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法语的métonymie(换喻),对巴黎不熟,做练习时碰到许多以地点代替职能的行政单位,于是问了某人许多问题。
结果是,某一天某人建议一起看36 Quai des Orfèvres,没有及时复习的我,从一开头的36,到警察自己偷Quai des Orfèvres的路牌,傻傻问了好多遍这到底是什么呀,这到底是哪里呀 ...这不就是法国巴黎警察总部的地址嘛!
好了,上了一堂增加深刻印象的复习课。
俩警界大佬,暗中被放置在争夺高位的地步。
不甘居下风的一位在执行任务时莽撞换来了一位警官的死,群心背向。
另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义气,可为了情报被线人摆了一道。
这道坎被第一位利用,不但一洗莽撞知名,成功升职,还使另一位锒铛入狱,妻子身亡 ... ...看着甚是心痛,本以为冤冤相报何时了,可结尾有出人意料之处。
这样也好,已经损失了七年牢狱,一切恩怨皆有报时。
看下去,感动会渐渐取代紧张...是我第一次看这类的法国影片。
(我本生很少看法国影片)刚开始,似乎有些摸不着头脑,可能是受淹语言的影响。
片中有一些较大型的场面。
不过矛盾的阴暗面表现得较多,还好深色调场面没有令人压抑。
情感,人物与人物间的情感,每一个场面都有,每个人与另一个人都有。
这点似乎很难得。
妓女在片中似乎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只是不再美丽诱人的。
中文名比英文名,更耐人寻味。
英文的“36警局”,交代了一个场所,一群属于那里的人的故事,或是一群属于那里的人和他们要抓捕的坏人的故事。
猜测到此为止。
中文的“二捕曲”,双重、再次、2条线索、2个人,追逐、捕捉,注定了一个富于悬念的故事。
这不是一个讲警察与坏人的片子。
这只是一个关于人性善恶的小品。
没有绝对的善。
片中没有一个好警察,他们都无法堂而皇之地用石头砸有罪的人。
他们都是有罪的。
布莱恩的罪恶是明显的。
他连警察的底线都已冲破,他的正义感在自我利益中让步,他的善良在谎言中越走越远。
似乎可以理解。
他50岁(应该差不多)了,捉到银行劫匪是他唯一晋升的机会,否则他只能一辈子原地踏步了。
虽然是旧搭档,他也别指望奥图会给他机会。
他们不再有搭档的情谊。
之前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其中一件或许与奥图的妻有关。
奥图有了劫匪的线索,这对布莱恩是个绝望的消息。
所以他冲了出去。
防弹背心遮不住头,劫匪竟也没有爆头。
大难不死的后福在于,他不仅成功地摆脱了这一失职之举,还狠狠地抓住了奥图的小尾巴。
不容易啊。
几个人的生命,才换来荣华,几个人的人生,才掉来盛名。
所以,他死得其所。
奥图的罪不会被冤屈冲掉。
开场的欢送派对,绝不会让人想到欢送的是一个警察。
两排长桌,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那种,混混聚会就是如此吧。
一只老鼠,引发枪声一片,碎酒瓶一片,有些粗暴,混混聚会似乎无疑了。
可是,奥图和罗迪出现在抢劫现场查案。
天啊!
那个好看的老太太被打了。
奥图开始以暴治暴。
如果单单是给点颜色看看,第二个打手应该不会抱着奥图一起跳楼吧!
想必奥图之前一定是做过什么,那两兄弟才会去打奥图的红粉知己——一个老太太。
打伤一个人,就要跳楼。
从某个层面说明那人知道,这件事的后果非常严重,值得用死来证明。
天啊!
但是,很多下属都喜欢跟着奥图。
大概是因为他讲义气,即使对方是个罪犯,即使对方还连累他坐牢,他也不会供出那人在哪里呆着。
所以,狄狄会在毒打之下说出布莱恩的名字,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要帮奥图一把。
奥图是警察中的大哥。
不喜欢挑刺,但有两个情节实在没看明白。
那个车中的妓女,怎么有可能看到奥图的模样。
奥图的车停下一会,被杀人的车才到。
施兄自己跑过去给那人几枪,然后告诉奥图,快开车。
车中女人根本没可能看到奥图。
另一个,狄狄已经彻底昏迷,怎么可能告诉奥图,他假托布莱恩的事情。
可后来奥图似乎知道,并把枪给了布莱恩,诱他出去,被仇家雪忍。
奇怪啊,奇怪。
当生活如这该死的天气一般反复无常得让人找不着北,当时代像这个城市中每一颗跳动的心脏般浮躁不安,当信仰和理想似过期的凤梨罐头被遗忘在积满尘埃的角落,似乎只有电影,只有黑帮电影才能救赎我们,才具有能够直刺内心深处的力量,让我们带着一种对电影本身的天真信念把玩与回味,然后沉沉睡去。
现实的天空积满了阴云,黑帮片的黑色照亮了这凄迷的夜。
《36总局》被称为法国黑帮片近20年来最优秀的作品。
这个结论或许正确,或许错误,沉溺于其中的我们无法判断也无需判断,重要的是铭记一部优秀电影带给我们的久久难平的心绪。
芬芳的法兰西盛产高挑迷人的美女和感性多于理性的导演,盛产浪漫的爱情电影与诱人的情色大片。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优雅的国度同时也是黑帮片和警匪片的天堂:梅尔维尔的《独行杀手》冷峻残酷,风衣,墨镜和毡帽成为后世黑道分子的标准装束,沉默寡言的主角和少得可怜的子弹也受到北野武等诸多导演的追捧。
吕克贝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柔情万种,而倾泻的子弹比好莱坞更要好莱坞。
两部电影标志了法国黑帮片的两种极端风格。
《36总局》从风格上讲更接近前者,电影里虽然充斥着不少激烈紧张的动作场面,可真正沉浸在里面,却无形中觉得只是点缀,随着情节的发展,观者越发悲痛抑郁,沧桑悲凉的情绪郁积在胸中,浓得化不开。
影片的法语名字唤作“36 Quai des Orfèvres”,翻译过来叫做《36总局》,多少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觉,丝毫没有娱乐化的因素和吸引观众的卖点。
“Quai des Orfèvres”是巴黎警察局的犯罪调查部门,主管重大的刑事犯罪,其性质与英国的苏格兰场和美国的FBI颇为相近。
而这个部门的门牌号是“36”,影片的片名由此而来。
正如它朴实到呆板的名字一样,这部电影本身也不是一部花哨的动作黑帮片,没有如交响乐、赞美诗般倾泄的子弹,没有纷飞的白鸽和张扬的硬汉,两个沉默的警察在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暗战中彰显着截然相反的个性与追求。
谁是英雄?
谁是好汉?
谁能代表正义,谁又是变态的混蛋?
故事的大幕刚刚拉起,导演就向我们暗示了在这个黑色的世界里正与邪的模糊界限,匪徒作恶,而警察也无太大区别,他们可以在酒吧聚会时随意开枪,他们组织的特殊性质似乎赋予了他们为所欲为的特权,对于罪犯,他们执掌着生杀大权。
作为BRI组长的林科斯,为破大案不择手段,甚至可以包庇杀人犯以获取情报。
作为林科斯的战友和竞争对手的克莱恩,野心勃勃,看重权利,同样为达目的为所欲为。
在多重纠葛的作用下,一幕幕悲剧逐次上演,而经历了一番恩怨是非后,结尾的一段阴差阳错则更增加了几许令人玩味之处。
人生、命运、因果、偿还……一切尽在轮回之中。
影片的多数场景发生在黑夜里。
清冷的夜色,哀伤的音乐。
人生里有多少凄苦,轮回里有多少无奈?
流淌的故事和飞扬的音乐慢慢地隐去,留给我们一个巨大的空白。
黑色的空白。
作为一部警匪片,《36总局》刚在法国上映便引起了巨大反响,有人称之为法国警匪片近20年来最优秀的作品,期待从此之后法国风格的黑帮片能重返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有人将本片与罗伯特德尼罗的《盗火线》相提并论,评价本片无论从达尼埃尔奥德耶的表演,还是从整体情节来看,都和《盗火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6总局》获得2005年恺撒奖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辑、最佳音效8项提名,可是,所有这些,终将会成为一部杰作褪了色的陪衬。
黑帮片的世界里,存在着不灭的英雄正义;黑帮片的世界里,翻腾着不息的恨海情波。
但就如人生一样,无论是痛苦或美好的瞬间都将会终结,当电影散场,当你重新走入看似阳光灿烂的现实生活之中,繁琐平庸的细节又将占有一切,那一刹那被黑色照亮的黑夜,仿似被烟花瞬间唤醒的夜空,须臾便会归于阴暗。
杀猪网http://shazhude.net/
2013-03-04 丹尼尔•奥图 Daniel Auteuil 看起来不像传统的法国人,眉宇间倒是有些美国人的影子。
为了见他的家人,不惜铤而走险的劲头,也毫不法国。
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虽然长得很挫,但是能被挑剔的法国女人认同为大众情圣,光有个大鼻子是不够的。
无论正面人物的伪善还是反面人物的狡诈,他都能信手拈来。
法国的警匪片,比起好莱坞更关注人性。
而这部电影的故事,比起一般的电影更加跌宕起伏。
警队内部的拉帮结派和勾心斗角并不新鲜,再加上从良后的老妓女、内鬼的无间道、天生的抢劫犯,冲突就比较好看了。
1、本人對大多數的法國電影不感冒,那種略顯緩慢的敘事、法國人特有的文藝範實在不是我所喜歡的。
2、但是,昨晚看的《36總局》卻完全顛覆了我的這壹看法。
看之前以爲是比較傳統的警匪片兒,觀影過程中才發覺並不是。
警匪對抗只是電影故事的壹個背景,影片真正表現的是命運、親情、背叛、陰謀、人生。
從開篇開始,影片就籠罩在陰郁、傷感、黑色的氣氛下,直到結束。
3、影片劇本相當的飽滿、紮實,現實性非常強,故事中很少見到蓄意制造的戲劇沖突,影片中的壹切起承轉合都是順理成章的。
因此,本片的現實性很強。
4、敘事節奏稍有些偏緩,但是敘事卻清晰的很,而且顯得異常的紮實,每壹個細節都交待的很到位,能夠給觀影者造成流暢自然的觀感。
5、全部演員都很恰如其分,而且並無臉譜化的問題。
6、總之,這種質量的“警匪片”確實比較罕見,不可不看。
——法国人给人的印象是浪漫多情,可它的影片却很少热情如火!
《36总局》给人的感觉是不动声色的冷峻!
——《36总局》是关于两人并不卖相的中年男人的故事!
李奥·文克斯与克蓝·丹尼斯是犯罪调查部门势均力敌的两个组长,而部门局长行将调任,两个候选人都在暗暗较劲!
一个义字当头,一个不择手段!
故事按情理地发展着,义字当头进了监狱又死了妻子,不择手段升官发财又春风得意!
结果自然是义字当头的开始不择手段,不择手段的开始寻求合理解释!
但故事还是给人性留了一点片尾,不择手段的到底还是没死在义字当头的手里!
虽然最后两人都死了,一个被枪杀,一个因公殉职!
——影片格调单一,导演站在上帝的角度掌握一切!
过激的镜头都被冷处理,用慢镜头、缓推、远景、静态人物特写,加上舒缓的音乐,对激荡的剧情进行冷却!
就好象火苗在一点一点地吞噬着纸张,安静地直到烧到你的手指,才让你惊觉!
而复杂人性就这样地在眼前铺开了!
——《36总局》适合安静的时候看!
特别是当天气还不太热!
“我们是敌人?
”“BRI/BRB,说来话长。
”把柄总可以抓到的。
时代改变了,雷奥,你需要适应这个趋势。
“为什么你从不告诉我你在干什么?
”“因为我不想失去你。
”法国中小学周三、六、日放假。
他们全副武装得好像航空母舰一样。
我欠他的是事情的真相。
“你的工作是送朋友进监狱吗?
”“是的,当他们出轨的时候。
”你永远无法成为一个他一样的好警察。
“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
”“我不是你。
”至少有一点,所有的警察都不能忘记,不管目的是什么,绝对不可不顾法律,来包庇一个有罪的线人。
要是在黑社会里,像你这样的家伙,会脑门上中上三枪,然后横尸在某个停车场。
你要坚持下去!
你在外面坚持下去,我也能在里面坚持下去。
“你为什么什么都不告诉我?
”“为了你不会为了我而撒谎。
”总有一天,鬼会敲你的门让你跟它走。
不要剩下我一个,爸爸,求你了。
(出狱后)重新回到生活中是很困难的。
说实话,前半部分比较沉闷,沉闷到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看它,但是从大鼻子赌命似的开了那一枪,一切都不一样了……然后我才知道,原来前半部的沉闷是不得不沉闷的。
大鼻子的决定真的可以引发很多思考。
所谓一念之差。
列奥的一念之差在于当他的上司给出他晋升的机会时动了念,尽管他自己不承认,或者说觉得自己不适合。
也许他仅是处于好胜心,但导致后来发生的事。
丹尼的一念之差在于失去爱人后,名利和正义他选择了前者。
影片的结局有点弱。
好电影,两位法国影帝表演精彩,编剧也厉害,与美式警匪片完全不同
别再提《盗火线》《无间道》了,这部电影跟它俩不搭边。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警察局的内部权力斗争,它更像是披着警匪片外衣的欧洲宫廷片。演员阵容很强大,制作很精良,看得出这片当年在法国一定很火爆。不过剧情不合理的地方很多。另外,德帕迪约当时已经老态尽显,根本对不上风华正茂的奥特尤尔。
太平缓了,但是剧情支撑不了这种平缓,剪辑,音乐满分,而且感觉重点错了,复仇应该才是重头戏嘛,可是戏份太少了,而且结尾未免太玄了吧
cctv6初看剧情正常,译制片腔调的氛围不错,但是结局太简单了。
CCTV-6? → 2007-12-29 CCTV-6 电影频道 佳片有约 ……-19.11.10
当至亲和基友都被杀害,自己锒铛入狱,你会怎么做?别名:倒霉的男人。
一正一邪么。有点流水账啊。话说最后那个男的。是没死掉的那个?
秉承梅尔维尔时代法国犯罪片一贯的优良传统!冷硬风加情感细腻,节奏把控一流!
意外看到的好片
重温。有点90年代一大票香港双雄戏的影子。算不上佼佼者,意思不大。
很真实,全世界的警界都这样吧,和冬晴从平定来到麻章,楼下买了零食就上来看,天气很冷,两个人偎依着,在新买的沙发看电影。
费尽心思找不在场证明,然后留个目击证人?活该你判无期
印象不深了
来自蒙塔日的钢蛋怎么变的这么坏了!
剧情又不爽又不变态又拖拖拉拉,最后反派还是弟弟借流氓之手干掉的,还要死个女主凸现男主悲情,烦死这种剧情了
影片的情节构建有点出乎意料,并没有想象中的热血柔情,整个故事似乎都带着一种冷冷的调子。换一个背景就可以成为一部法国宫廷恩仇剧。
我看的电影杂志用这片和无间道对比着来说,所以找来看看结果觉得没有可比性
6.4
总体很不错,故事尽管略显刻意,毕竟有真实的背景,演员发挥好,音乐和画面也都有感觉
情绪调动的很好~~很有听故事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