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荒诞离奇的犯罪型喜剧故事,算是就是山西版本的《两杆大烟枪》,电影中夹杂着很多山西方言,看起来却是别有一番味道。
影片通过一件“古陶坛子”为 引子,从而引出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大智若愚的小饭店老板、见利忘义的无良商人、深明大义的老者、利欲熏心的小人、善良淳朴的朴实女孩、拜金风骚的妙龄女郎。
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看的中途让人忍俊不禁。
无意间刷到一个片段一直追了下去,真的是一部很出乎意料的片子,在北方的方言里,“灰猴”并不是个褒义词,可以指心术不正、的坏人,有时候也是兄弟之间互相调侃的话,导演用这个词作为电影的名字,一定别有一番意味
一部及格但不优秀的国产小成本黑色犯罪喜剧,似乎能看到潜力,似乎。
个人看完以后的感受有两方面:电影本身和观影体验上一:电影本身:电影本身的优点就不说了,有,不少,但还是不说了。
算了说说吧,五点:国产、小成本、黑色、犯罪、喜剧。
远达不到8分甚至不及7分,但稍微打高以资鼓励。
本着不打不成器的原则主要说一说缺点:1.电影给人的感觉似乎很像《疯狂的石头》,不知道导演有没有借鉴石头,但是很明显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宁浩,更何况在这个连宁浩都可以拍出《疯狂的外星人》这种低水准作品的年头。
《灰猴》好像是导演的处女作?
希望以后能出更好的作品。
2.多线叙事,但很明显导演功力还不够,线过多以至于有些乱,也间接导致了结尾收的过快过潦草,而且导演似乎对观众很不放心,所以对剧情的发展和关联做了很多不必要的解释。
3.人物起名太过直白,当秦寿生名字出现后场内笑的人很多,但是杜子腾出现时就不禁把我拉回了遥远的高中时代就玩儿过的梗,当结尾解释“黄良”“伊梦”的时候就有些无聊了(虽然小说名字与此有关)。
其他的剧情漏洞:如警察撞上黄毛杀手撞得太巧了吧?
荒野追逐的时候配乐和紧凑感彻底崩了。
另外有两点要夸的一个:“五舅”抱着钱跳舞的时候黑色喜剧与当地或者说是中国本地风俗习惯融合的太好了。
另一个给罗京民老爷子,这也是买了点映的票去看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观影体验(与电影本身无关)观影体验太太太太太差了!!!
黑色喜剧嘛,黄色、暴力、脏话 “必不可少”点映场好像除了售出票外其余被包场免费送了?
结果导致了很多女性家长带了小朋友来看,想问问她们自己孩子在大荧幕上看到激情戏、暴力和脏话的时候有何感想,这部电影里四分之三的角色都没有什么好的行为典范吧。
小朋友在一个反派打了另一个反派的时候问了句“妈妈他是好人吗”在主角说脏话的时候跟着学脏话整场点映闹哄哄,后面一个大哥甚至因为影片设定在山西而以自己为山西人而自豪拥有了点评资本,在电影院里大声夸夸其谈。
以上为个人感受及观点,欢迎点评及补充交流,不欢迎杠精及键盘侠谢谢
有幸参加电影《灰猴》的超前点映活动,还见到了导演及相关主创人员,感谢主办方@方才说观影团。
电影比预期的要好很多,说实话原本从演员来说,我是不准备去看的,但意外很惊喜。
影片属于荒诞犯罪喜剧类,主打黑色幽默,像是山西版《疯狂的石头》,主要讲述了以“古董”和“秘方”为引子,围绕一个像是事件宇宙中心的饭店,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所发生的一连串匪夷所思的蝴蝶效应。
以章回体的叙事结构展现,不断地闪回,环环相扣,反转不断,每个故事独立又有相通之处,从不同视角展现各个人物间的关系和动机,信息量很大,最后才把故事串联起来,让人恍然大悟。
有点烧脑吧,能做到自圆其说,关系繁杂又不难懂,这个平衡和分寸的拿捏,很考验导演的功力。
只是故事分离的碎片有点多,镜头过的也很快,有些逻辑连贯不是很严谨。
而且故事背后的思想意义表达不是很深刻明显,不过谁说电影就非得上升到某种价值高度,能让大家看的开心快乐,就算是好作品。
整个故事就是展现了一场闹剧下的人生百态,如同粗旷的黄土高坡般生猛。
灰猴这个方言化的名字就颇有戏弄之意,从小人物出发,几十个角色被塑造的有血有肉。
角色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像是杜子腾,秦寿生,殷查,杨厝,黄良,伊梦等,每个名字与角色的命运有着一种荒诞的关系。
所表达的讽刺意味很明显,原本是个高级杀手却成了最惨的人,冷酷的黑社会一副蠢萌中二气质,情人也不像情人,各种偷情关系混乱,那一句“你很丑”得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啊,甚至连乞丐老头儿都不像乞丐,抄起棍子打人时反倒像个黑社会。
有些人看似跟主线并无关系,却因为某些阴差阳错的纠葛被牵扯进故事中,各路人马,粉墨登场,机关算尽,全部被裹挟在这场闹剧里,每个人为了事业,爱情或者利益,忙碌奔波甚至互相利用。
这一切滑稽荒诞之中又觉得似乎理所当然,人物的境遇,事件的巧合也不过是贪念所造成的结果,通过不劳而获得到的,往往都是因果循环,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真真是“黄粱一梦”。
最后高潮部分,在日出日落里大部队的马拉松追逐,西北的阳光和沙尘,渲染出了一种悲壮的氛围,还有那一句“我要钱”和“你到底爱不爱范花花”,充分展示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选择。
彩蛋也挺有趣的,不要错过。
映后的互动交流也看得出导演和主创们的用心,讲到拍摄这部影片只用了25天,过程也波折不断,觉得在这么短时间和低成本下,制作出这样完成度很高的电影,算是不错了,支持小众电影和青年导演,祝票房大卖!
首发于公众号“青年阅读分享”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ODk4MjY5Ng==&mid=2247484043&idx=1&sn=839b090d350a62dd9181257f53ee229c&chksm=fa66b54ccd113c5a109ac8eb482fbdb9aaefe1c5de54b2a0807792ee469c7e172711661ced53&token=1302973710&lang=zh_CN#rd
片名起得失败。
我最初听到的时候以为它是部功夫片,大概因为《醉猴》、《猴拳》之类。
又一“夺宝”,又是多线叙事,又是黑色幽默犯罪片,问题是一点不好笑,情节刻意,人物没有地气。
听到男主叫“杜子腾”就有点看不下去了,编剧以为是个笑点吧?
然后还有个“秦寿生”(禽兽生),现实是谁会起这样的名字?
这些当段子都已经是上世纪的事情了。
即使用山西方言也救不了这剧本。
笨贼骆达华跟《疯狂的石头》连凯一样一样的。
几乎每一部类似片子都有一个类似的角色,也是够了。
王大治还是不要再演电影了,尤其是做主演,真没有观众缘。
罗京民老师。
灰猴是山西话里面,类似混子,小瘪三一类的话。
片中台词里面出现过两次“灰猴”,一次是洗脚妹依梦说追她的男的黄良——你个灰猴,这俩人连在一起凑了个黄粱一梦;第二次是男主杜子腾说老宋——老灰猴。
我今天自掏腰包看的点映场,空荡荡的影院就我们两个人,开场的时候不禁有点囧。
电影分六七节,看第一节戏的时候依旧有点囧,因为第一节的男主杜子腾长得实在是有点丑,眼睛实在是不想盯荧幕,辣眼睛。
后来豆瓣上有人和我说这人是征服了董洁的男人,好吧,董女士喜欢就行。
咱也没有黑谁的意思,国产片国产剧我看得也不多,电影里的演员没一个认识的,就事论事说,这部电影里除了几位女演员,男演员没一个能看的。
不过男演员不好看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演混子——也就是“灰猴”特别像。
毕竟让张震之类的男明星去演灰猴,长是长得比较帅,但实在是不像那偷蒙拐骗撬锁抢钱开赌场的混子不是?
第一节之后的几个章节,杜子腾不再是叙事中心了之后,出境瞬间减少,画面顺眼多了,不得不说,看过了杜子腾的大镜头特写之后,秦寿生和愣后生几个男演员,简直有点越看越有趣呀。
电影剧情基本和两杆大烟枪差不多,学的盖里奇,;叙事由直线叙事打散为几个章节的环形叙事,学的昆汀。
本土化改造的不错,一碗刀削面从片头贯彻到片尾,全片所有人——除了刚出狱的五舅被狱友带偏了口音说的普通话——其他人都说的山西话。
我真是谢谢导演,没有让我在非京津冀地带听到北京话。
结局除了杜子腾和老宋一家,其他人都进监狱了,这个本土化的改造大概也是为了符合核心价值观,看得出片方的用心了。
相比之下盖里奇的结局好玩得多得多。
总之,好奇山西版两杆大烟枪的观众可以进影院去看看,不喜欢看丑男的还是别去了,真的,辣眼睛……
电影《黄花梁上的灰猴们》讲述了一个荒诞离奇的犯罪型喜剧故事。
影片通过一件“古陶坛子”为 引子,从而引出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大智若愚的小饭店老板、见利忘义的无良商人、深明大义的老者、利欲熏心的小人、善良淳朴的朴实女孩、拜金风骚的妙龄女郎。
种种风格迥异的角色加之各种棘手的麻烦事件,与“古陶坛子”这个主线巧妙结合在一起。
张璞导演选择多角度的叙述手法,让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先将悬疑抛出,再把线索一点一点如抽丝剥茧般呈现给观众,耐人寻味。
点映式上导演和几位主演
部分亮相“灰猴”是一句雁北方言,可指行为不端的坏人,也可是密友间的戏称。
这样看来,其功能没准儿和“傻x”异曲同工,面对敌意或强手,是一个充满挑衅的攻击性质的词汇,同时,它也是最能体现亲近关系的玩笑话。
以这样的词诠释电影立意,直接意味着拿别人开涮、拿自己解嘲,不可能分清是非,闹的就是荒唐。
电影主体分七个篇章:老杜饭店、刀削面、阴差阳错、高手、五舅、黄梁一梦、秘方。
七个被解构的单元、打乱时空次序,最终拼出一幅完整的主题和人物关系。
杜子腾、秦寿生、殷查和杨厝、黄良和伊梦、高手……人名直观而充满讽刺意象,寸步不离地为“灰猴”的主旨服务;刀削面馆儿的小秘方和盛秘方的文物坛子,是肉眼看得见的、调动全剧情节起伏的两根提线。
全剧都是小人物,都委屈着,没一个纯粹的完人,而且,苟活着靠的就是彼此的秘密和玩儿人的伎俩。
小人物,便脱不掉世间相,所谓的“霸道”“大志向”也终究未能跳出钱、色、利的迷惑与操控。
风风火火地拼搏,声嘶力竭地证明,处心积虑地计算,惟有当事者本人才会为动了心思的小聪明而狂喜,旁人眼中看到的,无一例外,都是灰不灰、白不白极度荒唐、愚蠢、无知的可怜人,落得虚空一场是显然的宿命。
这想必是全剧的第三条提线,一条无形的调配世间的准绳或者说“道”,先将众人们牵连,再痛快地将其把玩。
点映式上,还见到了导演及几位主演。
纵使大众们被娱乐圈、电影圈的种种规则闹得朦胧了双眼,且黯淡了品评的心,但是,当面对面看着他们的眼神,听他们恳切的叙述和告白,近距离地聆听导演和演员口中亲自道出的拍摄原委及种种困境,我还是宁愿“轻信”,相信世间总是会有真诚的人,想踏踏实实地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已。
虽然,每个人亦脱不了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灰猴”的角色,只要有信仰、底线和良知,至少要在“不尽善”的边缘活着、挣扎着、守护着。
当然,挑剔着讲,凡经典作品,似乎有一个共通的特征,即“意在言外”,“云淡风轻”之中却蕴藏着“振聩发蒙”的能量。
虽然电影中各元素皆备,大众想要的估计基本可以满足,但这可能正是它的问题所在,比如:小人物的诠释“用力过猛”,有些核心的精华亮点也不一定非要用言语直白刻意地表现出来,等等。
不过,对于一部新晋导演在克服种种困难之下、在极短的时间内攒出的作品来讲,特别是从作品的试验性质来看,它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我是大同人,江湖儿女,天注定都看过很多遍。
确实好看,有新意,无抄袭。
但很多地方意境太大,太深。
灰猴不一样,就像唱戏,有京剧,有二人台,也有地方死人唱的土戏。
全是情色,低俗,但也有很多人看。
贾樟柯的山西人,还是不真实,动不动就杀人,动不动就煤老板,动不动就黑老大。
灰猴里的大同人,才是最简单的地痞流氓,最简单捏脚妹。
就是这么简单,吃个糕,打个架,没有张译那样的大老板,更何况那样的大老板不会和普通人在一起。
我身边认识几个开矿的,十几岁就早早的去一线城市或者出国了,没贾樟柯那么玄乎。
他拍的好,但还是不真,因为他的思想深,路子多,灰猴这部剧上不了台面,确实,但让人茶余饭后图一乐看看这电影,本地人肯定没人觉得差。
那些大编剧们,还是站在高贵的人群,等你们什么时候能看的了鼓匠的时候再谈对灰猴的看法。
要不然你们永远不可能真正的懂这部戏的精髓。
国产“土味犯罪片”又添一部新作,这次的选手,来自山西代表队。
作为暑期档硕果仅存的,一部乡土气息浓郁的犯罪喜剧,《灰猴》所承担的,其实不仅是自己相比前辈的优劣。
它身上所折射的,其实是内地“土味犯罪片”的新任务、新方向:非要学《疯狂的石头》,那就学好;学不好,就另辟蹊径,开出一条活路。
《灰猴》的好与坏是模仿的要素使然《灰猴》长了一张土了吧唧的外表,但能看到导演一颗玩命蹦跶着想拍好的心。
首映式上的导演张璞,一口晋北普通话,看起来不太爱说,可老是冷不丁爆出个冷幽默。
他符合人们对黄土高原手艺人的一种印象:会说,可嘴上不爱说;貌不惊人,可比谁都勤快。
总之,《灰猴》的花巧,跟这个三句话不离“没有预算”的汉子,反差还挺大。
“灰猴”这名字,就憋着坏。
在晋北方言里,“灰猴”不是个好词,可以指心术不正、五脊六兽的坏人,也往往是哥们儿之间互怼的损话。
故事里,它的字面意思,可以指卷入漩涡的人们:为了欲望,上蹿下跳忙得跟猴儿似的,到头来一场空不说,还碰了一鼻子灰。
小饭馆老板杜子腾,要向秦寿生要回老婆;土豪秦寿生,要收购镇上最好的油泼面馆,还要人家的秘方;秦寿生的小弟,想要藏着秘方的咸菜坛子;骇人的恶霸五舅,要向所有人要回体面;倒霉催的香港杀手黄毛,任务是要五舅的命。
宛如一条削面捏成的一个莫比乌斯环。
在这个环里,想要的越多,想要的离这个环越远的人,最后越倒霉。
要得越少的人,或者根本就不在这个环里的人,反而得到的越多。
你能从《灰猴》里,看到《疯狂的石头》的影子,甚至包括更早的,“石头”的先辈盖·里奇。
导演同样把玩起了叙事,初步搭建了一个充满悲催宿命感的环形结构。
故事分为七个章节,前半部分基本按照倒序讲述,于是,在一个谁都认识谁,社会关系紧密的小镇里,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充满了巧合。
看似闭塞的“泡菜坛子”社会结构,反而让幽默最大程度发酵。
严格按照丛林法则构建的食物链里,每个环节都秀逗了,结果全反了过来:这一个人倒的霉,也许就是一小时前,另一个人作的死。
要架构起这样一个“点背闭环”,最必要的,不一定是坚实的戏剧结构。
性格极度鲜明的人物,不走寻常路的脑洞,才是一件又一件倒霉事儿的发动机。
可喜的是,《灰猴》在这方面,学对了一次。
秃瓢大金链、揍人不眨眼的黑道煞星“五舅”,其实是五个人。
因为五人全部身高一米五,所以自称“五舅”。
然而真正行动时,五舅也可以是一个人跟古龙《欢乐英雄》里的大盗欧阳兄弟一样,只有一个人——老子复姓欧阳,名就叫兄弟,你奈我何?
虽然身高似乎难以构成战斗力,然而五舅的骚气就在于,真实身高一米五,传说气场五米一。
全镇第一狠人,不可一世的秦寿生,一听五舅来找他,差点没吓死。
然而,在荒诞即正常的世界里,站得更高,就是为了摔得更惨。
五舅最终栽进了犯罪生涯的智商盆地,无法自拔。
而与五舅“极恶非道”交相辉映的,是一切倒霉事儿的最初承受者杜子腾。
说到这儿,必须点名表扬王大治了。
演霸道总裁、大奸大恶,多数人的第一人选,都不会是他。
但要让一个窝窝囊囊,却为了生存与热爱拼命挣扎的老实人活起来,他可以。
片中,倒霉的杜子腾要啥没啥,老婆跟人跑了,饭店生意不咋地,可就是想让心爱的人过上好日子,从恶人手里夺回男人的尊严。
当杜老板借着酒劲跟姑娘表白,笨拙地掏出戒指却摔了一跤时,我们发现王大治演出了小人物的认真。
认真活着的人,是有帅点的——此时王大治的魅力,已经绕过颜值传达出来了。
《灰猴》尽力想拍好,也确实让人看到了导演的闪光点。
然而,不能说它是一部好片。
制约它成为一部好片的,是作品的格局:这群人辛苦奔忙,除了钱和面子,还为了啥呢?
《灰猴》塑造了一个巧合的闭环,却没能带来更多思考,没能让闭环产生宿命感,或乱点宿命的荒诞。
这可能是“土味犯罪片”作为一种国片特殊潮流,总要面对的问题。
从这点来看,《灰猴》从正反两方面,都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导演张璞模仿力十,战斗力五内核自主,土味才能不土从《灰猴》与它的先辈们身上可以看出,国产“土味犯罪片”几无不奉《疯狂的石头》为宗的。
这部13年前改写了中国电影史的犯罪喜剧,除了彻底打开小成本电影市场外,也为它的后学们,贡献了一部“土味喜剧片”应有的关键词。
比如,舶来的叙事结构玩法。
当《两杆大烟枪》《罗拉快跑》《低俗小说》的盗版“飞碟”降临在中国,青年导演们开始把玩惯常的叙事顺序,以此作为一种风格。
当然,单纯的“故事倒着讲”“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是没什么意思的,生活中大多事件,由果推因都很简单。
重要的,不是倒序、多线本身,而是颠倒与对比之后,日常生活的荒诞被加倍凸显出来。
导演们需要寻找的,是生活中的荒诞。
这是它的第二个重要关键词:对荒诞的独特观察与处理手法。
寻找荒诞是容易的,但发现荒诞、解剖荒诞却难。
《疯狂的石头》剧照这就需要每一场“玩闹”里,对这种西方荒诞的中国化:立足于一个相对真实的时空,书写相对真实的小人物。
“土味”笑料与方言,由此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
于是,《疯狂的石头》《火锅英雄》里的重庆、《无名之辈》里的贵州小城、《灰猴》里的晋北小镇,成为这种“土味黑色幽默”深深扎根的土壤。
然而,当这些“土味犯罪片”纷纷出炉之际,却不是每一部都能获得成功。
其中的第一个原因是,同质化过于严重。
它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太像《疯狂的石头》了。
大家拼了命去学宁浩,学盖里奇,却往往忽视了一件事:相比小规模的物力成本,要拍成这样一部电影,耗费的脑力成本是非常庞大的。
死在不成熟的非单线叙事上,成为很多同类型作品常见的病灶——即便是去年大获成功的《无名之辈》,也不免存在叙事结构不均衡、戏剧情境不自然的瑕疵。
《石头》没有一个人物是你记不住的,包括“bei步穿杨”的山争哥哥第二个原因,则是对“土味”的把握。
其实,这是个通俗与庸俗的界限问题。
过于刻意追求“土味”,把人物的丑相与卑俗,扭曲成胳肢观众的恶俗笑料,土味从“自然”成为“猎奇”,甚至引发观众厌恶,就不免落了下乘。
去年《无名之辈》的意外成功,其实已能够说明问题:剧作上的显著技术性瑕疵,观众也不是不能给予一定包容,而笨贼、保安、老板、毒舌女一种小人物的真实悲欢,则是打动人心的加分项。
从这个角度来看,《灰猴》其实有成为佳作的底子,但真想成为“窜天猴”,比起它的前辈,还差口气儿。
它的出色模仿,是一种进步,但长期停留在模仿中,自然也不进则退了。
这一进一退,是内地所有“土味犯罪片”都要面临的问题。
剧作形式上,我们已学得够多;故事的格局与精神内核,才是每一个创作者要先学习掌握,再自主创造的要素。
FIN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7月23日正式上映的电影《灰猴》,是我市本土导演张璞怀着感恩之心和恋土之情,精心编剧并拍摄的一部全国院线上映的影片。
片中大多数演员和场景都选用我市本土资源,集中展示了我市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地理地貌等,荣获第42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中国竞赛单元金奖等奖项。
影片讲述了黄花梁上的云州城,随着一件价值不菲的“古陶坛子”的出现,包括大智若愚的小店老板、见利忘义的无良商人和深明大义的睿智老者等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循着贪婪与欲望的诱饵,卷入到各种棘手的麻烦中难以脱身的黑色幽默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啼笑皆非。
所有人都惦记着老宋的秘方,然而面对再高的开价,他也不为所动。他不在乎金钱,不在乎财富,唯一在乎的是他的女儿。秘方和金钱只是身外之物,他只想给女儿找一个好的归宿。杜子腾尝了一口刀削面,误以为是老宋做的,没想到却出自玉娇之手。他这才恍然大悟:老宋早已将秘方传给了女儿。看到最后你才发现,玉娇就是秘方。老宋并非不在乎秘方,恰恰相反,秘方是他最珍贵的东西。最珍贵的东西,自然就要传给最珍贵的人,也就是玉娇。想要得到秘方,不需要处心积虑翻土动锄、明偷暗抢。谁真心对玉娇好,谁就能得到秘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越想得到,就越得不到;不想得到,反而能得到。荒谬,却又真实无比。
有点意思,但是并不高明。lowlow 的多线叙事,像是一篇学生作业。
20190714@广州维思家奇遇观影团,电影挺欢乐,对这种剪辑手法倦了,搞得章节有点过多,坐在右手边眼浅又胆小的可爱动人女生笑声好好听,给加一星。
看到最后,觉得这个电影的根子站不住脚,所以中间弄了那么多巧合也觉得太刻意了。
浪费时间,请勿观看
黑色幽默,非线性叙事,每个相互独立但又环环相扣,小成本的荒诞喜剧。整体上一般,剪辑上也存在着些问题。“水土不服”的杀手可谓是片中最惨的人物,合作被取消,被人算计、敲诈、抢劫、棒打,最后落网,真是可笑又悲哀。秦寿生,禽兽生,殷查(阴差)就会有杨厝(阳错),一群“灰猴”穷追不舍,结果坛子不是古董,秘方也没有,到头来真的是黄良伊梦(黄粱一梦)。其实人人都是灰猴,人人都各怀鬼胎。面来了,吃完了,恍然明白原来玉娇就是秘方。但我爱玉娇并不是为祖传秘方,况且她更喜欢我做的这口羊杂。
意外的还算好看,各种多条线索齐头并进然后依次揭秘并最终串成一条线的方式虽然不够熟练,但还算完整。不过笑点的确不够有趣……有不少梗挺生硬的,鼓励一下吧
平遥电影展上看的。结构和呈现手法非常像疯狂的石头,连从香港请杀手一上场就栽跟头的桥段都一样,。以山西晋北的风光、饮食为背景很亲切。
层次太低,玩不好多线叙事咱就减少人物,规规矩矩的讲故事,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屁大点事瞎几把折腾,演员的表现还那么差劲,一个字:蠢。
费半天劲,图啥?
很喜欢这个演员团队,但是我觉得还是拍一点有自己特色的电影比较好。
算是一部跟期待打平的作品吧,中规中矩,没有惊艳,王大治倒是真有那么几分长相之外的亮点。故事一圈圈闪回,重复的部分有点多,生怕观众跟不上这个倒叙+插叙的节奏似的。四川话河南话陕西话山西话一锅烩,泱泱大中华式的热闹。想要揭示人心叵测,但终归是浅了一点。【平遥电影节2018.10.19
7 虽然都能猜到 不过还是希望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多出犯罪片、悬疑片,毕竟我国…
期待进步
有明显的模仿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的痕迹。关键是有的地方线索放出去了圆的不是特别自然。这方言说的真是别扭。
中规中矩
瑕不掩瑜,如果让香港的杀手承担更多的笑点,那就更好了,比如,让杀手从一开始的吃最好的喝最好的,到最后穷到跟要饭的抢吃的,哈哈,想想就搞笑!PS.电影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张不开,就好像本来应该是一棵脉络清晰的参天大树,结果扭扭捏捏成了一棵矮挫的歪脖子树!
主要是真的喜欢听山西口音!黑色幽默,环形结构/使徒行者,疯狂的石头的复刻品,四个故事连在一起,最后重合,以及作为院线电影,算是合格。
一场无聊闹剧。
有点失望 果然喜剧容易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