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格林是一个整日游走于各种赌局的职业赌徒,然而却因为在一次大意的赌局中,被赌界黑势力巨头多西·马查下套,最终锒铛入狱。
然而七年的牢狱之灾对杰克来说却并不无裨益,当他发现他的两个狱友分别是国际象棋大师和骗术高手时,便开始了学习深造的道路。
刑满出狱的杰克已经身怀绝技,雄心勃勃地决定重返江湖,并报当年一箭之仇。
今时不同往日的杰克很快在赌场上如鱼得水所向披靡,还狠狠地羞辱了多西·马查一回。
然而马查也不是好惹的角色,恼羞成怒的他下决心要除掉杰克。
然而祸不单行,就在杰克在忙着躲避多西的围堵之时,命运竟告知他患上了罕见的血液病,生命只剩下三天期限……
看片时确实是往《两杆大烟枪》的节奏预期的,结果越看越分裂。
如果不是黑吃黑片段中浓浓的盖里奇味道,估计会陷入深深怀疑:我看的是山寨盖里奇吗?
在2005年,出道不久的杰森斯坦森还不是神勇无敌的光头动作英雄,片中还有点头发的十八线小混混人设是符合实际的。
这片开头的名言警句和结尾的心理博士采访,都表明出道即巅峰的盖里奇想玩点高大上的东西,所以这部试验性作品给大家感觉很不盖里奇。
看完片子确实有点上头,回想一下就发现片子其实就讲了一个关了七年的罪犯出狱时精神分裂了,然后跌跌撞撞完成了一次复仇。
精神分裂的证据列举几个:一是格林为了刑期短选择了独自关押,7年只能自己胡思乱想不分裂很难;二是骗子大师、象棋大师蒸发式越狱,这显然是想象的;三是被追杀时两位大师在他和黑帮面前露天冷水浴;四是最后用毒品换女孩是三人到赌场却一人上楼;五是一直强调格林怕坐电梯,有幽闭恐惧症,进了电梯就分裂;六是几路黑帮只知道格林,从不提两位大师。
明白了这个设定,故事就很清晰合理了。
出狱的格林实际已分裂成两人,一个是原来的小混混格林,一个是内心中用7年时间分裂出来的亡命杰克。
神经兮兮的格林先用旁氏骗局收拾艾迪三人组,也诈了仇人赌场老板马舍一大笔。
事情搞大了,独木难支,又臆想出来两位大师,联手放高利贷。
接着利用帮派矛盾让两帮人狗咬狗,最后用毒品换侄女。
复仇过程中,格林的神经兮兮也逼疯了仇人马舍。
一个十八线小混混出狱后如何找黑帮大佬复仇?
这是个好故事。
像基督山伯爵那样遇到个大师,然后神勇无敌,快意恩仇,显然只是小说。
盖里奇想写这样一个类似作品,如果把大师写实了,就是基督山伯爵现代版了,似乎不是导演喜欢的黑帮乱斗恶搞的味道。
如果按现实写,一个出狱小混混显然是搞不动大佬的。
最终,盖里奇就让格林分裂了,还把仇给报了。
影片构思非常新颖独特,感觉影片最大的败笔就是对格林分裂的人设交代的过于隐晦,两位臆想出来的大师一直在搅乱观众的思路,分裂后的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比较突兀,对观众不太友好。
显然也想学1999年《搏击俱乐部》的最后抖响包袱,结果不太响。
PS:翻了翻其它影评,往哲学、宗教方面的解读很多,显然是想多了。
个人觉得一部需要票房的商业电影,还是首选保证普通观众能看懂,在看懂的基础上再谈品味和内涵。
俄罗斯有一种游戏叫做俄罗斯转盘,一把转轮手枪,一颗子弹,两个人轮流三枪,轮到子弹的那个就死了。
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的沙俄军营。
一个象棋大师,一个骗术高手。
一个小混混,根据传递的书页上留下的信息,一个新的骗术大师。
有人告诉你只剩三天生命了,让你听他们的,他们会庇护你,你会怎么选,听他们的?
还是听自己的?
但三天结束后,你发现一切又是假的,你怎么办?
每场棋局或骗术中,总有一个对手,也总有一个输家 ,要成为赢家 诀窍就在于明白自己何时是输家。
在知道自己要死了时候,在旁人开始给你灌输其他思想的时候,我们往往都在开始动摇和怀疑,怀疑问题到底是怎么样发生的,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开始寻找答案,寻找这个责任应该是谁背负。
这部电影在豆瓣上有一篇影评讲的很好,说这部电影折射的是美国的金融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看完后我觉得也是,在庞氏骗局下,很多时候我们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就如同台词的一句话。
棋局越复杂 对手越狡诈。
最恐怖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他一直藏匿在你最后才会去查看的地方,他让你相信,他就是你,你所做出来的所有行为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这让我想到,如何去操纵别人,在适当的时候去讲一些适当的话,给他看到一些适当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开始胡思乱想。
最后你把自己毁掉了。
越老的骗局越有效。
有时候真实的事实也就是别人所认为的说辞。
最好去避免的办法就是在一开始所结束。
这又是一部因果电影。
你的选择其实就是问题的开始。
人之大敌 往往藏匿于最不可能发现之处 《凯撒大帝 公元前75年》只有与智者对弈 才能增长智慧 《国际象棋基础 1883》商业原则第一条:保护你的投资《银行家准则 1775》不可避而不战 否则等于突然增加敌方的胜券 《马基雅维利 1502》
大烟枪和偷拐抢骗都比较好懂,这个转轮手枪他好像要加进点思想,就没有前两部那么好懂了看了他的访谈,他说这部片主要想要说的就是怎样在游戏中获胜——任何游戏。
片里没有好人坏人之分,只有游戏者。
片里他是把任何事情都看作一场刺激的游戏来看的,所以他要用象棋来隐喻。
依然酷,甚至更酷。
那些超级复杂的镜头在他手里被玩的服服帖帖,那真是充满创造力,叫人不服都不行。
当然,打打杀杀的性感也是永远吸引人的。
来自gay导的(???
)片:转轮手枪提到这位帅导演,不得不提两杆大烟枪。
可能因为太经典了导致这部转轮手枪看起来不是很惊艳故事是酱婶儿的:郭达森被设计,为了保护老大住了七年监狱,期间认识了两个不出世的武林高手,一个专门下棋,一个专门下套。
郭达森在学会了两门手艺之后,本来约定好了盆友一生一起走越了狱后也不分手,谁知道人两个是好基友怎么能和你手拉手?
所以俩人先走了留下孤独的郭达森继续学物理和下棋终于出狱,靠着自己这本科生+研究生的学龄,报复了坏人和老大。
重逢了好基友,查出了绝症外加幽闭恐惧症,被迫当了散财童子和“虽然不知道你们在干啥但是好像很厉害”的前排吃瓜群众你以为这是个黑吃黑的故事?
你都不好奇为啥郭达森自带画外音还没完没了的说吗?
对!
他还是一个资深精分患者!
每个人都有心魔,他是你的恐惧是你的欲望是你一切负能量,他时刻在你耳边窃窃私语,告诉你他就是你你就是他。
最可怕的是,你没办法杀死他但是这是部教育片啊,故事说到这解决不了问题啊。
没关系,虽然他不能被消灭,却能转移啊!
没有治不好的精神病,只有不努力传染别人的患者(划重点,这是文章主旨)四星,给那年还有头发的杰森·郭达森先生
如果把观众看不懂的电影定义为高智商的电影的话,那这部电影算是高智商吧,虽然还没有达到《穆赫兰道》的地步,穆赫兰道这部电影看的时候基本不知道在讲什么,至少电影的整体故事还是清晰的,但是电影中无端插入的景象,与似真似幻的镜头是整部电影看起来有点臃肿散乱,就像是一棵树,你可以看到他的树干与树冠,但是整棵树的表面生满了毒疮,你不知道那些毒疮是树生的,哪些毒疮是树上爬的东西生的。
整部电影只知道杰森斯坦森应该会死患有幽闭恐惧症,这根据他独自做了七年的牢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在整部电影中,似乎杰森斯坦森与自己内心的仇恨、贪婪、恐惧作斗争,最后自己终于胜利了,最后也可以看出马舍也是如此,一直在作斗争,他每次的歇斯底里都仅仅是内心的想法罢了,马舍是一个外强中干的人。
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说杰克只有三天的生命,而在得到这个信息之后杰克还要受制于阿维与扎克,这两个人也没说能帮他解决病症,只说能够帮忙对付马舍。
最后不明白为什么马舍死了,这个是真不明白,也没把发解释。
有人说戈德这个人是不存在的,仅仅是每个人心中所恐惧的事物的代表,因为他知道每个人,但是没有人见过戈德,但是不太同意这种说法,至少应该是真实存在了,因为在见戈德的时候马舍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和自己的助手在一起,这不应该仅仅是他想想出来的,最多只能说戈德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一种无法战胜的恐惧的存在。
有人说阿维与扎克是不存在的,他们是杰克在监狱的时候精神分裂的产物,不得不承认,在电影中有一些说法让人觉得他们是杰克的思想,比如他们了解杰克的所有秘密,比如说杰克自称旁边的两个狱友凭空消失了,而且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把杰克一起带走,比如说在得绝症的时候选择了受制于他们,还有最后阿维说“我们就是你”,但是个人觉得阿维与杰克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就是杰克的狱友,阿维应该就是象棋大师,他一直在扮猪吃老虎罢了。
因为一开始在赌场的时候扎克不但与杰克对话,而且与杰克一起的朋友对话,假如说仅仅是杰克精神分裂的话应该是说不通的。
另外杰克是首先在阿维那里得知自己得了绝症然后才从医生那里得知这个消息,这在时间先后上也只能说阿维是真实存在的,否则在逻辑上也是说不通的,但是整部电影看下来,阿维与扎克的行为确实莫名其妙,令人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选看这个电影毫不犹豫,原因只有一个:Guy Ritchie.大多的朋友都是如此吧.但这一次Ritchie好像玩过了头.有大烟枪和snatch的前车之鉴,看Ritchie的作品勿必全神贯注,否则将错失精妙,不同的是:对于全神贯注的精力投入大烟枪和snatch给予了观众以丰厚的汇报,Revolver给我们的是云山雾罩.对Guy Ritchie实在有太多的期许,所以不愿承认现在的失望.眼花缭乱的镜头剪接;枯燥冗长的旁白;画蛇添足的动画,我宁可承认是自己欣赏水平的低下,也不希望是Guy Ritchie的作品太差.但愿自己的选择没错.基于这一点,麦姐也是这么想的.
许多脱颖而出的新锐导演都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一鸣惊人后下一步怎么走?
或者说如何走出第一座奖杯的影子?
这一步并不好迈,从盖· 里奇(Guy Ritchie)的经历就可以略见一斑。
盖·里奇就是著名黑色喜剧片《两杆老烟枪》和《偷拐骗抢》的导演。
这个天才的英国人孩提时代就立志要拍电影,但非常瞧不上电影学校。
15岁就辍学,后来靠拍广告片起家,1995年拍出了他的第一部短片The Hard Case,据说这部片子的主要情节就是《两杆老烟枪》的骨架。
歌手斯汀的夫人看到这部片子后充当伯乐的角色,投资拍摄了老烟枪,自此盖·里奇一炮打响。
1998年的《两杆老烟枪》和2000年的《偷拐骗抢》虽然未能在三大电影节上获奖,但也在不少二线电影节上获得了奖杯,最重要的是广受影迷好评,双双入围IMDB网站网友投票评出的Top 250影片。
这两部片子类型相同,具有拍广告起家导演的共同特性:节奏很快、镜头刁钻,后一部手法更加纯熟。
这个时候盖·里奇的麻烦来了,下一部片子怎么拍?
这时候宝马汽车公司的老板出钱请大导演们拍宝马短片,盖·里奇也被邀请了,和王家卫等早已成名的大导演同列。
他的宝马短片《明星》(star)仍然是喜剧,由他的夫人——争议女星麦当娜演一个因太过傲慢无礼而被经理人和司机合伙整的大明星。
片长7分钟,拍得平平。
2001年盖·里奇再无其他作品。
第二年,他推出了依然由夫人麦当娜主演的影片《踩过界》(Swept Away),这是一部爱情片,盖·里奇试图拓宽作品类型。
但这部片子恶评如潮,在美国票房冷清,以至于在导演的家乡英国都没能进入院线,只是发行了碟片。
究其原因,一来在爱情片中盖·里奇熟悉的黑色幽默和花哨镜头派不上大用场,看过前两部片子的观众有些失望;二来麦当娜一贯在演艺界的形象以及演技受到质疑;第三这部片子是翻拍意大利女导演Lina Wertmüller在1974年的同名旧作,故事缺乏新意。
遭受挫折后,盖·里奇在2005年推出了《转轮手枪》(Revolver),回归他的犯罪片套路。
导演自然不想局限在原来的风格,这是一部充满悬疑的影片,影片更加复杂,跳接、时空交错用得更多,还加入了动漫元素。
影片开始的气氛控制很好,弥漫着神秘气息,可惜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愚蠢地让幕后的两个骗术大师露面,好不容易搭起的大厦瞬间倾倒。
盖·里奇不明白,对于真正的神秘来说,即使追到源头依然是神秘。
这部影片受到部分盖·里奇拥趸的好评,但在电影节上毫无斩获。
目前盖·里奇正在拍摄Rude Buay,这部预计明年上映的影片依然是犯罪片,只是故事发生地从英国挪到了美国,而且有动作戏。
影片是好是坏,明年就知道了。
http://buckzhao.blogspot.com/
被胁迫,被羞辱,无力反抗,怕了么?
恐惧、愤怒和孤独让天才分裂---哪些故事在他的脑子里,哪些在现实里?---他知道这发生过程和结果,于是他击败了名为Gold的一个自己,并将它“移植”来完成「复仇」是这样么?爽懵爽懵的一个注意力难以集中、瞬时记忆力极其一般的人一次次暂停、逐帧播放、反复回看,想法却繁杂到聊胜于无。
不是流畅的问题,是搞不懂!
我讨厌这种被羞辱的感觉,但我找到了借口(我的Gold)---如果是我本人在进行这逻辑的话,或许会顺利,但作为接收者……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如讲个好故事),或者无法领会被传递的思想,会让我抓狂什么情况下会变成这样呢?
当我内心戏极其丰富的时候,我所想的没有一个中心,也形成不了一个线索,我虽然在断续却自然而不勉强的思考着,却无法真实清楚的表达之,因为它无法被领会,也就没法被表达;而当我勉强的用人类那成熟又不成熟外显式表达方式(比如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时,自然没人能领会它一些金句与个人感悟:“人之大敌,往往藏匿于最不可能发现之处。
”“不可避而不战,否则等于徒然增加敌方的胜券。
”想成功的话,与自己开战吧“If you change the rules what controls you,you will change the rules what you can control.”当有才能的人将那些菜逼弱鸡方面删除时,他将所向披靡以上是断续看完一遍的lj想法
一部相当引人入胜的片子,叙事风格依旧像两杆大烟枪和snatch一样,不同的故事线,但是最终回归一个终结。
加入了太多心理因素之后,使得故事又不像另外两部那么清晰,至少结局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尽管在最后反复出现我就是你的冲突,但是比较合情的解释依然是,Mr Gold是 Green 的一个人格,所以没有任何人见过他,然而矛盾的一点在于Mr Gold应该始终是 Green 脑海中的幻听,而没有成为过意识的主导,那他是如何去指挥lilly Walker。
至于Avi对Green 说出的我们就是你以及最后 Green 对Macha自杀的暗示,应该都是为了呼应那句旁白The greatest con, that he ever pulled... was making you believe... that he is you. 这里都是为了说明Green已经达到了骗术的最高境界。
剧中强烈的心理冲突甚至让人怀疑Macha,Avi以及Zach也是Green的某个人格,但是这样是不成立的,因为Macha的手下以及监狱的狱警是知道其他人的存在的,内部世界是无法欺骗外部世界的,除非里面所有的人都只是 Green 脑中的世界,但是这种可能性也不成立,如致命id里10重人格的争夺是为了获得最终的胜利,而不会出现那么多的背景人物。
此外,像穆赫兰道里梦境中虚实交错也不太说得通,毕竟剧中虽然有对欲望的探讨与克服,但是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冲突。
刻画的重点依然是在骗术上,从The only way to get smarter is by playing with a smarter opponent到where's the best place an opponent should hide?
到The greatest con was making you believe that he is you.一步步看着Green认清自己如何被骗以及如何走到骗术的顶端。
总体上叙事还是很成功的,但在加入心理因素时的确不够成熟,很容易引起争议。
不过jason扮演精分的确有点萌,毕竟还是很面瘫的,表情很难看到痛苦啊。
ps: 有个人对Green哥哥说他的两个朋友惹怒了gold,那个人的戏怎么加上的。。。
我是白痴!嗯
跟<穆赫兰道>差很多,看到一半,后面的剧情根本就不吸引我了,所以即使看到结尾,也觉得无聊。
两星半,太乱…
又见盖里奇
最喜欢需要动脑筋的电影了
2013.1.28 9:49
极度分裂了 我怀疑外国人能看懂吗
要不因为有Mark strong和杰森斯坦森我以为这是大卫芬奇的电影呢
有争议的电影
太被故弄的玄虚
一看编剧 怪不得没看懂
难道这也是“光看一遍看不懂”类型片?
妈的,还没看透
贝松加里奇,确实很装逼。
人物很好看,表演很好看,剧情有点不清楚
装腔作势的片子,盖里奇玩形式玩得过火了。
有些男人只适合圆寸。比如杰森斯坦森和奥巴马。
看不懂 :(
垃圾,装B的产物
pretent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