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园
Utama,高原上的家屋(台),Our Home,无雨问苍天(港)
导演:亚历杭德罗·洛艾萨·格里西
主演:何塞·卡尔西纳,路易莎·基斯佩,Candelaria Quispe,Placide Ali,Félix Ticona,桑托斯·肖克,René Calcina,René Pérez,Jorge Yucra Nogales,Juan Carlos Calcina
类型:电影地区:玻利维亚,乌拉圭,法国语言:克丘亚语,西班牙语年份:2022
简介:气候干燥的玻利维亚高地,一对年迈的、以放牧羊驼为生的克丘亚族夫妇一直在这里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但一场多年难遇的大旱灾让他们本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这不仅威胁到他们自己,还威胁到整个村庄的存亡。夫妻俩的孙子闻讯从城市返回,想让他们与自己一起进城生活,但这对早已习惯乡村生活的夫妻俩来说,又是一个严酷的挑战。两代、三人..详细 >
7分。从旁观者的角度,理解了这种坚守。因为土地贫瘠,滴雨不下,玻利维亚的山区变得非常不适宜人类生存。山区的下一代几乎都走了,去城里生活了,只有老一辈还在坚守。孙子从城里回山里来看望爷爷奶奶,爷爷身体越来越差,孙子希望他们去城里居住。可是爷爷不愿意,山区只是干旱而已,城里则会让人身心不适。他宁愿做濒死的秃鹫,快要死去时,就从悬崖跳下,不再振翅挣扎。于是爷爷拒绝了回城,拒绝了医治,就那么死去。只要还有人坚守,那么这片生养他们的家园就还是家园,这也是奶奶决定独自留下的原因。别处再好,但不是家。神奇的是儿子这一关键角色的缺席。
影片在海拔4000米、降水极少的玻利维亚波多西地区荒原拍摄。这决定了影片荒凉、空旷、原始的影像风格。影片在声轨上处理得非常静谧:老人哀鸣般的呼吸声、羊驼的叫声和偶尔的几句盖丘亚语交谈。影片没有特别突出盖丘亚族的异族文化和异域风格,而是专注于这对老夫妇的日常生活:起居,吃饭,打水,放牧羊驼。孙子说着西班牙语、拿着手机出现在这片高原,仿佛穿越过来的。离开还是留下?秃鹰给出了答案。印加后裔印第安面孔在大银幕上显影,还有顶着红毛线的温顺羊驼,都非常动人。
自然摄影大气 人像摄影有型 动物摄影有趣 镜头内调度可爱 固定机位美学很有趣 羊驼演员很抢戏 主题一点儿不沉重 人也如秃鹫一样简单 没什么大不了
总体而言中规中矩,视听风格也不突出,男主趴在女主怀内、男主和安第斯秃鹫对视的场面让我印象深刻。故事表现当地人对土地、死亡的理解,对特别的宗教、习俗背景进行了简单交待。影片没有悬念,男主角的命运在开篇就已注定,两个因素激励我的兴致:看一场玻利维亚电影,在影院听到克丘亚语。
玻利维亚高原上的拉美精神不亡,只是生活在这儿的人穷的快死了。这是拉美的缩影,也是拉美的悲哀。
风景还行
他的倔强源于和那片土地根深蒂固的链接,你可以说他是自作自受,但这何尝不是一种不妥协的英勇就义?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其实这些要表达的东西并不新鲜,但因为发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是会让人有新的感触。
纯视听片,剧情量还不如《隐入尘烟》呢
#GRFF35 人与土地 气候变化 soooo cliche 羊驼很可爱 以及开场十分钟内左右都进入了梦乡的闷度
我猜很多人很吃这口,日益干涸的荒滩,不愿意离开的老人,坦然于死神的降临,包含了对家庭跟故土的爱,这样一种既贫困又丰富的孤寂人生。观者从电影能够赋予的印象中体验到不一样的人生,是让人着迷与真实系风格的原因。但我觉得抛开这些附魅,人就是这样的固执守旧,不愿意离开,因为荒滩是他们所有的记忆跟生活构成。在城里的老人,没有任何自我的价值,彻彻底底沦为子女的附属品,丧失了所谓的活着的尊严。当然,过于解构也就失去了许多美感。
我们远比从前的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了解要匮乏
些许平淡寻常的故事,加一星给玻利维亚风情和可爱的大羊驼
人与自然,世界和生命……导演是有情怀的,但情怀注定弱不禁风,在现实面前,更是不堪一击。
比宇宙更深
#22金鸡 空是真的空,草……羊驼还是很可爱的
大概就是乌尤尼最空旷贫瘠的部分吧,个人旅行中第一次直面他人死亡的地点附近(不展开了)。电影本身有点“隐入尘烟”的意思,下的心思却远不如我们对土地的描述,而是直接不加美学修饰的呈现荒芜和死去的状态。
看过隐入尘烟后,这部真的很一般,理解不了这种固执。令人窒息。两星给到优美的风景和摄影绝美的构图。
去年北影节期间曾看到过这部电影的放映排片只是当时错过了。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关于坚守,关于两代人生活观念的冲突。最后老人如愿留在他眷恋的这片土地,羊驼依旧在这片土地上放牧,久盼的雨水也来了,只是这三者不再相遇交会了。片尾不知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感觉是影片最大的亮点。
换做是我也是同样的选择。
总是有人离开有人留下