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可能都没有小孩了,但我决定:
非要把字数凑够,那就能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
还记得因“爬山梗”爆火的秦昊吗?
由他饰演的张东升原本是一个数学天才,却怀才不遇、被亲人冷嘲热讽,最终情绪爆发,向岳父母与妻子痛下杀手。
剧中,秦昊对渣男形象的塑造堪称完美。
网友气愤之余,更多的是对其演技的肯定。
而爬山阴影还没散去,秦昊又开始演起了“渣男”——《亲爱的小孩》仅仅上线6集,就拿下了破1的收视“开门红”。
除了秦昊之外,还有众多实力派演员助阵。
任素汐、聂远、李勤勤、刘琳...
故事围绕“新生儿”展开,体现了新手爸妈在身份转换后面临的重重挑战。
随着父母与旁人的介入,家庭矛盾升级,最终,夫妻关系走向拐点与暗礁。
1压抑又真实的生活剧《亲爱的小孩》开篇就直击人心。
方一诺(任素汐饰)对着镜子开始卸妆,擦去化妆品的修饰,她脸色蜡黄斑点难掩。
随着镜头缓缓下移,一个布满妊辰纹的孕肚映入眼帘。
方一诺强装微笑,多次调整自己的角度。
她试图在镜子中找到残存的美丽。
没有一句台词却把孕妇的心酸和焦虑展现出来。
镜头一转,长沙街头的面摊,肖路(秦昊饰)不断嘱咐老板多加辣椒。
因为妻子忌口不能吃辣,他就蹲在路边吃完后再打包两份不辣的回家。
嘴上说着“陪你忌口”,背地里过足了瘾。
方一诺羊水破了,需要在医院待产。
距离孩子出生短则几小时长至几十小时。
这时,肖路突然接到工作电话。
方一诺见丈夫为难又怕他耽误了工作:“妈不是在这么,你赶紧去吧!
”没成想,肖路没有丝毫犹豫,起身离开。
完成工作后,肖路并没有回医院照顾妻子,而是在家里喝着啤酒、看起球赛。
醉意困意交织就在沙发上昏睡,连个关心的电话都没打。
另一边,方一诺独自承受着疼痛,从生产前的阵痛到开十指的分娩之痛。
只见她苍白的脸颊上布满了汗珠,头发被汗水浸湿,嘴唇也被咬出血迹...
等肖路赶到医院时,孩子已经出生。
第一件事不是关心刚从“鬼门关”走过的妻子,也不急着看望呱呱坠地的女儿,而是将胎盘送到肖母手中,给虚弱的弟弟补身体。
回到病房,旁人都围绕着孩子打转儿。
方一诺口干舌燥说不出话也没力气拿起水杯,只有方母关注到女儿,耐心喂水。
在以往我们看到的生活流电视剧中,孩子往往是「家庭粘合剂」。
但实际上,孩子可以暴露出更多家庭矛盾,更像是让夫妻分歧扩大的催化剂。
月子期间,方一诺夜间哺乳时口渴,旁边的肖路睡得像死猪一样,怎么都叫不醒。
孩子黄疸过高在医院照灯,家长无法陪同。
方一诺心疼孩子,愁得睡不着,肖路躺在一旁摆出事不关己的样子:“人家说小时候多哭点对肺活量有好处”
在婆媳关系处理中,他更是个“和稀泥”好手。
肖母嘴上答应带孩子时不抽烟,背地里偷偷抽烟打牌,还把差点孩子摔伤。
而肖路得知后一边哄母亲,一边骗妻子。
不仅激化了婆媳矛盾还让夫妻间产生裂痕。
看完前6集,《亲爱的小孩》质感不错,但剧情过度狗血窒息,反而会给观众带来压抑和焦虑情绪。
不一定要用刻意的冲突推动故事发展,有时候,平淡更能打动人。
2文艺片男神大器晚成在《隐秘的角落》爆火之前,提起“秦昊”两个字,很多人都是陌生的。
秦昊,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96级,和他同班的有很多一线明星:章子怡,刘烨,胡静,袁泉,秦海璐。
当年,中戏对表演班学生要求严格,秦昊一直记得班主任的教导:“大学四年好好在学校里,扎实基础,不要太早接戏”有导演来选角,旁人都争着抢着递资料,而秦昊不仅推掉了好多出名的机会,还告诫同学“别把我的照片整的满天飞”。
毕业后,秦昊辗转于各个剧组却拿不到好角色,也曾一度思考是不是自己选择错了。
与同窗相比,秦昊的确称得上大器晚成。
但大家并不知道,他的实力早就被业内认可,还曾四次入围戛纳电影节影帝。
2005年,秦昊出演文艺片《青红》。
让人意外的是,他凭借“处女作”入围戛纳电影节。
秦昊在影片中饰演李军,性格痞里痞气,叼着烟卷,在地下舞会跳猫王舞步挑逗女学生。
法国媒体对他的这段表演评价很高,可以媲美《低俗小说》中著名的“剪刀舞”。
这一次戛纳之行给了秦昊极大地鼓舞,也为他打开了文艺片的大门。
2010年,秦昊主演《日照重庆》,提名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2012年,秦昊在《浮城谜事》中饰演了渣男乔永照,又一次登上戛纳红毯。
几度入围戛纳后,张艺谋注意到了他。
秦昊如愿出演了《金陵十三钗》,但镜头仅有4秒,他的名字和脸庞还是无法被大众牢记。
2014年,秦昊出演华语佳作《推拿》,他饰演了盲人按摩中心小老板。
身着花衬衫,开场就和老阿姨在舞厅里翩翩起舞。
肢体扭动浮夸,脸上洋溢着自信。
要知道,一个正常人演好盲人并不容易。
可话说回来,文艺片鲜少有人关注,要想被观众熟知还得靠喜闻乐见的商业片。
《妖猫传》算是他破圈的第一个作品,秦昊将陈云樵的极端复杂且多变的形象完美诠释出来。
《无证之罪》中,秦昊饰演了有些痞气的民警严良。
用缜密的思维分析让真相浮出水面。
可惜的是,当年《白夜追凶》大火,潘粤明似乎更博眼球。
直到2020年,秦昊迎来了自己的舞台,在《隐秘的角落》中大放异彩。
剧中的张东升,人前人后几副面孔,在学校是斯文的数学老师,回到家是温柔贴心的丈夫。
最终,被生活打压到谷底后走向了不归路。
从文艺片到商业片,角色千变万化。
但秦昊对于表演的初心未改。
他对于角色细节和情绪的把控都相当细致,仔细揣摩每一个角色,追求与其共鸣。
曾几何时,秦昊立过誓言:“不会再有一部电影可以用钱砸得到我”如今,他真的做到了。
我小时候,觉得生个孩子特别容易。
那时候看电视里的女演员,在镜头里干呕几下就是怀孕了,知道消息之后一大家子人欢天喜地,孩子爸爸抱着她转圈圈,把耳朵放在她肚子上听孩子踢她的声音。
然后时间线嗖一下就拉到了十个月之后,只见那个腰上绑了个枕头的女演员躺上了产床,撕心裂肺地喊上三五分钟,周围的接生婆或者护士大喊几次用力,孩子就生下来了。
女演员怀孕期间全程美丽纤瘦依旧,也就是生孩子的时候头发被汗打湿了,生完孩子,她立马又恢复了美丽纤瘦,轻松地像是去菜场买了个孩子。
和我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对男性而言,他们中的不少人,直到成年之后,还会认为月经是像尿一样可以憋住的,生个孩子就像电视剧里一样轻松,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老婆特别麻烦、矫情。
而我也是在自己怀孕生产之后,才真真正正地感受做母亲这件事,从怀孕开始,对女性的身体和精神都是全方位的摧毁和重塑。
但是之前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当一个母亲,需要面对哪些改变和痛苦。
所以,点开《亲爱的小孩》第一集的我,看到开头就被击中了。
镜头中任素汐扮演的方一诺出现在镜中,她妆容精致,神采奕奕,看起来是一位典型的都市丽人。
直到她拿起卸妆棉开始卸妆,卸掉粉底之后,颧骨上的黄褐斑显露无疑,再卸掉口红,她的气色变得黯淡,皮肤泛黄,透着一股疲惫的神色。
她再对镜缓缓脱下外衣,镜头下移,在瘦出了锁骨和肋骨的上身下面,突兀地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孕肚,孕肚两边出现了大片紫红色的妊娠纹,像是将肚皮撑裂了一般触目惊心。
在孕肚的中间,还有一条明显的黑线,将孕肚一分为二,让本来就有些恐怖的孕肚,显得更难看。
(化妆和特效真绝了)
一诺摸摸自己的颧骨,又摸摸自己的肚子,像是不敢相信一般的几欲落泪。
短短的几幕戏,就拍出了国产影视剧中久违的真实。
它真实的展现了一个孕妇是什么样的,真实到近乎恐怖片。
我敢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孕肚会那么恐怖。
就像他们不知道怀孕时会因为胎儿压迫膀胱频繁上厕所,产后可能会漏尿,顺产时的撕裂和侧切可能会造成产后性冷淡一样。
我算是遗传基因比较给力,孕期没长黄褐斑也没有长妊娠纹,但是肚皮中间的黑线,距离我生娃已经十个月了,还没有完全消除。
△网上很多妈妈晒自己的孕肚,没有妊娠纹的也很难逃得过黑线而一诺的同款孕肚,在我去产检和看育儿app的时候,看到过无数次,那些紫红色的妊娠纹不仅难看,还很难受,会让孕妈们觉得肚皮又紧绷又奇痒难耐,在卸货后妊娠纹也不会消失,而是变成白色,像蛇蜕一般。
△如果孕期增重太多的,大腿都可能会长纹但对于做母亲的煎熬来说,这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亲爱的小孩》改编自王小帅2007年的电影《左右》,这是一个略显狗血的故事,讲的是秦昊和任素汐扮演的夫妻,因为孩子的诞生爆发了种种矛盾冲突,之后离婚各自重组家庭,可是两人的女儿得了白血病,在化疗无效的情况下,医生建议二人再生一个孩子,用这个孩子的脐带血去救姐姐,在三次人工授精都失败之后,走投无路的两人考虑要不要“真刀实枪”地试试看能不能怀上一个孩子……我先说了,故事非常狗血,是比《心居》还要离谱的程度。
但是它让人能够很快地入戏,原因无它,就我现在看的6集,它将一个女人从孕妇到新手妈妈的转变和无助拍得太真实了。
产后一诺有两次脆弱流泪让我印象深刻,都是有关喝水的情节。
第一次,是她刚生了孩子回到病房,婆婆等人都在围着孩子转,大吵大嚷,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她努力地去够床头柜上的水杯。
直到她的妈妈去买了奶粉急匆匆地赶回病房,第一件事就是把水递给她。
只有你的父母,永远在第一时间关心的是你。
就像我刚生了考拉,我爸好不容易进病房来看我,一眼都没看孩子就急着到我床前问我感觉怎么样,疼不疼。
第二次,是她回家之后半夜喂奶,当过妈的都知道,喂奶或者吸奶的时候,口特别渴,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动辄喂一次奶半小时以上,那种渴意是让人无法忍受的。
而一诺喂了女儿半天奶,秦昊扮演的肖路在一边睡得像死猪一样,她喊“老公,给我倒杯水”,毫无回应。
这时,是刘琳扮演的月嫂悄悄地进来给她送上一杯水,她瞬间又感动又委屈的哭了。
我看过很多新手妈妈说,自己在月嫂离开之后不舍的哭了,因为在她最无助的时候,能帮她安慰她的人,不是自己的丈夫,而是月嫂。
这两个细节,足以说明《亲爱的小孩》的编剧和演员,为了让看似狗血的故事变得真实可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比如,开头一诺还有几天就到预产期,胎儿已经严重压迫她的脊椎,让她无法在床上以任何姿势入睡,因此她只好半倚半靠在沙发上,迷迷糊糊地休息。
这些细节,没有当过妈的人,一般是不知道的。
还有,秦昊扮演的肖路这个老公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形象,也是靠第一集开头的一个镜头就立住了,一诺行动已经不便,他难得的伺候老婆,去削苹果,结果都不会用刀削,直接用削土豆之类的削皮器在削。
这个细节真的绝了,我甚至会认为这是秦昊本人能干得出的事儿,毕竟之前在真人秀里他就是忙着打游戏,对絮絮叨叨的老婆不闻不问甚至摆出一脸不耐烦的那种丈夫。
(当然当时伊能静女士出来为老公挽尊说他是好老公,是芒果在恶意剪辑。
)填补进大量日常翔实的细节会冲淡狗血故事的“传奇”感,使其变得真实可感,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力量,相反,如果人设悬浮,日常细节悬浮,那么就算是改编自真实的故事,也很难令观众共情。
产后的一诺,神经紧绷,焦虑敏感,情绪不稳定,总之表现得是会被男人评价为“神经病”的那种女人,但是《亲爱的小孩》用相当多的细节铺陈和情绪的递进,向观众展现了所谓的“疯女人”是怎么诞生的。
生孩子之前的一诺,很快乐很飒,尽管会因为自己身体的变化而难过,悄悄落泪,但她会很快的收拾好情绪,挤出笑容,和丈夫说说笑笑。
她在讲台上破水,但是很快深呼吸几口,稳定住情绪,大大咧咧地对学生们说:“我先去生个孩子,你们都老实点啊。
”
在产床上,她还在安慰丈夫说:“我这么大个个儿,我还生不出个他?
”
那时的她通情达理,丈夫单位来电话催他去办个事儿,她随时可能会生,她都让他赶快去,尽管她会在他走之后小声嘀咕:“还真去啊”,不过,她也并没有真的往心里去。
而她那位心大的老公,还真的在办完事之后就不回医院了,消消停停地在家开啤酒看球赛,睡到第二天老婆马上要生了都不接电话的程度。
丈夫的心大和不成熟,迫使一诺需要更多地去承担育儿的责任,她从产房出来却看不到老公,她老公忙着给婆婆送女儿的胎盘去了,因为婆婆要着急做给自己的二儿子吃。
之后有洁癖的一诺还要面对产后失禁、用成人尿不湿的窘境,丈夫给她收拾完大便之后,嫌弃地一次又一次洗手的场景,完全击溃了她的自尊。
一诺本来也想试着去做一个松弛、快乐的妈妈,但是她信任月嫂说孩子的黄疸没问题,又信任婆婆推着女儿出去遛弯,她的信任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了背叛,女儿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意外的伤害。
结果,所有人非但不安慰她,反而责怪是她这个妈妈没有做好。
在极端的自责和对他人极端的不信任之中,一诺的情绪再也无法放松下来,她只能化身为护崽的母狮,为了孩子绷紧全身的每一根神经,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一个普通的新手妈妈,大概是没有那么多的心力既当一个合格的母亲,又做一个知情识趣、善解人意、对丈夫充满性吸引力的妻子的。
而她这样的变化,就会被丈夫视为矫情、麻烦和神经病。
《亲爱的小孩》中没有脸谱化的坏人,每一个人只是普通人,他们只不过有着普通人的小毛病,自私和局限。
就像肖路,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渣男,他只不过是个典型的没长大的“大男孩”,比起当爸爸,他更想过自在快活的日子,选择生孩子不过是受不了他妈的催生而已。
从他的角度出发,他也觉得很委屈,自从孩子出生了,老婆就没空搭理他了,两边的妈都来照顾孩子,他和老婆完全没了独处的机会和空间。
婆媳问题的加剧让他越来越懒得回家,他宁愿假装加班也不愿回家,尤其是在孩子一岁老婆依然抗拒过夫妻生活的时候,他就更觉得自己委屈了。
他觉得妻子变了,疯了,而妻子则失望于他的不变,他的依然不成熟。
他没法对妻子的焦虑和痛苦感同身受,因为他打从心底里没有把女人生孩子当成一件大事,就像很多观众,在看了剧之后依然这么想。
部分观众批评剧中对新手妈妈的痛苦展现的太夸张,甚至上升到批评现在的女性太矫情、太娇气,不愿为孩子付出的高度。
更有官媒批判《亲爱的小孩》是在“贩卖焦虑”,把生孩子搞得像恐怖片,让更多年轻人不敢生孩子了,这样好吗?
你看,尽管媒体和观众日常批判国剧悬浮,狂撒工业糖精,但当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出现的时候,他们却更难以接受。
我是向来不同意把展现现实生活叫做贩卖焦虑的,难道要像以前那样,遮遮掩掩的骗女孩说生孩子很容易,不生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才叫做不贩卖焦虑?
如果关于怀孕和生产的焦虑是真实存在的,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给人自由选择和做好充分准备的机会,才会真正减少焦虑,靠欺骗和隐瞒的手段,只会让女性越来越恐婚恐育。
就像把游戏里的血改成绿色,把人死亡改成笑着挥手说拜拜这种行为,只不过是掩耳盗铃,并不能真正制止暴力的发生。
不过,现在明白人多了,连官媒的评论区都没有控住。
其实我觉得每一个被长辈催婚催生的人,无论男女,都应该看一看《亲爱的小孩》,它会让你意识到,无论长辈如何信誓旦旦地对你打包票说他们会帮你带孩子,但你才是孩子的父母,有很多育儿责任是你无论如何都逃不掉的。
尤其在你自己都还不成熟,还想玩的时候,孩子的到来会结束你漫长的青春期,让你和伴侣过家家式的婚姻生活露出狰狞的一面。
如果你还不想长大,就不要急于把另一个孩子急匆匆的带到这个世界,这是对他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你的不负责任。
我仔细想了一下 无论代入谁,我都不能接受再生一个救禾禾的这个举动。
代入方一诺,我接受不了怀上前任的孩子,有违人伦底线,感到很恶心。
代入董帆和谢天华,绝不会接受自己的现任去跟别人生孩子。
代入新出生的孩子,更是接受不了自己是作为药引子才被带来到这个世界上。
可以类比哈弗那个著名的火车撞人理论:火车因故失控,无法停下来。
前方铁轨上有四个小孩在玩耍,撞上必死。
这时右方有另一条铁轨,铁轨上只有一名工人在检修,而目前,你还有能力按下一个开关让火车线路切换轨道,你会做怎样的选择?
这个问题给了答者一种错觉“自己仿佛具有了拯救他人生命的能力”,我不认为任何人有权利按下那个开关改变他人命运既定的结果。
如果将“四个工人”替换成自己的母亲或小孩。
我的答案是一样的,我并没有那个勇气去按下开关,也不具备这个权利。
因此,不接受这个剧的三观。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塑造出一种老子离了谁都能养好禾禾的气势,但是啥事都撑不起来!
跟肖旭一样废物点心!
一、不懂得团结所有力量禾禾刚一确诊的时候,就知道白血病除了配型,剩下就是烧钱的事,肖路上赶着来送钱,人不要,气势汹汹的说:“你光配个型就可以,别的啥也不用管”,不让人家亲近孩子产生更大的动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你方一诺人民教师、爹妈退休老人能不伤筋动骨的凑出钱来?
二、对老二工具人的后续不清晰方一诺光想着减少自己的愧疚感,跟肖路生孩子之前一再跟老谢说离婚,不想拖累他,是,她这想法是没错,然后呢?
先说跟老谢离了婚,老谢跟禾禾没血缘关系,离了婚意味着禾禾一下子就没有爸爸了,不光爹没了,那么疼她的爷爷奶奶辉辉哥哥都没了,禾禾的心理会特别受伤,还没死呢爹没了,不光伤心,照顾禾禾一下子少了好几个壮劳力,她爹妈能受得了连轴转吗?
再说就算孩子怀上了,一旦生下来,甭管能不能救禾禾,假如肖路表示出为难无法抚养老二这个工具人,势必方一诺是第一责任人,就她这个经济情况,和一对爹妈,没有兄弟姐妹帮衬,能抚养两个孩子?
三、她起到什么明确的作用了吗?
还是那句话,说话气派,谁也不求,一点巴结和讨好任何人的意思都没有,大家还要上赶着对她好,凭啥?
又是一个戴着主角光环的白莲花形象。
先说董帆,年纪比她小那么多,到最后结局的时候,发挥自己报社的影响力,帮助小影,帮助白血病儿童增加影响力,而且还时不时去看看禾禾,完全支持肖路救孩子。
再说老谢一家子,不光起到了劳动力作用照顾禾禾,时常还要给方一诺做顿好的补身体,到最后结局谢家大姐和老两口凑巧也给禾禾拿手术费,在方一诺流产的时候,照顾安慰,没有恶意的去想方一诺是故意流产的。
闺蜜社会姐,放松她心情,全力站在她立场考虑事情,也是在她推动下,老苏做了配型,最后救了禾禾,也凑钱拿手术费。
前婆婆高彩屏,虽然后期看禾禾次数不多,但也是方一诺她妈不希望她总来的原因,毕竟身份尴尬,又大大咧咧。
最后我重点想说,一个是肖路,肖路这人前期是不行,消极逃避家庭责任,无条件扶弟魔,和老妈和稀泥,不操心家里事,还闹了个乌龙出轨计,方一诺坚持离婚,离婚前那些事都算他不对行不行,离婚后呢,尤其是禾禾得了白血病,他一个月挣2.5w,全国来说这都算高收入人群吧?
他在后期,既有能力给孩子出手术费,也有爱心陪伴禾禾,这不比方一诺嘴上功夫强?
还有就是老谢,虽然咱也不知道他到底为啥这么爱方一诺,时间长深度深,啥事都不是原则性问题,能一退再退,他虽然钱不多,但是人家敢卖房啊,这么豁的出去的后爸上哪儿找去?
不光啥事都先考虑方一诺的立场,照顾她,给她营造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不比她这个亲妈付出的少!
最后再说说方一诺这个亲妈,一帮子人帮她救禾禾,最后连个工作都没保住,自己兼顾不了就辞职了,不能坚强一点吗?
如果这个不是电视剧,她没主角光环,这个故事就该是这样:跟肖路离婚,她不让见孩子,行,人家不见,转脸就二婚生子了,禾禾确诊白血病,肖路因为自己有妻儿,而且跟禾禾没感情,无法全力拿钱救禾禾,只能拿出很少的钱。
她为了救孩子,私下求肖路生二胎,肖路勉强同意,老谢得知真相,跟方一诺离婚,方一诺被迫与老谢离婚,由于老谢被背叛的愤怒,不再去看禾禾,他父母姐姐也不再接触禾禾,只有方一诺和她爹妈轮流照顾孩子非常疲惫。
禾禾非常伤心,除了身体的病痛,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爸爸不再来看她。
终于二胎怀了,生了,但是与禾禾不匹配,最后巨大的希望落空,禾禾死亡,方一诺和父母只能沉默的抚养这个二胎,肖路没法管,只能偷着给点抚养费,方一诺有自尊,她不要。
所以只能一边上班,一边抚养,没心情再进入感情,爹妈后悔为什么让孩子活成了这样。
老谢在离婚后,也找到了全心全意爱自己的另一半,幸福生活,有了自己的孩子。
我最害怕的是不确定的事情。
任素汐演的女主 每天就是一个行走的混沌制造机 这简直就是灾难一样的东西。
男性思维中,把一件事做到、做成、做好,比把一件事做得符合心意更重要 但是任素汐(我不记得女主名字)不是 她强势的在输出自己的焦虑 我能理解她需要的叙事是什么 一个多金的、比他更强势、对他十分上心的男人 来呵护她脆弱的心灵 告诉她“宝宝别怕 一切有我在”这很奇怪。
女性一边在叫着权力 一边又躲起来要人保护 权责不对等下展现的是极度的个人主义世界 我们日常生活就已经很累了 回家还要面对这样一个混沌的世界 更可怕。
希望男女都能从这部剧中找到警醒。
电视剧《亲爱的小孩》现阶段只看了6集,这是一篇不成评论的边看边说,因为任何没有完结的作品过早下判断,都很有可能误读。
作为一篇边看边说,尽管相较于《人世间》温暖底色、每个人都向善向好的高级编剧法,《亲爱的小孩》还略显稚嫩,尤其是通过一家人不可调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矛盾来推动戏剧发展,给观众带来了“吵闹”“喧哗”甚至是“聒噪”的观感,但是,我仍想真诚地给这部作品以鼓励,因为它有勇气直面社会问题、推动社会改变,犹如《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它们承担了具有指向性的社会责任与反思意识,生育问题不是简单的三孩政策可以解决的,因为两性观念、婚姻观念、家庭观念等诸多层面都在发生改变。
我们的两性观念究竟进步到了什么层面?
我想这是远远超越女权议题的本身的。
尽管肖路端水有问题,因为老好人不是真正的好人,但在我看来,更大的问题在于方一诺,不是因为她继承了母亲锱铢必较的习惯,也不是因为她带着老师那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正派处理家庭问题,更不是因为她对丈夫感受的无视,而在于女性应当有一种进步的认识:你有权对这一切,说不。
方一诺可以选择做丁克,可以选择不结婚。
如果一定要接受某种痛苦,那只能是因为你想要一个孩子,你愿意为其付出一切,别人谁都不欠你的,包括种下精子的男人本身。
可恰恰台词中,在不经意间轻描淡写地带出了矛盾的核心——肖路没想要孩子,自己也没想要孩子,而是父母催催催……这样的原始动机,请问,你为什么没考虑清楚就要生下这个孩子?
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你想要的,你付出再多都不会觉得累;你不想要的,你付出一点都觉得多余。
所以在生育这个问题上,女性你只需要问自己,你想不想要孩子,这不关乎男人、不关乎政策、不关乎父母、不关乎职业、不关乎家庭,只关乎你自己。
我们有权利坦诚地表达:我想要或者我不要。
我想,世界上最无知的行为就是权利让渡,诸如——我爱你,我愿意为你生个孩子。
剧本写得真扎实,走心的,跟着看到快大结局,还真有些舍不得,抱抱剧中每一个人。
也感谢这么多读者带来的或相同或不同意见,无意说服谁,只不过是一己之言,存念罢了,也感受到很多人初为人母的幸福,衷祝。
有两场个人认为处理得很华彩的重场戏,廖以为记:1、方一诺和谢天华的孩子没了,告密方一诺和老肖不是夫妻关系的谢天华躲在树下嚎啕大哭,方一诺本满怀愧疚,没想到谢天华说出自己一心想让一诺幸福,却成为让她不幸的那个人。
方一诺说,自己嫁给他时并不爱他,从这一刻起,她才真正爱上谢天华,是他让自己觉得有依靠,让要强的自己变软了,双方扯平了。
2、方一诺和老肖在宾馆里开房那场戏,把人性张力发挥到了极致。
剧中几个人物都是聪明人,董帆的台词与行为也全部在线。
这也给女孩提个醒,无论多么爱,有些战役还没打其实就输了,血缘就是。
一个年轻的团队,创作了一部留得下的作品,当我看到谢天华爸爸跨栏白背心上的窟窿,看到父亲去世时年轻时候的肖路和现在的肖路嘴角都有一颗痦子,看到梁天和他闺女像极了,看到肖路内心复杂开车在马路上时的情绪镜头路灯光斑……便也看到了行业的尊严,在这里……
这个故事在我心中反复酝酿打磨了大概8年,从2011年被电影《左右》打动买下改编权就开始了。
最大的转折点是2014年我做了父亲,女儿的出生与成长,带给我许多的感悟,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与家庭关系等等,都让我有了全新的认知。
肖路初为人父的体验就像我的个人体验——医生把她交给我,我不敢接,不会抱;医生告诉我一大堆喂养的资讯,那时候脑中一片混沌的我赶紧用手机录音。
我开始尝试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肖路与方一诺的关系。
一:当了父亲后,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经常会想,我应该怎样去教育她?
我不想告诉八岁的她:未来的生活全是阳光明媚,没有一点风雨,我想告诉她:真实的生活里有甜就必有苦,你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我不想告诉她:未来的路会是一马平川,我想告诉她:未来的路,有时也会遇上荆棘和坎坷。
我不想告诉她:爱情里全是鲜花和美酒,未来总有一个霸道总裁等着你,我想告诉她:爱情里也会有伤心和失意,甚至会遇到错付和背叛……但我也会跟她说,不要依赖于任何人的爱,不管任何时候,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一定一定要爱自己!
生活本就有它最真实的样貌,在女儿面前,我既不想丑化它,也不想美化它。
至于恐惧,我一直认为,恐惧来自于未知,比如你回家要走一段夜路,经常走的你,还会恐惧么?
只有你知道并且清晰了,你才不会恐惧或者不再那么恐惧。
二:《亲爱的小孩》具备一个极致的故事核,每个人都因命运的无解与选择的两难,而陷入情感的纠结与挣扎。
这个题材本身就具备了一个无解的戏剧核心,拥有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
现实主义题材,相比类型片,格外有难度,但我从未放弃过坚持家庭论理、现实主义这个创作方向,这个坚持的过程却非常的不容易。
直到2020年中,我遇见了现在的平台和团队伙伴,大家在这个坚持点上不谋而合。
从创作想法到完成剧本,从剧本到影像呈现,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在践行这个创作初心,于是有了现在《亲爱的小孩》“出生后”的模样,或许仍有遗憾,但我知道,我们已竭尽全力,问心无愧了。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如同单行道上疾行的汽车,没有回头纠错的机会。
婚姻与爱,如此复杂,《亲爱的小孩》或许给不了一个标准答案,但我们希望每个人走过人生的沟沟坎坎,依然可以有力量,拥抱未来与自己所爱的人。
贩卖焦虑吗?
并不秦昊、任素汐领衔主演的《亲爱的小孩》,改编自王小帅执导、曾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的《左右》。
电影讲述的是,一对离异的中年夫妇,因女儿罹患白血病,他们打算再生一个孩子,用新生儿的脐带血去救女儿。
此时的中年夫妻已各有家庭,人工授精失败,他们打算亲自上阵,可这时也不得不面对着伦理考验……剧版有34集,除了核心设定与电影相似,它在电影的基础上进行翔实的扩充,续写了它的“前传”。
一上来,这对夫妻,剧中叫肖路(秦昊 饰)和方一诺(任素汐 饰),他们即将成为爸爸妈妈,怀胎十月的方一诺临盆。
之后就是这对新手爸妈手忙脚乱地带娃;方一诺的婆婆和妈妈都抢着带娃,也就有了婆媳矛盾、婆婆和妈妈的矛盾,而裹挟在家庭矛盾中的肖路,酒后乱性,从而导致婚姻破裂……
方一诺(任素汐 饰)
肖路(秦昊 饰)接着就是几年时间过去了,方一诺与谢天华(聂远)、肖路与董帆(谢可寅 饰)各自组建了新家庭。
当双方都以为生活要步入正轨时,肖路和方一诺的女儿查出罹患白血病……也就是说,剧集是快到一半的时候才进入电影的剧情。
在此之前,《亲爱的小孩》的重点是呈现一个女性的生育之苦、带娃之苦,呈现一个女性成为妈妈的付出与牺牲。
肖路主要是以不称职、不用心的形象出现的。
为此,网友们正吵得不可开交。
大多数女性观众给予剧集好评,认为它终于关注到女性的困境;也有声音认为《亲爱的小孩》是在贩卖焦虑,它浑身上下散发着致郁的基调,太丧太压抑了。
《亲爱的小孩》真的是在贩卖焦虑吗?
事实上,在女性向时代,呈现女性生育困境的影视剧并不少见,但《亲爱的小孩》是少数能够引发群体共鸣的。
根源在于,此前不少创作者是主题先行、话题先行,缺乏细节支撑,看不到生活肌理;相形之下,《亲爱的小孩》要扎实细腻不少。
它不是通过那种大段大段台词的输出传递理念,而是通过普遍而真切的生活细节,将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所遭际的种种不平呈现出来,把一些男性不自知的自私给暴露出来,直戳男性痛处。
譬如剧中有两处夫妻俩吃面的小细节。
一处是一开篇,怀胎十月的方一诺突然想吃辣椒面,肖路去买,他自己在外面大快朵颐了一碗辣椒面,然后打包两份没有放辣椒的面回来,理由是方一诺是孕妇吃辣不好——虽然方一诺就是想吃一碗辣椒面。
多打包一份,美其名是陪老婆一起吃,其实他早就吃过了。
肖路明明先吃了一碗辣椒面方一诺生育后,因为与月嫂有育儿观念有冲突,月嫂跑了,方一诺无人照料,肖路就给方一诺下了面条。
吃了两口,方一诺觉得不够咸,就放了辣椒,不小心呛到了,就先去上个厕所。
肖路问要不叫个外卖,方一诺说不用了,反正也不饿。
方一诺上完厕所回来,肖路已经把她那碗面大口大口吃掉了。
肖路真是把自己的嘴顾得紧紧的弹幕上一直有人说,肖路是个“好男人”,《亲爱的小孩》则以这类很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说:哪怕看起来对老婆挺好的男人,在很多细节上他们也是疏忽的,他们首先还是考虑到自己。
方一诺怀胎十月,肖路连陪妻子一起不吃辣椒的“苦”也不愿意同担;坐月子、需要补充营养的老婆说了句“也不饿”,他也顺理成章认为不饿就不用吃了,自顾自吃把面吃完了……现在物质这么丰富,很多生育女性并不匮乏吃的喝的,匮乏的是细致的关怀、温柔的体谅。
与吃面相对应的,两处喝水的细节也在印证这一点。
生育后的方一诺口渴得难受,想喝杯水,病房里的婆婆、小叔子等人焦点都在孩子身上,只有等亲妈进来才一眼发现方一诺要喝水。
喝个水得靠亲妈夜里方一诺喂夜奶,一旁的肖路睡得很沉,方一诺喉咙干涩想喝水,但叫不动肖路,最后还是月嫂给她倒来一杯温水。
肖路睡得死死的还有很典型的半夜带娃问题。
小婴儿半夜要吃奶,也经常闹觉,夫妻俩谁愿意牺牲睡眠呢?
《亲爱的小孩》中,牺牲睡眠的是方一诺。
肖路睡得最早,睡得很死,理由是“你白天不还能补觉吗?
我白天得干活呢”。
方一诺说,“我没补,我一直睁着眼睛呢”。
肖路只会摆烂了,“行,那我错了,我熬不过你,我服了”。
肖路认为方一诺白天可补觉,就得负责晚上带娃,好像白天不用带娃似的所以他还是睡他的,妻子半夜换尿布、喂奶,他只会口头上来一句老婆你辛苦了,然后继续睡他的。
到了后来,他下班后能躲车里就躲车里,晚上能不回来就不回来。
产假结束后,方一诺白天要工作,夜里女儿闹觉,也都是方一诺在带。
睡眠不足真的会崩溃,就有了这么一幕:半夜女儿闹觉,方一诺被吵醒了,还得耐心慢慢哄娃,她情绪一度绷不住,忍不住就哭了起来。
半夜孩子闹觉有时真的会让大人情绪崩溃但凡深度参与过育儿,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的父母,对《亲爱的小孩》当中的这些细节无不感同身受。
《亲爱的小孩》不喊各种大的口号,也不声嘶力竭控诉,它摆事实、亮细节,戳穿那些自以为不错的男人的“假面”——你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女性为生育付出更多、承受更多。
有观众为此给《亲爱的小孩》扣上帽子,认为它这是在渲染焦虑,会导致“恐婚恐育”等等。
可实际上,一些焦虑的呈现是必须的、也是有价值的,何况它们长期以来被熟视无睹——我们揭露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身在漩涡里的人,有义务说出漩涡的样子,《亲爱的小孩》勇敢说出来了,却有人要怪它破坏了“现实安稳”——那是因为身在漩涡中的不是他。
说出漩涡的样子,不避讳现实沉重的一面,女性会有更多的心理准备;男性倘若真的害怕女性以后不婚不育了,解药恰恰在他们身上、而不是在女性身上:如果男性能够更多地分担,给予女性更多关怀与呵护,女性的生育意愿才有可能提升。
既不愿意付出,又要女性结婚生育,这样的话术如今行不通了。
不过也要看到,《亲爱的小孩》没有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个别情节上,强行制造戏剧冲突,将各种极端情况往方一诺身上堆,让方一诺整个生育过程只剩烦心,对育儿带来的快乐几乎没有呈现,这是有失客观的。
剧集也把一些育儿中颇为常见的打疫苗、小孩突然发烧等场景,营造出令人窒息的压抑感。
打个疫苗,三个大人就像打仗;孩子发烧送去医院,还得赶上下大雨,又打不到车,并让方一诺的妈妈抱着孩子摔一跤……极端化的情节处理,并不能揭示什么深刻现象,只是让观众觉得扑面而来的压抑,带来的是反效果——不仅让剧情有“编造”的痕迹、减损了细节营造真实感的良苦用心,也让观众看了心塞,情绪缺乏宣泄口。
对方一诺的刻画上,《亲爱的小孩》也略失去了克制,乃至于一些观众(甚至包括女性观众),虽然能够理解方一诺育儿的困难,却也觉得她的一些行为过于敏感极端,她处理问题的方法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说她是产后抑郁,剧集也应该说明下,但并没有。
任素汐在采访中分析方一诺时,就直言道,方一诺“这个人的缺点太明显,这人得理不饶人,就特想赢,就特想在某个事件里边占据一个高地”。
任素汐也认同方一诺“很不完美”比如婆媳矛盾,如果她不想婆婆来带娃,就要直接拒绝;她不拒绝,又受不了婆婆的一些带娃方法,对婆婆各种挑剔;剧中的婆婆并非完全不可理喻之人,方一诺和她妈各种不让她碰孩子,婆婆一直默默忍着,婆婆有不快也只是在背后跟肖路抱怨下,知道肖路难做就妥协了,反之,方一诺和她妈妈一直是得理不饶人……后来肖路出轨,方一诺壮士断腕,观众可以共情她的决定。
可离婚后,她还办了桌酒席,把一众好友请了过去,当面告诉肖路:女儿你别想见了。
肖路说,他是孩子亲爸,有权利见,方一诺说了不算。
方一诺则语带威胁、冷笑着说:“你试试看,你试试看我说的算不算,你试试看你见不见得到她。
”
把方一诺写得太极端了这一刻的方一诺,的确让观众觉得难以亲近。
虽然肖路是过错方,方一诺也无权剥夺肖路作为父亲的权利。
编剧是想为后续剧情做铺垫:当女儿罹患重疾时,方一诺经过一番心理考验才告知肖路云云。
但从人物刻画角度看,方一诺太犟了,反而可能让观众失去对她的共情,并让一些男性观众抓住“把柄”,认为方一诺的性格缺陷是矛盾的根源。
《亲爱的小孩》对女性困境的揭示,有其价值和意义,也无所谓“贩卖焦虑”。
可就方一诺这个女性角色而言,编剧放大了她的极端,让这个伟大的母亲前期过于敏感、只剩强势,有些可惜。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剧集——尤其是适合推荐给男性同胞,作为既得利益者,我们有义务拉出漩涡中的人。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我小时候,觉得生个孩子特别容易。
那时候看电视里的女演员,在镜头里干呕几下就是怀孕了,知道消息之后一大家子人欢天喜地,孩子爸爸抱着她转圈圈,把耳朵放在她肚子上听孩子踢她的声音。
然后时间线嗖一下就拉到了十个月之后,只见那个腰上绑了个枕头的女演员躺上了产床,撕心裂肺地喊上三五分钟,周围的接生婆或者护士大喊几次用力,孩子就生下来了。
女演员怀孕期间全程美丽纤瘦依旧,也就是生孩子的时候头发被汗打湿了,生完孩子,她立马又恢复了美丽纤瘦,轻松地像是去菜场买了个孩子。
和我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对男性而言,他们中的不少人,直到成年之后,还会认为月经是像尿一样可以憋住的,生个孩子就像电视剧里一样轻松,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老婆特别麻烦、矫情。
而我也是在自己怀孕生产之后,才真真正正地感受做母亲这件事,从怀孕开始,对女性的身体和精神都是全方位的摧毁和重塑。
但是之前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当一个母亲,需要面对哪些改变和痛苦。
所以,点开《亲爱的小孩》第一集的我,看到开头就被击中了。
镜头中任素汐扮演的方一诺出现在镜中,她妆容精致,神采奕奕,看起来是一位典型的都市丽人。
直到她拿起卸妆棉开始卸妆,卸掉粉底之后,颧骨上的黄褐斑显露无疑,再卸掉口红,她的气色变得黯淡,皮肤泛黄,透着一股疲惫的神色。
她再对镜缓缓脱下外衣,镜头下移,在瘦出了锁骨和肋骨的上身下面,突兀地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孕肚,孕肚两边出现了大片紫红色的妊娠纹,像是将肚皮撑裂了一般触目惊心。
在孕肚的中间,还有一条明显的黑线,将孕肚一分为二,让本来就有些恐怖的孕肚,显得更难看。
(化妆和特效真绝了)
一诺摸摸自己的颧骨,又摸摸自己的肚子,像是不敢相信一般的几欲落泪。
短短的几幕戏,就拍出了国产影视剧中久违的真实。
它真实的展现了一个孕妇是什么样的,真实到近乎恐怖片。
我敢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孕肚会那么恐怖。
就像他们不知道怀孕时会因为胎儿压迫膀胱频繁上厕所,产后可能会漏尿,顺产时的撕裂和侧切可能会造成产后性冷淡一样。
我算是遗传基因比较给力,孕期没长黄褐斑也没有长妊娠纹,但是肚皮中间的黑线,距离我生娃已经十个月了,还没有完全消除。
△网上很多妈妈晒自己的孕肚,没有妊娠纹的也很难逃得过黑线而一诺的同款孕肚,在我去产检和看育儿app的时候,看到过无数次,那些紫红色的妊娠纹不仅难看,还很难受,会让孕妈们觉得肚皮又紧绷又奇痒难耐,在卸货后妊娠纹也不会消失,而是变成白色,像蛇蜕一般。
△如果孕期增重太多的,大腿都可能会长纹但对于做母亲的煎熬来说,这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亲爱的小孩》改编自王小帅2007年的电影《左右》,这是一个略显狗血的故事,讲的是秦昊和任素汐扮演的夫妻,因为孩子的诞生爆发了种种矛盾冲突,之后离婚各自重组家庭,可是两人的女儿得了白血病,在化疗无效的情况下,医生建议二人再生一个孩子,用这个孩子的脐带血去救姐姐,在三次人工授精都失败之后,走投无路的两人考虑要不要“真刀实枪”地试试看能不能怀上一个孩子……我先说了,故事非常狗血,是比《心居》还要离谱的程度。
但是它让人能够很快地入戏,原因无它,就我现在看的6集,它将一个女人从孕妇到新手妈妈的转变和无助拍得太真实了。
产后一诺有两次脆弱流泪让我印象深刻,都是有关喝水的情节。
第一次,是她刚生了孩子回到病房,婆婆等人都在围着孩子转,大吵大嚷,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她努力地去够床头柜上的水杯。
直到她的妈妈去买了奶粉急匆匆地赶回病房,第一件事就是把水递给她。
只有你的父母,永远在第一时间关心的是你。
就像我刚生了考拉,我爸好不容易进病房来看我,一眼都没看孩子就急着到我床前问我感觉怎么样,疼不疼。
第二次,是她回家之后半夜喂奶,当过妈的都知道,喂奶或者吸奶的时候,口特别渴,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动辄喂一次奶半小时以上,那种渴意是让人无法忍受的。
而一诺喂了女儿半天奶,秦昊扮演的肖路在一边睡得像死猪一样,她喊“老公,给我倒杯水”,毫无回应。
这时,是刘琳扮演的月嫂悄悄地进来给她送上一杯水,她瞬间又感动又委屈的哭了。
我看过很多新手妈妈说,自己在月嫂离开之后不舍的哭了,因为在她最无助的时候,能帮她安慰她的人,不是自己的丈夫,而是月嫂。
这两个细节,足以说明《亲爱的小孩》的编剧和演员,为了让看似狗血的故事变得真实可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比如,开头一诺还有几天就到预产期,胎儿已经严重压迫她的脊椎,让她无法在床上以任何姿势入睡,因此她只好半倚半靠在沙发上,迷迷糊糊地休息。
这些细节,没有当过妈的人,一般是不知道的。
还有,秦昊扮演的肖路这个老公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形象,也是靠第一集开头的一个镜头就立住了,一诺行动已经不便,他难得的伺候老婆,去削苹果,结果都不会用刀削,直接用削土豆之类的削皮器在削。
这个细节真的绝了,我甚至会认为这是秦昊本人能干得出的事儿,毕竟之前在真人秀里他就是忙着打游戏,对絮絮叨叨的老婆不闻不问甚至摆出一脸不耐烦的那种丈夫。
(当然当时伊能静女士出来为老公挽尊说他是好老公,是芒果在恶意剪辑。
)填补进大量日常翔实的细节会冲淡狗血故事的“传奇”感,使其变得真实可感,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力量,相反,如果人设悬浮,日常细节悬浮,那么就算是改编自真实的故事,也很难令观众共情。
产后的一诺,神经紧绷,焦虑敏感,情绪不稳定,总之表现得是会被男人评价为“神经病”的那种女人,但是《亲爱的小孩》用相当多的细节铺陈和情绪的递进,向观众展现了所谓的“疯女人”是怎么诞生的。
生孩子之前的一诺,很快乐很飒,尽管会因为自己身体的变化而难过,悄悄落泪,但她会很快的收拾好情绪,挤出笑容,和丈夫说说笑笑。
她在讲台上破水,但是很快深呼吸几口,稳定住情绪,大大咧咧地对学生们说:“我先去生个孩子,你们都老实点啊。
”
在产床上,她还在安慰丈夫说:“我这么大个个儿,我还生不出个他?
”
那时的她通情达理,丈夫单位来电话催他去办个事儿,她随时可能会生,她都让他赶快去,尽管她会在他走之后小声嘀咕:“还真去啊”,不过,她也并没有真的往心里去。
而她那位心大的老公,还真的在办完事之后就不回医院了,消消停停地在家开啤酒看球赛,睡到第二天老婆马上要生了都不接电话的程度。
丈夫的心大和不成熟,迫使一诺需要更多地去承担育儿的责任,她从产房出来却看不到老公,她老公忙着给婆婆送女儿的胎盘去了,因为婆婆要着急做给自己的二儿子吃。
之后有洁癖的一诺还要面对产后失禁、用成人尿不湿的窘境,丈夫给她收拾完大便之后,一次又一次洗手的场景,完全击溃了她的自尊。
一诺本来也想试着去做一个松弛、快乐的妈妈,但是她信任月嫂说孩子的黄疸没问题,又信任婆婆推着女儿出去遛弯,她的信任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了背叛,女儿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意外的伤害。
结果,所有人非但不安慰她,反而责怪是她这个妈妈没有做好。
在极端的自责和对他人极端的不信任之中,一诺的情绪再也无法放松下来,她只能化身为护崽的母狮,为了孩子绷紧全身的每一根神经,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一个普通的新手妈妈,大概是没有那么多的心力既当一个合格的母亲,又做一个知情识趣、善解人意、对丈夫充满性吸引力的妻子的。
而她这样的变化,就会被丈夫视为矫情、麻烦和神经病。
《亲爱的小孩》中没有脸谱化的坏人,每一个人只是普通人,他们只不过有着普通人的小毛病,自私和局限。
就像肖路,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渣男,他只不过是个典型的没长大的“大男孩”,比起当爸爸,他更想过自在快活的日子,选择生孩子不过是受不了他妈的催生而已。
从他的角度出发,他也觉得很委屈,自从孩子出生了,老婆就没空搭理他了,两边的妈都来照顾孩子,他和老婆完全没了独处的机会和空间。
婆媳问题的加剧让他越来越懒得回家,他宁愿假装加班也不愿回家,尤其是在孩子一岁老婆依然抗拒过夫妻生活的时候,他就更觉得自己委屈了。
他觉得妻子变了,疯了,而妻子则失望于他的不变,他的依然不成熟。
他没法对妻子的焦虑和痛苦感同身受,因为他打从心底里没有把女人生孩子当成一件大事,就像很多观众,在看了剧之后依然这么想。
部分观众批评剧中对新手妈妈的痛苦展现的太夸张,甚至上升到批评现在的女性太矫情、太娇气,不愿为孩子付出的高度。
更有官媒批判《亲爱的小孩》是在“贩卖焦虑”,把生孩子搞得像恐怖片,让更多年轻人不敢生孩子了,这样好吗?
你看,尽管媒体和观众日常批判国剧悬浮,狂撒工业糖精,但当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出现的时候,他们却更难以接受。
我是向来不同意把展现现实生活叫做贩卖焦虑的,难道要像以前那样,遮遮掩掩的骗女孩说生孩子很容易,不生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才叫做不贩卖焦虑?
如果关于怀孕和生产的焦虑是真实存在的,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给人自由选择和做好充分准备的机会,才会真正减少焦虑,靠欺骗和隐瞒的手段,只会让女性越来越恐婚恐育。
就像把游戏里的血改成绿色,把人死亡改成笑着挥手说拜拜这种行为,只不过是掩耳盗铃,并不能真正制止暴力的发生。
不过,现在明白人多了,连官媒的评论区都没有控住。
其实我觉得每一个被长辈催婚催生的人,无论男女,都应该看一看《亲爱的小孩》,它会让你意识到,无论长辈如何信誓旦旦地对你打包票说他们会帮你带孩子,但你才是孩子的父母,有很多育儿责任是你无论如何都逃不掉的。
尤其在你自己都还不成熟,还想玩的时候,孩子的到来会结束你漫长的青春期,让你和伴侣过家家式的婚姻生活露出狰狞的一面。
如果你还不想长大,就不要急于把另一个孩子急匆匆的带到这个世界,这是对他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你的不负责任。
真的现实主义。
创作是不好搞,拍得不现实是悬浮,拍得现实又被说窒息,这个度到底咋拿捏呢?第一集挺好的,甚至有几分惊喜(细节、演技、节奏),但往下看很快就疲惫了,作为观众确实会觉得,我有这个时间干嘛闹这份心呢?
胡坤啊秦昊啊任素汐啊,谢谢你们啊。我未婚未育,下班之后也挺累的,看了两集你们这剧,看得我产后抑郁了。
放弃 焦虑制造片
我实在受不了了 没有这么写戏的好吗?!把全天下的奇葩都写进去就叫戏了吗?
冲着演员阵容还蛮期待这部剧的,但剧情真的太狗血了,从开始一诺生完孩子天天紧张兮兮都快神经了开始,后来带孩子去医院,下着雨打不到车巧了外婆还摔跤起不来,两个人抱着孩子伞被大风吹走,跪坐在街头哭……我决定弃剧了!首先打不通肖路电话可以滴滴叫车,实在叫不到还能请朋友帮忙,实在不行还有120吧?这都啥啊?强行煽情,真的把所有倒霉事都安排在一家人身上了,弃了弃了拜拜!
看到后面有点无聊了,结局也没交代清楚,就是很匆忙的结束了,有些地方很现实,不过现实中肯定没有谢天华董帆这种人
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看到17集坚持不下去了,看得人糟心。每个人的命运仿佛在第一集展现出来的家庭环境和性格就已经可以预见了的。至于那些争吵,太低级了,吵不出我想看的哲思,没人想要每天过完自己的糟心日子,然后再在电视屏幕上看一遍对门、亲戚、朋友的糟心日子。
这个戏因为演员的演技真的让人觉得特别丝滑,情节扣子特别抓人,为后面的剧情揪心。秦昊老师yyds
太苦了,年轻人用弹幕表达着一次又一次被震的三观俱裂,魂飞魄散,而我只能说感谢你们还无需经历生活的苦。就像你们为它付出了很多的眼泪,而我从头到尾都没有哭,只是像剧中人儿一样,心被生活那块大石头压的死死的。没有倍速观看这部剧,因为基本都演的很好,值得去感受他们的情绪,端详他们的微表情。就算稍微觉得用力一点的角色,也不会让你出戏,每个不能理解的偏激个性,都能慢慢找出原因。尤其骚扰中华骨髓库主任的第22集,好真实的人性。以及,除了丁薇做音乐总监外,没想到还用了佟妍的《一个女王》,她确实更懂这部剧,还好她和这个故事一样,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20221017
@2022-04-23 23:34:36
刻意夸张矛盾,用放大镜看问题,把不幸放的无限大~严重脱离现实
大爱秦昊😍😍😍😍😍😍😍😍😍😍😍😍😍😍😍😍😍😍😍😍😍😍😍
对不起,我接受不了,男女主瞒着另一伴,出去开房,他们太自私了。
现在的剧不贩卖焦虑是不让播吗?!这生娃焦虑又来了,任素汐演的这个新妈真的是让人烦,每集都是负面情绪!各种抱怨!丧丧的!而且任何一个婴儿的镜头都是在哭!!!
任素汐把对两任丈夫没有一丁点爱的感觉演的淋漓尽致。220424//
说制造焦虑的其实应该醒醒了,现实生活带孩子就是这样,让没生孩子的女性看看不好吗???怎么就制造焦虑了
16集弃。从生孩子到养孩子,看得令人窒息…网上一片骂男主的,但是我觉得他的大部分表现确实是一个男人最正常的表现,时刻对老婆关怀备至的丈夫恐怕只存在于言情小说里。强势的老婆在家说一不二,他其实没什么自主性,女主有些时候也挺作的。离婚也好,虽说有点误会,但也算是一别两宽了。看到禾禾得白血病这里,已经预感到后面的剧情,男女主会不会为了给禾禾配型,选择再生一个孩子?唉,受不了这种狗血的剧情…
太压抑了!然而剧中的前夫还这么关心着孩子,还有人默默配型成功最终解救他们。现实可能比剧更残酷,就像小影那样无解。
又是恐婚恐育的一天,剧情类似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