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校园

The School of Rock,摇滚教室(台),阿sir嚟自乐人谷(港),摇滚学校

主演:杰克·布莱克,亚当·帕斯考,卢卡斯·帕佩利亚斯,克里斯·斯塔克,萨拉·西尔弗曼,麦克·怀特,卢卡斯·巴宾,琼·库萨克,乔丹-克莱尔·格林,维罗妮卡·阿夫勒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摇滚校园》剧照

摇滚校园 剧照 NO.1摇滚校园 剧照 NO.2摇滚校园 剧照 NO.3摇滚校园 剧照 NO.4摇滚校园 剧照 NO.5摇滚校园 剧照 NO.6摇滚校园 剧照 NO.13摇滚校园 剧照 NO.14摇滚校园 剧照 NO.15摇滚校园 剧照 NO.16摇滚校园 剧照 NO.17摇滚校园 剧照 NO.18摇滚校园 剧照 NO.19摇滚校园 剧照 NO.20

《摇滚校园》剧情介绍

摇滚校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杜威•费恩(Jack Black 杰克•布莱克 饰)是一名已过而立之年,却仍在为理想打拼的摇滚音乐人。他不屑于那种粗制滥造、充满向商业谄媚味道的虚伪乐曲,一心追逐真情实感的纯粹摇滚乐。为此,他和无数支乐队分道扬镳,至今事业无成,还面临被房东赶出去的窘境。 杜威的男房东兼老友内德•斯尼勃利(Mike White 麦克•怀特 饰)此前曾是狂热躁动的死亡摇滚乐手,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居家好男人以及代课老师。杜威闲赋家中时,偶然接到一通来自某中学的招聘电话,对方邀请内德迅速来学校代课。穷极无聊兼为生计所迫的杜威偷梁换柱,以内德的身份进入这所校风极为严谨的名门中学教学。学生们的死气沉沉一度让他倍感无聊,某天,杜威无意中发现孩子们的音乐天赋。于是,他瞒天过海,带领这群只知道读书的孩子们进入一个全新且乐趣无穷的摇滚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以眼还眼野马军舰少年致胜一击偶像选拔死期将至女主角失格西北风云百里挑一大多头之股民的名义波尔达克第二季智者无敌老无所惧冥王想踢沉迷男的女人亲爱的孟买江塘集中营分手专家聂隐娘之绝命刺杀一生一世奸人坚无依之地糖果屋大道地牢围攻3余生的第一天再见巴法纳鬼债女人泪鬼玩人崛起奇妙世纪

《摇滚校园》长篇影评

 1 ) 不是摇滚迷也爱的电影

一开始也会用古板的思维看待这个Mr.S上课的方式,会在想他是不是在误人子弟,只想利用学生完成自己的摇滚梦,但看到他后面一直给孩子传授的是真正的摇滚精神,发现每个孩子的能力,鼓励孩子。

当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时,他们有无限的可能性。

最后孩子们表演的时候,自己也就像他们的家长一样,超级骄傲🤘

 2 ) Let's Rock'n Roll

我不懂音乐,至今也搞不懂摇滚的定义是什么。

看到片中JB抱着个电吉他,声嘶力竭地对着麦克风又摇又跳,到后来躺到地上打滚,我终于明白:哦,这就是摇滚。

之前看过张北海写的《美国:八个故事》,其中就专门讲到摇滚乐。

摇滚源自黑人,发自小城孟菲斯。

中国没有摇滚的环境和土壤,为数不多的摇滚人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这一点,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惊人的相似。

影片中,即便是在起源地美国,摇滚也被家长们视作洪水猛兽,看成不务正业。

JB是个极端疯狂而又执着的摇滚人,疯狂到除了摇滚就没有任何的谋生手段,而太过疯狂的他就连同样玩摇滚的队友都不堪忍受。

最后,他在一群孩子的帮助下成功逆袭,这么完美的结局,已然变成了童话故事。

JB这个死胖子在影片中的表现实在是很赞,尤其是玩摇滚的时候,观众只有一个念头:他就是摇滚,摇滚就是他。

没有对摇滚的热爱不可能表现得如此完美。

后来得知现实生活中的JB本来就是一个摇滚人。

怪不得……我不是那个摇滚年代的人,可是当我听到那激昂而狂野的摇滚响起,却发现自己的大腿不知何时早已情不自禁地跟着震耳欲聋的音乐声有节奏地抖动起来……

 3 ) 对抗THE MAN

《金刚》里我就发现这个胖子身体中的狂热细胞不少,能在初次见到一群庞然怪兽却冷静地来上一句“准备入戏”,只有如此癫狂之人才做得出来。

想不到早在《摇滚校园》中他就已经用肥胖的身躯挤压过屏幕。

看这部影片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个胖子,另一个就是摇滚。

二者的融合加上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使这部影片充满了励志和积极向上的疯狂,它体现的是摇滚的精神,存在的意义,而不是只为光着膀子,弄几缕头发,只会摆酷的伪摇滚。

这一点非常讨人喜欢。

片中胖子的幽默几乎全部来自他对摇滚的热爱,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欺骗和偏执才显得可爱。

片尾他和孩子们一起唱着“电影结束,你们怎么还不走”之类的歌作为片尾曲,很是新意。

相信只要是看了这部片子,没有人不会为胖子和孩子们的表演而疯狂。

毕竟在这个如此和谐如此美好如此不狗日的社会,看这样的电影可能是少数几样宣泄愤怒和拥抱梦想的方法了。

 4 ) let’s rock

看这部电影 ,猛然让我想起我的梦想,我喜欢摇滚这种音乐风格,喜欢这种文化。

当电影里面的他们站上舞台,音乐响起的一瞬间,律动与感动交织。

是的,又是老套的剧情,但是就是乌托邦才足够美好,从心底向往自由向往热爱与梦想。

害怕没结果,害怕没天赋,害怕被评判。

实际上,你将先专心致志的做你真正热爱的事,而接下来的就是一直走下去,至于说走到哪里,人生最重在体验,走即是自由,是生命力,摇滚乐就像在告诉我不要忘记梦想,音乐响起的每个时刻,我都将继续坚持做我热爱的事。

 5 ) Chris Martin和Gwyneth Paltrow分开了

Chris Martin和Gwyneth Paltrow分开了,我很难过。

《X&Y》那张专辑宣传的时候,“Fix you”作为第二主打被推上了排行榜,噱头是Chris写给Gwyneth的情歌。

那一年,Gwyneth参加奥斯卡,金色的礼服已经遮不住高高隆起的腹部,人们指着这位奥斯卡影后的肚子说,你看,这是酷玩主唱的孩子。

如今再看到Gwyneth的消息,不过是抑郁症或者客串了Glee唱了几首歌,西班牙语说的很好;而Chris那一边,被爆出勾搭上了新晋奥斯卡小影后,被牵连进入好莱坞艳照门里面。

突然想听Fix You, 歌词挺适合现在的Gwyneth,只是能来Fix她人,已经不再是Chris.以上总结只是想说,摇滚是一件很理想的事。

对于大多数和我年纪相仿的人来说,过去的人生里,总有一段时光被摇滚乐深深地吸引。

流行、迷幻、重金属、视觉……总有一种摇滚、几首代表作,让鼓膜的痛觉也变得微妙起来。

看到《School of Rock》简介时,以为这是一部通俗老套的反教育题材喜剧,和很多闹来闹去的校园喜剧一样,永远赶不上《修女也疯狂》和《春风化雨》在电影史上的经典席位。

但看到几个Dewey在几个小孩间组织起乐队时,我去点开了豆瓣主页看这部电影的评分,7.7, 在校园喜剧里已经是很高的分数。

这部戏的每个演员都很投入,就连家长都演的很出彩,导演也让每个小孩发挥到了恰当好处的位置。

在Dewey启发孩子们的音乐天赋时,颇有罗宾威廉姆斯在《春风化雨》里,引导学生们读诗的样子。

我很庆幸在大学英语课上,给全班同学放了《春风化雨》这部我很喜欢的影片,让他们中的很多人记住了罗宾威廉姆斯,也记住了那部片子想要表达的青春热血和现实的无可奈何。

起初,英语老师不太中意这部电影,觉得基调太沉闷,不如动画片和喜剧看起来轻松。

但在影片结尾后,他又讲了很多有关这部电影的故事,比如说学校的名字沃顿,电影里出现的诗人名字、分别都有什么代表作。

之后他把这部电影留在了机房的桌面上,放给后来上课的班级看,我觉得很高兴。

因为我选这部电影的用意,也想要表达对这样以为良师益友的敬意,英语老师风趣幽默的上课风格,和认真的教学态度,也正是我想感谢的。

去翻了好多年前写给《春风化雨》的影评,里面有一段把Keating老师和初中的语文老师做了比较:“看到结尾,我才觉得他有点像我们初中的第一位语文老师,和他一样拥有激情大脑的人,因为突然出了车祸,才临时换了老师。

后面的那个老师,说我们前两年的语文基本上是没学,可是我记得我写过一小篇日记,大概说那个老师是当时教我们的最好的一个,因为他尊重我们的想法。

当时的我们,好像确实有很多想法。

现在看来,到底那位老师给我们的是什么,不好说,他能给我们那段年龄最想要的,但给不了我们更多上重点高中的机会。

”两年前的一天,我刷微博时发现初中同学刚公布语文老师去世的消息,那天晚上,我也很难过。

家长和孩子总是从两个方面定义好老师。

孩子们想要自由,而自由又是家长们的公敌。

而家长也曾经是孩子,或许他们曾经按部就班地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或者在年轻时荒废了学习,希望孩子的人生道路上能少走弯路。

这种关心,也造就了所谓的“generation gap”。

蒋方舟在有关台湾“学运”的评论里写道,年轻人最大的敌人,是长大了的年轻人。

成人也是不完美的,他们会有猜疑和偏见,因为社会曾经用各种经验教训,告诉他们怎么保护自己。

曾经我也不是个受大人们喜欢的孩子,我不爱学习,叛逆。

但在一个进步了的社会里,只有听话的孩子才会被宠爱。

于是就会有大人怀疑某些孩子的未来,认为未来社会应该是掌握在影片中所描述的那些孩子手里的,因为他们出身富裕、循规蹈矩;而本来就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未来只会给社会带来麻烦。

有的孩子的价值观早早成熟,而孩子的立场又简单,所以他们能看到成人的缺点。

所以《School of Rock》里的孩子也许应该有个现实的结局,他们也知道老师并不会拉丁文,他们在享受了摇滚带来的自由后,还是会朝着主流的方向发展。

一边维持全A的成绩,一边维护着自己的爱好。

因为我们在还是孩子的时候所看到大人的缺点,通常会提醒着我们不要成为同样的大人。

就像电影主角Dewey说的,你们难道想像我这样一事无成吗?

总有一天,孩子们也会长大,重复家长们的人生和故事,但聪明的孩子,人生中会同时出现“成功”和“爱好”这两件事情。

 6 ) 跟着电影一起摇滚

  当看到杰克•布莱克饰演的杜威•费恩以一种难以理解的痴迷状态沉醉于摇滚乐时,恐怕每一位观众都会忍俊不尽,尤其在影片《摇滚校园》的开头他自我陶醉的夸张表演方式很能令人发笑。

没错,这是一部喜剧,但同时它也是一部摇滚电影,只不过以并不太正统的方式表现着一种摇滚精神和对它的那份执着热情。

  同影片中的杜威•费恩一样,演员杰克•布莱克在真实生活中也是一位狂热的摇滚乐迷,他甚至有着自己的摇滚乐队。

也正是因为这种源自真实生活中对摇滚的那份热爱,杰克•布莱克才能够恰如其分的演绎出杜威的那份热情和痴迷,在这样一部喜剧影片中被他夸大后,于是便成为了我们眼中的笑料和乐趣。

  为数不多的成功摇滚乐队是建立在大量地下乐队奋斗的基础上面,而正是那些狂热的乐迷们组成了那些众多的地下乐队,他们渴望成功、追逐梦想。

而影片中的杜威费恩便是其中一名,但事实上他并不成功。

或许他并不具备足够的才华,而且他离自己的梦想遥远并且有可能越来越远,但是摇滚在他心中的地位却是不可磨灭。

当他的室友最终选择务实而远离摇滚乐,他似乎仍然象个孤独的斗士独自追赶梦想。

你可以笑他执迷不悟,但这就是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同样的,在地球的另一面也有着象杜威费恩这样的铁杆摇滚乐迷,张元是不是我不知道,但是当初的他的确没有如现在这样出名,作品同样也没有如现在这般商业。

当年他曾以粗糙的影片《北京杂种》纪录了中国地下摇滚的生存方式和精神实质。

《北京杂种》在现在看来毫无一点功利色彩,它和当时的中国摇滚一样几乎没有出头的日子,比之杜威费恩的环境何止恶劣百倍。

它真实展现了崔健、窦唯、臧天朔当时近乎穷途末路似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契而不舍对摇滚的追求。

当人们现在有机会看到浮上水面的崔健、臧天朔,以及后来的汪峰、郑均、许巍。

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对摇滚的执着和曾经旷日持久的痛楚呢。

  当我在1991那一年第一次与异邦的音乐遭遇,在我上海的表哥家中。

听不懂歌词,更不明白它向我表达的意思,但它确实令我的肾上腺素上升,这样的相遇却是一见钟情。

从此以后它的存在影响或改变了我人生的某些部分,如此潜移默化,不易察觉。

当其他的孩子仍然沉侵在港台糜糜之音时,我却和几个朋友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且可以骄傲地鄙视那些孩子。

  我们是如此卓尔不群,拥有如此不一样的品味,甲壳虫、涅磐、齐柏林、平克佛洛依德这些乐队的声音都令我们有着无限膨胀的自信心。

摇滚就是具有如此魔幻般的蛊惑力,让我们为此疯狂,为此着迷。

在我的家乡,这座南方的小城中没有摇滚得以滋生的丰沃的土壤,而我也只是一个沉迷摇滚的乖孩子。

因为环境还是其他原因,我最终也没有成为像杜威费恩这样终其一生追求摇滚的人。

也许我会选择其他,但摇滚在心中却是不可磨灭的印记。

  摇滚从来就不只是一种音乐,作为真正的摇滚乐迷想必是知道的,它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世界观。

它覆盖的可能很多很多,并不仅局限于音乐的形式,至少我这么认为。

影片《摇滚校园》中的杜威•费恩教会了孩子们说NO,学会自己思考自己选择,坚持自己的喜好,展现自己的才华。

这才是摇滚乐带给保守模式束缚下的孩子的真正改变,这也是杰克布莱克作为一名真正摇滚乐迷用表演赋于了这样一部喜剧电影不一般的东西。

  在流行音乐的世界中,每一首歌曲都是通过演唱者来展现,歌星是歌曲音乐的灵魂。

而在摇滚乐中却远非如此简单,主唱未必是乐队真正灵魂,出色的摇滚歌曲来自于他的歌词、作曲、以及演译方式、它的精神内核。

曾经有一部并不算非常出名和成功的电影确实对此探讨了一下,它是由《偷天换日》里的马克•沃尔伯格和《老友记》里的詹妮弗•安妮斯顿一起主演的《摇滚巨星》。

  马克在影片中饰演的也是如杜威费恩一样的狂热摇滚乐迷,他是重金属乐队钢铁龙的忠实FANS,他甚至在自己的乐队中也不停模仿着钢铁龙的歌唱方式,最后他和杜威一样被乐队扫地出门。

不过他比杜威幸运得多,一个偶然机会居然令他成为了钢铁龙乐队的新一任主唱。

他轻而易举地享受着乐队的成功和无上的荣誉,直到有一天他尝试着自己去创作了一些作品,但遭到了乐队其他成员的嘲笑。

从那一天开始他方才明白原来他实际上只是钢铁龙乐队的一个发声器,根本没有机会成为乐队的灵魂,当他终于从美梦中醒来他选择了离去。

哪怕没有昔日的声名,他也甘愿在小俱乐部中弹唱自己的歌曲。

  这只是摇滚的精神,摇滚的存在意义。

摇滚不仅是歌唱,不只是发音,他是一种叛逆和自我的文化宣扬。

当脱离了精神实质,剩下的只是空洞的歌唱,也就不称其为摇滚了。

影片中马克的最终离去也是对摇滚精神的最好诠释。

  《摇滚巨星》影片并不算深刻,两位演员的表演也不算出色,但是它仍然触到了摇滚的某些实质,但是由于仅仅点到为止,并没有过分的深入,所以最终仍然留于浮浅。

不过正因为它那唯一对摇滚实质的触动才让我记住了这部不算成功的电影。

  也许正是因为中国有像杜克威恩这样的死忠摇滚音乐人,所以中国现在才会有自己的摇滚。

崔建就象是中国的摇滚教父,引领一群同行者守望理想。

我第一次是通过录象带看的《北京杂种》,影片是杂乱拼凑的纪录片形式,让我映象深刻的是崔建、臧天朔这帮人哪怕打架,偷窃,发泄,不停地在生活中挣扎,但仍然矢志不愉的坚守着摇滚阵地。

现在看着荧屏上频繁露面的那些个摇滚乐队,不免感慨良多。

台上曝光的那些个摇滚乐手们已不再喊叫,只是换个方式来翻唱民歌。

  当朋友从北京带回一张在酒巴里同何勇的合影,那个当年的愤青早已面目全非,时间已经让一切改变得让我们不可理解。

恍若当年辉煌一时的魔岩三杰,如今都已低调的淡出我们的视野,或者淡然、或者拮据、或者风格炯异。

  现在的我面对摇滚更多的是回忆,在脑海中翻涌起的更多还是昔日的名字,就好比是甲壳虫乐队,那保留下来已经苍老但却年轻的声音。

  甲壳虫乐队是摇滚史上的伟大传奇,我可惜于自己不曾和它处于同一个时代,但这并不阻碍我对这个传奇的热爱。

在电影里我们能了解到关于他们的一些动人故事,影片《披头岁月》就是他们传奇背后的不为人知的关于友谊关于激情关于热爱的故事。

成名前五人的甲壳虫尚未成名,但却可以看到他们的年少轻狂和对摇滚的激情。

史剑终究不属于摇滚,不属于甲壳虫,他的离去只是成全了乐队最后的成功。

乐队慢慢的越走越好,前途一片光明,四人的BEATLES比之五人的BEATLES反而更好。

这是一段伟大传奇背后的一段伟大的友谊,与摇滚无关与爱情无关。

  如果《披头岁月》是还原了甲壳虫最初的真实,那么《黄色潜水艇》则是一部神化甲壳虫和摇滚的艺术动画,充满了波普的风格。

音乐和画面完美溶合,创造出一个奇幻的想象空间,一种最简单的梦想释放,好比面对摇滚最朴素的情感,没有杂念。

  对于摇滚,不止于音乐,需要的是一种热情,一份感悟,一种精神、或是一段真正的记忆。

没有这些如何能够将它来表达,尽管《摇滚校园》只是一部喜剧,但是杰克•布莱克依旧能展现出摇滚的精髓所在,因为他拥有那些东西。

而卡麦隆•克洛能够将《几乎成名》拍得有声有色,也正是源自于他少年记忆深处的某段真实经历。

影片中少年威廉徘徊在传统文化与叛逆文化的夹缝之中,目睹摇滚鼎盛年代下一代人的迷失与挣扎,我却止不住的羡慕少年威廉的幸福历程,同样在他身上寻找着自己曾经的影子,似曾相识,渴望着替换之。

  相隔多少个年代,相隔着整个太平洋,巨大的文化差异,却没有影响到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不明白摇滚的人同样是不会喜欢这样一部电影的,是不能去体会我对它的热爱。

  《几乎成名》是一部值得我经常拿出来重温一番的摇滚电影,因为它总是涌动着一股含蓄的能量,让我在观影的过程中能够不由自主的兴奋。

爱摇滚同样爱电影,一部部电影用画面来将摇滚的故事延续。

如果不是一位摇滚乐迷,没有那一份激情存在,便不会有这样的一部电影的存在。

卡麦隆克洛作为一位受到摇滚影响波及的一代人,他将那份感受拍给了每一位乐迷看,只有乐迷才会喜欢这样一部电影。

  虽然我只是停留在当初的摇滚世界,但那个远离的世界带给我的影响却是弥衡久远,直到如今仍然左右着我的某些思想。

当那些充满激情的电影让灵魂中的某些东西复苏,我很是感谢同是乐迷的电影人们。

我是一名影迷也是一名摇滚乐迷,所以在能够热爱电影的同时热爱摇滚是件何其幸福的事情。

 7 ) School of Rock

HBO不止一次在放着這本片子。

喜劇篇卻又兼有搖滾。

故事講一個鬱鬱不得志的搖滾人,冒牌代替朋友進一家小學當代課老師。

在一次音樂課上發現原來自己所教的這幫孩子竟一個個會樂器。

於是,他認爲這是個機會可以讓他再次組織一支“他的”搖滾樂隊去參加搖滾樂隊比賽,贏取獎金。

動機不良,卻給了他一次機會,發掘自己,發掘孩子的潛力。

同樣,孩子們因爲這個冒牌老師,帶來了往常不同的經歷。

一個班級,個個分工分明。

一支成功的樂隊後面還需有一幫優秀的工作人員來支持。

而這幫孩子則各善其能。

此次事件,想必已經對他們的人生開始發生了影響。

記得裏面好些鏡頭讓我感動。

其中如一孩子為鼓手,在參照各成名搖滾樂隊的鼓手的表演,他開始有了自己的理解。

於是,在參選比賽那天,他私自離隊跟一幫成人搖滾樂隊成員去打牌。

冒牌史老師,着急尋找他時,他卻輕鬆說just relax。

這就是他對搖滾的理解。

而史老師則不認爲,他告訴小鼓手,那些人並不是真正代表搖滾精神,不是吸毒,打架,賭博就是一種搖滾精神的體現,那是裝腔作勢,對搖滾精神的理解錯誤。

真正的搖滾精神是通過一場演出來改變世界。

(偉大的理念精神,真如此麽?

)孩子半懂不懂的跟著史老師回去了。

但是,我想,至少史老師的一席話讓他多少領悟一些什麽,而不使他走歪路。

還有如家長們最初聽到原來這位老師是假冒的,並在三個星期裏面只教自己的孩子搖滾,憤怒不已。

而當他們真正在演出台下看到自己的孩子們表演,他們卻理解了孩子,並欣賞了孩子。

我想,這不是每個父母能做的到的。

等等。

細心體會,裏面還是種種小細節真的可以發掘出很多感動的情節來。

雖然這本片子,豆瓣上有人評論他膚淺什麽的。

但是多看幾遍,還是有很多可取之処。

我這裡不一一説明。

等你們自己去挖掘吧。

據説男主角本身自己就是一個狂熱愛好搖滾者,電影也算是他的本色演出。

看到最後,我在想,導演、編劇、演員是否想通過這本片子來告訴大家“搖滾要從小開始”正如現在的“足球要從小開始”一般。

總之,這本片子,不錯的喜劇片。

也是挺開心的搖滾電影。

 8 ) 无关摇滚

只是一种态度。。。

不懂摇滚的说。。。

摇滚就是反摇滚。。。

非hardcore。。。

悬在中间,nowhere。。。

伪君子的摇滚不在此地。。。

只是因为Jack Black 。。。

kids的摇滚还是不一样。。。

没有感到真正的激情。。

kids能懂多少的摇滚???

即使我们的伪摇滚又能懂多少。。。

重在参与。

 9 ) 我这个是音乐剧观后感啦

总得来说《摇滚学校》剧情还是很百老汇——除了个别几部,剧情都是欢乐是主基调,有一点点的小挫折,然后美好的结局,管他合理不合理。

剧情没法推敲的,硬要推敲只能负分滚粗。

男主一天到晚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白吃白喝住在发小家;在知道需要交房租的情况下,上班还迟到,还抢占发小的工作机会,不告诉发小的情况下顶替他去上班,而发小甚至有可能因此被吊销教师资格证;去顶替别人工作还不好好工作,叫小孩儿去参加音乐比赛,不是因为看出来孩子们心里有各种问题需要宣泄,需要跟家人沟通,而是因为自己想去参加,后面顺带解决的这些问题;出了问题被发现,不主动承担问题,自己跑了,留校长解决。

发小的女友说的非常正确:就是垃圾中的垃圾。

但是小孩子和发小就是可以原谅他,接受他。

校长还袒护他,还顺便拥有了爱情,以后的工作问题也解决了。

最不能接受的是,全剧最正常的发小女友,居然还被警察警告:这是在浪费警力。

宝贝们,要是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人,真的请一定报警。

总之一句话,剧情是屎。

音乐方面太过于专业,我不会点评,只能说挺好听。

最喜欢的是校长唱的那首,现场恋爱!

而且之前上课唱的应该是花腔吧,也很好听(应该是莫扎特的吧)。

演员都表演的很好,小演员们都太厉害了,开始表演之前,广播还专门说一下小演员都是真的自己在表演,太可爱了。

最后去比赛的那截,都看到下面的乐队都站起来在看小演员们表演。

大小演员们都很酷!!!

大爱校长,声音太太太太太好听惹!

然后居然还有录像时间,我快感动哭了,我看过的百老汇里,这是最大方的了。

 10 ) With guitar on our hand and rock in our hearts, we rock today.

想不到林克莱特2003年拍了这部电影,在我搜寻他的影片时没发现。

这是我看过的拍的非常好的关于摇滚乐的电影,导演和演员生动,准确的解释了摇滚精神的内核。

落魄的摇滚乐手杜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混进名校做了代课老师,本意想混几个代课工资交房租,却一不小心把这个名校班级的学生培养成了一个成功的摇滚乐队。

这是个简单,理想,大团圆的故事,情节也难免落入俗套,但通往结果的过程中,杜威生动的,身体力行的阐释了摇滚精神,摇滚精神包括:1.反抗大人物,反抗强权;2.真诚,直抒胸臆,表达你生活中的愤怒。

他一直在践行这些摇滚价值观,和人(也是以前一起玩音乐的朋友,但已经“改邪归正”)合租的狭小房间里,堆满了各种摇滚唱片,他熟知地上地下,古往今来的知名摇滚乐队的每一首歌,每一个角色,贝斯手怎么耍酷,主音吉他如何疯狂的摇动胳膊,每个摇滚乐队的闪光点以及每首歌曲的特点(你学习一下这首歌里的鼓点,你去好好听听这首了的solo,这首歌里的和声唱的最好你学习一下),但同时,他不名一文,已经欠租半年,还被自己创建的乐队踢出局。

他被自己组建的乐队踢出局是因为其它队友更想达到的目标是比赛获奖,成名在望,飞黄腾达。

而他还是理想主义的摇滚客,骂队友的歌词虚情假意简直就是垃圾。

“你们都是垃圾,我找你们来是你们的幸运,你们竟然把我踢出局,傻逼,你们会后悔的!

”他又成了光杆儿司令,但头脑中关于摇滚乐的理想与被踢出局的愤怒让他快要爆炸了,他迅速写出了一首表达自己愤怒的歌,非常带劲儿,他开始四处找人组建新的乐队。

这时他和合租室友女友关于欠租的矛盾也大爆发了,他不得不弄到一笔钱交租,合租友人是代课老师,这天他收到电话找代课老师,于是走投无路的杜威,灵机一动接下了这个活儿。

这个小学是当地知名私校,家长对学校要求很高,学费也很高,他只是想混混工资,所以什么都不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学生上音乐课--众所周知,名校的音乐课就是交响乐团,有人弹钢琴,大提琴,古典吉他,吹管儿。

他看了之后又灵机一动,何不就地取材,组个摇滚乐队,于是他把古典吉他手叫上来,递给他一把电吉他,很快他就上手了。

把弹钢琴的孩子(亚裔)叫上来让他负责keyboard,拉大提琴的负责贝司,随便试了几个唱歌的弄上来做和声,一个乐队就这么组成了。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他迅速给学生普及了摇滚乐知识,排练了几首歌。

去参加了比赛,最后他们的乐队没有获奖,但得到了观众和家长的一致欢迎。

这部电影打动我的是杜威对摇滚精神的践行,他教给学生,摇滚精神就是反抗大人物,反抗主流的胆量,讲完对学生说,我对你们而言就是大人物,来,试试反抗我。

于是班上一个比较叛逆的孩子率先开始:你是个混蛋。

接着别的同学也陆续骂出来直到最内向的亚裔同学骂:你又胖又丑,是个loser。

他大鼓掌,对了,同学们,记住这种感觉,这就是摇滚精神。

接下来他告诉学生,摇滚乐就是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愤怒,来,说出令你们愤怒的事,一个同学说:做家务,他马上拨动和弦唱出几句:我讨厌做家务,那让我疯狂。

另一个说:bully,他也立刻唱出来。

这正是摇滚乐的精神。

摇滚乐一定要看着像二逼吗?

其实并不是,一个学生在参加彩排时看到一堆纹身夹克的乐手被深深的吸引了,乐手带他到车上打牌。

杜威找到他告诉他,那些不是真正的摇滚乐手,他们只是装模做样。

杜威是个胖子,没有纹身,也不穿夹克,但他玩起音乐来那种激情无人能及,他的创作能力也是。

同时,他尊重乐队里的每个人,他真诚的问一个学生:我能不能在这儿加段SOLO,我感觉来了。

这就是他教给学生的摇滚精神:反抗大人物,反抗主流,表达你的愤怒,同时,真诚,不要装模做样,尊重每一个乐队成员的意见。

我觉得年轻人对摇滚乐会有天生的热爱,因为你在那青春的年纪,已经长大成人,但世界不属于你这个校园里的青头仔,世界属于那些已经工作的人,你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你空有一腔抱负却毫无机会实现,你愤世嫉俗,对一个理想的,平等公正友爱的美好世界充满了向往。

但身边全是假恶丑各种装模做样,小人步步高升,君子默默无闻。

又或者,你爱的姑娘不爱你,姑娘爱的是傻逼。

这时,摇滚乐给你你要的一切。

抚慰你青春热血的心意难平。

这种精神会渗入你的血液,你未必会成为摇滚乐手,但你可以终生保有这种难得的精神,它在你血液里流淌,当你人到中年,被生活的重担操的万念俱灰,对什么都不再有兴趣,摇滚精神让你重新回到那叛逆的岁月,虽然你不会再叛逆,但它能擦去生活的锈迹,让人再次闪亮。

《摇滚校园》短评

俺娘喜欢~==

4分钟前
  • Anni P
  • 推荐

完全不喜欢

8分钟前
  • YinAi
  • 较差

影片结束后真是一点也不浪费啊...

10分钟前
  • BIGD
  • 较差

摇滚无极限,小鬼也疯狂。

14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好蠢...Coco套路,唱首歌然后家长亲戚就全都从良了...非常迪士尼齁,按现在迪士尼都转型了怕是连迪士尼都不收了...

19分钟前
  • Evilly ☣
  • 很差

看得烧起来了!明天不想去上班了!TAT

2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热血喜剧、励志师生本身已经是我的燃点了,这里面竟然还有摇滚!

24分钟前
  • 庚金少女
  • 力荐

喜欢女贝司和鼓手,那鼓手第一眼看到就偷着股摇滚范儿,那个吉他手不愧是学古典出身,至始至终都觉得很绅士

29分钟前
  • 池鱼沐水
  • 推荐

一路开挂是挺爽,但是逻辑问题太明显。主角也太主观,怎么能让这么多人为你一个人的梦想陪葬

30分钟前
  • 酱鸭柠檬
  • 较差

School of Rock~World of Rock~有些band 他们不懂摇滚 他们只会摆pose和表演 靓皮囊和屎音乐!Jack说的对 摇滚是有使命的!rock 'n' roll never die!

33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推荐

这种叛逆有点恐怖

34分钟前
  • Out Man
  • 还行

NND 我也要摇滚!!!!

36分钟前
  • roro520121
  • 推荐

……好吧,你还年轻……可我已经老了

41分钟前
  • 九十岁的少女
  • 还行

小盆友们帅呆了~~

42分钟前
  • Shiva
  • 推荐

什麽是搖滾 它不是單純的瘋狂叛逆 而是一種精神 為生命呐喊的精神。

43分钟前
  • Lim-ah
  • 较差

听力课堂观看

44分钟前
  • Aki
  • 很差

Rock me。Rock High。又一个牛逼的大胖子:Jack Black

45分钟前
  • 朱日妮
  • 还行

主演表演绝逼过火~

47分钟前
  • 77
  • 还行

林克莱特最可爱的片子,杰克·布莱克最棒的表演,琼·库萨克太萌,孩子们帅爆!摇滚科普班,金曲大集成,看得好欢乐,何必以高深姿态解析所谓“摇滚精神”在其中的阐述程度呢,何必追究现实考量的必要性呢,何必谈论此片的教育意义呢,难道我们的教育理论裹脚布还不够长吗?

4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开头和结尾炒鸡妙!特别是结尾!用一首歌打破第四堵墙!

52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