识到这件事,并产生了巨大的传播和影响力。
而他做件事的我认为的基本理念其实是来自于对社会不公的反抗,他想帮助那些少数群体,或者说在当时看起来被人们认为的少数群体的边缘文化给予人们内心带来的伤害。
他的行为和研究我认为指导意义上的逻辑是来自人道主义的良知和自我觉醒。
以权威的学术作为观察和描述文化具有的特征,并给予这个社会更多的理解方式,让人们对人类行为的认识产生多视野多理解度的意义,其实目的在于这一过程能够使人们在与他人产生互动与交往时减少暴力和伤害,即减少每个个体可能在社会中遭遇的歧视和痛苦。
个体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是复杂的,对于所产生的多样性,在基于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面对这份多样性。
想到这些觉得作为一个学者,给我带来的启发意义十分浓烈,也因此产生了信念和使命感。
将性以科学作为衡量方式去认知的过程中,变成一件基于人类自然行为的简单的事情。
但是他同样也说,一旦开始考虑爱情,这件事就变得复杂了。
性与爱有什么区别呢,我想区别在于是否产生心灵的依赖和交互性开放,当一念之间选择了以情感的非理性的方式去接近一个人时,这件事就开始变得难以衡量。
但人们常常难以在性之外保持这样的理性,所以,人们在作为自然行为的性与作为非理性的爱与情之间总是会造成混乱和痛苦的失控。
自由也是应有控制中产生的,有了克制才能感受到什么是自由,否则反过来自由本身也会变成一种枷锁。
因为每个概念之间都是因为环境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才得以成立的不存在绝对意义的纯粹的自由,自由的概念是一个知识性的,流动性的综述。
金赛教授在做研究时的严谨和专注,那种倾注勇气和全部力量的痴迷让人敬佩,所以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成就,但也许他想得到的只是他人的尊敬和尊重而已,这大概是每一个有尊严的人活着最乐于去追逐的。
但是也看到了他的很多局限性,在意他人的评价。
他建立的社区也在面临混乱和崩溃,他对两性关系的研究其实从很多表现来看也能看到他的不确定和实验性盲目性,也许有些问题,作为学者依然是很难拥有答案的。
从秩序到压抑到混乱再到秩序,反复。
他在寻找研究资金的时候,不愿意与人多客套的直接,让我看到很多人的影子,他们厌烦那一套修饰,他的目的他整个身心都在想做好这件事,他不接受也不进入他人的规则中,他的尊严正是他作为一个研究者的品格。
“你要问他们为什么憎恨、为什么歧视,他们多半会停顿个2秒,然后坚定地回答你说“难道这需要理由吗?
”。
”就像爱一样,这些情绪也都是无名的,但是我们依然要去思考去慎重和认真的对待每一个观点,就像对知识的态度那样。
因为无知并不是一件能让人们从直觉上感到开心的事情。
“金赛博士告诉我们,请不要用“正常”或“不正常”来形容别人,因为我们跟他们的区别只有“多数”与“少数”之分,包容是理解的前提。
”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方式有一定道理。
Why are some cows highly sexed while others just stand there?Why do some men need 30 orgasms a week and others almost none?Because everyone is different.The problem is, most people want to be the same.They find it easier to simply ignore this fundamental aspect of the human condition.They're so eager to be part of the group that they'll betray their own nature to get there.If something pleasurable and strongly desired is prohibited it becomes an obsession.Think about this.
只作了故事层面的解释,深入的一概不了了之-05/17/20
性是一门学问, 可惜中国还没这么重视。。
教会了我不少道理的电影。悔悟做人不应该judgemental. 崇拜他在那个年代能做到言无所谓!
将sax带向文明,将生理引向正常,将人体需求科学普及。鞠躬尽瘁。虽然没有以往人物传记的高度,甚至被随意扣上色情的不洁目的,但电影本身刻画出的金赛教授,为那些在床前床后迷茫焦虑、质疑自己怀疑精神状态的人群,努力铺出一条见得光明的道路。
金赛这么好的题材,拍的属实不咋地!!太乱糟糟了ps.所以说不要妄想用科学去测量爱~~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不易
纪录片。这是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小孩,大家都知道,只是大家都不说
似乎是传记体,讲述了美国的性观念从保守走向解放的一段历史,很多话语有道理,但说实话,有些观念我还是不能接受
有我关注的Peter Sarsgaard
故事,製作都尋常的傳記片,不尋常的是論點,所有人的問題都在“我正常嗎?” 還有是不是所有的科學研究與愛情相撞就都沒了邏輯。畢竟性本身就不能用絕對理性來研究吧。
适合在电影院里看,有趣的是观众的反应
结尾处理我不喜欢,不过时代确实不一样了
其实是科普电影拍成了人物传记
“am i nomal?”that's the question you shouldn't ask.xoxo,dr kinsey.(imitate gossip girl)
about sex
Everyone is different. The problem is, most people want to be the same.
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是否能有一部片子把重点放在《报告》本身,其实应该会很有意思,虽然片里教授认为这是can't think of anything more pointless..XDD
一位研究性学 解放思想的先驱
kinsey,就电影来说,为神马传记片总是拍得平庸乏力,缺乏想象。就金塞来说,虽非道德教条主义,但却是一个科学教条主义者
Liam叔老少咸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