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还是因为赶时间,凑场次,才看到了这一部让人大笑之余又顿感凄凉的故事,又是一部有可能错过的电影,差点给绕进去,所以,以后在面对相同情况的时候,再也不看宣传文案,也不提前看刻意表达个人观感的影评,免得被带到沟里都不知道怎么摔得跤。
给家人拿社区报的时候,看到有这么一则介绍:粗硬绝缘娇和骚嗲绿茶娇之间,就上演了那一场看似平静祥和、实则暗潮汹涌的男神争夺战。
这什么意思?
勉强了解“绝缘娇”和“绿茶娇”是为了避开俗语:“女汉子”和“绿茶婊”这两个被用的很多,却通俗到不适合作为宣传用语的词汇,那么,“男神争夺战”又是什么意思,是说两女争一男,还是怎地?
后来看到一则影评说这部戏说的其实就是“小三上位,赶走正牌女友”,可是看到其他评价说:周迅的表演让我笑出腹肌。
这句话又觉得周迅和黄晓明的表演,应该是有票房保证的配对,作为中国内地一线顶级明星,他们的演技和号召力早已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可他们挑本子,怎么演起了“小三上位”的戏?
这也太诡异了吧?
可是时间不等人,要么就看,要么就等,等还是看?
当然是看。
一看之下才明白,这哪是什么小三上位,两女争一男,这是一个讲述本就应该成为恋人的一对男女对于感情,对于伴侣选择,相互之间自我觉醒过程的故事。
从电影的一开始,当扮演张慧的周迅坐在那里等人,当扮演龚志强的黄晓明急忙赶来,看似歉意又特别不在乎的架势一出来,就让人明白:这才是主人公,有这二人在场,旁人根本抢不了戏。
从故事的一开始,就意味着张慧早已在龚志强的生活里扎根,受到他生活中接触到各方认可,包括朋友,同学,家长,甚至邻居大爷的认同,大家都认为她喜欢他,他也早就接受了她。
什么?
龚志强说不是?
虽然嘴上不承认可行动早就认可了,这也是一定程度上的认可。
为了说明龚志强与张慧二人关系的牢固程度,剧本其实是以张慧的台词说明了相关情况,张慧一边跟自己的闺蜜姐妹抱怨自己等他很多年,他都不谈,她还问他什么时候有女友,一边在回顾自己与他,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一起度过的时光。
这里出现了一个看似很小,其实很大的问题:既然龚志强说自己把张慧当男人看,既然张慧觉得龚志强不爱自己,爱上去出差认识的宝岛女孩,那么为什么在这之前这么多年来,龚志强都没有和其他人谈过恋爱,也没有人能让张慧如同现在这样有危机意识?
实际上,从电影一开始,剧本就以相关剧情回答了这个问题,她熟悉他到了代替他处理生活中的各类琐事,代他解决麻烦,代他做出决定,甚至,代替他给父亲送生日礼物,她就是他的一部分。
从张慧和龚志强关于父亲生日礼物的那段对话来看,他和她已经成为彼此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早就如同呼吸一样自然,不可分开,但有一点小问题。
问题在于他们之间的认知有一点差距:虽然女方早已有成为伴侣的认知,男方却还浑然不知。
看来,还是老问题:爱,有先知先觉,有当知当觉,有后知后觉。
按过来人的话来说,是龚志强这小子太傻,没悟过来,但不要紧,这二位还有的是时间,时候到了也就该明白了,明白过来就该准备结婚了。
如果女方能够代替男方决定,代他处理事无巨细的任何麻烦和问题,包括生活琐事,他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交给她处理,遇事都跟她讨论,听他意见,跟她商量,由她决断,他和她早成为恋人之前,就早已是家人。
这在旁人看来,根本插不进去,他们早晚要结婚,他们就是一对,一般人奈何张慧不得,龚志强和张慧,这是根本就打不散的一对。
如果有这样的了解,就能明白:张慧和龚志强这两人都这样了,旁人还怎么跟龚志强谈恋爱?
一旦介入,搞不好每次都要面对有形无形“三人行”的尴尬局面。
如果局面是“三人行”,就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与这个人在一起都会有意无意地出现他口中提到,他心里惦记的另外一个人,恋爱和婚姻都有唯一性,有排他性,如果面对这样的情况,那么,这样的感觉太糟糕,局面也太可怕了。
实际上,在张慧与蓓蓓的初见,那次兔肉大对撼,就已经是这样的情况:三人行。
什么?
那次大排档吃饭的兔肉对峙,张慧输了还输得极惨?
那只是表面上的情况,张慧只是独自被龚志强撇下,可是另一个为了展示自己撒娇发嗲,吸引异性到了任意可以把对方支来唤去程度的女子,就为了打败对手,在异乡不知名的街市上趁着大冷寒天的晚上,穿着露出半个肩膀的单衣,一边吹风,一边哈气,还要紧靠着自己想要的“战利品”,吃自己不确定是否喜欢的东西,这是在谈恋爱吗?
最后听来听去,这是她昵称作“恭恭”的人与假想敌经常来的地方,坐的是他们经常坐的位置,吃的是他们喜欢的菜,就连大排档的大师傅都认可这二人是男女朋友关系,她还得吃下他们经常点的菜,这样的境况也够难堪了,难堪到悲惨。
她是为了避免继续这种尴尬的场面,才赶紧要求男方一起撤退,还使用撒娇办法,选了一个让自己过得去的下台机会:-怎么可以吃兔兔呢?
不吃兔兔!!!
为什么说她难堪到悲惨?
因为这是三人行,无论蓓蓓如何对龚志强发嗲撒娇,如何从表面上要求龚志强怎么做,要求他对她言听计从,她都不能回避一个事实:在这次聚会当中,她来到的是她身边的这个男子与另一个女子的老地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甚至吃到的,都是属于他和另一个女子共有的经历和记忆。
说白了,在龚志强的感情世界里,有的都是与张慧的记忆,她是个局外人,如何能够不难堪,不悲惨?
可是这么难堪,这么悲惨,为什么蓓蓓还要执意介入张慧和龚志强两人之间?
其实在电影快要结束之前,蓓蓓的回答已经很能说明问题,入她自己所说,她早就看出来了,因为龚志强谈到的都是张慧,他的生命里只有张慧这个女子,可她就是不服这口气,就想要把这个人抢过来,不是因为这个人有多么好,而是因为这个人对张慧的态度让她很生气,她的手段那么好,那么多人都输给她了,所以……且慢,这里还有个问题:既然这么多人都输给蓓蓓,那么蓓蓓早就该有稳定的结婚对象,或者早就结婚了,不该是落单坐车,要人喊醒的情况对不对?
说到底,蓓蓓没有赢过别人,她的状况也说明她没有赢过别人,对一个人没有真心喜欢,抢到手就分手,或是对方觉醒离开她,都不是胜利,而是遗憾的错失。
只是她一直错觉自己赢过之前的所有人,在欺骗龚志强说狠话的当下,还在误认为自己已经赢过之前的一干人等,最后错失龚志强,错在她对伴侣对爱情没有真心,还误认为靠技能可以代替真心。
说到底,蓓蓓对待龚志强是在炫耀对待异性的技巧,而非真的想要恋爱或是以结婚为目的好好交往。
实际上,这就是本片想要说明的中心:撒娇究竟是恋人之间相互打趣所认可的情趣,还是一种男女之间沟通交往必备的技能和接触方式?
从某种程度来说,与宝岛女孩蓓蓓的相遇,在张慧和龚志强确定关系以后,到日后想来,与这个人的相遇,也仅是对他们感情的考验,对彼此认知程度的一次通知和提醒,与蓓蓓的相遇就象征着对两个人同等程度的拷问和质疑:如果要你,为了他放弃自己原本的样子,你自己会接受吗?
你与他,你与她,这么多年的亲密时光,究竟算什么?
是爱人还是朋友?
如果可以离开这个人,如果这个人退出你的生活和人生,换你和另一个人共同分享你的生活和人生,你会接受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张慧的回答是肯定的,她甚至因为蓓蓓炫技的暂时得势认为自己不能撒娇,不能发嗲,是缺乏某种技能的表现,找来了最懂撒娇,最会发嗲的好姐妹,由好姐妹找来了一干运用此类技巧出神入化的姐妹,帮助她提高技能,修习技巧,误以为这样就可以重新恢复如同过去那样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里特别要关注的是张慧的好姐妹好闺蜜,她们都是什么人?
她们都是被人看不起的绿茶婊吗?
如果能够如此义气相挺,能够聚在一起为好朋友好姐妹出谋划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但奉上对策还送出礼物,说明她们是一班非常在意女性之间友情的人,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也认同蓓蓓的想法:撒娇不是恋人之间相互打趣所认可的情趣,而是一种男女之间沟通交往必备的技能和接触方式,修习此项技能者,胜。
可是,因为她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底限,重视友情,没有蓓蓓这样非要把忠实未觉醒男友抢过来炫技的心,所以暂时还没有遇到感情去留的考验。
所以,在故事的最后,不是因为编剧特地给了龚志强和张慧一个好结局,而是因为龚志强在考验和拷问中终于明白自己不要什么,于是,在没有确定结婚之前,离开还来得及,对于之前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来说,有插图的笔记本是他最后的底限,他抠出的那张照片留影,是他和她最亲密最美好的瞬间,是他哪怕在被丢到垃圾桶也要捡回来的那份心意,因为张慧的心痛:为了爱情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雕塑专业,转作外企女郎的这份真心和诚意,龚志强早就知道也非常了解。
所以,蓓蓓假装不满,以告状的形式,说出自己的隐忧,其实是触动了龚志强对张慧的真心和义气:张慧是甘心为了他放弃自己心爱的专业和人生的人,而他却为了这样一个在路上刻意被相识,使出各种手段想要控制他做这做那的女子,背对了这份情谊。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个人,都得离开。
在最后的最后,是龚志强的父亲那一番劝说,打开了他的心结,让他明白自己究竟需要什么,这才赶得及去对要喝下牛奶咖啡的张慧告白自己的真心。
好在还赶得及,好在对方还理解,愿意继续与他携手共度人生,这才是真正的喜剧收场。
撒娇女人最好命这部戏让我顿悟:看电影和谈恋爱一样,必须要先去接触,先去了解,才知道什么是什么,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自己不要的,正如小马过河,只有过了河才明白对于自己来说,河水到底有多深,既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浅,也没有老牛说的那么深。
故事里的主人公虽然经过了那么多年,仍然没有觉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不要什么,直到遇到了突如其来的考验,有一个人想要介入他和她之间,甚至要进入他们的人生,经历过一番波折之后,他和她才顿悟:究竟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自己不要的,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从这一点来说,他们都要感谢这个给他们带来考验的人,如果没有她,也许他们还要过很久才理解,不会在这个关口突然顿悟,继而牵起彼此的手不肯放开。
原来,爱情和领悟,都需要人和机缘予以配合,才会有结果。
1星给演员,周公子我一直还是挺喜欢的。
1星给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场所让我笑笑和不受打扰。
仅此而已。
很久之前出现一个词语-女汉子。
百度解释是:形容女性可能言行粗鲁,个性豪爽、不拘小节、独立、不怕吃苦。
除了言行粗鲁外,尼玛不是小时候都教育我们应该习得的优良品质吗?
为什么独立,不怕吃苦,不拘小节就要被归位女汉子一类了呢。
女汉子明显就是一个贬义词呀。
而且电影表达的就是“女汉子”就是只能被作备胎,喜欢的人交往了新女朋友还要一起旅游,就是要忍着自己的痛不闻不问,就是最后只能跟一个男基普通男在一起。
最后黄基友出门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反省的时候,我好想大吼,哥们,你能不能不这么作呀!
露胸露大长腿,尖脸撒娇卖萌,吃个饭一会笑一会哭的神经病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搞定男人,可以让男人一通电话扔下工作去开门?
可以让男人一通电话扔下朋友去台中。
忘记交电费误以为停电,黑了就会害怕,没谈恋爱前生活几十年是怎么活过来的呢?
你父母没有教过你基本的生存能力吗?
不过转过身看看身边,不难看出,装可怜拌清纯的女生的确特别得到男人青睐。
但我更欣赏用自己的能力散发出魅力的女人。
或许有书味,有阅历,有淡然,有气场,有魄力,有柔情。
就如周公子,需要撒娇换来的爱情结局是什么?
如果结婚后,不撒娇了怎么办。
还需要工作吃饭供房供车生孩子很多事情要做,为了哄一个男人爱你整天装嗲声嗲气装什么都不会累不累。
还是欣赏美国的电影,教女人独立自立做自己,总会有棒棒的男人会欣赏你,总会有美丽的人生让你圆满。
撒娇卖萌,作为生活情趣吧,当作调味剂。
好吧,我承认我是一个大龄单身女青年,独立,不怕吃苦,我不是一个汉子,可是心疼欣赏身边的“女汉子“。
难以置信周迅会接这种电影要不是冲着周迅这种电影听名字我都会换台想着也是要学撒娇的时候了所以来看拜托啊导演!
隋唐那是撒娇么?
那是神经病啊!
谁会这么用力这么扭曲活得这么戏剧化啊!
正常男人早疯了吧!
黄晓明更是渣男中的渣男一会说“我不知道张慧对我有意思”一会又说“我也考虑过要不要和张慧在一起”隋唐的这个角色呢更是不讨喜说什么“我只是玩玩他罢了”可是如果不是导演硬凑上这个梗想想看黄晓明吃干抹净留下一句“跟你这样的女孩谈恋爱还真的挺累的”就走了难道不是绝世大渣男??
最后更搞笑了撒娇卖萌认个错周迅就笑嘻嘻地在一起了看完觉得我三观都毁了
看完整部电影,一瞬间就想到了S.H.E的这首歌!
其实电影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就是Be Yourself!
这又不得不使笔者想到另一部作品——《我可能不会爱你》。
这部电视剧真的是很厉害,笔者自己回想,突然发现最近几年看过的很多爱情电影讲述和探讨的话题,在那部电视剧里面都有所讨论。
迅公子饰演了一个女汉纸,女强人,她一方面很想做自己,但是却为了喜欢的人而迷失了自己,一次次改变自己。
黄教主饰演的自卑男,其实也很喜欢迅公子,却因为自己不如对方,怕被拒绝,干脆先拒绝了对方。
并且,黄教主为了满足所谓“男人的尊严”而易被会撒娇的女人吸引,这又恰恰是女汉纸做不出来的东西。
于是乎,一个命题被抛了出来:是否撒娇女人最好命?
这个命题,谢依霖饰演的闺蜜,不断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其正确。
不得不说,本片大概是谢依霖奉献的最好的演出!
她在片中虽然依旧极力卖弄自己,但此次的搔首弄姿,第一,不过火,并不像以前的作品般极尽夸张之所能,而是点到即止,足够你发笑,却不会令你反感;第二,不突兀,她的各种撒娇的动作和言语,是建立在为迅公子做示范的剧情需求上,并不像《小时代》那样格格不入刻意而为。
至于黄教主嘛,原来是怎样,现在依旧那样,以后估计还会这样。
不过,他敢把自己主演的大烂片《血滴子》拿出来自嘲一把,还借黑林志玲阿姨之便,指桑骂槐的黑了一下自己的女友杨颖angelababy,也算是大胆而卖力!
而迅公子,她的表演越来越随性,越来越随意,颇有种大巧不工,无招胜有招的感觉。
无论是黄教主还是谢依霖,在她面前,气场瞬间就被压下去,更别提那个台湾绿茶婊骚浪贱。
温吞男和强势女,大男人和小女人,每个人总会为了某个人去试图改变自己,却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也不曾变成对方想要的模样,最后两人也就那样遗憾的终结或者勉强的继续。
你不知道的是,也许对方在乎的,恰好是原来的自己,本来的自己。
本片大概想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终还是回到了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缺乏勇气与沟通,窗户纸就那么薄一层,脸皮厚点就能捅破,却成了推不倒的柏林墙。
好在爱情电影,总是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迅公子欢欢喜喜做自己,黄教主甘当小男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部《撒娇女人最好命》成为继去年的《一夜惊喜》之后,再一次拓宽内地爱情电影和性喜剧的尺度,进一步朝欧美爱情喜剧推进的作品。
本片涉及了更多,时下热门和流行的爱情话题与性话题,不再遮遮掩掩,直接摆上台面。
同时,电影仍有一些受限制的地方,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后人。
总体来说,本片的爆笑程度不亚于今年任何一部喜剧电影,非常适合你走进影院观看。
「撒娇女人最好命」宣发期间,我在 mark 想看时写过那么段话,这段话是这么说的:彭浩翔用的这一水儿国语咖……看还是会看的,只不过大抵会有种……大概是像,在看不争气的前任微博的感觉,又惋惜,又怀念当年不争气喜欢她的自己,又想拍桌子骂娘——是这样的感觉。
2014 年 12 月 3 日看完后,我把想看改成了看过,把短评改成了另一段话,这段话是这么说的:当年看伊莎贝拉时,大概没想到,会有一天,这位彭姓导演先生的电影观影过程会经历「也是越来越不讲究了」——「这拍的啥糙烂玩意儿」——到最后,「吔屎啦死 cheap 精」的心路历程。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件事情是:当年把「志明与春娇」轮了十遍的我,有一天会为这位导演在豆瓣上打两星。
对我来说,这是件很难过的事情。
- 如果试图分析「撒娇女人最好命」这部电影,从普通电影立场去评判的话,是不成立的,并且也毫无价值。
事实上,如果横向比较的话,「撒娇女人最好命」并不是本年度最差劲的国产片——是的,我是说,他是国产片,不是港产片,时至今日我终于承认了这个事实:两年前「中国合伙人」上画时,我尚一厢情愿地为它 tag 上「香港」的标签——从第一往下排的话,数大概一百名左右,你就能看到它:这甚至不能算是个尴尬的位置,因为它连推敲都不值得。
你也不需要大费周章地分析它的情节,这只是一部试图捞一笔的国产爱情电影——只是吃相有点难看。
只有把它放在彭浩翔的从影生涯体系里去看,这部电影才有其意义所在:它简直像一个缩影,从「AV」到「伊莎贝拉」,到「破事儿」,到「志明与春娇」,到「春娇与志明」,再到试图挣扎的「香港仔」,好了,半年过去,「撒娇女人最好命」标记了当年拍「拍凶杀人」的还留着 MK 仔发型的彭浩翔的死亡。
是,当年那个饱含着爱与梦想,的那个彭浩翔。
而这个子命题被放置的地方,是被一万个人讨论了一百万次的命题:香港电影的衰落。
回顾作为导演的彭浩翔先生的电影履历,大概有两个无法被规避的时间点:一个是「志明与春娇」上画的 2010 年,另一个是「春娇与志明」上画的 2012 年。
2010 年以前,他的作品充满了彭胖子牌的影像符号,首当其冲的就是 AV 情结。
在处女作「买凶拍人」和后来的「AV」中,他连续两次在大叙事结构里头使用了同样的扣。
在这个扣背后,是彭浩翔的代表元素,「深入骨髓的机灵劲儿」、「黑色幽默」、「戏谑放荡」,以及「真性情」。
嗯,只是「真性情」,不是性情中人。
是的,此时的彭浩翔当得上「机灵」二字,还没沦为「小聪明」。
换句话说,你在他每部作品中,都看得出来好玩的东西,这种东西,是彭浩翔乐意去耍弄,而观众也乐意买账的,重点是,无论高级与否,起码他们不低级。
这种机灵劲儿,直到「志明与春娇」,通过无数香港 mean 男嘴里的 mean 话,他们在彭浩翔的电影中都是成立的,甚至达到了机灵可以达到的最高级。
这是一部多么好的电影,曾经我以为,彭浩翔照着这么拍下去,一定可以杀出一条血路来,并且我是这么真心实意地期盼过。
但是,我说的是,以为。
之所以说,2010 年的「志明与春娇」是彭浩翔无法规避的一个时间点,是因为,如果我的记忆没出差错,这是彭浩翔的电影第一次在大陆上映。
这个时间点的让人难过之处就在于,就像你看着一位胖子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堪堪能在香港电影这个深潭死水里泛起点水花——不对,水花早已经泛起过了,是该翻出点大浪的时候,他沉下去了。
两年后,一部从头到尾都被精心包装过的电影,「春娇与志明」上画了。
这是彭浩翔第二个无法规避的时间点。
因为这部电影也是如此的充满认真劲儿,只不过这次的认真劲儿放错了地方。
你几乎在每个段落、序列、场次,都能清晰看到他试图取乐大陆观众的努力。
彭浩翔是如此的认真、而敏感、而细腻,毕竟他只是一个聪明人,不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懂得怎么一步到位地把大陆观众们哄开心,因此他东一点、西一点,这里加个扣,那里翻个花儿。
如今看来,「春娇与志明」是一部畸形而难堪的存在。
他像位操着蹩脚国语的香港生意人,一方面,他保持着彭浩翔牌的港味,一方面,他又试图让所有讲国语的大陆观众们都喜欢,而最后,他实际上是压根瞧不起被他试图取悦的「大陆人」们的。
从这部电影开始,彭浩翔的「机灵劲儿」们,终于沦为「小聪明」,沦为「耍嘴皮子」。
他用低俗讨好着香港观众,再用烂话来讨好大陆观众:如果说「低俗喜剧」的低俗中还能依稀见到点彭胖子当年的影子,在监制的「飞虎出征」中,就只剩下一个披着喜剧的外皮。
三年后,一部「春娇与志明」的完全体,出现了:「撒娇女人最好命」。
这是一部从头发丝到脚趾头都向观众全方位投降的通俗电影:「女汉子」、「直男癌」、「绿茶婊」……所有热门的标签堆积起来,成了这样一个四不像。
我看着里面大段接大段极为敷衍的情节,大段大段极为无趣的对白与笑点,直到五月天那首烂大街的歌响起来,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情:他连自己都恶心到了。
我突然觉得彭胖子大概也是很可怜的:他曾经试图拍他喜欢的东西,却发现只有那些他不喜欢的东西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
另一方面,彭胖子又是可恨的:他用这部烂电影热烈地、自作聪明地嘲笑着所有他曾经瞧不起的北上的导演们——陈可辛们,却发现,自己不得不成为其中一个陈可辛。
而这种又卑微又自甘堕落又嘴硬的试图去立牌坊的婊子姿态,让我明白了,他还是成了一个 cheap 精。
早就脱离了「机灵劲」了,也不是「小聪明」,连「耍嘴皮子」都算不上,就是 cheap。
两个钟头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这样个场面:「突然好想你」响起,土鳖之王奔跑在大上海街头。
全场观众开始大合唱。
拍出这个场景的导演先生,十五年前也曾包含热爱和梦想地拍出了买凶拍人:那里面有个热爱马田史高西斯的、初出茅庐,最后获得了金像奖的导演先生。
简直就像一场荒诞剧。
我想从他拍完「春娇与志明」那一刻开始,他再拍电影,都再也快乐不起来了。
那个迷恋着美智子的胖子已经死掉了。
很老套的故事,无非是相处多年在一起时候不觉得是爱,要分开才幡然醒悟,一个要走另一个才死不放手,但是难得的演的有搞笑地方有感人地方。
周迅真的非常有气质,冷眼旁观的嘲讽脸简直是教科书般的经典表情,黄晓明扮傻扮憨意外的不错。
可以这么说,无聊时候看看打发时间很好。
大概导演的主题也并不是撒娇女人真的好命,但是里面的一些现象也很奇怪,或者难道这才是现实?
嗲的假死的姑娘到处吊人,不管人家有没有老婆女友。
这时候我要感慨一下,大家在不看内在以后,竟然都不看脸吗?
令人费解。
女主是一个非常正常、独立、有着健全人格、自我思想的人,竟然是唯一一个没有男人追的,简直是匪夷所思。
另外,我认为,你可以为了一个人改变自己,变得更加包容、有内涵、有素养,去学习新知识变得更好,而不应该为了一个人舍弃自己原本的样子,变得面目全非。
那时候的你已经不是你了,那么他就算真的喜欢你,仔细想想,他喜欢的还是你吗?
还有,虽然我对嗲的要死的女二没有任何好感,但是男主也让我没有好感。
当时你说喜欢的就是她这样,撒娇让你觉得自己有成就感,你说她没有双腿你也不会离开,你最爱的就是她撒娇。
后来你说你们这样撒娇真是让人受不了,烦死了。
爱的时候怎样都好,不爱的时候一文不值,好不好都是你说了算,从头到尾她表演的始终没变。
呵,男人啊。
所以,逻辑上讲,妹纸是不是真心地所以我们上帝视角觉得她不值得可怜,但是男主一直不知道她本人如何也是甩她甩的很欢脱么。
退一万步说,如果妹纸真的是爱他死心塌地难道就不会逃脱被甩的命运了吗?
所以渣男。
女主哪里都好,知道男主有女朋友了还在努力勾搭不就是小三吗!
无关乎认识的早晚问题,毕竟人家先在一起,所以感情上我理解他们的爱情,理智上我依旧觉得这就是渣男和小三修成正果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值得赞扬的。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为什么女二始终不能有姓名。
这就是个类似于原配变小三的剧情吧。
最后,兔兔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兔兔!!
多年前,一个相熟的女性朋友失恋,她哭诉道:“他说我太不温柔了,说话办事总是直来直去,我有吗?
”后来,她又经常的给朋友们开玩笑:“你们看,像我这样的女人,以后就算生个女孩子才会养成男孩的。
”我知道,这不是她的真心话。
其实,每一个女汉子都有一颗小女人的心,她们也渴望得到男生的关心和关注,只是她们表现小女人的方式不同而已。
这也是彭浩翔新电影《撒娇女人最好命》所要传达的主要观点。
本片讲述了女汉子张慧为了自己的真爱而努力争取的故事。
这部电影十分切合当下的现实,在这个光棍也有节日的世界,“找对象”真真切切成为看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尤其是周迅饰演的女汉子这类人。
用非常恶毒的话来说,女汉子介于男人和女人之间,她们有张飞似得豪气与霸气,却没有林黛玉似的弱柳扶风,她们有男人的担当与责任,却没有女人的小鸟依人,就像电影里说的,男人除非把自己想象成gay,才会找这样的女人的当老婆。
通常来说,男人找另一半,都是想找一个温柔、小巧,一看就能激发男人保护欲的女生,这是本性使然,那种大大咧咧的女生,在最后只能变成一个称谓——哥们儿!
这就是现实,很残酷但很真实。
但是,电影会很奇妙,它会给你营造一个梦,一个属于女汉子们特有的梦,在这个梦里,她们依然很汉子,然后用她们独有的方式打败所有与他们争男人的会撒娇的女人,找到自己的真爱。
电影没有撒狗血,没有讲苦情,更没有让女主角或男主角陷入“二难选择”的尴尬境地,而是用喜剧的外衣包裹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却很深情,彭浩翔在他的恶趣味下夹带了很多私货——浓重的怀旧之情。
电影中穿插了很多男女主人公大学时候相处的场景,尤其是人情券、小纸条、笔记本这些道具的运用,一下子碰触了很多文艺男女的内心,非常矫情但也非常真实,非常煽情但也只是点到为止。
看完电影,微博上有人说,这是一部极佳商业娱乐电影,从情节到台词,整部电影都是秉持着“骚浪贱”的原则,一个段子接一个段子,一个包袱接一个包袱,而与性有关的段子,都是贴合当下年轻人的内心,色而不黄,让观众回味无穷而又不至于低俗。
电影终究是电影,观众在黑暗中自嗨了一个多小时回到现实依然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
因为你既没有周迅那样的气场,也没有电影中两位男女主人公的大学同学的感情基础,所以,又回到电影的片名,只有撒娇的女人才有好命。
这话不假。
其实,女汉子,只是撒娇的另外一种方式罢了,只要能遇到能读懂的那个人就行,爱情终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终归也会“寻寻觅觅终可见,相看两不厌”。
开头那个自称“女汉子”的朋友也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她在传授秘笈的时候说,女汉子也有春天,只要做到“在汉子面前做女人,在女人面前做汉子”就行。
这话是真理。
1、偶尔撒娇,是没有问题的。
但一直很“嗲”,男人也会习惯成厌倦!
科学的角度上讲,生理上是不能一直承受的。
累的是两个人,而且是真累啊。
2、你可以生龙活虎、孙猴子一样72变,邋遢的、温柔的、不洗头的、面容娇好的等等等等,在爱情面前,最重要的都不是这些,而是做自己!
一个不需要一直演的自己,唯有最大限度的释放,才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包容。
3、在姐还上高中的时候,班主任就教给所有女生一句话:“要把温柔磨成一把尖刀”。
哈哈哈哈。
这句话呢,并不是让你用温柔“捅”的男人遍体鳞伤,最重要是,你往哪里捅?
你的力道是不是恰到好处?
你的频次是不是真的合适?
最后,再说一次,撒娇是一种工具,用于调剂生活,制造一些小小满足与幸福,特别是在这个一下子冻成狗的天气里。
但是,消灭“骚浪贱”仍然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与奋斗的目标!
"我以前看八卦杂志的时候,很好奇,为什么林志玲这样的女生都谈不了恋爱。
原来你们撒娇时间长了,真的受不了。
"扮演恭志强的黄晓明推开骚浪贱隋棠的那一刻,是他在全片中最man的一刻。
除此之外,他都在展示着一股熟悉的温吞和犹豫劲儿:大学学业平平,考试前背东西背得一塌糊涂;工作表现平平,没看出什么上进心,女朋友一召唤便迫不及待地下班;没有什么定力,骚浪贱一发嗲,整个人马上服服帖帖;面对张慧表白式的亲吻,束手无策,只好假装淡定,用不回应来回应;女友和挚友争执时,更不能跳出来解决什么,只能用抱着女友的方式,用逃避解决问题。
总觉得这软弱的态度在哪里见过,直到几个侧面镜头给到他的平头、他的黑框眼镜时,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又一个张志明。
-咦,你有男朋友?
那我先走了。
-咦,你要为我换手机台?
我还有事,先不聊。
-啊,不会吧,你周六不上班,特意跑过来?
张志明式的逃避,不比恭志强高明多少。
一个表白短信要倒着来发,一个表白的时候要说自己是gay。
彭浩翔成功塑造的两个男主角形象,似乎都有一样的通病。
所幸的是,这样的两个男人倒也还算讨喜。
答应好了张慧的情人欠条,该飞台北,还是义无反顾地陪。
张慧画下的朱铭雕刻,被骚浪贱扔了,还是珍惜地重新捡起来收藏好。
当张慧生气走掉,怎么也不接电话时,他还是会一个接一个担心地重播、担心地找。
得知张慧要放弃自己离开上海时,还是不顾形象地飞奔到她眼前出柜式表白了。
他们是不主动,不拒绝,也不想负责的三不男人。
要让他们往前走一步,要在身后用尽你全部的力气推,哪天觉悟了,就推得动了,不觉悟,就陪着他们原地踏步吧。
而好在,上一会出现的,是包容型的余春娇,这回的,是更能忍耐的张慧。
你单车丢了,我载。
你不懂示爱,我来。
女主们打理好一切的状况,最后剧情简单到只需要男主们撂下一句话,这时男主们才施施然登场,接过mic,把暧昧捅破。
换了别的妹子,真的由不得你端着到这一刻。
恭志强,张志明,幸好活在彭浩翔的故事里,你们才是真好命。
按照导演为我们总结的忠心思想,这是一个讲述女汉子最终获得了爱情的故事。
彭浩翔的技巧和趣味都还是很有娱乐观赏性的,这点从该场女孩子数次的笑点中看得出来。
遗憾的是,导演的三观比起技巧来却有些缺失。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女汉子这个词开始流行了起来,QQ前面里满眼都是找不到男友的姑娘兴高采烈地自称着女汉子,来自欺欺人地安抚一下孤寂的小心灵。
我个人觉得,发明这个词语的家伙应该被拖出来鞭尸。
性别只有男女之分,性格却又千变万化,在我看来,女人最可爱的点就是每个姑娘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小不同,虽然逃不出几个共通的话题,但是每个姑娘,每个女人都是一个难解的谜。
电影中的周公子短发精灵,不会撒娇,但是除了平淡的胸部之外,她身上真的没有什么女汉子的痕迹。
戏中她的家具温馨有品,穿着偏中性但是不失女人风情,业余爱好一样是和闺蜜在咖啡馆约会吐槽,在台北和黄晓明逛夜市的戏份中也是可爱天真,该娇嗔卖乖一样不少。
唯一和片子其他没有被冠以女汉子之名的角色比起来,她只有一个不同——她是里面唯一一个有一份正经工作的女性角色。
女汉子的定义难道就是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养活自己吗?
这点和汉子有什么关系,只是一个普通自立的女孩子而已。
遗憾的是,片子中除了女汉子以外的角色....就只有女婊子...谢依霖和一众锥子脸饰演的好心闺蜜婊...和隋棠的绿茶婊。
再次插播一句,隋棠的角色设置展现了导演对于女性心理的把握,这个角色饰演的并不是一个绿茶,而是一个普通女性想法中期待并且鄙视的绿茶。
就好像小时代里的夸张中二,一眼就能看出是少年儿童意淫出来的富人生活一样。
女屌丝们生活中对绿茶的不满,在隋棠这个角色身上尽情地发泄出来,并且在高潮处给了她一个坏女人的定位:虽然我魅力万千,但是那都是假的,我不过只是想玩玩男人而已。
只有女屌丝才是对男人真心的。
这样可以让她们尽情发泄在生活中对于输给美貌女性的愤怒:你们这群傻逼男人爱美女有什么用,人家只是玩玩你的而已,只有我的真心和内在美你看不到。
这个想法和“高帅富只是爱你的美貌,只有我等男屌丝才是真心爱你的”直男癌逻辑简直异曲同工。
好啦由于我也是一个女屌丝我也不争气地笑了啦。
很久以前我不修边幅,不搞头发,身穿格子衬衫和牛仔裤人字拖,烟酒均沾。
因为没有自信打扮成美丽女人,索性往一个反方向发展。
我自我催眠自己,我是一个潇洒的女汉子,总有一天会有真命天子可以看穿我伪装坚强的表面,痴迷于我小女人的内心。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痴心妄想,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到,但是至少已经开始注意捯饬自己的外表,就算不能美丽性感,至少也要清爽整洁,有女人味更佳。
女人味不是什么值得羞耻的事情,做一个又坚强又好看的女人,岂不是比做女汉子强。
对啦虽然三观有问题,但是这部戏还是挺好玩的。
但是另外要吐槽的一点,我相信电影的牛逼之处是能够带领网络用语潮流,而不是痛苦地追逐着网络跑。
如今剧本中几处网络段子真的一点都笑不出来,只觉得痛苦万分——当年志明与春娇的段子水准已经堕落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吗?
最后一点...导演你既然没有办法把握上海女生的神韵干脆就不要提了好吗...
10年前的电影,和大如传一样令人作呕的价值观。我承认曾经我们对周迅的滤镜是太厚了。
为什么要吃兔兔。。。。
兔兔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兔兔呢😊
一男两女的角力,彭浩翔早在《公主复仇记》就做到最好,这部彻底像是拾慧的江郎。很多细节都是导演明摆着赚内地钱的三流之作。复仇记讲背叛,撒娇讲暧昧,其实暧昧的阶段是最美好的。可惜黄晓明不在状态,周迅感觉更不在状态,时常出戏,后段二女撕逼时还不如长着一张杨谨华脸的隋棠。
有点搞笑,谢依霖很好耶,锥子脸姐妹团 4个太像了,分不清😂接下来要看看我的早更女友😄
肥彭拍的戏是每况愈下了...隋棠完爆平胸小矮人...黄晓明终于能有一部代表作了...Mike隋戏份太少了...
这电影就是出来揶揄那些特好撒娇的小女生的吧!而且也暴露了她们的好多小秘密啊!前半场笑的要命啊!还是喜欢周迅的气质,感觉她就不是一个爱撒娇的女生,可是偶尔的撒娇又是那么的可爱啊!
搞笑 谢依霖真的是搞笑呀周迅演的真好 这种装扮我很喜欢呢
真是看得人有点尴尬
好看的啊,演技都自然,但是就隋唐的角色感觉很不适合她耶
无法认同这种爱情观,作为喜剧片还说,前半部分还可以的。但如果不是周公子来演,真是尴尬的没法看。
好多技能get
片中所有演员还有剧情都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尴尬!
年度最爆笑电影,全程笑到飙泪,从此再也无法直视冰壶比赛……我觉得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商业电影真心非常成功,但当然也不至于到五颗星造诣,但为什么打五颗星呢,因为很明显因为意识形态去抵制这部电影的神经病太多了,无言以对,所以为彭导加一星。
拍到大陆来就变成这样,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三亚。刚想说国内终于有了部合格不狗血的chick flik,还能夹些不太讨厌的荤段子,结果一看导演是彭浩翔
敢黑志玲姐!
荤段子什么其实是见仁见智的。彻底怒了的是,你为毛要用好坏丑的配乐,内个谁,你来解释解释。还有,这片不就是为难讯哥嘛,看得人捉急。2014年都市喜剧爱情片,在我这里,只有等咖啡可以上三星。
低俗内容太多,编剧去亖一亖,恶心
看教主演得好尴尬,周公子还好,比早更里面好多了。关于“怎么可以吃兔兔”这个梗简直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