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看了这部电视剧都说自己有这样一个任劳任怨的大姐就好了。
无非就想要一个不要钱不要在法律上承担赡养责任的老保姆而已。
人性真的很自私,凭什么剧里大姐不能读书不能结婚只能任劳任怨。
我一问凭什么,就会有人说,你知道什么,大姐乐意着。
这种回答最恐怖,社会主流观点是大姐乐意吗?
天涯上一个帖子,姐弟从小父母双亡,大姐从小辍学把弟弟拉扯大,辛辛苦苦靠卖菜买了一套大房子,帮着弟弟结婚成家。
弟弟成家之后就认为,姐姐任务完成了,应该离开他们家。
他大姐凭什么要他们夫妻赡养,他大姐从小帮着他是肯定是乐意的,是愿意的,最后他大姐应该默默无闻的离开。
完成英雄一般都会壮烈牺牲的结局。
然后若干年后,他可以教育他儿子,他曾经有多么好的一个大姐。
大姐没有地方去不愿意走。
弟弟说他大姐天煞孤星。
他大姐最后自杀,终于完成圣女的仪式。
我身边真的有好多这种情况。
我可以说,大姐们不是乐意的,至少要给她们尊重。
一对夫妻四十多,养二胎,他们理所应当认为这个孩子应该是老公的大姐的责任, 老婆大姐的责任,反正不是他们的责任。
他们做的就是等孩子长大了,吃果子。
他们第一个孩子就是这么带大的。
现在第二个,两个大姐都不乐意了。
双方亲戚既然都去抨击他们的大姐。
什么大的就应该帮小的。
快五十了,不是孩子了。
总体而言很不错,好的我就不说了,重点在于吐槽。
1.首先,傻春本人,这也太圣母玛利亚了吧,年轻时全家拿他当佣人使,导致让她上桌吃饭还不习惯。
①农场时,她要这么惹祸真的很没脑,场长好心给你吃住,帮你见你爸,哦,你倒好,不顾人家会不会被拉下水,一而再,再而三,你好了,人家呢?
②后来开小吃店,最后拱手让人了,有一就有二,开服装店,妈妈又劝给弟弟弟媳了,哦,能有点骨气吗,看得生气。
③办工厂,真的很冤大头,虽说最后赢了邻里情,但这剧情太圣母,看你想开工厂,一改冷漠态度跟你说想投资,他们钱赚了,你根本没得多少,人家嫌你拿钱多。
他们赔了,嚷嚷着让你下台,工厂要卖了,你可倒好耳根子一软,心想:诶,大家都指望我咧,我得处理好邻里关系呀。
哗啦,充冤大头自己付了18万。
大家好了,你呢?
是,想着带动群众致富没错,但考虑别人的同时能不能也考虑考虑自己!
④最后,赵素觉成植物人,刘茜走了起诉离婚,最后赵素觉醒了,刘茜回来了,她一改往前厌恶的态度,想着,哎呀,我们这个家不能散呀,我们的第四代传人可怎么办呀。
嘿,我就想不明白了,就非得是刘茜吗,找不到人了?
好了伤疤忘了疼?
总之,傻春人如其名是傻愣愣的,一根筋,她无怨无悔,她一人撑起全家,她是伟大的,但她也是悲哀的,以前为了爸爸放弃爱情,后来为了一大家子放弃婚姻,呕心沥血,最后全拱手让人。
她对妹妹们好的同时占据主导的仍是她不察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弟弟有事,妹妹靠边站。
忙碌了大半生,最后仍未摆脱一方天地。
②其次,许敏容其实就是这一切事情的导火索,在全剧中一直重男轻女。
好吃的给儿子,衣服只给儿子洗,好工作作弊给儿子,小吃店给儿子,钢材给儿子办,服装店给儿子,做饭她不会只会使唤女儿,孙子她不带嫌累,全程PUA女儿们。
③最后,这剧情其实真的有点毁三观。
女主真的真的很圣母,剧情想凸显奉献的思想,可这不觉得太过了吗。
全剧贯穿着重男轻女的思想,最后反转,我也没看到重男轻女带来的危害,主要人物傻春从始至终都体现着重男轻女。
所以剧情这一思想还是没有正确表达。
主角的一系列付出最后还是成全大家,泯为众人。
剧终强行大团圆,就这样了还能接受刘茜我也无语了,别说娘家逼迫,迫不得已,天天以泪洗面,反正有心之人不做寒心之事!
这部剧我看了很多遍,我觉得里面的傻春母亲是很多重男轻女家庭的缩影。
里面的傻春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人学习,我在里面最喜欢素不这个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
在结尾感觉没有给傻春一个很好的结尾与交代,希望出第二部。
国产良心剧,里面的一些事件可能是我们父辈发生的故事,看过那个年代只为了吃饱饭的人们奋斗的样子,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里面的故事充满着温馨
特别不能理解傻春这类的人,但是我们的长辈那一代感觉挺多人都这样,不知道是不是时代的差别,他们很看重人和人之间的情分,根本无所谓对方是什么样的,不说别人是否感恩你的帮助,帮反而成了应该,不帮却还要记仇,想想有时候蛮气的,总是想做救世主感化这类人,甚至有时候自家的事都搞不清楚呢~傻春开始让人觉得心疼,但是现在觉得她的想法就是这样,她就是想帮人,喜欢做救世主,所以运气好人家感谢,运气不好就被人记恨~越看越觉得没意思……
很是佩服陶虹的敬业精神,把这个“傻”字演的很透彻,但不得不说,这个片子我真是忍着看完了四、五集,一个字——烂!
先说妈妈,真没看出是生了七个孩子的娘,一点生活经验没有啊,看着吕丽萍我脑海中愣是泛起“慈禧太后”的影子,除了训斥再就是发愁,一点看不出特殊的困难年代母亲身上该有的坚强和乐观!
再就是二姐(明摆着很老还装嫩,看着比陶虹还老)、还有小三,自私自利,最可恨的就是那个唯一的儿子,家里都没有饭了,还一个劲儿的傻吃,真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傻”,还有,一点家教也没有,一口一个“两半截儿”、“傻老大”,难道他们看不出姐姐为这个家的付出么??
真想上去扇两耳光!!
……可能为了配合片子的主旋律——讴歌大姐对家里的贡献吧,所有的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来烘托大姐的伟大,但却事与愿违,反而让人感觉很假、大、空,脱离了生活基础,怎么还能是一部让观众共鸣的好片子呢?
sigh……失败!
最近几天我爸爸霸占着电视,每天都要看这部电视剧,所以我索性也跟着看了看,今天偶然看到素春她弟弟闹分家但是素春还是上赶着去帮他们做家务的时候我换台了刚看到的影评题目是 阿甘的中国式演绎可是这不是抬举它吗?
先不说它的人物设置是多么不合理,光是这个选角和扮相就足够我吐血了。
素春在农村的时候,那俩辫子是怎么回事?
化妆师您是和她有仇吗?
还有二姐素眠,我完全不想评论她的所有扮相接着是主角。
这个主角是得有多圣母啊我的老天爷,一切的一切都彰示着她的善良和人性的光辉吗?
她帮她弟妹洗衣服的时候被她妈妈骂了一句“你贱不贱啊”,于是我终于找到一个能够合适形容主角的词,那就是——贱。
人能够善良,但是善良并不是没有底线的。
一味地善良,只能说明主角的愚蠢。
接着是她的弟弟和他媳妇儿。
一看就知道这俩人是主要反角儿,就擎等着这电视剧发展着发展着变成素春感动了素觉和他媳妇儿。
但是编剧您太过火了,您在一开头就把这俩人的属性设置得太过火以至于我现在已经不觉得素春是善良了,我眼里的素春就只有一个形容词,那就是 贱。
她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善良,一味的妥协忍让无法让我对她产生任何好感。
更何况还有素不、素晓和小楚这些拥有正常人情绪的人在一边作对比,我对素春的反感就更加强烈了。
可是豆瓣上这电视剧还能够有7.5的评分,这是让我始料不及的。
我原以为会不及格的呢。
那到底是什么催生了这部电视剧呢?
请问编剧您是出于什么目的弄出这个剧本来的呢?
我知道您是想弘扬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可是一看就知道您一切都做的太过火了,所有的人物设置和所有的剧情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正常范围。
您太着急弘扬这部电视剧中所谓“善良能够拯救一切”的理念,现在反而物极必反,搞得一切都已经偏脱了正常轨道,已经不是正常人的故事,也已经不能感动正常人了。
我无法喜欢这部剧,就像我爸爸说的,一部电视剧能够让人看的那么火大,除了演员演技好,例如非亲姐妹里面的温峥嵘,那么就是编剧编的一切都不在我们的脑范围里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剧情嘛,要慢慢发展,感动人嘛,也要一步一步来啊。
p.s.我爸爸不喜欢这部剧,认为是胡编乱造。
最后只是看了个结局,本以为会众叛亲离,结果还是大团圆了,他很郁闷。
虽然这个剧假假的,但是人物设定也太符合那个年代了吧。
我姥姥是地主家的,不懂事的时候就被抄了家跟着老姥改嫁,吃了很多苦,后来嫁给我的农民姥爷也没享福,生了一群女儿和一个儿子。
我舅舅就是被宠大的不争气的那个儿子,高考复读三年没考上。
我大姨因为是长女,姥姥姥爷很疼,所以让念完了高中。
我二姨就很惨了,傻春起码念完四年级,我二姨二年级就辍学了,至今都不怎么认字,在家里任劳任怨照顾一家老小饮食起居。
我二姨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傻春:在家被父母忽视,没文化被兄弟姐妹欺负,结婚被家暴,临老了还得头疼啃老儿子结婚买房,最后还得盘算女儿嫁妆搞得母女离心。
哎这种剧简直是在美化苦难,穷苦妇女少看。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除了动画以外的电视剧,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时候我在老家刚好要上一年级了,但是我户口在老家没法去城里上学,但是爸妈觉得城里教的好,非要去,但是爷爷不想让我去,觉得在农村一样。
到了九月一号,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就我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正好看到这个了,感觉好好看,就停不下来了,后来爷爷都说人家小朋友放了学都去街上玩,你也不去了就在家里看傻春,后来过了一个多星期我才上了学,之后就没看过了,后来有一次看电视剧脑子里突然想起来这部电视剧了又看了一遍那时候还是小学4年级,看的感觉和之前看的都不一样,再后来上了初中和同学聊起来看的电视剧就提到这个了,然后我又去看了一遍这次看的关注点和情感和前两次又不一样。
所以这个电视剧啊对我感触很深,甚至还因为这个电视剧我上学之前才没有被同学嫌弃,否则当初听了爷爷的话去街上和小朋友一起玩,估计都要嗤笑我没学上
近年自从看了《请回答1988》,一直就觉得国内的剧不好看,某天无意间在浏览器刷到《傻春》,勾起了一点回忆。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们总能从中得到什么】
艺术来自生活,艺术高于生活《请回答1988》讲述的却是邻居之间人间真善美,是的导演构建的乌托邦,是的,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剧。
我们从中看到的是生活的温暖,在细腻中懂得了爱与被爱,懂得了成长。
可现实呢,现实却是《傻春》,邻居之间的鸡毛蒜皮,妒嫉,眼红,别人家不好,恨不得踩上一脚,是的,这是负面的。
也有正面的互帮互助。
看到了什么是一家人,从每个演员身上看到了什么,不是他们演的角色想要告诉你什么,而是你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什么。
抛弃主角光环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剧中陶红塑造演绎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再加上主角光环,无私伟大,纯粹的爱。
而是当母亲不合格后,而这一部剧的主要人物赞颂的的“大姐”,而不是赞颂母亲的剧。
所以说你从什么角度看剧,剧就给你什么角度。
那时候还在上小学或者初中,觉得挺有意思的,并没有太多理解,就像雾里看花,只知其形,不知其髓,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已经大三了,懂得里面的人情冷暖。
大姐是担当,剧中一直在弱化母亲这个角色的形象,所以去掉母亲,长姐为母,在撑起大姐这个形象,素眠作为二姐后来坐月子的时候,懂得了大姐的不易,承认错误,也算撑起来二姐的担当而不是爱惜自己的羽毛,明哲自保的自私,深得政府公家,做事也是显山不露水。
(其中的每个人都有私心,只有大姐纯粹),三姐素不敢爱敢恨,在当时那个年代也算是有见识的女强人,就像大姐说就爱看她风风火火的样子。
而老三素觉一个男人是毫无担当,怕媳妇(或许真应了那一句老话女人窝里的男孩子没出息)老五素晓绰号小算盘,三姐说她别人的帐算的清楚,自己的帐算不清楚。
老六楚楚,因为幼年被母亲送人,被老大带大的关系是姐妹,情同母女,视老大为母亲。
而母亲一直愧疚亏欠她,在她面前抬不起头。
有时间刷一遍,回忆一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有时候我们是真的不能以己度人,有些事我们不想做,不愿做,甚至认为不该做的,她做了,那也不是叫“贱”,“圣母”,因为她真的用尽所有力气做成了。
我们觉得她不值得,难道我们用现代人观点去捆绑她、要求她,难道才是正确的吗?
每个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我承认我有时候也嫌她烦,我希望她能不要去帮她的那些弟弟妹妹擦屁股,不要一根筋认死理,散就散了吧,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可傻春用自己行动告诉我她用她的方式栓紧了这个家,她用她的方式让家里的人感到幸福。
我并不是想要宣扬傻春的这种做法,我总觉得她爱太无私太沉重,我更不是想要推崇,我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亲情关系,获得幸福,或许我本人都更倾向她三姐二姐那种,但我始终觉得傻春对家庭的付出不能叫作“贱”,我是个感性的人,所以我不止一次被她感动到了,我尊重她,如果那是她追求的,我希望她一家永远幸福美满。
至于这部剧想要表达什么,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想这部剧并不是在要求,而只是在赞扬或是在感谢傻春大姐的无私奉献的爱,是不是有人曾经也见这个大姐,或是有这么一个大姐……
傻大姐真好
跟着爸妈看的。
剧情恶俗,主角超级圣母,无底线容忍原谅一切,加上恶俗的造型做派,真的很糟糕;我是被迫跟着妈妈看的。豆瓣评分7.5,我无法理解。
我奶奶看到废寝忘食没日没夜放了几天我也跟着看完了傻春真圣母本母,可是不夸张,每个家庭都有这样无私奉献的人,而且通常是女性
前几集很好看。单结尾有些假了。虎头蛇尾很可惜
片头片尾曲太温情了!
Lily P真是个二货……
贼好看呢!!
陶红很豁得出去。可这内容几么滴微妙,又好看又难看~~~~
小时候真的特别特别特别讨厌二姐
春啊,扶弟魔到一定地步是会挨揍的知道不?
天天中午放那么大声 影响我睡觉
哭得一塌糊涂 虽然赵素春的行为很多时候让我非常不爽 不过还是挺感动的
看得快气死了
感觉编剧的价值观有问题,善良的人无原则的善良,看着虐心。
全心全意地为家里付出,还被叫做傻春,啧啧啧..
家里人在追,比较写实的年代剧我一直在想,他们家再生几个孩子,是不是就该叫素鸟了。。。😂😂吕丽萍老师真的厉害,每天我都想跳进去打许敏容这个"妈决定的事情谁都改变不了"与隔壁"我这条贱命算什么,我一定要生儿子"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星滚粗
哭了
就……挺重男轻女的……圣母心泛滥
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