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勺子

一个勺子,奔跑的月光,A Fool

主演:陈建斌,蒋勤勤,王学兵,金世佳,王旭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西北方言,重庆话年份:2014

《一个勺子》剧照

一个勺子 剧照 NO.1一个勺子 剧照 NO.2一个勺子 剧照 NO.3一个勺子 剧照 NO.4一个勺子 剧照 NO.5一个勺子 剧照 NO.6一个勺子 剧照 NO.13一个勺子 剧照 NO.14一个勺子 剧照 NO.15一个勺子 剧照 NO.16一个勺子 剧照 NO.17一个勺子 剧照 NO.18一个勺子 剧照 NO.19一个勺子 剧照 NO.20

《一个勺子》剧情介绍

一个勺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农民拉条子(陈建斌 饰)在镇上遇到一个讨饭的傻子(金世佳 饰),傻子跟着他回了家。拉条子贴了寻人启示,不久有人认领了傻子。紧接着又有自称傻子的家人陆续出现,说拉条子把傻子卖了。麻烦接踵而至,拉条子自知上当受骗却有口难言,他想不明白,好事怎么就成了坏事?他开始以一位农民最淳朴的办法想自证清白。而为了寻找傻子,他成了另一个到处缠着别人的傻子…… 影片根据短篇小说《奔跑的月光》改编,陈建斌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单刀直入推定有罪飞砂风中转欢迎来到王之国“大”人物征婚广告春风化雨硬汉奶爸凄灵室嫁我吧,哥们曹老板的十八个秘书边境逆旅尊重共犯者独自等待微爱之渐入佳境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一百零八情断钱始?小资女孩向前冲杀人小熊极恶女王没想到是这样的未来!!我是特种兵忍者神龟:变种大乱斗外星居民第二季SSSS.电光机王KillTony:笑不死偿命校队风云母爱如山

《一个勺子》长篇影评

 1 ) 厨房离不开勺子,生活少不了傻子。

看之前对此片没有任何了解,倒是这奇怪新颖的名字一直吸引着我。

“勺子”,喝汤用吗?

围绕“勺子”又能发生些什么故事呢?

一直以为是一部纯搞笑商业片。

显然,我想错了。

拉条子捡到一个傻子,不对,应该是拉条子【被迫】捡到一个傻子,然后一系列【麻烦】和【无奈】便开始了。

透过这部电影的剧情,我看到的却是中国一部分普通老百姓的心酸。

普通人可以行善吗?

小学就知道“人之初,性本善”。

即使是如今的社会,“善人”依旧很多。

每天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着富人们是如何行善,某某某成立基金会,某某某捐了多少钱,某某某又做了多少事。

哦,还有某某某基金会如何贪污?

他们是“大”善人,因为他们有钱啊,他们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成功人士,他们享受着老百姓的艳羡和注视,他们的慈善行为被老百姓歌功颂德。

这不,今天一新闻头条,浙江一有钱人每天购买上万吨大闸蟹放生吗。

瞧,这慈善多厉害,螃蟹也跟着受益了。

这就奇怪了,怎么新闻报道的行善行为都是资产上千万的有钱人啊?

穷人或者普通老百姓就不做善事了吗?其实不然,“善良的普通人”也不少。

“善良的普通人”上新闻的也不少。

但怎么就变味了呢。

某某某大学生扶起摔倒的老人反被讹;某某某老人数十年捡垃圾卖钱资助孤儿反被孤儿殴打;苏州年轻夫妻合演“双簧” 路人行善却被骗;女孩行善被骗8千块自杀身亡 留下绝笔书消失后发现身亡;类似上面的新闻一抓一大把,关注的人多吗?

我就不禁思考了:普通人可以行善吗?

“善”如果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品性,那么普通人要怎样在保证自己权益的情况下更好的行善?

既然是影评,那也得联系到电影。

比如电影主人公拉条子,他是普通人,他在行善,姑且不说“等价交换”,可是他得到的是什么?

别到最后,“行善”成了有钱人的专利。

.............................................................................................................................................本片名叫《一个勺子》,勺子就是傻子,但整部电影的傻子真的只有金世佳所饰演的这一个吗?

不尽然吧。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而言,拉条子是傻子,村长是傻子,派出所民警是傻子,包括生活中的你我他,都不可避免的成为“傻子”。

有人说这是穷人的自我证明?

呵,如何证明,凭你是【穷人】这一点,此题就注定无解。

【没钱没势的穷人力所不能及的去行善 更是傻子中的傻子】【没钱没势的穷人力所不能及的去行善 更是傻子中的傻子】【没钱没势的穷人力所不能及的去行善 更是傻子中的傻子】怪谁,怪你是【穷人】上天饶过了谁,饶不过【穷人】生活美满了谁,美满不了【穷人】国家政策帮助了谁?

希望有一天能【真正】帮助到【穷人】.............................................................................................................................................陈建斌,《一个勺子》作为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显然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披着喜剧的外衣讲述了底层百姓的心酸悲剧故事。

他不是导演自己空有满腔热血而肆无忌惮的说着空口大话,强行给你灌输自己的观念,而是讲故事给你听,自行体会自行理解个中滋味。

每个看过电影的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以上,就是我所体会到的。

一个勺子?

不,是一群勺子。

厨房离不了勺子,生活少不了傻子。

 2 ) 《一个勺子》:傻子如何在世界生存下去?

本片原著作者胡学文的其他小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极地彩虹》、《飞翔的女人》等等——也都被改编成电影。

不过对于陈建斌来说,《一个勺子》又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他曾透露说,当初在《人民文学》中看到了胡学文的这篇《奔跑的月光》,发现他多年一直在创作的故事就是这个样子,“这个小说讲的是我们在跟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价值观和整个世界作斗争,它就像一个瓶子,可以容纳我这么多年想要表达的东西。

”然而命运多舛,本片原定今年5月1日上映,4月27日,电影《一个勺子》官方微博发出公告,确定影片不能在5月1日如期上映。

虽然片方没有明言,不过显然与“王学兵吸毒事件”有关。

广电这几年严厉打击劣迹艺人,如《捉妖记》这般,柯震东的主演戏份本来都基本拍完了,哪晓得突然曝光吸毒,换上井柏然,愣是把主演戏份重拍一遍。

可见陈建斌内心多么崩溃,据说当初他听到王学兵消息时,直呼“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片方之后发消息说,一定与大家见面,但观众都知道遥遥无期。

峰回路转,9月18日,片方又发布消息称,影片将于今年11月20日在国内公映。

代价是片中王学兵的戏份被删到只有大概15分钟,而且没有明显露正脸的镜头,不知道他演这戏的恐怕认不出,还会疑惑这个角色装啥启动呢?

不过还好,剧情和剪辑还算流畅,不会因为没露脸跟不上故事节奏。

昨晚第52届金马奖颁奖晚会,陈建斌阔别一年重回金马舞台,为最佳新导演颁奖;想必作为上一届的金马最佳新导演与最佳男主角,心里多么感慨。

不过“皇上”不愧为“皇上”,他能通过演技绽放皇族气概,又能打造“晋商”光环,抛却了前面观众烂熟于心的形象之外,他自导自演的这个西北故事,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受,欢喜了金马,也刷新了观众的观感。

作为中国电影,这部电影可以给到四星。

陈建斌、蒋勤勤都舍弃了那些我们熟悉的几乎是脸谱化的自我固有形象,环境是新的,语言是新的,故事是新的。

如若观众看之前没看演员表,恐怕都不知道这些个主演都是谁。

演而优则导,主演当导演,那么这个故事肯定是献给自己的。

又是夫妻搭档,如贾樟柯夫妇一样,电影根子上一定得实在,得接地气,不然对不起这份认真。

蒋勤勤一口一个重庆话,但故事还是西北的。

西南的媳妇嫁到西北,图大家嘴里都说的男人老实。

乡下人过踏实日子,不就求个人安分么?

奈何老公拉条子在大街上捡到一个流浪汉(傻子),一刻好心把他领回了家。

不嫌麻烦?

当然嫌弃。

出于老实巴交的善良,不忍傻子冻死在外头,便安排住羊圈,也不浪费炕嘛。

平时也就赏口饭吃,还能帮忙干活儿。

还有个重要原因,这对夫妻的儿子犯了事,吃牢饭去了。

久了後,也就与傻子有了一点羁绊,养就养着吧,也没必要赶走了。

这时候,傻子家人找上来了,二话不说把傻子带走了。

两口子心里有些落空,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算踏实了。

怎料,接着又来了两拨人,都说是傻子家人,都说前面的一拨是骗子。

这下两口子傻了,又赔礼又赔钱,白天不敢出门,晚上不敢开灯,提心吊胆过老鼠日子。

剧情没有说清楚,傻子到底怎样了?

拉条子想不通,见人就想问清楚:傻子到底怎样了?

不难猜,往开朗里说,也许第一个把傻子领走的就是他的家人,傻子回家过好日子了。

往消极里说,傻子被拉去挖黑煤窑了,被犯罪团伙打残拉去乞讨了。

这部分猜想借故事里蒋勤勤之口说出,说是电视看的——也就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生活有多黑暗,电影就能被编写得多黑暗。

傻子是福是祸我们不得而知。

“我这个人虐点特别奇特,不怕死不怕残不怕分手,但我怕看见诚实的人被迫说谎,正直的人被迫弯腰,直言者被迫噤声,理想主义者亲眼见到理想破碎”。

黑暗并不可怕,人类强大到能够抵御一切,但可怜的是有可怜人并不知道这股子勇气应该从何而来。

因此,本片要表达的内容,真正令人痛心。

说到底,本片与前几年王宝强主演的《hello树先生》还挺像的。

带着点黑色幽默,都是要把人逼疯逼傻。

泱泱人口大国,人民整体思想文化意识已经跟不上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没有受过知识熏陶的乡下人已经被边缘化,不作恶,也会无意识地被各种骗术、各种怪现状碾压、欺凌到无以复加。

回到开始的那个问题,傻子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

像“傻子”一样的,是顺其自然,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傻,吃饱喝足了事,乐得逍遥。

而最后变得疯疯癫癫的拉条子,已经与社会断层,已经与世界脱轨。

欺骗别人的、欺骗自己的东西学不来,又没有掌握抵御外在危险的意识,只能逮人就问:“怎么回事啊?

到底怎么回事啊?

”已经没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他既不能理解“世界”,“世界”也便不让他理解。

文/猫头微博:@是喵头

 3 ) 看个喜剧我看哭了,我容易吗

从影名这个西北方言就已经铺好了我国大西北的背景,英文翻名直截了当——a fool 从一开始勺子伸手要食物,背景响着乡村舞台剧的声音的时候,我就发现,这是在现代背景下讲一个关于好人的故事。

然后内心默默希望好人能有好报,但又觉得太恶俗,希望不是个好结局,又不忍心。

然后就内心纠结着等待答案。

拉条子作为一个最淳朴的西北牧羊人,他是公认的好人或说大家眼中的勺子,李大哥骗他钱,三哥衍他,连街口卖瓜子的大婶都在他发脾气之后说他是勺子。

我觉得,能好人到这种程度的,始终是少数人。

他会担心跟着他的勺子被冻坏,让他睡羊圈,他会在各种纠结后还是把勺子领回家。

他有个和他一样好人的老婆,这是第一个让我温暖的点,他们一起纠结,一起照顾勺子,一起分享苦难。

李大哥第一次和拉条子在车上的对话,在旁边的人都乐呵着的时候,我哭了,单纯地觉得太真实了,一个老实人被这样诓骗,感觉时时刻刻都在上演,陈建斌那无助的眼神,让我感受到了底层人民面对社会各种靠关系现象的无助和茫然,他除了妥协,貌似对这厚颜无耻别无选择。

我喜欢后视镜里他的身影渐行渐远的镜头处理,一点点消失那种绝望,然后眼神还是紧紧盯着不愿离开。

顺带一说,在车里播的音乐可以算作是本片难得的bug吗,这紧跟广场舞的节奏把当代这个时间背景交代的妥妥的,也把现在这个社会,反映的妥妥的。

然后,神曲得ending真的恰到好处。

让我第二次哭的是拉条子被村长衍之后,痛打勺子。

连好人都要欺负勺子,那作为别人眼中是勺子的好人,被欺负是不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不喜欢这个事实。

但又真实到让我无法反驳。

后来,拉条子老婆叫嚷着好人没好报,拉条子也在梦里,把勺子的自己杀了。

可是,结局却开始峰回路转了,儿子莫名被减刑,五万也莫名地失而复得,最后的最后,他也寻得了自己一直在纠结的答案。

按李大哥的说法,你想知道,那就成为勺子。

好吧我不记得台词原来的样子了。

然后他带上了勺子的帽子,被熊孩子当成勺子扔雪球,视线逐渐模糊,他也的答案,也应该愈显清晰吧。

拉条子最开始的祈求得到了回应,这算是个happy ending吗。

可是,他不停地询问,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质问这个社会怎么了,好人或说勺子到底怎么回事。

片尾曲冉冉响起,我可以说和我的心情很像吗。

喜欢真实的故事。

这电影让我想起《狩猎》。

黑色幽默很戳我心

 4 ) 好端端的日子就这么被糟蹋了,像被猪啃过的菜地。

拉条子两口子日子过得可不安生,儿子进监狱了,他们俩索性自暴自弃,把家里造的邋里邋遢,连灯泡都得狠狠的拽绳才能出亮光。

全院儿最有生机的是一头腿疾的小羊。

拉条子托关系给了吴老三的亲戚---大头哥五万块钱,求人家帮忙给儿子减减刑,结果到头来一个时辰也没减。

钱是朝乡亲们借的,拉条子想着要回来点儿,前前后后去大头哥那儿好多次,两只脚走过去,被大头哥开车拉回来再轰下车,后视镜里是拉条子一张渐行渐远的高原红老脸,满脸写着“怎么就那么难呢。

”直到他捡了个傻子。

这个故事发生在西北,故事的原名叫做《奔跑的月光》作者是胡学文,陈建斌编剧,拍了出来。

我刚刚和你交代了开头。

开头里说的那些人物角色:大头哥,王学兵来演,人瘦,发际线高,说新疆普通话,4S店老板,手上戴串,车上挂链。

拉条子,陈建斌来演,大红毛衣黑马甲,嘴周围长了一大圈胡子,老实胆小的西北庄稼汉。

拉条子的媳妇儿金枝子,蒋勤勤来演,是个操着重庆话的一根筋妇女。

被拉条子捡回来的傻子,全剧就两句台词“呜哇呜哇”“妈!

”不洗干净看不出来是金世佳演的。

就这么几个人,外加一个喜欢把“人生就是这样。

”挂在嘴边的三哥,就凑成了一个故事,适合喝酒的时候讲出来给大伙儿助助兴。

你要说这故事发人深省,不会,傻子怎么能成警钟。

不过这小故事,从头到尾,生物链活活的调了个个儿。

故事前七十分钟的生物链是:大头哥---大头哥媳妇儿---村长---吴老三---小羊金枝子(拉条子妻子)---拉条子---傻子儿子后二十分钟就是:儿子拉条子---傻子拉条子媳妇儿---小羊吴老三村长---大头哥折腾着这帮人的,一个是傻子,一个是钱。

为傻子和钱丧了命的,只有跟拉条子穿同款红毛衣的小羊。

和躺在羊圈中被拉条子用刀狠捅的拉条子,但是那出现在拉条子的梦里。

我们说说捡了傻子之后的事儿,简短点儿说。

捡了傻子之后,拉条子两口子对傻子产生了感情。

这个感情一直持续到,傻子被认领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也陆陆续续有人过来说自己是傻子的亲戚,两口子彻底被这群人搞糊涂了。

这群人缠着他俩,拉条子就出去缠上村长,缠上警察,缠上吴老三,缠上大头哥。

他想弄出个所以然来,之前给大头哥的五万块钱也不要了,就是想知道为啥这么多人反反复复的要傻子。

一个傻子,不能做扫帚扫院子,也不能做饭吃,怎么那么招人抬爱呢。

直到后来,这群人不来闹了,两口子还是迷糊,见天的拿对方撒气。

再后来,一切就暗中调了个个儿,生物链儿里的角色一个个的都错了位,或者,回到了本来的位置上。

这个电影的背景音乐极少,唯一一个激烈的音乐是大头哥车里放的《忐忑》其他的背景音要么是乡村大舞台上主持人说的“我们欢迎本镇唯一一个参加过《非常六加一》的歌手,为我们献歌!”要不就是路边摊大喇叭放的“正宗怀柔土特产!

”哦,还有《粉红色的回忆》和《荷塘月色》有几句台词我特喜欢。

傻子吃饭的时候,拉条子要打他,金枝子说“雷不打吃饭人!

”两口子讨论傻子的时候说“活着浪费地球。

”让我想起来之前看《我爱我家》里头有一句“开除你地球球籍!

”韩国电影《隐秘而伟大》里面的北朝鲜间谍潜伏到南朝鲜,一个高智商的人,装成一个傻子,目的是完成组织上交代的任务。

电影中途我也产生幻觉,这个傻子不会是特务吧?

可是看完后,想了下,还是不把整个故事上升到社会角色层面上去啦,也不幻想了,那样就没意思了。

整个电影,就是一个实心眼的人,拍了一群傻子。

金枝子,她说的是重庆话,嫁到这么个地方,俨然一个被拉条子捡来的傻子。

村长,是喜欢说“我是为你好”这种车轱辘话的傻子。

警察,一脸淡漠的做好本职工作的傻子。

大头哥,大傻子,嫌麻烦怕唠叨有家不回,成天在外头累的都秃顶了的傻子。

胡老三,除了“人生就是这样”,屁话说不出来的傻子。

这帮活在固定模式里一步不愿意踏进他人生活中的都是傻子。

拉条子是傻子么,人如其名,任人揉捻拉扯,善良但是愚蠢。

不过他是唯一一个走进别人生活的人。

整个过程看上去悲悲戚戚,但是其实倒是落了个功德圆满。

补充说几点吧:1.片尾出现字幕,小羊的扮演者小羊。

真是可爱。

2.傻子的扮演者金世佳在拍摄现场,因为造型太真实,被一个西北大姐当成拾荒者,还给了他一桶爆米花。

3.蒋勤勤有段戏演的很好,但是陈建斌被小羊打动了,于是剪掉了,让她失去了本来能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机会。

4.本片删减了10分钟左右,均为王学兵的戏份。

5.勺子为甘肃方言。

意思为傻子。

6.首映会现场他们请来了一个魔术师,专门把勺子变弯。

很是有趣。

7.本来大头哥的角色是李亚鹏来演的,但是后来档期原因错开了。

首映会李亚鹏作为陈建斌的同学来到了现场,表示将包100场电影,给新疆的勺子们看,勺子们支持陈建斌这个勺子。

之前的题目是:只有和拉条子穿同款红毛衣的小羊死了。

后来想想还是用原著里的这句话做题目比较合适。

邢早早 11/17

 5 ) 《一个勺子》:消失了的傻子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前半段,后半段感觉因为戏剧性的东西上来,很多细腻的部分没有了。

三拨人先后来拉条子(陈建斌饰)家里领傻子(金世佳饰),导演似乎执意要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来突出主人公的“傻气”,同时和那些骗子们对比以营造一种荒谬感。

但遗憾的是拉条子和他老婆金枝子(蒋勤勤饰)的状态前后区别不大,叙事节奏上显得单调而拖沓。

拉条子到后面整个人物面目开始模糊,因而无论是那个自己杀掉自己的梦境,还是和观众一起在主观镜头下化身为傻子的结局,在表达上都有很强的企图心可效果上却不具备冲击力。

如果把《一个勺子》设想为一篇参加作文比赛的命题作文。

个人觉得陈建斌同学不能得满分的主要原因是行文过半后为了点题写了太多的“勺子勺子勺子”,看得人眼睛疼。

“一个人因为善良被迫捡了一个傻子,又因为傻被人骗丢了这个傻子,他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也是一个傻子。

”单就故事本身而言本片并不具备太多新意。

但在“扶不扶”成了“To be or not to be ”这种大问题的今天,对拉条子这种人生存和心理状态的呈现还是很有意义的。

拉条子是那种给了别人一块饼还会再给别人一块饼的人,这种人我们通常把他叫作善良的人。

善良的人心里有良知,就像是拉条子他家轻易熄不掉的灯。

得确保屋外的傻子不会冻死,才能安心把灯熄了。

丛林社会,善往往显得软弱,因为有顾及,有顾及就会怕。

恶人很少有顾及,因而能够不择手段。

善如果被恶利用,还有另一副面孔:愚蠢。

拉条子好心办坏事,不是因为善而是因为蒙昧。

所以他去找李大头(王学兵饰)——那个他认为很有办法的人。

但李大头却说他也想不清楚。

接走傻子的第一拨人是不是傻子的亲人还是也是骗子?

拉条子的儿子减刑了是不是送的钱起了作用?

李大头有没有坑拉条子的钱,最后塞给拉条子的五万块是不是他自己的钱?

这些影片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我们固然可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人”也可以仍然相信“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

但导演要的是我们和拉条子一样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怎么办呢?

自以为比拉条子聪明的村民告诉他:那就不要想。

这就是在教拉条子甘于蒙昧。

道德是一个变量,有的人高些,有的人低些。

为了防止低的人过低,需要法律来兜底。

但法律本身会有缺失,即便有法可依、如果普及不够还是然并卵。

法律如果不作为等于变相作恶,就会让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人比如真的傻子和不知道趋利避害的人比如拉条子沦为待宰的羔羊。

让以骗子和村长为代表的食肉者们(也可能包括李大头)有机可乘。

拉条子不是因为多给了傻子一个馒头就没这些事儿,好像真实生活中你只要不去扶跌倒的老人就避免了被讹的可能。

善良和助人的成本在提高,是我们变得渐趋冷漠的重要原因,每个人都担心自己会变成东郭先生,因为每一只受伤的羊都可能瞬间变成一头咬人的狼。

拉条子得家财万贯或者很聪明才有行善的资格,可惜他都不是,所以要为此付出代价。

一个行善的门槛过高的社会,一个非羊即狼的社会,一个傻子不明不白消失了的社会,不是真正文明和谐的社会。

 6 ) 像个傻子一样活着

<图片1>电影落幕,演职表由下往上徐徐滑过,当我看到一行“小羊饰演小羊”的字样时,不知怎的,一霎间竟有种想哭的感觉,我打心眼里为导演陈建斌的诚意和认真所感动,后来回想起,这个小设定倒也有些抖机灵的成份在。

小羊确实只是一只小羊,电影里,它得了病,陈建斌饰演的拉条子带着它去城里看兽医,拾到了一个傻子,也才有了电影的整个故事。

不管是从哪一个角度来讲,「一个勺子」的故事本身及故事的讽刺寓意、讲故事时的黑色幽默手法,演员的表演、还是整个片子流露出的浓浓的西北风味和中国特有的城乡结合部的土气与尴尬,说这个电影是许多年来华语片最用心也最优秀的电影之一,都不为过。

作为一部剧情片,电影「一个勺子」重在他所讲述的这个荒诞的故事。

浓缩成一句话,这个电影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好人因为一个傻子而最终变成傻子的故事,故事就像是一个寓言,涵盖的讽刺意味和某种发人深省的思考,让人不由肃然起敬。

看完电影退场时,走在我前方的是一对母子,孩子还很小,电影放映时,几处设置好的荒诞的黑色幽默也曾让这个小孩笑声连连。

走在他们身后的时候,我清楚的听到,小孩问妈妈:电影没怎么看懂,不知道讲了什么?

那个妈妈说:有些电影就是要自己看来思考的,以后你就会明白的。

很多事情不如不明白得好。

就像片中三哥的一席话,当拉条子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拾来的想甩也甩不掉的傻子,竟然连连引来三批人冒领。

他问三哥这一切究竟都是为了什么?

三哥说:我就是比你聪明在这一点,想不明白的事情我从来不去想。

这个总是将“人生就是这样”挂在嘴边的世俗而骑墙的人,道出了的这个世上中庸的人们普遍的处世哲学:人生难得糊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图片2>陈建斌扮演的拉条子与金世佳的傻子拉条子在城里拾到一个傻子,傻子就像是一块狗皮膏药一样黏着拉条子,因为拉条子给过他一口吃的,傻子从此执拗的跟着拉条子,赶不走也丢不掉。

拉条子找村长帮忙解决,村长只顾啃着自己桌前的羊肉骨头,只是用着最难听的语言,奉劝拉条子不要做这活菩萨,傻子的死活又有谁愿意去关心;拉条子找杨警官报案解决,杨警官只是以傻子没偷没抢没有犯事为由不愿以任何的形式掺和其中,每一次只是给拉条子倒一杯水,只愿事情赶紧结束;拉条子找最有门道的大头哥寻求办法,大头哥总是一副分分钟几十万上下的忙碌模样,三言两句打发,从不觉得拉条子的所有小事算是一件事情。

所有的人似乎都是所谓精明的人,他们世故,聪明,超然事外,非与自己利益切身相关不能有所触动。

唯拉条子置身其中,陷入其中。

老实人身上未能泯灭地善性让他始终无法不管不顾。

妻子金枝子本能的母性也同样如此,傻子总是莫名的喊她“妈”,失去儿子的她竟也能在与傻子地相处中,有种对儿子的思念之情被填满的错觉。

很多很多时候,在世俗文化的某些语境里,傻子不仅仅是对某些智力上有缺陷的人群的代称,更多的表达情境是在描述那些在做事不契合大众行为准则的人,是不懂得这个社会的相处之道、人情练达、潜规则或世故的人。

拉条子在村长、杨警官、大头哥或商场的小摊贩眼里,无疑不是一个傻子。

他的执拗与想弄明白一切事情的那股让人不舒服地劲,在某些视角看来,与金世佳扮演的那个真傻子确乎有些相像。

「一个勺子」作为一个有着严重寓言意味的片子,故事在讲述上其实有些小说文本的工整和被设计的感觉,当最后拉条子凭借自己的一股蛮劲,终于拦截大头哥的汽车,被大头哥劈头盖脸的一阵傻子傻子的谩骂,拉条子似乎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傻子,拿出那个傻子常戴的遮阳帽,行尸走肉一般走着,就那么任凭一群小屁孩向自己扔雪球与石子。

身体似乎已不再是自己的身体,是真傻了。

写到这里,想起我好多年前写过的小诗,就此做为结束:真希望自己是一个傻子 / 我可以到处乱跑乱跳 / 全然不顾别人的眼光 / 我跳在路上边吼着山歌 / 边挥舞着臂膀 / 别人都看着我发笑 / 我并不羞愧 / 只是镇定的以笑还笑 / 呵 / 他们真友善文/突突订阅号/movie-s<图片3>

 7 ) 好人如何有好报?

(以笔名发表于南周知道)日前,陈建斌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勺子》上映了,收获了诸多好评。

勺子,新疆方言就是“傻子”,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傻子”的过程。

陈建斌饰演的拉条子,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称不上是“大善”之人,身上也带有不少劣根性,但他总体上是个好人。

一次好心施舍后,一个傻子“赖”上了他,跟着他不走。

屡次想甩掉傻子而不得后,拉条子夫妇收留了傻子。

因为拉条子曾贴过关于傻子的寻人启事,随后便有几拨人自称是傻子的亲戚,向拉条子要人,并污蔑拉条子卖人,趁机敲诈勒索。

最后,为了寻找傻子,拉条子成了众人眼中难缠的“傻子”。

拉条子想不明白,好人怎么就没好报呢?

为什么大家都骂他“傻”?

拉条子可谓是好人的象征,他的遭际也是很多好人的遭际,他想不明白的事,我们该替他想明白。

(一)不是好人“傻”,是坏人太“聪明”好人之所以被人视为“傻”,倒不是因为好人智力的欠缺,而是因为坏人太“聪明”了。

这“聪明”体现在个方面:一,精于算计。

得与失、取与予、风险与收益、付出与回报,在利益的坐标系里,他们精准地计算着投入产出,生怕自己多付出一点。

相较之下,好人行事更多是出于道义与良心,即便这是以利益的受损为代价。

这么一看,好人自然显得“傻”。

电影中,村长就是因此训斥拉条子“傻”:家里多了一个傻子要吃要喝,万一傻子做恶怎么办?

但拉条子的想法很简单:天寒地冻的,不能让傻子饿死或冻死。

二,善于钻空子。

他们善于利用规则漏洞,懂得走歪门邪道,一旦违法成本低于收益,他们也不惜践踏底线、违法乱纪。

而好人老实、守规矩、讲道义、不作奸犯科,自然显得“傻里傻气”,也因此他们常被坏人玩弄于股掌之上。

《一个勺子》里,第一次有人自称是傻子的亲人,向拉条子要人,拉条子固然有些舍不得,但还是很开心傻子找到亲人,他压根就没想过那群人是不是骗他的;随后第二拨人向拉条子要人,拉条子才反应过来第一拨人可能是骗人的,于是他到处借了几千块钱给第二拨人,对自己犯下的错愧疚不已;可随后又来了第三拨人,拉条子才意识到,也许这三拨人都不是傻子的亲人,自己被骗了。

不是拉条子“傻”,而是在一个好人的信条里,人就是要老实、要讲信用、要本分,只可惜好人的“好”被坏人利用了。

(二)好人如何好报?

我们总是这样说,好人有好报。

可在《一个勺子》里,拉条子做了好人,却没有好报。

自从傻子被领走后,拉条子夫妇吃不香、睡不好,既怕人污蔑自己将傻子卖了,又怕那几拨骗子又找上门来闹事,还担心傻子的下落。

最后为了躲避骗子,他们只得关灯、熄火、门窗紧闭,在冬天里发冷又发饿,心惊胆战,“这日子没法过了”。

我们再来看看电影中其他几个主要人物的生活,不同于拉条子夫妇的水深火热,他们至少过得舒心。

傻子:金世佳扮演的傻子因为真傻,所以无忧无虑;大头哥:王学兵饰演的大头哥属于偷蒙拐骗那一类人,他以帮助拉条子儿子减刑为理由,讹了拉条子五万元;平日里穿得牛逼哄哄,戴着墨镜,开着小车,也算是镇里的“风云人物”;便利店的小老板:他见证了拉条子夫妇在几拨骗子折腾下的痛苦煎熬,但他从不主动帮助,他的人生理念是:反正人生就是这样,是块肉就安心等着挨宰;几拨骗子:几拨骗子把老实的拉条子夫妇骗得团团转,道貌岸然,对他俩颐指气使,获得利益后扬长而去;村长:村长的房子估计是村里最奢华的,拉条子去找他帮忙时,他正啃着一大盆牛骨头;他从不帮忙村民处理任何事务,生怕添了麻烦、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女警官:女警官看上去挺尽责的,至少拉条子去找她,她态度算诚恳,还给打条子倒了茶呢;但深究下来,她又属于那种不作为的人,只要可以不做的事就不去做,能打发掉的全部都打发掉……总结起来,这些人要么是真傻,比如傻子;要么是麻木,比如村长、女警官或便利店的老板;要么就是坏,像大头哥或骗子。

他们与拉条子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都是“聪明”人,只要无关自己利益的事,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他们不会为一个傻子的遭际担忧,不会为自己的过失愧疚和忏悔,他们无所敬畏、无所担忧、无所牵挂,因此他们都有了“好报”:他们不会遭遇拉条子夫妇的麻烦和困扰,日子悠哉乐哉。

这才是电影最大的讽刺所在:好人没好报,但如果你要有“好报”,你只能变傻、变麻木或变坏。

而最后,拉条子走了第一条路,他变“傻”了。

他像祥林嫂一样逢人就不断追问一个傻子有什么用;他絮絮叨叨不依不饶魂不守舍;他追着大头哥不放,就像当初傻子追着他不放:这些都让他看起来像个傻子。

也正因为这“傻”,不堪其扰的大头哥将当初讹他的五万元还给了他。

好人终于有了好报,可并不是因为他是好人,而是因为他成了“傻子”。

这巨大的黑色幽默真叫人欲哭无泪。

现在看来,《一个勺子》在去年金马奖获得最佳剧情片在内的五项提名,并最终荣膺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绝非过誉。

电影堪称我们这个时代的“盛世危言”,陈建斌提出了深刻而迫切的命题:当社会沦为道德崩解、寡廉鲜耻、人人互害、劣币驱逐良币的丛林时,好人何为?

该如何守护好人?

“聪明”人总以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何况还有拉条子等“傻子”充当他们嘴里的羊羔,但在一个丛林社会里,他们何尝不别人生物链上的一环?

 8 ) 一个勺子:因为一个傻子不知不觉成了“傻子”

初看片名和海报时,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很傻瓜的自以为可能又是部因为一个特别的勺子引发的农村纠纷或惨案之类的故事,国内当代独立导演特别爱关注刻画的环境影响和社会背景,后来一看介绍才意识到孤陋寡闻的我结果闹了个大笑话,原来在北方的方言中这常用的厨房用具‘勺子’说白了就是‘傻子’的意思,影片一开头就打出了醒目的字幕开门见山给出了说明,这片在一个构思新颖巧妙的框架中,讲的是在西北的偏远山区里,因为一个傻子引发的带有尖锐反思和荒诞幽默的故事,现在看来去年那两座金马的殊荣绝对是实至名归。

近年来不少野心勃勃的演员化被动为主动想要一展抱负开始纷纷转入幕后,扛起摄影机从光鲜亮丽的演员成了赚得盆满钵满的导演,但其中不少就像是是中了“青春”这一主题潮流的魔咒,一路跟风基本榨干了这两字的所有价值,更是将“小聪明”发挥到了极限,形式千篇一律集体成了国产片口碑票房两极化发展的“重要功臣”,但陈建斌初出茅庐的尝试却挺别具一格,仔细一琢磨还是很有国产学院派的那股执拗坚定的态度和讨巧的拍摄手法,情理之中却很有意思,反其道而行、没啥商业野心、接地气的拍了部“傻子连环套”的优质片,让人眼前一亮。

一天拉条子上镇上要钱也是带着小羊看病,突然冒出来一个傻子死心塌地的跟上了他,不管他如何恶言和拳脚威胁,傻子一路跟着他回了家,收留一晚后,心一狠的拉条子尝试过各种方式甩掉她,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傻子就死认定了他,拉条子和妻子金枝子出于好心也是怕惹祸上身,于是决定暂时收留他,并张贴寻人启事,结果不料却入了连环坑,一天夜里自认亲戚的人带走了傻子,不久又冒出来第二波自认兄弟的人问拉条子要人,信以为真被威胁的拉条子筹了钱心有余悸地送走了,又来了第三波要人,这才恍然大悟自个被骗了,真真假假,一头雾水的拉条子像是掉进了黄河也洗不清被扣上了“帮凶”的角色中,不断问人解惑,不知不觉中因为一个傻子自己却成了别人眼中的“傻子”。

这片很有纪实的风采和特质,手持镜头对于社会面貌写实自然的记录让我想到了达内的《罗塞塔》,定格的长镜那种空旷悠远的感觉透着点北方寂寥荒凉的感觉,一首《忐忑》带入的节奏感,搭配着拉条子追大头哥的一段,那种滑稽哭笑不得的感觉非常贴合直观,片中有很多点睛之笔的对话,一语道破天机般的处处点题,也带有浓厚的黑色幽默,陈建斌和蒋勤勤夫妻俩默契度不用多说,打屁股的那段一时又联想起了两人近10前结缘的那部《乔家大院》,台前靓丽星范的两人一身西北农村式打扮,红晕的脸颊、艳俗的布料、土头土脑的行事作风,再说上地道的方言,立马就融入了当地的民俗背景中。

不过好事多磨,因为王学兵那事,使这片子一度被搁浅,有图有真相,看了下剧照,“大头哥”的正面照着实让人为之一惊,不知完整版会有什么不同。

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在这篇文章中奴才活得窝囊、卑微又狡猾,对于奴才的诉苦聪明人给予了虚伪客套的同情和懂得察言观色的安慰,而傻子真情实意的出手相助却没有得到回报,反倒成了奴才翻身赢得主人表扬的跳板,这点让我想到了片中金枝子对着拉条子哭天喊地叫嚷着:“好人没好报,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的一段,在社会越来越狭隘、片面、扭曲的价值观普及中,貌似只有灵泛的人才能独善其身才能混出一片天,为了适应愈发以“小聪明制胜”的社会畸形规律,在摸爬滚打的处世过程中,吃亏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地鞭策每个人试图从憨傻之人变成善于圆滑为人处世的灵泛之人。

傻子在不少人看来已不再单单只局限于定义智商低下或认知程度偏低的边缘人群,很多时候一些人出于好心好意的举动常常被人嘲讽轻视为愚蠢的行为,拉条子夫妻俩就是典型的代表,“傻子”这一在很多人眼中带有侮辱性的贬义词现在却常和带有美好天真性质的褒义词“单纯”在无形中画上了等号。

“重复”是片中很重要的一个结构特征,傻子不断地跟着拉条子或独自重返他家,认领傻子的人一波接一波的找上门,拉条子夫妻俩好酒好肉的招待,拉条子接二连三追着大头哥跑,这种引导会给人一种莫名相似的联系和对比,相同的模式中滋生出一种角色换位的错觉,就像片中拉条子梦见自己拿着刀冲进羊圈杀死自己的桥段一样,无辜的羔羊、别人眼中的傻子、被搅浑了道德意识的人,三者之间的置换,荒谬不失真实、讽刺不失深刻,显得极其灵巧,片中有几个吃重的配角,一个是土豪级帮人“了难”的雪村似的大头哥,一个是一副贪婪丑陋嘴脸示人自以为是的村长,另外还有一个捞了不少油水的中间人三哥,他倒是说出了句大实话:“生活就这样。

”他们不是安居乐业过日子的店老板,就是穿金戴银开豪车的有钱人,要么是反映官僚体系的腐败和无能,享有职位但然并卵的只会安慰几句做做笔录的“人民惊诧”抑或啃着牛骨头油光满面的村长。

他们都是在自我利益为先或在利益驱动下过活自以为活得像泥鳅一样顺滑的灵泛人,也是视拉条子为”傻子“的人和使其“成为傻子”的间接始作俑者以及见证人。

面对拉条子对于‘好人为啥没好报?

’的疑问,他们一概表示不解也没兴趣和时间去思考,一致敷衍了事,他们表面有钱有势风光无限,实际看着更加可悲,成为社会“聪明俱乐部”这个拔尖大部队里庸碌麻木的一员,俗话说的好有时候活得太聪明反倒成就了一种精神枷锁和意识扭曲,片中拉条子评价入狱儿子的一句话记忆犹新:”他就是太聪明了。

“加上片中那几波理直气壮认傻子的人,记得曾经有人评价过很多国人的特点也是这看着很赞扬的七个字,实际是一语双关,更多是指抱着莫大的侥幸和不劳而获心理走捷径走歪路想方设法展现自个小聪明的人,大多都难逃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果。

影片最后拉条子拿出了之前傻子破烂的帽子戴头上,迎面接受对面一群人带有侮辱性的言行,和之前傻子的遭遇如出一辙,那一刻对于老实巴交的拉条子来说,他似乎意识到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欺骗、不公和虚伪的荒谬社会中不如聪明的做个傻子,带着一丝反抗和直面的意识,但更多的是莫名的无奈和悲凉,但同时也是一个辛辣反讽的象征,以拉条子的主观视角透过红色的遮阳板直视外界的回应这一想法很棒。

在如今扶老人怕被讹、抱不平怕被打、出好心怕被骗、说真话怕被告的年代下,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信任正逐渐褪去,反倒填充了更多的忌惮、猜测和怀疑,在一些人看来做单纯的”傻子“十足就是个白痴,做充满社会性的灵泛人才更明智,很多人都自以为聪明的窝在自己的世界中,无形中慢慢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利己主义者,变得越来越冷漠和自私,甚至会因为有这样的意识而深表庆幸和得意,但殊不知幸福和快乐正在悄悄地挥手告别,虽说今年的国产电影粗制滥造努力圈钱的烂片依旧一抓一大把,不过也很喜人的看到了几部独具匠心的良心之作,《一个勺子》就是其中之一。

你幸福吗?

不,我姓傻!

 9 ) 一个农民的困惑

前几天一个人在家无聊,把《大逃杀》又翻出来看了一遍。

结果那天晚上一直噩梦,总担心有什么人要杀我,后来我问了自己一个终极问题:如果我也加入了这场只能活一个人的杀人游戏,该怎么办。

我坚信自己不会是活着的那个人:既没有杀人的胆量,又不可能有存活下来的运气,更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我只能,找一个空房间,厘清这一生快乐或是悲伤的事,迎接死亡。

而《一个勺子》讲了一个“丢傻子找傻子”的故事,在我看来,它们讲的是一个故事。

拉条子和金枝子是一对夫妻,有天一个勺子(新疆方言:傻子)闯进他们的生活。

为了把他送走他张贴了“失物招领”,终于有人认领后又接二连三来了很多认领的人。

原本好意的拉条子成了他们口中贪图钱财的骗子。

于是他又张贴了“寻人启事”,直到影片结尾他都在问一个问题,这到底怎么回事。

不是他太傻,而是中国人太坏。

拉条子丢掉傻子,没有像《中央车站》用一个故事去讲述人性、救赎或者什么,《一个勺子》什么也不讲,就讲一个农民的confusion——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

人吃人的社会,电影的开始蒋勤勤就说了,外边的人抓路边的傻子把手脚打断拿去乞讨,或者把他们弄死取出器官卖钱……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一级一级地,这其中还有一条线索是大头哥拿拉条子钱为他那蹲监狱的儿子减刑打通关系,个体和社会公权力的对抗,弱不禁风,最后砸了钱什么也没捞到。

拉条子想通过法律程序把傻子送到福利院,村长只说,有吃有喝,那是人人向往的地方。

警察局给出的办法是,不给吃不给喝他自己不会走吗……比起《活着》的大彻大悲,《天注定》的野蛮粗暴,《盲山》的集体无意识,陈建斌的表达方式要显得委婉一些,并且有自娱自乐的成分。

每个下车、后视镜、车远移的镜头都显得既无奈又可笑,憨厚、善良、愚蠢的拉条子其实就是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不受尊敬,任人宰割。

而中国的大部分实例是,他们开始热衷于财富和权力的追求,或者,寄希望于下一代。

电影的一开场就是一个熙熙攘攘看热闹的舞台,这样的宣传造势大概是每个三线以下城市的标志。

结尾处拉条子爬上大头哥的车,这车播放着极具感染力的《忐忑》,最后慢慢绕开拥挤的人群。

在一个经济不怎么发达,教育不太普及的中国县城,追随大众是一个很好的保护自己的方式。

你不能太聪明,不然就会像拉条子儿子一样去牢里。

也不能太善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最好的是有点小聪明,再辅以一点为人处事的技巧就是那个环境的生存法则。

其实身边的人也如此,那些如鱼得水的人,往往遵从了社会规则;而那些选择自由的人,往往都成了身先士卒的亡命之徒。

《一个勺子》是我今年看过的最精彩的国产电影。

陈建斌长短镜头的交叉运用,追车时候的镜头拼接,他懂得讲故事的节奏。

在凛冽的西北大荒漠里,粗糙的生活场景给了影片一种旷野般开阔的质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好几个丢傻子的镜头明显是用DV机的纪录片方式拍摄,手拿摄影机,不管灯光,没有调度,这样的手法上一次是在贾樟柯的《任逍遥》里面见过。

在中国畸形的社会环境里,最可悲的是那些善良的下层人民。

他们遵从道德的规则却背弃了社会规则,于是成为堂吉诃德式的悲剧人物。

对于拉条子而言,他人生终极问题大概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

而人们的回答是,人生总是这样。

 10 ) 傻人沒傻福

《一個勺子》好看極了,難以想像這才是陳建斌第一次的掌鏡。

我最喜歡的故事類型,便是那一種不需要太多細節的渲染,只消把故事平順的用嘴說一遍,便能感受到其中意旨與尖銳的寓言型故事。

黃春明的小說與姜文的電影都有這種特質,而《一個勺子》雖然在細節還不夠成熟,結尾的暴力也顯得刻意了些,但劇本已有了一股親近生活,高於生活的草根性之張力。

《一個勺子》這電影標題的意思是:「ㄧ個傻子」。

根據電影介紹,在新疆方言中,傻子音同「勺子」。

不過,華人觀眾其實只要聽男主角陳建斌片中對著一個智障成日喊「ㄕㄠˊ子~」「ㄕㄠˊ子~」的大舌捲音,應該也能猜到這層意思吧。

我爺爺也是這麼喊的(他山東人),國語念久了,傻子勺子還真的偶爾會念錯呢.....在中國的西北小村,一個靠放羊維生的老好人被一個小傻子纏上,怎樣都甩不開,又熬不住良心,只得照料起傻子的生活作息。

老好人的生活並不寬裕,他與妻正為籌錢,替入獄的兒子辦理賄賂減刑,偏偏中介人愛理不理的態度,讓此事遙遙無期。

人人都勸好人想辦法丟包小傻子,偏偏傻子怎樣也丟不了:警局?

警察不能抓犯人以外的公民。

親戚?

一聽是麻煩事就跑光了。

精神收容所?

別傻了,好多聰明人搶著進去吃白飯呢,哪輪到真正的傻子呢。

那麼,放生傻子的方法,變成了唯一一條路。

然而好人終究下不了手,只得放任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態持續下去.....《一個勺子》建構意象的方式極其直接,在臉譜化的村民嘴臉與行動中,再再透露訊息:比起腦部殘疾的身障,因為良心而不得不負起身障者責任的好人,才是社會大眾眼中真正的「傻子」啊!

牧羊人傻得一逼,才會落著處處委屈,錢財盡失,他成日跟著監獄關係人跑的貓鼠遊戲,沒有比傻子跟著他要飯的舉動差上多少。

而追根究柢,自掃門前雪的冷漠,以及人善被人欺的無情,是傻子永遠搞不懂,所以終究在人群中吃盡苦楚的道理。

人情,就像西北村外的荒原,如斯冷酷,如此無奈。

《一個勺子》這則傻人沒傻福的社會寓言,其諷刺之意,不需太多的自我意會,便早盡在不言之中。

《一个勺子》短评

讽刺喜剧,落点在人性善恶,人善被人欺,同天下无贼。陈建斌睡羊圈穿皮衣,梦魇杀死自己,戴上傻子的红“滤镜”,完成了向傻子的过渡(结尾略刻意)。视听语言形式感强,固定长镜头极多,上来俩镜头便对侵入性画外音顽抗不顾。电视机和后视镜+流行神曲制造复沓笑果,表演都挺好,作为处女作不错了

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脾气太好!

10分钟前
  • 小鬼家的师公
  • 还行

前面80%还可以,后面20%太过,我都觉得男主傻,也许男主变傻从象征意义上反差前后呼应有隐喻讽刺作用,但从剧情逻辑上看完全不必要,所以导致很多剧情漏洞前后无交代,剧情推动变乱。拉条子和秋菊的缺心眼不同,人家那叫较真,他这个纯粹是碎碎念的缺心眼,所以震撼力也小很多

13分钟前
  • 阿吉娃娃
  • 还行

一个勺子(2015):秉承上世纪以来现实主义电影编导与表演的灰扑扑的传统,一部中戏学生拍来向老师们汇报学业兼致敬的电影。还要感谢王学兵的放浪形骸,使他得以在这部电影里尽现他仅用后脑勺的表演就可以抢掉所有主演的戏的盖世神功,简直无以伦比!

17分钟前
  • 锵阿锵
  • 较差

@2024-05-30 13:58:37

19分钟前
  • 虾仁🐷心
  • 很差

大头哥自己都被关进去了,你还相信他能托关系给你儿子减刑?你这不勺子吗?

24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人物刻画的很出彩

26分钟前
  • 游坦
  • 还行

“现在谁不知道?说谁老实,说谁是好人,就是说他是个傻子!”,谁做了大众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谁就是个傻子…颇有鲁迅风的一则寓言。几个演员都很出色,看了一半才认出大头哥是王学兵,只剩侧脸和后脑勺反而更适合这个虚伪奸诈的角色。演导俱佳,对陈建斌改观不止一点。8/10

28分钟前
  • 瓦力
  • 推荐

陈建斌厉害,幽默的语感合格,但再也不想看这样的喜剧了,感觉是看了篇用独立元素写的命题作文。

33分钟前
  • drunkenstain
  • 还行

95min版,这个版本看不出王学好的恶(完整版不知如何),加上摄影,叫人太出戏。

38分钟前
  • MaclovenZD
  • 较差

两段语录: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骗子和傻子。观众绝非傻子,因为大家都在拼命地活着。被傻子缠着的拉条子,拉条子缠住了大头哥……围绕“到底谁是勺子”的台词,太啰嗦了点。它没有让我想起那些中国演员转行拍摄的片子,而是想到了粗糙、凋敝又荒诞的独立影像。

3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荒诞的农村悲喜剧。】想起鲁迅的话,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因为都有破坏性,虽然所破坏的方面各不同。最大的看点,就是曾经的“皇帝”接地气一般的来饰演一个勺子。

40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喜欢两人躲在屋里时,金枝子大笑,拉条子看着她时宠溺的眼神;等金枝子笑完了,她也用一样的眼神看着拉条子,问“你饿不饿”?陈建斌和蒋勤勤大概是娱乐圈最恩爱的夫妻之一吧,没有爱是演不出这样子的戏的。

45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大家都是勺子~

46分钟前
  • 非魚
  • 还行

片到中段,我以为又像杨亚洲那种城市知识分子认为无知软弱才是大善,直到羊圈杀自己才觉得有点反抗,但最后大头哥给钱又变了味。怂人啊。。。。工艺上还是电视剧水准

47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

建筑感很强的黑色幽默。

51分钟前
  • mlln
  • 力荐

道理我都懂,但主角设定得太夸张了,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一件事上上当,把观众的同理心都消耗没了。正常观众只能和正常角色共鸣。

55分钟前
  • Marni
  • 较差

我为啥标记了这部电影为 想看 呢?

60分钟前
  • 象鼻尾猫
  • 较差

從舞台上視角到最後被小孩丟東西的傻子POV。臉譜角色與實景,非寫實性與寫實性的結合。以導演處女作來說不壞,表演都不錯,但「好人無好報、傻人無傻福」的寓言式主題太簡單,戲劇資源也太薄弱,剪到一小時左右應該挺好。表述方式的冗贅與直白,雖不乏應運而生的荒謬,卻不見得是好招。

1小时前
  • HurryShit
  • 较差

方言写实剧,没看下去。jqq这样真没咋看出来。

1小时前
  • kel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