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宇宙青春期的时间坐标里 我们等不过时间 无法看到无数亿年后宇宙无声的湮灭在最后的黑洞纪元里 在磅礴宇宙的黑暗 空旷 冰冷里 我们都应当感谢现在的无数原子组成的山河万物 给予我们作为存在者的幸福无疆 我们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 我们知道 但是本就是宇宙里的不可思议 我们的存在即是没有痕迹 即使是尘埃 也可以是自己 作为自己的存在 痛快的绽放光彩
这部纪录片全片仅30分钟。
可惜没找到好的片源,在B站上看,画面很模糊。
“物理真的是世间最极致的美学,宇宙真是理性与感性的最完美结合。
”“心怀宇宙的胸襟的时候,什么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
”“在宇宙的尺度面前,时空失去了意义,生命也不值一提。
但至少此时此刻,这一切仍与我相关,即便化作光子,我们也将永远与这座宇宙缠绕在一起”科学比宗教浪漫得多,万物皆奇迹,乃至黑暗与寂静,你我也是奇迹,永远惊叹于宇宙的神秘,永远着迷于仰望星空,永远喜欢各类科幻片。
如果地球真的无法存在了,我觉得汉字非常可惜,文学非常可惜,还有那些努力救治好的病人非常可惜,太多可惜的事情了,真的无法想象宇宙到了最后一个黑洞也消失,时间没有意义的时代。
但是有多个平行宇宙的说法,那样的说法给人很大的安慰。
其他宇宙可能和我们这个宇宙有不同的运行规则,那里也有生命和文明,也许不是人类,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一种生命存在,或者甚至都不是生命,如果可以和他们建立联系,了解到他们的生活,该多好啊。
那时一定会非常有趣,是科技改变生活,希望我能看到世界上发生非常非常有趣的事情的一天。
不要再牵绊于无聊的琐事啦,过好每一天,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理性冷静面对困难,爱身边的人,学习这个世界馈赠的知识和历史,人很渺小,但是可以活很多年,所以珍惜,然后快乐。
《太阳系毁灭》信:“爸爸,你为什么要去宇宙?
”爸爸:“因为我们都是人类呀!
”信:“啊?
”爸爸:“在非洲的一个峡谷里,发现了猿人会利用工具。
听说,它们就是最初的人类。
”信:“最初的人类?
”爸爸:“是啊,它们不断地看着那些高山,我猜,它们一定在想‘在那么高的山上有什么存在呢?
’它们为了未知的世界,不怕危险,从很深的山谷爬到山顶,虽然途中遇到许多挫折,还牺牲了很多的同伴。
”信:“既然这样,为什么它们不住在深谷里,还要爬上山?
“爸爸:”那是因为,我们是人类。
也正因为如此,你我才会坐在这里,对吗?
”
So mind- blowing… on the scale of Earth, dinosaurs had been the dominant figure in the stage of time-space. But on the scale of our Universe, black holes span a far longer period. The overall length of time is staggering and my human mind cannot fathom its meaning anymore. We have not yet known the true nature of dark matter and thus the ultimate fate of our universe still eludes our grasp. But I am beginning to understand how finite we are and how infinite the possibilities of our versions of reality prove to be
太棒了,实在是太棒了。
虽然没有流泪,但从看到在黑洞纪开始,我的心脏就已经随着视频而颤抖了。
我从来没有想到,会有哪一个作者,或者是哪个团队,能有如此之底气,有如此之实力,有如此之信心,有如此之技术,去尝试讲述我们宇宙的未来与命运。
而这部影片,又是如此之精彩,其中的视觉效果超乎我的想象,严谨与艺术感并存,充满了张力与想象力。
而旁白,又分属于许多科学研究者。
热寂,或者,用视频中的话说,熵寂,多么让人,让人,让人无力的话题……仿佛从1850年,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始,就无法回避。
我真的要哭了,不知道你们是否理解。
他们没有回避冰冷的命运,平静而附着情感地娓娓道来。
中间白色的字幕无声,“宇宙有7成的力量藏在虚无的空间里,而我们却不知道如何解释”“宇宙的秘密将再也无法解开”,这是何等无助,这是何等绝望,这是何等悲壮!
他们将引力波比作美妙的音乐,为黑洞的蒸气配上轻快的钢琴,死寂的虚空仿佛优雅而富有生机,这又是何等乐观,何等平静,何等坚强!
一直以来,我都害怕,像这一类宏大的命题最终都不免牵扯到一切的死亡。
如果感到人类的未来注定黑暗,观众不免会失望,会陷入虚无主义的大坑。
但这部影片,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的热情,将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到了对宇宙未来的接受与思考,那这将是最好的科普教育片,它勾起我们对自然的热爱,敬畏与好奇;它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宇宙的结局,并最终内化成一种理智而坚强的精神,一种永无止境的力量。
Kurzgesagt有期节目做的好,叫“乐观的虚无主义”,而这部影片所内含的精神,就与其类似。
但与其告诉我们“该怎么去看待宇宙”,不如多看看这样的影片,让你真切感受到——“我们该怎么办”。
这部影片一跃成为我看过所有的影片中的第1名,且无可替代。
它将一些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的,浓缩在这短短的半个小时里。
如果要问我,什么是最美丽的东西:是这片天地宇宙的不可思议——是我们自己。
最后,谨以我当初在阳光下为《孤单光量子》所做的评诗,为这世间万物献上最崇高的敬意:太阳诞于沉寂的云团明月隐于白昼的深蓝群星在静夜中璀璨大地在虚空中旋转热力学的熵值增长不断α值的变换使原子崩离四散黑洞的吞噬令一切失去答案空间的膨胀让银河愈发黯淡可悲可叹一切终将归于黑暗白光一闪量子隧穿againagain可怜这生生灭灭的宇宙自然竟也如这光量子一般美丽而孤单
感触挺大的,因为时间也是有尽头的,无论多远,我们在这个世上忧伤也好欢喜也好,终有尽头,那就好好的享受吧!
为什么到了适婚的年龄就结婚,为什么到了生孩子的年龄就要孩子。
好好享受生活,努力的去工作,尽力的多去关爱家人,勇敢的去摆平生活里的琐事,好了,一切都是自由的。
我不会在去逼迫自己要去结婚了,就算有也是咬牙成长,变得勇敢而已。
去像自由追逐吧!
本来是接到任务要在班会课上分享个励志视频的,鸡汤实在是看厌了,于是找来找去找到了这个。
写了写稿,正文如下——————————————————————— 这个短片有半个小时左右,我只放了其中的三分钟,放到了太阳系的终结,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完,名字叫《宇宙尽头》。
它讲述了在人类现有理解下对宇宙演变过程的预测,从二十世纪初的今天,到最后一个黑洞在宇宙坍缩中消逝,中间可能有诸多不严谨的地方,但是无伤大雅,因为这个短片最大的意义不在于科普,而在于引发思考——对生命的思考。
在宇宙的空间尺度上、在万亿年的时间尺度上,说人类文明是一粒细沙,都显得太过夸大。
科幻小说《三体》中,太阳系生命的最后,年迈的罗辑在石头上刻字,希求人类文明能在宇宙中留下哪怕一点点的痕迹。
石头上刻字——这是信息时代的我们暂时拥有的最长久的信息保存方法,然而在短片中,石刻的抹去,也不过一瞬之间的事情。
人类在这个宇宙中大概是留不下什么痕迹的,越是凝视宇宙的宏大,就越是感叹个体的渺小。
不过,我们还是很喜欢仰望星空,因为领略自己的渺小,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最开始,我们以为自己生活的几亩地是世界的中心;后来以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然后认为太阳是世界的中心,再然后发现世界的中心离太阳系远得很,当我们的视角拉得越来越大的时候,再回看自己,一个在地球生活的,寿命只有不过百年的碳基生物,便不难理解自己的局限性了,我们生于宇宙中,但并非为探索宇宙而生。
但同时,我也感到无比的释然,因为我看到了某种超越自己的存在,一种超脱于自己生活琐碎的存在,生命中的挫折与悲伤,在它的视角下,说白了,格局很低。
诚然,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持这样的超脱、这样的大格局,生理的构造注定了我们是被自己的感受所裹挟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长久地超脱于自身感知之外,因为“感知”就是我们这样的生命形态生存的方式。
这个短片与其说是一个科普短片,不如说是一个科幻短片。
我很喜欢科幻,我认为这是一个把三件人类最引以为傲的事情结合在一起的东西:科学、艺术和想象力。
科学让我们摆脱愚昧,站上地球食物链的顶端;艺术是我们独有的意识形态的体现,证明我们至少在某些维度上超越了生存本身;想象力则是我们区别于其它生物最根本的特质,它是我们此刻对宇宙、对人生侃侃而谈的资本。
科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用以安放自己的好奇和野心;科幻常常给我带来发自内心的震撼,拥有它,人们仿佛短暂地拥有了在超越自身的尺度上编辑世界的能力。
说了这么多,好像已经偏题了,本来是要说励志的。
然而,我理解的励志,不一定是说在已经陷入困境的时候再多逼一逼自己;还可以是偶尔从生活中跳脱出来,看一看头顶上的浩瀚星空。
刘慈欣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探寻到了地外文明,这会对我们整个的世界观都带来极大的冲击。
”同样的,如果有那么一刻,我们短暂地不把自己的生活看作世界的中心,那么当回过头来时,我们或许能更从容地面对自己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最后我想说,抬头看天,低头看路。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宇宙的空间尺度上、在万亿年的时间尺度上,说人类文明是一粒细沙,都显得太过夸大。
科幻小说《三体》中,太阳系生命的最后,年迈的罗辑在石头上刻字,希求人类文明能在宇宙中留下哪怕一点点的痕迹。
石头上刻字——这是信息时代的我们暂时拥有的最长久的信息保存方法,然而在短片中,石刻的抹去,也不过一瞬之间的事情。
人类在这个宇宙中大概是留不下什么痕迹的,越是凝视宇宙的宏大,就越是感叹个体的渺小。
不过,我们还是很喜欢仰望星空,因为领略自己的渺小,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最开始,我们以为自己生活的几亩地是世界的中心;后来以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然后认为太阳是世界的中心,再然后发现世界的中心离太阳系远得很,当我们的视角拉得越来越大的时候,再回看自己,一个在地球生活的,寿命只有不过百年的碳基生物,便不难理解自己的局限性了,我们生于宇宙中,但并非为探索宇宙而生。
一切皆流变,太阳燃尽,星辰寂灭,宇宙将变成墓地,散落着死去恒星的残骸。
宇宙的终结不是大爆炸,而是一片呜咽。
黑矮星,漂浮的致密的尸体,被长眠的黑洞吞噬,或被引力抛出、碰撞、爆发新光。
直至时空膨胀,质子衰变,物质毁灭,黑洞蒸发,消失之际余光如烟火点亮宇宙长久寂静的黑夜。
暗能量加速宇宙膨胀,或宇宙因引力坍缩撕裂。
数万亿年后,宇宙也会熵寂成尸,冰冷、黑暗、寂静、空旷。
哲学家和诗人问:宇宙的终点是什么?
结局不是火,而是冰。
或许多个平行宇宙里存在不同的物理规律,或许生命可以在宇宙熵寂前逃逸,创造一个虚拟宇宙?
或用足够的能量复制同样的宇宙?
用核粒子加速器在一个点上汇聚巨大能量,也许能打开一个出口,创造出一个子宇宙。
也许所有有智慧生命的宇宙里,都会创造出不同的子宇宙,继而子宇宙繁殖进化。
倘若生命找不到出口,最后一个黑洞爆炸将是宇宙中最后一次的光明。
当连残骸也化为乌有,绝对零度冷却,万物同一,时间失去意义,宇宙始入无序的尽头。
正当终结之刻才进入永恒。
心怀宇宙的胸襟的时候,什么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
时间失去意义
宇宙的尽头是啪啪啪
时间失去意义这是我第一次听见这句话美才是极致和永恒只是人类无缘欣赏这一幕幕美景了宇宙也会灭亡 宇宙也不止一个 人类是小数点后无数位的奇迹 作为人类的一员 仅愿对我自己不负此生
对未来宇宙的猜想,生命的尽头宇宙的尽头,现在的焦虑都已经考虑到了亿亿亿亿光年后了吗。不了吧
有科学做依据的脑洞,是真正可预见的未来。眼花缭乱的画面配上迷幻的音乐,把高度压缩的宇宙史变成了一场艺术表演。一切短暂又漫长,一切是奇迹也是注定,你我皆是这浩瀚表演中的一颗尘埃。视角升华至此,你会继而陷入一种虚无主义中,每一个当下都近在眼前,也会瞬间溜走——这就是身在时间和历史长河中的永恒旋律。万物皆为过客,不必过分执着。
“万殊混一象,安复觉彭殇”——谢安
宇宙的尽头是一片呜咽,这一切终将毁灭。
看过好几遍,这个角度看单个的人生毫无意义或者无限渺小
什麼都沒看懂 意思是不是咱到最後還是得流浪地球計畫⋯?
网络信息的组合,然后找deepseek写的文案
最后 连时间也失去了意义 景象太美了 无以言表
助眠神片,每次焦虑的睡不着的时候就会看这部纪录片,我们真的太渺小了,我们的生命百十年的光阴在整个宇宙的纬度下真的屁都不是。
拥抱自己的微不足道,即使活成沧海一粟,却还是总想看去宇宙的尽头,即使时间不再是时间,即使一切都不再意义。
每当想到当我的头顶还有一个深邃无垠的宇宙存在时 地球上那些low逼干的事统统都能立马忘得一干二净
震撼…看完宇宙的片子总会思考人生的(无)意义,等这虚无的劲儿过了,只能回到自己的生活
世间万物,我已明了,烦恼琐事,慨然处之。
宇宙虚无主义邪教
没觉得震撼,只说了大概框架,越了解宇宙,越觉得人类的渺小,微不足道
不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