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不知所谓的电影如同大言不惭的片名,想要描绘“青春期”。
导演越过了青春,直接卡在“春”字上卡得蛋都要碎了还乐此不疲。
残酷青春物语如果是这个样子,那么我国广大的中学生朋友们简直活在天堂里——想操逼直接送纸鹤、想救美当个跟屁虫就行反正最后你会变成打不死的小强……青春期在这部电影主创的脑海里,除了手淫就是想把手淫幻想的床上画面变成现实。
我不是不同意人类的一切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性欲,况且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里就存在着性爱规则的影响力。
但我实在是无法苟同《青春期》里对待年轻人生活的解读方式,要么就彻底拍出男主角出于动物性想要和女主角媾和而玩儿命的狠劲儿,要么就真的拍个纯爱的故事,别四三不靠的想用乳沟和斗殴制造噱头。
《青春期》有段时间在人人网上都能成为推荐数量很高的视频,这一方面说明人人网上孩子们的审美,一方面也说明青春这个字眼在孩子们自己眼中都模糊不清。
2011年9月13日
本来呢,对于这么一部电影。
我的了解仅限于一个无聊的贴吧。
然后不知道谁发了这部电影的1分钟预告片,然后我看了以后深深为大城市的生活所折服,让我这个自小在城镇里长大的乡下孩子虎躯为之一震,然后我赶紧点开了豆瓣。。。。。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评分真是高。
9.0。
再看看评论几乎全是夸女猪脚演技牛逼的,可我真没发现这个全是肉的电影有什么牛逼的,或许我真的不能理解90后的生活,所以当时精虫上脑的我给了一个一星,评了个“傻逼是么”。
之后默默地等待着这部电影的上映。。。
后来再来。
发现这部电影在豆瓣有了奇妙的变化——看过的人基本就是两个极端:五星和一星。
再看看评论也是夸女生的。
而我那个“傻逼是么”居然也七个有用了,还上了首页好吧。。。
还是去打开这个电影吧。
果然。。。。
屏蔽了但你怎么能难得倒经常上网下载外国非法专辑的我?
48分钟,带来的震撼不次于预告片,知道现在我满怀悲愤写下这篇文字的同时。
我的左心室和我的右睾丸还在微微的痛着。
作为一个90后,虽然我没有像我身边的好学生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有过几次逃学经验我的还是对电影里这些90后的同龄人的生活为之震惊。
我也半夜去过学校。
但是班里没有女女。
更没有老师我也去过夜店ktv,但是只要带够了钱,小屁孩儿是没人带理的。
当然你要故意找打的例外。。
我也当街受过伤,不过那是摔的,我的朋友会把我送到医院或用手机给家里打一个电话,也不会默默地看着我把血流完。
背叛倒是见多了,但是我的死敌揍我的时候也只是打不死就行,何况是死党?
还要往死里弄?
如果说我身边有着非主流杀马特的同学。
我会笑笑。
但我要是有介样的同学。
我是否连笑都笑不出来?
说点严肃的在早先放出来的剧照中,我的友邻们纷纷推荐,但是可能是审美观吧,我真没觉得他们口中这些美好的照片有什么好的。
我记得有一张剧照是女猪脚衣冠不整的在床上摆出了一幅可怜的景象,虽然床头摆放着的卫生巾来暗示这是青春期。
但说实在的女猪脚的表情让我觉得枕旁的abc还是换成杜蕾斯比较应景。
后来我把这个发给了一位同为90后留学国外学习的友人,她只说了一个词“pornofication”后来我查了一下这个词,意思是“一切由黄片给人类生活造成的泛化影响,比如现在的广告摄影,通过美女帅哥摆有些暧昧露骨的姿势来吸引人的眼球促销产品。
因为这些姿势本来源于人类天性,所以吸引性质很明显。
这个现象也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在源于人性的同时也放纵了人性,因为他的普遍性,人们觉得好像周围的放纵的人多了,于是有了群体压力意识感,也学着这样。
”(这段我是抄的解释,可以忽略)。
我庆幸这个时代很美好,但是这个时代也很浮躁。
希望青春期别是个卖肉期,也别拿这个挣钱。
拍生理卫生课那段我希望您们可以认真点儿,让我第一眼看上去像是职高在上电气化工程课!
男猪脚的名字是一个大大的亮点!
是他投资的么?
最后在吐槽一点,影片有一段女猪脚“我的责任就是摆脱责任balabala。。
”让我想起了没整容之前的纪敏佳。。。
问候那些刷分的马甲,您们性苦了!
好吧,青春期多么美好啊。
我又矫情了,奶奶的。。。。
经勇哥介绍,听说了一部名为《青春期》的电影最近在网上貌似很火。
于是乎,装嫩的贼心不死,下来看看。
看片期间,我嘴里冒出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操”。
这里面,除了有限的几个是针对女主角身材发出的“我操”是感叹词以外,其余都是针对导演和编剧等人的问候性动词。
首先说海报,原来我以前在人人上看过这些海报。
对天发誓,我当时真的以为是《男人装》的杂志照片。
诚然,这种尺度的照片完全可以拿来当做电影海报。
毕竟《肉蒲团》系列的海报也都很有看头。
但是,你把这海报配上一个名为《青春期》的电影。
制片方你脑子被门夹了吧,你们家小孩青春期是这样啊!!!
除非你家小孩高中就去天上人间上班了,这是那的工作照??
其次说电影。
关于青春的电影有许多,青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意味着叛逆,骄傲,以及萌芽的欲望。
所以说,关于青春的电影,允许内骚,允许放纵,允许轻微的不要脸。
但是,明骚,发浪和严重不要脸加脑残,是绝对必须一板砖拍死的。
你见过那个高中女生上学化2尺后的妆,学校老师都是瞎子啊!!!
不带管的啊!!!
而且男女老师居然半夜在教室里OOXX,你好歹也去办公室里面吧,有空调有沙发的做起来也舒服点啊!!! 还有,哪个当妈的见到高中的女儿做完人流还那么平静,那个当爹的会带外面的女人回家打炮!!!
编剧你脑子里都是屎啊!!!
片中男猪脚,貌似是对女猪脚一见钟情,好像还是很纯洁的那种。
每次见面都送纸鹤,我操(感叹词),你见过哪男的这么玩的啊!!
光送我也就忍了,你瞧你里面写那话!!!
“自从见到你以来,我平静的心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
”我操(感叹词)你牛逼呀哥们,你都有心湖了!!!
你再一流泪就变成心海了吧,亲!!!
带我们去你心里看海吧,亲!!!!
“我心里有个秘密你想不想知道,让风悄悄地告诉你,我好喜欢你。
” 这明明是我们当年小学写的好不好!!!!
勇哥你说得是!!!
好,抛开你的文学水平和欣赏水平不说,那你玩这一手应该就是想说你是那种纯纯的恋爱是吧。
是吧,亲..那你晚上一边意淫女猪脚一边撸管算是哪档子事儿啊!!!
你撸就算了,起码把内裤脱了啊!!!
还有,你撸的也太HIGH了点吧!!!
我操(感叹词)!!
用不用叫的那么高潮啊!!
骗谁啊你!!
还有,片子里面的那个黑社会大哥,您是黑社会老大啊,嘴里能不能别老“尼玛尼玛”的,这年头黑社会也卖萌啊???!!!
就算您个人喜好,想说,爱说,那您能把“尼玛”这俩字发音标准点么。
算我求您了。。。。。。
最后说影响。
制片方和所谓的导演,你们可以扎钱,你们可以骗点击率,你们可以道德沦丧,你们可以拍一些尺度很大的电影,并且按你们所想的经行去宣传。
《3D肉蒲团》给你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嘛!!
但是你们不能把这种电影冠以“青春期”的名头,然后拿这个去吸引青少年,误导未成年人,如果那样做你们是真是一群的他妈的王八蛋!!
我从来不把自己放在道德的至高点上,《肉蒲团》之流我也很感兴趣。
但是起码它有自知之明,我就是限制级影片,就是拍给成年人看的,未成年人不允许进影院观看。
从传统道德的角度上看,即便是无耻,那也是光明正大的无耻。
但《青春期》不同,你摆明是针对未成年人的,他们的分辨是非能力很弱,很容易被你片子里的负面事情影响。
对这种操蛋影片必须打压,直接上板砖,拍不死不算完!!!
导演,您要聊青春是吗? 去看看《阳关灿烂的日子》吧,去看看《猜火车》吧,台湾有大把的青春文艺片啊.. 再不济,去看下前一阵出那个的《草莓百分百》,好好学学什么是内骚和轻微不要脸。
拍青春电影,用没用心,真不真诚,一眼就能看出来。
期待了一个假期的片子至今才看却真的是略感失望咯。
好大的title---青春期,好大的口气---最能反映90后真实情感的影片,好大的噱头---性早熟 堕胎 迷失少女 自慰少男 blah blah blah……可是大家如果需要这些刺激,倒不如去看看英剧skins,看看人家是怎么把青少年糜烂堕落的画面赤裸裸地展露在镜头下,看看人家怎么安排sid这个阳痿男迷恋大奶子美女michelle的剧情,看看人家是怎么描写那些迷惘和挣扎和爱和希望。
而不是扔个夜总会蛇头出来一嘴一个尼玛地装彪子,不是去把大堆大堆的事物都描写得恶心不堪不值得相信然后给90后们充分的借口去放纵,不是就这么随手刻画一个沉迷打手枪而耽误学业后来为漂亮mm鼓起勇气奋勇直追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的挫男,小雨有可能不单单是因为家庭破裂老妈强势老爸到处搞女人才放纵,小菲或许看到心爱的女神被几坨大肥肉按着准备qj的时候没有勇气去挡玻璃瓶和雨点般的拳头或许他就这么眼睁睁地痛到撕心裂肺地看着女孩儿被轮然后两人决裂然后小菲受不了内心折磨而自杀……对于90后的孩纸们其实往往越复杂的结局,越有可能发生。
这部片子里的情节台词选角等等,都稍显拙劣了。
不过如果说这片儿是个90后最好至少是个93后小孩编导的话也算是情有可原,不知道是不是捏。
至于这里头小菲追小雨的情节其实还很温暖,虽然千纸鹤和那些文字还是比较老土可是,至少小雨看着那些千纸鹤笑的时候,感觉很真实。
题目太大,故事却实在太小了。
青春是什么,真的无力诠释,我只记得最近的那次思考是看完张内咸的草莓百分百以及胖波学长一豆友给那片子写的评论文章,看完别人的解读觉得自己能想到的问题也实在太浅,或许我还没有走出我的青春期,或许我还算是没有开始老去,我还可以仗着这张还算有点点萝莉的脸对着那些问我靓女今年你读初几啊的大叔坏笑,我还可以在自己的日记里骂前男友的现女友是87年老女人,我还是个90后元老。
可是,现在当你踏出家门,旅途上遇到的带着二三十人的团的导游是91年男孩,在salon给你洗头的是个95年的mm,更不用说你的某某老同学已经嫁人了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你高中的好朋友已经专科毕业拿着一个月3000的工资陪客户跑销售了。
社会已经涌入大批85后90后的,那些曾经不听话的叛逆的孩子。
再怎么青春烂漫,可以蹦跶得那么欢乐的日子也不长了,我们终将都华丽丽地升级为社会这个大机器的零件一枚,变成那个曾经被自己鄙视后来准备被00后鄙视的傻逼。
在天涯看了帖子,女猪脚陪睡车震什么的。。
百度了一下青春失乐园,发现它的姊妹篇,无聊就看了。
以前一直喜欢青春片的,后来绝缘过好长一阵子。
看这片子纯属好奇百度词条里的那海报,以及扣在90后身上的世界。
本来以为酷6会屏蔽我,没想到顺利加载了,五十分钟,说长不长,看吧。
我也是90后生人,曾经冷艳高贵的鄙视过90后,最终对抨击之类的事不带感了。
但不得不说,比对其他90后,自己脑残的地方一样没少过,热血的地方只增不减。
这电影好评,编剧脑袋里住了个郭四娘,觉得残酷青春就是打架ML上医院。
适当精粉的时候变成了小流氓,撸管乱酸无所不能。
导演过于崇尚对比度,以至于女猪脚眼皮厚得不真实,下巴厚得太真实。
本来是用来打趣的片子,就是应该吐槽,但看完之后竟有种感觉:嗨,真像内谁和内谁。。。
像谁呢,撇不清了。
松垮的校服,满脸的青春痘,暧昧的话题,过高的围墙,没事儿就转着的笔,无声的眉来眼去,拿个扫帚顺便打人,随口而出的“我去”。。
真像那帮人。。。
匆匆看了dber的评论,敢情大家都从根本上不理解这种乱折腾的青春,作为一直在烂班里墨守成规的人,其实不要脸的说,我还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我在操场的时候多数不是送秋波而是看笔记,穿着校服还是不能显瘦,戴眼镜不买衣服也木有粉红色的包,看见别人更是明显装逼实则害羞,不敢突破条条框框,别人说什么都从心里过几千遍,死板得太明显。
不过好歹八卦过,也发过狠心,加上周围的潜移默化。
如果身边真有电影里演得情节,也觉不出奇怪。
忽然想起初中时候喜欢的几个姑娘,和女主一模一样的生活作风。
曾经暗自听着别人酸不拉几的评论,心里升起崇拜。
其实崇拜什么呢,不好说,兴许是脑残腐败情节发作,也许是肯定另一个自己的可塑性。
明明我也赋闲在家,明明我也是被搪塞过去的人,可是那时间都用来和自己对话了,那钱都用来淘唱片和置办参考书了。
如果不那么守规矩呢,也许是另一个自己吧,过着另外的生活吧,这样的想法源源不断。
其实着急什么呢,或者等待什么呢。
总觉得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不一样的,但结果必然相同。
后来得知了初中几个姑娘的消息,一个个都懂事的不行,再也不轻易怨谁,不禁让人感叹生活变化快。
你还是这样的你,另外走一条路又有何不同。
循规蹈矩两点一线的青春怎么样,打架斗殴玩乐的青春怎么样。
分分明,只是表面不同,主角还是你。
不过我总觉得我这个傻逼没有所谓的青春期啊,或者说没有那么潇洒过的青春。
缺憾点什么,不过这样也好,我还有老实的痘疤。
不过迟早一天,痘疤也会不见。
到那时我定是发自内心的冷艳高贵了,期待吧。
不懂就不要乱拍,这样九零后会很尴尬。
无论对于社会上的哪一个群体来说,最可怕的莫过于被一些带了有色眼镜的傻逼们以偏概全地归类。
他们是那么急于地想对他们一无所知的世界进行意淫,好或不好,对或不对,不过是扔硬币的正反面。
他们所希望的,不过是摆出一副冷眼批评的神情,以便让自己和他们划清界限。
私以为用80后,90后划分人群的那些人也好,兽也好,本来就是傻逼。
谁不是从十几二十几的少年长大的?
过程的关键词应该是成长而并非时代,即便社会环境的改变让这些过程不尽相同,但就为此给不计其数的80年代后生人冠上各种标签特征的大帽子,是不是也太偏激些。
特别是当他们犯了成长中人都会犯的错误后,80后90后更是成了莫须有的原因和罪名,为此80年很无辜啊,它怎么就好像成为了带坏祖国花朵的龙头老大?
它其实什么都没做呀,就是有那些有装逼心没装逼胆的人,带着羡慕嫉妒恨的心理,在背后偷偷地给80年中伤,让它成了我们最熟悉的窦娥。
我不知道这个导演想表达的是什么,也许他是学抽象画出身,本事就是把不同的元素拼凑在一起。
但是,当你想借助一部片子唤起人们共鸣和注意时,你还是小心为妙。
不是把所能想象到的所有物象罗列在一起就是社会现实,何况你那些私自编造的小碰撞根本就称不上是物象。
我也是九零后,而且我认识的人大多数都是九零后,这群人的男生没有一个因为女生的粗眼线大胸就傻逼呵呵的送千纸鹤,女生也没有一个天天顶着社会他妈欠我的表情给脸不要。
导演是想说这个90后的社会真实凛冽残忍叛逆么,哦买噶太不幸了,我们活的很幸福简单阳光臭屁。
现实是,披头散发的孩纸学校是不会允许她进入校门的,眼镜小乖通常都是对重口味美女敬而远之,父母离异的小盆友身心健康从不出卖自己报复社会。
这才是比较真实的90年后小孩生活好么,而不是导演那种把所有傻逼干的事情啪啪往那一摆,就觉得自己多真实,多疼痛,多90后了。
导演,你这样太对不起我们90后孩纸了,你这让我们怎么做人?
爸妈要是看了这个神作,我们下次结伴出去买本子和书皮的时候,他们以为我们是去夜店打针灌药把我们关禁闭肿么办?
导演,你不能这样,不能为了艺术,堵死我们的后路啊,虽然我觉得您更可能是为了躲在机器后欣赏那双长腿。
早前看过这个片子的剧照,觉得不错,那时候以为是广告,后来看了1分钟的预告才知道这是要拍成电影的,只能说预告剪得不错,当时还小期待了一下。
今天刷围脖无意中看到这片子的视频链接,50分钟,看完有一句话可以概括我的心情:坑爹啊!!!
只想吐槽几点……男主一开始想打灰机的时候回忆了一段他娘亲打骂他的场景,然后就一度压抑自己妄图放弃打灰机,所以他娘亲是因为灰机的事情骂他吧是的吧是的吧。
拜托,普通男人的正常生理需要好么!
他娘亲作为过来人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么!
过分压抑自己的性需求有害身体健康的好么!
那个体育老师太糟糕了吧,一开始看他跟那个女老师眉来眼去还觉得挺可爱,后来才发现他其实也是个色胚,打排球的时候居然公然抱着女学生。
话说女主究竟是怎么怀孕的啊,她的确逃课、抽烟,但是她被搭讪的时候不是挺洁身自好的么,难道在导演看来所有逃课抽烟的不良少女都一定要怀孕么!!
还有那个出卖朋友的戏码,她出卖朋友一定是有把柄在拉皮条的手里吧(这些导演都没交代,全是我猜的,不然她可以直接去报警啊),逼迫未成年少女卖淫是犯法的好么,那群拉皮条的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因为其中一个女孩子受伤就不把她们追回去,有点法律意识的人在逃脱了之后都会报警的好么!
90后这点常识也是有的好么!
而且女主不是还用的爱疯么,朋友受伤了不知道打120、110随便什么0么,就这么抱着她倒在马路上任她流血?!
最后这个出卖的故事就靠一根香蕉重归于好了。
卧槽导演你都不交代一下?
如果第一个女孩有把柄在拉皮条的手里的话,就没有后续了?
被朋友如此出卖后一根香蕉就和好了?
我了个擦,这才是伟大纯洁相濡以沫的友谊有没有(泥奏凯)!
最后强奸的那段,太惊悚了!
不得不惊叹于导演的思维,太特么惊悚了。
我方人员有女主、男主、体育老师、女老师、看门大爷共计5人,敌方人员只有三人,从人数上就占了压倒性的优势啊,居然还能眼睁睁地看着女主被调戏、脱裤子。
只有男主一个人去挑战皮条三人组,直到最最后男主不行了看门大爷才出手,继而体育老师跟女老师才帮忙。
皮条客头头性致也太高了吧,强奸共计被打断3次,他还能不顾阻挠不屈不挠地坚定实行,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然后影片就这么结束了,男主被送医院,皮条帮被抓。
尼玛,没了。
谁的青春期是这样的!
谁说90后的青春期是这样的!的确,我们叛逆过,逃课抽烟、打架、唱K、跟老师顶嘴、不听父母的话,堕胎什么的也有,但至少不会像这片子里的这样这么夸张。
好吧,你可以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太特么夸张啦。
这根本不是90后真实的青春期,是你们认为的,我们过的一种生活。
90后,叛逆,非主流,不是你们随便拿这些标签贴一贴就以为是我们的生活。
看完后感触颇多。
90后,一个被冠以NC称号,在社会各种批评压力下成长起来的一代。
所有年长的一代对90后都抱以质疑的态度,看着我们犯错也理所当然地觉得“果然是90后。
”好像犯错已经是我们这一代惯有的行为,所有错误是我们一手造成的。
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这个电影,先不管其中的细节拍摄技巧,情节的合乎常理性是怎么样的,我们把重点放在这个电影想要表达的思想上。
我们先看到一个漂亮女生各种叛逆行为,然后看到了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
父母的离异让她失去了精神上的寄托,一沓厚厚的纸币能带来多少温暖?
电影中的母亲想要管教女儿,可最后还是被女儿说的哑口无言。
她自己的行为,对女儿的态度让她还有什么资格站在那里对她加以批评?
女儿受人欺负的时候,误入歧途的时候,她在哪里?
开家长会的时候又在哪里?
这是父母本该尽的职责,父母俩人还要互相推脱。
到电影的最后,女儿回家,听见家中父亲把女人带回家房间里跌宕起伏的声音,还是决定离开家。
这也是推向电影高潮的起点。
女生被三个黑帮带走,带到教室里进行施暴。
教室里多了三个人,一对准备裸体聊工作的敬业教师,一个准备进来破口大骂,又立马闭嘴的门卫大叔。
当黑帮老大开始施暴的时候,女生无助的眼神,拼命地呼救,旁边三个人的无动于衷。
我看着心里就像是被揪着。
这就是现实啊。
你们三个人,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帮助她。
最后冲进来的是一个暗恋女生许久的一个留级男生。
当他被三个黑帮打昏到被拖走,他们三个人还是无动于衷。
这种无动于衷是多么大的残忍。
对这个女生来说,她的叛逆沉沦又算得了什么?
当黑帮老大再次施暴的时候,男生竟然还能站起来,一直咬着黑帮老大的耳朵不放。
另外三个人也算是受到了良心的推动,开始反抗起来。
这是我唯一看到的一丝欣慰。
可这丝欣慰来的太晚,像是从石头缝里挤出来的一样。
电影的最后,是代表正义的警察来了,抓走了黑帮。
黑帮老大说“你们别推我,我可以自己走。
”可那个男生呢?
是躺在床上,被推进救护车的。
看完这部电影,看到一部影评,对这部电影各种细节上的批评。
这些我都顾不上,我想到的是更深的思考。
对90后,对这个社会未来的思考。
90后,我代表其中的一员,很想说些话。
我本来自认为我是90后里不一样的,和那些所谓的NC不一样。
我以为我不一样,其实我们都一样。
我们都背负着社会的指责,也背负着社会不看好的“期待”,还背负着这个物质时代的压力。
出生于90年,我们是最早接触社会的新一批代表90后的一代。
我们初生牛犊,我们勇敢地入世。
可是,看到的却是什么?
官员施暴,警察说“带套不犯法”;一个孕妇遭抢劫,一个人站出来帮她,被砍数刀。
最后他发求助,只是希望寻找到孕妇能为他做证人!
;“我爸是李刚!
”……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
这个就是社会么?
我一直抱以坚信一切美好的态度看待身边的事物,看待这个世界。
可每次,社会回馈的内容却让我一次一次地怀疑自己的价值观。
我现在只能安慰自己说,社会里有光明,也会有黑暗,没有这些黑暗,怎么衬托光明的美好呢?
可是,衬托物是不是多了一点呢?
90后,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接触事物的途径很多,接触到的东西也很多。
我们看到的东西都不是自己经历过来的,懂得的道理也都是前人总结下来的。
我们直接摘果,却从来不知道果子长大的过程。
我看到身边很多人,“心智成熟”。
可是,我们才20岁,我们看到得再多也都是别人的故事,总结的再透彻也是别人的故事。
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20岁的人能经历多少苦大仇深的事情。
真正成熟的人也是不会将这些话挂在嘴边的。
大学生是懂道理的一类人。
这是我最近的深有体会。
在这个“速成”的社会节奏下,对待事物的处理,我们总是会直接选取最正确的做法,因为这些都是理论上,前人总结得出的。
不走弯路,是在这个“速成”时代里必须学会的技能。
从前我们被教育,“做人要谦逊”“谦虚使人进步”。
然后看到各大成功人士的总结:“做人要懂得隐忍,低调。
”然后我们也开始这么做,是的,理论应该应用于实践。
而最近的工作,接触的各种人群。
有那种有一点身份就叫嚣高姿态瞧不起大学生的人,也有低调有礼貌各种配合的人。
前者只会让人觉得他是个SB;而后者的态度让我们敬佩。
而且发现,后者的身份地位都比前者高。
“谦逊是一种美德。
”——这是我自己体会到的,不是书上看来的,不是前人总结的。
我觉得大学时间段,是一个人树立价值观的时期。
而树立价值观,就像是盲人摸象。
宇宙之大,浩瀚无垠。
真实的世界什么样,从不同角度,我们看到的也都不一样,想法也就不一样。
只有接触更多事物,更多人群,才能摸到更接近真实的“象”。
一定要接触那些 所谓的"好"与"坏",才能做出内心的判断,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好"。
把握大学四年,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或许四年还不一定够。
一定要沉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这个问题。
好像跑题了,还跑的有些远。
最近的一些感触想说出来,不想被憋坏,就一股脑地涌出来了。
关于90后,我们看到的最多,学习的最多,可实践和亲身体会的还不够多,不能撑起我们的理论平台,反而让我们心浮气躁,急于速成。
但是,也请所有社会各方人士,给90后多一点包容,多一点体谅,多一点支持,多一点空间,多一点时间,还有就是,请多角度地看待我们,千万不要很轻易地,就给我们下定论。
好了上一篇里无厘头吐槽完毕,说点实在的。
这剧本是挺扯,情节就算是说得过去,有点刻意夸张搞笑的安排,不过这种情节在韩国喜剧片里面看太多,那种夸张加点雷人加点色,就像韩国泡菜,味道浓烈吃着还有点上瘾。
不过这个电影里面加了这些元素却达不到人家的效果,就像是吃着零食忽然吃了口酸菜一样有那么点别扭怪怪的大片看多了,人的口味越来越挑剔,不过小众影片小制作的不能和大片拼,也没得可拼。
写过剧本的人都知道,要完整一个故事没那么容易。
拍过电影的都知道,每个镜头都是设计过的,场景灯光,人物走位……采过带子的人都知道光弄个素材就好久。
后期的人伤不起,剪辑、加配乐、蒙太奇、调色、字幕……每样都让人崩溃。
导演伤不起,费劲拔力盯全程……演员伤不起,演完一场又一场……全体人员都是纯体力啊。
好吧,真的很累。
没有名导、名剪、名演、名摄像。
没有大票赞助商。
劳动者光荣,我们看惯了美人,也要允许平平大众的面貌存在。
我们看惯了大片,也要懂得欣赏小成本的闪光处。
光批没有用,这个撸管男和酥胸小荡妇的故事。
光赞也没用,这个不良少女和纯情宅男的故事。
感谢有这个载体让我们的批赞都有迹可循说得出口。
每个故事的诞生都有其用意,每个电影的诞生都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
虽然每个人的理解大相径庭,但是看完之后总归会有自己内心的想法。
开始我不知道这个编剧导演是不是要表达的是90后的非典型事例,篇名是《青春期》,可以理解成所有处于青春期的人们的故事,不过情节中出现老师们提出“现在的90后……”立马将片名的范围缩小。
而引起90后门吐槽的台词,还是“脑残”这个字眼 我的天,即使说的是特例,也依然引得90后的痛骂、不满。
男女主角的事情,其实也算平常,只是绝大多数身处学校的学生们,是没有见过舞厅等的花花场所的标准学生。
不过每个学校都有那种不良少男少女。
没见过是你没见过,见过的你就会说,这尼玛算个屁……稀松平常而已。
说到这里关于怎么个不良就不往下说了。
你见过就会明白,这并不算是夸张。
令人印象比较深的是那句“信什么不好,信爱情”。
只是女猪脚和姐妹们闲聊时候一个姐妹随口说出的句子。
是太现实,还是受过伤,没有些经历的人(学生)大多是不会轻易谈吐这样消极句子的。
(毕竟我们写的课文里还有什么《孔雀东南飞》的动人故事情节,《江城子》思妻的动情哀婉……)情窦初开的人,一般是怀有美好信念的。
父母离异,都不顾孩子,这样的家庭环境导致了孩子的自我放逐。
小雨,示例的典型。
对小雨一见钟情的小菲,用笨拙的折纸鹤些心里话的方式来对小雨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慕。
确实让人觉得好笨,也让小雨这种不良少女觉得很白痴。
谁还会记得初恋那些情动的年华里面,谁不是笨拙的呢,暗恋或者是表白,是曾经青春里面最美好的记忆,也许被人遗忘了,也许忽然在电影里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会成了SB情节的笑点。
最初的爱是深刻的、固执的、百折不挠的……大多更是失败的。
小菲的亦是如此。
最后一支纸鹤,他说是时间将他的爱耗尽。
这时间并不够长,影片中他是留级生,他是猥琐男,但爱情里他是勇敢的,敢于表白,敢于努力,敢于奉献,敢于拼命,只是他累了,是所经历的一切将他磨损。
小雨,她的家庭让她不相信亲情。
朋友的出卖,让她不相信友情。
堕胎,让她不相信爱情。
偏偏这个时候真爱出现,以一种她不接受的(长得很抱歉)样貌(貌似无聊的纸鹤)姿态。
然后默默守护(跟踪),当她的心渐渐开始接纳小菲,玩乐引来的不良后果(堕胎和被抓),一切的终极矛盾开始发生。
小菲守护她到了最后终于累了。
“消耗”是感情的放手,还是泯灭。
貌似最终女主角小雨还是与真爱擦肩而过了。
这样跌宕的情节,在一个年少(应该还未成年)学生的身上真的是大了点,小小的心脏难以承受故事就这样遗憾的结束了过程中有夸张,有搞笑,有煽情。
到最后还是让人想起了开始那句“信什么不好,信爱情”。
在这样单纯的年华里,在只一季情窦初开里,在那经历过的情感里,好像一语成偈。
有点消极。
该相信吧,相信那些最初的爱,即使没有做到最后,即使没有做到很远,但是他清澈深刻的出现过。
像小菲在天桥上对小雨说的,要相信那些美好,才会真正的遇见和拥有美好。
PS:总体觉得有点像表演班的毕业设计。
百无聊赖之际,跟着网上的流行风向看了一部所谓最激情最劲爆最性感的大电影《青春期》,正如之前看到的预告片和宣传照的时候所预料的那样,这就是一肉片儿。
撸管男爱上了婊子,色狼体育老师爱上风骚女教师。
两条模糊的主线一个很落俗套的故事,被硬生生的安上了青春的外套,以各种肉所充斥的屏幕为噱头,这就是这部电影所展示的,从一开始我就没有奢望能从电影里看到什么想法,结果也是情理之中。
我想着这应该是一部展示北京高中生的电影,从小胡同到大夜店都能看出北京的影子。
然而人物性格缺完全体现不出,好色并懦弱的体育老师还有且与反抗的门房大爷,这绝不是北京爷们儿的性格。
还有那几个所谓的黑社会,正经的北京人没有几个是黑社会,电影里的傻逼操着一口拧巴的京腔和网络语言,不伦不类。
另外,北京的夜店虽然脏,但还是有素质的。
从电影的企宣来看,这是一部描写九零后校园生活的电影。
从导演的镜头里可以看出,他眼中的九零后无疑被认定为是垮掉的一代,但是我不知道作为八零后的导演,有没有考虑过在他的青春是否被七零后六零后认定是垮掉的一代。
可到现在也没有看到哪个八零后垮掉了。
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只是生活的年代不同背景不同,时代塑造了每一代人,七零八零九零都一样,九零后没有人们说的那么操蛋,只是他们的缺点被过于放大了。
学校,我严重怀疑导演是否上过祖国的高中,在这样一个严格压榨学生的教育环境下,翻墙翘课,滥交怀孕,考试零分,露沟露肉,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被几个婊子轻松的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甚至开始懊恼没有机会就读于这所高中,至少它能丰富我天马行空的大脑。
当电影超出了现实应有的界限的时候,这个电影就成了科幻片。
当婊子都开始相信爱情的时候,你还信吗。
拜金的婊子为千纸鹤所打动,是的,就是被五毛钱好几百张的千纸鹤所打动,如果这样就能打动拜金女的话,那么《非诚勿扰》一定是个科学探索节目。
爱情有的时候确实很简单,但在这个故事里并不适用,婊子毕竟是婊子,她自己都不奢望自己能立牌坊,可是导演却非要给她弄一块儿。
英雄一样的父母造就了婊子一样的闺女。
怀孕!
注意是怀孕!
我没见过哪个母亲面对十几岁的怀孕女儿能够如此淡定的,淡定之余还能准确的判断出孩子他爹的真伪这事儿就更淡定了,淡定的以至于令我不淡定。
看到父亲和姑娘打炮的时候,我突然有了梦回唐朝的感觉,所谓夜不闭户,不过如此,神往而不能至,空悲切。
从演技而言,婊子的演技还是可以的,只是脸上那厚厚的一层粉让人怎么看怎么别扭,怎么看也不像是高中生,说是饱经风霜也不为过。
撸管男虽然把猥琐和懦弱展现的淋漓尽致,可是绝对谈不上什么演技,可以理解为本色出演吧。
另外配音上让人大失所望,后期制作实在是太操蛋。
镜头的轮转没有给人任何的新鲜感,感觉导演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展现婊子美丽脆弱又敏感的一面。
大量的镜头都投向了那些垫起来的胸脯和露出来的大腿,导演视乎是在试图用这种原始的肉色唤起观众的兴奋点以及掩盖拍摄和故事上的不足,这种捉襟见肘的行为无疑是很傻逼的。
故事的结尾既粗糙又细腻,一根木头棒子就能唬倒偷情未遂的体育老师,一个眼神就能震慑视察巡逻的门房大爷,一块胶带就能束缚住肢体丰富的婊子,最终,一嘴钢牙不但能干倒威风八面的黑老大,还能唤起沉睡已久的勇气,体育老师和门房大爷同时雄起,犹如两个吃了伟哥的垂暮老人,我特别想知道他们丫刚才干嘛去了。
这是一个完全以导演为中心的电影,他在为电影添加了大些许无关痛痒的元素的同时忽略了大量的实时,比如强大的校规,比如牛逼的110,比如传统的道德。
好吧,也许导演就是想拍一部科幻片,而我这个凡夫俗子却不能理解导演真正的思想,我该死。
真心觉得第一步还可以,虽说剧情有点假,但是冲着漂亮的女主。给个四星。。。。
好陌生。这是哪国?这就是一个成年色蜀黍对90后花朵无情的纯个人主观意淫。导演,你丫青春期缺爱导致如今心里变态吧?★
当你认为“已经不可能更烂”了的时刻,导演就会马上跳出来继续蹂躏你的下限。给自己贴了一堆新标签,可惜骨子里还是老一套的陈腔滥调,让人看得遍体生寒,深深折服于手淫的强身功能。另外,这女猪脚都是要奔三的人了吧,就算您老事业线深点,也还是别跟这儿装无知少女了…
不觉得有那么差,至少我还是希望90们还有这样有点二乱得来又纯粹的感情…
主角是个2B,整部片子就是拿颓废和卖肉作为看点......不仅侮辱我们的人格,还侮辱我们的智商!
炒作青春
其实没有那么惨不忍睹 还是有点小情节的 可能我老了 看着还有感触 现在的小孩什么样的我不知道
这什么高中?还让染头发,化大浓妆,勾引男老师…………………………
多好!就爱看这样的~~~
很真实。
很想知道打5星的人是什么想法。
除了女主别的没什么可看的
。。。挺喜欢姑娘胸的
不要给自己的堕落找借口。最看不起受了一点鸡巴大的挫折就要死要活的人,有的吃有的穿身体健康能上学不知道已经比多少人过得好了,我的青春期才不是这个鬼样子。
看完这部所谓的新锐导演探讨90后人群的小电影,我有两个感慨。1.导演估计是职高毕业的....正规高中的娃们都被高考摁着脖子啃书呢....2.一句话评论这电影就是....生殖器的小忧伤....
看到最经典的一句评论:我发现我的青春是如此苍白无力
哦 90后。。。
我去你大爷的青春期,中国电影进入卖肉时代了吗?
如果青春期真的是这样。
浑身上下透着廉价和低俗,这是青春期么?就这点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