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一个雨天

A Rainy Day in New York,情迷纽约下雨天(港),雨天·纽约(台),纽约有雨,一个雨天,在纽约

主演:提莫西·查拉梅,艾丽·范宁,赛琳娜·戈麦斯,裘德·洛,迭戈·卢纳,列维·施瑞博尔,安娜莱吉·阿什福特,丽贝卡·豪尔,苏琪·沃特豪斯,凯莉·罗尔巴赫,切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纽约的一个雨天》剧照

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2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3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4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5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6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3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4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5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6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7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8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9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20

《纽约的一个雨天》剧情介绍

纽约的一个雨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盖茨比(提莫西·查拉梅 Timothée Chalamet 饰)和艾什莉(艾丽·范宁 Elle Fanning 饰)是一对年轻的情侣,盖茨比浑身散发着文艺气息,对浪漫有着无限的向往和幻想,艾什莉则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在影视界里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某个周末,两人相约前往曼哈顿度假,在那里,艾什莉意外遇见了自己挚爱的导演罗兰(列维·施瑞博尔 Liev Schreiber 饰)和编剧泰德(裘德·洛 Jude Law 饰),更由此得到了和大明星弗朗斯西科(迭戈·鲁纳 Diego Luna 饰)独处的机会。那边厢,盖茨比在充当群众演员的过程中邂逅了名为茜(赛琳娜·戈麦斯 Selena Gomez 饰)的女孩,一个半真半假的法式热吻点燃了盖茨比心里激情的火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神圣无花果之种阁楼里的花:恶之渊源绝密使命大象席地而坐步步惊心猎心之迷毒之罪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夏天开端跆拳道狱·再见,绝望先生我的娜塔莎寿喜烧西部片疯狂之家知更鸟不歌唱野蛮人房间里的大象亲密的陌生人14个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回老家的男子初恋战士衣袖红镶边我的父亲焦裕禄烈火军校白砂的水族馆1/89的凶手小心为上特种兵王3战天娇在人间又是快乐的一天父亲的身份移动迷宫

《纽约的一个雨天》长篇影评

 1 ) 跟着电影去旅行 | 纽约的一个雨天,最全打卡地!

这部电影上映真是不容易!

本来是18年拍完的电影,因为MeToo运动被发行商搁置,导演个人品行的锅,再怎么说不该电影来背。

我原先对这部电影是抱有很大期待的,但看完又觉得差点意思。

不过伍迪艾伦依然把城市的美拍的淋漓尽致,真希望各国旅游部门都能好好跟他学习取经。

这次不细评电影,主任带你好好游览一下纽约这座城市吧。

如果说巴黎是风情的美人,纽约该是个现代的绅士,就像下面这位。

甜茶也太适合这落魄贵公子的行头了盖茨比(甜茶 饰)和阿什莉(范宁 饰)是一对情侣,就读于亚德利大学(虚拟)。

电影中的亚德利大学

这实际上是位于新泽西州麦迪逊的“德鲁大学”,校区位于186英亩的森林中,得名“森林大学”。

阿什莉本来是默默无名的学生记者,她偶然得到一个前往纽约采访大导演波兰的机会。

又能见偶像,又能顺带着去纽约玩一趟,盖茨比和阿什莉决定好好规划他们的旅程。

他们预定了豪华酒店。

电影中的酒店内景

Pierre Hotel(皮埃尔泰姬陵酒店),位于著名购物街区第五大道上,视野很好,正对着中央公园。

(最后未能成行的) 美味大餐。

Restaurant Daniel(丹尼尔餐厅),这是一家法国餐厅,米其林,2015年荣获The Daily Meal网站全美最佳餐厅榜第一名。

这家餐厅只有口头提到,没有实际取景。

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

虽然盖茨比已经把行程安排的妥妥当当,但阿什莉满脑子只有她的工作。

为了搞到一个真正的大新闻,牺牲一些和男朋友游玩的时间,又算得了什么。

他们在波兰居住的酒店分别了,各自开始了放飞的一天。

小情侣一块去波兰居住的酒店

Bowery Hotel(柏威里酒店),这家酒店有非常好看的露台(下图),被赫芬顿邮报称赞是“城市中一颗隐藏的宝石”。

超美的露台 “疯狂失控”的一天正式开始了。

阿什莉这边,大新闻没搞出来,大乌龙搞出一堆。

采访到一半,导演人不见了。

阿什莉和特德到这里找波兰

Walker's酒吧 和经纪人一起找人的路上,被卷入一场抓奸。

康妮从这里走出来

The Hotel Albert(阿尔伯特公寓),1887年开业以来,许多艺术家、作家、诗人光顾过这里,2012年被列入美国国家历史名胜名录。

后来误打误撞成了一位大明星的“女朋友”。

阿什莉在这里碰见大明星维加

Kaufman-Astoria Studios(考夫曼·阿斯托里亚电影制片厂) 晚上一身狼狈的回去,还差点走错酒店。

阿什莉在这门口回忆自己酒店的位置

Hotel Plaza Athéne(雅典娜广场酒店)这边呢,被抛下的男友也不省心。

被朋友叫去片场当了一回群演,遇见了自己前女友的妹妹,女主角陈(傻脸娜 饰),刚见面就演吻戏。

拍电影的地方

在Minetta Street的墨西哥餐厅边上 闲的没事,去她家弹琴聊天,一起逛博物馆。

不聊不要紧,一聊发现还特别聊得来。

博物馆内景

The Metropolitan Museu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参观人数最多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后来,他阴差阳错带着由应召女郎扮演的“女朋友”,参加了母亲举办的派对。

party散伙后,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酒吧。

盖茨比一个人弹琴

Bemelmans Bar,位于The Carlyle Hotel(卡莱尔酒店)一楼,挂着的壁画为路德威·白蒙著名画作,伍迪艾伦每周一来这里玩爵士,这里的鸡尾酒值得一试,根据背景看,弹钢琴和遇见应召女郎的应该都是这家酒吧。

这个雨天,两个人都经历很多荒诞的事情。

盖茨比和阿什莉这对情侣,是否还能假装若无其事地回到亚德利呢?

他们在这里坐马车

Central Park (中央公园),这里是众多电影取景地,截至2011年有305部电影在这里拍摄过。

钟声响起之前,盖茨比必须做出他的决定了。

Delacorte Clock(德拉科特钟), 位于中央公园动物园,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时钟每半小时至一小时会播放一首童谣曲。

这部电影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故事有点像,不知道伍迪艾伦有没有从中汲取灵感,不止是主角的名字,绅士爱上肤浅女孩的故事也有些相似。

不过人设有所反转,这个盖茨比是真贵族,而这个“黛西”极有可能是个暴发户(根据剧情推测)。

《纽约》和《巴黎》两者的相似处也很多,男主都是现代社会里的“古代人”,向往浪漫复古,而他们都有肤浅的女友,半路杀出来的红颜知己……(也有可能是巧合,因为他真的很爱拍“正义的出轨”)

但巴黎的文化底蕴毕竟深厚一些,梦幻的时空旅行,群星荟萃的“黄金时代”让人着迷,而纽约的雨天,一半讽刺一半浪漫,前者不如《爱在罗马》,后者不如《午夜巴黎》。

伍迪艾伦的电影总令人想起网上很流行的一个命题,下雨了,给你撑伞的和陪你淋雨的,你会选择哪一个?

毫无疑问,伍迪艾伦永远都是选择后者。

不得不说,真是个浪漫的疯子。

关注公众号“家里蹲电影”,获取更多电影资源、精彩影评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2 ) 《 纽约的一个雨天》| “沾衣欲湿杏花雨”

碎碎念的电影,用很多细节营造了一个有点潮湿、温柔的雨天氛围,这场雨淅淅沥沥地,冲刷着浮躁的尘埃,显露出主人公的性格和魅力。

蒂莫西·柴勒梅德(网上昵称“甜茶”)饰演的男主角盖茨比,精致的五官带着天然的浪漫和忧郁,很适合雨天。

有些人就是上天派来告诉我们,如果雨天没带伞,避雨时如果遇到这样的男生,我们就祁求雨再下大一点,下久一点。

满山遍野的花,你只爱你手中那一朵。

为什么?

因为那是你摘的!

甚至在你摘这朵花的时候,还被周围的荆棘刺到了手指。

如果有人摘好一满捧放在你手上,你可能不会怎么欣赏。

盖茨比不仅长得好看,家境优越,他母亲的一句话,就能把他从一所名校转到另一所名校;智商很高,常青藤盟校天才班好像是家常便饭;打牌也厉害,一出手就赢了2万块;他还有个很有钱的女朋友艾什莉,银行家的女儿。

因为花不是他摘的,所以他不怎么高兴。

判断一个人能不能共度一生,就去跟他旅行。

据说只需要在旅行7天中不分手,以后大概率不会离婚。

盖茨比是那种做什么都在行的人,包括谈恋爱。

只要他觉得应该去爱,他就会认真爱。

刚好利用女朋友外出采访的机会,把打牌赢来的2万块浪漫地花掉。

这个周末的旅行,放大了两个人之间的差异。

伍迪·艾伦的电影喜欢玩调性,故事脉络不容易把握。

大概梳理了一下脉络:选美冠军的艾什莉的3个迷失,包子脸陈小妹的5种独特魅力。

欣赏品味不在一个层次欣赏品味决定共同话题。

盖茨比喜欢钢琴演奏、百老汇曲调、绘画、摄影,因为他看得懂,也感兴趣。

艾什莉只对有名气的人感兴趣,她没有兴趣去了解那些名人本人,她只需要那些名人给她带来与众不同。

恋爱能力不在一个层次爱人是一种能力,你心中有爱,才能给别人爱。

盖茨比总想把最好的给爱人,在她拿到采访机会时给她鼓励、帮她想采访文案;订中心公园景观最好的酒店;细心地安排了午餐、晚餐;他早就厌倦了亚德里学校,但为了艾什莉,他留了下了。

盖茨比是个浪漫至死的男人,他喜欢雨天漫步在纽约街头,也喜欢雨天跟恋人在中央公园接吻。

艾什莉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了其他人放盖茨比鸽子,盖茨比是那种不会发脾气的人,也是她没有办法懂的人。

她富有、美丽,喜欢被需要,却不懂得如何去爱。

品行不在一个层次忠诚度和信任是相恋最重要的前提,如果前面两个可以磨合的话,这个可以说是硬伤了。

盖茨比在试镜的时候都在考虑自己有女朋友了,不能拍吻戏。

而艾什莉为了炫耀,轻易和男明星上,&床(机器人审查很严格)。

写到这里,我感觉有些悲哀。

艾什莉这样的懵懂无知的女生不在少数,我也不知道我在这个年纪遇到偶像男明星会不会同样如此,庆幸没有遇到。

女性的低自尊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我在很多文章中有提到过。

大部分女性天生会崇拜权力感强的男性,因为她们的基因需要被保护。

只有较少数的女性在后天的觉醒和历练中提高了自尊感。

看完反面教材,我们来看看邻家小妹是如何赢得爱情的。

看多了锥子脸和网红脸,这种婴儿肥感觉更耐看啊。

她的名字也不怎么顺口,陈·提利尔(我叫她陈小妹)。

共同的成长经历童年回忆是人的底层代码,很难修改,底层代码相似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盖茨比是陈小妹的姐姐艾米的前男友,彼此了解。

他很久没有回纽约,得知老同学乔什在拍电影(期中作业),艾米的妹妹也在,他看似不经意地去了拍摄地。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被需要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谁都需要“被需要”的感觉。

但比“被需要”更重要的,是“我需要”。

陈小妹在第二次偶遇时她直接说:“想让我陪你吗?

”,在看画时也直接表明自己的心意。

有趣有趣是一种强大的能力。

陈小妹总是让时间变得有趣,她以前就喜欢姐姐的男朋友,总是暗暗地跟着他们,记住了他们谈恋爱的每个细节。

盖茨比随手弹奏的曲子和蓝调的吟唱,她隔着墙不用看表情就已经懂得了。

陈小妹学设计的,对绘画、服装、音乐都有自己的见解。

他们在埃及馆聊到的人生观也非常一致:“找到合适的人,一生就够了。

”▼

懂得欣赏再优秀的人,也需要别人的肯定。

盖茨比的母亲总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盖茨比的一切,他央求母亲说:“我只是想让你看到我。

”他喜欢弹钢琴、小赌怡情,他母亲都看不上的事情,在陈小妹眼中都是优点,她由衷地欣赏和赞美。

当盖茨比用现实反驳她时,她不因为自己喜欢他而忍让,而是犀利地反驳他说:“现实生活对那些止步不前的人来说确实是挺好的。

”▼

独立爱情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来了,那就与你恋爱,如果你不来,那就在雨天跟自己的爱情恋爱。

陈小妹去了钟楼,她并不确定盖茨比会去。

即使那天她没有遇到盖茨比,她仍然会欣赏中央公园的雨景。

谢谢坚持阅读的你,回复“电影”,获取下载网盘链接。

最后放一张我最喜欢的侧脸,他的脸跟后面的油画完全合为一体,像是画中走出来的美男子,边看边骂了一句“妖孽”。

好啦,就到这里。

好多时候看别人的故事,好像什么都懂。

放到自己身上,就各种喜怒嗔痴。

这就是为什么人生美好,爱情美好啊。

晚安,我亲爱的朋友。

 3 ) 一部诚实的电影

伍迪艾伦先生83岁导演这样一部电影,还如同年轻时一样性格刚直,观点鲜明,不搞政治争取,不迎合他人的喜好。

诚实,值得称赞。

虽然我不同意他多数的政见和观念。

这部电影其实塑造了一个影评宇宙,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永不完的评论。

每个影评人都只能选去几个自己重视的视角来说,我想到了下面几个,尽量避开珠玉在前的影评已经说过的话:1、赛琳娜真是好看。

不是因为多数人喜欢婴儿肥,而是因为她片中的设定是完美的,豁达又个性,念旧又勇敢……好事全让她一个人摊上了。

看到的外在和内在的部分,都好看。

配合精致的街景和令人舒适的美式风格装潢,养眼的电影额外再加一星。

2、男女对立问题,我猜测伍迪艾伦直接没想过这个事儿,不便多说。

3、阶层问题,关于youtai人那些历史和背景知识如果不足的话,是很难理解伍迪艾伦那种微妙的特立独行的自我情感认知是建立在何种基础之上的。

他简直是在做精神的自传:我是一个精神追求卓越的富二代,我的精神追求中已经帮助我喜欢的姑娘省去了关于金钱与见识不足而潜在存在的烦恼和自卑,我只需要真诚的陪伴而已,可是如果这一点都让我失望,那我只好回归上流了,哦不对,不是上流,我还没投降,回归善解人意的恋人相处模式。

发生这种突然的离别,都不是我故意的,也别说我风流,更别说我势力,我从青春期之后就没有辜负过我的体面、风度、教养。

筛选人是我的事,培养人不是,一个雨天,两人动摇,离开岂不是最好的选择,三人幸福。

毕竟还是一对一的关系,再编我要被笑话死了。

4、伍迪艾伦小心翼翼隐藏起了那个圈子里污秽不堪的种种:不愿意结婚是因为笑声,不是因为自己的种种问题(画外音:尖锐的哈哈哈哈哈哈),听见了吗,我说的是真的,我努力过了。

这圈子目前看,真实的是什么呢?

是老鼠仓,是贿赂,是暗杀,是战争挑动,是社民主义,是设置壁垒,是媒体操纵,是选举作弊,是邪教祭祀,是儿童贩卖,是公器私用,是《阴谋的败落》,是《大开眼戒》,是《伯恩的身份》……5、纽约在电影中给我们的通常观感是曝光低、鲜明度低、高光少、阴影多、对比度低、亮度低、黑点高、饱和度低……同时建筑待修、垃圾飘飞、房间逼仄……本片中,阴雨绵绵,但是亮度充足,水花四溅但是干湿舒适,房间宽敞明亮,布局整洁典雅,格调高雅,留白充足。

房间中的活动丰富、绅士、钱多多。

如果观众觉得跟平时看的影片中的纽约不同,那就对了,无敌老师是在讲述他的无敌纽约,不是大众的。

6、关于剧情,考虑到伍迪艾伦21世纪的电影并不乏令人瞠目的转折剧情,我们相信他是有意为之的克制,大家重口味看多了吧,这次口味调淡一点。

黑巧克力好吃,爱吃,那就多吃,然后才会偶尔迟到牛奶巧克力的时候,大赞。

7、关于爱情,如果我是角色的年纪,上面的那些我都看不到,我只看到爱情。

讽刺某些人的做派也好,表达作者心中的向往也好。

淡雅的爱情片,有情人终成眷属。

穿裙子的婊,穿T恤的更青春内涵。

伍迪艾伦的喜剧,总不经意把所有出现过的角色都讽刺一遍,最后把自己也会带上。

他从不掩饰这些看起来有些幼稚的安排,从不在乎(也许)自己的诚实会导致亲朋反目,总之确实他做到了一点:无论是在youtai人群中,还是电影人群体中,我都是坚守自己的另类。

 4 ) 欢迎文艺青年来到这里

伍迪艾伦的电影适合每个文艺青年,哈哈!

这里没有深刻的人生意义,也没有反映现实的诸多思考(相对来说),但当你听到电影主演调侃那些自己看过的文学作品时,还觉得蛮亲切有趣的。

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过路人和你闲聊共同读过的文学作品,《飘》,《呼啸山庄》,有点傻乎乎的,但很温存。。。

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文艺上的小小共鸣,有你熟悉的romantic,有你向往的巴黎纽约奢华气息,还有文人最爱好的讽刺,文人的清高和骄傲,以及对未来常常充满怀疑的傻乎乎理想主义~

 5 ) 知识分子,都市里的傻瓜

#毒舌观影团#第一次参加毒舌的活动,氛围还不错,有人陪着看不孤独。

巴赫金认为,这种形象被赋予了“成为‘他者’的权力”, “保持懵懂的权力, 胡搅蛮缠的权力” (159, 163) , 从而变成了作者佩戴的面具, 以求能够自由地质疑这个世界, 使这个世界显露怪异的一面。

毕竟, 这正是所有喜剧的本质。

傻瓜,可以追溯到戏剧,他们常被认为是空间的一个过客、一个局外人, 居于“表演”和观众之间。

伍迪艾伦始终是一个定位的形象,乱蓬蓬的头发,拿着烟,爱爵士乐,戴着标志性的眼镜。

——这是连接作者和美学的标志性身体。

傻瓜才成为了作者的面具, 构成了巴赫金所定义的不关痛痒的生活参与者、永远的生活窥探者和反映者的生存方式 。

在巴赫金关于傻瓜的论述中, 这个世界就是公共广场。

巴赫金说道, 骗子、小丑、傻瓜, “在他们周围营造了自己特别的小世界, 他们自己的时空体” (159) 。

因此, 巴赫金认为, 傻瓜把公共广场的戏剧性带入了小说, 而艾伦则认为, 是“栋笃笑”表演侵入了虚构叙事———如我们所知, 其表演方式正是这位导演作为喜剧艺术家的职业生涯的起点。

然而, 尽管在艾伦的影片中, 自反被转译成由情节驱动的叙事, 他所饰演的人物却没有真正成为封闭在叙事中的心理实体, 而依然是一些闯入场景的“栋笃笑”演员, 用笑话来评论这些场景。

艾伦与戈达尔共有的特征, 是对于引经据典的爱好, 这为影片开启了与其他作品和其他作者的对话。

与罗兰·巴特把作者视为既有话语的编排者的描述相一致 (巴特, “作者之死”, 211) , 引经据典的导演不是把自己定位于制作的中心, 而是定位于接受的中心。

自我的耗散部分来自于上文所述的对于引经据典❗️❗️的爱好, 有时这会产生一种拼贴效果。

伍迪艾伦的焦虑来源于60年代美国意识心态的大变动。

快感损抑是国外评论者评价伍迪·艾伦的中心话题之一, (1) 主要是指人对性的欲求得不到满足时的一种心理饥渴或压抑状态。

性在光怪陆离的当代社会和支离破碎的当代家庭里的遭遇, 是伍迪·艾伦影片重要的叙事主题之一。

伍迪·艾伦2012年的十佳片单1.《偷自行车的人》 (Bicycle Thieves) 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 (Vittorio De Sica) 1948年2.《第七封印》 (The Seventh Seal)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1957年3.《公民凯恩》 (Citizen Kane) 导演:奥逊·威尔斯 (Orson Welles) 1941年4.《阿玛柯德》 (Amarcord)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Federico Fellini) 1973年5.《八部半》 (8 1/2)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 1963年6.《四百击》 (The 400 Blows) 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cois Truffaut) 1959年7.《罗生门》 (Rashomon) 导演:黑泽明 (Akira Kurosawa) 1950年8.《大幻影》 (La Grande Illusion) 导演:让·雷诺阿 (Jean Renoir) 1937年9.《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The Discr ee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 (Luis Bunuel) 1972年10.《光荣之路》 (Paths Of Glory)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1957年伍迪·艾伦一起被美国媒体称为“纽约三人组”的马丁·斯科西斯和斯派克·李导演的影片堪称“纽约电影”的经典和精华, 可以这样说, 他们三个人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观众关于纽约的看法。

 6 ) 引进伍迪·艾伦,会不会消化不良?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伍迪·艾伦2019年的电影《纽约的一个雨天》(以下简称《雨天》)竟在上周突然敲定今日上映,简直比纽约的雨天还要难测。

且不说电审进字[2021]第18号电影推到这时候上映,单说伍迪·艾伦拿到龙标,就具有某种强烈的混搭感。

其实也矛盾,影迷总是希望能在大银幕尽情欣赏,但这些并不打算考量市场的电影一旦被市场考量,又很有可能冲击导演口碑,稀释作品声誉。

特别是,《雨天》的商业价值,能否大到让市场痛心错过票房金矿多年?

显然不能。

想看的人早看了,愿意朝圣二刷的只会是当中一小撮,至于本没兴趣或并不熟悉的潜在观众,这种体量的电影显然没有太大竞争力。

《雨天》首日票房是181.8万元,猫眼预测总票房大约为1800万。

不太高,但这个数字其实也不寒碜。

选择这个档期上映,已经算是最优选。

国内电影营销挺了不起的一点,就是在艰难的市道里发明了,或者说钻营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档期。

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再排斥过「洋节」,市场摆在那,就是兵家必争。

后来把人家3月14日白色情人节也炒了出来,没那么大阵仗,至少有余温。

前些天,对2022年2月22日22点22分的奇巧经营,尽管下沉范围较广,但是碍于周二工作日的限定,总票房不过6500万元,而两部爱情新片加起来才千万出头。

收益确实有限,不过既然招数不可持续,也不致于过多失望。

2月22日上映的《只属于我们的一天》这样算下来,除了七夕,也就这一个月,是集体供奉爱情片的类黄金档期了,甚至连妇女节,也可以拿来带动想象中的女性观众需求,哪怕往往局限于浅白情爱的参考。

那么就要说了,这些国产电影有多烂呢?

今年情人节上映的三部爱情片,豆瓣评分加起来,才刚过10分,最「优质」的《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就差不多提供了半壁江山。

《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然而这并不妨碍它们敛财。

特别是被骂上热搜的《十年一品温如言》,作为情人节票房冠军,收获了1.43亿元票房。

其他两部则紧随春节档两强,位居单日第四、第五名。

三部爱情片总票房超过2.48亿元,占当天票房总额的47.11%,相当了得。

而这可是春节档后唯一的高峰。

国内院线有一点向来畸形,即所追求的「黄金」是精挑细选的档期,而不是精雕细琢的品质。

电影史该是优胜劣汰的,但比不上唯票房论英雄。

高口碑日本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以下简称《花束》)即便能够在千载难逢的2字档期空降,也只能跟花束一样,短期内就要凋零。

《花束般的恋爱》同样有文青色彩的《雨天》,话题度以及新鲜度都没有《花束》高,又失去了话题度更高的三个时间节点,表现弱了不少。

不过它还是可以作为本土营销的又一个特色案例来看。

既然被丢在泛情人节档里,《雨天》就是要被当作浪漫爱情片来营销的。

先不论电影内容如何,我们单看海报。

不难发现,无论是之前通行的那张,二人在红雨伞图层后对视,还是现在的定档海报,男女在车上接吻,角色都没有直面观众。

这固然是对爱情悬念的营造,但未尝不是一种有意的误导。

不熟悉或不细看的人,大多难以察觉当中的女孩,并非电影中先声夺人的那位「原配」。

当然,《雨天》有它的浪漫,但恐怕不是普通观众想象中的,或想要得到的那种传统的稳固的浪漫,而它跟香港喜剧经典的冤家模式也大不相同。

只能说,从伍迪·艾伦的意趣里提炼那种不现实的单薄清纯与线性浪漫,显然谬之千里。

但这不影响宣传紧紧咬住吸金的「浪漫」不放。

譬如说,电影之前推出预告,就美曰其名「浪漫约会」版。

至于海报,就更彰显本土特色了。

那组所谓的「爱情箴言」海报,特意贴上了9部电影的台词或意思,《雨天》配上了「淋雨是一种浪漫的表达」,《开罗紫玫瑰》是「那么我们靠爱情过活吧」,《魔力月光》则是「你不能这么快就把心交给别人」……一溜看过去,知音体的土味就翻滚出来了,然而人家还在呼号,要来影院感受一次「真正的浪漫爱情故事」。

更好笑的是那些粗糙烂俗的文案。

预售海报上写着,「『爱我』就陪我看雨天」,令人瞬间梦回「爱我」体支配的恐惧。

艾丽·范宁的角色海报更牛,赫然就是「被三个天才男性在精神上、情感上、身体上所爱」,片中讽刺意味荡然无存,空余一种腌臜的骄傲。

被这种宣传急速吸引的潜在观众,应该有不少会对伍迪·艾伦消化不良吧。

所以尚能庆幸的,是没有足够的资本和时间,引爆《地球最后的夜晚》这种票房还算成功但最终反噬口碑的效应。

说到底,还是隐忧使然。

其实伍迪·艾伦终于能在内地院线亮相,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鉴于《花束》再次上演字幕被和谐化乱翻的情况,恐怕《雨天》里有好些内容也很难以全貌呈现,譬如盖茨比母亲早年从事性工作的经历,还有盖茨比与前前任的性事回忆,很难不预设字幕要整出荒谬花样来。

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带着洁癖来说,《雨天》不能算是导演的内地首秀。

因为内地至今,还没有做好迎接他的准备。

遮遮掩掩地放映,推广的只是内地化的伍迪·艾伦。

再说,《雨天》跟他最上乘的那类电影,比如《安妮·霍尔》《西力传》《开罗紫玫瑰》等等,有着不小的差距。

它只是导演晚年轻舟已过万重山后的随性小品,一个介入伍迪·艾伦艺术特色跟思想机锋的小切口。

他绕过前些年的欧洲游历与风格转变,以一种缅怀式的姿态,自如、兴奋而傲然地回归纽约这座最富生机,也最有感情的大都市。

鉴于难以亲力亲为,或者说难以精准表达自我,所以他通过甜茶,比《咖啡公社》的杰西·艾森伯格更招摇地回到了更青春的时代。

甜茶饰演的盖茨比在平行时空里「成了」他,但即便叠加了他的形象和惯性,也还是无法稳妥接棒伍迪·艾伦式的知识分子精髓,因为内在终归缺乏那一代人灵魂上的积淀。

可是轻快,或者说清浅,也有误打误撞的好处,即多多少少迎合了当下青年男女的情感审美。

随波逐流,但要转角遇到爱,艳遇不断,但要酒肉穿肠过。

真诚与矫情就差一线,可那张纸怎么捅,何时捅,可都有年轻的学问。

也不知道看完电影后,盖茨比会不会是他们眼里的浪漫代言人,而艾什莉是不是追星女孩的幻想投射机。

仅此而已。

电影里不乏浪漫,更不乏爱情。

可但凡清醒一点,就会察觉这跟中式传统浪漫之间,存在背反关系,因为没有什么对爱情纯洁性、忍耐性的强制要求。

《雨天》的讽刺力度即便略弱,也还是有在持续嘲讽,对傻白甜、对暴发户、对上流社会、对伪温情甚至对泡沫爱情,扫过去,就不放过。

过于执着自我所见的人,很难说会愿意理解甚至甘心接受,因为那讽刺稍不留神,就容易化成扇向自己的耳光。

躲是躲不过的,挨上了就不知道该怨导演、怨电影还是怨宣发了。

但反正,不怨自己。

不难想象,即便出自大师伍迪·艾伦之手,《雨天》在这边的市场,也只能归之于欧美小众文艺片,要放到跟《五尺天涯》这类电影平行的位置,最终所收获的,大概率是小水花的命运。

对《雨天》或对导演而言,确实不够「划算」。

但是对中国电影业,反而有好些参考价值。

当下影院已经片荒多时,好莱坞大片,尤其是号召力跟质量双高的大片难以引进,春节档不到预期,情人节档过于滑稽,《雨天》投石问路的方向,不仅包括文艺片、爱情片、小体量电影等不同维度作品在当下的商业价值,而且包括它自身的导演光环、明星效应和本地的营销手段、信息壁垒之于电影的作用力。

这些答案,或多或少能影响之后批片的分量与路数。

所以有意思的是,《雨天》就这样被无形中卷到了另一种经济里。

但不管怎么说,伍迪·艾伦也有胜利。

《雨天》制片阶段,1992年的性侵事件被拎出来重提,片中演员葛瑞芬·纽曼、甜茶、赛琳娜·戈麦斯、丽贝卡·豪尔先后或致歉,或捐款(包括片酬),雪上加霜,而亚马逊放弃发行这部电影,也惹来跟伍迪·艾伦的对簿公堂。

不过,2019年双方就达成和解,《雨天》被雪藏后,如今也在亚马逊旗下流媒体Prime上线。

一路走到今天,还奇妙地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反而成了伍迪·艾伦戏外最有戏剧性的一部。

所以票房成败不算什么,老头子的这场遭遇,才更像是带有讽刺性的成功。

而这,非常伍迪·艾伦。

 7 ) 高贵清醒的男性,呵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伍迪艾伦的作品不得不说,《午夜巴黎》真的很棒但是连着看了两部让我发现了一些问题男主角太相似了Gil没有那么在意世俗,不像未婚妻一直追求有品位的奢侈生活,华丽有格调的马里布别墅,只想生活在让他着迷的巴黎关于职业,也是想要创作严肃文学,即使自己作为剧本写手很受欢迎而女主则是喜欢总是在说教、卖弄学问的老友。

跟男主订婚也是因为他的高收入,以及可以给自己带来的好的生活品质《纽约的一个雨天》中Gatsby是个细腻敏感的人,他排斥上流社会的矫揉做作,想要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反叛,是个喜欢浪漫的文艺青年,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真正的生活品味其实他跟女朋友的区别在一开始就很明显他讲纽约种种让他着迷的事物女朋友却说唯一印象是二手奢侈品很便宜在整个周末,女友听到所谓艺术家对她的高评价和邀请就会把Gatsby的精心安排抛之脑后其实她不过是一个肤浅的,世俗的人无法跟男主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太高估自己了,那些艺术家又怎么会对一个跟自己年龄差异巨大的年轻女性那么看重(当然女主的真诚不可否认)明明可以跟有同样阅历的女性沟通,听取成熟的意见总之,两个电影里塑造的男主形象都比较理想化,而女主则是那个所谓的世俗的肤浅的“丑角”而且搞笑的是,两个男主主动提出分手而他们在分手的当天,都能“转角遇到爱”

 8 ) The best moment

The best moment is the moment when i know you know me:

6 o'clock at Delacorte clock in central park,New York City, enveloped in-the light mist,Outside it drizzles, Grey.Then we meet, kiss.

 9 ) 我妈说粮食酒和葡萄酒不要混着喝

才华危机大导演胜过古雅男友约会,秃顶编剧婚外情赢得下车淋雨安慰,国际巨星眼罩保姆车让人忘记姓名,粮食葡萄酒混着喝便可步入上流社会,身体、情感和精神都是他们渴望的完美,少女空荡的雨衣裸体让莎士比亚也羞愧。

旧情人的妹妹强吻三回,下雨天的钢琴暗定相会,心不在焉一样可以赢钱,五百的妓女遇到祖师爷,最终还是喜欢纽约的雨天。

 10 ) 雨水时节,我们太需要这部爱情电影

时隔三年,我们终于等到《纽约的一个雨天》,即将于2月25日在全国上映,这也是伍迪·艾伦导演第一部登陆国内大银幕的电影作品。

伍迪·艾伦是国内影迷们非常熟悉的美国导演,从1969年的导演处女作《傻瓜入狱记》到2020年的最新作品《里夫金的电影节》,他已然从影半个多世纪。

可以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几乎保持着一年一部作品的拍摄频率,创作热情始终不减。

1969《傻瓜入狱记》

2020《里夫金的电影节》偶尔影迷们也会说,老爷子总是用同样的方式,讲述着同样的故事。

但纵观世界影坛,似乎也只有他,才能拍出这样独一份的爱情喜剧。

当复古的爵士乐倏然响起,我们便不知不觉进入到伍迪·艾伦的电影世界。

情景剧式的舞台化场景,澄澈明亮的画面,天马行空的脑洞,絮絮叨叨又不乏机智的对话,以及九十分钟左右的时长。

轻松“食用”,唇齿留香。

影片《纽约的一个雨天》大概是伍迪·艾伦近年来最“年轻”的电影作品。

如今炙手可热的“甜茶”提莫西·查拉梅(又译:蒂莫西·柴勒梅徳),童星出身的艾丽·范宁,新生代人气歌手赛琳娜·戈麦斯。

这样的主演阵容,在早些年大概还能获得美国的青少年选择奖。

甚至,当范宁妹妹出场的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已经响起“give me an A”的啦啦队口号,配上范宁认真而兴奋的“傻白甜”的表情,对美式青少年的惯性印象便一股脑就建立完成。

这种角色大概也是第一次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出现。

而“甜茶”饰演的盖茨比,假装老派的言行谈吐同样透露着稚气未脱。

电影中的他,还无法摆脱来自母亲的控制,对于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眼前只有过去和现在。

虽为耄耋之年,但要说“怪老头”返老还童明显并不合适,他似乎是永远年轻的,他的电影永远都在处理那些世俗意义上的年轻人所面对的焦虑与选择。

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那些天马行空的严肃思考并不属于世俗领域。

他不断地打破约定俗成的规则,同时又毫不留情地进行自嘲;他总是处于不可知论抑或怀疑论者的“不败之地”。

回到纽约,他还是那个瞒着老妈跑出来玩耍的孩子,时刻等待邂逅新的可能性。

影片《纽约的一个雨天》诞生于2019年,恰逢伍迪·艾伦拍摄影史经典《曼哈顿》的四十周年,纽约的角角落落早已不计其数地出现在他的电影中。

时过境迁,曼哈顿的那些老店铺如今还好吗?

在中央公园的钟楼下,还有等待着恋人出现的男男女女吗?

老电影的情节还在继续上演吗?

他想念纽约的浪漫,并设想好了一切。

1979《曼哈顿》伍迪·艾伦所能想象到的那些记忆中的美好,他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人分享。

只不过,在某个浪漫的雨天,他却发现自己的身边无人陪伴,甚至要找到一个同样认为雨天浪漫的人,都需要靠一点好运气。

影片《纽约的一个雨天》中的盖茨比,也跟《解构爱情狂》里的哈里一样,雇佣了妓女陪伴他出席一场无聊的聚会。

这两场聚会,都带着让主角深为反感的世俗化光环。

而盖茨比反抗到最后,却终究又无法逃离,便只能无奈自嘲。

唯有爱情的一瞬灵光,成为所有的希望。

1997《解构爱情狂》

伍迪·艾伦的浪漫从来都是与众不同的,远远不同于经典的浪漫主义表达。

他电影中的浪漫往往与危机并存,主人公时刻都处于一种不安的氛围当中。

而在拥有无数可能性的现实中,在借助角色之手不断拆台的戏码中,他又会在不经意间透露出那么一丝爱情的确定性。

这份确定,便是这个怪老头在时刻自省的挣扎中无法摆脱的希望。

影片《纽约的一个雨天》里的浪漫稍微“正统”一些。

雨中的意外邂逅,彼此的美好回忆,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一丝模仿老电影的复古气息。

终究,“过去”的确定性更加迷人。

伍迪·艾伦通常都会煞有介事地让他电影中的主角置身于两难的处境中,时刻面临着存在主义危机,而危机的解决过程又往往面临着更大的矛盾。

他们永远口不对心,始终不满于现状,总是希望逃离眼前的世俗日常。

世俗意义上的“出轨”,作为伍迪·艾迪电影中的标配桥段,几乎从不缺席。

影片中每个角色的选择,或许是一时的灵光,也许也是命运的使然。

影片《纽约的一个雨天》使用了老伍迪常用的多线叙事。

“甜茶”饰演的盖茨比和范宁饰演的艾什莉,在刚刚到达曼哈顿后便彼此分道扬镳,截然不同的一天在两人面前展开。

盖茨比像是回到了过去的时光,转角遇到前女友的妹妹,跟中年男人们玩德州扑克,在老酒吧里“自言自语”;艾什莉则贸然闯进娱乐圈的名利场,不断地遇见自己崇拜的偶像,听闻新鲜的圈内八卦,红酒杯摇曳出令人目眩的光彩。

他们似乎都秉持着作为有男/女朋友的人的自省,向其他人谈论着自己的爱情与伴侣。

而临近结尾处的两场聚会,在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里构成的对比,则更显得荒谬可笑。

这样一对校园情侣几乎是狼狈地逃离了曼哈顿,直到路途中,盖茨比终于暗暗下定决心,选择了“过去”。

这样的心路历程,似乎很像伍迪·艾伦的那段少年婚姻;或者可以说,这是他从早期的那些闹剧创作中挣脱出来后,对严肃作品的更为自由的创作延续。

早在拍《安妮·霍尔》的时候,他便已然建立起一个充满半自传色彩的、独特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并以此为视角进行叙述,探讨因果、谈论死亡。

正是这些特点,使得伍迪·艾伦的作品在美国电影中显得独一无二。

1977《安妮·霍尔》进入到21世纪之后,这位尖锐的“知识分子”便开始逐渐向更加自在的“文艺青年”转变。

老头子平和许多,特别是他远走欧洲的城市系列,为那些历史悠久的名城打上了伍迪特制的文艺标签,剧作也更加轻盈起来。

特别是《午夜巴黎》,作为伍迪·艾伦最卖座的电影,也是他复古情绪的高峰。

影片中,他在昔日的那些“黄金时代”里来回穿梭往复,在属于巴黎的浪漫夜晚,尽情地释放着他那些为世俗所不解的情绪,寻找逝去年代的浪漫梦想。

2011《午夜巴黎》这两种创作身份潜移默化的转变,如果要说具体区别在哪,在我看来,知识分子更偏向一种身份认同,带有潜在的社会责任感,代表一种立场,批判现状,提出问题;而文艺青年则更偏向个人的兴趣喜好,他们追逐幻觉,也追逐真相,是对现实的抵抗,也是逃离。

当然,在今天看来,这些概念都难免显得过时,在不断的语义转换中,甚至已然成为人们羞于表达的身份。

如果说,《解构爱情狂》《安妮·霍尔》是清醒的知识分子自省,那么《午夜巴黎》《纽约的一个雨天》则更像是文艺青年的自嘲。

在千禧年之后,伍迪·艾伦的作品就有一种“流水的明星,铁打的伍迪·艾伦”的感觉。

国际影坛那些斩露头角的男女影星都竞相在他的电影作品中登台亮相。

曾经跟老头子合作过三次的斯嘉丽·约翰逊说过,从小看着伍迪·艾伦的电影长大,能成为他电影里的主角,无疑意味着对自己表演事业的莫大肯定。

2006《独家新闻》而影片《纽约的一个雨天》的卡司同样非常夺目,除前文提到的三位年轻主角之外,还有裘·德洛、丽贝卡·豪尔、迭戈·鲁纳等众多实力演员保驾护航。

看得出来,“甜茶”的表演多少有点模仿老头的意思。

那些配合说话的肢体动作,每当急于表达自我时的言语卡顿,都有着伍迪·艾伦的影子。

艾丽·范宁饰演的艾什莉虽然人设不讨喜,看起来还是很真实。

赛琳娜饰演的毒舌女孩,戏份比较少,但也充分发挥了她的表演特长。

如果说电影是造梦,有的梦醒来,我们怅然若失;而伍迪·艾伦编织的梦境却总是让我们格外清醒。

犹记得在《解构爱情狂》中有一句台词:“所有人都知道同一个真相,我们的生活由我们选择如何去扭曲这一真相所构成。

很存在主义的一句话,既有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又有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

或许伍迪·艾伦导演就是那种,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受到挑战的人。

存在主义的焦虑遍布于他的作品当中,对他来说,爱情的发生恐怕是那个唯一确定性的支点。

在纽约的这个雨天,我们仿佛回到过去的老电影里,在中央公园的钟楼下,再次遇见那对相约而至的恋人。

作者| 林夕已被占用;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纽约的一个雨天》短评

7,仍是非常熟悉的伍迪艾伦小品,那些絮絮叨叨,那些偷着坏和暗讽,属于他的小幽默和小把戏。

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看清自己遇到个对的人

8分钟前
  • FY7
  • 较差

伍迪艾伦五成功力,高于《咖啡公社》低于《蓝色茉莉》。这次用的小演员都很新潮,但故事依然还是伍迪艾伦的:那些上流社会里的鄙视链和白月光,那些电影界的潜规则和绿茶婊,爵士乐和抖机灵,连甜茶的驼背也像是伍迪。觉得范宁表演太过,甜茶则太收,都不够好,幸好伍迪的剧本够有趣。小老头脑内剧场又多了一个渣女,这可能是亚利桑那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男主开始弹钢琴我就想不会吧?这么老套吗?………后来更老套,心猿意马的女主就要光着在雨中淋湿,勾引别人的男主就能抱得美人归,男主的朋友自己阳痿怪女友笑声奇怪,男主妈妈非得有个侍睡的过去,这些都有必要吗?没必要。

11分钟前
  • 闲人不太闲
  • 很差

纽约出轨的一天~

12分钟前
  • 秋霆小朋友
  • 还行

在雨中散步的人终会相遇。片尾十分钟真好,Chalamet独白段落访Woody极妙,但是要论Asperger‘s气质,比不上Jesse,主角们都没有insecurity

17分钟前
  • 张华弥
  • 还行

伍迪·艾伦真是纽约一辈子的代言人。一个八十多岁的导演,拍起大学生的心理还是尽在掌控,没有任何代沟,甚至比年轻人更了解他们自己。甜茶俨然是小老头新的视觉代言人,喋喋不休驼着背漫步雨中街头的模样魂穿七十年代。拍的是富二代浮华又带点荒诞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但竟然没有让我产生任何距离感。根本在于他的方法绝非《小时代》式的拜金,而依然是极尽浪漫与自嘲的剖析。质感又轻盈又沉重,把那种若即若离、飘忽不定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中国有没有导演能拍《北京的一个雾霾天》?

22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喜形于色的男生女生,抓住一个出口就预定邂逅,享受一段心碎陶醉其中,淋了一个雨天便以为猛醒。中后段自然流淌,Selena Gomez的几次出场特别舒心

25分钟前
  • SundanceKid🌈
  • 还行

lovely慢着,这不是风月俏佳人的续集吗?

27分钟前
  • Paradox
  • 推荐

看完会高喊rnm退钱的程度,咱就是说,为什么2022年会看到一个把女性塑造成纯纯傻逼的电影?

31分钟前
  • 蹦恰恰
  • 很差

啊老头这部戏也真是……勉强及格吧。基本是又把费里尼的[白酋长]拍了一遍([爱在罗马]里面已经拍过一次了老头是多爱费里尼……),不过甜茶这条线有几处处理还是蛮有趣的。以及老头对当代美国年轻人真的是有误解吗……甜茶和范宁跟老头真的不来电,不过好在也没有下次了。

34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我无法理解女主角抛弃男主角一整天的动机(在出租车跟陌生人坐着抓偷情?),也不懂一个顶级大明星怎么会莫名其妙请一个路人吃晚饭,导演还请她去法国南部?所有的人感觉都像是发情的人,动不动就对人交出真心,但是纽约好看的人太多了,纽约人也没有那么容易交出真心。这剧情真的站不住脚,可能要喝醉了看才合适吧。

37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较差

伍迪艾伦能把哪里都拍成巴黎。

38分钟前
  • J
  • 推荐

Woody Allen只能演自己吧 任何人来演他都让人反胃 also I don’t think it’s New York that’s romantic, it’s more like the 70s.放到二十一世纪实在是又俗又土 不好意思

43分钟前
  • 卓尔 00
  • 很差

富二代文艺青年的周末移情,一星给雨。

48分钟前
  • *~¥%
  • 很差

最爱的纽约反而拍得很Cliche,除了编剧有点俗气以外,败笔在主演们。赛末点的时候年轻的演员如寡姐都在自然流露,表演痕迹很淡,而这批拿过奥斯卡提名或少年成名的年轻一代表演都太程式化,不符合伍迪艾伦电影里的有意中无意、刻意中随意的气质,他们就输在太会演而忘了怎么流露自己。相比之下裘德洛和丽贝卡豪尔短短一段吵架戏就秒杀了所有雏鸟,真是惨烈的对比。

51分钟前
  • 蓝詹
  • 还行

这几年老头的电影看完都跟没看似的

52分钟前
  • 默默的默
  • 还行

什么玩意儿啊 曾经沧海难为水 跟以前拍的完全没法比 、、那个老妈妈突然跳出来说自己当过妓女的情节没有一点儿铺垫看得我一头雾水 、、纯靠甜茶的颜来欺骗大家进电影院真的好吗…何况我根本不是来看明星的 …跟以前的经典真的没得比

57分钟前
  • 小草
  • 还行

赛琳娜比范宁看着招人烦

59分钟前
  • 老袁
  • 还行

还好之前没在电脑上看。伍迪艾伦第一部大陆公映作品,基本上还是他老人家最信手拈来的爱情小品,完成度各方面都还行。不过,不知怎的,这次这部给我看出了几分“用犯罪片手法拍爱情片”的味道。“甜茶”所扮演的男主,从人设到性格到着装,说白了还是跟伍迪年轻时候在自己作品里本人出演的男性角色差不多。无论怎样,伍迪艾伦电影中的NYC总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吸引着观众,这部亦不例外。四星整。

1小时前
  • 銀河映像創作組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