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为大众所熟知,在现代艺术形式(电影、游戏、漫画)的包装下,“武士们”大多数被描绘成英武帅气、忠贞不二的英雄般的人物。
譬如电影《最后的武士》,譬如《十三刺客》、譬如《浪客剑心》三部曲,都是让我百看不厌的类型。
然而让我看这部电影的原因却是松隆子。
初识松隆子是从电影《告白》开始的,剧中那位矢志不渝要进行彻底复仇的老师形象深深地在我心底扎了根。
后来机缘巧合又听了几首松隆子的歌,也非常喜欢。
因而印象得以进一步加深。
前面扯了这么多是要说这部电影如果没有松隆子的话,我可能真的不会去看。
一是年代感太重,感觉是上个世代的设备拍摄出来的。
二是武士们都很土,一点都不英武。
三是节奏缓慢,片名看起来像是剑戟片,然而我拖了好多次进度条也不见打斗场面......只有片中焕发着青春气息的松隆子让我想一探这个故事的究竟。
然而这部电影如若能看进去,就会发现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作品。
故事情节发展自然而不做作。
虽然片长较长,但是如果真的投入到剧情里却并不会感到冗长无聊。
片子的每个段落都在交代故事的背景并塑造出了主角及配角们鲜明的个性。
一言以蔽之,在幕末这个动荡的大时代背景下,片子很好地刻画了为人正派而忠义的主人公的抉择,最终是个很圆满的结局。
片中松隆子扮演的希惠温柔善良,勤劳聪慧,绝对满足任何人对于“大和抚子”的想象(这才是片子的看点!
O(∩_∩)O)。
为了不剧透码了这些字也是不易,推荐有兴趣的朋友们找来看一下。
借用豆瓣图册中的一张图以上。
武士三部曲看完了。
先看的黄昏清兵卫,然后是武士的一分,最后是隐剑鬼爪。
主角都是厉害的武士,两个有藩中第一剑客的实力。
也都是低阶武士,俸禄微薄。
他们都有一个知心的爱人,都坚持着武士的职责与尊严,都面临着时代的改变,都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虽然看起来艰辛,可那是唯一让自己平和的路。
幸亏,总有一个人相伴他们到底。
不勇敢的话,什么都得不到。
不敢走自己的路,只是沉沦;而不敢追求心爱的女人,你就失去了人生一部分的幸福。
隐剑鬼爪里的爱情是最直率的。
主角看到自己喜欢的女人受苦,就冲到她家。
即使动刀也在所不惜。
看到自己喜欢的人病重且无人照料,便对她丈夫说:把离婚证明写好,明天我会来取!
说话简直蛮横,但确令人觉得畅快淋淋。
无论母夜叉一样的老妇人多么尖酸刻薄,无论世俗会升起怎样的波澜,他都维护者自己喜欢的人。
为一个朋友报仇后,他厌倦了做武士,厌倦了杀人,辞去了职务,变成了庶人。
找到自己喜欢的女人,去了遥远的地方。
这是逃避吗?
是吧。
当我们面对的力量太过无理,太过暴力,我们无能为力,也不想身陷其中,躲离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而且需要很大的勇气。
黄昏的清兵卫红了,宫泽在采访的时候,深情地说:能在山田导演的电影里呼吸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她凭这部电影拿了日本所有能拿的电影奖。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电影的服装造型是黑泽明的女儿,黑泽和子。
她也是之后两部武士系列-鬼爪隐剑和武士的一分的服装。
宫泽确实美得象小倩,好象不吃饭不拉屎放屁。
第二部启用才女松隆子,无论是做歌手还是做演员,都是一流才华的松小姐,和宫泽一比,真的只是名民女。
不过,同样套路的电影,不知道日本人看的时候做何感想,这么贴近群众拍群众的马屁,他们受用吗?
“你过得幸福吗?
”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武士见婢女嫁人后受欺负生病,说“必要时我会拔剑来保护她”。
怜香惜玉的男人。
萝莉来看望姐姐。
男主角有任贤齐和陈道明的神色。
“武士不会出卖自己的朋友”“剑不是随便拔的”“父亲脸似螃蟹,发怒时满嘴唾沫”色调构图都挺好。
藩主叫他杀老朋友,是命令,他只好接受。
“使用鬼爪,要有死的觉悟”。
他劝狭间自杀,保持武士的名誉,不能说是一味死忠,只是不是经济独立人,遵从武士规则罢了。
支持改革开放通商口岸的狭间的妻子为了救丈夫,甘愿献身,但对方不接受,说我忘记你刚才说的,请你也忘记。
一刀流。
“生命是不可随意丢弃的珍宝”,但献身给藩主的狭间妻子还是没能救丈夫,只得自杀。
为了正义,他敢于用隐剑刺杀藩主,速度极快,伤口让医生看了说是非人类所为。
报仇之后,他却觉得很空虚。
不当武士,要去经商,向婢女娟表白,要她跟他走,“我第一次看到你的时候就喜欢你了”,喜欢sm的娟说是主人你的愿望吗,他说没错,是我的命令,于是她答应了。
他们的老师才是一等一的高手。
在平静而缓慢的节奏中,能看到的是幕府末期,武士文化走向没落,资本主义抬头,引以为傲的武士刀慢慢的要被洋枪代替。
墨守成规的宗藏,因为阶级差别的缘故,不得不隐藏对希惠的爱,也不得不去执行藩主下达的杀死好友狭间的命令。
只是这新的文化,天生没有包容心,没有让狭间死在武士刀下,而是以简单粗暴的的方式的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
看到这里其实挺难过的,过去落后,现在进步,过去野蛮,现在文明,但是文明不意味着排斥,需要给人选择的权力。
庆功宴宗藏质问藩主为何欺骗狭间的妻子,得到的竟然是恬不知耻的回答,周围的人竟不以为然,简直就是《狂人日记》真实再现版。
觉醒后的宗藏开始反抗,用隐剑鬼爪这个招式杀死了藩主,为狭间及其报仇,也是武士最后的演出。
放弃武士的身份,去寻找希惠,寻找真爱。
历史是一条河,一直朝着最终的大海奔去,一个人,一个时代,都会在某个地方停留下来,干涸,逝去,带走的,是爱和希望。
匡扶正义的英雄式电影。
《隐剑鬼爪》讲述了在武士逐渐没落的年代,身怀绝迹的下级武士宗臧被迫手刃同门,也用出隐剑鬼爪惩治了道貌岸然、辱人妻女的领主。
山田洋次的电影总是在人物的范畴中,故事反倒有几分为人物服务的意思。
爱情的元素也好,武士的精神也好,整个故事很难说哪条线最重。
从片头和结局看,和同门的宿命似乎是故事主线,但影片中却是大量笔墨在讲述武士和女仆的爱情。
导演一是把爱情处理成对人物的塑造,二来呢也行同门之战时,把爱情作为胜利的理由,整体性做了补足,所以整个故事还挺顺畅。
这里的决斗要比清兵卫中的决定还要荒凉,甚至是被洋枪杀死。
妻子正是在用身体的交换证明了所谓的家老不过是虚伪追逐利益没有武士精神的机会主义者,这是属于她的复仇,这个设计真是好。
山田洋次很好的平衡了对真情的肯定和虚伪的辛辣批判,可在这之前他也经历了这种矛盾带来的困惑与伤心吧。
他其实是在说:价值的凋亡仅仅是价值本身站不住脚了,被淘汰掉其实是必然的,但因为这种价值确实又给所处的人带来了支撑,挽回的无力更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坚持是不值得的,可如果这样比下去哪里有个头呢?
与其说不同时代的人,倒不如说只有不同时代,人只是被裹挟了进来…最后还有松隆子不是吗?
可与另一个人建立的乌托邦是不足够抵抗外部的侵入吧。
现代主体到底为何而活?
片看得多了.留下印象的反而就少了.此片算是好片. 比其他武士相关的片,更多一层隽永之美,可以反复回味.
一直对武士的快刀有着特殊的感觉觉得那风一样的快感,很干脆!
看罢《隐剑鬼爪》,让人想起以前的《黄昏清兵卫》都是拍得不错的片子但题材相近,于是有了影子的感觉都是下层武士,但剑术一流身边都有一个善良的女人都因为身份的缘故,而对心中所爱裹足不前都无奈接受命令而单刀赴会当然都是决斗的胜者都揭露了幕府的黑暗只是清兵卫有着更多的无奈,还有坚忍而《隐》里的男主角因为“隐剑鬼爪”而成功“为民除害”最后也决然离开武士阶层,追寻心中所爱于是不同于《黄》难得有了个明朗的结局,给了人勇气和希望说起快刀还想起了《少女杀手阿墨》这是一部完全不同风格的日本武士片——手起刀落,定格,然后再血溅四射要拍得唯美而不显得残忍,很不容易这种镜头的经典可能算《杀手阿一》但我却觉得恶心不舒服而没看完还是“隐剑鬼爪”好——快,若隐,直刺要害,且滴血不流——如非人所为,所谓鬼爪这才是真正的高境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渐渐习惯了推杯换盏时真诚的倾诉着对方是自己最认可的兄弟,掏心掏肺的连自己都信以为真了。
可是但凡出现利益不尽如己意,马上便是一别两宽。
更是表述只要你对我两肋插刀,我便以命相随,全然忘了这是交易啊,怎么可能成立,更不要说自己先行付出了。
由于万物唯GDP论,导致所有一切偏盈利性,包括我们的电影,从定调、编撰、选角等等,惯性着市场化,冰冷着数据说。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影幕失去了生气早期日本的电影已经到达了人类最高的维度,在世界经济共同体的催化下,我们再也回不去那样的动人心魄。
山田洋次的这三部曲,似乎是时代临界的最后武士,《隐剑鬼爪》类的作品可能极难再出现。
不是没有绝了这样的人才,而是没了那时的土壤。
当下追求的反转再反转类剧本,一定会绝迹了身不由己的动人,其实也是变相的掘了金钱的退路
是黄昏清兵卫的另一种阐述,片桐宗藏比清兵卫多了一份激愤,少了一份负担。
看完三部曲,我发现,这不是三个关于武士的故事,这都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关于相爱却不能爱,最终冲破束缚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人都是到将死之刻才义无反顾的去追求真正想要的.......好在电影往往留下一个完满的结局。so......少看电影
http://v.pps.tv/play_38UW3W.html
"But while the body retreats, the spirit does not."
欸,有点温吞了,远不如《黄昏的清兵卫》那般扣人心弦。
过于模仿清兵卫的情节。
有一个很辛酸但又非常幸福的结尾!
一样的山田洋次,一样的藤泽周平,一样的黄昏的清兵卫
武士之国,这个国家被这么称呼,如今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二十年前,西式武器突然来到,随着它们势力的逐渐壮大,以及对祖宗之法的废弃,武士阶层从此一蹶不振,在这样的时代里,任然存在一个拥有武士之魂的男人,他的名字是片桐宗藏
看名字真以为是岛国动作片呢,结果 | 都是看松隆子的吗?我看高岛礼子也不错,可惜过早领便当了。| 隐剑鬼爪是一种暗杀手段呢,真是够快够利落,一刺就把那个谁谁谁给弄领便当了。
【山田洋次武士三部曲之二,本来与《黄昏清兵卫》如出一辙,后半部开始竟突然平添几分武侠气,这样的结尾,实在叫人喜欢。“身为武士,就要忍耐;但正因为是武士,有些事绝不能容忍”,“记住,退下的是身体,不是心,心是永远向前,不断攻击的”,隐剑鬼爪暗合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220118 【C+】多少是有点失望的,没想到竟然只是一次简单的变奏:下级武士受制于幡命身不由己,在经历生与死的历练后找回自我。影片从时代背景再到主人公的身份乃至境遇都与前作[黄昏的清兵卫]相近,并且基本运用着同一套方法论进行叙事。有所改动之处在于,与前作相同的剧情发展下更单一甚至是弱化的关键情节设置,也就导致了人物形象塑造趋向简洁,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与职业生活两方面困境的体现太过简略,存在大量言简意赅的对话场景铺垫,缺少相对应的情节转折点的激化对于内容的带入与展现。另一方面,幕末时期武士阶层逐渐没落这一历史背景所带来的情节中的细节元素填充,以及作为武士的荣誉与尊严依然令人感叹,但在结尾处理上,很多思绪未经整合便被潦草地结束于某个画面中,不及前作的结局处一个超然的视角所营造出的厚实的历史感。
还不错。感觉服装道具啥的非常地道,那个武士即将没落的时代氛围也很到位。希惠确实是值得爱惜的女子。那一刺很逆天。训练武士们走队列那段非常有趣。回味与视觉享受则是差了点儿。
低配《黄昏的清兵卫》,重点仍然是关注武士这一身份,和他们即将从历史中退位到消隐的状态,剑戟场面比较收敛,也并不突出。武士片到底要不要拍这么慢也不是个定数,但节奏确实会成为山田洋次电影的问题。
与《黄昏清兵卫》伯仲间。有点好奇的是,“隐剑”被发明出来的原初动机是什么?另外,户田老师,您不是被清兵卫干掉了吗?
先尽忠、后遵义、再寻情。武士时代的终结与庶民情怀的升华,恪守的武士道精神介于《黄昏的清兵卫》与《武士的一分》之间。
電影把原著小說改得更豐滿了- 劇情支線加入的「西學東漸」元素,當西方的暗槍將生死決鬥關頭的武士突然斃命,頓時有種如鯁在喉的感覺,代表著武士道的劍法在變革的時代中就像芒草一樣不堪一擊,所謂的原則道義都成了舊時代的棄子。主角片桐就是從這時漸漸轉向拋棄(蕃府灌輸的)所謂的武士道。在暗流湧動小人得勢的變革時代,武士道精神好像就只剩下愚忠這層含義。電影增加了原來小說沒有的片桐信仰的轉變,意味更廣闊了,有情有義的主角也更迷人了。原小說是有韻味的酸梅湯,電影是令人回味悠長的茶。
截了几个图还不错 <。)#)))≦约
132分钟的片子的故事,我觉得其实32分钟就可以讲的很清楚完整了。
作为有造反基因的人,实在是无法和男主产生共鸣,这种隐忍,我不钦佩,只觉得可怜。还好结尾男主给糟老头子当胸一剑,可以多给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