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
Nachmittag,Afternoon
导演:安格拉·夏娜莱克
主演:依尔卡·泽特,米里亚姆·霍维茨,安格拉·夏娜莱克,Fritz Schediwy,马克·瓦斯科,Agnes Schanelec,Katharina Linder,Tobias Lenel,Karina Krawczyk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07
简介:19岁的Agnes回到了柏林避暑小屋(Berlin Summer House),她从小在那里长大。在那里遇到了自己暗恋很久的男孩Constantine,他成为了一名作家,面对他复杂的家庭和生活,Agnes该怎样说出她的爱呢?详细 >
3.5
A free indirect aesthetic——露台将人物和湖边风景隔开,小屋成为移动的监狱,人孤立于环境存在,看似客观的镜头却传达出人物主观的忧郁。最明显的例子,当露台作为空镜出现时,似乎对人物双向敞开,而当人物进入景框时,露台、围墙、玻璃窗则瞬间从开放的通道变为困住人物的建筑。漫长而炎热的下午,当自然光褪去,对于被外界某种社会权力控制了brain plasticity的人物来说,结尾自杀成为唯一出路。
8/10
# Solaris 2007【C+】中间的某一幕,儿子突然朝向母亲的一巴掌,然后紧紧抱住,之后我们看到了鲜血,但不是来自脸,而是母亲割伤的手,伤痕与情感态度的错置,也构成了夏娜莱克的镜头设计的意图,琐碎的午后郁结。
看到最后才有点明白片子要说啥——当然也可能是误解。人跟人走不进,同时又不满对方为啥不能走进。这个表达并不新鲜,而且分人。夏娜莱克讲故事,人物和人物关系不特别交代,上来就是一场戏,根本不知道他们什么情况,片子行进至一定程度才慢慢明确,甚至不明确。这可以是一种风格,但我总觉得这个太消耗观者的注意力了,完全没必要这么干。简单明确地讲出来并不耽误表达,有利于观者尽早进入。否则,太容易疲劳,得不偿失。她近几年的片子依旧如此。估计也是她作品传播度不高的原因。
自戕的偏离和碎忆的慰藉,何时何地能决出我的庸常?/avec Loïc
或许对话还可以再少点……
咱比较保守,这么标新立异的没办法。。。
配乐好听,剧情有点沉闷。柏林学派都是这种风格吗(等我再看看别的)
几组urban sequence有灵性的,乡村大宅子里的戏剧时光就还好,夏娜莱克的优势还不能脱离urban的土壤
女导演的情愫,水波流离中的疏离。
我只感到無奈
喜欢长镜头
你游进了午后的湖水,我走向了城市的人潮,至于其他人……
【3.0】
7.5(2⃣️),寥寥几笔勾勒的午后谈话,把一些行将破碎的紧张的私密关系以一种稀疏平常的形式浅浅表达,化作静谧湖畔的粼粼波光。流体一般的镜头语言,却又如同人物心不在焉的对话一样,轻描淡写似地把家庭与生活的沉重感稀释,又让这深不可测的忧郁徘徊于这个慵懒的季节,像无形的幽灵一样挥之不去。看不清楚他们背负了什么样的悲伤与痛苦,但离别与沉默,困惑与忧虑,始终萦绕于此,可一切都在这个平常的夏日午后走向消逝
波光粼粼
精神状态过于相似或许导致互相抵消的“无聊”,待重看。
真的太散太碎…棄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