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着看完了《大太监》,后半部分的观感与前半部分差很多,对这部戏豆瓣评分也确实算公道。
有人说它是太监版《金枝欲孽》,不可否认,最初的几集确实有些许金枝的影子,吸引我看的欲罢不能,但是过半就开始疲软,弹幕里不时会一遍遍刷屏,“希望结局就停在这里”。
这绝不仅仅是因为结局悲惨,所以难以接受,而是剧本的情节和人物构架方面有着重大的缺陷。
首先,从情节而言,全剧都围绕在东、西太后斗争之间,前边夹杂着六王爷与慈禧的权力角逐,后边六王爷短暂下线,再回来就成了慈禧的拥趸。
(我还以为慕容复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呢!
)从巡礼片看,整体的格局应该牵涉家国大事,而不该仅仅局限在宫斗,我一直期盼着后边会有更多的家国大事,结果还是东太后和西太后的斗争,调起得太高了!
这样一来,观众难免对二人的戏份感到疲倦,没有《金枝欲孽》最后发现皇后才是大boss的冲击。
同时,这就造成了人物塑造的问题。
以来,东太后像个精神分裂, 我甚至能感觉到Maggie在努力rationalize这个角色,但编辑的锅也接不住啊。
东太后前边悔过了,然后因为慈禧不原谅自己就又因爱生恨,兴风作浪,这逻辑很有问题,倒不如把她写成心思深重,忍辱负重。
不过因为历史剧的局限,编剧也许想多一点尊重史实,但改了那么多还在乎慈安一个人物吗?
而且,为了合理化慈安后边的报复,编剧就得让慈禧一直不原谅慈安,好几集围绕在一个苦苦哀求一个郎心似铁,我还以为要给她俩组段百合情。
同时,陈福这个人物时不时就得跳出来搞事,但是他是为了什么搞事?
编剧从来都没把这个问题交代清楚。
似乎恶人不问缘由,就是恶。
陈福莫名其妙要招安安德海也让我一头雾水,这个人物的逻辑没理顺啊。
这部剧和《金枝欲孽》差得最远的一点,除了恶人脸谱化,还有人物转变刻画不足。
金枝最打动人的,是剧里没有一个纯粹的坏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即便“变坏”,也是每人都有自己的苦衷。
而这部剧里,人物黑化太过突然,而两个主角慈禧、李莲英成长又刻画的不够。
慈禧基本没什么意识形态变化,不过刺激她的也就咸丰遗诏和同治过世两件事,为过多展开。
而李同志,天呐,经历了兄弟被陷害致死,老婆被徒弟残忍杀害后,发生的改变就是懂得设计别人了,这似乎和他的经历比有点苍白。
我能明白编剧在强调李的善,不能以暴制暴,他学会了主动出击,但是他的妇人之仁有所改变吗?
倩蓉被杀前,他还告诉倩蓉“添寿”本质不坏。
总而言之,他的心理变化是没有充分展开的,从“小李子”到“大太监”,只凭着心中的慈悲,够吗?
另外,《金枝欲孽》中四个人戏份是相对平均的,但是《大太监》是明确将李作为第一男主的,但是前32集,他基本都在“拉拉扯扯”、“将将就就”,短暂的爆发之后是一如既往的沉寂。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但作为电视剧男主,我们渴望更多,祥叔的演技也一定可以驾驭更多的内心戏啊!
安德海被曹永廉塑造得很好,就是死得憋屈了点。
凌添寿转变有点突然,姚双喜害死了德海该怎么处理也模棱两可。
三顺小可爱真是萌翻我了,口头禅是“好好的不行”,李莲英最后有他陪着也算安慰。
不过,他们两个恰恰是没有原则的人,也可能因此更能在紫禁城生活下去吧。
双喜这种认死理的愣头青是不行的。
巡礼片的黄宗泽演的光绪没出现,杨怡的珍妃没出现,难不成巡礼拍的是续集?
但今天看来,续集是不可能了。
这样的卡司在今天已经很难齐聚。
岳华先生去世了,黎耀祥凭此三封视帝,胡定欣后来封后,戏外人生,不也如戏?
看完此剧时,刚好是黎耀祥凭此剧获奖当天,支持。
同时其他演员饰演的也很符合角色: 陈国邦(彭三顺)、 米雪 (慈禧)、邵美琪(慈安)、马海伦(苏嬷嬷);梁烈唯演技有进步。
自《东西宫略》后有段时间没看古装剧了,但是这剧名这角色不动声色吸引了我,一个TVB难得见的视角,一个未见重视的特殊人群做主角,新颖。
看完下来,也可见难得地认真讲了人性转变的历程、人生壮阔的历史。
自知是看TVB剧不用纠结于是否史实,本来“论千秋功过,又有几许真有其事”。
如果换个角度:一个还算完整的人性转变历程的故事,一出宫闱尔虞我诈的争斗剧,此剧,还是胜任。
第一次注意到曹永廉,是处境剧《高朋满座》,有点爱面子有点可爱的都市小人物。
后来看他稳定地出演各种配角,颜值依旧能扛住岁月,演技也与过去持平。
直到这部剧的安德海的角色,真心感到曹永廉演技有了显著提升。
又或者说是表演的方式转变了。
人物的内心层次展示很好。
其实《倚天屠龙记》里宋青书的角色也是有层次的,但当时的曹永廉还没能诠释到完美。
《大太监》里五虎兄弟,李莲英是粘合剂,是最得人心的,而安德海一度是最能够控场的领头人物,因为从世俗功利的角度看他是最成功的。
他聪明圆滑,懂得如何获取慈禧的信赖。
他又从不丧失基本的原则和情义,面对兄弟和下属都是大气的。
我以为他会是五个人里最顺遂的。
安德海仗义出手救下小钗,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那是他命运的转折点。
我时常想,如果小钗对待安德海能够如同倩蓉对待李莲英那样不离不弃,是不是安德海或许就不会走向悲惨的结局了。
他追求着“玉茎重生”的神话,几乎是疯魔了,也背上了看不破的心魔。
他一直那么聪明理智,为什么会相信这种荒唐的神话呢?
仅仅是因为小钗的刺激吗?
也许还是因为他的自尊和自傲:“玉茎重生不可能,但如果是我安德海,会不会就有可能呢?
”他在他的阶层的成功,让他有了底气和执念去追求人生中唯一的圆满的可能性。
于是,安德海的心魔,是他避无可避的命运。
而他的死,死后验身示之于大众,是对那心魔的无言嘲讽。
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成为这部剧里的亮点。
后来的《公公出宫》是一个后续的对应版。
黎耀祥的角色依然是具有凝聚力的大哥,陈国邦的角色依然是口硬心软,萧正楠的角色依然在后期黑化。
只有曹永廉,从那么刚的安德海变成了很娘很可爱的细鸡,演技的加持是很明显的。
我一直遗憾安德海的角色没有拿奖,但是细鸡拿奖了,也是对曹永廉演技的证明。
在综艺节目和微博里看到五个人从剧里衍生出来的兄弟情,非常开心。
常常听人说娱乐圈没有真正的友情,其实每个圈子都是假友谊与真友谊同在的,还是看人。
希望几位能够一直都这么快乐,这么友爱。
合体拍剧的可能性不大了,但还是希望常常能在荧幕看到他们。
《大太监》里的季节 (之二)---苦闷的夏季自从同治帝由少不更事的顽皮小子长大成仍旧少不更事的毛头小伙子开始,紫禁城进入了夏天,闷热、困顿的空气便开始笼罩着一道道红墙和一座座宫殿。
人们在冬天里会畏手畏脚,很多虫子会在深深的地下躲避严冬的肃杀,然而冬去春来,将将就就撑到到夏天,这些虫儿们就蠢蠢欲动不甚安分了。
僵而不死,残而不废,死也要拉几个垫背的都在这火热的夏季里聚在一起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场来不及在冬天里做的阴谋和暗算。
夏天里热,人们的心也燥热,皇上要选妃,太监也想娶妻妾,够热闹的!
夏天里闷,人们的心情也郁闷,太后考虑要不要还政给扶不起的阿斗;大臣们期盼新君的新气象,焦灼的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皇上呢,万事由不得朕做主,明明自己坐在前面偏偏得听后面的声音指挥,更加的郁闷!
夏天里火,真得由皇上做主了,朕就该不郁闷了,但却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因为朕,没了主意,不会下决断,而是被烤,被炙得左一把汗,右一把汗…….热天里的困顿真是难耐!
夏天里茂盛的植物用尽各自的招数火热的繁殖着,紫禁城里各色的矛盾也在炎热的夏天里升温,等到白热化就爆发激烈的冲突,在经历过冲突和牺牲之后,紫禁城的夏天终于过去了。
冬天又回来了,将将就就暂时蛰伏,并开始酝酿新的矛盾,就这样周而复始。
U9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三顺好萌啊!
「你别理我」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是我想躲在玄穹宝殿哎呀进去不是寻人,而是求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三顺现在只要一说哎呀就萌的不行啊!!
萌的一脸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三顺说去长春宫要多多注意啊!!
‘你也是’我会!
【傲娇离去U14别这么多要求了,我不会心软的【镜头切换】到寿安宫了,要拜就拜吧"景仁同心,其利断金....""打扫同心,扭转乾坤..." (我勒个去)U15(宫外约会了都,我看的时候心花怒放=3=)吃东西吧吃?
有咩好吃的?
牛肉没牛肉味,蒜头没蒜头味你真嘴刁哎呀,我娘的厨艺誉满家乡,若非一场大火,我应该是酒楼太子(少东),而不是...九流太监那改天真要尝尝你的手艺 对了,你打算何时回宫?
风平浪静之后,我自然会回宫(啪)还有没有甘草梅子?
吃光了欠了你的呀?
好好的不行 非要吼人家(慢慢缩回)【打情骂俏开始了昂,这集结尾明显是在散播福利,一个傲娇,一个宠溺最后都说要尝三顺厨艺了,喂喂,想去同住就直说(捂脸)这集什么情况?
还有训妻情节哪咳咳。。。
】U17我借黄豆给李莲英做豆腐脑!!!!!!!
其他吐槽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666563/
喜欢这部电视剧它就像小时候喜欢的《三个火枪手》一样,无论好人还坏人,无论当初选的是哪条路,都坚持自己的处事则学和尊严认识的人都说《大太监》拍的太傻了。
只是,喜欢它的人还是坚持。
慈禧、皇上、皇后、李莲英、安德海、三顺、慈安每个人的眼神都坚毅,并不停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停步,即使错。
东太后就一个苏嬷嬷跟着 六皇爷的胜保死了就没跟班了太监的跟班比他们还要多!!!
我勒个去……剧情是还好。
公主太监那段实在是……编剧你脑袋被门夹过么……后面更加好笑。
他们犯下的罪居然可以不处死?
居然可以继续在那招摇?
TVB的古代历史剧真的是硬伤一堆。
演员再精湛的演技也不要这样啊亲。
实在让人看不下去啊亲。
双喜你不要再妄想和公主私奔了呀。
大总管太监还可以娶妻啊,面对老婆红杏出墙视若无睹啊。
宫女出了宫还可以回来啊,回来了又走啊。
这是你家哟。
……吐槽无力了么。
比起其tvb之前的剧,《大太监》起码有了最为基本的进步。
一:摄影取景起码不再是《万凰之王》虚假做作的影像,tvb终于不再“周扒皮”的死磕每一步的制作费,剧组也跑到了横店取景,一些镜头也算大气。
二:题材也可以说从女人间纠结不清争宠,变成了那个时代红砖青瓦下,最卑贱人的生世飘零。
三:太监不再是扭着肩膀女声女气的摸样,服饰妆容也不再像之前清宫戏那般大红大绿的浮夸。
所以请理解我看到巡礼片时贼亮贼亮的眼睛和汹涌澎湃的心情。
可是我忘了,巡礼片只是巡礼片。
当我看完前6集的时候,失望又将心情降到冰点。
我很失望,tvb果然撑不起来这种题材的剧,因为这货不是李莲英,不是那个是时代里由一个最卑贱人变成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拥有无上的地位和权势却依然无法安慰备受摧残的身心的李莲英。
我可以看出编剧尽量把李莲英写成一个在紫禁城里开始安身立命的小太监渐渐被局势等逼迫成的大太监。
可是编剧大人,李莲英重来不是“高大全”的人物好吧,他重来就不是“圣母”式的人物好吧。
那个时代里一个小太监的他怎么敢帮助内务府要捉拿的人,怎么敢去一个参与到菀太嫔密谋里?
他怎么敢和慈禧——这个紫禁城里最威严的女人对着干?
我心中想象的李莲英他是他是慈禧少不了离不开的心头肉!
一个亲手可以禁锢光绪,淹死珍妃的大内总管!
是一个生性圆滑可以敲诈官员,惹近朝野非议的大太监!
同时他又是一个不完整的男人!
一个少了男性生殖器依靠权位自我欺骗的男人,他是中国最奴性的那根神经。
这才是我心中的大太监。
他一生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虽然深知太后宠信自己,但却只能在恐惧中,在浩荡的宠信下,卑微的活着。
他一辈子恨自己不是一个真的男人,用各种手段满足自己的欲望,见风使舵。
他狠得下心下得了手,低的下头报的了仇。
这次是可以再紫禁城里活得下来的大太监。
纵观整部剧,像是要给李莲英洗白,给慈禧洗白,给慈安腹黑等等一切一些都让我无力吐糟。
可于是我太挑剔,也许这一切都只是我的主观臆断,可是这真的不是我的那部《大太监》(ps:懒猫我觉得觉得我要纠正一下,很多豆友说真实的李莲英也不是懒猫我想的那样。
其实我觉得历史的真假早就埋在厚重的尘埃里,没有人可以断定真实的李莲英到底是怎样。
所以懒猫我眼中的李莲英难免狭隘和有违给位看官的想法。
若是懒猫有错也欢迎大家指点,这点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有人说看电视是图个舒心,这点懒猫我也认同,但是要说电视不需要深度我就不敢苟同了。
好的电视、有涵养的剧集是可以"养”,要是胡乱编造的电视是会害人不浅的,大家看于麻麻剧和湖南台的一些的垃圾电视就知道了,他得电视荼毒了多少小朋友。
不求电视可以做宣传历史,但求其可以不要这般脑残就好。
所以《大太监》可以说是一部不那般脑残的剧集,比起tvb之前像《万凰之王》《宫心计》等剧集也是比下有余。
但是比上不足呀各位!
有人说想看正史移步ccav,懒猫我其实不是想看正史呀,ccav的不一定是正史呀!
懒猫我想看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性,他可以自私,可以残忍!
而且tvb正的拍不出这种题材么?
大家回去翻翻tvb的剧集像《火舞黄沙》《金枝欲孽》《天与地》等不是还是有这种味道么?
当然,懒猫觉得会拍成这样一部分是香港收视主体的原因,师奶们看不下去懒猫说的这种题材吧!
大家无视我吧飞走了)(再度补充,稍微瞄了一眼第十四集。
我真的要无语了!!
敢不敢再假一点!!!!!
不知道筒子你们看到这里是什么感想,总是我要泪奔了!
)
忘记在哪里看到的港剧推荐说大太监和公公出宫不错,不怎么看港剧,最近有些剧荒,就看了,整体看下来感觉还是不错的,值得推荐。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洗白慈禧和李莲英,李莲英过于圣母以至于都有点向刘三好靠拢了。
优点的话剧情还是可以的,全剧演员演技全体在线,小配角也是。
剧中人物不少,大部分都挺饱满的。
也算是瑕不掩瑜吧。
说说对每个人的感受吧,排名不分先后,想到哪写到哪。
李莲英:相比来说我觉得这个主角刻画不是很成功,不是说演员演得不好,是本身这个人物就像前面说的一样过于圣母,主角光环太大。
看到后期李莲英这个人物是让我觉得有些乏味的,毕竟这样滥好人的角色也是太多。
但是演员的演技完全没问题,印象尤其深的是第一集神武门探视家人,李莲英的娘说要把大哥的儿子过继给他时,李莲英说不要客气了。
那个表情真的是又开心又心酸的。
总之探视那一段李莲英表情都很精彩。
慈禧:也是有点洗白过度,虽然不像李莲英那么圣母,但也是时时刻刻以大清江山为重。
要说慈禧还是《苍穹之昂》里的更好一些。
演员不用说,米雪老师演技有保证。
慈安:终究是心魔难除。
正宫无出永远是慈安心里的一根刺吧。
后期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不甘心让她变得更加狠辣疯狂,到底也是看似风光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过。
三顺:三顺可是这部剧的大惊喜,说真的一开始我以为三顺是那种活不了几集就要死的小炮灰。
从一开始三顺就是一个作威作福的反面角色,各种招人恨啊。
谁能想到三顺后来会那么可爱,而且到了最后也是三顺一直在努力。
其实三顺是有点小坏,但不是大奸大恶。
三顺演戏也是自成一派,可爱的不行“哎呀”“好好的不行”“ 我是刀劈剑砍,雷劈火烧都打不死的火凤凰.”简直不能更萌,这部剧三顺绝对是一个大看点。
安德海:好吧是我这部剧最喜欢的角色。
我就是对李莲英那样完全正面的角色无感啊,安德海这种有野心想要权利的角色不要太迷人。
可惜没办法,结局已经注定了,安德海死后真的是看剧心情都不一样了。
回归这个角色本身,他当然不是一个好人,但是讲义气,而且竟然还有一段感情。
可惜小钗不是倩蓉,本来安德海就很在意自己是太监的事实,偏偏小钗不安于室,安德海后期虽然大权在握但终究是不开心的吧。
最后一死以报慈禧之恩,也算一种解脱。
倩蓉:前面提到了倩蓉就直接说吧,总觉得倩蓉存在感不高,她和伯伦也很是唏嘘,最初的爱情还是抵不过生活的磋磨。
后期倩蓉和李莲英在一起也算是水到渠成了。
可怜都熬到头了倩蓉却被杀,说到底还是被李莲英乱做好人害的。
和硕公主:绝对是我见过最可爱的公主。
前期的时候公主活泼可爱,虽然公主有时候笑起来傻傻的,但是公主一笑真的是春光明媚。
而且难得的是一开始虽然公主喜欢双喜,但是也知道身份悬殊,并没有非分之想,后来是被慈安要杀双喜刺激的才坚持要和双喜双宿双飞。
可惜到底是妄想了。
后期公主回宫后相比前期明显成熟很多,演员演得也是很好。
不论公主到底有没有喜欢上德徽,我都觉得公主没有错,可怜最后被东太后的阴谋连累惨死。
不过大清本来也难有公主能得善终。
我永远都记得前期的公主,开心活泼。
双喜:双喜本来也不是一个很阳光的人,整个人呆呆的,超级正直。
和公主有缘无分也是难过。
前期虽然有和公主的感情线,但是觉得公主死后双喜戏份才真正重起来。
为了救公主害死安德海已经要了双喜半条命,公主最后也撒手人寰,双喜就完全抛弃了自己以前所坚持的正义和慈悲。
公主死后双喜心里就只剩下报仇了,可怕也正真可怜。
虽然双喜最后活下来了,可我觉得还不如让李莲英杀了他,大仇得报,好兄弟被自己害死,最喜欢的人死在自己怀里,双喜余生还有什么活下去的动力呢,恐怕终生都是郁郁了吧。
添寿:萧正楠前几年《怪侠一枝梅》里的大反派应无求就挺出彩的。
添寿这个人从一开始就是立身不正的,但那个时候没有机会,所以添寿的贪婪也只是嘴上说说,可是后来师父受到器重,自己也有机会跟随安德海身边,添寿的贪婪也越来越大了。
再到后来投靠陈福,害死安德海;投靠东太后,踢下去陈福。
添寿是完全没有底线的。
其实从添寿想改拜安德海为师时,安德海、李莲英就应该警惕,而不是让他跟随安德海。
添寿下场不用说,手脚残废,成了乞丐。
添寿这么惨怎么可能悔改。
所以倩蓉虽然是添寿杀得,但也是李莲英害的。
同治、宝音:他俩放一起说吧。
从刚开始的琴瑟和弦到最后宝音厌弃同治,只能说造化弄人。
同治自己没出息,宝音我不觉得有什么大错,可怜年纪轻轻就孤寡宫中,看最后大概也是命不久矣了,当初若是不入宫为后,宝音会幸运的多吧。
婉太嫔:出场太早,领盒饭也太早了。
具体人物也没啥好说的了,深宫怨妇,红杏出墙,最后孤单一人,凄惨的宫妃形象。
但是李诗韵是真的真的美啊。
主要的人物差不多就这些了,恭亲王形象不太饱满没什么可说的就不说了。
总体来说我觉得大太监算是悲剧,没办法安德海死了之后我就觉得整个剧的基调都是凄凄凉凉的。
最后光绪登基时慈禧扶着李莲英,我总是想慈禧还记不记得以前身边的安德海。
总之剧值得一看,虽有缺点,瑕不掩瑜。
作为一个从小看TVB长大的人,我几乎非常抗拒的就是TVB的清宫戏,作为一个北京人,作为一个身上还留着一点满族血脉的北京人,实在受不了一群紫禁城的人说着广东话,但是从金枝欲孽开始,我尽量克制自己的不舒服,让自己只看故事。
这片也是只能看故事,无法深究,漏洞太多了。
因为,连太监们的年龄都是不对的。
还有公主,和硕不是公主的名字,和硕指的是庶出的,皇后所生的是固伦公主。
本片的优点有主线除了最后,基本都还算是根据各种历史记载所改编,不能说是胡编乱造的,历史本身就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记载的也未必是真的。
关于慈安的塑造我觉得前面还是挺成功的,慈安能稳坐皇后之位十多年,没有点儿能耐是肯定不行的,兰儿本身也是母凭子贵。
人物塑造,其实我个人到认为李莲英塑造的不错,因为作为一个晚清的著名太监,他这么多年来对上忠诚,对下宽厚,所以才能一直活到老,否则早就像安德海一样了。
很多人觉得黎耀祥演的没张力,我倒觉得他拿捏的挺准确的,在宫闱之中,谨言慎行才是王道,否则安德海那样太监娶妻,在北京城造成轰动,终究是逆天而行。
最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彭三顺,特别可爱。
头几集出来时候真让人恨,后面却是越来越心善。
一众老戏骨演的没话说,米雪,岳华都很赞。
唐诗咏的清装扮相并不好看。
阿鲁特氏相传吞金而亡,孙殿英盗墓之时将她破肠破肚,东陵之事又是另一番故事了。
还有一个是当年同治帝除了娶阿鲁特氏之外,还娶了一众妃子,后来光绪帝宣统帝继位,有两位太妃搬出了紫禁城,一位活到了77,一位活到了78岁,都是不和慈禧斗气的,她们出宫之后的住所,就是现在府学胡同36号,文天祥祠的对面。
我因为工作原因数次进入北京市文物局所在,每次进入都感叹这里的环境之好,外面就是熙熙攘攘的平安大街,可是这里一点点城市的喧嚣都听不到,只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空,来到清朝,各处装饰,都是清末的。
单位的老师跟我说这以前是陈圆圆在北京的一处住所,后来我才知道,这也是同治帝的两位太妃出宫后的居所。
所以看历史剧的时候,顺便查一遍历史也是好的。
有时候,会发现历史跟自己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從另一個角色拍攝歷史人物,是很好的嘗試,演員也出色,拍攝也認真
这么无聊又毁三观的电视剧,我怎么能追到现在呢。。。相比之下名媛望族真是TVB的良心大戏啊!!!
今年的TVB剧情智商整体有下降。
除了三顺没什么好说,吐槽都懒得吐 “哎呀,好好地不行吗,非要大呼小叫”www
跟著連英學成語
死也不会说我是为了黎耀祥和米雪看这剧,结果真心各种失望,捉急地播完为了配合它我就拖着看完了(﹁"﹁) 要不是为了三顺“哎呀,都好好地不行么”我死也不看了。凌添寿把倩蓉推在地上往死里戳,我整个呆了,没表情眼泪掉下来,编剧脑残认证V5黄浩然萧正楠贱人样认证。本来打两星,最后两集加一星。
这么烂的电视剧 我居然从头看到尾 真服了我自己了……
得李莲英者得天下~
慈禧去死。。。 李莲英去死。。。
26弃 不堪入眼 跳着看看就行了 故事越讲越没下限••
好好地唔得既,哈哈哈
剧本简直人神共愤。
大結局是整部戯最好看的了。三順是開篇單純地壞,結尾天真地好啊。
扯淡
我不知道是演得好還是怎樣,我居然幾度差點淚奔了。。。。我發現李詩韻很漂亮啊。。。。很甜很甜。然後陳茵薇好可愛啊!!!!長得真的很小啊。。。都是演技派啊~~~~
好好地不得嘛?
完全视角转换了。
2012-12-6 那一切潜伏在远方,不到时候看不见。
剧情太脑残。
看过(16.10.25)剧中李莲英也太白莲花了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