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风雨后

Brideshead Revisited,欲望庄园,旧地重游,重返布莱希尔德庄园

主演:艾玛·汤普森,马修·古迪,本·卫肖,海莉·阿特维尔,迈克尔·刚本,格列塔·斯卡奇,托马斯·莫里森,安娜·梅德利,帕特里克·麦拉海德,约瑟夫·比蒂,罗杰·沃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意大利,摩洛哥语言:英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拉丁语,法语年份:2008

《故园风雨后》剧照

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2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3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4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5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6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3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4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5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6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7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8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9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20

《故园风雨后》剧情介绍

故园风雨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平民小伙子查尔斯·莱德(马修·古迪 Matthew Goode 饰)怀着一腔梦想进入牛津大学,不久便结识了引人注目的塞巴斯蒂安·弗莱特(本·卫肖 Ben Whishaw 饰),并和他成为好友。塞巴斯蒂安英俊得惊人,又出身豪门,生性满怀敏感和忧愁,他带着查尔斯进入自家豪宅——布赖兹赫德庄园,介绍他认识自己的家人,查尔斯很快迷恋上其姐茱丽叶(海莉·阿特维尔 Hayley Atwell 饰),但茱丽叶迫于母亲压力和天主教徒雷克斯(Jonathan Cake 饰)订婚,令查尔斯恋情无果,而塞巴斯蒂安对查尔斯的感情也只能止于暧昧。十年光阴过去,查尔斯已经是知名画家,在渡轮上偶遇茱丽叶,试图重续旧情再度失败,又得知塞巴斯蒂安已经远走国外。再度回到布赖兹赫德庄园,查尔斯已经是一名军官,大宅已经在战争中彻底破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4天情人节浴血姐妹红线2017冷冻灵魂致命行动每个人都有秘密恋战冲绳金牌得主摇滚年代夏目友人帐第六季青柠之味怒火警探黄金面具默哀时刻晚秋喜欢写你的名字青橙芒果咖啡罪人赛勒斯追凶者也傻哥的逆袭恭喜发财2绝对不可能~侦探・上水流凉子的解析~红气球之旅奇异世界历险记深夜医院加布丽埃勒的成人漫画不思异:志怪广东十虎黄澄可之逢凶化吉全员切腹

《故园风雨后》长篇影评

 1 ) 圣殿前的祭祀

面对这类充满英伦风情的电影或文学作品时,我总是没有多少抵抗力。

一个古老、神秘、华丽的庄园,一个终身被宗教束缚的家庭,三个感情纠葛的青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也是化作眼神中欲说还休的爱意。

所有的一切,Julian Jarrold 只是用含蓄的镜头,为我们诉说了一段淡淡的故事。

然而,足以令人沉沦。

我想在这里,讨论的不该是宗教究竟是对是错,而且我本人也信仰基督教。

可是,我不得不震惊与宗教对这个家庭的巨大影响。

宗教,应该是让人内心得到慰籍,解脱的信仰。

然而在这里,宗教却是心灵的枷锁。

每一个人都虔诚地匍匐在圣像面前,忏悔着自己无尽的罪恶。

母亲自小就灌输着孩子们原罪说的教义,从厌恶,反抗到顺从,“可恶的小Julia,坏姑娘,活在罪恶中”于是那每晚枕边的耳语竟果真在心底生根发芽,每个人都蒙上了沉重的负罪感。

每一个Flyte,都成了宗教的牺牲品。

庄重高贵的贵妇,她冷漠,她专制,狂热的天主教徒,嘴里总是说着上帝、罪恶, Charles指责她说“上帝是你最好的发明,你想要什么,他就做什么”可是当她请求Charles把Sebastian带回家时,当她听到Sebastian不愿回来面对她的消息无力的靠在墙上时,我看到的是一个伤心、无助、充满爱怜的母亲;浪漫不羁的老伯爵,他开朗,他享乐,因为忍受不了家中压抑的氛围而放弃了子女,和情妇常年居住在威尼斯,看着妻子一点点的折磨着自己的子女,而选择沉默,可是当他病入膏肓时,他还是选择了回到Brideshead Castle ,选择了死在家中。

他讨厌妻子的贞德形象,新婚时送给她的礼物却是那幅让Sebastian极度憎恶的圣母画像。

他坚持不要神父来做临终忏悔,在弥留之际却还是顺从了子女,用颤抖的手费力地画了一个十字。。。。。。

人物内心的种种矛盾冲突,究其根源,无外乎宗教两字。

他们臣服于圣像下忏悔,信仰却时时刻刻折磨着他们。

Marchchair夫人说Julia的婚姻无关乎教养,而取决于她的信仰。

Julia顺从了,被迫嫁给了同是天主教徒的Rex。

那个在车站接Charles时自信的神情,那个看见Charles和Sebastian光着身子时不怀好意的嘴角上的笑容,那个与他们在威尼斯的海滩上肆意玩闹得身影...我一直以为Julia和Sebastian一样反抗他们的母亲,反抗者这个家庭,如果说Sebastian是以沉醉酒精来得到超凡的解脱与快乐,那么Julia应该是以冷眼旁观来排斥这个家庭吧?

可是我错了。

Julia没有这份勇气,她是个彻头彻尾的奥兰斯卡夫人式的人(见《纯真年代》)。

她和她一样嫁给了自己不爱也不爱自己的男人,她和她一样拥有了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她和她一样在幸福辍手可得之际退缩,转身离开。

她像s一样厌恶自己的家庭,厌恶母亲灌输的宗教思想,但她还是屈顺于其,在父亲临终时甚至怒斥了不愿用神父的Charles,坚持了母亲的那一套。

她想要摆脱儿时以来母亲给与的罪恶感,她想和Charles在一起以获得自由,可是这份不合宗教伦理的爱加重了她的罪恶感,她茫然,不知所措,她再次顺从了,放弃了和Charles在一起的机会。

根深蒂固的那些信仰让她在排斥的同时,却下意识的更接近于它们。

只能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Charles是故事的叙述者,就像所有的热爱艺术的贫穷青年画家们一样,从第一眼起,Brideshead这座古老精美的庄园便深深吸引了他。

他不顾一切的想要了解它。

他开始想法设法地接近这座庄园。

但我总觉得在他不卑不亢的外表下,还有这一丝虚伪,是的,道貌岸然的虚伪。

在被赶出Brideshead Castle后,他出于利益和方便娶了Celia, 而再次遇见Julia后竟然又毫不犹豫的,明目张胆的背叛了自己的妻子。

Marchchair夫人在舞会上指责他给Sebastian钱让Sebastian继续酗酒不只是出于单纯的友情:“你只是想要被他喜欢,你不顾一切的想要被喜欢!

”这话也许过分,但也不无道理。

Julia 在影片后段,听到Charles愿意用两幅画换取Rex和Julia自己的离婚后,对他说的那句“你要的不仅是我,更是这座庄园!

”很好的解释了这点(虽然导演在这个问题上处理的有些牵强,没有充分的铺垫好)。

这些是连Charles自己在这之前都没有意识到的自己内心的真正欲望。

而Sebastian无疑是这部片子中最让人心酸、同情的角色了。

哦,那个总是与他的泰迪bear Aloysius形影不离的看似长不大的任性的男孩Sebastian怎能叫人不心酸呢?

“Sebastian and Charles,contra mundum”(Sebastian 和Charles,一起对抗世界) 当我再次看到这句话时眼眶几乎湿润。

他只是想要快乐。

他多么希望能有一个人,一个可以赋予真心的人。

可是,至始至终,都只有他一个人在对抗“世界”。

我无法认同有的介绍中“父母的丑闻扭曲了孩子们的天性”这样的说法。

Sebastian 对Charles那难以言说的微妙情感决不是什么“扭曲”了的情感!!

循规蹈矩的冷漠兄长,天真无知的单纯妹妹,抛下孩子离开的父亲,专制霸道的母亲。

没有依靠。

和他一样叛逆的姐姐,最终也顺从了“主”的旨意。

他太孤独了,他太痛苦了,他太忧伤了。

宗教、家庭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压得他感受不到爱,压得他只能以酒精来麻痹自己。

于是,那个号称无神论者的Charles出现了,他的不同把Sebastian稍稍从阴霾的包围中拉出了一只胳膊。

Sebastian 以为他终于找了支撑。

那个突如其来的浅浅的吻,是Charles 的无意为之,却是Sebastian的真情流露。

Sebastian无时无刻不小心地维护着Charles脆弱的自尊,总是在众人面前强调Charles是个artist 而不是painter。

换来的是舞会上Charles大声又无情的推开。

Sebastian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抽泣的喊出“Bridey(和庄园同名的哥哥),你不是什么好东西!

……我是如此憎恨你们这些人!

”没错,Sebastian 是一个懦夫。

在面对家庭沉重的束缚时,他选择了逃避,沉溺在酒精中来获得一点点地精神上的自由;然而Sebastian又是一个勇士。

他的父亲老伯爵也选择了逃避,桃李到了国外与情妇海阔天空,但在生命最后一刻仍选择了回来,他们都想要自由,但仍被紧紧地束缚着,即使在Marchchair夫人死后,正如Charles所言“你母亲,现在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生命力”就像有根线,一条看不见的线,一寸寸地把你带回去。

只有Sebastian,他真正的挣脱了,他情愿拖着虚弱的身躯在摩洛哥的一家医院当门僮,也不愿再回来当一个不快乐的少爷,只有他做到了。

他挣脱了母亲有形无形的阴影、家庭的束缚,挣脱了对Charles复杂的难以割舍的感情,再也没有回来……安东尼.伯吉斯把小说原著比作一朵“被月光催开的玫瑰”。

旧地重游,不可避免的勾起了回忆的伤痛,但是,当我们在为那些无为的牺牲痛心时,还曾记得湖边树下那两个依偎在一起的逃课少年,还曾记得喷水池里肆意游泳的年轻人,还曾记得避开了狂欢的人群、在波光潋滟的桥洞里相爱的人间青涩的初吻?

这些美好,是“永远的夏天”,被留在了记忆的“故园”中。。。。。。

 2 ) 看过原著小说的人表示不能忍

高中时看过杰瑞米爱恩斯的电视剧版。

看风格就觉得是小说改编的,就去图书馆英美文学的架子上一本本的翻,翻到了,伊夫林·沃的原著《旧地重游》,搞了一本。

又到处去找电视剧的录影带,没找到。

时隔多年,最近才发现世界上有了一种叫做电驴的好东西,于是去下,顺便下到了新拍不久的电影版。

多么糟糕的电影版啊,不但改变了叙事的顺序(这非常重要,这一改变不但使得茱莉亚比塞巴斯蒂安先出场,而且使故事成为了“插叙中的倒叙”的古怪结构),更重要的是,这个神经病编剧,居然篡改了非常重要的情节。

比如自作聪明的给塞巴斯蒂安和查尔斯弄了一场吻戏,比如茱莉亚神奇的出现在威尼斯之旅中,更要命的是编剧还天才的加了一场塞巴斯蒂安看到查尔斯吻茱莉亚的戏,然后紧接着的就是塞巴斯蒂安酗酒的场景。

这不是逼着观众误以为塞巴斯蒂安是因为查尔斯的“移情别恋”才开始酗酒的吗?

编剧到底把原著中的宗教主线置于何处?

居然把“查尔斯赖德上尉的渎神回忆”(原著的副标题)变成低劣可笑的“画家与贵族兄妹的三角恋情”……太怒了!

原著中后半部可以理解为查尔斯一直在其他人身上补完塞的形象,寻找与其有关的消息、他的家族、尤其是他的信仰……同时自己也慢慢历经人生的风雨从一个不可知论者变成一个天主教徒。

当然也可以有别的更透彻的理解。

虽然因为时代、环境、地位、宗教信仰等原因,我永远都无法真正理解这本书中表现的感情,但我还是不能接受电影版这种,因为自己不能理解那种宗教情怀,不能理解塞巴斯蒂安拥有一切(包括查尔斯的爱)却无法控制的自毁情结,就自以为是的改变原著情节,把自毁的原因变成傻子也会说理解的爱情受挫……电影版已经不是《旧地重游》了。

当然,它也不是一无是处,电影版里演塞巴斯蒂安的演员(小本)非常漂亮,就像原著说的“他是迷人的,带着女性美,高唱着情歌,遇到第一阵寒风就凋谢了。

 3 ) 欲望的彼岸 阶级的幻象

讨论家族、世袭与荣耀、国运与家运,是英国佬各类文艺作品的热衷话题。

这个至今仍保留议会君主立宪制的古老国家,有王室贵族的《王冠》、《唐顿庄园》,却更热衷光鲜外表下的情欲横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安娜·卡列尼娜》...... 这无不是人人称羡的主儿,住在庄园城堡,家有良驹仆人百十。

我对一切礼仪或具有身份代表的着装都无性欲,讨厌社会符号落在个人身上的感觉,例如贵族服饰、婚纱礼服、宫廷朝服。

但想起跟学古筝的女生,讨论对于古风服饰古风乐器的无欲望感,她说,禁欲系不也是一种欲望嘛。

这样一想,此话不假,没有比深宅大院宗教礼仪更为禁欲,下至金雀花王朝,上至温莎王朝,无不举止端庄家法森严。

可百姓热衷的野史故事,大都是一人一家一族在自筑的高台中,蔓延千百公里的欲望。

愈是深宫高墙,愈是求而不得欲盖弥彰,愈引起幻想,疯狂的幻想。

情爱在深宫里尤为刺激,红杏出高墙更羡煞旁人。

欲望,也是《故园风雨后》的核心。

我曾说过笔直的欲望线,有一种极致的美感。

《故园风雨后》同为英国产物,可不同于裴淳华,在133分钟内插入了过多的欲望。

这个出生于伦敦中产阶级的Charles,进入牛津,遇到贵族家庭的Sebastian后形影不离,一步步走入布莱希尔德庄园,走入这家族的荣耀与欲望。

最终跟随时代,完成了作为新资产阶级的登台露脸。

可幽默的是此时二战告急,Charles被迫参战,回到了这座已被征用的布莱希尔德庄园。

物是人非,目送家族走向衰亡,却又露出了云淡风轻背后的羡慕。

若无法理解这宿命般的驱动力和迷惘,就无从得知这个男孩,如何一步步面对自己的核心,走向欲望的深渊。

“What does Charles Ryder really want?” 布莱希尔德庄园里的每个人物,都代言着自己的欲望。

可爱的Sebastian渴求自由,女儿Julia向往奋不顾身的爱情,一家之长的母亲只要信仰,外来女婿Rex只爱金钱和地位。

而Charles不同,他什么都想要,可每个欲望都不够纯粹。

Sebastian满足了他的友情、他的特殊性;恋上Julia也不止是男女情爱,更包括暗藏的阶级欲望、自我价值的实现。

可没人能指责他是一个伪君子。

得知Sebastian病重,Charles奔赴摩洛哥看他。

这个罗马天主教男孩正安身于伊斯兰教堂修养,白墙绿瓦,Charles从树影里来。

他们交谈,Sebastian却说,过去是自己想要的太多了。

的确,Charles对Sebastian的情感绝非逢场作戏,于Julia的爱意也不是露水情缘,可Charles从未承诺过,一个永恒的夏天,一座不老的威尼斯。

辗转多年后,他借助妻子成为了社会新贵。

可这推动着他的欲望却不断侵蚀,连最初的一抹真诚也不给留下。

重遇Julia,又情不知所起,牵着手就要回去离婚,要私奔。

可是遇到位高一级的Rex,究竟泄了气,把感情做成了交易。

黑暗之中,站在壁炉边面对Julia的疑问,他终于坦诚:“I,Charles Ryder,I wanted too much”这欲望,这隐匿的暗流,像是寄生虫控制宿主,像是资本毫无退路。

既是祝福又是诅咒,它带领Charles向前,不断利用、牺牲其他欲望。

时过境迁,他终于跟豪门站在了一起,膨胀地要把象征旧资本的庄园也据为己有,最终一切轰然倒塌。

我知道,欲望的纯粹,并不一定左右达成目标的概率。

这世间既有冷酷的欲望执行者,如《天才瑞普利》《消失的爱人》;也有被欲望折磨的Charles Ryder。

我曾说电影不像人生,人生太长,容不下太少的欲望。

于是我羡慕这些活在电影里的人,羡慕裴淳华,羡慕榆野卯月。

再看《故园风雨后》,才意识自己竟与Charles如此相似。

一生以来都以为正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而事实上,欲望才是我的指南针。

但又能做什么呢,人生不过是《萨马拉城之约》:每个人都试图从巴格达逃离,奔赴萨马拉,披星戴月,还是会发现死神就在街角等你。

树影之间,城堡之下,Charles穿过花园走过绿地,每一片叶子每朵鲜花露水都在他身上停留。

可回头,一切都无法永恒。

战火中,重返布莱希尔德庄园,忆往事,真正动容的。

不过是跟Sebastian度过的夏天,阳光下的海滩,Julia的吻。

那是远超欲望的人生箴言,那是纯粹的爱,是信仰、友情、是圣约翰保罗教堂、葡萄酒与落日庄园。

那是无法掐灭的火焰,是生命最本质的光辉与美。

“I've loved and lost for more than one lifetime.” 如此,他说。

希望我们都快乐 都快乐;)

 4 ) 小议08年版《故园风雨后》

改编之后,Charles和Sebastian的暧昧的感情更为露骨直接,而Charles对Sebastian的冷淡简直人神共愤。

原本C之后追求Julia有很大一部分是对S的追思和怀念,而现在只是变成了一种野性的冲动。

如果要强化爱情的情节,影片不该如此肤浅地用老套的三角恋来叙述,更不该浓墨重彩地描摹C和J之间的情欲,最后也只不过是两幅画作,赤裸裸的金钱交易而已。

如果始终只是关于宗教,S的离去应该只是离开母亲的暴政,而不是S的背叛。

如果只是关于C内心的欲望,那未免Matthew也演得太无辜,毕竟是一个“只有上帝能给你所要的”的人。

可惜影片时间太短,而这三条主线都必须详述,于是我看到的故事是这样的:Charles是个像《红与黑》中于连一般有着隐秘抱负的人,Sebastian的一家本来因为天主教的信仰摇摇欲坠,而Charles无疑给了这个家庭最后一刀。

在威尼斯,Sebastian父亲的情妇曾好心暗示Charles处理好和S以及J的感情问题,然而,Charles还是伤透了Sebastian的心,致使其终日酗酒。

S其实是无比聪明的,他早早洞穿C不会为他所动,然而却弱弱带着一点飘渺的幻想。

当他在堕落的过程中,C非但没有试图拯救他,反而放任自流,并残忍地让S对之存有幻想。

最终导致S离家出走。

数年后重逢,S也只是无怨无悔。

C对于J的所谓的感情,只是纯粹的欲望而已。

宗教,只是催赶着悲剧发生的步伐,因为Charles的出现在庄园,就是悲剧的开始。

于是看了这么一部电影,谁能不胸闷不憎恶Matthew Goode饰演的Charles这个角色。

好不容易通过A Single Man培养了点对这个演员的好感,Match Point里几乎没有演技可言,这部电影里他又饰演如此一个不讨喜的主角,真是胸闷得要命。

期待Leap Year能让我心情好一点。

 5 ) 一个爱上浪漫的人。

塞巴斯出现的时候,脑子里面只闪过一个词叫glass。

他真的是很像,笑起来也带着非常容易断裂的表情。

我想起一首歌叫一个爱上浪漫的人。

歌词里有一句叫,空留自作的多情余恨这部剧让人失望的地方就是,查理真的一点都不爱塞巴斯。

甚至一点都不懂得塞巴斯的爱。

他像个象牙的雕塑,只有暖黄的微笑,却没有任何反应。

自认高贵聪明其实什么都不懂。

这就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旁观者都看得灰心难过。

塞巴斯,在没有爱上查理之前是多么的耀眼美丽,潇洒不羁。

爱上查理之后,你就看着他的光泽,在他身上一点点得褪尽。

直到油尽灯枯,直到凋零成秋天枯黄的叶子。

折断的时候发出千篇一律的清脆声响。

查理去找他的时候,他眼里全是认命和放弃。

刚开始我确实没有非常喜欢他,我不喜欢他一脸吃不了苦的任性轻浮。

直到他在威尼斯,被现实打了耳光。

他穿得再喧嚣华丽但是表情沉默,他选择放弃,选择独自吞下这后果。

这后果他根本难以承担。

他曾得到过虚假的幸福,为此他付出真实惨重的代价。

塞巴斯终究是个善良的人,但谁来拥抱你的天真。

————————————————————————————我本来不晓得这片啥内容,看海报也没什么兴趣,是冲着马修古迪去补的。

他演的非常好,毁我塞巴斯毁得一点自觉都没有,好感全灭。

——————————2013年12月重刷———————————其中有一段,马修和塞巴斯妈妈相互指责的部分:“你才是他喝酒的原因,我不过是想给他一点自由。

”“你只是希望他喜欢你。

你竭尽全力得讨别人的喜欢。

”这两句我觉得都对。

 6 ) 一些遗憾和惊喜:永远的故园

一开始看《故园风雨后》就是冲着Ben Whishaw的电影。

为了更好的理解电影里Ben的角色,我先看了原著,然后又看了电视剧,最后才看了“正片”,好一个本末倒置。

我猜这部电影对于没看过原著或者电视剧的人来说,一定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

它虽然偏离了原著,把那些暗涌的情丝全部挑明,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观众来说,电影更适合现代人的理解能力,也符合商业必须的快节奏和狗血戏码。

并且有一点我觉得我们应该记住: 电影本来就是原著二创,不要把“忠实于原著与否”当作唯一的评判标准。

电影改编值得称赞的,就是它改编的很统一,人物形象相比于原著变了,但是并没有胡改,搞得四不像,而是创造了新人物。

Lady Marchmain被塑造成控制狂母亲,艾玛汤普森也演出了她执著于救赎他人的那种令人恐惧的高傲感,但是完全没有剧版Clair Bloom那种贵族夫人的味道。

电影里的她似乎完全没有可爱之处,可是原著里的Lady Marchmain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并不死板,甚至称得上“现代”的母亲,她对于Sebastian戏弄Mr.Samgrass,就不是很在意,还说,如果是我也会想做点恶作剧。

编剧删掉了她请求Charles的原谅这一段,自然是为了保持人物形象统一,但是这样Lady Marchmain真的就一点魅力都没有了,恐怕观众也很难同情她了。

她爱的人,丈夫,孩子,都不爱她。

她得不到一点同情。

剧里“I just want them to be safe" 如果再多说几句就好了,让观众多理解理解到底她想要的是什么。

Sebastian. 不用多说,我爱他,也爱Ben,所以我很难客观评价他。

出场太短了,Ben都没来得及展示出Sebastian的那种漂亮的傲气,那种可爱的古怪,那种魅力。

寸头造型很冲击,但是不至于让我心碎。

读原著读到这一段的时候真的是全身的骨头,血液都在哀鸣。

Seb照顾Kurt,给他递烟这一段不应该删掉,这一段能让我感到跪在玻璃渣上的痛苦。

Charles. 比起铁叔,马修古迪有一副精明冷漠的样子,这符合原著Charles的性格,但是编剧又给了他太多原著里没有的感情,搞得有点前后矛盾。

铁叔至始至终就没法让人恨,他的眼神就无法冷漠。

可是Charles确实是一个生性凉薄的人。

不过后面加的台词就很好,提到了Charles的欲望,也是伊夫林沃的欲望,对上流阶层无法抑制的渴望。

Anthony Blanche这个老妖孽是真的一点都没怎么描写。

Cordlelia更惨,好歹也是Flyte家族一员,她小时候的顽皮,之后的成长,洞察是全部没了。

唉,还是电影改编的限制。

编剧还杀了Bridey,让他死于闪电战,就有点离谱。

Bridey这样的人是永远不会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的。

我喜欢最后那个喷泉一片荒芜的景象,这是原著里非常令人难忘的一笔,电视剧反而漏掉了。

最后Charles想掐灭火苗,但是没有,这个改动也好。

Cheerful 这个词在结尾的光影中还是很好的展现出来了。

老伊夫林看了这电影可能会气死,他费尽心思排除心理描写,电影却作为卖点。

Catholicism被塑造成一个cult一样的感觉,更偏离沃想要的效果。

但是,一句话,作为电影本身,统一,才是最重要的。

 7 ) Contra Mundum

Contra mundum这个短语源自阿塔纳修坚持主张三位一体同在,反阿里乌斯主义而遭流放的故事。

阿塔纳修坚持自己信仰的真理而与全世界做对,相信自己与全世界作对但与神同在。

塞巴斯蒂安第一次带查尔斯前往故园时说contra mundum,他大概相信身边这个朋友是理想中的朋友,是两个人可以执手对抗世界。

此处我想到了《莫里斯》中的一句话:At times he entertained the dream. Two men can defy the world.凡是经历过这样的情感的人,都会明白contra mundum两个词里蕴含的勇气和希望,人甚至因为爱而自由。

查尔斯是塞巴斯蒂安挣脱家庭和宗教束缚的绳索,并非没有查尔斯此人的出现塞巴斯蒂安就要分崩离析,而是他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发自内心的快乐的可能。

我没有看过原著和81版,08版电影饱受诟病的一点就是它把主题简化为双性恋的爱情,但我觉得这只是非常浅薄的一个层面。

塞巴斯蒂安对查尔斯的感情会因为影版中的一个吻大变质吗?

有无一个暧昧的接吻并不影响塞巴斯蒂安对查尔斯超越情欲的爱。

他们首先是挚友,但我想要强调的是,在塞巴斯蒂安和查尔斯的关系中,是塞巴斯蒂安单方面对查尔斯持有这种崇敬的、奉若神明的爱,如果他们的感情是双向平等的也就不会有塞巴斯蒂安最后流落摩洛哥的结局。

初看时最为触动的台词是脆弱又美丽的塞巴斯蒂安在那个夏日说:If it could only be like this always – always summer, always alone, the fruit always ripe... 在当下就开始追忆当下是过分珍惜的标志,也是悲剧的开端。

但是它动人的谜底其实在塞巴斯蒂安在摩洛哥身患重病,查尔斯最后一次见他时,塞巴斯蒂安说的话:It's all right. Truly. I asked too much of you. I knew it all along, really. Only God can give you that sort of love. This is my life now. I am happy here. 没有关系,我向你要求得太多,我一直都知道,真的。

只有上帝能给你那种爱。

这是我的生活了,我在这里很快乐。

塞巴斯蒂安明明没有对查尔斯有任何行动上的要求,却说“我向你要求得太多”,因为他要求的是另一个人以他这样深刻的情感联结的方式爱他。

虽说他是对查尔斯说,“只有神明能给你这样的爱”,其实这话也说给他自己。

影版的故事并非不是一个充满宗教救赎色彩的故事,塞巴斯蒂安的神明曾经是查尔斯,但是他又预见到了此般夏日不可能长存,明知必然失去却依旧将其奉为“伟大的朋友”,在凡人之间十八九必是悲剧,除非遇到那个另一个自我。

在摩洛哥的塞巴斯蒂安真的快乐吗?

大概是一种看破红尘的空寂,平静而空虚,离开了控制他的人生的家庭,失去了曾以为可以一起对抗世界的朋友兼爱人,或许更糟,后者从不是一个可以跟他一起对抗世界的人。

但是在假象拆穿之后,念及柔情,他还是dear Charles查尔斯这个塞巴斯蒂安心中单向的爱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他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任何有着相似条件的人就能够替代的人。

这关涉到“爱人”意味着什么。

“你不像任何人,因为我爱你。

”爱是可以说出contra mundum的感情,是生存的勇气。

当塞巴斯蒂安的梦被查尔斯和他姐姐接吻打碎时,他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幻想中的爱人,还有他在重重束缚中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个人非常不喜爱查尔斯,他是一个明知塞巴斯蒂安的感情,明知自己无法同等地奉还,依旧享受其中的利益而不知收手的人。

其实人都是这样贪心又为平庸的理由牵绊的,但我私心希望塞巴斯蒂安爱上的那个人比他更好一些,希望他是一个圣徒,可以成为塞巴斯蒂安生命中的活着的神明,或许那样他就不至于整日买醉最后自我流放。

近来觉得自己越来越过成自己曾经喜爱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模样,或许是双向的选择和影响作祟,但有一些故事和感情作为故事来看是动人的、美好的,但没有人真的希望自己是那个自我流放到摩洛哥的塞巴斯蒂安。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那个contra mundum的人,但是那个曾经幸福地对抗世界的人是与上帝一同对抗世界,凡人不行。

 8 ) 三看《故园风雨后》预告片,我怕“各有千秋”是用不上了

心不在焉地扫了一遍:一干人等(儿子、女儿、爸爸、妈妈、情妇和男主)只有Lady Marchmain还算不错,演员很面熟,一副可以拿下英国电影所有适龄女主角的气派。

认真看了第二遍:认出来是Emma Thompton。

相信她的表演能镇得住场,但走的也只是那种学院喜欢的康庄大道。

Sebastian和情妇阿姨不过关。

Sebastian小雷。

眼神、风骨都不见,只见柔弱。

情妇阿姨天雷。

她只露了一个镜头,是他们在威尼斯时她点拨Charles的那场戏,本应见凝重的眼神里为什么我看到了阴毒?

然后看了第三遍。

抛开表层剧情的删改取舍向里看,可以说这一版与1981版有两点重大不同:轴心人物关系和矛盾纠结点。

1981版:Charles-Sebastian(前期);Charles-Julia(后期);所有人 v.s.一个天主教贵族家庭的宿命。

2008版:Charles v.s. Lady Marchmain。

她邀请他进入她的家庭,和她的一双子女建立友爱关系,一旦发现那都不是她设想的关系,她就逐一毁坏,把他逐出家门。

在Lady Marchmain的Desicion,Control和Power面前,Charles的Passion,Desire,甚至Ambition是不堪一击的。

Charles Ryder所谓何求。

What is Charles Ryder really want?预告片以Julia问Charles的这句话做结。

小标题字幕告诉我们,电影很可能将其处理成一个贫民子弟进入贵族家庭追逐欲望的野心之旅。

爱和死是所有作品的主题,高下之分看从那条路径接近这一主题。

不是说2008版《故园风雨后》的这一选择不可以,但这是一条被各色人等踏过无数次,已经看不到本来样子的路。

走很容易,随大流,谁不会;想走好,难于上青天。

原书和1981版电视聪明得紧,Charles和Sebastian在彼此身上找到而又失去的是他们小时候从来没有享用过的童年。

所以问1981版的Sebastian是否酷儿是一个伪问题。

他身上的孩子气压倒了其他一切属性,至少在他判离家族前是这样。

Brideshead庄园是他和Charles戏耍的大迷宫。

但他不知道这迷宫虽然很美很好玩,却最终会困死他,而同样没有长大的Charles可以给他带来一时的欢欣,却不能让他得到最终的拯救。

然而这样说对Charles有些不公平,试问哪个个体可以对抗一个阶级,一个王朝走向颓败的命运?

面对摆在Flyte家族后人和与他们休戚相关的Charles眼前的历史命运,他们从开始不知世事的纯真,到激愤、抗争,再到彻底毁灭或者天各一方,在麻木和沉默中妥协,在犬儒的喃喃自语里通过尖酸刻薄来释放最后的“不和谐”之声。

重访故园,“to have seen what I have seen,see what I see”。

这里“what”是变换的人事,也是苍老的人心,而后者比前者更能让人悲不能禁。

 9 ) Brideshead Revisited/ 故园风雨后

董桥说这个名字过于滥情,我偏不这样认为。

《旧地重游》是好名字,可是过于隐忍的翻译大多数中国读者对本来就隔了一层的文字更多生疏。

故园,风雨,后,都是Brideshead大厦将倾的活生生的写照,就像一样隐忍的曹雪芹,写了石头记,最后流传的名字还是红楼梦。

一个梦字,道尽人生沧海桑田,变幻莫测。

这不是小时代的爱情故事,这是建立在大时代的断壁残垣上的追忆。

就像Sarah Waters的《小小陌生人》,初看是个鬼故事,其实不过是没落英国鬼魂而已。

那些富丽堂皇的园林、喷泉、古代雕塑、柔情蜜意的青春,原来都不过是梦一场而已,由于知道最后的结果,所以看的时候就分外惊心动魄,仿佛那些都是易碎的陶瓷,越美就越令人心碎。

比起1981年BBC电视剧版,我觉得差别比较大的是萨巴斯蒂安,原著中最丰满、最纯洁,也最引人同情的人物。

1981年的演员显然更有贵族气质,那不是现在的忧郁小文青可以装出来的,虽然新版的演员是那么瘦那么忧郁——电视剧版的演员即使在古早的模糊不清的画面中,也显得那么光彩夺目。

 10 ) 要得太多

查尔斯·赖德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作为平民大学生,周旋在一个贵族家庭的两代人之中。

受老妇人的委托照顾贵公子,有点象《天才瑞普利》;原著中两个牛津同窗多少有些暧昧的关系变得明目张胆,有点象《莫里斯》;出入贵族之家,追求贵族小姐,又有点象《红与黑》……只是哪一个都象得不那么彻底,相比之下没有以上任何一部作品的深度,与众不同的宗教争论也深入不下去。

《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08版的电影整个感觉就是这么十三不靠,不左不右不高不低,希望各方都讨好却哪一方的痛脚都不敢触及。

没看过小说原著,据说曾经引进过81版的电视剧,不记得看过,或者是已经没有了印象。

相信是注入了好莱坞的金钱,英国的艺术品味也就没了本色。

塞巴斯蒂安一开始就说查尔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让压抑而迷茫的他羡慕不已。

查尔斯学的是历史,想当的是画家,传统与时尚都是他的追求,虚荣与情感都是他的渴望。

但如他所说,想要的太多,以至于那些爱与恨、追求和渴望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都已经说不清了,自己是谁的答案也只剩下一个名字。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可能更接近《红与黑》,冲突在象征逐渐没落的旧时代的布莱兹赫德家族与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平民画家之间展开,旧道德土崩瓦解并非因为新时代的冲击,而是宗教的桎酷使自身丧失了生命力。

查尔斯代表的新兴阶层对财富地位的饥渴与贪婪使他们追名逐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友谊、爱情、信任……并将这些资源吞噬殆尽,最终面对的是自己苍白贫瘠的灵魂,当“穷得只剩钱”的时候,查尔斯们似乎又觉得曾经认为是桎酷的宗教信仰也是某种富足了。

查尔斯·赖德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爱情、友谊、信任、尊重、金钱、地位、荣誉……噢,最后还要加上灵魂的救赎。

连查尔斯自己也说他想要的太多了,真的太多了。

影片里的查尔斯基本上就是个野心勃勃向上爬的小人物,但是没有于连、瑞普利那样不择手段毁灭一切的激情和胆量。

他的所有情感追求都是功利的,有分寸的,收放自如的,不疯狂的。

他明知塞巴斯蒂安对他的感情,明知自己不愿回应,但仍然呆在塞巴斯蒂安身边,享受他提供的一切,最后所谓“如果我知道会这样”的托辞显得无比的虚伪狡诈。

追求朱莉娅原本是男女之间发生的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有塞巴斯蒂安在前,就不能不让人想到这种追求的功利目的,查尔斯想要的是朱莉娅还是朱莉娅的庄园?

是否追求朱莉娅比跟塞巴斯蒂安暧昧更安全更容易达到目的?

如果查尔斯就是这样彻头彻尾的功利的小人,故园也就没什么风雨了。

波折在于查尔斯从来不曾否认自己的野心,却又从来都坏得不纯粹。

与塞巴斯蒂安的暧昧并不因为追求朱莉娅而结束,多年后即使知道找回离家的塞巴斯蒂安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还是含情脉脉地跑到异国他乡去暧昧了一把,让人感觉当初的纠缠也是出于真情。

再次遇到朱莉娅,即使两人各自成婚,却还是不顾舆论压力走到一起,让人感觉当初的追求也是出于真情。

然而被证明的真情仍然是不纯粹的,查尔斯没把塞巴斯蒂安带回家,用自己的画换到了朱莉娅的自由,却又把她让给了上帝。

诸多种种的不纯粹,让查尔斯在各种势力各种感情各种信念之间来回地游移,哪一种都不真正拥有,哪一种也不真正拒绝,什么便宜都想占,什么亏都不想吃。

大约是哪一种纯粹了直白了就好莱坞了,而哪一种都不纯粹都含蓄着才英国,是好莱坞在讨好英国品味,还是英国水准向好莱坞的钱屈膝?

抑或是彼此拍马互利共赢?

查尔斯·赖德想要的是什么?

08版的《故园风雨后》想要的是什么?

——答案只能是,要得太多。

打算去看看伊夫林·沃的原著,或许要得不那么多的《旧地重游》反而能够带来更多的东西。

《故园风雨后》短评

经典

5分钟前
  • 三番
  • 力荐

Charlez步出教堂的那個鏡頭,也是在很有意思的。他猶豫熄滅教堂的蠟燭但最終沒有熄滅,也許是他對Sebastian和Julia的感情!(慶幸的是,他第一個想起的是遠在土耳其的Sebastian,接著才是門縫中瞥見的Juliet)

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Charles最后摸Sebastien头的动作很令人在意 烛光的意象 不错

13分钟前
  • 吃嘛嘛香
  • 还行

为了Tom Wlaschiha重看了一遍,甚至连三星也不想打了,我本来就不喜欢MG,而这里他的通篇表现给我的感觉就是享受任何一个吞云吐雾的时刻,其他的都不存在

14分钟前
  • 普赖尔蒂斯
  • 还行

勉强及格。过分追求稳定的构图用了些快切和轻佻配乐缓解,不然就太闷了。女主颜值普通可奶真大啊。剧情的编排没个松紧,更像电视剧路子。以一个无神论民众男深度介入一个天主教贵族家庭为线索,表达了点对逝去时代的敬挽,至于兄妹和父亲因母亲遭受的压抑,看起来形同儿戏,剧情没大起伏和冲突略流水账

15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看完这个以后好想看原著啊,很明显感觉到编剧主次不清,画面是美的,内容却是空洞的。小本再次美如画,但Matthew Goode在这部里作为主角表现的太一般了,那个眉眼之间都是魅力的他到哪里去了!两个人刚遇见的那段确定叫暧昧么,分明就是热恋啊

17分钟前
  • Enjoy🌈Rachel
  • 还行

It's not a war, but someone has to be defeated; It's not about faults , but someone has to take the blame; And it's always the ones who don't need love that desperately seek to be liked. Matthew Goode

19分钟前
  • Nightwing
  • 力荐

拍得模糊又流于表面,三个主角的卡司看成一个整体的话,那这个选角非常缺失平衡感

23分钟前
  • So Magic
  • 较差

这种沉闷缓慢的英国片果然对胃口,每次以为快对电影失去兴趣,都被闷片治愈

28分钟前
  • morrow
  • 推荐

我爱这原声音乐!恍惚间想起色戒的配乐,一样的美!可惜……

33分钟前
  • 眠去
  • 较差

同性+异性+控制狂的家庭教育+隐约的阴谋+隐含的宗教=不知道到底要说什么 ;我就愿意看 Sebastian可怜兮兮的惨样这一类的,把其他全去掉好了

34分钟前
  • LENZ
  • 还行

关于欲望的豪门兴衰史

39分钟前
  • Kreuzberg
  • 推荐

我还想看BBC改编的11集的连续剧~

44分钟前
  • Bshzl
  • 推荐

吃人的封建礼教 阴冷、沉闷的片 塞巴斯蒂安挺抓眼

49分钟前
  • 搭座木屋好不好
  • 较差

2020101 如果没有原著和81版珠玉在前 或者只是把它当作同人 这或许还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狗血爱情故事 然而这一版的改编令人无法忍受 简直是对原著精神内核的亵渎和侮辱 S变成一个阴柔且恋爱脑的Gayly Gay C没有了对S的痴迷和惺惺相惜 而变成追求Julia和贵族生活的野心家 疏离严肃的气质变作暧昧不清的讨好 Lady Marchmain由八面玲珑的优雅贵妇变作一个强势的控制狂 Contra Mundum成了一句笑话 无论从人生宗教情感等任何角度来看改编都是失败的 毫无深度 唯一可取的只剩音乐

50分钟前
  • Artémis
  • 较差

摄影师一定爱小本,不然每一个关于塞巴斯蒂安的镜头怎么会都那么美。威尼斯之后的剧情真是非常不喜欢,看得非常压抑。(改编太屎

52分钟前
  • バイ菌17号
  • 还行

原著和电视剧版都是非常清楚的两部分:前半攻略塞巴斯蒂安(BE),后半攻略朱莉娅(BE)。电影改成了异性同性恋混合的狗血三角(蛋疼的传统言情的男二看到男一在和女一 =3= =ε= 的情节,只不过改了一下男二性向),已经变成完全不同的故事了

54分钟前
  • ʒʒʒ
  • 较差

据说拍的很细腻

55分钟前
  • Tuberose野
  • 力荐

剧本真的灾难,选角也不行,特别是塞巴。小本骨子里没有塞巴那种阳光恣意、任性、高傲、为所欲为、放纵不羁,贵气。从伊顿到牛津,塞巴是无往不利的耀眼万人迷,连理发店的老头都被他的有趣任性给蛊惑了。给查尔斯道歉送了一屋子黄水仙花(感觉作者想暗示他是纳西赛斯,后来作者干脆让安东尼明示了),邀请查尔斯去午餐但不留地址,他根本不考虑查尔斯可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他默认自己无人不识,多么高傲自大啊,而查尔斯说这是典型的塞巴斯蒂安的行为)。查尔斯说塞巴是爱用祈使句的,他喜欢说must,比如“我现在必须去植物园”。长不大的孩子都是极度任性的,更何况他是贵族出身,还从小美貌,人见人爱。塞巴的堕落是因为他的纯粹和任性,他内心渴望的自由和纯粹与他的信仰、家庭、母亲、甚至是英国,都格格不入,他因此而倍受折磨。

58分钟前
  • Aimed
  • 较差

男主一潭死水的表情

60分钟前
  • 薤叶芸香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