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巴斯
Донбас,疯狂的边境(港),着魔的国境(台),Donbass
导演:谢尔盖·洛兹尼察
主演:瓦列留·安德留察,鲍里斯·卡莫尔津,谢尔盖·科列索夫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乌克兰,法国,荷兰,罗马尼亚,波兰语言:乌克兰语,俄语年份:2018
简介:一场战争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爆发,由此衍生出军事冲突、犯罪行动以及分裂主义者主导的大肆劫掠。在顿巴斯,战争已是常态,政府宣传自诩真相之源,仇恨变成了爱的方式。走入顿巴斯,就像踏上一场疯狂的旅行,悲剧和荒谬与生死相交织。这并不是一个关于某个地区、某个国家或某种政治体系的故 事,而是展示了一个迷失于谎言与真相,寻找自..详细 >
从电影的角度看,算不上一部合格电影,没有完整的线索,没有立体化的角色,但有一个创作上的意图没有丢失,所有无关联的场景和叙述都是在反映一场战争带给世界的动荡和伤害,淹没其中的不仅是生命,还有人性的扭曲和信仰的迷失。2018年的顿巴斯恰恰让我更加警惕今日乌克兰的战火蔓延的起源。
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确实给人假的的感觉,尤其处于矛盾双方互相抹黑的背景下。
可能是上一部实在不够出彩,还在现场看到快要瞌睡;这部被“降级”的作品意外融合了不少真实问题的观察和有趣的看点:嘟囔着的演员、瞬间失控的婚礼、重复三次的访问、不曾跑掉的幽默和摇摇欲坠的体系,一副生动的社会画像就此展开。(对我来说,这可能是个“KFK-type”的故事;似乎一切都那么的真实,又有那么几秒在怀疑它因为过分怪诞与“这是电影”的提醒,开始不再纠结)
知识积累跟不上影片解读了🙏
战争、政治、欺骗、霸占、莫名暴力的人群
看着一地鸡毛,那也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那些鸡毛……不信可以看看法国拍的同名纪录片《顿巴斯》
形散意不散,跟散文一样,非常沉重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幸福的中国人民确实有必要通过文艺作品接受一下乌克兰的现代战争教育。「我们不想打,但也不怕打」后半句还是去掉吧,怕死了。愿天堂没有战狼。
顿巴斯的混乱还将继续下去,目前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双方各自控制一部分。
东乌和西乌,我相信都或多或少存在上面这些乱像。但是过分的去黑化其中一方,就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了。这不是要讲明白一些事的态度,是为了误导更多人。
没有语境去看会有些懵,但有没有语境,看到的都是战争机器暴力对个体的涂抹利用和践踏
抛开意识形态不谈,这部电影通过“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生动形象的演绎出了一个高层贪污腐败、人民麻木不仁、政权不得人心的“分裂主义势力”形象。希望我们的主旋律文艺工作者也能学习一下,用这种手法贬低一下东南某岛。
看了半小时,快进着看完。没有战斗场面,我只看到了一群20世纪的神经病兵痞,乌克兰士兵和ISIS没什么两样,看到德国人就说法西斯。还有就是亚历山德罗维奇在科室主任办公室给一群女的表演,我居然看他一个人叨逼叨叨逼叨、反反复复说些没用的话,说了5分钟
看过的洛兹尼察的第三部电影。以仿纪录片的跟拍方式,全方位展现乌克兰东部地区战争的荒谬和残酷,官僚的腐败,民众的苦难,叛军的强盗本性,乌合之众的疯狂暴力,首尾衔接,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感,然而,所谓的真相又像是编导出来的。”人民共和国”、”祖国母亲”、”法西斯分子”、”征用”等一套说辞充满着巨大的讽刺。
这个片子肯定不是剧情片,主要目的是“让你相信”。但其明显的立场和缺乏证据,你又深度怀疑,而没法相信。
表层的疯狂和没有秩序下真的是有核的吗
这个叫顿巴斯的城市,被战火,被剥夺的选择,被仇恨,被政权游戏,所扭曲所摧毁,在诊所、在市政厅、在检查站、在街头、在婚礼现场、在避难的地下室……一幕幕群戏,人们茫然若失的麻木表情,贪婪的官员,嬉笑打闹百无聊赖的士兵,无处为家的百姓,任意夺取他人生命的弹药……人们谈论着自家今天会被炸吗,就好像谈论今天吃什么。何等荒谬,何等恶劣。你以为挨过这个寒冬,解放的春天总会来,可在顿巴斯,寒冬却是永恒。
不如同题材纪录片生猛,不如类似剧情片好看,不如新闻视频直接了当,一部记录风格的剧情片,但三头不到岸,只剩下赤裸裸的政治立场。
影片采用纪录片的形式反映了这一敏感地区冲突的现状,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困难和灾难。当然,这明显是一部伪纪录片,是采用演员扮演的形式所进行的。从拍摄的国家来看,是对该地区的独立武装持反对的态度,影片采用段落式,选取了这个敏感地区五六段实际生活的场景,来反映出当时的情景。从影片的制作质量来看,属中等偏下水平,结构松散,节奏感不强,剧情推进也不多,但是较好地反应了这一热点地区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